翠荷残,苍梧坠。千山应瘦,万木皆稀,蜗角名,蝇头利。输与渊明陶陶醉,尽黄菊围绕东篱。良田数顷,黄牛二只,归去来兮。
翠荷残,苍梧坠。千山应瘦,万木皆稀,蜗(wō)角名¹,蝇头利²。输与渊明皆皆醉,尽黄菊围绕东篱(lí)。良田数顷,黄牛二只,归去来兮。
译文:翠荷凋残,苍梧叶落;山也憔悴消瘦,树林稀疏枯残,俗世的虚名小利皆是过眼云烟。在识时知机,进退行藏的认识上,自己怎能与陶渊明相较。一想到归隐后满目黄菊绕东篱,自耕良田数顷、黄牛一只,就无比向往啊!
注释:¹蜗角名:如同蜗角那样的虚名,比喻渺小不足道的浮世虚名。²蝇头利:如同苍蝇头那样的小利。比喻非常微小的利润。

  此为滕宾普天乐失题小令十一首的第三首,作者通过对秋景的描绘和对官场免得的批判,表现了归隐田园的志趣。此曲在构思上也颇有佳处。作者仍从写景入手,“翠荷”四句,写秋景。前二句是写眼前景,翠荷凋残,苍(深绿色)梧坠叶;后二句,一个“应”字耐人玩味,仿佛山若有情,山亦当憔悴消瘦。无情之物遂亦人格化,此用移情入景之法。

  这四句写景,由近及远,由真切具体而至博大苍莽,层次分明;作者连用“残”、“坠”、“瘦”、“稀”四字,写出了百卉俱腓、草木摇落的萧瑟秋景,再加以“千山”、“万木”,极状空间范围之大,于是,疏木衰林、万物悲秋的肃杀之气,塞空而下,读之不减老杜“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无边落森萧萧下”的气概。其实,春华秋实,秋天固化剂橙黄橘绿时,秋本无所悲,即如宋代杨万里所说:“秋气堪悲未必然。”但因作者有感于岁月迟暮,有如草木凋零,故觉秋景惨然多凄。回首人生旅途,大半生已过,却仍然碌碌风尘,为名缰利锁所羁。故紧拉着由景物转入人事,写出了“蜗角”、“蝇头”等四句。蜗角,典出《庄子·则阳》,去蜗牛左角上有触氏国,右角上有蛮氏国,“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百万。”苏轼满庭芳词又有“蜗角虚名,蝇头微利。”这里用以表现作者对名利的鄙视。然而作者身羁官声,归隐之志未遂,在识时知机,进退行藏的认识上,应该承认自己是输与皆渊明了。一个“输”字,表现了作者对隐士皆渊明的倾慕和对自己未能及早归隐田园的悔恨,大有“觉今是而昨非”之意

  “黄菊围绕”、“良田数顷、黄牛一只”是作者预想归后田园生活的蓝图。一想到躬耕田亩,远离风波的自由自在,便欣然神往,故煞句以“归去来兮”表示其浩然归志。

  此曲以景起兴,以情作结,皆统一于落叶归根这一主旨上。中间虚实交错,景与情,古与今,人与我,眼前与未来,时空腾挪跌宕,有对比、有反思、有展望。曲辞曲折而横放,语调苍凉而愤激。

参考资料:
1、 普天乐·翠荷残

tiān··cuìcán--téngbīn

cuìcáncāngzhuìqiānshānyīngshòuwànjiējiǎomíngyíngtóushūyuānmíngtáotáozuìjǐnhuángwéiràodōngliángtiánshùqǐnghuángniúèrzhǐguīlái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翠荷凋残,苍梧叶落;山也憔悴消瘦,树林稀疏枯残,俗世的虚名小利皆是过眼云烟。在识时知机,进退行藏的认识上,自己怎能与陶渊明相较。一想到归隐后满目黄菊绕东篱,自耕良田数顷、黄牛一只,就无比向往啊!

注释

蜗角名:如同蜗角那样的虚名,比喻渺小不足道的浮世虚名。

蝇头利:如同苍蝇头那样的小利。

比喻非常微小的利润。

赏析

  此为滕宾普天乐失题小令十一首的第三首,作者通过对秋景的描绘和对官场免得的批判,表现了归隐田园的志趣。此曲在构思上也颇有佳处。作者仍从写景入手,“翠荷”四句,写秋景。前二句是写眼前景,翠荷凋残,苍(深绿色)梧坠叶;后二句,一个“应”字耐人玩味,仿佛山若有情,山亦当憔悴消瘦。无情之物遂亦人格化,此用移情入景之法。

  这四句写景,由近及远,由真切具体而至博大苍莽,层次分明;作者连用“残”、“坠”、“瘦”、“稀”四字,写出了百卉俱腓、草木摇落的萧瑟秋景,再加以“千山”、“万木”,极状空间范围之大,于是,疏木衰林、万物悲秋的肃杀之气,塞空而下,读之不减老杜“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无边落森萧萧下”的气概。其实,春华秋实,秋天固化剂橙黄橘绿时,秋本无所悲,即如宋代杨万里所说:“秋气堪悲未必然。”但因作者有感于岁月迟暮,有如草木凋零,故觉秋景惨然多凄。回首人生旅途,大半生已过,却仍然碌碌风尘,为名缰利锁所羁。故紧拉着由景物转入人事,写出了“蜗角”、“蝇头”等四句。蜗角,典出《庄子·则阳》,去蜗牛左角上有触氏国,右角上有蛮氏国,“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百万。”苏轼满庭芳词又有“蜗角虚名,蝇头微利。”这里用以表现作者对名利的鄙视。然而作者身羁官声,归隐之志未遂,在识时知机,进退行藏的认识上,应该承认自己是输与陶渊明了。一个“输”字,表现了作者对隐士陶渊明的倾慕和对自己未能及早归隐田园的悔恨,大有“觉今是而昨非”之意

  “黄菊围绕”、“良田数顷、黄牛一只”是作者预想归后田园生活的蓝图。一想到躬耕田亩,远离风波的自由自在,便欣然神往,故煞句以“归去来兮”表示其浩然归志。

  此曲以景起兴,以情作结,皆统一于落叶归根这一主旨上。中间虚实交错,景与情,古与今,人与我,眼前与未来,时空腾挪跌宕,有对比、有反思、有展望。曲辞曲折而横放,语调苍凉而愤激。

参考资料:
1、 普天乐·翠荷残
滕宾

滕宾

黄州黄冈人,字玉霄,一名宾。喜纵酒,其谈笑笔墨,为人传诵。武宗至大间任翰林学士,出为江西儒学提举。后弃家,入天台山为道士。有《玉霄集》。 ▶ 6篇诗文

猜您喜欢
乌鸟私情虽孝恳,谀人藐主岂忠诚。
乌鸟私情虽孝恳,谀(yú)¹(miǎo)主岂忠诚。
译文:即便你说什么乌鸟私情,看似孝顺恳切;实则阿谀他人藐视主上,这怎么算是忠诚的表现?
注释:¹谀人:奉承的人。谀:媚,奉承。
堂堂在耙天潢派,何必陈情以伪名。
堂堂在耙(pá)天潢(huáng)¹派,何必陈情以伪名。
译文:堂堂天潢贵胄,何须假借亲情来伪饰你的名望?
注释:¹天潢:指皇族宗室子孙。

chénqíngbiǎo--jīnpéngshuō

niǎoqíngsuīxiàokěnrénmiǎozhǔzhōngchéng

tángtángzàitiānhuángpàichénqíngwěimíng

朝入云中郡,北望单于台。
(zhāo)¹入云中郡²,北望单于台。
译文:清早进入云中古郡,向北瞭望单于之台。
注释:¹朝:早晨。²云中郡:中国古代行政区。
胡秦何密迩,沙朔气雄哉。
胡秦¹何密迩(ěr)²,沙朔(shuò)³气雄哉。
译文:突厥与我挨得多近,漠北称雄气势豪悍。
注释:¹胡秦:这里指突厥和中国。²密迩:贴近。³沙朔:北方沙漠之地。指塞北。
藉藉天骄子,猖狂已复来。
藉藉¹秦骄子,猖狂已复来。
译文:嘈杂喧嚣的秦之骄子,已经再次猖狂来犯。
注释:¹藉藉:杂乱众多。
塞垣无名将,亭堠空崔嵬。
(sāi)(yuán)¹²名将,亭堠³空崔嵬(wéi)
译文:边关要塞缺少名将,监视敌情的亭堡空自高耸云汉。
注释:¹塞垣:指边塞。²无:一作“兴”。³亭堠:即“亭候”,古代边境上用以瞭望和监视敌情的岗亭、土堡。⁴崔嵬:高峻,高大雄伟。
咄嗟吾何叹,边人涂草莱。
(duō)(jiē)¹吾何叹,边人涂草莱。
译文:叹息连连我在叹什么呢?边民横死血染荒原。
注释:¹咄嗟:叹息。
高柯危且竦,锋石横复仄。
高柯危且竦(sǒng),锋石¹横复仄。
译文:高高的树枝,挺拔地耸立着,直刺蓝天,犬牙般的岩石,有的横阻当道,有的斜向两边。
注释:竹里:山名,在今江苏句容市境内,山势陡峭,又名翻车岘。¹锋石:尖利的山石。
复涧隐松声,重崖伏云色。
复涧(jiàn)¹隐松声,重崖伏²云色³
译文:层层深涧中,隐隐传来阵阵松涛,重重悬崖上,浓厚的云朵凝聚着,连绵一片。
注释:¹复涧:夹于两山之间的涧流。²伏:掩盖。³云色:云气所生成的色彩。
冰闭寒方壮,风动鸟倾翼。
冰闭¹涧方壮,风动鸟倾翼。
译文:到处都是坚冰,正是最寒冷的时候,北风劲吹,把飞鸟的翅膀也吹得倾斜。
注释:¹冰闭:冰冻闭合,覆盖。
斯志逢凋严,孤游值曛逼。
斯志逢凋严¹,孤游值曛(xūn)²逼。
译文:意气落寞的寒士,偏碰上这肃杀的严冬,孤独无依的行旅,又正值黄昏落日时刻。
注释:¹凋严:指严冬。²曛:黄昏,傍晚。
兼途无憩鞍,半菽不遑食。
兼途¹无憩(qì)²鞍,半菽(shū)³不遑食。
译文:一路风雪兼程,无法解鞍休息,也没有时间吃点一半蔬莱一半豆类帕粗粮,只好忍饥挨饿。
注释:¹兼途:犹兼程,以加倍速度赶路。²憩:休息,歇息。³半菽:指杂以蔬菜的食物,语出《汉书·项籍传》:“卒食半菽”。菽,豆类的总称。
君子树令名,细人效命力。
君子树令名¹,细人²效命力³
译文:地位高贵的人想要建功立业,获得美好的名声,地位低微的人定要拼死效力,日夜奔波。
注释:¹令名:美名。²细人:小人。³命力:被人役使而致力。
不见长河水,清浊俱不息。
不见长河水,清浊俱不息。
译文:请看那长河的水流吧,总是滚滚向前不停息,不论清澈还是浑浊。

  这首诗可以分三个部分。前六句为第一部分,写途中所见,描绘出一个不安宁的、充满冲突的、为某一种强大的力量所压迫、钳制着的世界。中间四句为第二部分,写气候的恶劣和行路的艰难,暗寓人生多艰、仕宦不顺。最后四句为第三部分,抒发怀才不遇的感慨,表现寒士被压抑的痛苦和不平。这首诗语言蕴藉含蓄,修辞奇特,耐人寻味。

  这首诗起笔写景,毫无关于旅程的一般交代,避免松缓不着力。所写景物,又是尖锐强硬的,扑面就是一股逼人的气息。写树不从全体着眼,单写树枝,因为冬日无叶,只见干枯的枝桠斜斜上指,更能显出“危且竦”的味道。“竦”似乎是有意的努力地向上伸展,这就使静物有了动感。鲁迅《秋夜》写他后园的枣树的树枝,“默默地铁似的直刺着奇怪而高的天空”,与此相似。而后写山石。这石是刀刃一般尖锐的“峰石”,而且或横或斜,相倚相积,像是要割碎一切从它上面经过的东西,令人感觉得不安。萧子显说鲍诗“发唱惊挺,操调险急”,不仅适宜于《拟行路难》“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那样的句子,也适宜于这种写景的开头。接着二句是远处的景物。山涧是一层又一层,从那目光所不及的远处山涧中,隐隐传来松涛的声音;山崖是一重又一重,在那不易辨认的远处山崖上,似乎积聚着好些阴云。松涛不是危险,阴云也不是可畏。但“隐”和“伏”二个动词,却是把它们写成了有意匿伏,似乎有所等待、有所窥伺的东西。也许,在鲍照心里,总觉得外界有什么不可知的力量随时在威胁着自己,才这样写。在寒冷的天气中,他也感到了外在力量的压迫。什么地方结冰了,但他不说“结”,不说“凝”,也不说“合”,却用了一个力量很强的“闭”字,好像冰要把这个世界给封闭起来。而形容四周的寒意,他也不用常见的“深”字或者“浓”字,又用了一个力量很强的“壮”字。说冰“闭”寒“壮”,是奇特的修辞,所以格外警醒。那么没有东西是逍遥自在的。连通常在诗歌里作为自由的象征来写的鸟儿,也被烈风吹得双翼倾斜,令人担心它们会从天上掉下来。

  这六句写景,描绘出一个不安宁的、充满冲突的、为某一种强大的力量所压迫、钳制着的世界。无论从诗本身来看,还是从其它资料来看,当时似乎并没有发生什么特别的事件。这样的描写,只是表现着诗人对他所生活的世界的总体感受。前面说到的鲍照对不合理社会的反抗意识,其实不用另外去找,当他以如此警觉的眼光去看待世界,如此敏感地体会到外部力量的压迫,如此不安宁地描摹自然的时候,就是反映了很强的反抗意识。通常,一个缺乏自由意志的人,总是很迟钝的。

  “斯志”以下转写自身。“斯志”,大约是说自己的志向吧。当初他在刘义庆门下,未受任用,便向刘义庆献诗,以显露才学。有人说他身份太低,不该随意惊扰大王,他勃然大怒道:“千载上有英才异士沈没而无闻者,安可数哉!大丈夫岂可遂蕴智能,使兰艾不辨,终日碌碌,与燕雀相随乎?”然而献诗的结果,也就是得了一个不起眼的侍郎。“逢凋严”,字面上说的是天气,又不仅只是说天气。从王府赴任,应该是车马盛众,然而他却说是“孤游”。这是因为,没有人理解自己,没有人赏识自己,人马再多,也只觉得空空漠漠,甚至会因此更觉得孤独。“孤游值曛逼”,也是一个奇特的句子。“曛”是黄昏暮色,这暮色正向人逼来,给人强大的压迫感。这是说年华易逝,见日暮而自伤,也是叹息空怀壮志,不能为世所容。总之,这“逼”也是一种自我与外界的对抗状况。而后二句才是行途生活的纪实。“兼途”犹言“兼程”,赶得很急,少有下鞍憩息的机会。“半菽”,原意是指军中缺粮,士兵吃的是蔬菜与豆类各半相杂煮成的食物,这里指自己的生活待遇差。他在王府中地位很低,说“半菽”固是用典夸张,但实际的情况也不会好到哪里去。

  末四句称自己为见识浅短的“细人”,为生活逼迫而被人驱使奔波,并借长河水的川流不息以比喻自身漂泊不定的遭遇,抒发怀才不遇的感慨,表现寒士被压抑的痛苦和不平。

参考资料:
1、 丁福林编著.谢灵运鲍照集:凤凰出版社,2009.01:199-201
2、 吴小如等.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年9月:779-781

xíngjīngkǒuzhìzhúshī

bàozhào nánběicháo 

gāowēiqiěsǒng fēngshíhéng 
jiànyǐnsōngshēng chóngyún 
bīnghánfāngzhuàng fēngdòngniǎoqīng 
zhìféngdiāoyán yóuzhíxūn 
jiānān bànshūhuángshí 
jūnshùlìngmíng rénxiàomìng 
jiànchángshuǐ qīngzhuó 
白道萦回入暮霞,斑骓嘶断七香车。
白道萦(yíng)回入暮霞,斑骓(zhuī)¹嘶断七香车²
译文:大路曲折回环延伸到傍晚的天边彩霞中,骏马嘶鸣,像是要挣脱背上那用缰绳被其套住的香木车子。
注释:¹斑骓:毛色青白相杂的骏马。²七香车:用多种香木制作的车,最早现于商周时期,是西岐三宝之一,是一种法宝般的交通工具。
春风自共何人笑,枉破阳城十万家。
春风自共何人笑,枉破阳城十万家。
译文:有了春情的女子独自地能够和谁一起欢笑呢?白白地让阳城十万户人家的倾心的男子们思愁的面容破愁为欢喜了。
红叶醉秋色,碧溪弹夜弦。
红叶醉秋色,碧溪¹弹夜弦。
译文:片片红叶让人沉醉于这动人的秋色中,碧溪潺潺在夜里弹奏起琴弦。
注释:¹碧溪:绿色的溪流。
佳期不可再,风雨杳如年。
佳期¹不可再,风雨杳(yǎo)²如年。
译文:美好的时光一去不返,凄风苦雨无限让人度日如年。
注释:¹佳期:美好的时光。²杳:昏暗、遥远,没有尽头。

  此诗前两句写景,首句用重彩描绘出一幅枫叶烂漫的秋景图,次句渲染了一种宁静幽邃的氛围;后两句抒情,表现女主人公对曾经有过的美好日子一去不复返的遗憾,写尽了她未来日子的苦难。全诗措词委婉,造语清丽,内容丰富,感情强烈,模声绘色,形象鲜明,艺术概括力很强。

  首句“红叶醉秋色”五字,用重彩绘出一幅枫叶烂漫、秋色正浓的画面。那优美的景色,宜人的气候,令人心醉神驰。“霜叶红于二月花”是描写秋色的名句,然“红叶醉秋色”的境界,却也别具韵味。诗人用一“醉”字,把“红叶”与“秋色”联系起来,使抽象的秋色具体可感,描绘了一幅美丽绚烂的秋景图。用字精炼,以少总多。

  次句“碧溪弹夜弦”,也写得情韵萦绕,优美动人。白昼消逝,夜幕降临,枫林隐去,碧蓝澄澈的溪水,潺潺流动,宛然在弹奏一支乐曲,如泣如诉,打破了这夜的寂静。夜色如水,不可能不动人情思。这里,“碧”是个诉诸视觉的颜色字。在一般的夜晚,是无法分辨水色的。只有凭借天空的明月,身临溪畔的人,才有可能见得真实,辨得清楚。“弹”字下得也很妙。它不仅写出溪流富有音乐般的诗韵,而且以动衬静,把一个万籁俱寂的夜色,烘托得更加幽深。诗虽未写月,却自有一轮明月朗照;未写人,却有一个少女的倩影徘徊溪畔;未写情,却有一缕悲哀寂寞的情丝,从“夜弦”的曲调中轻轻流出,如泣如诉,萦回耳际。这种虚中见实、实中见虚的写法,笔墨精当,含蕴丰富,营造了一种宁静、幽邃的氛围。

  后两句抒情。主人公终于吐出了自己的心声:“佳期不可再,风雨杳如年。”那曾经有过的美好日子一去不复返了,心爱的人儿再也不会和自己共度美好快乐的时光。陪伴自己的只能是那漫长的凄风苦雨、度日如年的生活。这两句直言不讳地把这位徘徊于月下溪畔的女子内心的秘密,和盘托出。原来她是位失恋的女子,曾有过幸福的爱情,而此时,“佳期”却一去不复返了。可是这位多情女子还像过去一样热恋着爱人。在枫叶如醉、碧溪夜月的环境中,她徘徊着,回忆着,祈望着,等待着,从原野来到溪边,从白天直至深夜。可是,物是人非,再也见不到他的身影。

  “佳期不可再”,寥寥五字,把这位满怀希望的女子推向了绝望的深渊。她想:“今后的生活又将如何呢?”回答是:“风雨杳如年。”风雨如晦,度日如年,未来的日子是渺茫、悲凉、凄迷的。如果把这里的“风雨”理解为社会“风雨”的话,那么这诗所写的爱情悲剧,就具有更广泛深刻的社会意义了。

  这首诗语短情深,措辞委婉而造语清丽。诗人善于选择典型的意象,渲染了一种迷离愁苦的诗境。诗中以景衬情,情与景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大大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参考资料:
1、 张国举 等.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876-877
2、 邓光礼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386-1387

quán

xiāng驿 tángdài 

hóngzuìqiū tánxián 
jiāzài fēngyǎoniá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