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深不见寺,藤阴锁修竹。
山深不见寺,藤阴锁修竹。
忽闻疏钟声,白云满空谷。
忽闻疏钟声,白云满空谷。
老僧汲水归,松露堕衣绿。
老僧汲水归,松露堕衣绿。
钟残寺门掩,山鸟自争宿。
钟残寺门掩,山鸟自争宿。

yānwǎnzhōng--chén

shānshēnjiànténgyīnsuǒxiūzhú

wénshūzhōngshēngbáiyúnmǎnkōng

lǎosēngshuǐguīsōngduò绿

zhōngcánményǎnshānniǎozhēng宿

陈孚

陈孚

陈孚(1259 — 1309)元代学者。字刚中,号勿庵,浙江临海县太平乡石唐里(今白水洋镇松里)人。至元年间,上《大一统赋》,后讲学于河南上蔡书院,为山长,曾任国史院编修、礼部郎中,官至天台路总管府治中。诗文不事雕琢,纪行诗多描摹风土人情,七言古体诗最出色,著有《观光集》、《交州集》等。 ▶ 287篇诗文

猜您喜欢
日日深杯酒满,朝朝小圃花开。自歌自舞自开怀,无拘无束无碍。
日日深杯酒满,朝(zhāo)¹小圃(pǔ)花开。自歌自舞自开怀,无拘无束无碍(ài)
译文:每天把大酒杯倒满酒,终日在鲜花盛开的小花圃里喝醉。自己唱歌自己跳舞,自己乐得开怀大笑,最令人高兴的是没有牵挂没有羁绊。
注释:¹朝朝:天天;每天。
青史几番春梦,黄泉多少奇才。不须计较与安排,领取而今现在。(版本一)
青史几番春梦,黄泉多少奇才。不须计较与安排,领取而今现在。
译文:一生中能有几回短暂的美丽的梦,多少奇人异士都不免归到黄泉。人生不用计较太多,只要把现在的欢乐时光过好就行了。
日日深杯酒满,朝朝小圃花开。自歌自舞自开怀,且喜无拘无碍。
日日深杯酒满,朝朝小圃花开。自歌自舞自开怀,且喜无拘无碍。
青史几番春梦,红尘多少奇才。不须计较与安排,领取而今现在。(版本二)
青史几番春梦,红尘多少奇才。不须计较与安排,领取而今现在。(版本二)

  这首词写作者晚年以诗、酒花为乐事的闲淡生活,用语浅自而意味悠远,流露出一种闲旷的情调。

  “日日深杯酒满,朝朝小圃花开”,起首两句写出词人终日醉饮花前的生活。深杯酒满见得饮兴之酣畅,小圃花开点出居处之雅致。无一字及人,而人的精神风貌已隐然可见。这正是借物写人之法的妙用。“自歌自舞自开怀,且喜无拘无碍”,抒情主人公的正面形象出现了。三个“自”隔字重叠,着力突出自由自在、自得其乐的神态,自然地带出“无拘无碍”一句。

  整个上片洋溢着轻松自适的情致,行文亦畅达流转,宛若一曲悦耳的牧歌。两句一转,由物及人,既敞露心怀,又避免给人以浅显平直之感。

  至下片文情陡变,两个对句表达了作者对世事人生的认识,所谓人类的历史不过是几场短暂春梦杂沓无序的联缀,无论怎样的奇士贤才都终究不免归于黄泉。这是历尽沧桑,饱经忧患之后的感喟,无疑含有消极的虚无意识。此词写作时代大致正忠良屈死而奸佞当道之时,“黄泉”(“红尘”)句也隐含着深深的悲愤之情。

  这时,朱敦儒那种壮怀远抱已被消蚀殆尽了,字里行间仍存苦怀,有一种无可奈何的心绪。他自以为看破了红尘,不复希冀有所作为,把一切都交付给那变幻莫测的命运去主宰,自己“不须计较与安排”,只要“领取而今现在”,求得片时欢乐也就心满意足了。

  末句不啻是对上片所描述的闲逸自得生活之底蕴的概括和揭示。这句在结构上也是有力的收束。上片写景叙事,下片议论感叹,有情景相生、借景达情之妙。

  这是一首清新淡雅,韵味天成的小词,语意俱佳。

西jiāngyuè ·shēnbēijiǔmǎn

zhūdūn sòngdài 

shēnbēijiǔmǎn zhāozhāoxiǎohuākāi kāihuái怀 shùài 
qīngshǐfānchūnmèng huángquánduōshǎocái jiàoānpái lǐngérjīnxiànzài  bǎnběn 

shēnbēijiǔmǎn zhāozhāoxiǎohuākāi kāihuái怀 qiěài 
qīngshǐfānchūnmèng hóngchénduōshǎocái jiàoānpái lǐngérjīnxiànzài  bǎnběnèr 

谁作轻鸢壮远观,似嫌飞鸟未多端。
谁作轻鸢¹壮远观,似嫌飞鸟未多端。
译文:谁制作了纸鸢来使远方景色更加壮观,好像是嫌弃飞鸟的花样不够多端。
注释:¹轻鸢:一种风筝。
才乘一线凭风去,便有愚儿仰面看。
才乘一线凭风去,便有愚儿仰面看。
译文:(纸鸢)才凭借着一条线乘风飞去,就有愚人仰头观看。
未必碧霄因可到,偶能终日遂为安。
未必碧霄因可到,偶能终日遂(suì)¹为安。
译文:碧霄应该不太可能到达,偶然能断掉绳子的时候(乘势高飞)就感觉安逸。
注释:¹遂:就。
扶摇不起沧溟远,笑杀鹏抟似尔难。
扶摇不起沧溟(míng)远,笑杀鹏抟似尔难。
译文:旋风没有卷起,苍茫的溟海遥远,(纸鸢)很是嘲笑大鹏起飞像那般艰难。
注释:沧溟:苍天、大海。

zhǐyuān--wánglìng

shuízuòqīngyuānzhuàngyuǎnguānshìxiánfēiniǎowèiduōduān

cáichéng线xiànpíngfēng便biànyǒuéryǎngmiànkàn

wèixiāoyīndàoǒunéngzhōngsuìwèiān

yáocāngmíngyuǎnxiàoshāpéngtuánshìěrnán

渤澥声中涨小堤,官家知后海鸥知。
(bó)(xiè)¹声中涨小堤(dī),官家²知后海鸥知。
译文:渤海随着经年的潮涨潮落,终于淤起了一处小小的沙洲。官府知道后海鸥才知道。
注释:¹渤澥:渤海的别称,一本直作“渤海”。另说渤澥为象声词,海潮声;第三解为海的别支。²官家:旧指官府,朝廷。
蓬莱有路教人到,应亦年年税紫芝。
蓬莱¹有路教人到,应亦年年税(shuì)紫芝²
译文:如果蓬莱仙岛能有路可通的话,那么官家也会年年去向神仙们征收紫芝税。
注释:¹蓬莱:传说中的海上三座神山之一。²紫芝:神话中的仙草,紫色灵芝。

  讽刺属于喜剧的范畴,用鲁迅的话说,就是要“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也就是对“公然的,也是常见的,平时谁都不以为奇的”那些“可笑,可鄙,甚而至于可恶”的事物,“有意的偏要提出”,给以嘲讽和鞭挞。讽刺的本领在于巧妙地运用“精炼的,或者简直有些夸张的笔墨”,抓住讽刺对象的本质特征,诉之于可笑的形象,通过貌似出乎常情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的描述,表现出隐而未显的客观事物的真相,从而收到引人发笑、发人深思的喜剧效果。

  此诗反映的是当时尖锐的社会政治问题:封建官府对农民敲骨吸髓的赋税剥削。全诗笔锋犀利,想象丰富,运用高度的夸张,尖锐的讽刺,近乎开玩笑的幽默语言来揭示现实,具有强烈的讽刺意义。

  “渤澥声中涨小堤,官家知后海鸥知。”渤澥:即渤海。这首小诗的前两句是说,在偏僻的渤海湾,随着经年的潮涨潮落,逐渐淤垒起了一处小小的沙洲。海鸥终日在海面上盘旋飞翔,可是最先发现这块沙洲的却是官府。

  诗的开头一句描绘渤海岸边新形成了一片沙荒地的图景。这短短的七个字,反映的是一个长期、缓慢而不易察觉的大自然变化过程。这里的慢,与下句的快;这里的难以察觉,与下句的纤毫必悉,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使诗的讽刺意味更加强烈。海鸥一直在大海上飞翔盘旋,对海边的情况是最熟悉的;这片新沙的最早发现者照理说必定是海鸥,然而海鸥的眼睛却敌不过贪婪的注视着一切剥削机会的官家,他们竟抢在海鸥前面盯住了这片新沙。这当然是极度的夸张。这夸张既匪夷所思,却又那样合乎情理。它的幽默之处还在于:当官府第一个发现新沙,并打算榨取赋税时,这片新沙还是人迹未到的不毛之地——盐碱地。连剥削对象都还不存在,就打起榨取赋税的如意算盘,这仿佛很可笑,但对官家本质的揭露,又何等深刻!这首诗的第二句,夸张却已经到达极度,如果下面仍采取此法揭露官家的剥削本性,是很不容易的。诗人没有回避艺术上的困难,而是把夸张与假设推想之词结合起来,翻空出奇,更上一层。

  诗的三、四句“蓬莱有路教人到,亦应年年税紫芝”,则把夸张与假想揉为一体,从虚拟的画面中进一层镂刻官府“人心不足蛇吞象”的贪婪本性。蓬莱仙山本为神仙所居的极乐去处,其间既无尘世之争,更无苛捐杂税之扰。但官府并非不想到仙境中以掠取其间的奇珍异宝,而只是由于蓬莱“烟涛微茫信难求”、无路可通罢了。这里,假设的画面是可笑的,似乎纯属荒唐悠谬之谈,但在这荒唐悠谬的外壳中却包含着严峻的历史真实──官家搜刮的触须无处不到,根本就不可能有什么逃避赋税的净土乐园,从本质上揭示了官府心灵最深处的秘密,从中也反映了诗人爱憎分明的美好心灵。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292

xīnshā

guīméng tángdài 

xièshēngzhōngzhǎngxiǎo guānjiāzhīhòuhǎiōuzhī 
péngláiyǒujiàoréndào yīngniánniánshuìzhī 
饥卧骨查牙,粗毛刺破花。
饥卧骨查牙¹,粗毛²刺破花³
译文:已经饿得瘦骨嶙峋的马儿躺卧着,粗硬的毛刺破那斑驳的花纹。
注释:¹骨查牙:形容马瘦骨嶙峋。查牙:错出不齐貌。²粗毛:马瘦则显毛粗。³花:指斑驳的毛片。
鬣焦珠色落,发断锯长麻。
(liè)¹焦珠色落,发²断锯长麻³
译文:鬣毛朱红色的光泽已消退只剩枯焦,额头上的毛已被粗长的麻绳磨断!
注释:¹鬣:马颈上的长毛。²发:马额头上的毛。³长麻:制作马络头的一种材料。
玉京曾忆昔繁华。万里帝王家。琼林玉殿,朝喧弦管,暮列笙琶。
玉京¹曾忆昔繁华。万里帝王家。琼(qióng)林玉殿(diàn)²,朝喧弦管,暮列笙(shēng)³(pá)
译文:回忆汴京往昔的繁华,万里山河都属于帝王之家。奢华的宫殿园林,弦管笙琶的声音日夜不断。
注释:¹玉京:北宋的都城汴(biàn)京。²琼林玉殿:指赵佶宠臣蔡京、朱腼等搜刮财货、竭尽民力兴建而成的宫殿。³笙:簧管乐器,管为竹制,长短不一,有13至19根不等。⁴琶:指琵琶。
花城人去今萧索,春梦绕胡沙。家山何处,忍听羌笛,吹彻梅花。
花城¹人去今萧索,春梦绕胡沙。家山²何处,忍听羌(qiāng)³,吹彻梅花。
译文:花城早已是空寂无人、萧索冷落,虽然身处黄沙漫天的胡地,那繁华如春的汴京仍然时常萦绕在梦中。家乡在何处,怎么忍心听到那羌笛吹奏凄凉彻骨的《梅花落》。
注释:¹花城:指靖康之变以前的汴京。²家山:故乡。³梅花:在此指《梅花落》的乐声。

  “玉京曾忆昔繁华。万里帝王家”两句,词人追忆起北宋都城汴京昔日的繁华景象,同时也指出了北宋曾经坐拥万里山河,现在却都成了陈迹。 “曾”字,点明了这一切繁华都已经在历史舞台上落幕了,如今词人已经是亡国之君,沦为敌人的阶下之囚。后面的“琼林玉殿,朝喧弦管,暮列笙琶”三句,词人将昔日汴京的繁华之景具体化了。 “琼林玉殿”极力表现帝王之家的奢华, “朝喧弦管,暮列笙琶”极力展现帝王生活的放纵无度。

  “花城人去今萧索,春梦绕胡沙”两句,词人写昔日万花丛生的汴京城,如今已是人去城颓,到处都是断壁残垣,一派萧条破败的景象,尽管自己现在置身于尘沙漫天的茫茫大漠,但那汴京城的繁华却经常在自己的梦中萦绕不去。 “花城”二字,形象地表现了汴京城昔日的繁花似锦, “春梦”寄托着词人在被俘之后对故国的无限思念之情。结拍的“家山何处,忍听羌笛,吹彻梅花”三句,写的是词人梦醒之后的情思,说他听到羌笛阵阵,想起自己现在身处漠北,已经陷于囹圄,国家已亡,山河破碎,无处为家,怎么忍受得了吹奏《梅花落》的乐声所带来的痛苦。

  词的上片追忆亡国前汴京城的繁华,通过对昔日汴京生活的追忆,抒发了词人对故国的怀念之情。词的下片虚实结合,写词人被俘之后的愁苦,将词人心中的思国之愁和亡国之痛表现得韵味悠长。全词忆昔伤今,言辞简练但余味悠长,将复杂的感情梳理得具体,将亡国之君的亡国之痛和思国之愁表现得真实可感。

参考资料:
1、 《经典读库》编委会.《宋词名家名篇鉴赏》:江苏美术出版社,2013.11:第146页

yǎnérmèi ·jīngcéngfánhuá

zhào sòngdài 

jīngcéngfánhuá wànwángjiā qiónglíndiàn殿 zhāoxuānxiánguǎn lièshēng 
huāchéngrénjīnxiāosuǒ chūnmèngràoshā jiāshānchù rěntīngqiāng chuīchèméihuā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