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淮绿如苔,飞下桐柏山。黄河忽西来,乱泻长淮间。
长淮绿如苔,飞下桐柏山。黄河忽西来,乱泻长淮间。
冯夷鼓狂浪,峥嵘雪崖堕。惊起无支祁,腥涎沃铁锁。
冯夷鼓狂浪,峥嵘雪崖堕。惊起无支祁,腥涎沃铁锁。
两雄斗不死,大声吼乾坤。震撼山岳骨,磨荡日月魂。
两雄斗不死,大声吼乾坤。震撼山岳骨,磨荡日月魂。
黄河无停时,淮亦流不息。东风吹海波,万里涌秋色。
黄河无停时,淮亦流不息。东风吹海波,万里涌秋色。
秋色不可扫,青烟映芦花。白鸟亦四五,长鸣下汀沙。
秋色不可扫,青烟映芦花。白鸟亦四五,长鸣下汀沙。
黄灵奠四渎,各剖盘古髓。千载今合流,神理胡乃尔。
黄灵奠四渎,各剖盘古髓。千载今合流,神理胡乃尔。
渔翁一鬓霜,扁舟依古树。隔浦欲扣之,翩然淩波去。
渔翁一鬓霜,扁舟依古树。隔浦欲扣之,翩然淩波去。
陈孚

陈孚

陈孚(1259 — 1309)元代学者。字刚中,号勿庵,浙江临海县太平乡石唐里(今白水洋镇松里)人。至元年间,上《大一统赋》,后讲学于河南上蔡书院,为山长,曾任国史院编修、礼部郎中,官至天台路总管府治中。诗文不事雕琢,纪行诗多描摹风土人情,七言古体诗最出色,著有《观光集》、《交州集》等。 ▶ 287篇诗文

猜您喜欢
扫西风门径,黄叶凋零,白云萧散。柳换枯阴,赋归来何晚。爽气霏霏,翠蛾眉妩,聊慰登临眼。故国如尘,故人如梦,登高还懒。
扫西风门径¹,黄叶凋零,白云萧散。柳换枯阴²,赋归来³何晚。爽气霏(fēi),翠蛾眉妩,聊慰登临眼。故国如尘,故人如梦,登高还懒。
译文:西风阵阵扫过门径,枯黄的树叶随风飘零,白云稀稀疏疏地飘浮在天空中。柳叶到了秋天衰败了,辞官归乡太晚。山中弥漫着清新的空气,苍翠的远山像美女的娥眉,还可以聊且慰藉一下我登临的双眼。故国如尘土般覆灭,亲朋友人都已失散,还有什么心思登高呢?
注释:醉蓬莱:据《渑水燕谈录》载,宋仁宗时,教坊进新曲《醉蓬莱》,柳永应制作词。双调九十七字,前后片各四仄韵。前片第一、第五、第八三句,后片第六、第九两句,皆上一、下四句法。故山:指王沂孙的故乡会稽山。¹扫西风门径:首句倒装,意即“西风扫门径”。²柳换枯阴:指柳叶经秋而枯败。³赋归来:辞官归乡。⁴爽气霏霏:山中弥漫着清新空气。霏霏:纷纷。⁵翠蛾眉妩:形容苍翠的远山像美女的娥眉。⁶故国如尘:指故国宋室江山灰飞烟灭。
数点寒英,为谁零落,楚魄难招,暮寒堪揽。步屧荒篱,谁念幽芳远。一室秋灯,一庭秋雨,更一声秋雁。试引芳樽,不知消得,几多依黯。
数点寒英¹,为谁零落,楚魄难招²,暮寒堪揽。步屧(xiè)³荒篱,谁念幽芳远。一室秋灯,一庭秋雨,更一声秋雁。试引芳樽(zūn),不知消得,几多依黯
译文:数朵菊花,为谁飘落?楚王的魂魄难以招回,晚上又寒气袭人。散步在荒凉的篱笆前,谁还念及幽远的花香?屋子里孤灯一盏,秋雨飘落,又一声秋雁叫,想以酒解愁,但又怕醉了,解不了复杂而隐微的愁绪。
注释:¹寒英:菊花。²楚魄难招:《楚辞》有招魂一篇,一般认为是屈原为招楚怀王来归而作。³步屧:漫步。屧:木板拖鞋。⁴消得:消除、消解。⁵依黯:复杂而隐微的愁绪。

  作者回到绍兴的时候正值秋季,所以此词从秋景起笔,“扫西风门径,黄叶凋零,白云萧散”。西风有知,似乎知主人归来,殷勤地扫除门径以示迎接。西风吹得黄叶凋零了,白云萧散了。凋零、萧散,其实正是作者当时的心境的反映。此番回到故乡,他并没有感受到一般应有的那种温暖与亲切。内心有着一种难以明言的隐微情绪。“柳换枯阴,赋归来何晚!”辞官四年,自无荣耀之感,却有点悔恨的意思。离开鄞县时,王沂孙曾作《齐天乐》:“正恐黄花,笑人归较晚,”两者心境相同。回归故乡时,词人悔恨出行的失计,不免自怨自艾,心里颇不是滋味。

  “萧气霏霏,翠蛾眉妩,聊慰登临眼。”此句从两个方面描写了故山秋天的美景,山中弥漫着清新空气,令人神清气萧,故山的山容像美女的眉毛一般美丽。此情此景,诚然可以使作客归来的人感到赏心悦目。但“故国如尘,故人如梦”,在登临之际,徒增愁思,意兴索然,虽美景在前,也懒于一顾了。欲登临和懒登高相对,以见其愁情之重。登高怀远,招来宋室覆亡之感慨,朋友沦替之伤悼,情难自禁,则又不如不上这山为好了。“登高还懒”,词人这种复杂的感情,和李清照“怕见夜间出去”的心绪相同。

  词的下片未作转换,仍然承接上片的抒情线索,作生发开来的描写。“数点寒英,为谁零落”,是作者的自我惋惜。“楚魄难招,暮寒堪揽”,意谓“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这几句,写法相当深刻,意味相当沉痛。至于“步屧荒篱,谁念幽芳远”二句,则是与上文的“寒英”“零落”紧相连接的,写得参差错落,显得章法变换多姿。

  “一室秋灯,一庭秋雨,更一声秋雁”是此词最精彩的笔墨,用三排比短句。描绘出了一种清冷孤寂的境界,秋灯、秋雨、秋雁,所衬托的不过是一颗秋心而已。“试引芳樽”,借酒浇愁,愁更愁,以“不知消得几多依黯”作结尾,“依黯”这个词语与“依依”和“黯黯”结合,承上“故国如尘,故人如梦”,比泛言“愁苦”,要细致,要准确,值得细细玩味用它来表示这首词所包含的复杂的情感意绪,还是很确切的。

  在这首词中,作者多处描写故乡秋季的景物,寄情于景,情景交融,用较为隐蔽的手法表达了他的黍离之悲。

参考资料:
1、 林力 肖剑.《宋词鉴赏大典 (上、中、下卷)》.北京:长征出版社,1999年11月:第1924页

zuìpénglái··guīshān--wángsūn

sǎo西fēngménjìnghuángdiāolíngbáiyúnxiāosànliǔhuànyīnguīláiwǎnshuǎngfēifēicuìéméiliáowèidēnglínyǎnguóchénrénmèngdēnggāoháilǎn

shùdiǎnhányīngwèishuílíngluòchǔnánzhāohánkānlǎnxièhuāngshuíniànyōufāngyuǎnshìqiūdēngtíngqiūgèngshēngqiūyànshìyǐnfāngzūnzhīxiāoduōàn

东藩驻皂盖,北渚凌清河。
东藩¹驻皂(zào)²,北渚(zhǔ)³凌清河
译文:李公在历下亭驻下太守的车盖。我由北渚经过清河前来拜访。
注释:¹东藩:李北海,均指李邕。北海在京师之东,故称东藩。²皂盖:青色车盖。汉时太守皆用皂盖。³北渚:指历下亭北边水中的小块陆地。⁴清河:大清河,又名济水,原在齐州(济南)之北,后被黄河夺其河路。
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
海右¹此亭古,济南名士多。
译文:历下亭是齐地最古老的亭兮,济南是名士辈出的地方。
注释:¹海右:古时正向为南,因海在东,陆地在西,故称陆地为“海右”。
云山已发兴,玉佩仍当歌。
云山已发兴(xìng)¹,玉佩²仍当³歌。
译文:云山磅礴已令人生发诗兴,美人陪饮更令人对酒高歌。
注释:¹云山已发兴:曹毗文:招仪凤于云山。云山指远处的云影山色。发兴催发作诗的兴致。²玉佩:唐时宴会有女乐,此处指唱歌侑酒的歌妓。³当:是当对的当。
修竹不受暑,交流空涌波。
修竹¹不受暑,交流²空涌波。
译文:修长的竹林清爽无比,致使交流的河水徒然涌波送凉。
注释:¹修竹:修长的竹子。阮籍诗:修竹隐山阴。²交流:两河交汇。
蕴真惬所欲,落日将如何?
蕴真¹(qiè)²所欲,落日将如何?
译文:这里的景物蕴含真趣,令人心怡;可惜红日西沉,宴会将散,无可奈何。
注释:¹蕴真:蕴含着真正的乐趣。²惬:称心,满意。
贵贱俱物役,从公难重过!
¹²³物役,从公难重过
译文:贵者如公、贱者如我同是被事物役使,恐怕今后难以把您重访。
注释:¹贵:尊贵,指李邕。²贱:低贱,杜甫自谦之称。³俱:都。⁴物役:为外物所役使。⁵公:指李邕。⁶难重过:难以再有同您一起重游的机会。

  杜甫曾自称少小脱略,结交老苍。这时能陪李邕游历下亭,真是快意当前,不能无诗。

  全诗十二句。诗前四句游历下亭及其原因。李邕前辈驻东济南,杜甫得以共泛清河同游历下亭。这段的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骨一联,极切合情景,亭既古老,人多名士。此诗原注称“时邑人塞处士在坐竹“。济南自汉以来,有伏生传尚书予张生、欧阳生等,皆是名儒。之后,各朝代都有才人。所以这联为人所喜爱,至今仍在历下亭悬挂,为游人观赏。次四句写亭中宴饮,周围云山美景,助发雅兴,眼前玉琨歌会,对酒为乐,歌声清扬,举觞劝客。更有修竹笼翠,亭中不觉暑热,亭外虽空有碧波交流,但也助人兴。良辰美景中,长少才俊咸集共饮,真是赏心乐事。此四句全以虚字当腰,极显抑扬之能事,为本段的特色。最后四句写宴游历下亭之感想,此亭深蕴自然真趣,令人恣情留恋,日落席散又该如何,可感可叹啊!大家都为外物役使,身不由己,不知何时能再与李邕前辈共游同乐。则系抒情,寓无限之留恋,伤重游之无期。系叹息人生之别易见难。但更有深于此者,则矗贵贱俱物役骨,无贵无贱,皆为物役,受外物之支配束缚,不得自由自在、这当是老庄思想在诗里的流露。

  全诗辞真意切,情感深挚,其中“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二句为时人后人赏誉,悬挂亭中,至今流传。

参考资料:
1、 金启华、金小平选评,杜甫诗文,上海教育出版社,1989.04,第14页
2、 海兵编著,杜甫诗全集详注,新疆人民出版社,2000.12,第8页
日光斜照集灵台,红树花迎晓露开。
日光斜照集灵台,红树花迎晓露开。
译文:旭日光辉斜照华清宫旁的集灵台,树上红花一朵朵地迎着朝露绽开。
昨夜上皇新授箓,太真含笑入帘来。
昨夜上皇新授(shòu)(lù),太真¹含笑入帘来。
译文:昨夜玄宗刚在这里为杨玉环授箓,太真满面笑容地进入珠帘受宠来。
注释:¹太真:杨贵妃为女道士时号太真,住内太真宫。
这首诗讽杨玉环的轻薄。杨玉环原系玄宗十八子寿王瑁的妃子,玄宗召入禁中为女官,号太真,后来大加宠幸,进而册封为贵妃。集灵台是清静祀神所在,诗人指出玄宗不该在这里行道教授给秘文仪式。并指出贵妃在这时“含笑”入内,自愿为女道士,配合默契,掩人耳目,足见其轻薄风骚。

língtái ·

zhāng tángdài 

guāngxiézhàolíngtái hóngshùhuāyíngxiǎokāi 
zuóshànghuángxīnshòu tàizhēnhánxiàoliánlái 
日暮长江里,相邀归渡头。
日暮¹长江里,相邀(yāo)归渡头²
译文:暮色照在长江里,相邀一起划船回到渡头。
注释:¹日暮:指太阳快落山的时候,傍晚。²渡头:渡口。
落花如有意,来去逐船流。(船流 一作:轻舟)
落花如有意,来去逐¹船流。(船流 一作:轻舟)
译文:落花好似有情意,飘来荡去,紧随船儿朝前流。
注释:¹逐:追逐,追随。

  江南曲:乐府旧题。郭茂倩《乐府诗集》把它和《采莲曲》、《采菱曲》等编入《清商曲辞》。唐代诗人学习乐府民歌,采用这些旧题,创作了不少清新平易、明丽活泼的诗歌。储光羲的《江南曲四首》就属于这一类作品。

  本首诗头两句“日暮长江里,相邀归渡头”,点明时间地点和情由。“渡头”就是渡口,“归渡头”也就是划船回家的意思,“相邀”二字,渲染出热情欢悦的气氛。这是个江风习习、夕阳西下的时刻,那一只只晚归的小船飘荡在这迷人的江面上,船上的青年男女相互呼唤,江面上的桨声、水声、呼唤声、嘻笑声,此起彼伏,交织成一首欢快的晚归曲。

  三四句“落花如有意,来去逐轻舟”,创造了一个很美的意境。在那些表现出青年男女各种微妙的、欲藏欲露、难以捉摸的感情,这两句诗就是要表现这种复杂的心理。诗人抓住了“归棹落花前”这个富有特色的景物,赋予景物以人的感情,从而创造出另一番意境。“落花”随着流水,因此尽管桨儿向后划,落花来去飘荡,但还是紧随着船儿朝前流。诗人只加了“如有意”三个字,就使这“来去逐轻舟”的自然现象,感情化了,诗化了。然而,这毕竟是主观的感受和想象;因此那个“如”字,看似平常,却很有讲究。“如”者,似也,象也。它既表现了那种揣摸不定的心理,也反映了那藏在心中的期望和追求。下语平易,而用意精深,恰如其分地表现出这首诗所要表现的感情和心理状态。

  这首诗的第四句,有的本子作“来去逐船流”,从诗意的角度来看,应该说“来去逐轻舟”更好些。因为,第一,“逐”字在这里就含有“流”的意思,不必再用“流”字;第二,因为上句说了“如有意”,所以,虽然是满载一天劳动果实的船,此刻也成为“轻舟”,这样感情的色彩就更鲜明了。“轻舟”快行,“落花”追逐,这种紧相随、不分离的情景,也正是构成“如有意”这个联想的基础。所以,后一句也可以说是补充前一句的,两句应一气读下。

参考资料:
1、 赵其钧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398-399

jiāngnánshǒu ·sān

chǔguāng tángdài 

chángjiāng xiāngyāoguītóu 
luòhuāyǒu láizhúchuánliú  (chuánliúzuò qīngzhōu )

惨结秋阴,西风送、霏霏雨湿。凄望眼、征鸿几字,暮投沙碛。试问乡关何处是,水云浩荡迷南北。但一抹、寒青有无中,遥山色。
惨结¹秋阴,西风送、霏(fēi)²雨湿。凄望眼、征鸿³几字,暮投沙碛(qì)。试问乡关何处是?水云浩荡迷南北。但一抹、寒青有无中,遥山色
译文:空阴沉愁云盘结多悲惨,西风凄凉吹送满天细雨湿江舟。抬眼望风雨凄迷归雁结成人字队,暮色里振翅兼程投宿沙漠和荒丘。铁蹄下请问我家乡在何处,江上云水相连浩浩荡荡不辨南北迷双眸。我只见一抹寒冷的青色时隐现,想必是江对岸遥远的山峦峰头。
注释:¹结:凝聚。²霏霏:形容雨细密。³征鸿:飞,仨的鸿雁。⁴几字:指雁飞结成人字形或一字行。⁵沙碛:沙石浅滩。⁶山色:山的景色。
天涯路,江上客。肠欲断,头应白。空搔首兴叹,暮年离拆。须信道消忧除是酒,奈酒行有尽情无极。便挽取、长江入尊罍,浇胸臆。
天涯路,江上客。肠欲断,头应白。空搔首兴叹,暮年离拆¹。须信道消忧除是酒,奈酒行有尽情无极。便挽取²、长江入尊罍(léi)³,浇胸(xiōng)(yì)
译文:国家破我南渡天涯飘泊江上成难客,时危艰我寸肠欲断满头白发生忧愁。空悲叹我心烦意乱搔首踟蹰郁苦恨,谁料到晚年竞与家人分散避寇仇。该相信唯有酒能消忧闷,却无奈饮酒有尽情不休。便只有引取江水入酒杯,以浇我胸中块垒万古愁。
注释:¹离拆:分散开。此指离开中原故土。²挽取:牵引。取为语助词。³尊罍:古时盛酒器具,形状似壶。⁴胸臆:胸襟和气度。

  上片不是通常的悲秋情调,而是当前的时令景色表现了北宋沦亡、中原丧乱的时代气氛。“惨结秋阴”,这秋季惨淡的阴云四布于寒空,也笼罩了作者悲凉的心头。“凄望眼,征鸿几字,暮投沙碛”。这三句既是深秋时分的江头情景,也是借雁自喻,也就是以北雁南飞暗喻自己此时的去国离乡,仓皇南渡。“沙碛”二字,暗含满眼荒寒。“试问乡关何处是,水云浩荡迷南北”,这两句词用唐崔颢《黄鹤楼》诗:“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愁。”“迷”字点出心境,此时词人目断心迷,南北莫辨,有茫然无适之感。上片末两句化自王维《汉江临泛》诗“山色有无中”,和秦观《泗州东城晚望》诗“林梢一抹青如画,应是淮流转处山”。但词中“遥山”之“青”加以“寒”字,变成了“寒青”,这也是望眼凄迷所致吧。回望淮水诸山,告别中原,词人无限依恋的情意,溢于言表。

  下片抒情,就以“放笔为直干”的写法,抒发作者国难当前时的忧虑之情。“天涯路,江上客。肠欲断,头应白。空搔首兴叹,暮年离拆。”建炎元年,赵鼎不过四十三岁,正委以重任,就白了头发。这是因为去年汴京失守,二帝蒙尘;当前家人分别,南北暌隔,再加上时局艰危,前途未卜,这些不能不使他肠断而头白了。“须信道”两句有两个衬字,按照词律,这两句是七字句,则“须”字(或“道”字)和“奈”字是衬字。此词下片极言亡国之恨无穷,根本不是借酒消愁所能消除得了,除非万里长江的滚滚洪流入酒杯,满怀积闷或许可以冲洗一番。结句把郁结心头的国家民族之深忧,同眼前滔滔不绝的长江合为一个整体,令人感到这种忧愁直如长江一样浩荡无涯,无可遏止。作者的爱国热情和满腔积郁不平之气,也于此尽情流露出来了。

  全文上片写景,极写南渡路途凄惨。下片抒情,就以“放笔为直干”的写法,抒发作者国难当前时的忧虑之情。

参考资料:
1、 云葭,青黎.《一本书读完最美古诗词》: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年:第560页
2、 赵敏俐,吴思敬.《中国诗歌通史(宋代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年:第477页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