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帆下江北,千里西风轻。泊舟公路浦,始见南昌亭。
孤帆下江北,千里西风轻。泊舟公路浦,始见南昌亭。
青天下白露,乱叶凄以声。汀洲结海色,冉冉孤月生。
青天下白露,乱叶凄以声。汀洲结海色,冉冉孤月生。
残鸦感兴废,断肠悲飘零。安得携美酒,台上呼刘伶。
残鸦感兴废,断肠悲飘零。安得携美酒,台上呼刘伶。
百年一箕踞,六合皆螟蛉。
百年一箕踞,六合皆螟蛉。
陈孚

陈孚

陈孚(1259 — 1309)元代学者。字刚中,号勿庵,浙江临海县太平乡石唐里(今白水洋镇松里)人。至元年间,上《大一统赋》,后讲学于河南上蔡书院,为山长,曾任国史院编修、礼部郎中,官至天台路总管府治中。诗文不事雕琢,纪行诗多描摹风土人情,七言古体诗最出色,著有《观光集》、《交州集》等。 ▶ 287篇诗文

猜您喜欢
天之何为令北斗而知春兮,回指于东方。水荡漾兮碧色,兰葳蕤兮红芳。试登高而望远,极云海之微茫。魂一去兮欲断,泪流颊兮成行。吟清枫而咏沧浪,怀洞庭兮悲潇湘。何余心之缥缈兮,与春风而飘扬。飘扬兮思无限,念佳期兮莫展。平原萋兮绮色,爱芳草兮如剪。惜余春之将阑,每为恨兮不浅。
天之何为令北斗而知春兮,回指于东方。水荡漾兮碧色,兰葳(wēi)(ruí)¹兮红芳²。试登高而望远,极云海之微茫³。魂一去兮欲断,泪流颊兮成行。吟清枫而咏沧浪,怀洞庭兮悲潇湘。何余心之缥(piāo)(miǎo)兮,与春风而飘扬。飘扬兮思无限,念佳期兮莫展。平原萋兮绮(qǐ)色,爱芳草兮如剪。惜余春之将阑,每为恨兮不浅。
译文:天为何让北斗预告春的消息,北斗星斗柄指向东方,春天来临,青绿色的水波摇动。兰草茂盛,芳香四溢。登到高处,极目而望,只看天尽头隐约模糊的云海。魂魄飞向春色之中,悲哀欲断,泪在脸颊流成两行。吟咏清风和沧浪之歌,怀念洞庭悲伤潇湘。为何我的心总与春风一起,四处飘荡。在飘扬的过程中思念无限,想念你佳人约会的日期却一筹莫展。平原草木茂盛,呈现绮罗之色,喜爱芳草,心却如刀剪。叹息春天将要过去,每次想到美好的季节就遗憾不已。
注释:¹葳蕤:形容枝叶繁密,草木茂盛的样子。²红芳:红花。³微茫:隐约,不清晰。⁴缥缈:形容空虚渺茫。
汉之曲兮江之潭,把瑶草兮思何堪。想游女于岘北,愁帝子于湘南。恨无极兮心氲氲,目眇眇兮忧纷纷。披卫情于淇水,结楚梦于阳云。春每归兮花开,花已阑兮春改。叹长河之流春,送驰波于东海。春不留兮时已失,老衰飒兮逾疾。恨不得挂长绳于青天,系此西飞之白日。
汉之曲兮江之潭,把瑶草兮思何堪。想游女¹于岘(xiàn)北,愁帝子²于湘南。恨无极兮心氲(yūn)³,目眇(miǎo)兮忧纷纷。披卫情于淇水,结楚梦于阳云。春每归兮花开,花已阑兮春改。叹长河之流春,送驰波于东海。春不留兮时已失,老衰飒兮逾疾。恨不得挂长绳于青天,系此西飞之白日。
译文:在汉水弯曲处,湘水聚流之处,手握仙草,相思之情不能承受。想汉水女神在岘山之北,愁湘水女神在湘南。恨没有尽头,聚而不散貌,目光远视,忧伤杂乱。男女分别在淇水,朝朝暮暮在阳台之下。每当春天来临,鲜花盛开。花已开败,春天就改为夏季。面对大河中的流水长叹,目送快速奔流的水波向东流去。春天的脚步留不住,美好的时光已经消逝。我一天天衰老,而且还体弱多病。恨自已没有能力在天空中挂一根长绳,将太阳和月亮都栓住,不让它们向西飞。
注释:¹游女:汉水女神。²帝子:特指娥皇、女英,相传是尧的女儿。³氲氲:沉郁的样子。⁴眇眇:眯眼远望的样子。
若有人兮情相亲,去南国兮往西秦。见游丝之横路,网春辉以留人。沉吟兮哀歌,踯躅兮伤别。送行子之将远,看征鸿之稍灭。醉愁心于垂杨,随柔条以纠结。望夫君兮咨嗟,横涕泪兮怨春华。遥寄影于明月,送夫君于天涯。
若有人兮情相亲,去南国兮往西秦。见游丝之横路,网春辉¹以留人。沉吟兮哀歌,踯(zhí)(zhú)²兮伤别。送行子之将远,看征鸿之稍灭。醉愁心于垂杨,随柔条以纠结。望夫君兮咨(zī)(jiē)³,横涕泪兮怨春华。遥寄影于明月,送夫君于天涯。
译文:如果有志趣相同者,情愿一起去南国和西秦。看见飞动的蛛丝横在路上,网住春光,不让春天流逝,以便挽留游人。低声吟唱悲伤的歌曲,分手时徘徊不定。送行子到远方去,看远行的大雁身影渐渐消失。折柳以送别,愁心如醉,随着柳条纠缠在一起。望着夫君叹息,泪流满面怨恨春光。抬头望明月,寄情千里光,送夫君在天涯。
注释:¹春辉:春天的风光。²踯躅:徘徊不前的样子。³咨嗟:赞叹、叹息。
癸丑之三月晦,自宁海出西门。云散日朗,人意山光,俱有喜态。三十里,至梁隍山。闻此地於菟夹道,月伤数十人,遂止宿。
癸丑¹之三月晦²,自宁海出西门。云散日朗,人意山光,俱有喜态。三十里,至梁隍山。闻此地於(wū)(tú)³夹道,月伤数十人,遂止宿。
译文:癸丑年三月三十日从宁海县城西门出城。天空阴云尽散,阳光明媚,人的心情、山中的景物,都有喜悦之态。走过三十里路,到达梁隍山。听说此地猛虎夹道,一个月间就伤害数十人,于是,只好停宿于旅舍。
注释:天台山:在浙江天台县北,是佛教天台宗的发源地。台(tāi)州府:位于浙江沿海中部,治临海县,天台县在其辖内。¹癸丑:即万历四十一年(1613)。²晦:农历每月最末一天。³於菟:老虎的别称。⁴夹道:沿途,一路上。
四月初一日 早雨。行十五里,路有歧,马首西向台山,天色渐霁。又十里,抵松门岭,山峻路滑,舍骑步行。自奉化来,虽越岭数重,皆循山麓;至此迂回临陟,俱在山脊。而雨后新霁,泉声山色,往复创变,翠丛中山鹃映发,令人攀历忘苦。又十五里,饭于筋竹庵。山顶随处种麦。从筋竹岭南行,则向国清大路。适有国清僧云峰同饭,言此抵石梁,山险路长,行李不便,不若以轻装往,而重担向国清相待。余然之,令担夫随云峰往国清,余与莲舟上人就石梁道。行五里,过筋竹岭。岭旁多短松,老干屈曲,根叶苍秀,俱吾阊门盆中物也。又三十余里,抵弥陀庵。上下高岭,深山荒寂,恐藏虎,故草木俱焚去。泉轰风动,路绝旅人。庵在万山坳中,路荒且长,适当其半,可饭可宿。
四月初一日 早雨。行十五里,路有歧,马首西向台山,天色渐霁(jì)¹。又十里,抵松门岭,山峻路滑,舍骑步行。自奉化²来,虽越岭数重,皆循山麓;至此迂回临陟³,俱(zhì)在山脊。而雨后新霁,泉声山色,往复创变,翠丛中山鹃映发,令人攀历忘苦。又十五里,饭于筋竹庵。山顶随处种麦。从筋竹岭南行,则向国清大路。适有国清僧云峰同饭,言此抵石梁,山险路长,行李不便,不若以轻装往,而重担向国清相待。余然之,令担夫随云峰往国清,余与莲舟上人就石梁道。行五里,过筋竹岭。岭旁多短松,老干屈曲,根叶苍秀,俱吾阊(chānɡ)盆中物也。又三十余里,抵弥陀庵。上下高岭,深山荒寂,恐藏虎,故草木俱焚去。泉轰风动,路绝旅人。庵在万山坳(ào)中,路荒且长,适当其半,可饭可宿。
译文:四月初一日 早上一直下雨。前行十五里,路旁有岔道,勒马从西面向天台山进发,天色逐渐转晴。又走了十里路,抵达松门岭下。山高路滑,只好舍弃骑马,步行前进。从奉化来的道路,虽然经过数重山岭,都是顺着山麓;到这里后,无论迂回、曲折或临水、登高,都在大山脊上面。雨后新晴,秀美的山色中叮咚的流泉声随处可闻,反复地变化出新的景观,绿树丛中怒放的红杜鹃花相互辉映,令人忘却了攀登跋涉的辛苦。又前行十五里路,在筋竹庵里休息、用饭。山顶上到处都种有麦子。从筋竹岭向南走,就是通往国清寺的大路。恰好有国清寺僧人云峰同桌吃饭,他说:从这条路到石梁,山险岭峻,路途漫长,不方便携带行李。不如轻装前往,而让担夫将重的行李先担去国清寺等待。我同意他的建议,让担夫挑着行李随云峰先去国清寺,我则与莲舟上人一起从石梁道上动身前行。走过五里路,翻越过筋竹岭。山岭近旁很多又老又矮的松树,变形的树干弯弯曲曲,树根松叶青绿秀丽,好像城里人家盆景中栽种的奇异清秀的松树桩。又走三十多里,才抵达弥陀庵。在高峻的山岭里爬上爬下,深山里很荒凉寂静。害怕猛虎躲藏草木中伤人,所以路边的草木都被放火烧掉了。泉水轰鸣,劲风动地,山路上没有其他旅行的人,显得荒凉而漫长。弥陀庵坐落在万山坳中,恰巧正当中途,行人可在此用饭或住宿。
注释:¹霁:雨止天晴。²奉化:明为县,隶宁波府,即今浙江奉化。³临陟:攀登。⁴山鹃:指山岭上盛开的杜鹃花,又称映山红。⁵国清:国清寺,在天台县城北3.5公里的天台山麓。⁶莲舟:江阴迎福寺僧人。⁷筋竹岭:应即今金岭,在宁海、天台两县界上。⁸阊门:苏州的一个城门,这里指代苏州。⁹坳:山间洼下的地方。
初二日 饭后,雨始止。遂越潦攀岭,溪石渐幽。二十里,暮抵天封寺。卧念晨上峰顶,以朗霁为缘,盖连日晚霁,并无晓晴。及五更梦中,闻明星满天,喜不成寐。
初二日 饭后,雨始止。遂越潦攀岭,溪石渐幽。二十里,暮抵天封寺¹。卧念晨上峰顶,以朗霁为缘,盖连日晚霁,并无晓晴。及五更梦中,闻明星满天,喜不成寐。
译文:初二这天吃完饭后,雨才停止。于是越过路上的积水,攀登山岭,溪流、山岩越来越显得清澈、幽静。走完二十里路,傍晚时抵达天封寺。睡在床上还惦念着明晨登攀峰顶的事,若有缘份则雨停天朗,因为连日来都是晚上雨后转晴,并没有一天是天亮时晴朗。五更时从睡梦中醒来,听仆从说,满天都是明亮的星星,高兴得再也无法入睡。
注释:¹天封寺:今仍称天封,在天台县东北境。
初三日 晨起,果日光烨烨,决策向顶。上数里,至华顶庵;又三里,将近顶,为太白堂,俱无可观。闻堂左下有黄经洞,乃从小径。二里,俯见一突石,颇觉秀蔚。至则一发僧结庵于前,恐风自洞来,以石甃塞其门,大为叹惋。复上至太白,循路登绝顶。荒草靡靡,山高风冽,草上结霜高寸许,而四山回映,琪花玉树,玲珑弥望。岭角山花盛开,顶上反不吐色,盖为高寒所勒耳。
初三日 晨起,果日光烨(yè)¹,决策向顶。上数里,至华顶庵;又三里,将近顶,为太白堂,俱无可观。闻堂左下有黄经洞,乃从小径。二里,俯见一突石,颇觉秀蔚。至则一发僧结庵于前,恐风自洞来,以石甃(zhòu)²塞其门,大为叹惋。复上至太白³,循路登绝顶。荒草靡靡,山高风冽,草上结霜高寸许,而四山回映,琪花玉树,玲珑弥望。岭角山花盛开,顶上反不吐色,盖为高寒所勒耳。
译文:初三日清晨起床,果然见阳光如火光一般闪耀,于是决策向山顶前进。向上攀爬数里山路,到达华顶庵。再走三里,到达太白堂,已快要接近华顶峰了,而沿途都没有值得观赏的景物。听说太白堂左下方有黄经洞可游览,于是从小路走。二里路后,俯身看见一块很突出的大石头,感到很是秀丽华美。临近一看,是一位发僧在黄经洞前构的庵,恐怕风从洞里吹出来,就用石头砌塞洞门,我不由大为感叹而惋惜。于是只好重新往上走,到达太白堂,然后顺山路登上天台山绝顶华顶峰。峰顶上,四处的荒草被劲风吹得纷纷倒伏,峰高因而寒风凛冽,草上结的霜约有一寸多厚。而回顾峰下四周的山峦上,美丽的鲜花与碧玉般的绿树,远远望去觉得非常玲珑明晰。山脚下山花盛开,峰顶上反而不开花,大概是因为高处寒冷所造成的。
注释:¹烨烨:火焰很盛。²甃:砌。³太白:即太白堂,相传为李白读书处。⁴绝顶:华顶峰,在天台县东北境,为天台山绝顶,海拔1098米。峰下有善兴寺,即华顶寺。
初三日 晨起,果日光烨烨,决策向顶。上数里,至华顶庵;又三里,将近顶,为太白堂,俱无可观。闻堂左下有黄经洞,乃从小径。二里,俯见一突石,颇觉秀蔚。至则一发僧结庵于前,恐风自洞来,以石甃塞其门,大为叹惋。复上至太白,循路登绝顶。荒草靡靡,山高风冽,草上结霜高寸许,而四山回映,琪花玉树,玲珑弥望。岭角山花盛开,顶上反不吐色,盖为高寒所勒耳。
仍下华顶庵,过池边小桥,越三岭。溪回山合,木石森丽,一转一奇,殊慊(qiè)¹所望。二十里,过上方广,至石梁,礼佛昙花亭,不暇细观飞瀑。下至下方广,仰视石梁飞瀑,忽在天际。闻断桥、珠帘尤胜,僧言饭后行犹及往返,遂由仙筏桥向山后。越一岭,沿涧八九里,水瀑从石门泻下,旋转三曲。上层为断桥,两石斜合,水碎迸石间,汇转入潭;中层两石对峙如门,水为门束,势甚怒;下层潭口颇阔,泻处如阈²,水从坳中斜下。三级俱高数丈,各级神奇,但循级而下,宛转处为曲所遮,不能一望尽收,又里许,为珠帘水,水倾下处甚平阔,其势散缓,滔滔汩汩。余赤足跳草莽中,揉木缘崖意指攀住树枝爬上高岩,莲舟不能从。暝(mínɡ)³夜色四下,始返。停足仙筏桥,观石梁卧虹,飞瀑喷雪,几不欲卧。
译文:顺着原路下山到华顶庵,经过池边的小桥,又翻越三座山岭。这里的溪水潇徊,山峦重重,树木繁茂丛生,岩石光采焕发,每转过一个地方就有另一处奇景,使观赏愿望得到很大的满足。走了二十里路,经过上方广,到达石梁,在昙花亭敬佛,已经没有时间去仔细观赏石梁飞瀑的奇景。往下走到下方广,抬头仰望石梁飞瀑,忽然觉得它似乎从天际倾泻下来一样。听说断桥、珠帘水是闻名的盛景,僧人说吃过饭再去还来得及往返,于是便从仙筏桥先去山后。翻过一座山岭,顺着溪涧走八九里,就见流水形成瀑布从石门飞泻而下,回旋流转,经过三道溪湾。最上面的一层是断桥,有两块巨石倾斜而相结联,溪水迸流于两石之间,浪花飞溅,汇合后流入潭中;中间的那层,两巨石相对峙有如窄门,溪水因为被窄门所约束,流势很汹涌;最下面的一层,潭的出口很宽阔,而溪水倾泻处受到门槛阻隔,只能从低洼的地方斜涌而下。三级瀑布都高达数丈,各级的景观都很神奇,但溪流顺台级而下流,弯转的地方被溪湾所遮掩,不能一览无余。又一里多路,就是珠帘水,溪水倾泻而下的地方很平坦宽阔,水的流势也因此缓和、散漫,汩汩流水满溢潭中。我光着脚跳进草莽之中,攀援树木,沿着山崖前行,弄得莲舟上人不能跟随。夜色四处降下时,我们才返回。在仙筏桥上停下脚步,在朦胧的夜色中观赏如彩虹的天然石桥,瀑布水花飞溅有如喷雪一样的奇妙景观,这绝妙景致让人无心入睡。
注释:¹慊:满足。²阈:门槛。³暝色:夜色。
仍下华顶庵,过池边小桥,越三岭。溪回山合,木石森丽,一转一奇,殊慊所望。二十里,过上方广,至石梁,礼佛昙花亭,不暇细观飞瀑。下至下方广,仰视石梁飞瀑,忽在天际。闻断桥、珠帘尤胜,僧言饭后行犹及往返,遂由仙筏桥向山后。越一岭,沿涧八九里,水瀑从石门泻下,旋转三曲。上层为断桥,两石斜合,水碎进石间,汇转入潭;中层两石对峙如门,水为门束,势甚怒;下层潭口颇阔,泻处如阈,水从坳中斜下。三级俱高数丈,各极神奇,但循级而下,宛转处为曲所遮,不能一望尽收。又里许,为珠帘水,水倾下处甚平阔,其势散缓,滔滔汩汩。余赤足跳草莽中,揉木缘崖,莲舟不能从。暝色四下,始返。停足仙筏桥,观石梁卧虹,飞瀑喷雪,几不欲卧。
初四日天山一碧如黛。不暇晨餐,即循仙筏(fá)上昙花亭,石梁即在亭外。梁¹阔尺余,长三丈,架两山坳间。两飞瀑从亭左来,至桥乃合以下坠,雷轰河隤(tuí),下瞰深潭,毛骨俱悚。梁尽,即为大石所隔,不能达前山,乃还。过昙花,入上方广寺。循寺前溪,复至隔山大石上,坐观石梁²。为下寺僧促饭,乃去。饭后,十五里,抵万年寺,登藏经阁。阁两重,有南北经两藏。寺前后多古杉,悉三人围,鹤巢于上,传声嘹(liáo)()³声音响亮而清远,亦山中一清响也。是日,余欲向桐柏宫,觅琼台、双阙,路多迷津,遂谋向国清。国清去万年四十里,中过龙王堂。每下一岭,余谓已在平地,及下数重,势犹未止,始悟华顶之高,去天非远!日暮,入国清,与云峰相见,如遇故知,与商探奇次第。云峰言:“名胜无如两岩,虽远,可以骑行。先两岩而后步至桃源,抵桐柏,则翠城、赤城,可一览收矣。”
译文:初四这天碧蓝的天空万里无云,广裹的群山一片墨绿。顾不上吃早餐,就沿着仙筏桥登上昙花亭,石桥即在昙花亭外。石桥宽一尺多,长达三丈,架在两山坳之间。两般飞瀑从亭左边流来,至桥边汇合成一股急流向下飞坠,形成瀑布,响声有如雷声轰鸣,如河堤坍塌,瀑布高达百丈以上。我从石桥上走过去,向下俯视深潭,不禁毛骨惊然。走过石桥,就被前面的大石所阻隔,不能由此去前山,于是返回原路走。经过昙花亭,进入上方广寺。顺着寺前的溪水,再爬上阻隔前山的大石上面,坐下来观赏石桥。因为下方广寺的僧人摧促去用饭,于是起身离开。吃过饭后,走十五里路,抵达万年寺,登上藏经阁。阁有两层,存有南北佛经两藏。万年寺寺前寺后有很多古老的杉树,都是三人围的粗千,鹤群在树上筑巢,传来的鹤鸣声响亮而清远,也是深山中的一种清雅的响声。这天,我原想去桐柏宫,寻觅琼台、双网胜景,因路途中有许多使人迷惑的错道,于是改变计划去国清寺。国清寺离万年寺有四十里路,途中经过龙王堂。每走下一座山岭,我都以为已走到平地上,等到连接走下好几重山岭,下坡的态势还远没有停止,这才开始领悟到华顶峰之高,似乎离天已经不远了!傍晚时分,才进入国清寺,与云峰和尚相见,就像遇见久别的知心故友,于是和他商量游览探奇的先后顺序。云峰和尚说:“风景名胜没有比得过寒岩、明岩两处幽险的,虽然路程遥远一些,但可以骑马去。先游览寒岩、明岩,然后步行到桃源洞,抵达桐柏宫,那么翠壁、赤城栖霞两处胜景,也可以一览尽收了。”
注释:¹梁:桥。²石梁:在中方广。山腰有衔接两山的天然石梁,长约7米,中央隆起如龟背,狭处仅半尺左右。水有两源,东为金溪,西为大兴坑溪,合流后自梁底向下飞坠。³嘹呖:形容声音响亮而清远。⁴龙王堂:今作龙皇堂,在天台县北境。
初四日 天山一碧如黛。不暇晨餐,即循仙筏上昙花亭,石梁即在亭外。梁阔尺余,长三丈,架两山坳间。两飞瀑从亭左来,至桥乃合流下坠,雷轰河隤,百丈不止。余从梁上行,下瞰深潭,毛骨俱悚。梁尽,即为大石所隔,不能达前山,乃还。过昙花,入上方广寺。循寺前溪,复至隔山大石上,坐观石梁。为下寺僧促饭,乃去。饭后,十五里,抵万年寺,登藏经阁。阁两重,有南北经两藏。寺前后多古杉,悉三人围,鹤巢于上,传声嘹呖,亦山中一清响也。是日,余欲向桐柏宫,觅琼台、双阙,路多迷津,遂谋向国清。国清去万年四十里,中过龙王堂。每下一岭,余谓已在平地,及下数重,势犹未止,始悟华顶之高,去天非远!日暮,入国清,与云峰相见,如遇故知,与商探奇次第。云峰言:”名胜无如两岩,虽远,可以骑行。先两岩而后步至桃源,抵桐柏,则翠壁、赤城,可一览收矣。”
初五日 有雨色,不顾,取寒、明两岩道,由寺向西门觅骑。骑至,雨亦至。五十里至步头,雨止,骑去。二里,入山,峰萦(yíng)水映,木秀石奇,意甚乐之。一溪从东阳¹来,势甚急,大若曹娥²。四顾无筏,负奴背而涉。深过于膝,移渡一涧,几一时。三里,至明岩。明岩为寒山、拾得³隐身地,两山回曲,《志》所谓八寸关也。入关,则四围峭壁如城。最后,洞深数丈,广容数百人。洞外,左有两岩,皆在半壁;右有石笋突耸,上齐石壁,相去一线,青松紫蕊,蓊(wěnɡ)(cōnɡ)于上,恰与左岩相对,可称奇绝。出八寸关,复上一岩,亦左向。来时仰望如一隙,及登其上,明敞容数百人。岩中一井,曰仙人井,浅而不可竭。岩外一特石,高数丈,上岐立如两人,僧指为寒山、拾得云。入寺。饭后云阴溃散,新月在天,人在回崖顶上,对之清光溢壁。
译文:初五日 虽有下雨的迹象,也顾不及了。选择了去寒岩、明岩的道路,由国清寺去西门寻找乘骑。乘马来到,雨也下来了。雨中走完五十里路后到达步头,雨停了,乘马也打发走了。步行二里路后,进入山中,山峰倒映在潆绕流动的溪水之中,树木秀丽,岩石奇异,心情因此而很快乐。一条溪水从东阳流来,水势很湍急,流量大小与曹娥江相似。四处一看没有竹筏可以渡人,只好由仆人背着涉水过溪。溪水深过膝盖,渡过一条溪涧,将近花去一个时辰。又走三里路,到达明岩。明岩是寒山、拾得两位高僧隐居之地,两座山迂回曲折,即《大明一统志》所记述的八寸关。进入八寸关,则四围的陡峭石壁有如城墙。最后面有一山洞,深有数丈,宽处能容纳数百人。山洞外面,左边有两座石岩,都悬在半壁间;右边有石笋高耸,顶头与石壁高相等,而相去仅有一线之地。石笋顶上青松和紫色的花蕊生长茂盛,恰好与左边的两座石岩相对峙,可以称得上是奇绝之景观了。走出八寸关,再登上一座石岩,也是方向朝左。来的时候,仰望就像相隔一线缝隙,待攀登到石岩顶上,才看清它很宽敞,可容纳数百人。石岩中间有一口井,叫仙人井,较浅,但井水不会枯竭。石岩外又有一奇特的石头,有数丈之高,上部分开成两部分,就像两个站立的人,当地和尚指点为寒山、拾得的化身。回到寺里,晚饭后,阴云散尽,一弯新月挂在碧空,人站立回崖顶上,对着满天月色,连岩壁上也洒满明亮的月光。
注释:¹东阳:明为县,隶金华府,即今浙江东阳。一溪即始丰溪,今名同。²曹娥:今仍名曹娥江,源自天台山北麓,往北流经新昌、嵊县、上虞入杭州湾。³寒山、拾得:唐代二僧。寒山曾隐居天台山寒岩,往还于天台山国清寺,和拾得友好,善作,有《寒山子集》二卷。拾得原是孤儿,由国清寺僧丰干收养为僧,故名拾得。亦能诗,有《丰干拾得诗》一卷。后人常以寒山、拾得并称,尊为”和合二仙”。⁴《志》:指《大明一统志》。下同。⁵蓊苁:草木茂盛。
初五日 有雨色,不顾,取寒、明两岩道,由寺向西门觅骑。骑至,雨亦至。五十里至步头,雨止,骑去。二里,入山,峰萦水映,木秀石奇,意甚乐之。一溪从东阳来,势甚急,大若曹娥。四顾无筏,负奴背而涉。深过于膝,移渡一涧,几一时。三里,至明岩。明岩为寒山、拾得隐身地,两山回曲,《志》所谓八寸关也。入关,则四围峭壁如城。最后,洞深数丈,广容数百人。洞外,左有两岩,皆在半壁;右有石笋突耸,上齐石壁,相去一线,青松紫蕊,蓊苁于上,恰与左岩相对,可称奇绝。出八寸关,复上一岩,亦左向。来时仰望如一隙,及登其上,明敞容数百人。岩中一井,曰仙人井,浅而不可竭。岩外一特石,高数丈,上岐立如两人,僧指为寒山、拾得云。入寺。饭后云阴溃散,新月在天,人在回崖顶上,对之清光溢壁。
初六日 凌晨出寺,六七里至寒岩。石壁直上如劈,仰视空中,洞穴甚多。岩半有一洞,阔八十步,深百余步,平展明朗。循岩右行,从石隘(ài)仰登。岩坳有两石对耸,下分上连,为鹊桥,亦可与方广石梁争奇,但少飞瀑直下耳。还饭僧舍,觅筏渡一溪。循溪行山下,一带峭壁巉(chán)崖,草木盘垂其上,内多海棠、紫荆,映荫溪色。香风来处,玉兰芳草,处处不绝。已至一山嘴,石壁直竖涧底,涧深流驶,旁无余地。壁上凿孔以行,孔中仅容半趾,逼身而过,神魄为动。自寒岩十五里至步头,从小路向桃源。桃源在护国寺旁,寺已废,土人茫无知者。随云峰莽行曲路中,日已堕,竟无宿处,乃复问至坪头潭¹。潭去步头仅二十里,今从小路,反迂回三十余里宿,信桃源误入也!
译文:初六日 凌晨从寺里出发,走六七里路后到达寒岩。石壁笔直向上有如刀劈一般,仰视空中,有很多洞穴。岩壁半中腰有一洞穴,宽八十步,深一百多步,洞内平坦而明亮。顺着石岩右边走,从岩石的狭窄小道向上攀登。山岩的低洼处有两块岩石相对耸立,下部分开而上部相连,即是所谓的鹊桥,可以与上方广寺的石桥互争奇异,但少了飞溅的瀑布直泻这一景色罢了。返回僧人的住处用饭,然后找到竹筏渡过一溪流,顺溪流走到山下。这一带都是峭壁巉崖,荒草盘结、树枝下垂,有很多海棠树、紫荆藤,浓荫倒映溪中,更增添景色的优美。香风飘来的地方,玉兰花、芬芳的香草,处处都有,没有穷尽。已走到一山嘴处,岩壁笔直插到涧底,涧水深而湍急,四旁没有可行走的多余地方。岩壁上凿有石孔用来通行,石孔仅仅能容下半只脚,身体贴近岩壁而过,使人惊心动魄。从寒岩走出十五里路到达步头,从小路再去桃源洞。桃源洞在护国寺旁,而护国寺的庙宇已成废墟,问当地人,都很茫然,没有人知道。跟随云峰和尚在草木丛生的弯弯曲曲的山路上行走,太阳已经落山,竟还找不到住宿的地方,于是再问路,终于到达坪头潭。从坪头潭到步头仅有二十里路,现在从小路走,反而迂回三十多里,才得以住宿下来,确实是桃源洞误入了。
注释:¹坪头潭:即今平镇,在天台县西境,始丰溪北岸。
初六日 凌晨出寺,六七里至寒岩。石壁直上如劈,仰视空中,洞穴甚多。岩半有一洞,阔八十步,深百余步,平展明朗。循岩右行,从石隘仰登。岩坳有两石对耸,下分上连,为鹊桥,亦可与方广石梁争奇,但少飞瀑直下耳。还饭僧舍,觅筏渡一溪。循溪行山下,一带峭壁巉崖,草木盘垂其上,内多海棠、紫荆,映荫溪色。香风来处,玉兰芳草,处处不绝。已至一山嘴,石壁直竖涧底,涧深流驶,旁无余地。壁上凿孔以行,孔中仅容半趾,逼身而过,神魄为动。自寒岩十五里至步头,从小路向桃源。桃源在护国寺旁,寺已废,土人茫无知者。随云峰莽行曲路中,日已堕,竟无宿处,乃复问至坪头潭。潭去步头仅二十里,今从小路,反迂回三十余里宿,信桃源误入也!
初七日 自坪头潭行曲路中三十余里,渡溪入山。又四五里,山口渐夹,有馆曰桃花坞¹。循深潭而行,潭水澄碧,飞泉自上来注,为鸣玉涧。涧随山转,人随涧行。两旁山皆石骨,攒(cuán)峦夹翠,涉目成赏,大抵胜在寒、明两岩间。涧穷路绝,一瀑从山坳泻下,势甚纵横。出饭馆中,循坞(wù)东南行,越两岭,寻所谓”琼台”、”双阙(què)²”,竟无知者。去数里,访知在山顶。与云峰循路攀援,始达其巅。下视峭削环转,一如桃源,而翠壁万丈过之。峰头中断,即为双阙;双阙所夹而环者,即为琼台。台三面绝壁,后转即连双阙。余在对阙,日暮不及复登,然胜已一日尽矣。遂下山,从赤城后还国清,凡三十里。
译文:初七日 从坪头潭开始,在弯弯曲曲的山路中行走三十多里路,渡过溪水进入五台山。又前行四五里,山口渐渐狭窄,有一处房舍,叫桃花坞。顺着深潭边前行,潭中的水清澈、碧蓝,飞溅的山泉水从上注入潭中,叫做鸣玉涧。涧水顺着山流转,人则顺着涧水边走。涧两旁的山都是裸露的岩石,攒簇的山峦到处夹杂着翠绿的树木,凡是眼睛看到的都是可观赏的景致,景致的优美大体上都在寒岩、明岩这两岩之间。涧水穷尽处,路也就消失了。一条瀑布从山坳间倾泻而下,态势非常奔放。饭后,从桃花坞出来,顺着山洼向东南方走,翻越两座山岭,去寻觅所说的”琼台”、”双阙”两处胜景,竟然没有人知道。走出数里路,才访知在山顶上。与云峰和尚顺山路攀援而上,才到达山巅。向下俯视那陡峭壁削而环转的山岩,完全就像桃源洞的景致,而布满翠绿树木的万丈岩壁则超过了桃源洞的险峻。山峰之顶中间被断隔分开,就是所谓的双阙;夹在双阙正中间的环形石台,就是琼台。琼台的三面都是绝壁,后转就与双阙相连接。我已经站在对阙之上,天黑了来不及再爬上琼台。然而,优美的景致已被我一眼全饱览尽了。于是下山,从赤城的后面返回国清寺,总计旅程三十里。
注释:¹坞:四面高中间低的山洼。²阙:古代宫殿、祠庙、陵墓前面的建筑物。先筑高台,上修楼观,通常左右各一,中央缺而为道,故称”阙”或”双阙”。此处形容天然峰崖如一对阙楼,故得名”双阙”。
初七日 自坪头潭行曲路中三十余里,渡溪入山。又四五里,山口渐夹,有馆曰桃花坞。循深潭而行,潭水澄碧,飞泉自上来注,为鸣玉涧。涧随山转,人随涧行。两旁山皆石骨,攒峦夹翠,涉目成赏,大抵胜在寒、明两岩间。涧穷路绝,一瀑从山坳泻下,势甚纵横。出饭馆中,循坞东南行,越两岭,寻所谓”琼台”、”双阙”,竟无知者。去数里,访知在山顶。与云峰循路攀援,始达其巅。下视峭削环转,一如桃源,而翠壁万丈过之。峰头中断,即为双阙;双阙所夹而环者,即为琼台。台三面绝壁,后转即连双阙。余在对阙,日暮不及复登,然胜已一日尽矣。遂下山,从赤城后还国清,凡三十里。
初八日 离国清,从山后五里登赤城¹。赤城山顶圆壁特起,望之如城,而石色微赤。岩穴为僧舍凌杂,尽掩天趣。所谓玉京洞、金钱池、洗肠井,俱无甚奇。
译文:初八日 离开国清寺,从山后走五里路后登上赤城。赤城山顶上圆形的岩壁耸起,很特别,看起来像一座城,而岩石的颜色微微发红。岩洞都成了和尚们的宿舍,被侵扰得非常杂乱,天然的景趣完全被掩盖掉。所说的玉京洞、金钱池、洗肠井,都没有什么很奇特的地方。
注释:¹赤城:为天台山支阜,在天台县西北3.5公里,高339米。上有石洞12个,以紫云洞和玉京洞最著名,山顶有赤城塔。
初八日 离国清,从山后五里登赤城。赤城山顶圆壁特起,望之如城,而石色微赤。岩穴为僧舍凌杂,尽掩天趣。所谓玉京洞、金钱池、洗肠井,俱无甚奇。
初八日 离国清,从山后五里登赤城。赤城山顶圆壁特起,望之如城,而石色微赤。岩穴为僧舍凌杂,尽掩天趣。所谓玉京洞、金钱池、洗肠井,俱无甚奇。
玉关道路远,金陵信使疏。
玉关¹道路远,金陵(líng)²信使³(shū)
译文:身在玉门关外道路竟如此遥远,翘望故都金陵音信又何等稀疏。
注释:¹玉关: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西。²金陵:梁朝国都建康,今南京。³信使:指使者。⁴疏:稀少。
独下千行泪,开君万里书。
独下千行泪,开君¹万里书²
译文:我现在激动地流下千行热泪,只因为拜读了您万里寄来的手书。
注释:¹君:指王琳。²万里书:从远方寄来的信。时王琳在郢城练兵,志在为梁雪耻,他寄给庾信的书信中不乏报仇雪耻之意,所以庾信为之泣下。

  诗的起首“玉关道路远,金陵信使疏”,言诗人与王琳一仕北朝、一仕南国,相隔遥远,音讯难通。“金陵”、“玉关”二地名相对,“道路远”又与“信使疏”相对;“远”字表示空间的距离,“疏”表示时间的久隔,这两句对仗工整,为下句起到铺垫的作用。

  “独下千行泪,开君万里书”意为接到王琳来自远方的书信,不禁沧然泪下,未曾见到信上的文字,却已经泪洒千行了。这一流泪启信的细节描写,比开君万里书,读罢千行泪更为感人,生动地表现出作者悲喜交集,感慨万端的复杂心情。尤其是一个“独”字,蕴意极深。当时,庾信虽然受到北周朝廷的赏识,在长安供职俸禄,但他“身在曹营心在汉”,暗中与王琳通信,一刻也没有忘记故国之耻。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下,他的乡关之思和南归之意是不能直率表露的,只能通过诗文曲折婉转地表现。用一个“独”字,既写出了暗中有所希冀,也写出了作者身在异邦,孤独苦闷的环境和感受。“万里书”与“千行泪”相对,皆用夸张的手法,描写此信得来之不易,又与上二句“道路远”、“信使疏”相照应,针线十分紧密,构思亦很巧妙。仅仅二十个字,却抵得过千言万语,包孕着作者十分复杂的情感,深沉含蓄,催人泪下。

  前二句言南北道远,音讯疏隔。言外之意:今日居然接到故人书信,不胜惊喜。后二句写拆阅书信时的心情。王琳怀雪耻之志,可以想象信中满纸慷慨悲壮之词,使诗人深受感动,为之下泪。诗人为何拆书下泪?是有感于故人万里寄书的情谊?还是触动了悠悠乡思?或是感慨于故人的忠烈之情,而羞惭于自己的苟全?诗中均未言明。无限话语尽在潸然而下的“千行泪”中。

参考资料:
1、 贺新辉主编.《古诗鉴赏辞典(下)》:中国妇女出版社,2004.08:第1501页
2、 《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4年9月版,第1060-1061页

wánglín

xìn nánběicháo 

guāndàoyuǎn jīnlíngxìnshǐ使shū 
xiàqiānhánglèi kāijūnwànshū 

芳草池塘,绿阴庭院,晚晴寒透窗纱。玉钩金锁,管是客来唦。寂寞尊前席上,惟愁海角天涯。能留否?酴釄落尽,犹赖有梨花。
芳草¹池塘,绿阴庭院,晚晴寒透窗纱。玉钩²金锁,管是³客来唦(shā)。寂寞尊前席上,惟愁海角天涯。能留否?酴(tú)(mí)落尽,犹赖有梨花。
译文:池塘生春草,庭院有绿荫,夕阳透过纱窗照射进来却带着一丝寒意。有人扣响门上的金锁,那定是有客人来了。可是坐上无客,杯中无酒,只愁这临安非我的故乡。能留住什么?酴釄花已经落尽,幸好还有梨花。
注释:¹芳草:香草,一种能散发芬芳香气的植物。这里词人以芳草自喻,有忠贞贤德之意。²玉钩:新月。³管是:必定是;多半是。⁴唦:语气词,相当于现在的啊。⁵海角天涯:形容非常偏僻遥远的地方 。这里借指被沦陷金统治的宋都的大好河山。⁶酴醿:本是酒名,亦作“ 酴醾 ”,这里指花名。以花颜色似之,故取以为名。酴醿,属蔷薇科落叶小灌木,于暮春时(4-5月)开花,有香气。
当年曾胜赏,生香熏袖,活火分茶。极目犹龙骄马,流水轻车。不怕风狂雨骤,恰才称,煮酒残花。如今也,不成怀抱,得似旧时那?
当年曾胜¹赏,生香熏(xūn)袖,活火分茶。极目犹龙骄马,流水轻车。不怕风狂雨骤,恰才称,煮酒残花²。如今也,不成怀抱,得似旧时那?
译文:想当年我也是赏会的风流人物,常常因为点香熏香了袖子,在火上煮茶然后注入到大家的盏中。什么龙骄马,对我来说是轻车熟路的事。当年曾尽情享受生活,也不在意如今的狂风暴雨,依旧煮我的酒看这风雨后的残花。眼下,心情十分沉重,与从前那种无忧无虑的光景,不可同日而语。
注释:¹胜:优美之意,一如今天的旅游胜地。²残花:残花:《四印斋本·漱玉词》本记作“笺花”。

  满庭芳,因唐·吴融“满庭芳草易黄昏”诗句而得名。又名《锁阳台》、《满庭霜》、《潇湘夜雨》等。有平韵、仄韵二体。平韵正体为双调九十五字,上下阕各四平韵, 或上阕四平韵,下阕五平韵。转调,据《词学概说》里说,一个词牌都有一个宫调,凡是改变原来句式或者增减字数的,称为转调。李清照这首《满庭芳》就是这样。

  易安写这首词已经是54岁,也就是南宋初期(1138年),易安通过回忆当年的“胜赏”,将过去的美好生活和今日的凄凉憔悴作对比,寄托了故国之思。 “词苑千载,盛开只一女儿花。”李清照,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少有的女作家,也是一位伟大的爱国女词人。这与她经历了国破家亡的经历是分不开的。李清照开创了女作家爱国主义创作的先河,为后世留下了一个女性爱国的光辉典范。

  “芳草池塘,绿阴庭院,晚晴寒透窗纱。”

  池塘边香草芬芳,一片绿油油的庭院,有些阴凉。在这晴朗的傍晚,丝丝寒意侵透薄薄的窗纱。词人此刻的心思恰似池塘的水,在晴朗的傍晚,斜阳映红的表面,深藏着无边的思绪,有故国之思,有亲人之眷念,还有对朋友的向往。而这些都不在,自己就像香草一样,孤独的芬芳,在渐行渐浓的秋天里,逐日的凋零。

  芳草,香草,一种能散发芬芳香气的植物。 汉· 班固《西都赋》:“竹林果园,芳草甘木。郊野之富,号为近蜀 。” 后蜀·毛熙震《浣溪沙》词:“花榭香红烟景迷,满庭芳草绿萋萋。” 明· 沉鲸《双珠记·家门始终》:“万古千愁人自老,春来依旧生芳草。”这里词人以芳草自喻,有忠贞贤德之意。

  晚晴,傍晚晴朗的天色。 南朝·梁 ·何逊 《春暮喜晴酬袁户曹苦雨》诗:“振衣喜初霁,褰裳对晚晴。” 唐·高适 《同崔员外綦毋拾遗九日宴京兆府李士曹》诗:“晚晴催翰墨,秋兴引《风》《骚》。” 明·唐寅 《题画》诗:“草阁吟秋倚晚晴,云山满目夕阳明。”

  “玉钩金锁,管是客来透。”

  弯弯的月牙点亮夜空,门上的金锁静静的低垂。如若往日,必定是有朋友来啊,我们一起赏月,浅酌低唱。南渡以后的李清照,经历了国破后的颠沛流离,相爱的丈夫已经离去。短短数语,不加修饰的白描,口语的信守拈来,浑然天成,凄凉憔悴之处境,让人不忍卒读。平淡的景致,穿透而来的是故国之思,没有深厚的语言驾驭能力是办不到的。古人之于月,可思、可念、可爱更可恨和怨,无数关于月的诗词佳句不断。易安的白描与柳永的“细密妥溜”、美成的富艳典重不同,而是“冲口出常言,境界动心魄”。

  玉钩,新月。 南朝·宋·鲍照 《翫月城西门廨中》诗:“蛾眉蔽珠栊,玉钩隔琐窓。” 唐·李白 《挂席江上待月有怀》诗:“倏忽城西郭,青天悬玉钩。” 宋·张元干 《花心动·七夕》词:“断云却送轻雷去,疎林外,玉钩微吐。” 明·无名氏 《还带记·二郎诮裴》:“疎影荡银河,漾清光,映碧波,玉钩斜挂,冰轮堕。”

  管是,必定是;多半是。宋·曾觌《醉落魄》词:“百般做处百廝惬,管是前生,曾负你寃业。” 金·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一:“这妮子慌忙则甚那?管是妈妈使来透!” 元·詹玉 《清平乐》词:“管是夜来浑不睡,那更今朝早起。”

  透,语气词,相当于现在的啊。

  “寂寞尊前席上,惟愁海角天涯。能留否?”

  面对席上佳肴,突然总觉得少了些什么。美酒一杯一杯,寂寞一重又一重,万分的孤寂,想想沦陷的故国,似“海角天涯”,那么的遥远,不能触及的过往,又上心头。叫人不能释怀,不去想它!

  天涯海角,形容非常偏僻遥远的地方 。这里借指被沦陷金统治的宋都的大好河山。唐· 白居易《浔阳春三首》:春生何处暗周游,海角天涯遍始休。

  “酴醿落尽,犹赖有梨花。”

  酴醾谢了,满地飘落,甚是惋惜,不过,还好有雪白的梨花开放,香气袭人,也算是一种安慰。人事全非,花开花落皆有意,花开人不在,花落情难留。片片飘落的不是花瓣,而是词人一颗破碎的心。

  酴醿,本是酒名,亦作“ 酴醾 ”,这里指花名。以花颜色似之,故取以为名。酴醿,属蔷薇科落叶小灌木,于暮春时(4-5月)开花,有香气。《全唐诗》卷八六六载《题壁》诗:“禁烟佳节同游此,正值酴醿夹岸香。” 宋· 陆游《东阳观酴醾》诗:“ 福州正月把离杯,已见酴醾压架开。” 宋 ·姜夔 《洞仙歌·黄木香赠辛稼轩》词:“鹅儿真似酒,我爱幽芳,还比酴醿又娇绝。” 清· 厉鹗 《春寒》诗:“梨花雪后酴醿雪,人在重帘浅梦中。”

  “当年曾胜赏,生香熏袖,活火分茶。”

  当年曾经美好的地方,赏心悦目,淡淡的花香熏衣袖,跳动的火苗,沸腾了水,闲情雅致的为朋友分茶。词人回忆当年“胜赏”的美好时光,带有花香的衣袖,守着火炉,等水沸腾,给友人分茶不过是在平常不过的事情,与今日寂寞尊前席上之凄凉憔悴形成鲜明的对比。说不尽的愁苦,来的这般跃然。

  胜,优美之意,一如今天的旅游胜地。

  “极目犹龙骄马,流水轻车。”

  信步走在大街上,远望繁华的都市,车如流水马如龙。当年宋都的繁华不言而喻,字里行间不经意流淌的是对故国深深的眷念,也有对软弱的朝廷的讥讽。南渡以后,赵明诚在城中的一次叛乱中,选择的不是与城池和百姓共存亡,而是选择了逃走。逃走这还不说,在逃走的途中,还不忘嘱咐李清照,什么金银财宝,古玩字画都可以丢,而赵家的宗器却不可以丢。试问,作为一个男人自己却逃命,而把这些丢给一个柔弱的女子,情何以堪?李清照是不齿于这种行为的,他挥毫而就那首著名的《夏日绝句》。“生当做人杰,死亦作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逃命之后的赵明诚知道后,不久抑郁而死。宋朝是一个诗家词人的天堂,历来重文轻武,大家都贪图享乐,歌舞升平,这就为后来埋下了深深的祸根。繁华的都市,在金统治者的铁蹄下,犹如风卷残云。

  极目,远望,尽目力所及。王粲《登楼赋》: 平原远而极目兮。

  “不怕风狂雨骤,恰才称、煮酒笺花。”

  哪管外面狂风骤雨,一样才思涌动,煮酒赋新词。南渡以前的李清照,笔下的闺情,天真淳朴,栩栩如生生,自然风光,让人迷恋忘返。“绿肥红瘦”的海棠,“沉醉不知归路”的溪亭,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人比黄花瘦”的重阳相思,想想都是那么的美好。

  笺花,比喻美妙的词章。 唐·李元纮 《奉和圣制送张说上集贤学士赐宴》:“馔玉趋丹禁,牋花降紫墀。”

  “如今也,不成怀抱,得似旧时那?”

  而如今,物是今非,不敢想起,那些美好的时光。

后稷之葬,山水环之。在氐国西。
后稷(jì)之葬,山水环之。在氐国¹西。
译文:后稷所葬之地,四周山水环绕。它位于氐人国的西面。
注释:¹氐国:即氐人国,传说中的国名,人面鱼身,传说是炎帝后裔。
西南黑水之间,有都广之野,后稷葬焉。爰有膏菽、膏稻、膏黍、膏稷,百谷自生,冬夏播琴。鸾鸟自歌,凤鸟自儛,灵寿实华,草木所聚。爰有百兽,相群爰处。此草也,冬夏不死。《山海经》
西南黑水之间,有都广之野,后稷葬焉。爰有膏菽(shū)、膏稻、膏黍(shǔ)、膏稷,百谷自生,冬夏播琴¹。鸾鸟自歌,凤鸟自儛(wǔ)²,灵焉实华,草木所聚。爰有百兽,相群爰处。此草也,冬夏不死。
译文:在西南方黑水流经的地方,有一处叫都广野,后稷就埋葬在这里。这一带有味美如膏的豆类、稻、黍和稷,各种谷物在这里自然生长,无论冬季还是夏季都可以播种。在这里,鸾鸟在自由地歌唱,凤鸟在自在地跳舞,灵寿木开花结果,各种草木聚集生长。这里还有各种野兽成群相处。这里生长的草无论冬夏都不会死。
注释:¹播琴:播种。²儛:同“舞”,舞蹈。
后稷垅在建木西,其人死复苏,其半鱼,在其间。《淮南子》
后稷垅(lǒng)在建木西,其人死复苏,其半鱼,在其间。
译文:后稷的坟墓在建木西边,后稷死后苏醒,只有半条鱼在坟墓里。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