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三月花如锦,两两文禽戏暖沙。堪叹深闺年少妇,岂无颜色在天涯。
东风三月花如锦,两两文禽戏暖沙。堪叹深闺年少妇,岂无颜色在天涯。

qiánshùnhǎitángchì--zhèn

dōngfēngsānyuèhuājǐnliǎngliǎngwénqínnuǎnshākāntànshēnguīniánshǎoyánzàitiān

吴镇

吴镇

吴镇(1280—1354),元代画家。字仲圭,号梅花道人,尝署梅道人。浙江嘉善人。早年在村塾教书,后从柳天骥研习“天人性命之学”,遂隐居,以卖卜为生。擅画山水、墨竹。山水师法董源、巨然,兼取马远、夏圭,干湿笔互用,尤擅带湿点苔。水墨苍莽,淋漓雄厚。喜作渔父图,有清旷野逸之趣。墨竹宗文同,格调简率遒劲。与黄公望、倪瓒、王蒙合称“元四家”。精书法,工诗文。存世作品有《渔父图》、《双松平远图》、《洞庭渔隐图》等。 ▶ 210篇诗文

猜您喜欢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林暗草惊风¹,将军夜引弓²
译文:昏暗的树林中,草突然被风吹动,将军在夜色中连忙开弓射箭。
注释:仆射(yè):仆是“主管”的意思。古代重武,主射者掌事,故诸官之长称仆射。¹惊风:突然被风吹动。²引弓:拉弓,开弓,这里包含下一步的射箭。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平明¹寻白羽²,没(mò)³在石棱(léng)中。
译文:天明寻找昨晚射的白羽箭,箭头深深插入巨大石块中。
注释:¹平明:天刚亮的时候。²白羽:箭杆后部的白色羽毛,这里指箭。³没:陷入,这里是钻进的意思。⁴石棱:石头的棱角。也指多棱的山石。

  卢纶《塞下曲》共六首一组,分别写发号施令、射猎破敌、奏凯庆功等等军营生活。语多赞美之意。此为第二首,描写将军夜里巡逻时景况。这首边塞小诗,写一位将军猎虎的故事,取材于西汉史学家司马迁记载当时名将李广事迹的《李将军列传》。原文是:“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中(zhòng)石没镞(箭头),视之,石也。”

  写将军夜猎,见林深处风吹草动,以为是虎,便弯弓猛射。天亮一看,箭竟然射进一块石头中去了。通过这一典型情节,表现了将军的勇武。诗的取材,出自《史记·李将军列传》。据载,汉代名将李广猿臂善射,在任右北平太守时,就有这样一次富于戏剧性的经历:“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 首句写将军夜猎场所是幽暗的深林;当时天色已晚,一阵阵疾风刮来,草木为之纷披。这不但交代了具体的时间、地点,而且制造了一种气氛。右北平是多虎地区,深山密林是百兽之王的猛虎藏身之所,而虎又多在黄昏夜分出山。

  “林暗草惊风”,着一“惊”字,就不仅令人自然联想到其中有虎,呼之欲出,渲染出一片紧张异常的气氛,而且也暗示将军是何等警惕,为下文“引弓”作了铺垫。次句即续写射。但不言“射”而言“引弓”,这不仅是因为诗要押韵的缘故,而且因为 “引”是“发”的准备动作,这样写能启示读者从中想象、体味将军临险是何等镇定自若,从容不迫。在一“惊”之后,将军随即搭箭开弓,动作敏捷有力而不仓皇,既具气势,而形象也益鲜明。

  后二句写“没石饮羽”的奇迹,把时间推迟到翌日清晨,将军搜寻猎物,发现中箭者并非猛虎,而是蹲石,令人读之,始而惊异,既而嗟叹,原来箭杆尾部装置着白色羽毛的箭,竟“没在石棱中”,入石三分。这样写不仅更为曲折,有时间、场景变化,而且富于戏剧性。“石棱”为石的突起部分,箭头要钻入殊不可想象。神话般的夸张,为诗歌形象涂上一层浪漫色彩,读来特别尽情够味,只觉其妙,不以为非。

  诗,最注重含蓄,最讲究意在言外。看到诗中箭入石的描写,我们会油然联想:如果射中的真是老虎将会射成什么样子?如果在战场上射击敌军兵马呢?于是,一位武艺高强、英勇善战的将军形象,便盘马弯弓、巍然屹立在我们眼前了。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275-276
2、 李静 等.唐诗宋词鉴赏大全集.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140-142
3、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696-697
4、 周啸天 等.唐诗鉴赏辞典补编.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40-41

zhāngsàixià ·èr

lún tángdài 

línàncǎojīngfēng jiāngjūnyǐngōng 
píngmíngxúnbái zàishíléngzhōng 
开过南枝花满院。新月西楼,相约同针线。高树数声蝉送晚。归家梦向斜阳断。
开过南枝花满院。新月西楼,相约同针线。高树数声蝉送晚。归家梦向斜阳断。
夜色银河情一片。轻帐偷欢,银烛罗屏怨。陈迹晓风吹雾散。鹤钩空带蛛丝卷。
夜色银河情一片。轻帐偷欢,银烛罗屏怨。陈迹晓风吹雾散。鹤钩空带蛛丝卷。

  《凤栖梧》,即《蝶恋花》,又名《鹊踏枝》。唐教坊曲,《乐章集》、《张子野词》并入“小石调”,《清真集》入“商调”。赵令畤有《商调蝶恋花》,联章作“鼓子词”,咏《会真记》事。双调,六十字,上下片各五句四仄韵。

  “甲辰”,为理宗淳祐四年(1244),时词人四十五岁,尚滞留在苏州。

  上片“开过”五句,“七夕”即景。“开过”一句,言南面枝头上的桂花,因受到的阳光多所以开得较早,这之后满院的桂树才陆续吐香。接着的二句与后二句时序上应该倒装。“高树”两句,触景生情。此言园中高树梢上传来了几声哀切的秋蝉声,这多象是在唱别那晚晴天气啊。但是我(指词人)孤身留在苏州,只要求能够象牛郎织女那样的与苏姬在七夕团聚一会。可是即便身在苏州,而且还是在梦境中,也被夕阳的光亮照醒过来,无法与苏姬获得团圆也。此时,苏姬早已离他而去(可参阅《思佳客·癸卯除夜》及《六丑·壬寅岁吴门元夕风雨》)。“新月”二句。七夕之晚,当新月临空的时候,姑娘、媳妇们已经相约着聚集在西楼之上,竞相穿针引线,以便向织女祈求“乞巧”。而我也曾经与苏姬相约,希望她七夕前能够归家。这样我们还可以共同在晚上穿金针,祈乞巧。但是约定成空,姬未回来,岂不痛哉!上片以“乞巧”、“求梦” 两事反映了当时七夕的时俗,并示己之思姬深情。

  “夜色”三句,承上写梦境。此言词人又在夜色深深中进入梦境之中,仿佛自己与爱人也如牛郎织女相逢在鹊桥上似的欢聚在一起。正当他俩在轻绡帐中两情依依,欢情渐浓时,床边屏风边的银烛突爆灯花,惊醒了这场好梦,使词人不由得心生怨恨。“陈迹”两句,梦醒景。此言过去我与苏姬的欢情象薄雾一样随着梦醒而被晓风吹散,眼前只见帘钩上还缠绕着苏姬遗留下来的,那些令人牵肠挂肚的蛛丝似的丝线。物在人散,只有使我徒生悲痛罢了。下片述梦景及醒后情景。

  据词中述说来看,苏姬肯定已经离他而去了。

fèng··jiǎchén--wényīng

kāiguònánzhīhuāmǎnyuànxīnyuè西lóuxiāngyuētóngzhēn线xiàngāoshùshùshēngchánsòngwǎnguījiāmèngxiàngxiéyángduàn

yínqíngpiànqīngzhàngtōuhuānyínzhúluópíngyuànchénxiǎofēngchuīsàngōukōngdàizhūjuǎn

辛勤得茧不盈筐,灯下缫丝恨更长。
辛勤得茧不盈¹筐,灯下缫(sāo)²恨更长。
译文:辛勤劳苦获得的蚕茧不满筐,深夜里煮蚕抽丝恨比丝更长。
注释:¹盈:满。²缫丝:把蚕茧浸在热水中抽出丝来。
著处不知来处苦,但贪衣上绣鸳鸯。
(zhuó)¹处不知来处苦,但贪衣上绣鸳鸯。
译文:贵人们穿绫罗哪知道养蚕苦,他们只是贪恋衣上的绣鸳鸯。
注释:¹著:穿衣。

  这首诗第一句写养蚕的辛勤劳苦。诗人在这里没有过多地描写养蚕的过程,只是用“辛勤”与“得茧不盈筐”互相对照,突出了蚕事的艰辛。人们心中充满了怨恨,因此诗人在下句说这些养蚕人“灯下缥丝恨更长”。这句诗用茧丝来比喻蚕农的恨,既形象又贴切。劳动人民每天深夜都要抽丝织布,每一缕丝都是蚕农辛酸的记录,但是他们享受不到自己劳动的果实。劳动果实被统治者白白拿去,所以在他们心中充满了怨恨,那每一声织机的声响都是劳动人民的叹息,都是劳动人民的诉说。

  第三句诗锋一转,写穿绫罗绸缎的贵人。他们穿着华美的衣服,然而他们哪里知道蚕农和织妇的辛酸,他们只知贪爱绣在绸缎上的鸳鸯图案。这样,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就更为明显,更清楚地点明封建社会贫富的对立,写出劳动人民对那些不劳而获的寄生虫的愤恨和鄙视,诗的社会意义就更深刻,社会作用更广泛了。

  全诗语言通俗,明白如话,前两句同后两句构成对比,使诗意更加鲜明,加强了诗的表现力,使诗的主题揭示得更加深刻。

参考资料:
1、 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十二):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245-246
2、 尚作恩 等.晚唐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306-307

yǒngcán

jiǎnggōng dài 

xīnqínjiǎnyíngkuāng dēngxiàsāohèngèngcháng 
zhuóchùzhīláichù dàntānshàngxiùyuānyāng 
秋光满目。风清露白,莲红水绿。何处梦回?弄珠拾翠盈盈,倚兰桡,眉黛蹙。
秋光满目。风清露白,莲红水绿。何处梦回?弄珠拾翠¹盈盈,倚兰桡(ráo),眉黛蹙(cù)
注释:¹拾翠:拾取翠鸟羽毛以为首饰。后以指妇女嬉游的景象。
采莲调稳,吴侣声相续,倚棹吴江曲。鹭起暮天,几双交颈鸳鸯,入芦花,深处宿。
采莲调¹稳,吴侣声相续,倚棹(zhào)吴江曲。鹭起暮天,几双交颈鸳鸯,入芦花,深处宿。
注释:¹采莲调:采莲子,词调名。

chuán··qiūguāngmǎn--chāng

qiūguāngmǎnfēngqīngbáiliánhóngshuǐ绿chùmènghuínòngzhūshícuìyíngyínglánráoméidài

cǎiliándiàowěnshēngxiāngzhàojiāngtiānshuāngjiāojǐngyuānyānghuāshēnchù宿

海之鱼,有乌贼其名者,呴水而水乌。戏于岸间,惧物之窥己也,则呴水以自蔽。海乌视之而疑,知其鱼而攫之。呜呼,徒知自蔽以求全,不知灭迹以杜疑,为窥者之所窥,哀哉!
海之鱼,有乌贼其名者,呴(xǔ)¹而水乌。戏于岸间,惧²物之窥³己也,则呴水以自蔽。海乌视之而疑,知其鱼而攫(jué)之。呜呼,徒知自蔽以求全,不知灭迹以杜疑,为窥者之所窥,哀哉!
译文:海中有一种鱼,名叫乌贼,它能吐出墨汁使海水变黑。有一次,它爬上岸边游玩,它怕别的动物看到它,就吐出墨汁把自己隐蔽起来。海鸟看到了乌黑的海水而起疑,知道一定是乌贼在里面,就毫不犹豫地往水里把乌贼抓了出来。唉!乌贼只知道要吐出墨汁来隐蔽自己,以求安全,却不知道要消灭痕迹,来杜绝海鸟的怀疑。结果,反而暴露了自己,被海鸟察觉目标抓去,真是可怜啊!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