舴艋为舟力几多。江头云雨半相和。殷勤好,下长波。
舴艋为舟力几多。江头云雨半相和。殷勤好,下长波。
半夜潮生不那何。
半夜潮生不那何。

--zhèn

měngwèizhōuduōjiāngtóuyúnbànxiāngyīnqínhǎoxiàzhǎng

bàncháoshēng

吴镇

吴镇

吴镇(1280—1354),元代画家。字仲圭,号梅花道人,尝署梅道人。浙江嘉善人。早年在村塾教书,后从柳天骥研习“天人性命之学”,遂隐居,以卖卜为生。擅画山水、墨竹。山水师法董源、巨然,兼取马远、夏圭,干湿笔互用,尤擅带湿点苔。水墨苍莽,淋漓雄厚。喜作渔父图,有清旷野逸之趣。墨竹宗文同,格调简率遒劲。与黄公望、倪瓒、王蒙合称“元四家”。精书法,工诗文。存世作品有《渔父图》、《双松平远图》、《洞庭渔隐图》等。 ▶ 210篇诗文

猜您喜欢
先生醉也,童子扶者。
先生¹醉也,童子扶者。
译文:先生我喝得醉了,仆童好好地搀扶着。
注释:三棒鼓声频:元代时令小调,所属官调不明,元散曲中仅曹德有出一曲。曲调弄三叠,构成急促的三棒鼓声。¹先生:指陶渊明。
有诗便写,无酒重赊。
有诗便写,无酒重赊(shē)
译文:有诗马上就写,没有酒喝就再去赊。
山声野调欲唱些,俗事休说。
山声野调欲唱些,俗无休说。
译文:山声小调想要唱一些、那些俗事咱不说,
问青天借得松间月,陪伴今夜。
问青天借得松间月,陪伴今夜。
译文:且向青天借一些松间的明月,陪伴俺度过今夜。
长安此时春梦热,多少豪杰。
长安¹此时春梦热²,多少豪杰。
译文:长安城里这时候春梦非常热。多少英雄豪杰,
注释:¹长安:指京城。²春梦热:借用“黄粱一梦”典故,意谓京城里在朝百官此刻正做耆飞黄腾达的美梦。
明朝镜中头似雪,乌帽难遮。
明朝镜中头似雪,乌帽¹难遮。
译文:一天过后明天早晨的明镜中就白发如雪,那么点几的乌纱帽实在难遮。
注释:¹乌帽:指官帽。
星般大县儿难弃舍,晚入庐山社。
星般大县儿难弃舍,晚入庐山社¹
译文:多少可怜的人,星星大个县官也不能舍,晚年则才想着要出家入什么白莲社、等到你加入白莲社,
注释:¹庐山社:慧远法师在庐山东林寺创建佛门白莲社。
比及眉未攒,腰曾折,迟了也,去官陶靖节。
比及眉未攒(zǎn),腰曾折,迟了也,去官陶靖节。
译文:腰也经过多少次地向人折,一切都已经晚了迟了许多。看看,那才是抛弃乌纱帽的陶靖节。
这首曲是作者在观赏《渊明醉归图》时,有感于社会现实,在画轴上留下了这首曲子。“先生醉也,童子扶者。有诗便写,无酒重赊,山声野调欲唱些,俗事休说。”这几句描摹了一个隐居者的形象,不禁令人想起李白的《将进酒》中“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的诗句,一杯美酒,一位隐士,兴之所至,随笔写来——这是多么惬意的场景啊!也暗中寄托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俗事”即尘俗之事,指追求功名富贵等,与下文“长安此时春梦热”相照应,讽刺了人们一心求取功名的社会现实。“多少豪杰,明朝镜中头似雪,乌帽难遮。星般大县儿难弃舍,晚入庐山社。比及眉未攒,腰曾折,迟了也,去官陶靖节。”这是规劝朝中为官者早日归隐山林,免得落下凄惨的下场。“腰曾折”一句,化用了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诗句,更加强了对这种做法的否定。这首曲通俗易懂,委婉地表达了作者追寻隐逸的情调。

sānbàngshēngpín··yuānmíngzuìguī--cáo

xiānshēngzuìtóngzizhě

yǒushī便biànxiějiǔzhòngshē

shānshēngdiàochàngxiēshìxiūshuō

wènqīngtiānjièsōngjiānyuèpéibànjīn

zhǎngānshíchūnmèngduōshǎoháojié

míngcháojìngzhōngtóushìxuěmàonánzhē

xīngbānxiànérnánshěwǎnshānshè

méiwèizǎnyāocéngzhéchíleguāntáojìngjié

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道由白云尽¹,春²与青溪(xī)长。
译文:蜿蜒的山路从白云尽处延伸过来,长长的溪水两边都是春天的美景。
注释:¹道由白云尽:指山路从白云尽处延伸过来,也即在尘境之外。道:道路。由:因为。²春:春意,即诗中所说的花柳。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译文:不时有落花随溪水飘流而至,远远地就可闻到水中的芳香。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闲门¹有山路,深柳²读书堂。
译文:闲静的荆门面对蜿蜒的山路,读书堂掩藏在茂密的柳树林中。
注释:¹闲门:指门前清净,环境清幽,俗客不至的门。²深柳:即茂密的柳树。
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
(yōu)¹²白日,清辉照衣裳。
译文:每当阳光穿过柳荫的幽境,清幽的光辉便洒满我的衣裳。
注释:¹幽映:指“深柳”在阳光映照下的浓荫。²每:每当。

  阙题即缺题。殷璠《河岳英灵集》辑录此诗时便没有题目,后人因以“阙题”名之。此诗描绘的是通向一座深山别墅沿途的幽美环境,它不是写诗人自己山居的闲适,而是写友人山中隐居的幽趣。全诗清新自然,婉转流畅,按空间顺序写来,由远及近,从外向里而行,余韵萦绕,有一种异乎寻常的艺术魅力。

  此诗一开头就写进入深山的情景。“道由白云尽”,是说通向别墅的路是从白云尽处开始的,可见这里地势相当高峻。这样开头,便已藏过前面爬山一大段文字,省掉了许多拖沓。同时,它暗示诗人已是走在通向别墅的路上,离别墅并不太远了。

  “春与青溪长”,伴随山路有一道曲折的溪水,其时正当春暖花开,山路悠长,溪水也悠长,而一路的春色又与溪水同其悠长。为什么春色也会“悠长”呢?因为沿着青溪一路走,一路上都看到繁花盛草,真是无尽春色源源而来。青溪行不尽,春色也就看不尽,似乎春色也是悠长的了。

  三、四两句紧接上文,细写青溪和春色,透露了诗人自己的喜悦之情。“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这二句,要特别注意“随”字。它赋予落花以人的动作,又暗示诗人也正在行动之中,从中可以体味出诗人遥想青溪上游花在春光中静静绽放的景象。此时,水面上漂浮着花瓣,流水也散发出香气。芬芳的落花随着流水远远而来,又随着流水远远而去,诗人完全被青溪春色吸引住了。他悠然自适,丝毫没有“流水落花春去也”的感伤情调。他沿着青溪远远地走了一段路,还是不时地看到落花飘洒在青溪中,于是不期而然地感觉到流水也是香的了。

  总括上面四句:开头是用粗略的笔墨写出山路和溪流,往下就用细笔来特写青溪,仿佛是把镜头里的景物从远处拉到眼前,让读者也看得清清楚楚,甚至还可以闻到花香水香。

  一路行走,一路观赏,别墅终于出现在眼前。抬头一看,“闲门向山路”。这里是没有多少人来打扰的,所以门也成了“闲门”。主人分明爱好观山,所以门又向山路而设。进门一看,院子里种了许多柳树,长条飘拂,主人的读书堂就深藏在柳影之中。原来这位主人是在山中专心致志研究学问的。

  写到这里,诗人从登山到进门的一路经历,都曲曲折折地描述下来了。但他不过把几件景物摄进镜头,并没有叙述经过,仅仅给你以几种不同的变化着的形象。

  结末两句,诗人仍然只就别墅的光景来描写。“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这里的“每”作“虽然”讲。因为山深林密,所以虽然在白天里,也有一片清幽的光亮散落在衣裳上面。那环境的安谧,气候的舒适,真是专志读书的最好地方了。诗到这里,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了思索余地,更增加了诗的韵味。

  全诗都用景语织成,没有一句直接抒情,然而情韵盈然,意境幽美。

参考资料:
1、 刘逸生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364-365

quē

liúshèn tángdài 

dàoyóubáiyúnjìn chūnqīngcháng 
shíyǒuluòhuāzhì yuǎnsuíliúshuǐxiāng 
xiánménxiàngshān shēnliǔshūtáng 
yōuyìngměibái qīnghuīzhàocháng 
花枝草蔓眼中开,小白长红越女腮。
花枝草蔓眼中开,小白长红¹越女²腮。
译文:枝头上,草蔓中,眼前百花盛开,有大有小,有白有红,恰如美女的香腮。
注释:¹小白长红:指花有小有大,颜色各种各样。²越女:习称春秋时越国美女西施,这里泛指美女。
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春风不用媒。
可怜日暮嫣香¹落,嫁越春风不用媒。(其一)
译文:可惜到了黄昏,娇艳芳香的花儿凋零,随着春风乱飞,像草草嫁出的女儿连媒人也不用。(其一)
注释:¹嫣香:娇艳芳香,指花。
宫北田塍晓气酣,黄桑饮露窣宫帘。
宫北田塍晓气酣,黄桑饮露窣宫帘。
长腰健妇偷攀折,将喂吴王八茧蚕。
长腰健妇偷攀折,将喂吴王八茧蚕。(其二)
竹里缲丝挑网车,青蝉独噪日光斜。
竹里缲丝挑网车,青蝉独噪日光斜。
桃胶迎夏香琥珀,自课越佣能种瓜。
桃胶迎夏香琥珀,自课越佣能种瓜。(其三)
三十未有二十余,白日长饥小甲蔬。
三十未有¹二十余,白日长饥小甲蔬²
译文:我虽然三十不到,但已二十有余,常日受饥饿,靠吃蔬菜充肠肚。
注释:¹未有:一作“未满”。²小甲蔬:原为莩甲尚小的蔬菜,此处指野菜。
桥头长老相哀念,因遗戎韬一卷书。
桥头长老相哀念,因遗戎韬¹一卷书。(其四)
译文:有一位桥头老人对我怜念,赠给我讲军家韬略的一卷兵书。(其四)
注释:¹戎韬:即《太公六韬》,此处指兵书。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男儿何不带吴钩¹,收取关山五十州。
译文:男子汉大丈夫为什么不带上锋利的吴钩,去收复那黄河南北割据的关山五十州?
注释:¹吴钩:吴地出产的弯形的刀,此处指宝刀。一作“横刀”。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请君暂上凌烟阁¹,若个书生万户侯?(其五)
译文:请你且登上那画有开国功臣的凌烟阁去看,又有哪一个书生能被册封为食邑万户的列侯?(其五)
注释:¹凌烟阁:唐太宗为表彰功臣而建的殿阁,上有秦琼等二十四人的像。
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
寻章摘句老雕虫¹,晓月当帘挂玉弓。
译文:在典籍中寻觅典故,摘取词句来写诗文,老于雕虫小技之中。往往当破晓的残月对着帘幕、状如弯弓挂在天边时,还在伏案疾书。
注释:¹寻章摘句:指创作时谋篇琢句。老雕虫:老死于雕虫的生活之中。
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
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¹?(其六)
译文:难道没有看见辽东一带还战乱连年吗?国家正当用武之际,即使写出像宋玉那样的悲秋文章,又有什么地方需要它呢?(其六)
注释:¹哭秋风:即悲秋的意思。
长卿牢落悲空舍,曼倩诙谐取自容。
长卿¹牢落悲空舍,曼倩²诙谐取自容。
译文:司马长卿不得志,住在空房子里悲吟。东方朔侍奉汉武帝,靠幽默滑稽换取宽容。
注释:¹长卿:汉代辞赋家司马相如的字。²曼倩:汉代滑稽家东方朔的字。
见买若耶溪水剑,明朝归去事猿公。
见买若耶溪水剑,明朝归去事猿公¹。(其七)
译文:看来应该买把若耶溪所出的宝剑,明日回去拜个猿公那样的师傅练习武功。(其七)
注释:¹事猿公:据《吴越春秋》所载,越王勾践曾请一位善剑法的女子到王都去。她在途中遇到一老翁,自称袁公,越此女以竹竿比剑术,后来老翁飞上树梢,化作白猿。
春水初生乳燕飞,黄蜂小尾扑花归。
春水初生乳燕飞,黄蜂小尾扑花归。
窗含远色通书幌,鱼拥香钩近石矶。
窗含远色通书幌,鱼拥香钩近石矶。(其八)
泉沙软卧鸳鸯暖,曲岸回篙舴艋迟。
泉沙软卧鸳鸯暖,曲岸回篙舴艋迟。
泻酒木栏椒叶盖,病容扶起种菱丝。
泻酒木栏椒叶盖,病容扶起种菱丝。(其九)
边让今朝忆蔡邕,无心裁曲卧春风。
边让¹今朝忆蔡邕,无心裁曲²卧春风。
译文:我这今日的边让想起奖进贤能的蔡邕,无心制曲吟诗,只好闲卧春风中。
注释:¹边让:后汉人,有才能文。蔡邕荐之于朝廷,但没被重用。此句以边让、蔡邕的关系比喻作者越韩愈的关系。²裁曲:指制曲吟诗。
舍南有竹堪书字,老去溪头作钓翁。
舍南有竹堪书字,老去溪头作钓翁。(其十)
译文:舍南有片竹林,削成青简倒可以写字,到老年时,索性在溪边做个钓鱼翁。(其十)
长峦谷口倚嵇家,白昼千峰老翠华。
长峦谷口倚嵇家,白昼千峰老翠华。
自履藤鞋收石蜜,手牵苔絮长莼花。
自履藤鞋收石蜜,手牵苔絮长莼花。(其十一)
松溪黑水新龙卵,桂洞生硝旧马牙。
松溪黑水新龙卵,桂洞生硝旧马牙。
谁遣虞卿裁道帔,轻绡一匹染朝霞。
谁遣虞卿裁道帔,轻绡一匹染朝霞。(其十二)
小树开朝径,长茸湿夜烟。
小树开朝径,长茸湿夜烟。
译文:树丛里的小路在晨光中渐渐开朗,细嫩的杂草夜来被烟雾湿染。
柳花惊雪浦,麦雨涨溪田。
柳花惊雪浦,麦雨涨溪田。
译文:柳絮落满河边,令人惊奇,以为是雪,一场春雨,使水涨满了溪边的麦田。
古刹疏钟度,遥岚破月悬。
古刹¹疏钟度,遥岚²破月³悬。
译文:古庙里远远传来缓慢的钟声,山头云气中一弯缺月高悬。
注释:¹古刹:古寺。²岚:山头云气。³破月:农历月半以后的月亮。
沙头敲石火,烧竹照渔船。
沙头敲石火,烧竹照渔船。(其十三)
译文:到了晚上,渔人们在岸边敲石取火,点燃竹子,火光映照着渔船。(其十三)

其一

  这是一首描摹南园景色、慨叹春暮花落的小诗。前两句写花开。春回大地,南园百花竞放,艳丽多姿。首句的“花枝”指木本花卉,“草蔓”指草本花卉,“花枝草蔓”概括了园内所有的花。其中“花枝”高昂,“草蔓”低垂,一者刚劲,一者柔婉,参差错落,姿态万千。李贺写诗构思精巧,包孕密致,于此可见一斑。次句“小白长红”写花的颜色,意思是红的多,白的少。“越女腮”是由此产生的联想,把娇艳的鲜花比作越地美女的面颊,赋予物以某种人的素质,从而显得格外精神。
  后两句写花落。日中花开,眼前一片姹紫嫣红,真是美不胜收。可是好景不长,到了“日暮”,百花凋零,落红满地。“可怜”二字表达了诗人无限惋惜的深情。是惜花、惜春,也是自伤自悼。李贺当时不过二十来岁,正是年青有为的时期,却不为当局所重用,犹如花盛开时无人欣赏。想到红颜难久,容华易谢,不免悲从中来。“落花不再春”,待到花残人老,就再也无法恢复旧日的容颜和生气。末句用拟人的手法写花落时身不由已的状态。“嫁与春风不用媒”,委身于春风,不须媒人作合,没有任何阻拦,好像两厢情愿。其实,花何尝愿意离开本枝,随风飘零,只为盛时已过,无力撑持,春风过处,便不由自主地坠落下来。这句的“嫁”字与第二句中的“越女腮”相映照,越发显得悲苦酸辛。当时盛开,颜色鲜丽,宛如西施故乡的美女。而今“出嫁”,已是花残“人老”,非复当时容颜,抚今忆昔,倍增怅惘。结句婉曲深沉,制造了浓烈的悲剧气氛。这首七言绝句,以赋笔为主,兼用比兴手法,清新委婉,风格别具,是不可多得的抒情佳品。

其四

  此诗表达了诗人欲弃文从武、为国效力的抱负。首句写年龄,抒发了怀才不遇、英年遭弃的愤懑情怀。次句极写诗人困苦的处境,为下文弃笔从戎的描写作必要的铺垫。后两句表明诗人对前途并没有绝望,祈愿能以投笔从戎的方式得到重用,而有一番作为,为国效力。全诗辞意显豁,情怀激越,代表了李贺诗风激壮豪迈的一面。

其五

  这首诗由两个设问句组成,顿挫激越,而又直抒胸臆,把家国之痛和身世之悲都淋漓酣畅地表达出来了。
  第一个设问是泛问,也是自问,含有“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豪情。“男儿何不带吴钩”,起句峻急,紧连次句“收取关山五十州”,犹如悬流飞瀑,从高处跌落而下,显得气势磅礴。“带吴钩”指从军的行动,身佩军刀,奔赴疆场,那气概多么豪迈!“收复关山”是从军的目的,山河破碎,民不聊生,诗人怎甘蛰居乡间,无所作为呢?因而他向往建功立业,报效国家。一、二两句,十四字一气呵成,节奏明快,与诗人那昂扬的意绪和紧迫的心情十分契合。首句“何不”二字极富表现力,它不只构成了特定句式(疑问),而且强调了反诘的语气,增强了诗句传情达意的力量。诗人面对烽火连天、战乱不已的局面,焦急万分,恨不得立即身佩宝刀,奔赴沙场,保卫家邦。“何不”云云,反躬自问,有势在必行之意,又暗示出危急的军情和诗人自己焦虑不安的心境。此外,它还使人感受到诗人那郁积已久的愤懑情怀。李贺是个书生,早就诗名远扬,本可以才学入仕,但这条进身之路被“避父讳”这一封建礼教无情地堵死了,使他没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才能。“何不”一语,表示实在出于无奈。次句一个“取”字,举重若轻,有破竹之势,生动地表达了诗人急切的救国心愿。然而“收取关山五十州”谈何容易?书生意气,自然成就不了收复关山的大业,而要想摆脱眼前悲凉的处境,又非经历戎马生涯,杀敌建功不可。这一矛盾,突出表现了诗人愤激不平之情。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诗人问道:封侯拜相,绘像凌烟阁的,哪有一个是书生出身?这里诗人又不用陈述句而用设问句,牢骚的意味显得更加浓郁。看起来,诗人是从反面衬托投笔从戎的必要性,实际上是进一步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愤激情怀。由昂扬激越转入沉郁哀怨,既见出反衬的笔法,又见出起伏的节奏,峻急中作回荡之姿。就这样,诗人把自己复杂的思想感情表现 在诗歌的节奏里,使读者从节奏的感染中加深对主题的理解、感受。
  李贺《南园十三首》组诗,多就园内外景物讽咏,以写其生活与感情。但此首不借所见发端,却凭空寄慨,于豪情中见愤然之意。盖只是同时所作,拉杂汇编,不能以题目限的。

其六

  慨叹读书无用、怀才见弃,是这首绝句的命意所在。
  诗的前两句描述艰苦的书斋生活,其中隐隐地流露出怨艾之情。首句说我的青春年华就消磨在这寻章摘句的雕虫小技上了。此句诗意,好像有点自卑自贱,颇耐人寻绎。李贺向以文才自负,曾把自己比作“汉剑”,“自言汉剑当飞去”(《出城寄权璩杨敬之》),抱负远大。可是,现实无情,使他处于“天荒地老无人识”(《致酒行》)的境地。“雕虫”之词出于李贺笔下,显然是愤激之辞。句中的“老”字用作动词,有终老纸笔之间的意思,包含着无限的辛酸。
  次句用白描手法显现自己刻苦读书、发奋写作的情状:一弯残月,低映檐前,抬头望去,象是当帘挂着的玉弓;天将破晓,而自己还在孜孜不倦地琢句谋篇。这里,诗人惨淡苦吟的精神和他那只有残月作伴的落寞悲凉的处境形成鲜明的比照,暗示性很强。
  读书为何无用?有才学为何不能见用于世?三、四句遒劲悲怆,把个人遭遇和国家命运联系起来,揭示了造成内心痛苦的社会根源,表达了郁积已久的忧愤情怀。“辽海”指东北边境,即唐河北道属地。从元和四年(809)到元和七年,这一带割据势力先后发生兵变,全然无视朝廷的政令。唐宪宗曾多次派兵讨伐,屡战屡败,弄得天下疲惫,而藩镇割据的局面依然如故。国家多难,民不聊生,这是诗人所以要痛哭流涕的原因之一;由于战乱不已,朝廷重用武士,轻视儒生,以致斯文沦落,这是诗人所以要痛哭流涕的原因之二。末句的“文章”指代文士,实即作者自己。“哭秋风”不是一般的悲秋,而是感伤时事、哀悼穷途的文士之悲。此与屈原的“悲回风之摇蕙兮,心冤结而内伤。……鱼葺鳞以自别兮,蛟龙隐其文章”(《九章·悲回风》)颇有相似之处。时暗君昏则文章不显,这正是屈原之所以“悲回风”(按:“回风”即秋风)、李贺之所以“哭秋风”的真正原因。
  这首诗比较含蓄深沉,在表现方法上也显得灵活多变。首句叙事兼言情,满腹牢骚通过一个“老”字倾吐出来,炼字的功夫极深。次句写景,亦即叙事、言情,它与首句相照应,活画出诗人勤奋的书斋生活和苦闷的内心世界。“玉弓”一词,暗点兵象,为“辽海”二句伏线,牵丝带笔,曲曲相关,见出文心之细。第三句只点明时间和地点,不言事(战事)而事自明,颇具含蓄之致。三、四两句若即若离,似断实续,结构得非常精巧;诗人用隐晦曲折的手法揭示了造成斯文沦落的社会根源,从而深化了主题,加强了诗歌的感染力量。

其七

  这是一首述怀之作。前两句写古人,暗示前车可鉴;后两句写自己,宣称要弃文习武,易辙而行。
  首句描述司马相如穷愁潦倒的境况。这位大辞赋家才气纵横,早年因景帝“不好辞赋”,长期沉沦下僚,后依梁孝王,厕身门下,过着闲散无聊的生活。梁孝王死后,他回到故乡成都,家徒四壁,穷窘不堪。(见《汉书·司马相如传》)“空舍”,正是这种情况的写照。李贺以司马相如自况,出于自负,更出于自悲。次句写东方朔。这也是一位很有才能的人,他见世道险恶,在宫廷中,常以开玩笑的形式进行讽谏,以避免直言悖上。结果汉武帝只把他当作俳优看待,而在政治上不予信任。有才能而不得施展,诙谐取容,怵惕终生,东方朔的遭遇是斯文沦丧的又一个例证。诗人回顾历史,瞻望前程,不免感到茫然。
  三、四句直接披露怀抱,借用春秋越国范蠡学剑的事迹,表示要弃文习武。既然历来斯文沦丧,学文无用,倒不如买柄利剑去访求名师,学习武艺,或许还能有一番作为。诗人表面显得很冷静,觉得还有路可走,其实这是他在屡受挫折,看透了险恶世道之后发出的哀叹。李贺的政治理想并不在于兵戈治国,而是礼乐兴邦。弃文习武的违心之言,只不过是反映理想幻灭时痛苦而绝望的反常心理。
  这首诗,把自己和前人揉合在一起,把历史和现实揉合在一起,把论世和述怀揉合在一起,结构新奇巧妙。诗歌多处用典。或引用古人古事据以论世,或引用神话传说借以述怀。前者是因,后者是果,四句一气呵成,语意连贯,所用的典故都以各自显现的形象融入整个画面之中,无今无古,无我无他,显得浑化蕴藉,使人有讽咏不尽之意。

其八

  南园的春天,生机勃勃,富有意趣。春水初生,乳燕始飞,蜂儿采花酿蜜,鱼儿拥钩觅食,这些都是极具春天特征的景物,而远景透过窗户直入书房,使人舒心惬意,欢欣不已。这首诗生动传神,清新流转,读来令人神清气逸。

其十

  李贺曾得到韩愈的推重和相助,但仍不得志。这首诗反映了他的抑郁心情,无心苦吟,打算写字消遣,年老时做一个渔翁了事。

其十三

  这是一首诗,也是一幅画。诗人以诗作画,采用移步换形的方法,就像绘制动画片那样,描绘出南园一带从早到晚的水色山光,旖旎动人。
  首二句写晨景。夜雾逐渐消散,一条蜿蜒于绿树丛中的羊肠小道随着天色转明而豁然开朗。路边的蒙茸细草沾满了露水,湿漉漉的,分外苍翠可爱。诗歌开头从林间小路落笔,然后由此及彼,依次点染。显然,它展示的是诗人清晨出游时观察所得的印象。
  三、四句写白昼的景色。诗人由幽静、逼仄的林间小道来到空旷的溪水旁边。这时风和日暖,晨露已晞,柳絮纷纷扬扬,飘落在溪边的浅滩上,白花花的一片,像是铺了一层雪。阳春三月,莺飞草长,诗人沿途所见多是绿的树,绿的草,绿的田园。到了这里,眼前忽地出现一片银白色,不禁大为惊奇。惊定之后,也就尽情欣赏起这似雪非雪的奇异景象来。
  诗人在诗中着意刻画了田园生活的安逸,流露出浓厚的归隐情绪,表现了诗人对仕途的失望、无奈之感。

参考资料:
1、 冯浩非 徐传武 .李贺诗选译 .成都 :巴蜀书社 ,1991年10月版 :第55-61页 .
2、 于海娣 等 .唐诗鉴赏大全集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年12月版 :第287-289页 .
3、 朱世英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年12月版 :第1008-1013页 .

nányuánshísānshǒu

 tángdài 

huāzhīcǎomànyǎnzhōngkāi xiǎobáichánghóngyuèsāi 
liányānxiāngluò jiāchūnfēngyòngméi 

gōngběitiánchéngxiǎohān huángsāngyǐngōnglián 
chángyāojiàntōupānzhé jiāngwèiwángjiǎncán 

zhúqiāotiǎowǎngchē qīngchánzàoguāngxié 
táojiāoyíngxiàxiāng yuèyōngnéngzhòngguā 

sānshíwèiyǒuèrshí báichángxiǎojiǎshū 
qiáotóuchánglǎoxiāngāiniàn yīnróngtāojuànshū 

nánérdàigōu shōuguānshānshízhōu 
qǐngjūnzànshànglíngyān ruòshūshēngwànhóu 

xúnzhāngzhāilǎodiāochóng xiǎoyuèdāngliánguàgōng 
jiànniánniánliáohǎishàng wénzhāngchùqiūfēng 

chángqīngláoluòbēikōngshè mànqiànhuīxiéróng 
jiànmǎiruòshuǐjiàn míngzhāoguīshìyuángōng 

chūnshuǐchūshēngyànfēi huángfēngxiǎowěihuāguī 
chuānghányuǎntōngshūhuǎng yōngxiānggōujìnshí 

quánshāruǎnyuānyāngnuǎn ànhuígāoměngchí 
xièjiǔlánjiāogài bìngróngzhònglíng 

biānràngjīnzhāocàiyōng xīncáichūnfēng 
shènányǒuzhúkānshū lǎotóuzuòdiàowēng 

chángluánkǒujiā báizhòuqiānfēnglǎocuìhuá 
téngxiéshōushí shǒuqiāntáichángchúnhuā 

sōnghēishuǐxīnlóngluǎn guìdòngshēngxiāojiù 
shuíqiǎnqīngcáidàopèi qīngxiāorǎnzhāoxiá 

xiǎoshùkāizhāojìng chángróngshī湿yān 
liǔhuājīngxuě màizhǎngtián 
chàshūzhōng yáolányuèxuán 
shātóuqiāoshíhuǒ shāozhúzhàochuán 

度岭方辞国,停轺一望家。
度岭¹方辞国²,停轺(yáo)³一望家。
译文:我离开京城刚刚度过大庾岭,便停下车子,再次回首遥望我的家乡。
注释:¹岭:指大庾岭,五岭之一,在今江西大余县和广东南雄县交界处,因岭上多梅花,也称梅岭。²辞国:离开京城。国:国都,指长安。³轺:只用一马驾辕的轻便马车。
魂随南翥鸟,泪尽北枝花。
魂随南翥(zhù)¹²,泪尽北枝花³
译文:我的魂魄追随着从南方向北奋飞的鸟儿,望着那向北而开的花枝,眼泪为之流不止。
注释:¹翥:鸟向上飞举。²南翥鸟:前人有过三种解释:一说泛指南飞的鸟;一说指鹧鸪;又一说是大雁。³北枝花:大庾岭北的梅花。
山雨初含霁,江云欲变霞。
山雨初含霁(jì)¹,江云欲变霞。
译文:山间连绵阴雨刚刚有了一点停止的意思,江上的云彩亦微有化作云霞的趋势。
注释:¹霁:雨(或雪)止天晴。
但令归有日,不敢恨长沙。
但令归有日,不敢恨长沙¹
译文:只要有重回长安的机会,我是不敢像贾谊那样因为被贬而感到遗憾的。
注释:¹长沙:用西汉贾谊故事。谊年少多才,文帝欲擢拔为公卿。因老臣谗害,谊被授长沙王太傅(汉代长沙国,今湖南长沙市一带)。

  此诗真实生动地叙述了作者过大庾岭的情景,情感凄楚悲凉,真挚感人。

  起句“度岭方辞国”,扣题直叙,说明诗人已经来到“华夷”分界的梅岭之巅,将要走出中原,辞别故国了。大庾岭在古人心目中是腹地和南部边陲的分野,是文明和蛮荒的界限。此去身陷边鄙,祸福难科,家阻万山,赋归无期,忆往思来,百感交集。此句一个“方”字把“度岭”“辞国”联系在一起,顿然使人产生一种摇曳心旌的感觉,使文势陡率而高远。对句“停轺一望家”,诗人停下长途跋涉的驿车,在中原与“夷国”的边界驻足远望家乡的方向。此刻站在高高的山岭上,还能望长安于日下,指故里于云间,而“明朝望乡处,应见岭头梅”(《题大庾岭北驿》),其它全被山岭遮住了。因此,要抓紧时机,停下车来,滞留山头,深情地向家园方向再望一次。至此,一个失魂落魄的遭贬谪的宦游人的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了。这“一望”的“一”字,也甚为传神,传达出诗人去国怀乡的深沉感情。

  颔联“魂随南翥鸟,泪尽北枝花”,紧承首联中的“望”字而来,诗人遥望乡关,只见鸟儿飞翔,花儿开放。据说大庾岭南北气候差异,南枝谢了,北枝才开。人在岭北,犹如花开枝头;一入岭南,就像花残凋落。诗人眼中的鸟儿是“南翥”,花儿是“北枝”,因此触动了北人南迁的情思。心向北,身往南,距离越拉越大,矛盾痛苦越来越深,诗人的魂魄和思绪都随着那向南飞翔的故乡之鸟而去了,那岭北绽放的梅花却多情地向他频送春光。此景此情,使他黯然神伤。这联诗写得情景交融,将诗人魂断庾岭的情态表现得淋漓尽致。

  颈联“山雨初含霁,江云欲变霞”,上句写山雨欲停未停,天空已放出些许晴光。下句是描绘江中云影即将变作彩霞的霎那间。这两句专门写景,避免正面表达感情,迂回取道,曲径通幽,在结构上是转折,在情绪上是顿挫,宕开一笔,别开生面。诗人描写景色的渐变,衬托自己心情的变化。“初含”、“欲变”等字眼,赋予云雨以灵性。写云,不直接表现天空的云,而是描绘江中的倒影。可见山雨是濛濛细雨。这样写可以一箭双雕,将山的空明、水的澄澈同时生动地表现出来了。诗人在《早发大庾岭》诗里写道:“晨跻大庾险,驿鞍驰复息。雾露昼未开,浩途不可测。兄弟远沦居,妻子成异域。羽翮伤已毁,童幼怜未识。踌躇恋北顾,亭午晞霁色。春暖阴梅花,瘴回阳鸟翼。”由此可知《度大庾岭》是《早发大庾岭》的续篇。这首诗中写的“山雨初含霁”,大约是在中午或午后;“江云欲变霞”,可能是在下午或傍晚。

  在这样美好的山水景色中,诗人的心潮逐渐趋于平静,开始振作起来面对现实考虑自己的出路。在《早发大庾岭》里有这样的诗句:“适蛮悲疾首,怀恐泪沾臆。感谢鹓鹭朝,勤修魑魅职。生还倘非远,誓以报恩德。”可见他希望勤奋修职,争取早日赦归。由于天气的好转,诗人心情也逐渐开朗,由天气的变化联想到自己的命运,也充满了希望。于是不禁发出了“但令归有日,不敢恨长沙”的感慨,表示他只希望有回去的那天,就心满意足了,对自己受贬迁不敢有所怨恨。这是用了西汉贾谊遭权臣们排挤被贬为长沙王太傅的典故,说自己不敢像贾谊谪居长沙时那样因不适应湿热的气候“自以为寿不得长”而心生“恨”意。这种以退为进的写法,更把那希望生还的拳拳之心衬托了出来。尾联以直抒胸臆而作结,但上句的“归有日”又与首联的“辞国”、“望家”遥相呼应。

  此诗起势不凡,有如醍醐灌顶,在读者心上激起冲击浪,浪一重,愁一重,水一曲,肠一曲,几经曲折,最后以绵绵无尽的情意作结,给人以余味无穷之感。

  这首诗感情真挚,以景衬情,情景交融,达到一个较高的境界;章法严谨,对仗工整,音韵和谐,表现出一种自然而又流动的整齐美,是一首成熟的五言律诗,堪称“示后进以准”的佳作。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 等 .唐诗鉴赏辞典补编 .成都 :四川文艺出版社 ,1990 :50-51 .

lǐng

sòngzhīwèn tángdài 

lǐngfāngguó tíngyáowàngjiā 
húnsuínánzhùniǎo lèijìnběizhīhuā 
shānchūhán jiāngyúnbiànxiá 
dànlìngguīyǒu gǎnhènchángshā 
泪眼凌寒冻不流,每经高处即回头。
泪眼凌¹寒冻不流,每经高处即回头。
译文:思念的泪水流下,在严赛的空气中瞬间冻结为冰。奔波途中,每次经过地势稍微高一点的地方就忍不住回头眺望,好像能够看到远在符离痴随等着我的你。
注释:湘灵:是指作者青梅竹马的至爱恋人,安徽符离(今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人。“湘灵”本是一个有着美好寓意的名字,原意是湘水之神,早在屈原的《远游》中就出现过这样的句子:“使湘灵鼓瑟兮,令海若舞冯夷。”“湘灵鼓瑟”由此成为一个美好的意象,白居易用这个美丽的名字来代指他心目中难忘的初恋爱人,而特意隐去恋人的真名也是有可能的。¹凌:冒着,忍受。
遥知别后西楼上,应凭栏干独自愁。
遥知¹别后西楼上,应凭²栏干³独自愁。
译文:不论与你相距多遥远,我都知道家乡西楼上,有你孤独的身影,倚在栏杆上忧愁远眺。
注释:¹遥知:意谓在远处知晓情况。²凭:靠着。³栏干:竹木制成的遮拦物。

xiānglíng

bái tángdài 

lèiyǎnlínghándòngliú měijīnggāochùhuítóu 
yáozhībiēhòu西lóushàng yīngpínglángānchóu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