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君嘉秀,对云庵亲植,琅?丛簇。结翠筠梢津润腻,叶叶竿竿柔绿。渐胤儿孙,还生过母,根出蟠蛟曲。潇潇风夜,月明光透筛玉。雅称野客幽怀,闲窗相伴,自有清风足。终不凋零材异众,岂似寻常花木。傲雪欺霜,虚心直节,妙理皆非俗。天然孤淡,日增物外清福。
爱君嘉秀,对云庵亲植,琅?丛簇。结翠筠梢津润腻,叶叶竿竿柔绿。渐胤儿孙,还生过母,根出蟠蛟曲。潇潇风夜,月明光透筛玉。雅称野客幽怀,闲窗相伴,自有清风足。终不凋零材异众,岂似寻常花木。傲雪欺霜,虚心直节,妙理皆非俗。天然孤淡,日增物外清福。

lèijiāngyuèyǒngzhú--tánchùduān

àijūnjiāxiùduìyúnānqīnzhílángcóngjiécuìyúnshāojīnrùn竿gān竿gānróu绿jiànyìnérsūnháishēngguògēnchūpánjiāoxiāoxiāofēngyuèmíngguāngtòushāichēngyōu怀huáixiánchuāngxiāngbànyǒuqīngfēngzhōngdiāolíngcáizhòngshìxúnchánghuāàoxuěshuāngxīnzhíjiémiàojiēfēitiānrándànzēngwàiqīng

谭处端

谭处端

—全真道北七真之一。宁海(今山东牟平)人。初名玉,字伯玉,后改法名处端,字通正,号长真子。金大定年间师事王重阳,为全真道南无派创立者。传平昔好书龟蛇二字,奉道信士多收藏之。元世祖赠“长真水蕴德真人”,世称“长真真人”。著有《水云集》。 ▶ 170篇诗文

猜您喜欢
綵服鲜华觐渚宫,鲈鱼新熟别江东。
綵服鲜华觐渚宫,鲈鱼新熟别江东。
刘郎浦夜侵船月,宋玉亭春弄袖风。
刘郎浦夜侵船月,宋玉亭春弄袖风。
落落精神终有立,飘飘才思杳无穷。
落落精神终有立,飘飘才思杳无穷。
谁人世上为金口,借取明时一荐雄。
谁人世上为金口,借取明时一荐雄。
这首诗的首联前四句通过想象,写刘秀才归家的情景,突出了刘秀才德才兼备的品行。首联用“彩服鲜华”用了老莱娱亲的典故,表达了对朋友孝心的赞美;颔联用了刘备和宋玉的典故,赞美了朋友的才华,颈联“精神终有立”“才思杳无穷”直接描写刘秀才才华过人;尾联抒发自己的感慨,“谁人世上为金口,借取明时一荐雄?”谁能一开金口推荐他呢?表达了对刘秀才才华无处施展的惋惜之情以及对有人能赏识他的才华的渴望。 情感: ①表达了对朋友刘秀才品德和才华的赞赏。 ②表达了对刘秀才才华无处施展的惋惜。 ③表达了对能赏识并推荐刘秀才的伯乐的渴望。

sòngliúxiùcáiguījiānglíng--

cǎixiānhuájìnzhǔgōngxīnshúbiéjiāngdōngliúlángqīnchuányuèsòngtíngchūnnòngxiùfēng

luòluòjīngshénzhōngyǒupiāopiāocáiyǎoqióngshuírénshìshàngwèijīnkǒujièmíngshíjiànxióng

绿艳闲且静,红衣浅复深。
绿艳¹²且静(jìng),红衣³浅复深
译文:牡丹叶碧绿鲜艳,娴静文雅;牡丹的花瓣色彩时浅时深错落有致。
注释:¹绿艳:指碧绿鲜艳的叶子。²闲:通“娴”,文雅的样子。³红衣:指红色的牡丹花瓣。⁴浅复深:由浅到深。
花心愁欲断,春色岂知心。
花心愁欲断¹,春色岂(qǐ)知心²
译文:面临凋零,牡丹花却是愁肠欲断,请问春光,你可懂得牡丹所想?
注释:¹愁欲断:形容伤心到极点。²心:牡丹花内心所想。

  这首诗前两句写牡丹娇艳可爱的丰姿和闲雅安静的气度,后两句写花欲凋谢时的愁怨,暗言自己愁春光易逝,愁红颜易衰。这首诗以美人喻花,意境优美。含蓄蕴藉,余味悠长。

  “绿艳闲且静,红衣浅复深。”这两句先侧重写牡丹枝叶的状态和花的色彩。诗人以人写花,说碧绿鲜艳的牡丹叶,簇簇拥立,多像一个身着绿妆娴静文雅的少女;那色彩时浅时深错落有致的红色欲滴的花片,又像少女的衣裙。开首这两句,诗人把美人和牡丹融为一体,写的是牡丹的外部形象。

  “花心愁欲断,春色岂知心。”这两句是写“牡丹仙子”的内心世界,说花儿似乎也有情感,也有愁。因为牡丹花与春天同在,在美好的春天里,牡丹花娇嫩妩媚,姿容娟秀,清香万里,占尽了春情。然而,春天不能永驻,谁也无法挽留,这正是牡丹的愁心所在。它深知自己的芳香美色只能与春天同在。春天一去,它就会调零衰败,渐渐枯萎。因此,人们只知道欣赏春色,欣赏牡丹花的鲜艳,而不知道它的一片愁心。

  这首诗在用字造句上,更是煞费苦心。以“绿艳”衬托“红衣”,使牡丹显得娇媚动人。作者不明言自己愁春光易逝,愁红颜易衰,而让花儿自愁自哀自伤自叹,真是翻奇出新,别有一番情致。全诗把牡丹花写得有血有肉有情感,达到了意境上的神化和形象化,是一篇较好的咏物诗。

 

参考资料:
1、 张天定.花鸟诗词欣赏:中州古籍出版社,1992:42-43

hóngdān

wángwéi tángdài 

绿yànxiánqiějìng hóngqiǎnshēn 
huāxīnchóuduàn chūnzhīxīn 
先辈匣中三尺水,曾入吴潭斩龙子。
先辈¹(xiá)中三尺水²,曾入吴潭斩龙子³
译文:在太子宫中担任正字老前辈的剑匣中,装着一柄光芒耀眼如三尺秋水的宝剑,它曾上山刺虎、入水斩蛟,来历不凡。
注释:¹先辈:指春坊正字。²三尺水:三尺剑。³吴潭斩龙子:西晋周处在义兴(江苏宜兴)斩蛟龙除害的故事。
隙月斜明刮露寒,练带平铺吹不起。
(xì)¹斜明刮露寒,练带²平铺吹不起。
译文:远远看去,这柄宝剑好似从云隙中射下来的一抹月光,寒气侵人;又像是一条平铺着的洁白的绢带。
注释:¹隙月:缝隙中的月光。比喻剑。²练带:白色的绢带。剑光像白色的绢带。比喻剑很重。
蛟胎皮老蒺藜刺,鸊鹈淬花白鹇尾。
蛟胎¹皮老蒺(jí)(lí)²刺,鸊(pì)(tí)³花白鹇(xián)尾。
译文:银光闪闪,老鲨鱼皮制成的剑鞘呈现出蒺藜刺般光彩艳发的花纹,剑身上涂抹着一层厚厚的鸊鹈油像雄鹇鸟的尾羽毛般锃亮,永不生锈。
注释:¹蛟胎:沙鱼皮做的剑鞘。蛟胎皮,就是鲨鱼皮,有珠纹而坚硬,古代的剑鞘多用它做成。²蒺藜:草木植物,果实圆而有刺。这里用来形容剑鞘的花纹。³鸊鹈:水鸟名,用它的脂肪涂剑可以防锈。⁴淬:涂抹的意思。⁵白鹇:鸟名,似山鸡而色白,尾长三尺,这里用以形容剑的锃亮。
直是荆轲一片心,莫教照见春坊字。
直是荆(jīng)(kē)¹一片心,莫教照见春坊字。
译文:这柄宝剑不仅精美绝伦,锋利无比,而且有一颗像战国时期的著名侠士荆轲那样的侠义之心,分分明明照映着春坊的图书文字。
注释:¹荆轲:战国时卫国人,曾刺杀秦始皇。
挼丝团金悬簏簌,神光欲截蓝田玉。
(ruó)丝团金¹悬簏(lù)(sù)²,神光欲截蓝田玉³
译文:它那剑柄上垂着的金色丝缚还是那样鲜艳夺目,它在匣中发出的奇异光芒,随时都在跃跃欲试,想把那坚硬无比的兰田美玉切削成泥呢!
注释:¹挼丝团金:用金丝编制成的圆形繐子。²簏簌:下垂的样子。³蓝田玉:蓝田的美玉。
提出西方白帝惊,嗷嗷鬼母秋郊哭。
提出西方白帝¹惊,嗷(áo)嗷鬼母秋郊哭²
译文:西方的白帝看见它也会惊惶失色,神母也会吓得嗷嗷大哭。
注释:¹西方白帝:神话中西方的神。²鬼母秋郊哭:《史记·高祖本纪》:刘邦酒醉夜行,挥剑斩杀了拦路的大蛇,后来见一老母哭泣,自称我的儿子是西方白帝子,现在被赤帝子杀了。

  《春坊正字剑子歌》,是李贺乃至整个中国诗歌史上的一首著名的咏剑诗。它以构思新颖、设想新奇、比喻奇异、主题深刻而著称于世。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评这首诗说:“从来咏剑者只形其利,此并传其神”。这个切中肯綮的评语,为读者指出了理解这首诗的主旨。诗的写作时间,可能在入京作奉礼郎任内。“春坊正字”,唐太子宫中掌校正经史文字的官名,隶属于左春坊,所以称为“春坊正字”。“剑子”,即剑。

  “先辈匣中三尺水,曾入吴潭斩龙子。”读的开头二句,直接入题,说在太子宫中担任正字老前辈的剑匣中,装着一柄光芒耀眼如三尺秋水的宝剑,它曾上山刺虎、入水斩蛟,来历不凡。“吴潭斩龙子”;暗用《世说新语》中载周处在古吴地的义兴长桥斩蛟的故事。“隙月斜明刮露寒,练带平铺吹不起。蛟胎皮志蒺藜刺,鸊鹈淬花白鹇尾”。这四句紧接着说,远远看去,这柄宝剑好似从云隙中射下来的一抹月光,寒气侵人;又像是一条平铺着的洁白的绢带。银光闪闪,老鲨鱼皮制成的剑鞘呈现出蒺藜刺般光彩艳发的花纹,剑身上涂抹着一层厚厚的鸊鹈油像雄鹇鸟的尾羽毛般锃亮,永不生锈。“蛟胎皮”,就是鲨鱼皮,有珠纹而坚硬,古代的剑鞘多用它做成。“蒺藜”,草木植物,果实圆而有刺。这里用来形容剑鞘的花纹。“鸊鹈”,水鸟名,用它的脂肪涂剑可以防锈,“淬”,是涂抹的意思。“白鹇”鸟名,似山鸡而色白,尾长三尺,这里用以形容剑的锃亮。在这六句里,诗人用“三尺水”、“隙月斜明”、“练带平铺”、“白鹇尾”等一连串的比喻,渲染宝剑的光亮,用“蒺藜刺”形容剑鞘的精美,并用周处长桥斩蛟的故事,极力赞美宝剑的不凡经历,重点在“形其利”,下面的六句则把笔力的重点转向“传其神”。“直是荆轲一片心,莫教照见春坊字。”这两句的意思是说:这柄宝剑不仅精美绝伦,锋利无比,而且有一颗跳动着的心——一颗像战国时期的著名侠士荆轲那样的侠义之心,希望为国解愁、为人赴难,盼望着难能再有一试锋芒的时刻;然而它却长时间地被闲置不用,整天被佩在一个九品文官春坊正字的身上。它会感到委曲、羞愧的。所以在这里诗人呼告、祈求:不要让这柄满怀侠义之心的剑宝整天无所事事,徒然让它的光辉照映着春坊的图书文字吧!这两句是全诗承上启下的过渡句,在这两个诗句里,诗人想落天外,比喻新奇,以飞扬之笔,点燃了全诗光照之火,成为统帅全诗的灵魂,把咏剑的主题升华到了咏人的高度,它十分自然地把宝剑的被抛弃、春坊正字的大材小用和诗人的失意不遇绾合在一起,咏剑的不能尽其用,实写人的不能尽其材;剑的不遇,正是春坊正字和诗人的不遇的真实写照。咏剑是宾,咏人才是主。王琦评云:“通篇供剑以抒不遇知己之感。”可谓中的之言,接着诗人又写道:“挼丝团金悬,神光欲截兰田玉。提出西方白帝惊,嗷嗷鬼母秋郊哭。”“挼丝团金”:用金丝编制成的圆形繐子。“簏簌”(lùsú,竹字头应改为罒字头):下垂的样子。这四句的意思是说:这柄宝剑虽然久遭废弃,不得其用,但它的神威却不减当年。它那剑柄上垂着的金色丝缚还是那样鲜艳夺目,它在匣中发出的奇异光芒,随时都在跃跃欲试,想把那坚硬无比的兰田美玉切削成泥呢!西方的白帝看见它也会惊惶失色,神母也会吓得嗷嗷大哭。在最后两个诗句里,诗人用了刘邦斩蛇的故事。据《史记·高祖本纪》记载,刘邦酒醉夜行,遇一大蛇当道。刘邦挥剑把蛇斩为两段。后来有人经过这里,见一老妇啼哭。问她的原因,她说她的儿子是西方之神白帝的儿子,化成龙,被赤帝的儿子(刘邦)杀了,所以伤心啼哭。说完这个老妇就不见了,她原来是西方的神母。诗人借用这个典故,进一步渲染春坊正字宝剑的神奇威力。

  全诗由形到神,由物及人,构思新颖,设想奇特,比喻连珠,绾合自然,炼字妍冶而传神,用典多而不晦涩,跳跃大而脉络暗藏,主题深刻而无枯燥之嫌,不愧为咏剑的名篇。

chūnfāngzhèngjiànzi--

xiānbèixiázhōngsānchǐshuǐcéngtánzhǎnlóngzi

yuèxiémíngguāhánliàndàipíngchuī

jiāotāilǎocuìhuābáixiánwěi

zhíshìjīngpiànxīnjiàozhàojiànchūnfāng

ruátuánjīnxuánshénguāngjiélántián

chū西fāngbáijīngáoáoguǐqiūjiāo

林道人诣谢公。东阳时始总角,新病起,体未堪劳,与林公讲论,遂至相苦。母王夫人在壁后听之,再遣信令还,而太傅留之。王夫人因自出,云:“新妇少遭家难,一生所寄,唯在此儿。”因流涕抱儿以归。谢公语同坐曰:“家嫂辞情慷慨,致可传述,恨不使朝士见!”
林道人¹(yì)谢公。东阳²时始总角³,新病起,体未堪劳,与林公讲论,遂至相苦。母王夫人在壁后听之,再遣信令还,而太傅留之。王夫人因自出,云:“新妇少遭家难,一生所寄,唯在此儿。”因流涕抱儿以归。谢公语同坐曰:“家嫂辞情慷慨,致可传述,恨不使朝士见!”
译文:僧人林道人去见谢公(谢安),东阳(谢朗)那时还是小孩,病刚好,身体经不起劳累。他和林公谈论玄理,以至于互相辩驳,毫不相让。东阳的母亲王夫人在墙壁后听他们辩论,两次派人传信叫东阳回去,但谢安却留住不放。于是王夫人亲自出来,说道:“我年轻时家中就遭遇不幸,一生的寄托都在这个孩子身上。”随即哭着把儿子抱回去了。谢公对同座的人说:“家嫂言辞感人,你们可以到处传颂,遗憾不能让朝中官员一见。”
注释:¹林道人:指晋代和尚支遁,世称林道人、林公。²东阳:谢朗,谢安的侄子,曾任东阳太守。其父谢据早逝,下文“家难”指此事。³总角:古时儿童头结成小髻,指代小孩。⁴信:传信的人。⁵涕:眼泪。⁶语:告诉。⁷坐:通“座”。⁸朝士:朝廷官员。
塞北梅花羌笛吹,淮南桂树小山词。
塞北梅花¹(qiāng)笛吹,淮南桂树²小山词。
译文:塞北的《梅花落》用羌笛吹奏,楚辞《招隐士》是淮南小山作词。
注释:杨柳枝:此调本为隋曲,与隋堤有关。传至开元,为唐教坊曲名。白居易翻旧曲为新歌,时人相继小和,亦七言绝句。¹梅花:指汉乐府横吹曲中的《梅花落》。²桂树:指西汉淮南王刘安的门客小山作的《招隐士》,其首句为“桂树丛生兮山之幽”。
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
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小新翻¹杨柳枝。
译文:请君不要再演奏前朝的歌曲,来听听演小新创作的《杨柳枝》。
注释:¹翻:改编;一说演奏。
南陌东城春早时,相逢何处不依依?
南陌¹东城春早时²,相逢何处不依依?
译文:城南小路城东郊外,正值早春到来之时,过往行人相逢会面何处没有杨柳依依?
注释:¹南陌:城南的小路。陌,小路。²春早时:早春时期。
桃红李白皆夸好,须得垂杨相发挥。
桃红李白¹皆夸好,须得垂杨相发挥。
译文:桃花艳红李花洁白人都称赞,这美景还须杨柳助力。
注释:¹桃红李白:桃花艳红,李花洁白。
凤阙轻遮翡翠帏,龙池遥望麴尘丝。
凤阙(què)¹轻遮翡翠帏(wéi),龙池(chí)²遥望麴(qū)尘丝³
译文:翡翠帷帘轻轻遮掩着宫门,宫里人在宫殿台阶上遥望御河边的杨柳丝。
注释:¹凤阙:指长安城的宫阙。²龙池:皇家宫殿上的台阶。一作“龙墀”。³麴尘丝:指柳条,柳丝。麴尘,淡黄色。柳叶呈鹅黄色,故称。
御沟春水相晖映,狂杀长安少年儿。
御沟¹春水相晖映,狂杀长安少年儿。
译文:御河水面上人面杨柳互相辉映,使长安城里的少年几欲抓狂。
注释:¹御沟:流经皇宫中的渠流。
金谷园中莺乱飞,铜驼陌上好风吹。
金谷园¹中莺乱飞,铜驼²陌上好风吹。
译文:金谷园中群莺乱飞,铜驼陌上春风吹拂。
注释:¹金谷园:指晋石崇于洛阳金谷涧中所筑的园馆,泛指富贵人家的豪华园林。²铜驼:即铜驼街,因洛阳城汉时铸造两只铜铸骆驼而得名,洛阳繁华游冶之地。亦有借指闹市者。此代指洛阳。
城东桃李须臾尽,争似垂杨无限时?
城东桃李须臾(yú)¹尽,争似垂杨无限时?
译文:城中的桃花李花一会儿就凋谢了,怎么那垂杨柳没有时限的束缚?
注释:¹须臾:表示一段很短的时间,片刻之间。
花萼楼前初种时,美人楼上斗腰支。
花萼楼¹前初种时,美人楼上斗腰支²
译文:花萼楼前杨柳初种时节,美人在楼上与它比试腰肢。
注释:¹花萼楼:唐玄宗于兴庆宫西南建花萼相辉之楼,简称花萼楼。²腰支:即腰肢,指腰身,身段,体态。
如今抛掷长街里,露叶如啼欲恨谁?
如今抛掷长街里,露叶如啼欲恨谁?
译文:如今柳条被抛掷在长街上,枝叶露珠如泪不知怨恨谁?
炀帝行宫汴水滨,数株残柳不胜春。
炀帝¹行宫汴(biàn)²滨,数株残柳不胜春。
译文:隋炀帝的行宫在汴水一侧几株残柳配不上明媚的春色。
注释:¹炀帝:即隋炀帝杨广(569~618)。²汴水:汴河,隋炀帝时期开凿的大运河。
晚来风起花如雪,飞入宫墙不见人。
晚来风起花如雪,飞入宫墙不见人。
译文:晚风吹起柳絮像雪花飞舞,飞进宫墙里去却不见人迹。
御陌青门拂地垂,千条金缕万条丝。
御陌¹青门²拂地垂,千条金缕万条丝。
译文:宫前小路京城东门杨柳轻拂,垂下金色丝缕千万条。
注释:¹御陌:都城的街道。²青门:即汉代长安城的东南门,因门色青,呼为青门。一作“东门”。
如今绾作同心结,将赠行人知不知?
如今绾(wǎn)¹作同心结,将赠行人知不知?
译文:现在把柳条打成同心结,拿来送给远行的人,他知道不知道?
注释:¹绾:旋绕打结。
城外春风吹酒旗,行人挥袂日西时。
城外春风吹酒旗,行人挥袂(mèi)¹日西时²
译文:城外春风吹动酒店旗帜,行人告别已是夕阳西下之时。
注释:¹挥袂:挥手告别。²日西时:黄昏。
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绾别离。(绾 一作:管)
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¹垂杨绾²别离。(绾 一作:管)
译文:长安道上华美树木数不胜数,只有杨柳寄托相思别离。
注释:¹唯有:只有。²绾:系念,挂念。
轻盈袅娜占年华,舞榭妆楼处处遮。
轻盈袅娜(nuó)¹占年华,舞榭(xiè)妆楼处处遮。
译文:柳条轻盈袅娜有美好的年华,舞榭和妆楼处处在她的遮掩下。
注释:¹袅娜:柔软细长貌。
春尽絮飞留不得,随风好去落谁家?
春尽絮飞留不得,随风好去落谁家?
译文:春天到头柳絮飞扬留不住,随风好好飞去,不知落到谁家?

  《杨柳枝词九首》都是咏杨柳之作。其将杨柳之体态、风韵、情思以及与杨柳有关的故事与习俗均巧妙地运用于咏杨柳中,且诗歌含情宛转,风情宛然,声韵和谐,流丽而多韵味,使人咏之而兴味不尽。

  组诗首篇是全组诗的序曲,劝人听诗人改编的新曲,表明了诗人一贯持有的发展创新观念。首句提到汉乐府横吹曲中的《梅花落》曲,次句讲的是《楚辞》中的《招隐士》篇。《梅花落》曲原出塞北,歌咏梅花,《招隐士》出自淮南王门下,屡屡咏及桂树,它们与《杨柳枝词》(咏柳)都以树木为歌咏对象,在内容上有相通的地方,所以刘禹锡拿它们来与《杨柳枝词》相比。接着指出《梅花落》《招隐士》这两个作品毕竟是前朝之曲,不要再奏了,现在还是听改旧翻新的《杨柳枝词》吧。《折杨柳》原来也是乐府旧曲。乐府横吹曲中有《折杨柳》曲,鼓角横吹曲中有《折杨柳歌辞》《折杨柳枝词》,相和歌辞中有《折杨柳行》,清商曲辞中有《月节折杨柳歌》,其歌辞大抵是汉魏六朝的作品,都用五言古体来抒写。唐代不少文人所作《杨柳枝词》,从白居易、刘禹锡以至晚唐的李商隐、温庭筠、薛能等的许多作品,却都用七言近体的七绝形式来写作,虽然内容仍咏杨柳或与杨柳有关的事物,在形式上确是翻新了。唐人常用绝句配乐演唱,七绝尤多。《乐府诗集》都编入近代曲辞,表明它们是隋唐时代的新曲调。

  从第二首开始,每首诗都紧扣“杨柳”二字来发挥。其中既有对民间风物的描写,也有咏怀古迹之作。

  第二首言大千世界万象纷纭,各具其理又相互依存。第三首写长安少年春游,杨柳为之增色助兴。第四首赞美杨柳生机蓬勃,洛阳名士雅集,杨柳长助风情。第五首写杨柳的前后境遇不同,以杨柳依人而易衰,喻人之依附富贵不求自立,终难长久。第六首是怀古诗,以杨柳见证隋之兴亡,言世事无常之意;同时借隋炀帝荒淫亡国的教训,向唐朝统治者敲响警钟。第七首以杨柳寄托怀人相思之情。第八首言杨柳最知人间别离之事,借写离别以咏杨柳多情;全诗运用写意式的笔法简练地勾勒出一幅“风吹旗动”、“夕阳西下”、“折柳送别”的优美画面,围绕自古就开始表达的“惜别”主题,创造出恬静、淡远而有情深的美妙意境。第九首写杨柳的盛衰变化,借杨花柳絮喻漂泊之感;后二句写春尽絮飞,随风飘逝,深寓讽喻之意。

  这九首诗直接用民歌曲调创作,保持了纯正的民歌风味,提高了民歌的艺术水平,既有较丰富的思想内涵,又谐音合律便于传唱,使雅俗互补,相得益彰,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水平。这正是刘禹锡追求的效法屈原的创作目标。

  由于长期的贬谪生活,刘禹锡有机会接触到湘沅巴蜀的民歌民谣。《旧唐书》本传云“禹锡在朗州十年,唯以文章吟咏,陶冶性情。蛮俗好巫,每淫辞鼓舞,必歌俚辞。禹锡或从事于其间,乃依骚人之作,为新辞以教巫祝。故武陵溪洞间夷歌,率多禹锡之辞也”。在唐代,如此认真地学习民歌并取得卓越成绩的,刘禹锡首屈一指。

参考资料:
1、 吴在庆.名家精注精评本·刘禹锡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209-213
2、 梁守中.刘禹锡诗文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77-81
3、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841-842

yángliǔzhījiǔshǒu

liú tángdài 

sàiběiméihuāqiāngchuī huáinánguìshùxiǎoshān 
qǐngjūnzòuqiáncháo tīngchàngxīnfānyángliǔzhī 

nándōngchéngchūnzǎoshí xiāngféngchù 
táohóngbáijiēkuāhǎo chuíyángxiānghuī 

fèngquèqīngzhēfěicuìwéi lóngchíyáowàngchén 
gōuchūnshuǐxiānghuīyìng kuángshāchángānshàoniánér 

jīnyuánzhōngyīngluànfēi tóngtuóshànghǎofēngchuī 
chéngdōngtáojìn zhēngchuíyángxiànshí 

huāèlóuqiánchūzhòngshí měirénlóushàngdòuyāozhī 
jīnpāozhìchángjiē hènshuí 

yángxínggōngbiànshuǐbīn shùzhūcánliǔshèngchūn 
wǎnláifēnghuāxuě fēigōngqiángjiànrén 

qīngménchuí qiāntiáojīnwàntiáo 
jīnwǎnzuòtóngxīnjié jiāngzèngxíngrénzhīzhī 

chéngwàichūnfēngchuījiǔ xíngrénhuīmèi西shí 
chángānshàngqióngshù wěiyǒuchuíyángwǎnbié  (wǎnzuò guǎn )

qīngyíngniǎonuózhànniánhuá xièzhuānglóuchùchùzhē 
chūnjìnfēiliú suífēnghǎoluòshuíjiā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