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植言:臣闻士之生世,入则事父,出则事君;事父尚于荣亲,事君贵于兴国。故慈父不能爱无益之子,仁君不能畜无用之臣。夫论德而授官者,成功之君也;量能而受爵者,毕命之臣也。 故君无虚授,臣无虚受。虚授谓之谬举,虚受谓之尸禄,《诗》之素餐,所由作也。昔二虢不辞两国之任,其德厚也;旦、奭不让燕、鲁之封,其功大也。今臣蒙国重恩,三世于今矣。正值陛下升平之际,沐浴圣泽,潜润德教,可谓厚幸矣!而位窃东藩,爵在上列,身被轻暖,口厌百味,目极华靡,耳倦丝竹者,爵重禄厚之所致也。 退念古之受爵禄者,有异于此.皆以功勤济国,辅主惠民。今臣无德可述,无功可纪,若此终年,无益国朝,将挂风人“彼己”之讥。是以上惭玄冕,俯愧朱绂。
臣植言:臣闻士之生世,入¹则事父,出²则事君;事父尚于荣亲,事君贵于兴国。故慈父不能爱无益之子,仁君不能畜³无用之臣。夫论德而授官者,成功之君也;量能而受爵者,毕命之臣也。 故君无虚授,臣无虚受。虚授谓之谬(miù)举,虚受谓之尸禄,《诗》之素餐,所由作也。昔二虢(guó)不辞两国之任,其德厚也;旦、奭不让燕、鲁之封,其功大也。今臣蒙国重恩,三世于今矣。正值陛下升平¹⁰之际,沐浴圣泽,潜润¹¹德教,可谓厚幸矣!而位窃东藩¹²,爵在上列,身被轻暖,口厌百味,目极华靡(mí),耳倦丝竹者,爵重禄厚之所致也。 退念古之受爵禄者,有异于此.皆以功勤济国,辅主惠民。今臣无德可述,无功可纪,若此终年,无益国朝,将挂风人¹³“彼己”之讥。是以上惭玄冕¹⁴,俯愧朱绂(fú)¹⁵
译文:臣曹植说:我听说士生于世上,在内就侍奉父亲,在外就侍奉君王;侍奉父亲放在首要位置的是使双亲荣贵,侍奉君王最重要的是使国家兴旺。所以即使慈父也不会疼爱不能带来好处的儿子,即使仁君也不会养着没用的臣子。根据品德来授予官职的,是成功的君王;估计自己的能力来接受爵位的,是尽心忠君的臣子。所以君王不会平白无故地授官,臣子不应该平白无故地接受官职;无故授官叫做谬举,无故接受官职叫做尸禄(今天白话说就是光拿钱不干活),《诗》中“素餐”讲的就是这个。从前虢仲、虢叔不推辞担任两国君主的重任,他们的品德深厚啊;姬旦、姬奭不推让燕国、鲁国的分封,他们的功劳大啊。现在臣蒙受国家的重恩,到现在已经经历了三代君王。正当陛下统治,歌舞升平的时候,沐浴着陛下广大的光泽,默默收到品德的教育,可以说皇恩浩荡了。然而我位居东边的藩国,爵位处于上等,身上穿着轻软暖和的衣服,吃惯了各种美味,看尽了奢华靡靡之物,听倦了丝竹之声,这是高爵位、厚俸禄造成的。退而想古代受爵禄的人,(他们)跟我的情况不同,都是建立功勋,有益国家,辅佐君主,利惠人民。现在臣没有品德可以称述,没有功劳可以记录,如果像这样终年,对朝廷没有带来益处将蒙受诗人“彼己”的讥讽。所以对上愧对玄冕,对下愧对朱绂。
注释:¹入:指家居。²出:指出仕。³畜:畜养。⁴毕命:尽命,即献出自己的全部生命。⁵尸禄:指白拿官俸而不干事。⁶《诗》之“素餐”:指《诗经·魏风·伐檀》:“彼君子兮,不素餐兮。”素餐:指白吃饭,不做事,与上文的“尸禄”意思相同。⁷二虢:周文王的两个弟弟虢仲、虢叔,一个封在东虢,一个封在西虢。⁸旦、奭:指周公旦、召公奭,两个人都是文王之子,周初的大臣,很有功劳。周公旦封于鲁,召公奭封于燕。⁹三世:指武帝曹操,文帝曹丕,明帝曹睿。¹⁰升平:指国家太平。¹¹潜润:犹言浸润。¹²位窃东藩:指被封为东方藩国之王。曹植被封为鄄城(今山东鄄城北)王、雍丘(今河南汜县)王。¹³风人:犹言诗人。《诗经》中各国歌谣称“风”,后世遂称诗人为“风人”。¹⁴玄冕:王者的礼冠。¹⁵朱绂:红色系印的丝带。
方今天下一统,九州晏如。顾西尚有违命之蜀,东有不臣之吴,使边境未得税甲、谋士未得高枕者,诚欲混同宇内,以致太和也。故启灭有扈而夏功昭,成克商、奄而周德著。今陛下以圣明统世,将欲卒文、武之功,继成、康之隆,简贤授能,以方叔、召虎之臣,镇卫四境,为国爪牙者,可谓当矣。然而高鸟未挂于轻缴,渊鱼未悬于钩饵者,恐钓射之术或未尽也。昔耿弇不俟光武,亟击张步,言不以贼遗于君父也。故车右伏剑于鸣毂,雍门刎首于齐境,若此二子,岂恶生而尚死哉?诚忿其慢主而陵君也。夫君之宠臣,欲以除患兴利;臣之事君,必以杀身静乱,以功报主也。昔贾谊弱冠,求试属国,请系单于之颈而制其命。终军以妙年使越,欲得长缨占其王,羁致北阙。此二臣者,岂好为夸主而曜世俗哉!志或郁结,欲逞其才力,输能于明君也。昔汉武为霍去病治第,辞曰:“匈奴未灭,臣无以家为。”固夫忧国忘家,捐躯济难,忠臣之志也。今臣居外,非不厚也,而寝不安席,食不遑味者,伏以二方未克为念。
方今天下一统,九州晏如¹。顾西尚有违命之蜀,东有不臣之吴,使边境未得税甲、谋士未得高枕者,诚欲混同宇内,以致太和²也。故启³灭有扈(hù)而夏功昭,成克商、奄而周德著。今陛下以圣明统世,将欲卒文、武之功,继成、康之隆,简贤授能,以方叔、召虎之臣,镇卫四境,为国爪牙者,可谓当矣。然而高鸟¹⁰未挂于轻缴(zhuó)¹¹,渊鱼¹²未悬于钩¹³饵者,恐钓射之术或未尽也。昔耿(gěng)(yǎn)不俟光武,亟(qì)击张步,言不以贼遗于君父也¹⁴。故车右伏剑于鸣毂(gǔ),雍门刎(wěn)首于齐境¹⁵,若此二子,岂恶生而尚死哉?诚忿其慢¹⁶主而陵¹⁷君也。夫君之宠臣,欲以除患兴利;臣之事君,必以杀身静乱,以功报主也。昔贾谊¹⁸弱冠¹⁹,求试属国,请系单于之颈而制其命。终军²⁰以妙年²¹使越,欲得长缨占其王,羁致北阙(què)。此二臣者,岂好为夸主²²而曜²³世俗哉!志或郁结,欲逞其才力,输能²⁴于明君也。昔汉武为霍去病²⁵治第²⁶,辞曰:“匈奴未灭,臣无以家为。”固夫忧国忘家,捐躯济难,忠臣之志也。今臣居外²⁷,非不厚²⁸也,而寝不安席,食不遑味者,伏以二方²⁹未克为念。
译文:现在天下统一,九州和平,看西边还有不遵命令的蜀国,东边有并未做好臣子的吴国,使得边境百姓不能脱下战甲、谋士不能高枕无忧,他们真是希望统一天下,以达到太和的境地。所以夏启攻灭有扈而夏朝战功昭著,周成王攻灭商、奄而周朝大得显著。现在陛下以圣明统治天下,想要完成文王武王的功绩,继续成王康王的兴隆,选拔贤能,授官人才,用像方叔、召虎一样的猛将,镇守四方,做国家的爪牙,可以说很对啊。然而高飞之鸟没有被箭射下,深渊之鱼没有悬挂在鱼钩上,恐怕是射箭、垂钓的技术不够。昔日耿弇不等光武帝,迅速攻击张步,他说不把敌人留给君王。所以齐王所乘之车旁边的侍从因为车縠响了而自杀,雍门狄在齐国自刎,像这两个人,难道是厌恶活着,喜欢死亡吗?只是愤怒于怠慢君主、轻蔑君主罢了。君王的宠臣,想要去除灾患,带来利益;臣子侍奉君王,(在必要的时候)必须牺牲生命来平定动乱,用功劳报答君王。从前贾谊二十岁,请求前往少数民族地区未臣服的国家,系着单于的脖子让他听命;终军在少年时候出使越国,想用长绳子抓住越国国王,羁押他到汉朝宫殿。这两个臣子,难道喜欢在主子面前夸功、在世俗之前显摆吗?志向也许被制约,想要发挥他的才干,把才能献给英明的君主。从前汉武帝为霍去病修建府第,霍去病推辞说:“匈奴还没有灭亡,臣不可以安家。”所以忧心国家以至于忘记自己的小家,牺牲生命来使国家渡过灾难,是忠臣的志向。现在臣身处外地,待遇并不是不丰厚,然而睡觉睡不好,吃饭吃不香,只是因为记挂着两个国家还没有攻克。
注释:¹晏如:安然。²太和:太平和顺。本文作于太和二年(228),言外之意太和年间不“太和”。³启:夏后启,夏禹之子。⁴有扈:夏时诸侯,不服从夏,启遂伐之并将其灭掉。于是天下诸侯皆朝夏。⁵昭:明显,昭著。⁶成:周武王之子。⁷商:指商纣之子武庚及商朝遗民。周武王灭商后,封弟显于管,封弟度于蔡,使监视武庚及商遗民。成王时,管叔、蔡叔挟武庚及商遗民起事,成王命周公平之。⁸成康:周成王、周康王,是文王、武王事业的继承者。⁹方叔、召虎:皆周宣王的贤臣。方叔曾率兵车三千辆攻楚得胜,使楚国臣服于周。召虎曾率军战胜淮夷,奉命经营谢邑。¹⁰高鸟:高飞之鸟。¹¹缴:生丝绳,系在箭尾,以弋射禽鸟。¹²渊鱼:深渊之鱼。¹³钩:钓鱼钩。¹⁴“昔耿弇”三句:耿弇,东汉的开国功臣,光武的部将。他与张步交战,张步兵盛,光武亲自率兵救助,陈俊对耿弇说:“虏兵盛,可闲营休士,以待上来。”耿弇说:“乘舆且到,臣子当击牛酾酒,以待百官,反欲以贼虏遗君父邪?”遂出大战,自早到晚,大破张步。(事见《后汉书·耿弇传》)¹⁵“故车”二句:车右:指坐在车子右边的保卫人员。鸣毂:毂(gǔ),车轮中心的圆木。先秦时,齐王出猎,车左毂突然发出鸣声,虽是造车工的过失,但车右却认为鸣声惊动了齐王而自刎。后越军至齐,未交战,齐雍门子狄说:“今越甲至,其鸣吾君也,岂左毂之下哉?”也自刎而死。越人听到齐国有如此烈士,不敢交战而归。(见《说苑·立节》)¹⁶慢:轻侮。¹⁷陵:侵犯。¹⁸贾谊:汉文帝时著名政论散文家,曾上书文帝请求出任属国之官,以制服匈奴。¹⁹弱冠:古时二十岁成人而行冠礼,体犹未壮,故称弱冠。²⁰终军:西汉人,年十八岁就上书给汉武帝,自请“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²¹妙年:少年。²²夸主:在人主面前夸大自己。²³曜:炫耀。²⁴输能:贡献才能。²⁵霍去病:汉武帝时大将,曾多次出击凶奴,远涉沙漠,建立奇功。²⁶第:住宅,府第。²⁷居外:指身居京城之外的藩国。²⁸厚:指待遇优厚,生活富足。²⁹二方:指吴、蜀。
伏见先武武臣宿兵,年耆即世者有闻矣。虽贤不乏世,宿将旧卒犹习战也。窃不自量,志在效命,庶立毛发之功,以报所受之恩。若使陛下出不世之诏,效臣锥刀之用,使得西属大将军,当一校之队;若东属大司马,统偏师之任,必乘危蹈险,骋舟奋骊,突刃触锋,为士卒先。虽未能擒权馘亮,庶将虏其雄率,歼其丑类。必效须臾之捷,以减终身之愧,使名挂史笔,事列朝荣。虽身分蜀境,首悬吴阙,犹生之年也。如微才弗试,没世无闻,徒荣其躯而丰其体,生无益于事,死无损于数,虚荷上位而忝重禄,禽息鸟视,终于白首,此徒圈牢之养物,非臣之所志也。流闻东军失备,师徒小衂,辍食忘餐,奋袂攘衽,抚剑东顾,而心已驰于吴会矣。
伏见先武武臣宿兵,年耆(qí)¹即世²者有闻矣。虽贤不乏世,宿将旧卒犹习战也。窃不自量,志在效命³,庶立毛发之功,以报所受之恩。若使陛下出不世之诏,效臣锥刀之用,使得西属大将军,当一校之队;若东属大司马,统偏师之任,必乘危蹈险,骋(chěng)舟奋骊,突刃触锋,为士卒先。虽未能擒权馘(guó)¹⁰,庶将虏其雄率,歼其丑类。必效须臾(yú)之捷,以减终身之愧,使名挂史笔,事列朝荣。虽身分蜀境,首悬吴阙,犹生之年也。如微才弗试,没世无闻,徒荣其躯而丰其体,生无益于事,死无损于数¹¹,虚荷上位而忝重禄¹²,禽息鸟视¹³,终于白首,此徒圈牢之养物¹⁴,非臣之所志也。流闻东军失备¹⁵,师徒小衂(nǜ)¹⁶,辍(chuò)食忘餐,奋袂(mèi)¹⁷攘衽(rèn)¹⁸,抚剑东顾,而心已驰于吴会¹⁹矣。
译文:我看见先帝的旧将老兵,年纪已大还活着的,还有一些。虽然世上不乏贤人,旧将老兵,仍在操演战阵。私下里自不量力,志向在于为国效力,希望能立下像毛发那么小的功劳,来报答所受到的恩典。如果陛下下一道很少见的诏书,让臣发挥一点点作用,使我在西边下属于大将军,率领一校的人马;如果在东边归属于大司马,统帅偏师军队,我一定冒着危险,奋力向前,身先士卒,一定要获得一时的胜仗,来减少终身的惭愧,使得名字能记载在史书上,事迹被朝廷荣彰。即使身体在蜀国砍作两半,首级悬挂在吴国的宫殿,我也感到虽死犹生。如果我小小的才能不能试用,隐没于世无人听闻,白白荣耀我的躯体,丰腴我的身材,活着对事情没有益处,死了对国家命数没有损害,白白位列高位拿着厚禄,像鸟兽一样生活,直到头发变白,这只是用圈牢养着动物,不是我的志向。传闻东边的军队失利,战败受挫,我吃不下饭,挽起衣襟拉起袖子,摸着宝剑望向东方,而心已经驰骋在吴地了。
注释:¹耆:七十岁以上者称耆,一说六十岁称耆。²即世:去世,死亡。³效命:贡献出生命。⁴不世:犹言非常,特别。⁵锥刀:即锥刀之末,以喻微小。⁶大将军:指曹真。在本年明帝派曹真西击诸葛亮。⁷一校之队:犹偏师,军中以五百人为一校,此句作者自谦,言不敢当大将。⁸大司马:指曹休。本年曹休领兵至皖征吴。⁹骊:黑色马。¹⁰离权馘亮:活捉孙权,杀死诸葛亮。馘,斩获敌人,把耳朵割下来,以计功请赏。¹¹数:指国家运数。荷:承受。¹²忝重禄:食此重禄而感到惭愧忝,辱,自谦之词。¹³禽息鸟视:如同禽鸟一般生长和视听,但求得食,没有其他志愿。¹⁴圈牢之养物:谓如同牲畜一般。¹⁵“流闻”二句:指曹休至皖与吴将陆逊战于石亭,惨遭失败。流闻:传闻。东军:指伐吴之军。¹⁶衄:挫折,败北。¹⁷奋袂:挥袖。¹⁸攘袵:扯开衣襟。¹⁹吴会:吴郡和会稽郡。在今江苏及浙江两省,当时属吴国。
臣昔从先武皇帝南极赤岸,东临沧海,西望玉门,北出玄塞,伏见所以行军用兵之势,可谓神妙矣。故兵者不可预言,临难而制变者也。志欲自效于明时,立功于圣世。每览史籍,观古忠臣义士,出一朝之命,以殉国家之难,身虽屠裂,而功铭著于景钟,名称垂于竹帛,未尝不拊心而叹息也。臣闻明主使臣,不废有罪。故奔北败军之将用,秦、鲁以成其功;绝缨盗马之臣赦,楚、赵以济其难。臣窃感先帝早崩,威王弃世,臣独何人,以堪长久!常恐先朝露,填沟壑,坟土未干,而声名并灭。臣闻骐骥长鸣,伯乐昭其能;卢狗悲号,韩国知其才。是以效之齐、楚之路,以逞千里之任;试之狡免之捷,以验搏噬之用。今臣志狗马之微功,窃自惟度,终无伯乐韩国之举,是以于悒而窃自痛者也。
臣昔从先武皇帝南极¹赤岸²,东临沧海³,西望玉门,北出玄塞,伏见所以行军用兵之势,可谓神妙矣。故兵者不可预言,临难而制变者也。志欲自效于明时,立功于圣世。每览史籍,观古忠臣义士,出一朝之命,以殉国家之难,身虽屠裂,而功铭著于景钟,名称垂于竹帛,未尝不拊心而叹息也。臣闻明主使臣,不废有罪。故奔北败军之将用,秦、鲁以成其功;绝缨盗马之臣赦,楚、赵以济其难。臣窃感先帝早崩,威王弃世,臣独何人,以堪长久!常恐先朝露,填沟壑(hè),坟土未干,而声名并灭。臣闻骐骥¹⁰长鸣,伯乐¹¹昭其能;卢狗¹²悲号,韩国¹³知其才。是以效之齐、楚之路,以逞千里之任;试之狡免之捷,以验搏噬(shì)之用。今臣志狗马之微功,窃自惟度¹⁴,终无伯乐韩国之举,是以于悒而窃自痛者也。
译文:臣昔日跟随武皇帝,往南走到赤壁的尽头,往东走到东海,向西走到玉门关,向北走出了长城以外,见到调兵遣将之道,可以说得上是神妙了。所以用兵之道不可以预言,而是要面临危险时能够随机应变。臣志在效力于这个圣明的时代,在圣世之中建功立业,每当臣阅览史籍,看到古代的忠臣和义士遵从一朝的敕命,为国牺牲,身体虽受屠裂之苦,功名却被铭刻在景钟之上,流传于史书之中,臣未尝不抚心而感叹。臣听说圣明的君主委任臣子,并不会将那些曾经犯下罪过的人们完全弃置不用。所以打了败仗的臣子被使用,秦国鲁国因此成就大业;绝缨盗马的臣子被赦免,楚秦两国因此度过危难。臣私下里感慨文帝过早驾崩,威王离开人世,臣难道是什么很特别的人,年寿可以长久吗?常常担忧自己比早晨的露水走得还早,死后埋在沟壑之中,坟墓上的土还没有干,形体就与功名一起湮灭了。臣听说千里马一声长鸣,伯乐便能识别出它的才能,黑狗嚎吠,韩国就能知晓它的本事。因此让千里马尝试远路兼程,来考验它日行千里的能力,让黑狗尝试追逐敏捷的狡兔,来考验它搏噬的能力。如今臣志在为国家效犬马一样微薄的功劳,暗自忖度,却始终没有伯乐、韩国一样的人的赏识,因此心情抑郁而暗自痛心。
注释:¹极:尽。²赤岸:指赤壁。在今湖北薄圻。³沧海:即今之渤海。⁴玉门:玉门关,在今甘肃省敦煌西北。⁵玄塞:指长城。古人以黑色代表北方,故北方边塞称为玄塞。⁶临难而制变:意谓面临危险形势,随机应变。⁷“故奔”二句:以上二句是说:春秋时秦穆公将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三人曾为晋所败,被俘。放还之后,穆公仍用其为将,终于打败晋人,报仇雪耻。鲁将曹沫亦三次被齐国所败,鲁国割地求和。后鲁庄公齐桓公在柯地会盟,曹沫持匕首劫桓公,桓公乃允许尽还鲁地。⁸“绝缨”二句:以上二句是说:春秋时楚庄王与群臣夜宴。烛灭,有人暗中引楚王美人衣。美人挽绝其缨,以告楚王。王乃命群臣绝缨,然后举火。后楚与晋战,引美人衣者奋力作战,以报庄王。秦穆公乘马走失,被野人所食,秦穆公不罪野人,又赐给他们酒喝。后秦与晋战,穆公被围,野人力战,遂大败晋人。此处用“赵”,因为秦也姓赵,故互文以避上文“秦”字。⁹“臣窃”二句:先帝指曹丕;威王,指任城王曹彰;二人与曹植同为曹操正妻卞氏所生。填沟壑:意为身死被埋。¹⁰骐骥:千里马。¹¹伯乐:古代善相马者。¹²卢狗:即韩卢,古代韩国黑色壮犬名。¹³韩国:齐人,善相狗,在狗号鸣时,就知其为善狗。¹⁴惟度:思量,忖度。
夫临博而企竦,闻乐而窃抃者,或有赏音而识道也。昔毛遂赵之陪隶,犹假锥囊之喻,以寤主立功,何况巍巍大魏多士之朝,而无慷慨死难之臣乎!夫自炫自媒者,士女之丑行也;干时求进者,道家之明忌也。而臣敢陈闻于陛下者,诚与国分形同气,忧患共之者也。冀以尘雾之微补益山海;荧烛末光增辉日月。是以敢冒其丑而献其忠,必知为朝士所笑。圣主不以人废言,伏惟陛下少垂神听,臣则幸矣。
夫临博¹而企竦(sǒng)²,闻乐而窃抃(biàn)³者,或有赏音而识道也。昔毛遂赵之陪隶,犹假锥囊(náng)之喻,以寤主立功,何况巍(wēi)巍大魏多士之朝,而无慷慨死难之臣乎!夫自炫自媒者,士女之丑行也;干时求进者,道家之明忌也。而臣敢陈闻于陛下者,诚与国分形同气,忧患共之者也。冀以尘雾之微补益山海;荧烛末光增辉日月。是以敢冒其丑而献其忠,必知为朝士所笑。圣主不以人废言,伏惟陛下少垂神听,臣则幸矣。
译文:那些靠近棋局而踮起脚尖的人,和那些听到音乐就私下跟着打拍子的人,其中有一些也是懂得欣赏音乐和弈棋的。昔日的毛遂只是赵国的地位低贱的奴仆,尚且借着锥囊的比喻来使平原君领悟,从而建立功劳,何况是在人才济济的魏国,又怎么能没有慷慨赴国难的臣子呢!自我炫耀才能、自己给自己做媒,是士子和女子的丑行;求合于时俗来取进,是道家明显忌讳的。然而臣之所以敢于把自己的所闻所思陈述给陛下听,实在是因为臣与国君是一体分形的骨肉之亲,气血相连,忧患与共。希望能以尘土烟雾一样微渺的力量,来为山海补益,以萤火蜡烛一样微弱的光芒,来给日月增辉。因此斗胆冒着丑行来奉献臣的忠义,知道一定会受到朝中大臣的哂笑。圣明的君主不会因为对某人有成见而对他所说的话概不听取,恳请陛下稍微听一听臣的意见,臣就觉得十分有幸了。
注释:¹博:古代的一种游戏。²企竦:站着看得出神。³抃:拊,以手击节。⁴“昔毛遂”四句:是说战国时秦国围赵邯郸,赵平原君使楚求救,门客毛遂请往,平原君不允,毛遂称:“臣今日请处囊中耳。使遂早得处囊中,乃颖脱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平原君竟与毛遂行,赖毛遂之力,与楚定合纵抗秦之约。陪隶:犹陪臣,即臣子的臣子。⁵自炫:指士子自我炫耀其才能。⁶自媒:指女子自我作媒。⁷干时:谋求于当时。⁸分形同气:指自己与魏文帝骨肉之亲。分形:从一个人身体中分出的形体;同气,即气肉相同。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臣曹植说:我听说士生于世上,在内就侍奉父亲,在外就侍奉君王;侍奉父亲放在首要位置的是使双亲荣贵,侍奉君王最重要的是使国家兴旺。所以即使慈父也不会疼爱不能带来好处的儿子,即使仁君也不会养着没用的臣子。根据品德来授予官职的,是成功的君王;估计自己的能力来接受爵位的,是尽心忠君的臣子。所以君王不会平白无故地授官,臣子不应该平白无故地接受官职;无故授官叫做谬举,无故接受官职叫做尸禄(今天白话说就是光拿钱不干活),《诗》中“素餐”讲的就是这个。从前虢仲、虢叔不推辞担任两国君主的重任,他们的品德深厚啊;姬旦、姬奭不推让燕国、鲁国的分封,他们的功劳大啊。现在臣蒙受国家的重恩,到现在已经经历了三代君王。正当陛下统治,歌舞升平的时候,沐浴着陛下广大的光泽,默默收到品德的教育,可以说皇恩浩荡了。然而我位居东边的藩国,爵位处于上等,身上穿着轻软暖和的衣服,吃惯了各种美味,看尽了奢华靡靡之物,听倦了丝竹之声,这是高爵位、厚俸禄造成的。退而想古代受爵禄的人,(他们)跟我的情况不同,都是建立功勋,有益国家,辅佐君主,利惠人民。现在臣没有品德可以称述,没有功劳可以记录,如果像这样终年,对朝廷没有带来益处将蒙受诗人“彼己”的讥讽。所以对上愧对玄冕,对下愧对朱绂。

现在天下统一,九州和平,看西边还有不遵命令的蜀国,东边有并未做好臣子的吴国,使得边境百姓不能脱下战甲、谋士不能高枕无忧,他们真是希望统一天下,以达到太和的境地。所以夏启攻灭有扈而夏朝战功昭著,周成王攻灭商、奄而周朝大得显著。现在陛下以圣明统治天下,想要完成文王武王的功绩,继续成王康王的兴隆,选拔贤能,授官人才,用像方叔、召虎一样的猛将,镇守四方,做国家的爪牙,可以说很对啊。然而高飞之鸟没有被箭射下,深渊之鱼没有悬挂在鱼钩上,恐怕是射箭、垂钓的技术不够。昔日耿弇不等光武帝,迅速攻击张步,他说不把敌人留给君王。所以齐王所乘之车旁边的侍从因为车縠响了而自杀,雍门狄在齐国自刎,像这两个人,难道是厌恶活着,喜欢死亡吗?只是愤怒于怠慢君主、轻蔑君主罢了。君王的宠臣,想要去除灾患,带来利益;臣子侍奉君王,(在必要的时候)必须牺牲生命来平定动乱,用功劳报答君王。从前贾谊二十岁,请求前往少数民族地区未臣服的国家,系着单于的脖子让他听命;终军在少年时候出使越国,想用长绳子抓住越国国王,羁押他到汉朝宫殿。这两个臣子,难道喜欢在主子面前夸功、在世俗之前显摆吗?志向也许被制约,想要发挥他的才干,把才能献给英明的君主。从前汉武帝为霍去病修建府第,霍去病推辞说:“匈奴还没有灭亡,臣不可以安家。”所以忧心国家以至于忘记自己的小家,牺牲生命来使国家渡过灾难,是忠臣的志向。现在臣身处外地,待遇并不是不丰厚,然而睡觉睡不好,吃饭吃不香,只是因为记挂着两个国家还没有攻克。

我看见先帝的旧将老兵,年纪已大还活着的,还有一些。虽然世上不乏贤人,旧将老兵,仍在操演战阵。私下里自不量力,志向在于为国效力,希望能立下像毛发那么小的功劳,来报答所受到的恩典。如果陛下下一道很少见的诏书,让臣发挥一点点作用,使我在西边下属于大将军,率领一校的人马;如果在东边归属于大司马,统帅偏师军队,我一定冒着危险,奋力向前,身先士卒,一定要获得一时的胜仗,来减少终身的惭愧,使得名字能记载在史书上,事迹被朝廷荣彰。即使身体在蜀国砍作两半,首级悬挂在吴国的宫殿,我也感到虽死犹生。如果我小小的才能不能试用,隐没于世无人听闻,白白荣耀我的躯体,丰腴我的身材,活着对事情没有益处,死了对国家命数没有损害,白白位列高位拿着厚禄,像鸟兽一样生活,直到头发变白,这只是用圈牢养着动物,不是我的志向。传闻东边的军队失利,战败受挫,我吃不下饭,挽起衣襟拉起袖子,摸着宝剑望向东方,而心已经驰骋在吴地了。

臣昔日跟随武皇帝,往南走到赤壁的尽头,往东走到东海,向西走到玉门关,向北走出了长城以外,见到调兵遣将之道,可以说得上是神妙了。所以用兵之道不可以预言,而是要面临危险时能够随机应变。臣志在效力于这个圣明的时代,在圣世之中建功立业,每当臣阅览史籍,看到古代的忠臣和义士遵从一朝的敕命,为国牺牲,身体虽受屠裂之苦,功名却被铭刻在景钟之上,流传于史书之中,臣未尝不抚心而感叹。臣听说圣明的君主委任臣子,并不会将那些曾经犯下罪过的人们完全弃置不用。所以打了败仗的臣子被使用,秦国鲁国因此成就大业;绝缨盗马的臣子被赦免,楚秦两国因此度过危难。臣私下里感慨文帝过早驾崩,威王离开人世,臣难道是什么很特别的人,年寿可以长久吗?常常担忧自己比早晨的露水走得还早,死后埋在沟壑之中,坟墓上的土还没有干,形体就与功名一起湮灭了。臣听说千里马一声长鸣,伯乐便能识别出它的才能,黑狗嚎吠,韩国就能知晓它的本事。因此让千里马尝试远路兼程,来考验它日行千里的能力,让黑狗尝试追逐敏捷的狡兔,来考验它搏噬的能力。如今臣志在为国家效犬马一样微薄的功劳,暗自忖度,却始终没有伯乐、韩国一样的人的赏识,因此心情抑郁而暗自痛心。

那些靠近棋局而踮起脚尖的人,和那些听到音乐就私下跟着打拍子的人,其中有一些也是懂得欣赏音乐和弈棋的。昔日的毛遂只是赵国的地位低贱的奴仆,尚且借着锥囊的比喻来使平原君领悟,从而建立功劳,何况是在人才济济的魏国,又怎么能没有慷慨赴国难的臣子呢!自我炫耀才能、自己给自己做媒,是士子和女子的丑行;求合于时俗来取进,是道家明显忌讳的。然而臣之所以敢于把自己的所闻所思陈述给陛下听,实在是因为臣与国君是一体分形的骨肉之亲,气血相连,忧患与共。希望能以尘土烟雾一样微渺的力量,来为山海补益,以萤火蜡烛一样微弱的光芒,来给日月增辉。因此斗胆冒着丑行来奉献臣的忠义,知道一定会受到朝中大臣的哂笑。圣明的君主不会因为对某人有成见而对他所说的话概不听取,恳请陛下稍微听一听臣的意见,臣就觉得十分有幸了。

注释

入:指家居。

出:指出仕。

畜:畜养。

毕命:尽命,即献出自己的全部生命。

尸禄:指白拿官俸而不干事。

《诗》之“素餐”:指《诗经·魏风·伐檀》:“彼君子兮,不素餐兮。”素餐:指白吃饭,不做事,与上文的“尸禄”意思相同。

二虢:周文王的两个弟弟虢仲、虢叔,一个封在东虢,一个封在西虢。

旦、奭:指周公旦、召公奭,两个人都是文王之子,周初的大臣,很有功劳。周公旦封于鲁,召公奭封于燕。

三世:指武帝曹操,文帝曹丕,明帝曹睿。

升平:指国家太平。

潜润:犹言浸润。

位窃东藩:指被封为东方藩国之王。曹植被封为鄄城(今山东鄄城北)王、雍丘(今河南汜县)王。

风人:犹言诗人。《诗经》中各国歌谣称“风”,后世遂称诗人为“风人”。

玄冕:王者的礼冠。

朱绂:红色系印的丝带。

晏如:安然。

太和:太平和顺。本文作于太和二年(228),言外之意太和年间不“太和”。

启:夏后启,夏禹之子。

有扈:夏时诸侯,不服从夏,启遂伐之并将其灭掉。于是天下诸侯皆朝夏。

昭:明显,昭著。

成:周武王之子。

商:指商纣之子武庚及商朝遗民。周武王灭商后,封弟显于管,封弟度于蔡,使监视武庚及商遗民。成王时,管叔、蔡叔挟武庚及商遗民起事,成王命周公平之。

成康:周成王、周康王,是文王、武王事业的继承者。

方叔、召虎:皆周宣王的贤臣。方叔曾率兵车三千辆攻楚得胜,使楚国臣服于周。召虎曾率军战胜淮夷,奉命经营谢邑。

高鸟:高飞之鸟。

缴:生丝绳,系在箭尾,以弋射禽鸟。

渊鱼:深渊之鱼。

钩:钓鱼钩。

“昔耿弇”三句:耿弇,东汉的开国功臣,光武的部将。他与张步交战,张步兵盛,光武亲自率兵救助,陈俊对耿弇说:“虏兵盛,可闲营休士,以待上来。”耿弇说:“乘舆且到,臣子当击牛酾酒,以待百官,反欲以贼虏遗君父邪?”遂出大战,自早到晚,大破张步。(事见《后汉书·耿弇传》)

“故车”二句:车右:指坐在车子右边的保卫人员。鸣毂:毂(gǔ),车轮中心的圆木。先秦时,齐王出猎,车左毂突然发出鸣声,虽是造车工的过失,但车右却认为鸣声惊动了齐王而自刎。后越军至齐,未交战,齐雍门子狄说:“今越甲至,其鸣吾君也,岂左毂之下哉?”也自刎而死。越人听到齐国有如此烈士,不敢交战而归。(见《说苑·立节》)

慢:轻侮。

陵:侵犯。

贾谊:汉文帝时著名政论散文家,曾上书文帝请求出任属国之官,以制服匈奴。

弱冠:古时二十岁成人而行冠礼,体犹未壮,故称弱冠。

终军:西汉人,年十八岁就上书给汉武帝,自请“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

妙年:少年。

夸主:在人主面前夸大自己。

曜:炫耀。

输能:贡献才能。

霍去病:汉武帝时大将,曾多次出击凶奴,远涉沙漠,建立奇功。

第:住宅,府第。

居外:指身居京城之外的藩国。

厚:指待遇优厚,生活富足。

二方:指吴、蜀。

耆:七十岁以上者称耆,一说六十岁称耆。

即世:去世,死亡。

效命:贡献出生命。

不世:犹言非常,特别。

锥刀:即锥刀之末,以喻微小。

大将军:指曹真。在本年明帝派曹真西击诸葛亮。

一校之队:犹偏师,军中以五百人为一校,此句作者自谦,言不敢当大将。

大司马:指曹休。本年曹休领兵至皖征吴。

骊:黑色马。

离权馘亮:活捉孙权,杀死诸葛亮。馘,斩获敌人,把耳朵割下来,以计功请赏。

数:指国家运数。荷:承受。

忝重禄:食此重禄而感到惭愧忝,辱,自谦之词。

禽息鸟视:如同禽鸟一般生长和视听,但求得食,没有其他志愿。

圈牢之养物:谓如同牲畜一般。

“流闻”二句:指曹休至皖与吴将陆逊战于石亭,惨遭失败。流闻:传闻。东军:指伐吴之军。

衄:挫折,败北。

奋袂:挥袖。

攘袵:扯开衣襟。

吴会:吴郡和会稽郡。在今江苏及浙江两省,当时属吴国。

极:尽。

赤岸:指赤壁。在今湖北薄圻。

沧海:即今之渤海。

玉门:玉门关,在今甘肃省敦煌西北。

玄塞:指长城。古人以黑色代表北方,故北方边塞称为玄塞。

临难而制变:意谓面临危险形势,随机应变。

“故奔”二句:以上二句是说:春秋时秦穆公将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三人曾为晋所败,被俘。放还之后,穆公仍用其为将,终于打败晋人,报仇雪耻。鲁将曹沫亦三次被齐国所败,鲁国割地求和。后鲁庄公齐桓公在柯地会盟,曹沫持匕首劫桓公,桓公乃允许尽还鲁地。

“绝缨”二句:以上二句是说:春秋时楚庄王与群臣夜宴。烛灭,有人暗中引楚王美人衣。美人挽绝其缨,以告楚王。王乃命群臣绝缨,然后举火。后楚与晋战,引美人衣者奋力作战,以报庄王。秦穆公乘马走失,被野人所食,秦穆公不罪野人,又赐给他们酒喝。后秦与晋战,穆公被围,野人力战,遂大败晋人。此处用“赵”,因为秦也姓赵,故互文以避上文“秦”字。

“臣窃”二句:先帝指曹丕;威王,指任城王曹彰;二人与曹植同为曹操正妻卞氏所生。填沟壑:意为身死被埋。

骐骥:千里马。

伯乐:古代善相马者。

卢狗:即韩卢,古代韩国黑色壮犬名。

韩国:齐人,善相狗,在狗号鸣时,就知其为善狗。

惟度:思量,忖度。

博:古代的一种游戏。

企竦:站着看得出神。

抃:拊,以手击节。

“昔毛遂”四句:是说战国时秦国围赵邯郸,赵平原君使楚求救,门客毛遂请往,平原君不允,毛遂称:“臣今日请处囊中耳。使遂早得处囊中,乃颖脱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平原君竟与毛遂行,赖毛遂之力,与楚定合纵抗秦之约。陪隶:犹陪臣,即臣子的臣子。

自炫:指士子自我炫耀其才能。

自媒:指女子自我作媒。

干时:谋求于当时。

分形同气:指自己与魏文帝骨肉之亲。分形:从一个人身体中分出的形体;同气,即气肉相同。

曹植

曹植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后人因他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更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王士祯尝论汉魏以来二千年间诗家堪称“仙才”者,曹植、李白、苏轼三人耳。 ▶ 199篇诗文

猜您喜欢
予尝论书,以谓钟王之迹,萧散简远,妙在笔画之外。至唐颜柳,始集古今笔法而尽发之,极书之变,天下翕然以为宗师,而钟王之法益微。
予尝论书¹,以谓钟²³之迹,萧散简远,妙在笔画之外。至唐颜,始集古今笔法而尽发之,极书之变,天下翕(xī)然以为宗师,而钟王之法益微。
译文:我曾经评论书法,提出钟繇、王羲之的字体清逸古朴,妙处在笔画之外。到唐代的颜真卿、柳公权,才汇集了从古到今的笔法而尽力加以发展,达到了书法变化的极限,天下人都一致把他们奉为师表。而钟繇、王羲之的笔法就越来越衰微了。
注释:¹书:书法。²钟:即钟繇(yóu),字元常,三国时魏人,书法家,各体皆工,尤精隶书。³王:即王羲之,字逸少,东晋书法家,长于行草,有书圣之称。⁴颜:颜真卿,字清臣。⁵柳:柳公权,字诚悬。均为唐代书法家。⁶翕然:统一或调协的样子。
至于诗亦然。苏李之天成,曹刘之自得,陶谢之超然,盖亦至矣。而李太白、杜子美,以英玮绝世之姿,凌跨百代,古今诗人尽废;然魏晋以来,高风绝尘,亦少衰矣。李杜之后,诗人继作,虽间有远韵,而才不逮意。独韦应物、柳宗元,发纤秾于简古,寄至味于澹泊,非余子所及也。唐末司空图,崎岖兵乱之间,而诗文高雅,犹有承平之遗风。其诗论曰:“梅止于酸,盐止于咸,饮食不可无盐梅,而其美常在咸酸之外。”盖自列其诗之有得于文字之表者二十四韵,恨当时不识其妙,予三复其言而悲之。
至于诗亦然。苏李¹之天成,曹²³之自得,陶之超然,盖亦至矣。而李太白、杜子美⁷,以英玮(wěi)绝世之姿,凌跨百代,古今诗人尽废;然魏晋以来,高风绝尘,亦少衰矣。李杜之后,诗人继作,虽间有远韵,而才不逮意¹⁰。独韦应物¹¹、柳宗元¹²,发纤秾(nóng)¹³于简古¹⁴,寄至味¹⁵于澹(dàn)¹⁶,非余子所及也。唐末司空图¹⁷,崎(qí)(qū)兵乱之间,而诗文高雅,犹有承平¹⁸之遗风。其诗论曰:“梅止于酸,盐止于咸,饮食不可无盐梅,而其美常在咸酸之外。¹⁹”盖自列其诗之有得于文字之表者二十四韵²⁰,恨当时不识其妙,予三复其言而悲之。
译文:至于诗也是这样。苏武、李陵的天然不加修饰,曹植、刘桢的自写真性,陶渊明、谢灵运的高超脱俗,已经达到够高的境界了。而李太白、杜子美以英俊美妙、冠绝当代的姿彩,逾越百代,从古到今的诗人全都无法比拟;但从曹魏、两晋以来,高洁出俗的风韵,也稍为衰减了。李白、杜甫之后,诗人继续出现,虽然偶然有高远的韵致,却多是才华不足以表达心意。只有韦应物、柳宗元,在简洁古朴的语言中表现出纤秀绮丽的意态,在恬静寡欲的诗行中寄寓了极为浓郁的诗味,不是我们这些人能够相比的。唐朝末年,司空图生活在战乱的艰难困苦中,但诗文很高雅,仍具有太平时期遗留下来的风度。他评论诗歌说:“梅子只有酸味,食盐只有咸味,饮食中不能没有食盐和梅子,但食盐和梅子带来的味道之美常常在咸味和酸味之外。”他把自己在诗歌的字面以外领略到的韵味列为二十四种,只恨当时的人不能认识到他的高妙,我再三地咀嚼他的话而为他感到悲伤。
注释:¹苏李:即汉代苏武和李陵。²曹:即曹植,字子建,曹操第三子。³刘:即刘桢,字公干,“建安七子”之一。⁴陶:陶潜,字渊明,东晋人。⁵谢:谢灵运,南朝时人。⁶李太白:即李白。⁷杜子美:即杜甫。⁸英玮:英俊美妙。⁹凌:逾越。¹⁰才不逮意:才华不足以表达心意。¹¹韦应物:唐代大历时期诗人。¹²柳宗元:中唐散文家和诗人。¹³纤秾:纤巧浓艳。¹⁴简古:简洁古朴。¹⁵至味:极浓郁的诗味。¹⁶澹泊:恬静寡欲。¹⁷司空图:宇表圣,唐末诗人、诗论家,著有《诗品》。¹⁸承平:太平。¹⁹“其诗论曰”句:此句引语出自司空图《与李生论诗书》,文字与原文有出入。²⁰二十四韵:指司空图把诗歌划分为二十四种不同风格,分别以诗论文,称为二十四诗品。
闽人黄子思,庆历、皇祐间号能文者。予尝闻前辈诵其诗,每得佳句妙语,反复数四,乃识其所谓。信乎表圣之言,美在咸酸之外,可以一唱而三叹也。予既与其子几道、其孙师是游,得窥其家集。而子思笃行高志,为吏有异材,见于墓志详矣,予不复论,独评其诗如此。
闽人黄子思,庆历、皇祐(yòu)¹间号能文者。予尝闻前辈诵其诗,每得佳句妙语,反复数四,乃识其所谓。信乎表圣之言,美在咸酸之外,可以一唱而三叹也。予既与其子几道、其孙师是游,得窥(kuī)²其家集³。而子思笃行高志,为吏有异材,见于墓志详矣,予不复论,独评其诗如此。
译文:福建人黄子思,在庆历、皇祐年间号称是擅长写文章的人。我曾经听到前辈朗诵他的诗,毎逢得到妙语好句,要反复多次地品味,才能懂得他所表达的意思。的确像司空图所说的,味道之美在咸味和酸味之外,可以一唱三叹啊!我既然和他的儿子几道、孙子师是交游,就有机会阅读到他家传的诗集。子思品行诚笃,志向高远,做官有出色的才干,这些在墓志中可以看到详细的记述,我不再论说了,只对他的诗作出以上评论。
注释:¹庆历、皇祐:均为宋仁宗赵祯的年号。²窥:窥看,这里表示阅读,带有自谦的意思。³家集:家传的诗集。⁴笃:诚笃。

  本文是一篇跋文,是苏轼读完黄子思诗集后写下的。文章用书法来比喻和评论诗歌,指出那些疏淡朴雅之中寓意深远的诗才是好诗。作者对苏武、李陵的“天成”、曹刘的“自得”、陶谢的“超然”、李杜的才气,以及柳宗元、韦应物“发纤秾于简古,寄至味于淡泊”,都做出了高度评价。尤其对自然天成、“美在咸酸之外”的诗,苏轼似乎更加推崇。他认为艺术的法度应符合自然原则,文理自然,这样才会姿态横生,而艺术的最高境界是韵外之致。全文言简意丰,洗练明畅。

  首先,苏轼认为:书法艺术以“萧散简远,妙在笔墨之外”为在最高境界。尽管唐代的颜真卿、柳公权能够集古今笔法的大成,成为天下人师法的宗师,但还是未能恢复钟繇、王羲之书法的艺术神韵。接着,苏轼运用类比推理,认为诗歌艺术与书法相通。诗歌最高的艺术境界也是自然天成,富于神韵,像苏武、李陵、曹植、刘祯、陶渊明、谢灵运等人的诗歌那样,出于性情的真切流露,超然物外,淡泊远神,富有韵味。

  尽管李白、杜甫取得了“凌跨百代”的集大成成就,但是,李杜诗歌还是缺少魏晋以来“高风绝尘”的韵味。此后的诗人尽管追求远韵,但是才不逮意。这就自然过渡到对韦应物、柳宗元山水诗的经典评价。苏轼认为他们的诗歌“发纤秾于简古,寄至味于淡泊”。于此相应,晚唐司空图又提出了妙在咸酸之外的“神韵”说。最后,苏轼将黄子思的诗歌接在追求远韵神味的诗歌艺术传统上,发现并赞扬了黄子思诗歌艺术成就。

  这篇短跋的价值,并不在于评价了黄子思诗歌,而在于苏轼提出的新的诗歌理想。与当时复古思潮不同的是苏轼要求诗歌恢复汉魏古诗的萧散简远境界,并不是欧阳修等人追求的古朴苍劲的格调。值得指出的是,苏轼自己的诗歌创作并没有实践这一艺术理想,即使那些刻意模仿陶渊明的和陶诗,也没有陶渊明诗歌那种冲淡闲适的风格,而是“天马脱羁,飞仙游戏,穷极变化如适如其意中所欲岀”(沈德潜《说诗晬语》),显露的仍然是他豪迈洒脱的个性本色。

参考资料:
1、 吴振华.唐宋散文品读.安徽: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9月:第239页
柳下碧粼粼,认麹尘乍生,色嫩如染。清溜满银塘,东风细、参差縠纹初遍。别君南浦,翠眉曾照波痕浅。再来涨绿迷旧处,添却残红几片。
柳下碧粼粼¹,认麹(qū)²乍生,色嫩如染。清溜³满银塘,东风细、嫩(cēn)(cī)(hú)初遍。别君南浦,翠眉曾照波痕浅。再来涨绿迷旧处¹⁰,添却残红¹¹几片。
译文:柳树下的碧池非常清澈,发现新柳刚刚长出来,嫩绿的色泽如果染过一般。清澈的水填满了银塘,微弱的东风,吹的整个池塘泛起层层波纹。想起和你分别在南浦,你的影子曾照在这浅浅的春水里,再来的时候,水已经漫过了以前我们站的位置了,多出了几片凋零的红花。
注释:南浦:词牌名。唐《教坊记》有《南浦子》曲,宋词借旧曲名,另倚新声,用作词牌名。双调一百五字,上片九句四仄韵,下片八句五仄韵。¹粼粼:清澈貌。²曲尘:酒曲上所生菌,因色淡黄如尘,故称淡黄色为曲尘,也作“麴尘”。此处用以比喻新柳之色泽。³清溜:清澈的水流。⁴银塘:清澈明净的池塘。⁵嫩差:层层丛聚之貌。⁶縠纹:绉纱似的皱纹,常以喻水的波纹。縠,一种轻纱。⁷南浦:南面的水边。后常用称送别之地。⁸翠眉:古代女子用青黛画眉,故称。⁹涨绿:谓春水上涨。¹⁰旧处:指昔日离别之地。¹¹残红:凋残的花。
葡萄过雨新痕,正拍拍轻鸥,翩翩小燕。帘影蘸楼阴,芳流去,应有泪珠千点。沧浪一舸,断魂重唱蘋花怨。采香幽泾鸳鸯睡,谁道湔裙人远。
葡萄¹过雨新痕,正拍拍²轻鸥,翩翩³小燕。帘影蘸楼阴,芳流去,应有泪珠千点。沧浪一舸(gě),断魂重唱蘋(pín)花怨。采香幽泾鸳鸯睡,谁道湔(jiān)裙人远。
译文:碧绿的江水在经过雨水洗礼之后,再添新绿,那拍打着翅膀的鸥鸟,飞翔的小燕。帘影映照在水中,这春水中应该有女子的千点相思泪珠,随着水流远去。你乘船离去,留我在这里伤心地唱着蘋花怨。采蘋的路上,有鸳鸯再次歇卧,远去在外,谁能想念起家中湔裙之人。
注释:¹葡萄:指碧绿的葡萄酒色,古人常用以形容江水碧绿。²拍拍:形容鸟翅拍打之状。³翩翩:飞翔貌。⁴沧浪一舸:意谓离人乘舟远行。舸,船只。⁵蘋花怨:指闺怨。⁶湔裙人:指所思念的闺中女子。湔,洗涤。

  王沂孙是一个善于状物的词人,在他的笔下,无论梅花、春水、柳或落叶,都给人以清新的感受。 

  词之开篇,由“柳”字带起,点出“春水”。“柳下碧粼粼”,杨柳阴下,春水溶溶,绿波荡漾,清澈澄明。接下二句,“认曲尘乍生,色嫩如染。”由“粼粼”二字唤出,写水中杨柳之倒影。“曲尘”原是酒曲上所生一种菌,色嫩黄,用以比喻新柳之色,形象生动。吴文英《齐天乐·会江湖诸友泛湖》即有“曲尘忧沁伤心水”之句。上面三句,从静处着笔,言柳言水,色彩分明。“清溜满银塘,东风细、参差縠纹初遍。”二句转换角度,从动态落墨,再绘春水。梁简文帝《和武帝宴诗》中有:“银塘泻清溜。”上句即从此中化出,换“泻”为“满”,更显生动。清澈的水流注满银色池塘,徐徐春风温暖和煦,拂过水面,兴起波纹层层。着一“遍”字,言波纹之多之广。以上五句,描摹春水,写景如画,如在目前。

  “别君南浦”以下至上片结句,词笔转入追忆,亦围绕“春水”而展开。“别君南浦,翠眉曾照波痕浅。”二句追溯昔日离别情事。当日南浦相送,与君别离,尚记得翠眉照影,映在清浅水波之中。“翠眉照影”,一语双关:一方面指人,取陆游《重游沈园》诗的“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三句之意,言闺中女子惜别形象,凝伫水边,目送舟行;另一方面是指杨柳,呼应开头,王沂孙的另一首词《醉落魄·小窗银烛》即有“垂杨学画蛾眉绿”之句。新柳之于女子,共此离别悲感,意境优美,迷离而深广。“再来涨绿迷旧处,添却残红几片。”二句紧承“别君”而来,推想闺中女子之相思。南浦一别,音容渺茫。春去春来,重新来到分别之地,眼见春水新涨,层波荡漾,昔日旧影难寻,前迹全迷,惟有几片落花,漂流在水上。闺中女子触景伤怀,一时之间生出许多哀伤与感叹,此处之绿水暗比相思,绵远而悠长。加以“残红几片”,词情摇曳生姿。

  词的下片换头处笔势回转,仍写眼前春水,描绘出一幅清新鲜活的生动画面。“葡萄过雨新痕,正拍拍轻鸥,翩翩小燕”。春水像葡萄酒的色泽,加上水面轻鸥正拍打翅膀飞,还杂着翩翩乳燕,整幅画境自然活泼,满孕生机。“新”、“轻”、“小”三字,下得轻盈纤巧,富有灵性。“帘影”以下,词人复从对方着笔,点染相思情状,仍然紧扣“春水”主题。“帘影蘸楼阴”词人着一“蘸”字,暗示了春水之清澈。词中言“楼阴”、“帘影”映照水中,实则点出楼上闺中女子,故而言说:“芳流去,应有泪珠千点。”此二句与周邦彦《还京乐·禁烟近》词中有“任去远,中有万点相思泪”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王词词意缠绵,周词则笔势奔放。这几句句句有水,以水写相思,语意通,而字又不显重复。

  “沧浪一舸,断魂重唱薠花怨。”“沧浪一舸”遥应“别君南浦”,补写离别送行。江水苍茫,人随“断魂舟远去。“蘋花怨”即闺怨,着一“重”字,于言外传出女子望穿秋水的深情。“采香幽泾鸳鸯睡,谁道湔裙人远”末尾二句以女子怨怼之语作结,收束全词。采蘋之人失望日久,又目睹汀州幽泾中,鸳鸯在此歇息,成双成对,致使满腔愁情难以排解。进而女子心生埋怨:远行在外,有谁肯想着家中“湔裙”之人。“湔裙”也是点出春水的。“远”字明写空间之遥远,暗写彼此间阻之悲苦。“沧浪一舸”起到末尾,都是写想象中妻子对自己的望断秋水而不得见的幽怨。

  全词一字不提春水,但句句贴切春水,写来不粘不脱,纵收联密,不但直接为春水涂色,回忆处也都是春水画境,而且是有生活画、风俗画意味。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¹,郑武公²娶于申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wù),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wù)。爱(gōng)叔段,欲立之。亟(qì)请于武公¹⁰,公弗许¹¹
译文:从前,郑武公从申国娶了妻,叫武姜,她生下庄公和共叔段。庄公出生时脚先出来,武姜受到惊吓,因此给他取名叫“寤生”,所以很厌恶他。武姜偏爱共叔段,想立共叔段为太子,多次向武公请求,武公都不答应。
注释:¹初:当初,这是回述往事时的说法。²郑武公:名掘突,郑桓公的儿子,郑国第二代君主。³娶于申:从申国娶妻。申,春秋时国名,姜姓,河南省南阳市北。⁴曰武姜:叫武姜。武姜,郑武公之妻,“姜”是她娘家的姓,“武”是她丈夫武公的谥号。⁵共叔段:郑庄公的弟弟,名段。他在兄弟之中年岁小,因此称“叔段”。⁶寤生:难产的一种,胎儿的脚先生出来。寤,通“牾”,逆,倒着。⁷惊:使动用法,使姜氏惊。⁸遂恶之:因此厌恶他。遂,连词,因而。恶,厌恶。⁹爱:喜欢,喜爱。¹⁰亟请于武公:屡次向武公请求。亟,屡次。于,介词,向。¹¹公弗许:武公不答应她。弗,不。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及庄公即位¹,为之请制²。公曰:“制,岩邑³也,虢(guó)叔死焉。佗(tā)(yì)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tài)。祭(zhài)曰:“都城过百雉(zhì),国之害也¹⁰。先王¹¹之制:大都,不过参(sān)国之一¹²;中,五之一¹³;小,九之一¹⁴。今京不度¹⁵,非制也¹⁶,君将不堪¹⁷。”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¹⁸?”对曰:“姜氏何厌之有¹⁹!不如早为之所²⁰,无使滋(zī)(màn)²¹,蔓难图²²也。蔓草犹²³不可除,况²⁴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²⁵,子姑²⁶待之。”
译文:到庄公即位的时候,武姜就替共叔段请求分封到制邑去。庄公说:“制邑是个险要的地方,从前虢叔就死在那里,若是封给其它城邑,我都可以照吩咐办。”武姜便请求封给太叔京邑,庄公答应了,让他住在那里,称他为京城太叔。大夫祭仲说:“城邑的围墙超过了三百丈,就会成为国家的祸害。按先王的规定,大 城市的城墙不能超过国都城墙三分之一,中等的不能超过五分之一。小的不超过九分之一。现在的京邑,大小不合法度。违反了先王的制度,这会使您无法控制。”庄公回答说:“姜氏要这么做,我怎能避开这祸害呢?”祭仲说道:“姜氏有什么可满足呢?不如趁早给太叔另外安排个容易控制的地方,不让他的势力进一步蔓延。如果蔓延开来,就难以对付了。蔓延滋长的野草都很难除掉,更何况您尊宠的兄弟呢?”庄公说:“多做不义的事情,必定会自己垮台,你姑且等着瞧吧。”
注释:¹及庄公即位:到了庄公做国君的时候。及,介词,到。即位,君主登上君位。²制:地名,即虎牢,河南省荥(xíng)阳县西北。³岩邑:险要的城镇。岩,险要。邑,人所聚居的地方。⁴虢叔死焉:东虢国的国君死在那里。虢,指东虢,古国名,为郑国所灭。焉,介词兼指示代词相当于“于是”“于此”。⁵佗邑唯命:别的地方,听从您的吩咐。佗,“他”的异体字,指示代词,别的,另外的。唯命,只听从您的命令。⁶京:地名,河南省荥阳县东南。⁷谓之京城大叔:京地百姓称共叔段为京城太叔。大,同“太”。王力、朱骏声作古今字。《说文》段注:“太从大声,后世凡言大,而以为形容未尽则作太,如大宰,俗作太宰,大子,俗作太子,周大王俗作太王是也。⁸祭仲:郑国的大夫。祭:特殊读音。⁹都城过百雉:都邑的城墙超过了300丈。都:《左传·庄公二十八年》“凡邑有宗庙先君之主曰都”。指次于国都而高于一般邑等级的城市。 雉:古代城墙长一丈,宽一丈,高一丈为一堵,三堵为一雉,即长三丈。¹⁰国之害也:国家的祸害。¹¹先王:前代君王。郭锡良《古代汉语讲授纲要》注为周开国君主文、武王。¹²大都不过参国之一:大城市的城墙不超过国都城墙的三分之一,参,同“三”。¹³中五之一:中等城市城墙不超过国都城墙的五分之一。“五分国之一”的省略。¹⁴小九之一:小城市的城墙不超过国都城墙的九分之一。“九分国之一”的省略。¹⁵不度:不合法度。¹⁶非制也:不是先王定下的制度。¹⁷不堪:受不了,控制不住的意思。¹⁸焉辟害:哪里能逃避祸害。辟,“避”的古字。¹⁹何厌(厌)之有:有何厌。有什么满足。宾语前置 何:疑问代词作宾语定语。之:宾语前置的标志。²⁰为之所:给他安排个地方,双宾语,即重新安排。²¹无使滋蔓:不要让他的势力进一步蔓延,“无”通“毋”(wú)。²²图:除掉。²³犹:尚且。²⁴况:何况。²⁵多行不义必自毙:多做不义的事,必定自己垮台。毙,本义倒下去、垮台。汉以后才有“死”义。²⁶姑:姑且,暂且。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无庸,将自及。”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廩延。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公曰:“不义不昵,厚将崩。”
既而¹大叔命西鄙(bǐ)北鄙贰于己²。公子吕³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tài),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无庸,将自及¹⁰。”大叔又收贰以为己¹¹邑,至于廩(lǐn)¹²。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¹³。”公曰:“不义不昵(nì),厚将崩¹⁴。”
译文:没过多久太叔又命令原属郑国西部、北部的边邑既属于自己又属于庄公。公子吕说:“国家不能有两个国君,现在您打算怎么办?您如果打算把郑国交给太叔,那么我就去服侍他;如果不给,那么就请除掉他,不要使民生二心。”庄公说:“不用除掉他,他自己将要遭到灾祸的。”太叔又把两属的边邑改为自己统辖的地方,一直扩展到廪延。公子吕说:“可以行动了!土地扩大了,他将得到老百姓的拥护。”庄公说:“像共叔段这样不亲近兄长,百姓就对他不亲,势力再雄厚,也将会崩溃。”
注释:¹既而:固定词组,不久。²命西鄙北鄙贰于已:命令原属庄公的西部和北部的边境城邑同时也属于自己。 鄙:边 邑也,从邑,啚声,边境上的城邑。贰:两属。³公子吕:郑国大夫。⁴堪:承受。⁵若之何:固定结构,对它怎么办?之,指“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这件事。⁶欲与大叔:如果想把国家交给共叔段。与,给予。⁷臣请事之:那么我请求去事奉他。事,动词,事奉。⁸生民心:使动,使民生二心。⁹无庸:不用。“庸”、“用”通用,一般出现于否定式。¹⁰将自及:将自己赶上灾难,杜预注:“及之难也。及:本义追赶上。¹¹收贰以为己:把两属的地方收为自己的领邑。贰,指原来贰属的西鄙北鄙。 以为,“以之为”的省略。¹²廩延:地名,河南省延津县北。廩:“廪”的异体字。¹³厚将得众:势力雄厚,就能得到更多的民心。众,指百姓。¹⁴不义不昵,厚将崩:共叔段对君不义,百姓就对他不亲,势力再雄厚,将要崩溃。 昵:通“暱”,亲近。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启之。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大叔完聚¹,缮甲兵²,具卒乘(shènɡ)³,将袭郑。夫人将启之。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¹⁰于鄢¹¹,公伐诸鄢。五月辛丑¹²,大叔出奔共¹³
译文:太叔修治城廓,聚集百姓,修整盔甲武器,准备好兵马战车,将要偷袭郑国国都“新郑”。武姜打算开城门作内应。庄公探听到这件事的时候,说:“可以出击了!”命令子封率领车二百乘,去讨伐京邑。京邑的人民背叛共叔段,共叔段于是逃到鄢城。庄公又追到鄢城讨伐他。五月二十三日,太叔段逃到共国。
注释:¹完聚:修治(城郭),聚集(百姓)。完,修葺(qì)。²缮甲兵:修整作战用的甲衣和兵器。缮,修理。甲,铠甲。兵,兵器。³具卒乘:准备步兵和兵车。具,准备。卒,步兵。乘,四匹马拉的战车。⁴袭:偷袭。行军不用钟鼓。杜预注:“轻行掩其不备曰袭”。本是贬义,后逐渐转为中性词。⁵夫人将启之:武姜将要为共叔段作内应。夫人,指武姜。启之,给段开城门,即作内应。启,为动用法。⁶公闻其期:庄公打听到这件事的时候。⁷帅:率领。古代每辆战车配备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⁸二百乘:共甲士六百人,步卒一万四千四百人。⁹叛:背叛。¹⁰入:逃入。¹¹公伐诸鄢:庄公攻打共叔段在鄢邑。诸:之于,合音词 。¹²辛丑:干支纪日。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丑寅卯辰巳(sì)午未申酉戌(xū)亥。二者相配,用以纪日,汉以后亦用以纪年。即二十三日。¹³出奔共:出逃到共国(避难)。奔,逃亡。
书曰:“郑伯克段于鄢。”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不言出奔,难之也。
书曰:“郑伯克段于鄢(yān)。”段不弟(tì)¹,故不言弟(dì);如二君,故曰克²;称郑伯,讥失教也³;谓之郑志。不言出奔,难之也
译文:《春秋》记载道:“郑伯克段于鄢。”意思是说共叔段不遵守做弟弟的本分,所以不说他是庄公的弟弟;兄弟俩如同两个国君一样争斗,所以用“克”字;称庄公为“郑伯”,是讥讽他对弟弟失教;赶走共叔段是出于郑庄公的本意,不写共叔段自动出奔,是史官下笔有为难之处。
注释:¹不弟:不守为弟之道。与“父不父,子不子用法相同。”《春秋》记载道:“郑伯克段于鄢。”意思是说共叔段不遵守做弟弟的本分。²如二君,故曰克:兄弟俩如同两个国君一样争斗,所以用“克”字;克,战胜。³称郑伯,讽失教也:称庄公为“郑伯”,是讥讽他对弟弟失教。讥,讽剌。失教,庄公本有教弟之责而未教。⁴谓之郑志:赶走共叔段是出于郑庄公的本意。志,意愿。⁵不言出奔,难之也:不写共叔段自动出奔,是史官下笔有为难之处。
遂置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既而悔之。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公曰:“尔有母遗,繄我独无!”颍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遂为母子如初。(泄泄 一作:洩洩)
遂置¹姜氏于城颍,而誓之²曰:“不及黄泉³,无相见也。”既而悔之。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¹⁰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¹¹,请以遗(wèi)¹²。”公曰:“尔有母遗,繄(yī)我独无¹³!”颍考叔曰:“敢问何谓也¹⁴?”公语(yù)之故¹⁵,且告之悔¹⁶。对曰:“君何患焉¹⁷?若阙¹⁸地及泉,隧而相见¹⁹,其谁曰不然²⁰?”公从之。公入而赋²¹:“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²²!”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²³。”遂为母子如初²⁴。(泄泄 一作:洩洩)
译文:庄公就把武姜安置在城颍,并且发誓说:“不到黄泉(不到死后埋在地下),不再见面!”过了些时候,庄公又后悔了。有个叫颍考叔的,是颍谷管理疆界的官吏,听到这件事,就把贡品献给郑庄公。庄公赐给他饭食。颍考叔在吃饭的时候,把肉留着。庄公问他为什么这样。颍考叔答道:“小人的母亲,我吃的东西她都尝过,只是从未尝过君王的肉羹,请让我带回去送给她吃。”庄公说:“你有个母亲可以孝敬,唉,唯独我就没有!”颍考叔说:“请问您这是什么意思?”庄公把原因告诉了他,还告诉他后悔的心情。颍考叔答道:“您担心什么呢!只要挖一条地道,挖出了泉水,从地道中相见,谁还说您违背了誓言呢?”庄公依了他的话。庄公走进地道去见武姜,赋诗道:“大隧之中相见啊,多么和乐相得啊!”武姜走出地道,赋诗道:“大隧之外相见啊,多么舒畅快乐啊!”从此,他们恢复了从前的母子关系。
注释:¹置:放置,放逐。²誓之:为动,对她发誓。³黄泉:地下的泉水,喻墓穴,指死后。⁴悔之:为动,对这事后悔 。⁵颍考叔:郑国大夫,执掌颍谷(今河南登封西)。⁶封人:管理边界的地方长官。 封:聚土培植树木。古代国境以树(沟)为界,故为边界标志。⁷有献:有进献的东西。献作宾语,名词。⁸赐之食:赏给他吃的。双宾语。⁹食舍肉:吃的时候把肉放置一边不吃。 舍,舍的古字。¹⁰尝:吃过。¹¹羹:带汁的肉。《尔雅·释器》:“肉谓之羹。”¹²遗之:赠送给她。¹³繄我独无:我却单单没有啊! 繄:句首语气助词,不译 。¹⁴敢问何谓也:冒昧地问问你说的是什么意思呢? 敢:表敬副词,冒昧。¹⁵故:缘故,原因和对姜氏的誓言。¹⁶悔:后悔的心情。¹⁷何患焉:您在这件事上忧虑什么呢?焉:于是。¹⁸阙:通“掘”,挖。¹⁹隧而相见:挖个地道,在那里见面。隧,隧道,这里用作动词,指挖隧道。²⁰其谁曰不然:那谁能说不是这样(不是跟誓词相合)呢?其,语气助词,加强反问的语气。然,代词,代庄公对姜氏发的誓言。²¹赋:赋诗,孔颖达疏:“谓自作诗也。”²²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走进隧道里,欢乐真无比。²³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走出隧道外,心情多欢快。 中、融:上古冬韵,今押韵。²⁴遂为母子如初:从此作为母亲和儿子象当初一样。
君子曰:“颍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
君子¹曰:“颍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²及庄公。《诗》曰:‘孝子不匮³,永锡(cì)尔类。’其是之谓乎?”
译文:说:“颍考叔是位真正的孝子,他不仅孝顺自己的母亲,而且把这种孝心推广到郑伯身上。《诗经·大雅·既醉》篇说:‘孝子不断地推行孝道,永远能感化你的同类。’大概就是对颍考叔这类纯孝而说的吧?”
注释:¹君子:道德高尚的人。²施:延及。³匮:尽。⁴锡:通赐,给予。⁵其:表推测语气。⁶之:结构助词,助词宾语前置。

  《郑伯克段于鄢》是编年体史书《左传》的一个片段,却俨然一篇完整而优美的记事散文。文章把发生在两千七百多年前的这一历史事件,具体可感地呈现在我们眼前,使我们仿佛真的进入了时间隧道,面对面地聆听历史老人绘声绘色地讲述这一事件的缘起、发生、发展和最后结局。从而,不仅让我们明了这一历史事件的真实情况,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相关人物的内心世界,并进而感悟到郑国最高统治者内部夺权斗争的尖锐性和残酷性。

  《郑伯克段于鄢》能有这样的艺术效果,有多方面的原因,但主要是记叙得法。此文并不平铺直叙地记述事件的发展过程,而是紧紧抓住相关人物性格的发展逻辑及其言行展开记述。这样,不仅使我们清楚地看到,正是相关人物的固有个性决定着事件的发展和结局;同时又使我们在事件的发展和结局中,更清楚地看到了相关人物的固有个性。

  通过《郑伯克段于鄢》,我们还可以深刻地感悟到《左传》的一种总体行文特点,即不着一褒字,也不着一贬字,而褒贬自在其中。这种手法,也正是《春秋》一书所用的手法。即后来常说的“春秋笔法”。即如我们所说的郑庄公阴险狡诈、姜氏偏心溺爱、共叔段贪得无厌,并非作者直接告诉我们,而是通过他们各自的言行惟妙惟肖地表现出来。好的叙事体作品,作者的倾向是在真实而客观地叙述和描写故事的发展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显现出来的。

  《郑伯克段于鄢》结构完整,情节波澜起伏,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尤其是把郑庄公老谋深算的性格刻画的淋漓尽致.郑庄公先封叔段于京,又听任叔段“不度”,“命西鄙北鄙贰于己”,既而“收贰以为己邑”,最后"伐诸鄢",有人认为表现了庄公的"仁慈"和"忍让",有人却认为他是有意"养成其恶".此事是春秋开篇的第一则故事,除了说明多行不义必自毙之外还讲说了兄弟的悌,以及后面颍考叔劝君,庄公掘地见母表现出的孝及君臣之义,是孝悌故事中的经典。

  “遂为母子如初”的结尾,有人称之为丑剧,亦不为过,像姜氏母子这样早已失去了普通人性的典型人物,在经过了一场你死我活的争斗之后,能够毫无芥蒂再叙什么天伦之乐吗?何况在刚出生之时就埋下了怨恨的种子,“遂为母子如初”的“初”字就缺乏依据,显得勉强了,血腥的厮杀早就把统治阶级竭力宣扬的那层薄薄的“孝悌”的外衣撕得粉碎了。无怪乎史官对此事的评论也感到为难了。“孝子不匮、永锡尔类”这是作者针对颍考叔而说的。将孝道永赐予汝之族类,似乎是郑庄公受到颍考叔孝母的感染,其实不过是庄公借此就坡下驴。他之所以欣然接受颍考叔的建议,不过是企图缝补这些破碎的外衣,掩盖已经充分暴露的肮脏的躯体和丑恶的灵魂。这也是千古奸雄的伎俩,因为在这里郑庄公又集中地表现了他的伪善,而伪善是永远和丑恶伴随在一起的。

参考资料:
1、 王春红 .《左传》 :企业管理出版社 ,2013年 .
2、 金永健 .《半塘文库:清代左传考证研究》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3年 .
3、 陈克炯 .《左传详解词典》 :中国古籍出版社 ,2004年 .
江城吹角水茫茫,曲引边声怨思长。
江城¹吹角水茫茫,曲引边声²(yuàn)思长。
译文:号角声在润州的上空回荡,江水茫茫。那号角吹的是边塞歌曲,慷慨悲凉,行人听到此曲,仿佛听到了戍边将士思乡而不得归的长长哀怨声。
注释:¹江城:临江之城,即润州。《全唐诗》校:一作“孤城”。²曲引边声:《全唐诗》校:一作“风引胡笳”。
惊起暮天沙上雁,海门斜去两三行。
惊起暮(mù)天沙上雁,海门¹斜去两三行。
译文:听到这哀怨的号角声,沙滩上的那群大雁像受惊似的突然飞起,排列成两三行沿海门朝远方飞去。
注释:¹海门:地名,在润州城外。

  这首绝句,是李涉很有名的即景抒情之作,写得气势苍凉,意境高远,通俗凝炼,耐人寻味。

  “江城吹角水茫茫,曲引边声怨思长。”这里虽然是写耳闻目睹景象,但字里行间,都使人感到一个忧愤满怀的诗人影子。

  他伫立船头,眼望着茫茫江面,耳听着城头传来悠扬悲切的边地乐调。大凡羁途之士,虽非边地戍卒,总有异地思归之情。在这一点上,他们的感情是相通的。因而,一闻边地乐声,便立刻引起诗人的共鸣,勾起他思乡归里的绵绵情思。在这里,诗人巧妙地借助于边声的幽怨之长和江流的悠长,从形、声两个方面着笔,将抽象的心中的思归之情,作了形象具体的刻画。

  “惊起暮天沙上雁,海门斜去两三行。”暮角声起。江边沙滩上的鸿雁惊起,而飞向了远方。乍看,像是实景的描写,但仔细品味,这正是诗人有家不得归,而且天涯海角、越走越远的真实写照。诗人家居洛阳,方向在润州的西北;而惊雁是向南,越飞越远。莫说归里,就是连借飞雁而通家书的指望也没有。“惊起”二字,不言“己”而言雁,是所谓不犯正位的写法。写雁的受惊远飞,实际上也兼含了诗人当时“不虞”的遭际。

  这首诗,写得意态自然,寓情于景。乍读,作品好像完全是按照事物的原貌来写的,细细体味,字字句句都见匠心。诗人选择了生活中最典型最突出的物象,寥寥数笔,便描绘出给人印象极深的一幅画卷:江边的城市、浩渺的江水和惊飞的鸿雁,而画外则传来悲凉的画角声。在每一物象之中,都使人深深地感受到诗人的哀情和跳动着的脉情,情思含蓄,寄慨深远。

参考资料:
1、 傅经顺.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935
先生名利比尘灰,绿竹青松手自栽。
先生名利比尘灰,绿竹青松手自栽。
拟把一竿盘石上,幅巾闲过峡山来。
拟把一竿盘石上,幅巾闲自峡山来。
清时通退一何忙,抚志山西汉仲长。
清时通退一何忙,抚志山西汉仲长。
静觉眼根无俗物,翛然一室自焚香。
静觉眼根无俗物,翛然一室自焚香。
隐德家声累世闻,考盘幽涧作闲人。
隐德家声累世闻,考盘幽涧作闲人。
夭红过眼随荣谢,菊秀兰香自占春。
夭红自眼随荣谢,菊秀兰香自占春。
种竹淇园远致君,生平孤节负辛勤。
种竹淇园¹远致君²,生平孤节负辛勤³
注释:¹种竹淇园:正常语序应为“种淇园竹”,意思并非“种竹于淇园”。北宋诗人黄庭坚有诗“移竹淇园下,买花洛水阳。”淇园竹和洛阳牡丹当时就名满天下。²远致君:在远处向国君致意。³生平句:像淇园之竹一样坚守节操,依仗辛勤。
需贤侧席非无意,地远言轻岂易闻。
需贤侧席非无意,地远言轻岂易闻¹
注释:¹需贤二句:君王旁侧需要贤才,本人也并非无意,但是地远言轻哪容易让君王了解到我的德才呢。
该诗描写了作者在福建南平藏春峡读书论学时怀有的抱负,表现了其以竹自喻的清高雅致和怀才不遇的心情。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