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人别我出阳关,无计锁雕鞍。今古别离难,兀谁画蛾眉远山。
故人别我出阳关¹,无计锁雕鞍(ān)²。今古别离难,兀(wù)谁画蛾眉远山³
译文:老朋友和我告别远去山东,我无法锁住你的鞍马留住你。古往今来离别最是让人伤感,以后谁再为我画眉形如远山?
注释:太常引:词牌名,又名《太清引》、《腊前梅》等。双调,四十九字,前片四句四平韵,后片五句三平 韵。 曲牌名,属北曲仙吕宫。字数定格为七、五、五、七(四句),下接幺篇换头,为四、四、五、五、七(五句),与词牌上阕同。专作小令。¹阳关:汉置关名,在今甘肃省敦煌市西南,因在玉门关以南,故叫“阳关”。是中国古代陆路对外交通咽喉之地,是丝绸之路南路必经关隘。诗词中的阳关常代指送别之地,如唐王维《渭城曲》:“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²雕鞍:雕花的华丽马鞍,此代马。³“兀谁“句:兀,作语助。峨眉远山:指女子的眉毛。
一尊别酒,一声杜宇,寂寞又春残。明月小楼间,第一夜相思泪弹。
一尊别酒,一声杜宇¹,寂寞又春残。明月小楼间,第一夜相思泪弹。
译文:一樽离别的苦酒,一声杜鹃催人启程的啼唤,孤寂空虚中又百花凋残。今晚我将独守空楼,对着明月把相思泪酒,度过这别后的第一个夜晚。
注释:¹杜宇:杜鹃。传说古蜀帝王望帝,因通其相鳖灵之妻,惭愧而死,其魂化为杜鹃鸟,声声悲啼。

  这首小曲是作者刘燕歌与一位官员饯别时即席而作。先化用王维的诗句,写出了离别的无奈;接着又化用柳永的词句,点明自古而今最难最苦的是别离,中间几句写了别后的相思和无比的空虚寂寞。结尾两句写出了相思之苦。该曲言简意赅,用典而不隐晦,深入而能浅出,无限凄怆之情,只以缠绵含蓄之语出之,故能优游不竭。

  开头即紧扣题目写饯别。“故人”见两人交情之深之久;“阳关”非指西北玉门之阳关,亦非山东宁阳之阳关,乃泛说空间之遥远而已,尤在化用王维“西出阳关无故人”的名句,以为下文张本。“无计”是客观情势,“锁雕鞍”是主观幻想,五字写主客矛盾,则凄然欲绝之情已力透纸背。

  大合之后,第三句即大开,宕开泛说古今之人同感离别之难,屈原首叹“悲莫悲兮生别离”(《九歌·少司命》),江淹《别赋》继称“黯然而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李商隐《无题》更说“相见时难别亦难”;柳永《雨霖铃》总结“多情自古伤离别”,当为此曲所本。第四句又挽合到自己,但却不写当前而虚写未来,问今后谁再像张敞那样为我画远山眉呢?用典不露痕迹,而齐参

  议往时为她画眉之体贴人微,亦可窥见,此正虚处传神之笔。

  “一尊”三句,又挽合到当前实写。“一尊别酒”,对行者而言是“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对已而言,也许是“未饮心先醉”了,蕴含了多少无声的千言万语!偏偏此时又“一声杜宇”啼叫不如归去”,似乎在催促分手,更加情何以堪?“寂寞”回应“谁画蛾眉”,“春残”呼应“杜宇”,且双关爱情的春天也将“残”了。叠用“一”字,视听力重千钧;双关“残”字,情景双重销魂。

  收尾二句,复又大开,虚写遥想未来:到今夜将是独守空楼,仰望明月,月圆人不再圆,只能形影相吊了;第一夜尚且如此难熬,那今后漫长的日日夜夜又该怎么难熬啊!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参考资料:
1、 陈鹏,闫丽红主编. 元曲三百首鉴赏辞典[M].武汉:崇文书局,2016 ,329-330.
2、 赵义山编. 元曲鉴赏辞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2012 ,1036-1037.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老朋友和我告别远去山东,我无法锁住你的鞍马留住你。古往今来离别最是让人伤感,以后谁再为我画眉形如远山?

一樽离别的苦酒,一声杜鹃催人启程的啼唤,孤寂空虚中又百花凋残。今晚我将独守空楼,对着明月把相思泪酒,度过这别后的第一个夜晚。

注释

太常引:词牌名,又名《太清引》、《腊前梅》等。双调,四十九字,前片四句四平韵,后片五句三平 韵。 曲牌名,属北曲仙吕宫。字数定格为七、五、五、七(四句),下接幺篇换头,为四、四、五、五、七(五句),与词牌上阕同。专作小令。

阳关:汉置关名,在今甘肃省敦煌市西南,因在玉门关以南,故叫“阳关”。是中国古代陆路对外交通咽喉之地,是丝绸之路南路必经关隘。诗词中的阳关常代指送别之地,如唐王维《渭城曲》:“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雕鞍:雕花的华丽马鞍,此代马。

“兀谁“句:兀,作语助。峨眉远山:指女子的眉毛。

杜宇:杜鹃。传说古蜀帝王望帝,因通其相鳖灵之妻,惭愧而死,其魂化为杜鹃鸟,声声悲啼。

创作背景

  《青楼集》记载,刘燕歌“善歌舞”,能词曲,可知她大概是一位歌妓。齐参议名荣显,山东聊城人,曾任东平路总管府参议。齐参议要还山东,在大都(今北京),刘燕歌饯别相好的人齐参议,写下了小令《太常引·饯齐参议回山东》。

参考资料:
1、 任犀然编著. 元曲三百首[M].沈阳:万卷出版公司,2006 ,271.
2、 徐培均 沈鸿鑫主编. 元曲三百首辞典[M].上海:汉语大辞典出版社,2002 ,339-340.
3、 关汉卿著;周丽霞注译. 元曲三百首 下[M]. 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 2011,263-264 .
赏析

  这首小曲是作者刘燕歌与一位官员饯别时无席而作。先化用王维的诗句,写出了离别的无奈;接着更化用柳永的词句,点明自古而自最难最苦的是别离,中间几句写了别后的关思和无比的空虚寂寞。结尾两句写出了关思之苦。该曲言简意赅,用典而不隐晦,深入而能浅出,无限凄怆之情,只以缠绵含蓄之语出之,故能优游不竭。

  开头无紧扣题目写饯别。“故人”见两人交情之深之久;“阳关”非指西北玉门之阳关,亦非山东宁阳之阳关,乃泛说空间之遥远而已,尤在化用王维“西出阳关无故人”的名句,以为下文张本。“无计”是客观情势,“锁雕鞍”是主观幻想,五字写主客矛盾,则凄然欲绝之情已力透纸背。

  大合之后,第三句无大开,宕开泛说古自之人同感离别之难,屈原首叹“悲莫悲兮生别离”(《九歌·少司命》),江淹《别赋》继称“黯然而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李商隐《无题》更说“关见时难别亦难”;柳永《雨霖铃》总结“多情自古伤离别”,当为此曲所本。第四句更挽合到自己,但却不写当前而虚写未来,问自后谁再像张敞那样为我画远山眉呢?用典不露痕迹,而齐参

  议往时为她画眉之体贴人微,亦可窥见,此正虚处传神之笔。

  “一尊”三句,更挽合到当前实写。“一尊别酒”,对行者而言是“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对已而言,也许是“未饮心先醉”了,蕴含了多少无声的千言万语!偏偏此时更“一声杜宇”啼叫不如归去”,似乎在催促分手,更加情何以堪?“寂寞”回应“谁画蛾眉”,“春残”呼应“杜宇”,且双关爱情的春天也将“残”了。叠用“一”字,视听力重千钧;双关“残”字,情景双重销魂。

  收尾二句,复更大开,虚写遥想未来:到自夜将是独守空楼,仰望明月,月圆人不再圆,只能形影关吊了;第一夜尚且如此难熬,那自后漫长的日日夜夜更该怎么难熬啊!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参考资料:
1、 陈鹏,闫丽红主编. 元曲三百首鉴赏辞典[M].武汉:崇文书局,2016 ,329-330.
2、 赵义山编. 元曲鉴赏辞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2012 ,1036-1037.
刘燕哥

刘燕哥

刘燕哥,又作刘燕歌,生活于宋末元初,相传为元代歌妓,现今存小令一首。 ▶ 1篇诗文

猜您喜欢
新叶初冉冉,初蕊新霏霏。
新叶初冉(rǎn)¹,初蕊新霏(fēi)²
译文:新生的嫩叶多么娇媚,刚绽放的蓓蕾是那样秀美。
注释:¹冉冉:柔弱下垂的样子。²霏霏:很盛的样子。
逢君后园讌,相随巧笑归。
逢君后园讌(yàn)¹,相随巧笑²归。
译文:欣逢主公后园设宴,宫中美人相随欣然到来。
注释:¹讌:同宴。²巧笑:笑的很甜美。
亲劳君玉指,摘以赠南威。
亲劳君玉指,摘以赠南威¹
译文:劳烦主公亲动玉指,折梅赠给宠爱的嫔妃。
注释:¹南威:南之威的省称,古美女名。
用持插云髻,翡翠比光辉。
用持插云髻(jì)¹,翡(fěi)²³光辉。
译文:她插一枝到云髻上,光彩胜过美玉翡翠。
注释:¹云髻:高髻,梳理的很高的发式。²翡翠:青绿色的玉。³比:胜过。
日暮长零落,君恩不可追。
日暮长零落,君恩不可追。
译文:一到黄昏花儿零落,主公的恩爱啊,也将一去不复回。

  这首吟咏落梅的诗作,寄托了深沉的政治感慨,这对于只求形似的六朝一般咏物诗来说,是一大发展。

  “新叶初冉冉,初蕊新霏霏”,起首两句便暗寓忧惧的心理。“冉冉”,说明梅花的嫩叶还很柔弱,意指自己在政治上并不是强有力的;“霏霏”,说梅花的新蕊随风飘落,暗寓自己政治地位的不稳。明写落梅,暗写政治。

  从“逢君后园讌”至“翡翠比光辉”,这六句以美人自拟,写他同随王的亲密关系。意思说他的美才可比战国晋文公时的美女南威之貌;参与随王后园宴会,又如《诗经·卫风》所写“硕人”之“巧笑”,相随而归;又说随王亲手摘下梅花赠送给他,他便像古美人把花插到发髻上,其光彩胜过翡翠美玉。这段话表达了他受到随王宠幸的感激之情。

  “日暮长零落,君恩不可追”,结尾两句语气一转,由乐转忧,以梅花之落,喻指君恩之衰。忧君恩之衰的心理,是由介入皇室内部矛盾斗争所产生的危惧心理引发出来的,与担心“时菊委严霜”同义。这末两句,从篇幅来说,只是全诗的五分之一,然而从中心思想而言,却是全诗的主干与核心。也可以说,担心斗争失败,反而招来杀身之祸,这才是他借咏落梅委宛地向随王吐露出来的真情。

  咏物诗至六朝而自成一格,宫体诗中之咏物已极尽图貌写形之能事,其所追求者在于形似。与山水诗至谢朓手中由客观之描写转而介入主观之抒情一样,咏物诗至谢朓手中亦一变,由求其形似,转而求其寄托。谢朓之咏物诗既有与时代相通的善于写物图形的特性,又汲取了《诗》《骚》以来比兴的传统,在客观的物象之中寄托主观的旨意。这首《咏落梅》诗便是如此。传统的所谓“香草”“美人”的比兴,这里都用上了。诗中既以“落梅”(香草)自拟,又以“南威”自拟,其所比拟均在似与不似之间,即所谓不即不离,不粘不脱者也。这一艺术境界成了唐宋咏物诗词的最高准则。可以说,这首诗的艺术,正标志谢朓在咏物诗方面的杰出贡献。

参考资料:
1、 吴小如等 .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92年9月 :869-871

yǒngluòméi

xiètiǎo nánběicháo 

xīnchūrǎnrǎn chūruǐxīnfēifēi 
féngjūnhòuyuányàn xiāngsuíqiǎoxiàoguī 
qīnláojūnzhǐ zhāizèngnánwēi 
yòngchíchāyún fěicuìguānghuī 
chánglíngluò jūnēnzhuī 
嗟君此别意何如,驻马衔杯问谪居。
(jiē)君此别意何如,驻马衔(xián)杯问谪(zhé)¹
译文:此次离别不知你们心绪何如,停下马来饮酒饯别询问被贬的去处。
注释:¹谪居:贬官的地方。
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
巫峡¹(tí)猿数行泪,衡(héng)²归雁几封书。
译文:巫峡猿猴悲啼令人伤心泪下,到达衡阳后让大雁多为我捎来几封书信。
注释:¹巫峡:地名,在今重庆市巫山县东。²衡阳:地名,今属湖南。相传每年秋天,北方的南飞之雁,至衡阳的回雁峰,便折回北方。这是由长沙想到衡阳,意思要王少府至长沙后多写信来。
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
青枫江¹上秋帆²远,白帝城边古木疏。
译文:秋日青枫江上孤帆远远飘去,白帝城边古木参天、枝叶扶疏。
注释:¹青枫江:指浏水,是长沙与湘江汇合处。²秋帆:指秋风吹着小舟,送友人远去。
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
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chóu)(chú)
译文:当今正逢盛世,朝廷是会普降恩泽的,我们只是暂时的分离,不要烦恼悲伤。

  这是一首送别诗。此诗是诗人为送两位被贬官的友人而作,寓有劝慰鼓励之意。一诗同赠两人,内容铢两悉称。诗除了首尾合起来总写外,中间两联双双分写,不偏祜。颔联上句写巫峡风光,以古民谣典故来暗示李少府所去的峡中荒凉之地;下句写衡阳,暗示王少府去长沙,并希望他能多寄书函。颈联上句写长沙青枫江的帆船,是再写王少府;下句写白帝城,远在古原始森林的巴东,是再写李少府。双双交错进行,结构严密,情感交织。最后两句,是劝藉二人尽可放心而去,不久即可召还。全诗情感不悲观,也不消极。

  首联“嗟君此别意何如,驻马衔杯问谪居。”诗人首先抓住二人都是遭贬,都有满腹愁怨,而眼下又即将分别这一共同点,以深表关切的问句开始,表达了对李、王二少府遭受贬谪的同情,以及对分别的惋惜。“嗟”是叹息之声,置于句首,贬谪分别时的痛苦已不言而喻。“此别”、“谪居”四字,又将题中的“送”和“贬”点出,轻灵自然,不着痕迹。

  作者在送别之地停下马来,与李、王二少府饮酒饯别,“意何如”、“问谪居”,反复致意,其殷切珍重之情,显而易见,一开篇就以强烈的感情,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无怪乎方东树在《昭昧詹言》中说:“常侍(即高适)每工于发端。”中间两联针对李、王二少府的现实处境,从二人不同的贬谪之地分别着笔,进一步表达对他们的关心和安慰。

  “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上句写李少府贬峡中。当时,这里路途遥远,四野荒凉,《巴东三峡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诗人设想李少府来到峡中,在这荒远之地听到凄厉的猿啼,不禁流下感伤的眼泪。下句写王少府贬长沙。衡阳在长沙南面,衡山有回雁峰,传说北雁南飞至此不过,遇春而回。归雁传书是借用苏武雁足系书故事,但长沙路途遥远,归雁也不能传递几封信。

  “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上句想象长沙的自然风光。青枫江指浏水,在长沙与湘江汇合。这句写王少府到了长沙,在秋高气爽的季节,望着那明净高远、略无纤尘的蓝天,自然会洗尽烦恼。下句想象夔州(即今重庆奉节县)的名胜古迹。白帝城为西汉公孙述所筑,在夔州,当三峡之口。这句写李少府到了峡中,可以去古木参天、枝叶扶疏的白帝城凭吊古迹,以求慰藉。

  这四句情景相融,结合得自然巧妙,读来自有一种苍凉中饱含亲切的情味。所写之境,从巫峡到衡阳,从青枫浦到白帝城,十分开阔,而分写二人,更显出作者的艺术匠心。作者在两联中,一句写李、一句写王,然后一句写王、一句写李,错综交织,而井然不乱,并且采用了“互文”这种修辞手法中的对句互见的方法,在一联中上句隐含着下句,下句隐含着上句,“巫峡”一联上句写贬谪荒远的凄凉,下句说要多通音信,表面看是对李、王分开讲的,实际上是对两人共同而言。同样,“青枫江”一联上句说流连光景,下句说寻访古迹,实际也是对二人共同讲的。这样,在精炼的字句中,包含了丰富的内容,既照顾到了二人不同的地点,又表达了对双方一致的情意,诗人巧妙的处理,使写分送二人的困难迎刃而解,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最后一联:“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诗针对李、王二少府远贬的愁怨和惜别的忧伤,进行了语重心长的劝慰,对前景作了乐观的展望。圣代雨露,是古代文人诗中的惯用之语,这里用来和贬谪相连,也还深藏着婉曲的微讽之意。重点是在后一句“暂时分手莫踌躇”,意思是说:这次外贬,分别只是暂时的,你们不要犹豫不前,将来定有重归之日。全诗在这里结束,不仅与首联照应,而且给读者留下无尽的遐思。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唐诗鉴赏辞典补编.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194-196

sòngshàobiǎnxiázhōngwángshàobiǎnchángshā

gāoshì tángdài 

jiējūnbié zhùxiánbēiwènzhé 
xiáyuánshùhánglèi héngyángguīyànfēngshū 
qīngfēngjiāngshàngqiūfānyuǎn báichéngbiānshū 
shèngdàijīnduō zànshífēnshǒuchóuchú 
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
大江¹歌罢掉头东,邃(suì)²群科³济世穷
译文:唱完了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就掉头东去日本留学,精深严密的多种科学能够救世上的穷困。
注释:¹大江:在这里泛指气势豪迈的歌曲。²邃密:深入、细致,这里是精研的意思。³群科:辛亥革命前后曾称社会科学为群学。群科,即社会科学。一说是各种科学。⁴济世穷:挽救国家的危亡。济,拯救,变革;世,社会,国家;穷,濒临绝境,危亡。
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面壁¹十年图破壁²,难酬(chóu)³(dǎo)亦英雄。
译文:用了十年苦功,学成以后要回国干一番事业,挽救中国。假如这个志愿难以达到,即使像陈天华用投海而死来唤醒国人,也称得上是英雄。
注释:¹面壁:面对墙壁坐着。²破壁:这里表示学成之后,像破壁而飞的巨龙一样,为祖国和人民做一番大事业。³难酬:难以实现,目的达不到。⁴蹈海:投海。

  “大江歌罢掉头东”起句气势雄伟,表达了周恩来负笈东渡寻求真理的决心。“大江歌罢”指刚唱罢令人豪情四起的苏轼词《念奴娇·赤壁怀古》,其词开篇即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句子。周恩来此处用此典,一是表明其志向的豪迈,二也是为了照应东渡日本横跨大洋江海的经历。“掉头东”,掉指船桨,则表明义无反顾的抉择。梁启超在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后流亡日本时,曾有诗句曰:“前路蓬山一万重,掉头不顾吾其东!”梁启超表达的是离开中国而到日本寻求真理的决心,周恩来此诗句反映的也正是他1917年东渡时立志救国的抱负。

  “邃密群科济世穷”,说的是他到日本求学的目标,即细密地研究多门科学以拯救濒临绝境的中国。周恩来自中学始就具有“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远大理想,他所处的时代也正是国内掀起“实业救国”、“科学救国”的呼声高涨时期,留学潮中的中国青年大多抱有到国外寻求先进思想、先进技术以报效国家、拯救中国的愿望。故他在国内革命需要时可以放弃在日本的留学,又可以为了革命的需要于1920年到欧洲勤工俭学。

  “面壁十年图破壁”,借达摩面壁修禅的故事反映出诗人刻苦钻研欲达到的境界和追求。西来的达摩禅师从长江之南一苇渡江到达嵩山少林寺,在山洞里面壁十年默默修禅,终于将印度佛教成功传入中国,成为禅宗初祖。周恩来表示东渡留学也要有达摩面壁的精神,而且学成之后要达到如巨龙破壁腾飞的境地。“破壁”之说源自《历代名画记》中所记载的传说,说南朝著名画家张僧繇在金陵安乐寺的墙壁上画了四条没有眼睛的龙,一经他点出龙的眼睛,巨龙则破壁而出腾空飞去。周恩来将“面壁”和“破壁”巧妙地结合起来,不仅在修辞手法上是一种艺术创造,更重要的是表达出一种不同凡响的人生追求。

  “难酬蹈海亦英雄”,则表明他此次为了革命需要放弃留学的豪气。“难酬蹈海”即难酬蹈海之志的意思。“蹈海”可有两种理解,一是跳海殉身之意,如近人陈天华留学日本,为唤醒沉睡的中国民众,毅然投海自杀,以示警醒;二是到了晚清时,出洋寻求真理亦称“蹈海”。此处我取第二意,恐更符合周恩来此诗的背景。

 ·jiāngdiàotóudōng

zhōuēnlái jìnxiàndài 

jiāngdiàotóudōng suìqúnshìqióng 
miànshínián nánchóudǎohǎiyīngxióng 
海色残阳影断霓,寒涛日夜女郎祠。翠钿尘网上蛛丝。
海色残阳影断霓(ní)¹,寒涛日夜女郎祠(cí)²。翠钿(diàn)³尘网上蛛丝。
译文:落日的余晖映在海面上,贴着涌动的浪涛,成为一段虚渺的霓虹。冰冷的潮水日夜拍打着姜女祠下的岩石,庙中孟姜女雕像的盘髻上已经布满了细密的蛛丝和尘埃。
注释:浣溪沙:词牌名,小令,又名《满院春》《小庭花》等,因西施浣纱的故事而得名。双调,四十二字,前段三句,三平韵,后三句,两平韵。姜女祠:又称贞女祠,在山海关欢喜岭以东凤凰山上。据民间传说,在秦始皇时,孟姜女的丈夫被强迫修筑长城,一去几年音信全无,她不远千里去送寒衣,却未找到丈夫。她在城下痛哭,城墙因而崩裂,露出了丈夫的尸骨,孟姜女痛不欲生,投海而死,姜女祠就是为纪念她而建,相传始建于宋,明代重修。¹断霓:断虹。谓残阳倒映海中犹如一段彩虹霓,副虹为霓。²女郎祠:即姜女祠。³翠钿:用翠玉制成的首饰。
澄海楼高空极目,望夫石在且留题。六王如梦祖龙非。
澄海楼¹高空极目,望夫石²在且留题³。六王如梦祖龙非
译文:登上高耸的澄海楼眺望远处,望夫石至今犹在,且在那里可以见到文人墨客参观游览时写下的观感题诗。六王毕、四海一的大业,恍然做了一场大梦,而秦始皇也早已作古,长眠于地下。
注释:¹澄海楼:楼名。在河北省旧临榆县南宁海城上,明兵部主事王致中建。²望夫石:在姜女庙主殿后,为一巨石,上刻有“望夫石”三字。相传为孟姜女望夫之处。³留题:参观或游览时写下观感、题诗。⁴“六王”句:六王:指战国燕、赵、韩、魏、齐、楚六国。祖龙:指秦始皇。

  上片写姜女庙的凄凉与冷落。“海色残阳影断霓,寒涛日夜女郎祠”,词因景而起,落日残阳挂在薄薄的西天,余晖映在海面上,贴着涌动的浪涛,组成了一段虚渺的霓虹。冷冽的潮水不辞疲惫,姜女祠里日日夜夜听闻浪涛拍打礁石的动静。纳兰所处的时代距那痴情哭动长城,投海而死的孟姜女的年代已去甚远,汪洋与孤守的祠堂桕望也不知过了多少个日夜,所以“翠钿尘网上蛛丝”,庙中的孟姜女,盘髻上的翠翘金钿依然网上层层细密的蛛丝与尘埃,翠玉光鲜的着色随着女子投海,一同沉没在历史长卷之中。姜女追随爱人而去,光鲜的历史随时代终结而去。

  下片抒发自己的感怀,情蕴景中。“澄海楼郎空极目,望夫石在且留题”,立于澄海楼上眺望苍茫之景,望夫石一如往昔等待之妻,坚守于南宁海城上。传说孟姜女当年苦等丈夫不归,几番立于此地守望远方,又抱寒衣远赴寻找爱人,久之于此化为望夫之石,从此不论风雨部将停留于此,等候一个归期。归期无尽,望夫石伫立至今,已然可见文人墨客参观游览时:写下的观感题诗,点滴墨迹都是岁月流淌的痕迹,随着这长久坚守在此的石像一同见证历史长河,流淌不息。一转眼,“六王如梦祖龙非”,纳兰感叹,六王毕四海归一的大业,恍然只如梦了一场,悄无痕迹,秦始皇的英姿也业已长眠于地下。

  这词词题为“姜女祠”,写尽壮闹之景,博大之感,但事实并非单纯纪游之作,而是借游此庙发往古之幽思,批判残酷的战争给百姓带来的疾苦:抒今昔之感,欲抑先扬。全篇深厚别致,感慨良深,意蕴悠然,是不可多得的咏史佳作。

参考资料:
1、 纳兰容若著.一生最爱纳兰词 全词彩插珍藏版:石油工业出版社,2014.11:第62页

huànshā··jiāng--lánxìng

hǎicányángyǐngduànhántāolángcuìdiànchénwǎngshàngzhū

chénghǎilóugāokōngwàngshízàiqiěliúliùwángmènglóngfēi

雅致装庭宇。黄花开淡泞。细香明艳尽天与。助秀色堪餐,向晓自有真珠露。刚被金钱妒。拟买断秋天,容易独步。
雅致装庭宇。黄花开淡泞(nìng)¹。细香²明艳尽天与³。助秀色堪餐,向晓明有真珠露。刚被金钱妒。拟(nǐ)买断秋天,容易独步。
译文:庭院被装点得非常雅致,黄色的花朵散发着清新明净的气息。细腻的香气与明艳的色彩都是大自然天生的恩赐。这秀色可助餐,快到天亮时,花朵上还沾着像珍珠般的露水。金黄色的花朵如此美丽,令金钱也嫉妒不已,它们打算夺走秋色的独特之美,展现出独一无二的迷人风采。
注释:¹淡泞:清新明净。²细香:细细的香气。³与:给予,给。⁴拟买断:打算占尽。
粉蝶无情蜂已去。要上金尊,惟有诗人曾许。待宴赏重阳,恁时尽把芳心吐。陶令轻回顾。免憔悴东篱,冷烟寒雨。
粉蝶无情蜂已去。要(yāo)¹上金尊,惟有诗人²曾许³。待宴赏重阳,恁时尽把芳心吐。陶令轻回顾。免憔悴东篱,冷烟寒雨。
译文:蜜蜂也离开了,粉蝶无情地飞走,我将菊花酒倒入酒杯。惟有诗人陶渊明曾经赞美过这盛开的菊花。等到重阳节的时候,我将倾吐心中美好的情感。陶渊明不久就会归来。这样做可以避免让东篱上的菊花凋零败落,遭受冷烟和寒雨的侵袭。
注释:¹要:同“邀”。²诗人:指的是陶渊明。³许:赞许,称赞。⁴芳心:心里美好的情意。

shòuēnshēnshídiào--liǔyǒng

zhìzhuāngtínghuánghuākāidànnìngxiāngmíngyànjǐntiānzhùxiùkāncānxiàngxiǎoyǒuzhēnzhūgāngbèijīnqiánmǎiduànqiūtiānróngfěndiéqíngfēngyàoshàngjīnzūnwéiyǒushīréncéngdàiyànshǎngzhòngyángnènshíjǐnfāngxīntáolìngqīnghuímiǎnqiáocuìdōnglěngyānhá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