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华全盛日,江南钜丽时。凤阁凌天翥,雕甍向日披。
京华全盛日,江南钜丽时。凤阁凌天翥,雕甍向日披。
堤柳垂宛转,沟水远逶迤。万国年方泰,三阳景载熙。
堤柳垂宛转,沟水远逶迤。万国年方泰,三阳景载熙。
少年纵娱游,游侠相追随。载酒联丝络,乘骢鞚玉羁。
少年纵娱游,游侠相追随。载酒联丝络,乘骢鞚玉羁。
斗鸡初赌锦,击鞠复争驰。百卉照眼明,步障随风移。
斗鸡初赌锦,击鞠复争驰。百卉照眼明,步障随风移。
珍禽哢幽响,咬嘎一何悲。日暮宴青楼,称觞侑琼姬。
珍禽哢幽响,咬嘎一何悲。日暮宴青楼,称觞侑琼姬。
开筵列上客,急管闻哀丝。为乐殊未央,但惜白日攲。
开筵列上客,急管闻哀丝。为乐殊未央,但惜白日攲。
豪雄极志意,黄发以为期。
豪雄极志意,黄发以为期。
孙蕡

孙蕡

(1334—1389)广东顺德人,字仲衍,号西庵。博学工诗文。明兵下广东,蕡为何真作书请降。洪武中历虹县主簿、翰林典雅。预修《洪武正韵》。出为平原簿,坐事被逮,罚筑京师城垣。旋得释。十五年,起苏州经历,坐累戍辽东。又以尝为蓝玉题画,论死。有《西庵集》。 ▶ 398篇诗文

猜您喜欢
东越闽中有庸岭,高数十里,其西北隰中有大蛇,长七八丈,大十余围。土俗常惧。东冶都尉及属城长吏,多有死者。祭以牛羊,故不得祸。或与人梦,或下谕巫祝,欲得啖童女年十二三者。都尉、令、长并共患之。然气厉不息。共请求人家生婢子,兼有罪家女养之。至八月朝祭,送蛇穴口,蛇出吞啮之。累年如此,巳用九女。
东越闽中有庸岭,高数十里,其西北隰中有大蛇,长七八丈,大十余围。土俗常惧。东冶都尉及属城长吏,多有死者。祭以牛羊,故不得祸。或与人梦,或下谕巫祝,欲得啖童女年十二三者。都尉、令、长并共患之。然气厉不息。共请求人家生婢子,兼有罪家女养之。至八月朝祭,送蛇穴口,蛇出吞啮¹之。累年如此,巳用九女。
译文:东越的闽中地区有一座庸岭,山高几十里,岭西北山洞里有一条大蛇,七八其长,十几围粗.当地人常常害怕它。东冶郡都尉及属县的县吏也有不少被它伤害死的。于是人们用牛羊去祭祀,但照样得不到保佑。大蛇有时候托梦给人,也有时下告巫祝,说是要吃十二三岁的女孩子。都尉和县官都为这件事大伤脑筋。可是大蛇妖气造成的灾害并不因此停息。大家一起寻找家生女婢和犯罪人家的女孩,先把她养着,等八月初祭期一到,就把她送到大蛇洞口。大蛇一出洞就吞吃了小女孩。接连好多年都是这样,已经断送了九个小女孩的生命。
注释:¹吞啮:吞吃 啮:咬。
尔时预复募索,未得其女。将乐县李诞,家有六女,无男。其小女名寄,应募欲行。父母不听。寄曰:“父母无相,惟生六女,无有一男,虽有如无。女无缇萦济父母之功,既不能供养,徒费衣食,生无所益,不如早死。卖寄之身,可得少钱,以供父母,岂不善耶!”父母慈怜,终不听去。寄自潜行,不可禁止。
尔时预复募索,未得其女。将乐县李诞,家有六女,无男。其小女名寄,应募欲行。父母不听¹。寄曰:“父母无相²,惟生六女,无有一男,虽有如无。女无缇萦济父母之功,既不能供养,徒费衣食,生无所益,不如早死。卖寄之身,可得少钱,以供父母,岂不善耶!”父母慈怜,终不听去。寄自潜行,不可禁止。
译文:这一年,大家又在预先寻求招募祭蛇用的小女孩,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将乐县李诞家里有六个女儿,没有儿子。小女儿名叫李寄,想自愿去应招。父母不同意。李寄说:“爹妈的命相不好,只生了六个女儿,连一个儿子也没有,虽说有后代,却和没有一样。我没有缇萦那种能给父母解救苦难的力量,既然不能供养双亲,只是白白地浪费衣食。活着没有什么益处,倒不如早点死掉。卖掉我还可以得到一点钱,拿来供养爹妈,难道不好吗!”父母疼爱孩子,始终不允许她去应招。李寄偷偷地一个人溜走了,父母制止不了。
注释:¹不听:不答应。²无相:没有福气。
寄乃告请好剑及咋蛇犬。至八月朝,便诣庙中坐,怀剑将犬。先将数石米餈,用蜜麨灌之,以置穴口。蛇便出,头大如囷,目如二尺镜,闻餈香气,先啖食之。寄便放犬,犬就啮咋,寄从后斫得数创。疮痛急,蛇因踊出,至庭而死。寄入视穴,得九女髑髅,悉举出,咤言曰:“汝曹怯弱,为蛇所食,甚可哀愍!”于是寄乃缓步而归。
寄乃告请¹好剑及咋蛇犬。至八月朝,便诣²庙中坐,怀剑将犬。先将数石米餈³,用蜜麨灌之,以置穴口。蛇便出,头大如囷,目如二尺镜,闻餈香气,先啖食之。寄便放犬,犬就啮咋,寄从后斫得数创。疮痛急,蛇因踊出,至庭而死。寄入视穴,得九女髑髅,悉举出,咤言曰:“汝曹怯弱,为蛇所食,甚可哀愍!”于是寄乃缓步而归。
译文:于是李寄就向官府请求赐给锋利的宝剑和咬蛇的猎狗。到了八月初祭那天,她便带上剑,牵着狗,来到庙中坐下。她预先用几石米拌上蜜糖,做成糍粑,放在蛇洞口。大蛇爬出洞外,头大得象个圆顶粮屯,眼睛像两面二尺阔的铜镜子。蛇闻到糍粑的甜香气味,就先大口吞食起来。李寄立即放出猎狗,那狗冲上前去咬大蛇。李寄又从后边用宝剑砍伤了蛇几处。蛇受不了伤口剧痛,就猛然跃了出来,窜到庙中院子里死掉了。李寄进洞一看,发现九具女孩留下的头骨。她从洞中把这些头骨全拿出来,痛惜地说:“你们这些人软弱胆小,结果被蛇吃掉了,真值得怜悯啊!”说完,李寄就缓步回家去了。
注释:¹告请:访求。请,求。²诣:到。³餈:一种用糯米制成的食品。餈,同“糍”。
越王闻之,聘寄女为后,指其父为将乐令,母及姊皆有赏赐。自是东治无复妖邪之物。其歌谣至今存焉。
越王闻之,聘¹寄女为后²,指其父为将乐令,母及姊皆有赏赐。自是东治无复妖邪之物。其歌谣至今存焉。
译文:东越国王听说这件事,来聘娶李寄为王后,任她的父亲为将乐县令,她母亲和姐姐们都得到赏赐。从此东冶不再出现妖异怪物,歌唱李寄斩蛇的歌谣至今还在那地区流传。
注释:¹聘:旧时定亲叫聘。²后:王后。
柳拖金缕,着烟浓雾,濛濛落絮。凤皇舟上楚女,妙舞,雷喧波上鼓。
柳拖金缕,着烟浓雾,濛(méng)濛落絮(xù)¹。凤皇²舟上楚女³,妙舞,雷喧絮上鼓。
注释:¹落絮:落下的杨花。²凤皇:即凤凰。³楚女:泛指江汉一带女子。
龙争虎战分中土,人无主,桃叶江南渡。襞花笺,艳思牵,成篇,宫娥相与传。
龙争虎战¹分中土²,人无主,桃叶江南渡。襞(bì)花笺(jiān)³,艳思牵,成篇,宫娥相与传。
注释:¹龙争虎战:指诸侯王混战。²中土:泛指中原。³襞花笺:折叠彩笺。襞:褶(zhě)子,衣服上折叠的线条。这里作动词用,折叠之意。
这首词是怀古之作。上片写秦淮河上一片歌舞升平的景象。下片写中原战火纷飞,动荡不安。并用了王献之送爱妾渡江的典故,隐约地嘲讽了东晋王朝偏安江左,不图统一大业的腐败政治。这是作者盼望统一大业的思想反映。

chuán··liǔtuōjīn--sūnguāngxiàn

liǔtuōjīnzheyānnóngméngméngluòfènghuángzhōushàngchǔmiàoléixuānshàng

lóngzhēngzhànfēnzhōngrénzhǔtáojiāngnánhuājiānyànqiānchéngpiāngōngéxiāngchuán

还山吟,天高日暮寒山深,送君还山识君心。
还山吟,天高日暮寒山¹深,送君还山²识君心。
译文:唱支《还山吟》,天高地远傍晚寒山多幽深,送你还山非常理解你的心。
注释:¹寒山:冷落寂静的山;寒天的山。²还山:致仕;退隐。
人生老大须恣意,看君解作一生事。
人生老大须恣(zì)¹,看君解作一生事。
译文:人到老成凡事须得任心意,见你懂得怎样安排一生事。
注释:¹恣意:放纵,肆意。
山间偃仰无不至,石泉淙淙若风雨,桂花松子常满地。
山间偃仰¹无不至,石泉淙(cóng)²若风雨,桂花松子³常满地。
译文:山中俯仰自如无意不可至,石间泉水淙淙恰如风吹雨,桂花松子极多常常落满地。
注释:¹偃仰:安居;游乐。²淙淙:流水声。³松子:松树的种实。可食。
卖药囊中应有钱,还山服药又长年。
卖药囊(náng)中应有钱,还山服药又长年¹
译文:卖药后衣袋里应有很多钱,回到山中服药又可以延年。
注释:¹卖药”二句:东汉人韩康常在山中采药,到长安市上卖,三十多年口不二价。汉桓帝派人请他做官,他逃入山中隐居起来。这里以韩康比沈千运。
白云劝尽杯中物,明月相随何处眠?
白云¹劝尽杯中物²,明月相随何处眠?
译文:白云悠悠相劝饮尽杯中酒,明月相伴哪里还不能成眠?
注释:¹白云:用南朝齐梁人陶弘景故事。²杯中物:指酒。
眠时忆问醒时事,梦魂可以相周旋。
眠时忆问醒时事,梦魂可以相周旋¹
译文:睡时回忆追问醒来时的事,梦魂可以和我相互来周旋。
注释:“¹梦魂”句:表示毫无竞心,因而传为美谈。

  此诗以时令即景起兴,蕴含深沉复杂的感慨。秋日黄昏,天高地远,沈千运返还气候已寒的深山,走向清苦的隐逸的归宿。知友分别,不免情伤,而诗人却坦诚地表示对沈的志趣充分理解和尊重。所以接着用含蓄巧妙、多种多样的手法予以比较描述。

  在封建时代,仕途通达者往往也到老大致仕退隐,那是一种富贵荣禄后称心自在的享乐生活。沈千运仕途穷塞而老大归隐,则别是一番意趣了。诗人赞赏他是懂得了人生一世的情事,能够把俗士视为畏途的深山隐居生活,怡适自如,习以为常。汉代淮南小山《招隐士》曾把深山隐居描写得相当可怕:“桂树丛生兮山之幽,偃蹇连蜷兮枝相缭。山气茏葱兮石嵯峨,溪谷崭岩兮水层波。猿狖群啸兮虎豹嗥,攀援桂枝兮聊淹留。”以为那是不可久留的。而沈千运在这样的环境里生活游息,无所不到,显得十分自在。山石流泉淙淙作响,恰同风吹雨降一般,是大自然悦耳的清音;桂花缤纷,松子满地,是山里寻常景象,显出大自然令人心醉的生气。这正是世俗之士不能理解的情趣和境界,而为“遁世无闷”的隐士所乐于久留的归宿。

  深山隐居,确实清贫而孤独。然而诗人风趣地一转,将沈比美于汉代真隐士韩康,调侃地说,在山里采药,既可卖钱,不愁穷困,又能服食滋补,延年益寿。言外之意,深山隐逸却也自有得益。而且在远避尘嚣的深山,又可自怀怡悦,以白云为友,相邀共饮;有明月作伴,到处可眠。可谓尽得隐逸风流之致,根本不会有孤独之感。

  最后,诗人出奇地用身、魂在梦中夜谈的想象,形容沈的隐逸已臻化境。这里用了《世说新语·品藻》中东晋名士殷浩的典故。较之名士的“我与我周旋”,沈独居深山,隔绝人事,于世无名,才是真正的毫无竞心。他只在睡梦中跟自己的灵魂反复交谈自己觉醒时的行为。诗人用这样浪漫的想象,暗寓比托,以结束全诗,正是含蓄地表明,沈的隐逸是志行一致的,远非那些言行不一的名士可比。

  综上可见,由于诗旨在赞美沈的清贫高尚、可敬可贵的隐逸道路,因此对送别事只一笔带过,主要着力于描写沈的志趣、环境、生计、日常生活情景,同时在描写中寓以古今世俗、真假隐士的种种比较,从而完整、突出地表现出沈的真隐士的形象。诗的情调浪漫洒脱,富有生活气息。加之采用与内容相适宜的七言古体形式,不受拘束,表达自如,转韵自由,语言明快流畅,声调悠扬和谐。它取事用比,多以暗喻溶化于描写隐居生活的美妙情景之中,天衣无缝,使比兴形象鲜明,而又意蕴深厚,神韵维妙,呈现着一种饱满协调的艺术美感。大概由于这样的艺术特点,因而这诗尤为神韵派所推崇。

参考资料:
1、 倪其心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390-392

háishānyínsòngshěnshānrén--gāoshì

háishānyíntiāngāohánshānshēnsòngjūnháishānshíjūnxīn

rénshēnglǎokànjūnjiězuòshēngshì

shānjiānyǎnyǎngzhìshíquáncóngcóngruòfēngguìhuāsōngzichángmǎn

màiyàonángzhōngyīngyǒuqiánháishānyàoyòuzhǎngnián

báiyúnquànjǐnbēizhōngmíngyuèxiāngsuíchùmián

miánshíwènxǐngshíshìmènghúnxiāngzhōuxuán

秋风昨夜渡潇湘,触石穿林惯作狂。
秋风昨夜渡潇湘,触¹石穿林惯作狂。
译文:吹落树叶的秋风昨夜刮过潇湘,它触击岩石,穿越森林,习惯性地发作起它那狂暴的恶势来。
注释:¹触:碰;撞。
惟有竹枝浑不怕,挺然相斗一千场。
惟有¹竹枝浑不怕,挺然相斗一千场。
译文:只有竹枝全然不惧怕它,勇敢挺立地和恶风斗争一千场,一万场!
注释:¹惟有:只有。

  这诗的作者就是老幼皆知的郑板桥,他是清代著名的书画家、文学家,他为人正直,气节刚劲,同情人民疾苦,常借竹石来题写自己的性格。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中赞颂了竹子在恶势力面前,不畏强暴,挺然相斗的精神,也可以看作是他本人性格的写照。诗的大意说:吹落树叶的秋风昨夜刮过潇湘,它触击岩石,穿越森林,习惯性地发作起它那狂暴的恶势来,只有竹枝全然不惧怕它,勇敢挺立地和恶风斗争一千场,一万场!

huàzhú--zhèngxiè

qiūfēngzuóxiāoxiāngchùshí穿chuānlínguànzuòkuáng

wéiyǒuzhúzhīhúntǐngránxiāngdòuqiānchǎng

月满蓬壶灿烂灯,与郎携手至端门。贪看鹤阵笙歌举,不觉鸳鸯失却群。
月满蓬(péng)¹灿烂灯,与郎携手至端门²。贪看鹤阵笙(shēng)歌举,不觉鸳鸯失却群³
注释:¹蓬壶:即蓬莱。古代所说为仙人所居。²端门:宫殿南面正门。³鸳鸯失群:夫妻分散。
天渐晓,感皇恩。传宣赐酒饮杯巡。归家恐被翁姑责,窃取金杯作照凭。
天渐晓,感皇恩。传宣赐酒饮杯巡。归家恐被翁姑责,窃取金杯作照凭。

  《词林纪事》根据《宣和遗事》载:宣和间,上元张灯,许士女纵观。各赐酒一杯。一女子窃所饮金杯。卫士见,押至御前。女诵《鹧鸪天》词云云。徽宗大喜,以金杯赐之,卫士送归。

  词中记述宣和年间,元夕观灯的盛况。上片写京都的繁华。元宵节日,灯宣交辉,歌舞腾欢,笙乐通宵。下片写观灯女子饮酒窃杯的一段月话。这首小词,反映了当时都市生活的繁华,也反映了当时的佳风之盛。通篇以一个民间女子的口吻,写得婉转自然,颇具诗色。

zhètiān··yuèmǎnpéngcànlàndēng--míng

yuèmǎnpéngcànlàndēnglángxiéshǒuzhìduānméntānkànzhènshēngjuéyuānyāngshīquèqún

tiānjiànxiǎogǎnhuángēnchuánxuānjiǔyǐnbēixúnguījiākǒngbèiwēngqièjīnbēizuòzhàopí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