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云莽莽欲遮天,满眼如云复似烟。明月赶回青障外,长风吹到画堂前。
春云莽莽欲遮天,满眼如云复似烟。明月赶回青障外,长风吹到画堂前。
孙蕡

孙蕡

(1334—1389)广东顺德人,字仲衍,号西庵。博学工诗文。明兵下广东,蕡为何真作书请降。洪武中历虹县主簿、翰林典雅。预修《洪武正韵》。出为平原簿,坐事被逮,罚筑京师城垣。旋得释。十五年,起苏州经历,坐累戍辽东。又以尝为蓝玉题画,论死。有《西庵集》。 ▶ 398篇诗文

猜您喜欢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踌躇 一作:踟蹰)
峰峦如聚¹,波涛如怒²,山河表里³潼关路。望西都,意踌(chóu)(chú)。(踌躇 一作:踟蹰)
译文:华山的山峰从四面八方会聚,黄河的波涛像发怒似的汹涌。潼关古道内接华山,外连黄河。遥望古都长安,我徘徊不定,思潮起伏。
注释:¹峰峦如聚:形容群峰攒集,层峦叠嶂。聚:聚拢;包围。²波涛如怒:形容黄河波涛的汹涌澎湃。怒:指波涛汹涌。³表里:即内外。⁴潼关:古关口名,在今陕西省潼关县,关城建在华山山腰,下临黄河,扼秦、晋、豫三省要冲,非常险要,为古代入陕门户,是历代的军事重地。⁵西都:指长安(今陕西西安)。这是泛指秦汉以来在长安附近所建的都城。秦、西汉建都长安,东汉建都洛阳,因此称洛阳为东都,长安为西都。⁶踌躇:犹豫、徘徊不定,心事重重,此处形容思潮起伏,感慨万端陷入沉思,表示心里不平静。一作“踟蹰(chí chú)”。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伤心¹秦汉经行处²,宫阙(què)³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译文:令人伤心的是秦宫汉阙里那些走过的地方,万间宫殿早已化作了尘土。一朝兴盛,百姓受苦;一朝灭亡,百姓依旧受苦。
注释:¹伤心:令人伤心的事, 形容词作动词。²经行处:经过的地方。指秦汉故都遗址。³宫阙:宫,宫殿;阙,皇宫门前面两边的楼观。⁴兴:指政权的统治稳固。兴、亡:指朝代的盛衰更替。

  此曲是张养浩晚年的代表作,也是元散曲中思想性、艺术性完美结合的名作。在他的散曲集《云庄乐府》中,以“山坡羊”曲牌写下的怀古之作有七题九首,其中尤以《潼关怀古》韵味最为沉郁,色彩最为浓重。此曲抚今追昔,由历代王朝的兴衰引到人民百姓的苦难,一针见血地点出了封建统治与人民的对立,表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思索和对人民的同情。

  全曲分三层:第一层(头三句),写潼关雄伟险要的形势。张养浩途经潼关,看到的是“峰峦如聚,波涛如怒”的景象。这层描写潼关壮景,生动形象。第一句写重重叠叠的峰峦,潼关在重重山峦包围之中,一“聚”字让读者眼前呈现出华山飞奔而来之势、群山攒立之状;因地势险要,为古来兵家必争之地。山本是静止的,“如聚”化静为动,一个“聚”字表现了峰峦的众多和动感。第二句写怒涛汹涌的黄河,潼关外黄河之水奔腾澎湃,一“怒”字让读者耳边回响千古不绝的滔滔水声。黄河水是无生命的,而“如怒”则赋予河水以人的情感和意志,一个“怒”字,写出了波涛的汹涌澎湃。“怒”字还把河水人格化,“怒”字注入了诗人吊古伤今而产生的满腔悲愤之情。为此景所动,第三句写潼关位于群山重重包围、黄河寒流其间那除隘之处。“山河表里潼关路”之感便油然而生,至此潼关之气势雄伟窥见一斑,如此险要之地,暗示潼关的险峻,乃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也由此引发了下文的感慨。

  第二层(四一七句)。“望西都”两句,描写了作者西望长安的无限感慨。长安,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汉唐大帝国的国都,历代有多少励精图治的帝皇,曾在此施展过宏图,建树过功业;也曾有过多少无道的昏君,在此滥施淫威,虐杀人民,成为历史的罪人。长安,在这个特定的历史舞台上,演出过多少威武雄壮,悲欢离合的戏剧;又有多少诗人,作家,写过多少有关长安的诗文。特别是人民群众,曾在长安这块土地上流过多少血汗!这就是作者“意踟蹰”的原因和内容吧!

  “伤心秦汉”两句,描写了秦汉两代,都已成为历史的陈迹。秦皇汉武曾苦心营造的无数殿堂楼阁,万千水榭庭台,而今都已灰飞烟灭,化为尘土。曾经盛极一时的秦汉王朝,在人民的怒吼声中,都已灭亡,犹如“宫阙万间都做了土”一样。这字里行间寄予了作者多少感慨。

  第三层(末四句),总写作者沉痛的感慨:历史上无论哪一个朝代,它们兴盛也罢,败亡也罢,老百姓总是遭殃受苦。一个朝代兴起了,必定大兴土木,修建奢华的宫殿,从而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一个朝代灭亡了,在战争中遭殃的也是人民。他指出历代王朝的兴或亡,带给百姓的都是灾祸和苦难。这是作者从历代帝王的兴亡史中概括出来的一个结论。三层意思环环相扣,层层深入,思想越来越显豁,感情越来越强烈,浑然形成一体。全曲景中藏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兴,百姓苦”两句,指出一个朝代的兴也好,亡也好,受苦的都是老百姓。作者从对历史的概括中提炼出的这一主题是极其鲜明而深刻的,提出的问题是十分重要而尖锐的。它表达了作者对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封建统治者的无比愤慨。这一结尾,确实是千锤百炼,一字千钧,语气尖刻而警拔,予以丰富而深沉,是对全曲的一个十分精辟的总结。

  《潼关怀古》中对历史的概括,显指元代现实生活:怀古实乃伤今,沉重实乃责任。这种复杂的感情要结合作家的生平经历才能理解。张养浩特殊的仕途经历,决定了他的怀古散曲中有一种参破功名富贵的思想,《骊山怀古》中写到“赢,都做了土;输,都做了土。” 《洛阳怀古》中写到“功,也不长;名,也不长。” 《北邙山怀古》中写到“便是君,也唤不应;便是臣,也唤不应。”这些曲中张养浩把胜负之数、功名之分、生死之际,看成了毫无差别的,只是借古人古事述说富贵无常、人生如梦。只有《潼关怀古》以难得的沉重,以深邃的目光,揭示了封建社会里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在写法上,作者采用的是层层深入的方式,由写景而怀古,再引发议论,将苍茫的景色、深沉的情感和精辞的议论三者完美结合,让这首小令有了强烈的感染力。字里行间中充满着历史的沧桑感和时代感,既有怀古诗的特色,又有与众不同的沉郁风格。

    从作品内容、作家其他怀古作品、同时期其他作家怀古作品三个层面上看,《山坡羊·潼关怀古》都表现为一份难得的沉重。

参考资料:
1、 李 勇.散曲奇葩:散曲历史与艺术特色.北京:现代出版社,2015:73
2、 时莉莉,杨佃明. 一份难得的沉重——《山坡羊·潼关怀古》导读. 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 2006(1)
3、 黄岳洲.中国古代文学名篇鉴赏辞典(下卷).北京:华语教学出版社,2013:1067-1068

shānyáng ·tóngguānhuái怀

zhāngyǎnghào yuándài 

fēngluán tāo shānbiǎotóngguān wàng西 chóuchú  (chóuchúzuò chíchú )
shāngxīnqínhànjīngxíngchù gōngquèwànjiānzuòliǎo xīng bǎixìng wáng bǎixìng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小时不识月,呼作¹白玉盘²
译文:小时候不认识月亮, 把它称为白玉盘。
注释:¹呼作:称为。²白玉盘:指晶莹剔透的白盘子。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又疑¹(yáo)²镜,飞在青云端。
译文:又怀疑是瑶台仙镜,飞在夜空青云之上。
注释:¹疑:怀疑。²瑶台: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仙人¹垂两足,桂树何团团²
译文:月中的仙人是垂着双脚吗?月中的桂树为什么长得圆圆的?
注释:¹仙人:传说驾月的车夫,叫望舒,又名纤阿。²团团:圆圆的样子。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白兔捣药成,问言¹与谁²餐?
译文:白兔捣成的仙药,到底是给谁吃的呢?
注释:¹问言:问。言:语助词,无实意。²与谁:一作“谁与”。
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
(chán)(chú)¹蚀圆影²,大明夜已残。
译文:蟾蜍把圆月啃食得残缺不全,皎洁的月儿因此晦暗不明。
注释:¹蟾蜍:古诗文常以“蟾蜍”指代月亮。但本诗中蟾蜍则另有所指。²圆影:指月亮。
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羿(yì)¹昔落九乌,天人²清且安。
译文:后羿射下了九个太阳,天上人间免却灾难清明安宁。
注释:¹羿:我国古代神话中射落九个太阳的英雄。²天人:天上人间。
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
阴精¹此沦惑(huò)²,去去³不足观。
译文:月亮已经沦没而迷惑不清,没有什么可看的不如远远走开吧。
注释:¹阴精:指月。²沦惑:沉沦迷惑。³去去:远去,越去越远。
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忧来其如何?凄怆(chuàng)¹摧心肝。
译文:心怀忧虑啊又何忍一走了之,凄惨悲伤让我肝肠寸断。
注释:¹凄怆:悲愁伤感。

  这是一首乐府诗。“朗月行”,是乐府古题,属《杂曲歌辞》。鲍照有《朗月行》,写佳人对月弦歌。李白采用这个题目,故称《古朗月行》,但没有因袭旧的内容。诗人运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通过丰富的想象,神话传说的巧妙加工,以及强烈的抒情,构成瑰丽神奇而含意深蕴的艺术形象。

  诗中前四句“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先写儿童时期对月亮稚气的认识,以“白玉盘”、“瑶台镜”作比喻,生动地表现出月亮的形状和月光的皎洁可爱,使人感到非常新颖有趣。“呼”、“疑”这两个动词,传达出儿童的天真烂漫之态。这四句诗,看似信手写来,却是情采俱佳。

  然后,又写月亮的升起:“仙人疑两足,桂树何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古代神话说,月中有仙人、桂树、白兔。当月亮初升的时候,先看见仙人的两只脚,而后逐渐看见仙人和桂树的全形,看见一轮圆月,看见月中白兔在捣药。诗人运用这一神话传说,写出了月亮初生时逐渐明朗和宛若仙境般的景致。

  然而好景不长,月亮渐渐地由圆而蚀:“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蟾蜍,俗称癞蛤蟆;大明,指月亮。传说月蚀就是蟾蜍食月所造成,月亮被蟾蜍所啮食而残损,变得晦暗不明。“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表现出诗人的感慨和希望。古代善射的后羿,射落了九个太阳,只留下一个,使天、人都免除了灾难。诗人在这里引出这样的英雄来,既是为现实中缺少这样的英雄而感慨,也是希望能有这样的英雄来扫除天下。

  然而,现实毕竟是现实,诗人深感失望:“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月亮既然已经沦没而迷惑不清,就没有什么可看的了,不如趁早走开吧。这是无可奈何的办法,心中的忧愤不仅没有解除,反而加深了:“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诗人不忍一走了之,内心矛盾重重,忧心如焚。

  这首诗,大概是李白针对当时朝政黑暗而发的。唐玄宗晚年沉湎声色,宠幸杨贵妃,权奸、宦官、边将擅权,把国家搞得乌烟瘴气。诗中“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似是讽刺这一昏暗局面。沈德潜说,这是“暗指贵妃能惑主听”。(《唐诗别裁》)然而诗人的主旨却不明说,而是通篇作隐语,化现实为幻景,以蟾蜍蚀月影射现实,说得十分深婉曲折。诗中一个又一个新颖奇妙的想象,展现出诗人起伏不平的感情,文辞如行云流水,富有魅力,发人深思,体现出李白诗歌的雄奇奔放、清新俊逸的风格。

参考资料:
1、 裴 斐 .李白诗歌赏析集 .成都 :巴蜀书社 ,1988 :355-357 .
2、 熊礼汇 .李白诗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5 :50-51 .
3、 郑国铨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240-241 .

lǎngyuèxíng

bái tángdài 

xiǎoshíshíyuè zuǒbáipán 
yòuyáotáijìng fēizàiqīngyúnduān 
xiānrénchuíliǎng guìshùtuántuán 
báidǎoyàochéng wènyánshuícān 
chánchúshíyuányǐng míngcán 
羿luòjiǔ tiānrénqīngqiěān 
yīnjīnglúnhuò guān 
yōulái chuàngcuīxīngān 
采药归来,独寻茅店沽新酿。暮烟千嶂。处处闻渔唱。
采药¹归来,独寻茅店沽(gū)新酿(niàng)²。暮烟³千嶂(zhàng)。处处闻渔唱。
译文:采集药物回来,独自寻找村店买新酿造的酒。傍晚的烟霭云绕在高峻如屏障的山峰,听渔舟唱晚,声声在耳。
注释:¹采药:谓采集药物,亦指隐居避世。²新酿:新酿造的酒。³暮烟:亦作“墓烟”,傍晚的烟霭。⁴嶂:高峻如屏障的山峰。
醉弄扁舟,不怕黏天浪。江湖上,遮回疏放。作个闲人样。
醉弄扁(piān)¹,不怕黏(nián)²天浪。江湖上,遮回³疏放。作个闲人样。
译文:独酌新酿,不禁生起散发暮舟之意,不再怕连天波浪。放纵山水,这一回不受拘束。做一个闲散之人。
注释:¹扁舟:小船。²黏:连接。³遮回:这回,这一次。

  陆游晚年在故乡闲居,在这首词里宣称要“做个闲人”,其实,绝对的“闲人”是没有的,因为人们总要用各式各样的行为活动把自己生活的时间填满,那怕他们做的是些“闲事”。就拿这首《点绛唇》所写的内容来说,上山釆药、村店沾酒、湖滨钓鱼、水上行舟,似乎一点儿也没得“闲”。此外,做诗、填词、写文章,恐怕也被陆游列为“闲事”。其实呢,这是天大的正事。作为一名作家, 他用自己的笔写下了他所处的时代,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留下了宝贵的文学遗产,丰厚的精神财富,如此盛事大业,岂可 “闲事”视之。所谓“闲”是相对的,陆游

  所说的“闲”,里面还包含着一种对照的关系,把“隐”与“仕”相对照,把山林与朝廷相对照,隐于山林便得闲,仕于朝廷则得不到闲,他的褒贬取舍更是非常明显的。

  这首间一开头就提到采药,比较生新,其实,采药也是陆游闲居生活中一项活动内容。他懂得一点中医草药,有个头痛脑热的小病,自己也能处理,所以出行时总要带上一个药囊。对于自己的医道,他颇有自知之明,一抒声称自己这方面的能力很差。这些情况都是从他的诗篇中零星窥知的。他有一首《小疾治药偶书》 (《剑南诗稿》卷八十),诗中把他的医术和“御戎之策”联系起来,说是“御戎虚上策,治疾阙全功”,自己治病缺乏全副的功能,就像在抵御异族入侵的问题上缺乏好办法一样。这个比喻值得玩味,可见陆游的爰国思想随时随地都可能流露出来。

  “醉弄扁舟,不怕粘天浪”两句,不只是一般的叙事写景,很可能寓含着比喻象征的意见。酒醉之后,划起小船,航行在波浪滔天的湖面上,却并不感到害怕,这是因为他的船是绝对安全的。对于镜湖来说,大浪接天不是实景而是夸张,是用以比喻“宦海”的风浪险恶。以前,身在宦海之中,升降浮沉,随时有覆舟之险,如今回乡作闲人,已然脱离风险,有点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的意思。只不过这个比喻不太明晰,还不能给人以绝对的安全感,而作者的“不怕”只能是胆子大而已。

参考资料:
1、 王双启编著 .陆游词新释辑评 .北京 :中国书店 ,2001 :182-183 .

diǎnjiàngchún ·cǎiyàoguīlái

yóu sòngdài 

cǎiyàoguīlái xúnmáodiànxīnniàng yānqiānzhàng chùchùwénchàng 
zuìnòngpiānzhōu niántiānlàng jiāngshàng zhēhuíshūfàng zuòxiánrényàng 
知音者诚希,念子不能别。
知音¹者诚希²,念子³不能别
译文:世上能了解自己的人实在在太少了,正因我想起了你,使我不忍心与你分别。
注释:¹知音:知己的朋友。相传古代伯牙善鼓琴,其友钟子期善听琴能从琴音中知其心志。钟子期死,伯牙不复鼓琴,痛无知音。此诗中亦指韩愈的文章知己。²希:同“稀”。³念子:想念你。⁴不能别:不忍心分别。
行行天未晓,携手踏明月。
行行¹天未晓,携(xié)²踏明月。
译文:离别前的夜晚,我们能携着手走啊走,夜深了,我们仍踏在满地皎潆的月光中谈心。
注释:¹行行:指来回一起踱步不停。²携手: 用以表现朋友之间的亲密的关系。

  首句开门见山,喊出一声感慨,叹人间知音难觅,其势如飞瀑直下,让人直觉晴天闻雷,立刻惊警。在这句诗里,诗人采用典中典之法,首先化用了南朝文人刘勰之语。

  诗人又融入了春秋战国时俞伯牙、钟子期“高山流水”识知音的典故。伯牙所念,子期心明。俞伯牙用琴声表达了他像高山一样雄伟屹立于天地之间的人格形象,像大海一样浩渺纵横于宇宙之间的胸襟气度,而钟子期的情操和智慧,恰好同他产生了共鸣和契合,于是二人成了知音。

  然而子期既死,伯牙绝弦。诗人溶入此典正是为抒发“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岳飞词)之慨。这典中之典,不仅让这句诗内容大大增量,而且还让诗人感慨的语气大大加重。特别是这样的诗句出自韩愈这样一个在政坛和文坛上均属顶级人物之口,再联想到他独特的身世和遭遇,就更觉得这一声感慨有雷霆万钧之力。

  这首诗写诗人与知心朋友孟郊不忍离别,只好踏着满地的月色,彻夜相叙。道出知音难寻,依依惜别之情。寥寥四句诗,写出惜别情感,生动真切,极富感染力。

参考资料:
1、 马大品.历代赠别诗选:书目文献出版社,1991年03月北京第1版:128页
2、 陈秉智,陈红涛,陈洪海著.寂寞长亭 唐人别离之美:九州出版社,2012.07:189
安西幕府多材雄,喧喧惟道三数公。
安西¹幕府多材雄,喧(xuān)喧惟道三数公。
译文:安西幕府才俊豪雄众多,鼎鼎有名的就数你们三位。
注释:侍郎、判官:唐代官职名。¹安西:唐代安西都护府,治所在龟兹城(今新疆库车)。
绣衣貂裘明积雪,飞书走檄如飘风。
绣衣¹貂裘明积雪,飞书走檄(xí)如飘风。
译文:监察官的绣衣貂裘明如白雪,飞书走檄的笔法快如飘风。
注释:¹绣衣:御史所服,此用《汉书》绣衣直指事。
朝辞明主出紫宫,银鞍送别金城空。
朝辞明主出紫宫¹,银鞍(xí)送别金城空。
译文:今朝辞别明主出了皇宫,你们骑的银鞍马一去,金城顿时显得空寂。
注释:¹紫宫:指皇宫。
天外飞霜下葱海,火旗云马生光彩。
天外飞霜下葱海¹,火旗云马生光彩。
译文:天外飞来的霜雪正落在安西的葱岭翰海,你们一去,火红的旗帜,云飞似的骏顿添光彩。
注释:¹葱海:指葱岭一带。
胡塞清尘几日归,汉家草绿遥相待。
胡塞(sài)清尘¹几日归,汉家草绿遥相待。
译文:边境安定的时候就要到了,等再次青草碧绿时,我在长安等待你们凯旋。
注释:¹清尘:原指佛除尘垢,此指边境安定。

sòngchéngliúèrshìlángjiānpànguānān西--bái

ān西duōcáixióngxuānxuānwéidàosānshùgōngxiùdiāoqiúmíngxuě

fēishūzǒupiāofēngcháomíngzhǔchūgōngyínānsòngbiéjīnchéngkōng

tiānwàifēishuāngxiàcōnghǎihuǒyúnshēngguāngcǎisāiqīngchénguī

hànjiācǎo绿yáoxiāngdài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