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使殷勤莫寄辞,君王此去苦相思。容华自昔能倾国,只为风沙远别离。
回使殷勤莫寄辞,君王此去苦相思。容华自昔能倾国,只为风沙远别离。
孙蕡

孙蕡

(1334—1389)广东顺德人,字仲衍,号西庵。博学工诗文。明兵下广东,蕡为何真作书请降。洪武中历虹县主簿、翰林典雅。预修《洪武正韵》。出为平原簿,坐事被逮,罚筑京师城垣。旋得释。十五年,起苏州经历,坐累戍辽东。又以尝为蓝玉题画,论死。有《西庵集》。 ▶ 398篇诗文

猜您喜欢
汉家三十六将军,东方雷动横阵云。
汉家三十六将军¹,东方²雷动横阵云。
译文:亚夫平叛,天兵发威;横扫千里,所向披靡。
注释:¹汉家三十六将军:汉景帝三年(前154),吴王刘濞纠合六个诸侯王叛乱,史称“吴楚七国之乱”。景帝命太尉周亚夫率领三十六位将军前往讨伐。²东方:本指吴楚等国,这里是借以暗指叛将吴元济盘踞的淮西地区。
鸡鸣函谷客如雾,貌同心异不可数。
鸡鸣函(hán)谷客如雾¹,貌同心异²不可数³
译文:鸡鸣狗盗,雕虫小技;如蚁门客,貌合神离。
注释:¹客如雾:指当时过关的人很多。²貌同心异:指人群中的人虽然貌同常人,但各自怀有心事,有的心怀鬼胎。³数:计算,这里转意为识别的意思。
赤丸夜语飞电光,徼巡司隶眠如羊。
赤丸夜语¹飞电光²,徼(jiào)巡司隶³眠如羊。
译文:少年刺客,杀人无忌;官兵捕快,丧失警惕。
注释:¹夜语:指刺客夜间联系的暗号。²飞电光:形容凶器闪闪发光。³徼巡司隶:掌管京城巡逻和缉捕盗贼的官吏及其手下。
当街一叱百吏走,冯敬胸中函匕首。
当街一叱(chì)¹百吏走²,冯敬³胸中函匕首。
译文:歹徒一吼,护卫逃逸;可怜冯敬,遇刺归西。
注释:¹一叱:一声大吼。²百吏走:护卫们四散逃跑。³冯敬:汉文帝时的御史大夫,因奏议淮南厉王谋叛,被刺客杀死。⁴函:剑匣,这里用作动词,刺进的意思。
凶徒侧耳潜惬心,悍臣破胆皆杜口。
凶徒¹侧耳²潜惬心³,悍臣破胆皆杜口
译文:凶手得逞,狞笑窃喜;文武噤声,惊若木鸡。
注释:¹凶徒:指王承宗、李师道派出的刺客。²侧耳:躲在一旁探听。³潜惬心:心里暗暗高兴。⁴悍臣:强悍的大臣,指朝中有权势的文武官员。⁵杜口:不敢开口说话。
魏王卧内藏兵符,子西掩袂真无辜。
魏王卧内藏兵符,子西掩袂(mèi)真无辜。
译文:魏王救赵,虚情假意;子西被害,可痛可惜。
羌胡毂下一朝起,敌国舟中非所拟。
羌胡毂(gǔ)¹一朝起²,敌国舟中非所拟³
译文:相如讽喻,车轼防断;吴起劝谏,修德第一。
注释:¹羌胡毂下:羌胡,是中国古代西北部少数民族的泛称,统治者往往把他们看作威胁自己的危险势力。毂:车轮。²一朝起:突然出现。³拟:比拟。
安陵谁辨削砺功,韩国讵明深井里。
安陵谁辨削砺功,韩国讵(jù)¹明深井里。
译文:袁盎枉死,真凶难辨;聂政行侠,深井认尸。
注释:¹讵:哪里。
绝胭断骨那下补,万金宠赠不如土。
绝胭断骨¹那下补²,万金宠赠不如土。
译文:忠良殉国,人头落地;厚葬犹可,宠赠予谁?
注释:¹绝胭断骨:割断咽喉,砍断骨头。胭,一作“咽”。²那下补:哪能补救。下,一作“可”。

  此诗从某种意义上看,也只是发发牢骚而已。诗中多典故,皆隐语,借古讽今,隐而有指,十分曲折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思想感情。

  众所周知,封建王朝的皇帝是至高无上的。历朝历代,臣下对皇上进谏,必须投其所好,只能用前朝故事或看似不相干的生活趣闻引喻取譬,转弯抹角地表达自己的意见,皇上才有可能恩准采纳。无人敢触龙鳞,逆圣听。否则,轻者丢掉乌纱,为民为奴;重者人头落地,甚至九族遭诛。所以,自古以来,文武百官讽谏启奏都很讲究,唯恐龙颜大怒。柳宗元自然深谙此理,故其乐府《古东门行》几乎句句有典,并无锋芒。表面看来,所引者皆前朝之事;但细细琢磨,所射者乃当朝之政,言在此而意在彼也。试举之则有:

  一、二句明叙周亚夫奉命率领三十六位将军前往讨伐刘濞等吴楚七国乱贼之事,暗指朝廷命令宣武等十六道进军讨伐吴元济等叛逆之功,歌颂了这场战争的正义性。

  三、四句明写孟尝君赖门客“鸡鸣函谷”之力出关逃逸之怪事,暗射王承宗之流居心叵测,意浑水摸鱼,刺杀忠良之歹心。柳宗元不怎么赞成鸡鸣狗盗,因为“客如雾”,因为“貌横心异”,潜伏着的危险多,因而酿成了武元衡被刺的悲剧。用“鸡鸣”之典便有了一箭双雕的作用:既是一种否定,又是一次警策。

  第十一、十二两句明赞信陵君窃符救赵之举,暗刺唐宪宗平叛不力之实;援子西“以袂掩面而死”的故事,喻武元衡无辜殉国的悲剧。这两句话写得大胆,却也极有讲究:魏王不下令,救赵乃是一句空话;唐王犹豫不决,吴元济等益发猖狂,这是明摆着的道理。子西固死得无辜,武元衡也死非其所。说的是春秋故事,为的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却又不露痕迹,可谓妙绝。

  又如第十三、十四两句,引司马相如《谏猎疏》之意,谈吴起舟中劝谏武侯之语,目的是提醒宪宗:“潜伏在您身边的危险远比当年大得多,稍有懈怠,便有车翻舟覆的悲剧发生。所幸的是,现在这些危险已暴露无遗,皇上您该采取措施了吧!”这两句话,语重心长,言外有意,弦外有音。

  基于上面数例的分析,柳宗元完全可以将《古东门行》写成另一首内容与之对应而不用一典的乐府诗。在这首新的《古东门行》中,所有的典故均可改为现实,所有的历史人物都将被换成吴元济、王承宗、李师道、武元衡、裴度、唐宪宗等,春秋战国时代自然也化作中唐社会,这应该是柳宗元的本意。但是,柳宗元胆子再大也不敢写这样一首《古东门行》。从另一角度审视,倘若柳氏写的真是此诗,他的官位可否保住,有无生命之虞,姑且不谈,而其艺术效果也只能差强人意,很难满足读者二度创造的审美愉悦,故这种借古讽今的艺术手法非常可取。

  章培恒、骆玉明对柳宗元的诗作有一个评价:“柳宗元诗确如苏轼所说,兼有简洁、靖深、温丽、含蓄之长,在自然朴素的语言中蕴含了幽远的情思。”读《古东门行》,的确令人有这种感觉。此诗语言简洁晓畅,不奥僻,少雕琢,通俗易懂,意味深长。读者可以在这自然朴素的语境中体会到含蓄,领悟到靖深,感受到诗人炽烈的爱国之情和深沉的悲愤之意。如透过“徼巡司隶眠如羊”,读者可感受到诗人痛惜哀叹之情。刺客们行凶之前,官府捕快只要稍加防备,多点警惕,叛逆们决不可能轻易得手,只可惜官兵百姓均松懈,故汉代恐怖活动频繁,唐代刺客杀手不绝。善良的人们,太麻痹了,太大意了,真是可叹。读“子西掩袂真无辜”一句,读者分明体会到诗人既惋惜 “掩袂而死”的子西,也横样悲叹武元衡的殉国,而更深一层的意蕴和情思是,诗人用不完全归纳法昭示人们:忠君报国者未必有好下场,子西、武元衡如此,“二王八司马”如此,古往今来,几概莫能外。“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柳宗元分明是借别人的酒杯浇自己心中的垒块。

  此诗最后两句“绝胭断骨那下补,万金宠赠不如土”,更是通俗易懂。其字面意思是,头已断,骨已碎,无法起死回生,再多的赠予和恩宠都已毫无意义;实际上是为武元衡鸣不平,对主和派的妥协表示强烈愤慨,对“宠赠厚葬”的建议嗤之以鼻,对唐宪宗的首鼠两端表示不满,对时政进行了嘲讽和鞭挞。这卒章之句极观柳宗元的爱憎之情,为此诗点睛之笔。

禹收九牧之金,铸九鼎。皆尝亨上帝鬼神。遭圣则兴,鼎迁于夏商。周德衰,宋之社亡,鼎乃沦没,伏而不见。《史记》
禹收九牧之金¹,铸九鼎。皆尝亨上帝²鬼神。遭圣则兴,鼎迁于夏商。周德衰,宋之社亡,鼎乃沦没,伏而不见。鼎史记》
译文:大禹收集九州的铜,铸成了九个鼎,这些鼎都曾经烹饪牲牢而祭祀上天。每逢遇到圣主鼎才出现,以后鼎迁于夏、商,周德衰,宋社稷亡后,鼎就埋没隐藏而不见了。
注释:¹金:这里是指铜。²上帝:天之最尊者。
昔日夏后开使蜚廉折金于山川,而陶铸之于昆吾……九鼎既成,迁于三国。《墨子》
昔日夏后开使蜚(fěi)(lián)¹折金于山川,而陶铸之于昆吾……九鼎既成,迁于三国。鼎墨子》
译文:从前夏启派蜚廉到山川采金,在昆吾铸了鼎,九鼎已经铸成功了,将要三代相传。
注释:¹蜚廉:亦作飞廉,黄帝孙子颛顼的后裔,是商纣王的大臣,秦国和赵国的祖先。
声声血泪诉沈冤,啼起巴陵暮雨昏。
声声血泪诉沈(chén)¹冤,啼起巴陵暮雨²昏。
译文:杜鹃昼夜不停地啼叫诉说自身的冤屈,让整个巴陵都笼罩在傍晚的烟雨中。
注释:¹沈:同“沉”。现在通常写作沉。²暮雨:傍晚的雨。
只解千山唤行客,谁知身是未归魂。
只解千山唤行客¹,谁知身是未归魂。
译文:可旁人只以为杜鹃是在山间呼唤着行人,又有谁知道杜鹃是望帝未归的灵魂化成的。
注释:¹行客:过客;旅客。
公暇频陪尘外游,朝天仍得送行舟。
公暇频陪尘外游,朝天仍得送行舟。
译文:您在闲暇时经常陪伴我游历尘世之外,清晨去朝见天子仍然能送我行舟。
轩车更共入山脚,旌旆且从留渡头。
轩车¹更共入山脚,旌(jīng)(pèi)²且从留渡头。
译文:您的轩车与我一同驶至山脚,旗帜跟随着我们在渡头驻留。
注释:¹轩车:有屏障的车;楼车。²旌送:旗帜。
精舍泉声清㶁㶁,高林云色淡悠悠。
精舍泉声清㶁(huā)¹,高林云色淡悠悠。
译文:禅房旁泉水潺潺,高林中的云色显得淡然宁静。
注释:¹㶁㶁:形容水声。《集韻》霍虢切,音砉。與湱同。水聲。《韓愈·藍田㕔壁記》水㶁㶁,循除鳴。
谈终道奥愁言去,明日瞻思上郡楼。
谈终道奥愁言去,明日瞻思上郡楼。
译文:我们谈论着道家的奥秘,感叹着即将分别,明天我将怀念地登上郡楼。
万马不嘶,一声寒角,令行柳营。见秋原如掌,枪刀突出,星驰铁骑,阵势纵横。人在油幢,戎韬总制,羽扇从容裘带轻。君知否,是山西将种,曾系诗盟。
万马不嘶(sī),一声寒角,令行柳营。见秋原如掌,枪刀突出,星营铁骑¹,阵势纵横。人在油幢(zhuàng)²,戎韬(tāo)总制³,羽扇从容(qiú)带轻。君知否,是山西将种,曾系诗盟。
译文:演习场上,军纪严明,军容肃整,万马齐喑。随着一声号角声响,全军立即开始行动。秋日的平原如同手掌,而那枪林刀丛则像手指一样突出挺立其上,队队铁骑奔营,速度快如流星; 队形纵横,变化莫测。而检阅官张路分正端坐在油幢军帐之中,他按照兵法指挥着外面的千军万马,手执羽扇,神态从容,身着轻裘缓带,大有儒将之风。诸君可否知道,此人(张路分)不但是天生的将种,还颇富文才诗情。
注释:沁园春:词牌名,又名《寿星明》、《洞庭春色》等。双调一百十四字,平韵。¹星营铁骑:带甲的骑兵如流星般奔营。²油幢:油布制的帐幕。³戎韬总制:以兵法来部勒指挥。戎韬指的是兵法。⁴羽扇从容:三国时诸葛亮常手执羽扇,从容指挥战事。⁵裘带轻:即轻裘缓带,用羊祜故事。⁶山西将种:古人认为华山以西之地是出将才的地方。
龙蛇纸上飞腾。看落笔四筵风雨惊。便尘沙出塞,封侯万里,印金如斗,未惬平生。拂拭腰间,吹毛剑在,不斩楼兰心不平。归来晚,听随军鼓吹,已带边声。
龙蛇¹纸上飞腾。看落笔四筵(yán)风雨惊。便尘沙出塞,封侯万里,印金如斗,未惬(qiè)²平生。拂拭腰间,吹毛剑³在,不斩楼兰心不平。归来晚,听随军鼓吹,已带边声。
译文:他文思敏捷,诗才横溢,书写时笔走龙蛇,落笔后则风雨为之惊,四座为之倾。他征战沙场,立下赫赫战功,万里封候,印金如斗,但这些并不足以平心意。他时时在拭擦腰间的宝剑,决意要驱散金兵,将那金人首领拿下斩首,否则就心意不能平。傍晚归来,那随军乐队所演奏的鼓乐,听起来却已经带上了那沙场上的边声。
注释:¹龙蛇:喻书法。²惬:满足,畅快。³吹毛剑:指锋利的剑。⁴楼兰:此指金统治者。

  刘过虽终身未仕,但对北伐甚为关心,一直期盼全国统一。该词即是作者这种心境的最好体现。词的开篇从听觉角度对“秋阅”开始前和刚开始的景象进行了生动的描写 “万马不嘶”,足以让人联想到当时整肃的军容以及严明的军纪。随即,“一声寒角”陡然响起,嘹亮之极。“寒”字用得妙,既与词题中的“秋”字呼应,又烘托出战场上的肃杀气氛。 “枪刀突出”三句,又从视觉的角度,在不同侧面描绘了演兵场上的盛况;“人在油幢”三句,从士兵写到将领,描绘了张路分指挥千军万马的仪态:只见他“羽扇从容裘带轻”,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样;“君知否”三句,点出张路分“曾系诗盟”,即参加过诗人集会,展现出这位善于用兵治兵的统帅的另一面,使人物形象愈加丰满、完整。

  下片“龙蛇纸上飞腾”三句承接上片,写张路分文采飞扬、才思敏捷的一面,进一步强调了将军的能文能武。“便尘”以下几句写张路分的内心世界。通过描写拂拭佩剑的动作,表现了其不甘于平凡的志向。末三句写秋阅结束时的情景以及作者的感慨。“归来晚”一句,表明演习时间之长。“随军鼓吹”,听起来也好似“边声”,足见作者北伐抗金的迫切心情以及期望朝廷尽早出兵的急切心情。

  全词风格豪放,极具画面感,是宋词中描写军事场面的优秀词作。

参考资料:
1、 《线装经典》编委会编.宋词鉴赏辞典:云南教育出版社,2010.01:第270页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