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载琴书事宦游,皇皇使节重咨诹。
满载琴书事宦游,皇皇使节重咨诹。
蒲帆风饱三千里,绣斧霜寒十六州。
蒲帆风饱三千里,绣斧霜寒十六州。
荆渚行观新德政,越人共忆旧风流。
荆渚行观新德政,越人共忆旧风流。
市桥衰柳难攀折,只拗梅花送去舟。
市桥衰柳难攀折,只拗梅花送去舟。

sòngzhāngànchájiéjiānglíng--huánggēng

mǎnzàiqínshūshìhuànyóuhuánghuáng使shǐjiézhòngzōu

fānfēngbǎosānqiānxiùshuānghánshíliùzhōu

jīngzhǔxíngguānxīnzhèngyuèréngòngjiùfēngliú

shìqiáoshuāiliǔnánpānzhézhǐǎoméihuāsòngzhōu

黄庚

黄庚

黄庚,字星甫,号天台山人,天台(今属浙江)人。出生宋末,早年习举子业。卒年八十馀。晚年曾自编其诗为《月屋漫稿》。事见本集卷首自序及集中有关诗文。黄庚诗,以原铁琴铜剑楼藏四卷抄本(今藏北京图书馆)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两本卷次不同,文字亦各有错诲空缺,而底本多出校本诗十馀首。 ▶ 381篇诗文

猜您喜欢
百花疑吐夜,四照似含春。
百花疑吐夜,四照似含春。
的的连星出,亭亭向月新。
的的¹连星²出,亭亭向月新。
注释:¹的的:明亮的样子。²连星:谓光芒与星相连辉映。亭亭:高远的样子。
采珠非合浦,赠佩异江滨。
采珠非合浦(pǔ)¹,赠佩异江滨²
注释:¹合浦:汉朝的一个郡,以盛产珍珠而著称。²赠佩异江滨:典出旧题刘向《列仙传》,云江妃二女,游于江汉之滨,遇郑交甫,以佩珠赠之。交甫行数十步,佩珠与仙女皆不见。
若任扶桑路,堪言并日轮。
若任扶桑(sāng)路,堪言并日轮¹
注释:¹若任扶桑路,堪言并日轮:扶桑,神木名。相传日出于其下。

  咏物诗在中国起源甚早。从现存作品来看,《诗经》中的《鸱鸮》,《楚辞》中的《桔颂》已肇其端。魏晋以后,作者渐众,作品渐多,如张协、谢灵运、颜延之、鲍照、何逊等,都有“尚巧似”或“形似”的特色,所以刘勰在《文心雕龙·物色》中总结道:“自近代以来,文贵形似。……体物为妙,功在密附。故巧言切状,如印之印泥,不加雕削,而曲写毫芥。”但这首诗咏山寺夜灯却基本上是出之以虚笔。首联言山灯明亮,照彻天地,如百花怒放,就像春天突然来到了人间。夜晚的冷寂,本不足比为春,今有灯火,不仅形象如花,亦为环境增添了暖色,所以这个比喻可以成立。这使世人想起了岑参著名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银花开。”比体和喻体之间反差也很大,这种相似或许不是偶然的。三、四两句是最实的一联,但写佛灯之盛、之亮,仍运用了夸张的手法。五、六两句宕开一笔,调动神话传说,一方面渲染佛灯的不同寻常,另一方面,也暗示了佛灯的神奇。至结尾处,诗人突发奇想,认为佛灯“若任扶桑路,堪言并日轮”,这固然是点出了某种喻意,但从自然现象来说,也是由黑夜到白天的一个自然的流程,从而使得通篇前后一体,非常圆融。

  诗人把黑暗的大千世界变为朗朗白昼,实则暗示佛教是人们心中的一盏明灯,但这层意思完全融于诗化的语言之中,毫无枯涩之感,这反映了作者高超的艺术表现力。

sānshàn殿diànwàngshāndēngshī--jiāngzǒng

bǎihuāzhàoshìhánchūn

dedeliánxīngchūtíngtíngxiàngyuèxīn

cǎizhūfēizèngpèijiāngbīn

ruòrènsāngkānyánbìnglún

惊飙掠地冬将半,解鞍正值昏鸦乱。冰合大河流,茫茫一片愁。
惊飙(biāo)¹掠地冬将半,解鞍(ān)²正值昏鸦³乱。冰合大河流,茫茫一片愁。
译文:狂风席卷大地.冬天已过半。解下马鞍暂且停驻,正值黄昏,群鸦乱飞。黄河已成片成片地结冰,茫茫一片,恰如愁思不绝。
注释:¹惊飚:谓狂风。²解鞍:其意为解鞍下马,表示停下来。³昏鸦:即乌鸦。此指黄昏之时乌鸦乱飞.。⁴冰合句:谓大河已为冰封,河水不再流动。
烧痕空极望,鼓角高城上。明日近长安,客心愁未阑。
烧痕¹空极望,鼓角高城上²。明日近长安³,客心愁未阑(lán)
译文:放眼望去,唯余一片野火的痕迹。高高的城楼上,鼓角连天。明日即将抵京,可游子的愁思却依然没有尽头。
注释:¹烧痕:野火的痕迹。²鼓角句:鼓和号角,是古代军队使用的一种用来发号施令的鼓和号角。³长安:此代指北京城。⁴阑:残尽。

  上片勾画出一幅白日深冬归程图:“白日惊飙冬已半,解鞍正值昏鸦乱”,狂风卷折的冬日,归途昏鸦飞乱了天边的云霞,词人解鞍少驻初程。画面壮丽而又消沉,让人生出欲说难言的怅惘。“惊飚”将冬日寒风之凛冽与气候的恶劣一闻道出,精到而更有画面感。接下来的“冰合大河流,茫茫一片愁”两句,又更增添了眼前冬景的壮阔,将归程图拉伸至无限壮阔之处,有种“长河落日圆”的雄阔壮丽。

  下片归程图纵横延伸。“烧痕空极望,鼓角高城上”,放眼望去,苍茫的平原上是一片野火烧过的痕迹;极目仰望,已经依稀可以看到鼓角和城墙,看来已经离家不远了。“明日近长安,客心愁未阑”,虽然明天就要回到京城,但一路上的奔波劳苦,并没有因此而消失,可见纳兰这一路上有多辛苦了。结尾两句化自谢眺《暂使下都夜发新林至京邑》“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在全词有画龙点睛之效,这愁便是纳兰的经典式愁,言浅意深,引人深思。

  全词写景皆是昏暗凄然,景中含情,然景致壮阔处又别有一番风度。语句含悲,语调凄楚,字里行间萦绕着百转柔情,诉尽了词人真实的内心感受。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何灏等注析.纳兰词:长江文艺出版社,2014.09:第61页

mán··báijīngbiāodōngbàn--lánxìng

jīngbiāolüèdōngjiāngbànjiěānzhèngzhíhūnluànbīngliúmángmángpiànchóu

shāohénkōngwàngjiǎogāochéngshàngmíngjìnzhǎngānxīnchóuwèilán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千里黄云¹白日曛(xūn)²,北风吹雁雪纷纷。
译文:黄云蔽天,绵延千里,太阳黯淡无光,呼啸的北风刚刚送走了雁群,又带来了纷纷扬扬的大雪。
注释:董大:指董庭兰,是当时有名的音乐家,在其兄弟中排名第一,故称“董大”。¹黄云:天上的乌云,在阳光下,乌云是暗黄色,所以叫黄云。²白日曛:太阳黯淡无光。曛,即曛黄,指夕阳西沉时的昏黄景色。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¹不识君²
译文:不要担心前路茫茫没有知己,普天之下哪个不识你呢?
注释:¹谁人:哪个人。²君:你,这里指董大。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这两句以其内心之真,写别离心绪,故能深挚;以胸襟之阔,叙眼前景色,故能悲壮。落日黄云,大野苍茫,唯北方冬日有此景象。此情此景,若稍加雕琢,即不免斫伤气势。高适于此自是作手。日暮黄昏,且又大雪纷飞,于北风狂吹中,唯见遥空断雁,出没寒云,使人难禁日暮天寒、游子何之之感。以才人而沦落至此,几使人无泪可下,亦唯如此,故知己不能为之甘心。头两句以叙景而见内心之郁积,虽不涉人事,已使人如置身风雪之中,似闻山巅水涯有壮士长啸。此处如不用尽气力,则不能见下文转折之妙,也不能见下文言辞之婉转,用心之良苦,友情之深挚,别意之凄酸。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这两句是对朋友的劝慰:此去你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不知道你董庭兰啊!话说得多么响亮,多么有力,于慰藉中充满着信心和力量,激励朋友抖擞精神去奋斗、去拼搏。于慰藉之中充满信心和力量。因为是知音,说话才朴质而豪爽;又因其沦落,才以希望为慰藉。

  诗人在即将分手之际,全然不写千丝万缕的离愁别绪,而是满怀激情地鼓励友人踏上征途,迎接未来。诗之所以卓绝,是因为高适“多胸臆语,兼有气骨”(殷璠《河岳英灵集》)、“以气质自高”(《唐诗纪事》),因而能为志士增色,为游子拭泪。如果不是诗人内心的郁积喷薄而出,则不能把临别赠语说得如此体贴入微,如此坚定不移,也就不能使此朴素无华之语言,铸造出这等冰清玉洁、醇厚动人的诗情。

参考资料:
1、 谢楚发.高适岑参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47-48
2、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392-393

biédǒngèrshǒu··--gāoshì

qiānhuángyúnbáixūnběifēngchuīyànxuěfēnfēn

chóuqiánzhītiānxiàshuírénshíjūn

新歌细字写冰纨,小部君王带笑看。
新歌细字写冰纨(wán)¹,小部²君王带笑看。
译文:阮大铖用小字把新歌恭录素绢上,福王带着微笑观赏精彩的歌舞。
注释:¹冰纨:洁白的细绢。²小部:指梨园、教坊演剧奏曲。
千载秦淮呜咽水,不应仍恨孔都官。
千载秦淮呜咽水,不应仍恨孔都官¹
译文:千百年来秦淮河流淌着呜咽的流水,不应再恨孔范还有人比他更突出。
注释:¹孔都官:南朝陈孔范,陈后主时任都官尚书,对后主文过饰非,阿谀奉承。借指阿谀奉迎之臣。

  顺治十八年,王士祯至南京,居住秦淮河畔,念秦淮旧事,赋《秦淮杂诗十四首》,以抒兴亡之感。这里选录的是其中的第八首,讽刺南明王朝昏君佞臣沉溺声色,荒淫误国。

  前两句记阮大铖进献《燕子笺》诸剧,由戏班演出,引得“君王带笑看”,讽刺南明君臣寻欢作乐,沉迷酒色,必然招致覆亡的下场。后两句意谓秦淮河的流水呜咽悲愤,应该憎恨阮大铖的误国,不宜再怨恨陈朝的孔范了;南明的阮大铖不又是一个孔范吗?

  诗人伤时吊古,流露出一种盛衰易代之感。这种诗情意绪似乎并不新鲜,但诗人不将其底蕴和盘托出,而诉诸意象的提炼,这样就自然地造成一种冲淡典雅,清新温婉的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1、 喜马拉雅.秦淮杂诗·其八
踏踏马蹄谁见过?眼看北斗直天河。
踏踏¹马蹄谁见过?眼看北斗直²天河。
译文:得得的蹄声,是谁在骑马走过?夜已深沉,北斗星正指向天河。
注释:¹踏踏:马蹄声。²直:当,临。
西风罗幕生翠波,铅华笑妾颦青娥。
西风罗幕¹生翠波,铅华²笑妾颦(pín)³青娥
译文:凄冷的西风掀动罗幕的波纹,脸上的残粉似笑我双眉紧锁。
注释:¹罗幕:罗帐。²铅华:妆饰用粉。³颦:皱眉。⁴青娥:指女子用青黛画的眉。
为君起唱长相思,帘外严霜皆倒飞。
为君起唱长相思¹,帘外严霜皆倒飞。
译文:站起身来,唱一支相思的歌曲,幽怨的歌音逼退帘外的霜色。
注释:¹长相思:乐府旧题,多写朋友或男女久别思念之情。
明星灿灿东方陲,红霞稍出东南涯,陆郎去矣乘斑骓。
明星灿灿¹东方陲(chuí)²,红霞稍出东南涯,陆郎³去矣乘斑(bān)(zhuī)
译文:恍惚间启明星在东方升起,灿烂后天边透出朝霞一叶。我难忘此情此景,也是这时你跨上马与我相别。
注释:¹明星灿灿:天色将晓,启明星灿灿有光。²陲:边地。³陆郎:六朝陈人,本名陆瑜,为陈后主狎客,后用来代指嫖客。⁴斑骓:有苍黑杂毛的马。

  这首诗以设问开篇,“马蹄踏踏谁见过?”这话既像是问自己,又像是问别人,表达了女主人公希望和失望相交织的复杂心情:心上人是骑着马儿离去的,至今不见归来,唯有“踏踏”的马蹄声不时回响在耳边,萦绕在心上。接着展示夜不能寐,坐而吟唱的特定时空。“眼看北斗直天河”,这句有双重含义,一指“夜深”,如注家所诠释的;一指时届凉秋。古人有依据星象的变化来确定季节的习惯,所谓“斗柄指东,天下皆春;斗柄指南,天下皆夏;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斗柄指北,天下皆冬”,按北斗星位置的变化来分辨四季,当玉衡、开阳、摇光三星连成的线直指西方的银河时,这片土地便已进入秋天。秋天是自然界由盛而衰的季节,传递秋的信息的是西风和落叶,它们都引发人的伤感之情。况且正值华年,在饱尝别离的痛苦之后,独守深闺空闱之中,长夜漫漫,能不愁肠百结?“铅华笑妾颦青娥”,正是这种愁苦神情的写照。

  人的愁苦愈积愈深,到了不堪忍受的程度,势必要设法排遣。“为君起唱《长相思》”,就是女主人公选择的排解方式。她的歌声是从内心深处流淌出来的,饱含爱恋,贯串精诚。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连无情的“严霜”也为之动情,竟至掉头而去,不忍卒听。“帘外严霜皆倒飞”,想象奇诡,极富表现力。比起《金铜仙人辞汉歌》中的“天若有情天亦老”来似更进一层,因为“天若”句有比喻词“若”,系或然之辞,而此句表达得如此坚决,就象实际发生的那样,不仅有形体,而且有气势,使难于捉摸的情幻成新奇美妙、可见可感的物象。这就是艺术魅力之所在。

  女主人公感情的可贵突出地呈现在一个“长”字上。自朝到暮,从昏到晓,她的心始终伴随着离去者的身影和“踏踏”的马啼,融进一片痴情。她彻夜难眠,长想思,至于长吟唱,抒发着无尽的恋情,直至东方发白,朝霞升起。她是如此的一往情深,忠贞不渝,而对方,“陆郎去矣乘斑骓”,毫无顾恋之意。多情换来薄情,女主人公徒然陷入痛苦的深渊。“陆郎”具体解释诸本不尽相同。徐文长说是陆贾,“贾在南中,倡家竞留之。”暗示女主人公是青楼中人。王琦以《明下童曲》为本,注云“陈孔,谓陈宣、孔范,陆谓陆瑜,皆陈后主狎客。”狎客薄情,司空见惯,王注似与诗的本意相合。

  仔细品味,此诗与鲍照、李白的同题作品有明显的区别。后二者属“听歌逐音,因音托意”一类,女主人公不是歌唱者,而是在聆听所爱的歌声之后,为之沉吟久坐,抒发爱慕的情意,属“投桃报李”式的情感交流,带有喜剧性质;此诗中的坐吟、起唱者皆为女主人公,男方则无反应,以多情烘托无情,更具悲剧效果。就体式而言,鲍照和李白的作品有七字句,也有三字句,属杂言体;李贺的这首则全是七言句,类似七言歌行。这些表明李贺创作诗歌不愿受前人的缚束,他的主体意识相当浓烈,力图充分表达自我。袭用旧题系出于表情达意的需要,而非模仿的冲动。善于渲染是李贺诗歌的一大特色。这首诗中就多借景抒情的笔墨,不同寻常的是,景物描写不仅仅用作陪衬而已,常常成为题材的主体部分。例如“为君起唱《长相思》,帘外严霜皆倒飞。”乍看起来前一句是叙事。抒情,后一句是写景。经过仔细体味,就会清楚地认识到两者都是叙事、抒情、写景的结合体,不过一者常,一者变;一者正,一者奇而已。“帘外”句运思奇诡,却不难体味。用奇诡的物象和境界,表达几乎人人都能体味的情理,正是李贺的特长,也是他的诗歌独具的艺术价值。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唐诗鉴赏辞典补编: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564-566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