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笑摧颓如病鹤,羽衣仍复会婆娑。已裁斑竹将扶老,更剪蟠枝作养和。
自笑摧颓如病鹤,羽衣仍复会婆娑。已裁斑竹将扶老,更剪蟠枝作养和。
骤雨欲来移蚁穴,落花多罢分蜂窠。裹头多上春官老,不道丘园自一科。
骤雨欲来移蚁穴,落花多罢分蜂窠。裹头多上春官老,不道丘园自一科。
张雨

张雨

张雨(1283~1350)元代诗文家,号句曲外史,道名嗣真,道号贞居子曾从虞集受学,博学多闻,善谈名理。诗文、诗文、书法、绘画,清新流丽,有晋、唐遗意。年二十弃家为道士,居茅山,尝从开元宫王真人入京,欲官之,不就。 ▶ 347篇诗文

猜您喜欢
君门如天深九重,君王如帝坐法宫。
君门如天深九重¹,君王如帝坐法宫²
译文:巍峨的皇宫呵如天宫深有九重,皇帝坐在正殿上理政办公。
注释:骊山:在今陕西临潼县西。唐玄宗李隆基曾在这里大修行宫,尽情纵乐。¹“君门”句:指无由向皇帝效忠。²法宫:正殿,为皇帝处理政事的地方。
人生难处是安稳,何为来此骊山中。
人生难处是安稳,何为来此骊山中。
译文:人生最难得的是安安稳稳过日子,李隆基为什么要来到这座骊山中?
复道连云接金阙,楼观隐隐横翠红。
复道¹连云接金阙(què),楼观²隐隐横翠红³
译文:你看那复道在云雾中连通着座座金殿,楼台隐现出横在山间的彩色雕梁画栋。
注释:¹复道:高楼间(或山岩险要处)架空的通道,阁道。²观:这里指楼台。³横翠红:指彩色的雕梁画栋横在山间。
林深谷暗迷八骏,朝东暮西劳六龙。
林深谷暗迷八骏¹,朝东暮西劳六龙²
译文:树林深密山谷幽暗使玄宗车驾的八匹骏马迷惑不前呵,清晨游东山日暮览西峰骏马也累得走不动。
注释:¹八骏:相传周穆王有八匹骏马,这里指唐玄宗的车驾所用的马匹。²六龙:古代神话说为太阳驾车的羲和每日赶六条龙载上太阳神从东到西飞行。这里也指皇帝车驾所用的骏马。
六龙西幸峨眉栈,悲风便入华清院。
六龙西幸¹峨眉栈²,悲风便入华清院³
译文:当玄宗西奔峨眉栈道经过马嵬坡,军中哗变杨妃缢死悲风便吹入了华清院。
注释:¹幸:皇帝抵达某处称“幸”。²峨眉栈:峨眉山的栈道。这里指马嵬坡。据唐人陈鸿《长恨歌传》载,安史乱起,唐玄宗西奔蜀,路经马嵬坡,因兵变被迫杀掉杨贵妃。³华清院:即华清宫,在骊山上,是唐玄宗与杨玉环寻欢作乐的地方。
霓裳萧散羽衣空,麋鹿来游墟市变。
(ní)(cháng)萧散羽衣¹空,麋(mí)鹿来游墟²市变。
译文:霓裳羽衣曲一时风流云散,城市变荒野,麋鹿也可在宫殿的遗址上游玩。
注释:¹霓裳、羽衣:杨玉环为玄宗演奏的霓裳羽衣曲。这里将它拆散用,一语双关,以衣裳散喻贵妃死去,乐声消失。²墟:集市。
我上朝元春半老,满地落花人不扫。
我上朝元¹春半老,满地落花人不扫。
译文:今日我登临朝元阁春天已过一半,但见满地落花无人打扫狼藉地面。
注释:¹朝元:朝元阁,在骊山上,是道家寺观。传说玄宗时老子曾在这里出现,又改名为降圣阁。
羯鼓楼高挂夕阳,长生殿古生青草。
(jié)鼓楼¹高挂夕阳,长生殿²古生青草。
译文:羯鼓楼高挂着惨淡的夕阳,荒草野蔓丛生在长生殿。
注释:¹羯鼓楼:放置鼓乐的楼阁。羯鼓是从羯族传入的桶状小鼓,声音急促高烈。²长生殿:宫殿名,天宝元年造于华清宫。
可怜吴楚两醯鸡,筑台未就已堪悲。
可怜吴楚¹两醯(xī)²,筑台未就已堪悲。
译文:可怜吴王楚王这两只小毛虫竟敢作乱称帝,宫殿楼台还未建成就已命丧黄泉。
注释:¹吴楚:指西汉时发动叛乱的汉宗室吴王、楚王。²醯鸡:小虫,即蠛蠓。古人误以为酒醋上的白霉变成,故名。
长杨五柞汉幸免,江都楼成隋自迷。
长杨¹五柞²汉幸免,江都³楼成隋自迷。
译文:想那汉代也有长杨殿和五柞宫,汉家天子在当时侥幸能稳坐江山。隋炀帝在江都修成了供他荒淫享乐的迷楼,而他的帝业也就迷失在其中。
注释:¹长杨:宫殿名,秦筑,汉时修饰扩建,因宫中多垂杨树,故名。故址在今陕西周至县东南。²五柞:汉宫名。³江都:即今江苏杨州。隋炀帝杨广曾在这里大兴土木,建迷楼,荒淫无度,隋朝随即灭亡。
由来流连多丧德,宴安鸩毒因奢惑。
由来流连多丧德,宴安鸩(zhèn)¹因奢惑。
译文:从来沉溺酒色淫乐的人都会丧失德行,不知道宴安有如鸩毒,那是因为被奢侈生活诱惑。
注释:¹鸩毒:鸩是一种有毒的鸟,传说其羽浸酒,饮之即死。
三风十愆古所戒,不必骊山可亡国。
三风十愆(qiān)¹古所戒,不必骊山可亡国。
译文:歌舞游猎、声色狗马种种恶习都是古代圣贤所戒除的,不仅是因为唐玄宗建造了骊山宫殿才导致亡国。
注释:¹三风十愆:指三种恶习中的十大过错。三风,巫风、淫风、乱风。其中巫风二过为舞、歌;淫风四罪为货、色、游、畋(猎);乱风四恶为侮圣言、逆忠直、远耆德、比顽童。合成“十愆”。愆:过错。据说,这是商朝初年贤臣伊尹告诫太甲的话。
大江自三峡来,所遇无非石者,势常结约不舒。至西陵以下,岸多沙泥,当之辄靡,水始得遂其剽悍之性。如此者凡数百里,皆不敢与之争,而至此忽与石遇。水汹涌直下,注射拳石,石堮堮力抵其锋,而水与石始若相持而战。以水战石,则汗汗田田滹滹干干,劈之为林,蚀之为窍,锐之为剑戟,转之为虎兕,石若不能无少让者。而以石战水,壁立雄峙,怒狞健鸷,随其洗磨;簸荡之来,而浪返涛回,触而徐迈,如负如背;千万年来,极其力之所至,止能损其一毛一甲,而终不能啮骨理而动龈齶。于是,石常胜而水常不胜,此所以能为一邑砥柱而万世赖焉者也。
大江自三峡来,所遇无非石者,势常结约不舒。至西陵以下,岸多沙泥,当之辄(zhé)(mǐ),水始得遂其剽(piāo)(hàn)之性。如此者凡数百里,皆不敢与之争,而至此忽与石遇。水汹涌直下,注射拳石,石堮(è)堮力抵其锋,而水与石始若相持而战。以水战石,则汗汗田田¹(biāo)滹干干²,劈之为林,蚀之为窍,锐之为剑戟(jǐ),转之为虎兕(sì),石若不能无少让者。而以石战水,壁立雄峙(zhì),怒狞健鸷(zhì),随其洗磨;簸(bǒ)荡之来,而浪返涛回,触而徐迈,如负如背;千万年来,极其力之所至,止能损其一毛一甲,而终不能啮骨理而动龈齶(è)³。于是,石常胜而水常不胜,此所以能为一邑砥(dǐ)柱而万世赖焉者也。
译文:长江从三峡向下奔流而来,所遇到的无非是岩石,水势常受束缚不舒展。到西陵以下,北岸势为沙泥,挡住江水的地方就会被冲垮,水才能表现它的剽悍的本性,像这样的江岸共几百里,都不敢与江水相争,而到这里忽然与岩石相遇。水汹涌直下,冲击屈曲的岩石,岩石危崖耸立,用力抵挡浪头,而水和石像相持着战斗:水与石搏斗,则广阔浩大,汹涌澎湃,把石劈为林,侵蚀为孔洞,冲刷为剑戟的形状,削磨为虎和犀牛的种种形态,石好像也不能没有稍微退让的意思;而石与水搏斗,岩石像墙壁一样雄伟耸立,愤怒凶猛而强健,任凭浪涛洗磨。浪涛激荡而来,却浪返涛回,原来是波涛触到岩石就慢慢退回,像打败了往回逃一样。千万年来,江水用尽它的力量所能达到的,只能损坏岩石的一点皮毛,而终究不能啃动骨头冲毁巨石。于是,石常常取胜,而水常常不能取胜,这就是它能成为一城的柱石,而万代依靠它的原因。
注释:绣林山:湖北山名,临长江而立。¹汗汗田田:汗汗,水广大无际的样子;田田,水势浩大的样子。²滹滹干干:江水汹涌澎湃状。³龈腭:原指齿根肉和口腔上腭,这里指巨石外缘。
予与长石诸公,步其颠,望江光皓森,黄山如展筛,意甚乐之。已而见山下石磊磊立,遂走矶上,各据一石而坐。静听水石相搏,大如旱雷,小如哀玉。而细睇之,或形如钟鼎,色如云霞,文如篆籀。石得水以助发其妍而益之媚,不惟不相害,而且相与用。予叹曰:“士之值坎禀不平,而激为文章以垂后世者,何以异此哉!”
予与长石¹诸公,步其颠,望江光皓(hào)森,黄山如展筛(shāi),意甚乐之。已而见山下石磊磊立,遂走矶上,各据一石而坐。静听水石相搏,大如旱雷,小如哀玉²。而细睇之,或形如钟鼎,色如云霞,文如篆(zhuàn)(zhòu)³。石得水以助发其妍而益之媚,不惟不相害,而且相与用。予叹曰:“士之值坎禀不平,而激为文章以垂后世者,何以异此哉!”
译文:我与长石等人登上山颠,望江上水光浩渺,黄山如舒展的旗帜,心里对这很高兴。接着见山下乱石堆积,就到水边大石上上,各自占据一块石头坐下。静听水石相搏的声音,大的像晴天的雷声,小的像哀伤缠绵的曲子。仔细一看,有的形状像钟鼎,有的颜色像云霞,有的纹理像大篆。石得到水的帮助,产生它的美丽增加它的妩媚,水对于石,不但不能危害它,反而为它提供了帮助。我感叹说:处于坎坷不平的时候,而奋发写文章,以垂名后世的读书人,与这有什么不同呢!
注释:¹长石:作者友人曾可前。²哀玉:哀伤缠绵的曲子。³篆籀:即大篆,笔画重叠曲折。
山以玄德娶孙夫人于此、石被睇锦,故名。其下即刘郎浦。是日同游者,王中秘季清,曾太史长石,文学王伯雨、高守中、张翁伯、王天根也。
山以玄德娶孙夫人于此、石被睇(dì)锦,故名。其下即刘郎浦。是日同游者,王中秘¹季清,曾太史²长石,文学³王伯雨、高守中、张翁伯、王天根也。
译文:绣林山因为刘玄德在这里迎娶孙夫人,石上覆盖红锦,所以取了这个名字。它下游就是刘郎浦。这天同游的人,有任中秘的王季清、任太史的曾长石,任文学的王伯雨、高守中、张翁伯、王天根。
注释:¹中秘:管理宫中藏书的官。²太史:翰林学士的同称。³文学:太学或县学教官。
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
皓魄(pò)¹当空宝镜²升,云间仙籁(lài)³寂无声。
译文:浩瀚广阔的夜空中,月亮像宝镜般升起,月静风闲,万籁无声。
注释:¹皓魄:指明月。²宝镜:喻月。³仙籁:犹仙乐。比喻美妙的音乐。这里指风声,言月静风闲。
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
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无(qú)千里明。
译文:空中只有淡薄的云,遥望夜空,这一轮满月,足以平分秋色,将那四通八达的大路映照得千里光明。
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
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¹休向眼前生。
译文:这圆月之夜,我仿佛看到玉兔在从桂枝边灵巧般跳跃,想落到人间。妖蟆呀你休要用你的阴影挡住我专注的眼神。
注释:¹狡兔、妖蟆(má):皆月中之形,兔能生光,蟆能蚀魄。狡兔当指玉兔,妖蟆当指圆月中的阴影如蟆。妖蟆:是传说中月中的蟾蜍,能够通过吞食月亮使月亮出现圆缺的变化。)
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
灵槎(chá)¹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
译文:玉兔啊,你别落下,今夜我打算在银河更加清澈的时分,坐上仙人的木筏,与你相约仙境,携手共渡这美好时光。
注释:¹灵槎:神话中用来乘坐去往天河的船筏。
这首诗是写中秋之月,首联即点明主题,用“宝镜”突出了月之明亮,颔联诗人作了空间的延伸,将读者带入了广袤无垠的月夜里,使人如身临其境,看那皓月当空,光照万里的壮美景色。颈联引用了两个传说故事,增加了全诗的趣味性,尾联诗人突发奇想,欲与月亮一起乘船遨游银河,给人留下了无穷的想象空间。

zhōngqiū

 sòngdài 

hàodāngkōngbǎojìngshēng yúnjiānxiānlàishēng 
píngfēnqiūlúnmǎn chángbànyúnqiānmíng 
jiǎokōngcóngxiánwàiluò yāoxiūxiàngyǎnqiǎnshēng 
língcháyuētóngxiéshǒu gèngdàiyínchèqīng 
朝作轻寒暮作阴,愁中不觉已春深。
朝作轻寒暮作¹阴,愁中不觉已春深。
译文:阵阵轻寒,弥漫在清晨,片片阴云,笼罩在暮色时分。愁闷里,竟然未觉到春意已沉。
注释:壬戌: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¹作:此处指天气变化。
落花有泪因风雨,啼鸟无情自古今。
落花有泪因风雨,啼鸟无春自古今¹
译文:落花滴泪,是因有风雨的侵临,啼鸟无情,此事自古而今。
注释:¹“落花”二句:实即杜甫《春望》诗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之意,作者偏从正面说出,以落花、啼鸟之无知,更进一步衬托出自己的深愁远虑。
故国江山徒梦寐,中华人物又销沉。
故国江山徒梦寐,中华人物又销沉。
译文:故国的江山啊,徒然入梦,中华英杰人物又一次消沉。
龙蛇四海归无所,寒食年年怆客心。
龙蛇¹四海归无所,寒食年年怆(chuàng)²客心。
译文:那醉梦独醒的猛士啊,四海之广,却无处可以立身,年年的寒食,徒然伤我客子之心。
注释:¹龙蛇:比喻隐伏草野,带时而起的志士。²怆:悲伤。

  首联写环境氛围,暗示斗争的情况和自己的心情。早晨飘飞的轻云到了傍晚就阴沉沉的了,在忧愁中的人全然不觉时间已进入了暮春。前句既是写的实际的天气,又是写的内心的感触:清的力量渐渐渗透已把天下遮掩。环境描写,有渲染气氛的作用。后句,点出一个“愁”字,流露郁懑和时光逝去的失落之情。

  颔联用双关语对比地写眼前的现实。“有泪”,形容花上的露珠。作者用垂泪的“落花”比喻受打击的抗清志士,得意的“啼鸟”来比喻卖力为清廷帮腔的小人。这种写法我国古典诗词中常用,屈原就常用香花和臭草来比喻忠与奸。那“鸾鸟凤凰,日以远兮。燕雀乌鹊,巢堂坛兮。露申辛夷,死林薄兮。腥臊并卸,芳不得薄兮”就是这类构意的始祖了。这样的写法,能够表达作者鲜明的爱憎。

  颈联感情强烈,饱含自己壮志未酬的感慨。“徒”,“又”,将恢复理想成为空想的感伤,志士仁人白白消殒的沉痛,表达得淋漓尽致。有“如何亡国恨,尽在大江东”的深沉幽愤,也有“万里悲风随邮塞,三年明月照思乡”的沉痛遗恨,慷慨悲壮而让人久久难以释怀。

  尾联流露出失望之情。“龙蛇”这里是借喻,代指志士。“龙蛇四海归无所”,指反清志士们因为大业难成而找不到自己的归宿。“寒食年年怆客心”,指包抗自己在内的前明遗民志士在年年寒食节的时候都会产生悲怆之感。由此,表达了反清无望的幽愤。

rénqīngmíngzuò

jūn míngdài 

zhāozuòqīnghánzuòyīn chóuzhōngjuéchūnshēn 
luòhuāyǒulèiyīnfēng niǎoqíngjīn 
guójiāngshānmèngmèi zhōnghuárényòuxiāochén 
lóngshéhǎiguīsuǒ hánshíniánniánchuàngxīn 
孔子过泰山侧 ,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孔子过泰山侧 ,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¹而听之,使子路²问之,曰:“子之哭也,壹(yī)³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¹⁰(zhì)¹¹之:苛政猛于虎也。”
译文:孔子路过泰山边,有个妇人在坟墓旁哭得很悲伤。孔子扶着车前的伏手板听着,派子路问她说:“你这样哭,真好像不止一次遭遇到不幸了。”她就说:“是啊!以前我公公死在老虎口中,我丈夫也死在老虎口中,现在我儿子又被虎咬死了。”孔子说:“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妇女回答说:“(因为)这里没有残暴的政令。”孔子说:“子路要记住:残暴的政令比老虎还要可怕!”
注释:¹式:同“轼”,车前的伏手板,这里用作动词 扶着车前的扶手板。以手抚轼,为古人表示尊敬的礼节。²子路:仲由(公元前542年——公元前480年),字子路,又字季路,鲁国卞人。“孔门十哲”之一、“二十四孝”之一,“孔门七十二贤”之一,受儒家祭祀。³壹:真是,实在。⁴而:乃。⁵然:是这样的。⁶舅:丈夫的父亲(指公公)。古以舅姑称公婆。⁷焉:于此,在此。⁸去:离开。⁹苛政:繁重的徭役赋税。¹⁰小子:古时长辈对晚辈,或老师对学生的称呼。¹¹识:同“志”,记住。
出自《十三经注疏》本《礼记·檀弓下》。
出自《十三经注疏》本《礼记·檀弓下》。
这篇文章通过“苛政”与“猛虎”的绝妙对比,形象生动地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残暴本性,对封建暴政的鞭挞入木三分。祖孙三代命丧虎口,令人悲悯。但可悲的不在于老虎吃人,而在于以身饲虎却难舍其地。那悲凄老妇的一席话,那一条条离去的鲜活生命,是对当政者,尤其是昏庸残暴者的血泪控诉。孔子提出“德治”,“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论语·为政》);孟子提出施“仁政”,“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长也”(《孟子·梁惠王下》)。表达的都是儒家的政治主张。这则故事,形象地说明了“苛政猛于虎”的道理,发人深省。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