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仙岭上瞿昙宫,老僧雪眉覆双瞳。奇琴久蓄款识古,云是零陵水边石上之枯桐。
葛仙岭上瞿昙宫,老僧雪眉覆双瞳。奇琴久蓄款识古,云是零陵水边石上之枯桐。
忆昔蛟龙宅其涘,霹雳斩龙树亦死。道人作琴傍水弹,几夜湘江泣帝子。
忆昔蛟龙宅其涘,霹雳斩龙树亦死。道人作琴傍水弹,几夜湘江泣帝子。
迩来居我玛瑙坡,声价压倒伽陀罗。嵇心羊体妙相得,有耳不听西湖歌。
迩来居我玛瑙坡,声价压倒伽陀罗。嵇心羊体妙相得,有耳不听西湖歌。
松窗茶屋梦初醒,别鹤凄凄怨烟岭。隔水逋仙夜不眠,听尽梅花山月影。
松窗茶屋梦初醒,别鹤凄凄怨烟岭。隔水逋仙夜不眠,听尽梅花山月影。

西lǐngnǎosēngfāngzhōuyǒuqínèrmíngshíshàngmíngruíbīntiěwèishīèrshǒu--gāomíng

xiānlǐngshàngtángōnglǎosēngxuěméishuāngtóngqínjiǔkuǎnshíyúnshìlínglíngshuǐbiānshíshàngzhītóng

jiāolóngzháizhǎnlóngshùdàorénzuòqínbàngshuǐdànxiāngjiāngzi

ěrláinǎoshēngjiàdàojiātuóluóxīnyángmiàoxiāngyǒuěrtīng西

sōngchuāngchámèngchūxǐngbiéyuànyānlǐngshuǐxiānmiántīngjǐnméihuāshānyuèyǐng

高明

高明

高明(约1305~约1371) 元代戏曲家。字则诚,号菜根道人。浙江瑞安人,受业于县人黄溍时,成古典名剧《琵琶记》。元代戏曲作家。瑞安属古永嘉郡,永嘉亦称东嘉,故后人称他为高东嘉。他的长辈、兄弟均能诗擅文。他曾从名儒黄□游,黄为官清廉,并以至孝见称。高明的思想、品格受家庭、老师影响颇深。明代万历刻本《琵琶记》插图高明青年时期用世之心很盛,元顺帝至正五年(1345)以《春秋》考中进士,历任处州录事、江浙行省丞相掾、福建行省都事等职。高明为官清明练达,曾审理四明冤狱,郡中称为神明。他能关心民间疾苦,不屈权势,受到治下百姓爱戴,处州期满离任时,百姓曾为他立碑。 ▶ 51篇诗文

猜您喜欢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昨夜雨疏(shū)风骤(zhòu)¹,浓睡不消残酒²。试问卷帘人³,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译文:昨夜雨虽然下得稀疏,但是风却劲吹不停,酣睡一夜仍有余醉未消。问那正在卷帘的侍女,外面的情况如何,她却说海棠花依然和昨天一样。知道吗?知道吗?这个时节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了。
注释:¹雨疏风骤:雨点稀疏,晚风急猛。疏:指稀疏。²浓睡不消残酒:虽然睡了一夜,仍有余醉未消。浓睡:酣睡。残酒:尚未消散的醉意。³卷帘人:有学者认为此指侍女。⁴绿肥红瘦:绿叶繁茂,红花凋零。

  李清照这首《如梦令》是“天下称之”的不朽名篇。这首小令,有人物,有场景,还有对白,充分显示了宋词的语言表现力和词人的才华。小词借宿酒醒后询问花事的描写,曲折委婉地表达了词人的惜花伤春之情,语言清新,词意隽永。

  起首两句“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辞面勾勒写词时间与环境,昨夜词人不忍看到明朝海棠花谢,故把酒以消愁绪,翌日晨起宿醉尚未尽消。 “雨疏风骤”十分恰切地写出暮春时节,风萧萧然而雨却是疏落,渲染了词人花下醉酒的怅然之感。即便把酒过后的酣睡浓甜,但仍难“消残酒”,写出词人此刻的慵懒惺忪。

  词人唤来侍女“试问卷帘人” 转折巧妙精当,灵动自然。词人情知海棠不堪一夜骤风疏雨的揉损,窗外定是残红狼藉,落花满地,却又不忍亲见,一个“试”字,将词人不忍亲见落花却又想知究竟的矛盾心理,刻画得贴切入微,真实可感。孰料, “却道海棠依旧”,侍女的回答让词人喜出望外却又无奈黯然, “却”字道出了“卷帘人”不解词人心以及词人的意外之喜,词人的细腻委婉和侍女的粗疏淡漠形成对比。试问”的结果——“却道海棠依旧。”侍女的回答却让词人感到非常意外。本来以为经过一夜风雨,海棠花一定凋谢得不成样子了,可是侍女卷起窗帘,看了看外面之后,却漫不经心地答道:海棠花还是那样。一个“却”字,既表明侍女对女主人委曲的心事毫无觉察,对窗外发生的变化无动于衷,也表明词人听到答话后感到疑惑不解。她想:“雨疏风骤”之后,“海棠”怎会“依旧”呢?这就非常自然地带出了结尾两句。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既是对侍女的反诘,也像是自言自语:这个粗心的丫头,你知道不知道,园中的海棠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稀少才是。这句对白写出了诗画所不能道,写出了伤春易春的闺中人复杂的神情口吻,可谓“传神之笔。“应是”,表明词人对窗外景象的推测与判断,口吻极当。因为她毕竟尚未亲眼目睹,所以说话时要留有余地。同时,这一词语中也暗含着“必然是”和“不得不是”之意。海棠虽好,风雨无情,它是不可能长开不谢的。一语之中,含有不尽的无可奈何的惜花情在,可谓语浅意深。而这一层惜花的殷殷情意,自然是“卷帘人”所不能体察也无须更多理会的,她毕竟不能像她的女主人那样感情细腻,那样对自然和人生有着更深的感悟。这也许是她所以作出上面的回答的原因。

  末了的“绿肥红瘦”一语,更是全词的精绝之笔,历来为世人所称道。“绿”代替叶,“红”代替花,是两种颜色的对比;“肥”形容雨后的叶子因水份充足而茂盛肥大,“瘦”形容雨后的花朵因不堪雨打而凋谢稀少,是两种状态的对比。本来平平常常的四个字,经词人的搭配组合,竟显得如此色彩鲜明、形象生动,这实在是语言运用上的一个创造。由这四个字生发联想,那“红瘦”正是表明春天的渐渐消逝,而“绿肥”正是象征着绿叶成荫的盛夏的即将来临。这种极富概括性的语言,又实在令人叹为观止。

  此词借宿酒醒后询问花事的描写,委婉地表达了作者怜花惜花的心情,充分体现出作者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也流露了内心的苦闷。全词篇幅虽短,但含蓄蕴藉,意味深长,以景衬情,委曲精工,轻灵新巧,对人物心理情绪的刻画栩栩如生,以对话推动词意发展,跌宕起伏,极尽传神之妙,显示出作者深厚的艺术功力。

参考资料:
1、 陈祖美.李清照作品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92:1-6

mènglìng ·zuóshūfēngzhòu

qīngzhào sòngdài 

zuóshūfēngzhòu nóngshuìxiāocánjiǔ shìwènjuǎnliánrén quèdàohǎitángjiù zhǐfǒu zhīfǒu yīngshì绿féihóngshòu 
引手摘星辰,云气扑衣如湿。前望翠屏无路,忽天门中辟。
引手¹摘星辰,云气扑衣如湿。前望翠屏²无路,忽天门³中辟。
译文:伸手可以摘取天上的星星,飞云扑在身上打湿了衣裳。眼前的山岩像苍翠的屏障,层层叠叠将道路阻挡。忽然出现了天门似的关隘,就像山岩被劈开一样。
注释:太行:即太行山。¹引手:抬手,伸手。²翠屏:形容山岩像苍翠的屏风。³天门:形容山上关隘的险奇。
等闲鸡犬下方听,人住半山侧。行踏千家檐宇,看炊烟斜出。
等闲¹望犬下方听,人住半山侧。行踏千家檐宇²,看炊烟斜出。
译文:时常听见下方传来鸡鸣犬吠声,那些山民就住在半山旁。我在岭上行走,仿佛踏在千家屋檐上;看那一缕缕炊烟,在山风中斜斜升起、飘荡。
注释:¹等闲:常常,时常。²檐宇:屋檐,屋顶。

  此词偏于实叙,用移步换形之笔,写登上南天门的观感。词原注云:“南天门尤陡峻,人多凿窑而居。”全词就在这“陡峻”二字上落墨。

  形容山之高峻,前有李白的名句:“扪参历井仰胁息,以乎抚膺坐长叹。”(《蜀道难》)此词起句“引手摘星辰”,就其夸张笔法而言,显然脱胎于李诗。但李白重在写“畏途巉岩”之不可攀,渲染了人对自然的恐惧心理,此句情致则异,一“引”一“摘”两个动作,表现的是身临奇境的惊喜感,其中还颇有点欣然自得的意味呢!但既属夸张想象之笔,句意毕竟偏虚,故次句必以实写济之:“云气扑衣如湿。”用人行山中时的真切感受,来突出山的高峻。唐人有句:“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张旭《山中留客》)“山路原无雨,空翠湿人衣。”(王维《山中》)境界差近,而此句写“云气扑衣”,便富动感,再加“如湿”二字,更有触感。以上两句虽写得语工意足,其实都不过是陪衬之笔。接着再作衬垫——“前望翠屏无路”,见得山路百折千回,盘曲异常;经这一句延岩、顿挫,突如其来地推出全篇景物中心——“忽天门中辟”。在那云气晻霭之上,忽见天门矗立眼前,犹如横亘天半,其奇峻何如?名曰“天门”,真不虚也!

  下片观察景物的视点,由仰视转为俯瞰,由“天上”下观“人间”。于是,新异的情境出现了:寻常的鸡鸣狗吠声,竟从“下方”传上天来,循声望去,发现了“人住半山侧”的奇特景象。因山民凿窑而居,人行山上,窑洞的檐宇都在脚下,故曰“行踏千家檐宇”。“看炊烟斜出”一句,最为传神,依依墟里之烟,俱从窑洞中斜着飘出,这种平地罕见的生活情景,摄入词中,倒也别有一种情趣。

  此词并不以赏心悦目的情景取胜,但写出身历其境的新奇感受,同样有动人的效果。这端有赖于作者选择最佳视角、捕捉特征性景物和准确传达自我心理感受的功力。

参考资料:
1、 品诗文网
无情野火,趁西风烧遍、天涯芳草。榆塞重来冰雪里,冷入鬓丝吹老。牧马长嘶,征笳乱动,并入愁怀抱。定知今夕,庾郎瘦损多少。
无情野火,趁西风烧遍、天涯芳草。榆(yú)¹重来冰雪里,冷入鬓(bìn)丝吹老。牧马长嘶(sī),征笳(jiā)乱动²,并入愁怀抱。定知今夕,庾(yǔ)³瘦损多少。
译文:无情的野火,趁着阵阵西风,烧光了天涯芳草。冰天雪地里再次来到边塞,鬓发染霜,我已被寒风吹老。牧马长嘶,胡笳乱鸣,一并闯进我忧愁的怀抱。定然知道今天晚上,我这个庾信般多愁善感的诗人,会瘦掉多少。
注释:百字令:词牌名,即念奴娇。双调一百字,上下片各十句四仄韵。汉儿村:在今辽宁省朝阳县境内。¹榆塞:榆关,即山海关。²“牧马”两句:汉李陵《答苏武书》:“胡笳互动,牧马悲鸣。”³庾郎:北周诗人庾信。他身经丧乱,作品饱含愁思,曾作《愁赋》。
便是脑满肠肥,尚难消受,此荒烟落照。何况文园憔悴后,非复酒垆风调。回乐峰寒,受降城远,梦向家山绕。茫茫百感,凭高唯有清啸。
便是脑满肠肥¹,尚难消受,此荒烟落照。何况文园²(qiáo)(cuì)后,非复酒垆(lú)风调³。回乐峰寒,受降城远,梦向家山绕。茫茫百感,凭高唯有清啸。
译文:即便是脑满肠肥的过去,尚且难以消受,这里的荒烟落照。更何况司马相如早已憔悴,不再有当垆卖酒的风流格调。回乐峰彻骨寒冷,受降城如此僻远,思念家乡的梦儿夜夜萦绕。登高凭栏,四野茫茫,不由百感交织,只能向着远方,发出一声清啸。
注释:¹脑满肠肥:不操心的人,吃得饱,养得胖。²文园:指司马相如。³酒垆风调:据《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司马相如曾和妻子卓文君在酒店当垆卖酒。⁴回乐峰:在今宁夏灵武西南。⁵受降城:有三处,这里泛指边塞。

  上片写塞上萧瑟荒凉之景,再借用多愁多病的庾郎典映自己,表现词人心中绵绵的伤感情怀。

  下片进一步渲染愁怨之深,以“便是” “何况”步步写来,层层烘托,一咏三叹,婉转曲折,并以“文园憔悴”的典故突显了此刻的乡愁,感情所至,情韵深挚,自有扣人心弦的力量。

  全词除了抒写远在边关的征夫怀人思乡的愁情外,还把“脑满肠肥"、“五陵公子”和“文园”、 “庾郎”(也是作者自况)对比,为才人薄命痴儿多福而不平。

参考资料:
1、 董平.纳兰性德词选:花山文艺出版社,1986年09月第1版:第205页
2、 《经典读库》编委会编著.人间最美纳兰词精选:江苏美术出版社,2013.11:第124页

bǎilìng··宿hànércūn--lánxìng

qínghuǒchèn西fēngshāobiàntiānfāngcǎosāizhòngláibīngxuělěngbìnchuīlǎozhǎngzhēngjiāluàndòngbìngchóu怀huáibàodìngzhījīnlángshòusǔnduōshǎo

便biànshìnǎomǎnchángféishàngnánxiāoshòuhuāngyānluòzhàokuàngwényuánqiáocuìhòufēijiǔfēngdiàohuífēnghánshòujiàngchéngyuǎnmèngxiàngjiāshānràomángmángbǎigǎnpínggāowéiyǒuqīngxiào

复楚情何极,亡秦气未平。
复楚¹情何极,亡秦²气未平。
译文:复清的愿望多么急切难禁,消灭敌人的志气在心头热烈奔腾。
注释:¹复楚:暗指复明。²亡秦:暗指亡清。
雄风清角劲,落日大旗明。
雄风¹清角劲²,落日³大旗明。
译文:大风送来清脆而雄劲的角声,夕阳的余辉照在大旗上,红艳鲜明。
注释:¹雄风:指义军的军威。²清角劲:清越的号角声悲壮有力。³落日:指夕阳斜晖。⁴大旗:指义军的军旗。
缟素酬家国,戈船决死生!
(gǎo)¹酬家清²,戈船³决死生!
译文:我全身缟素,立誓要报清仇家恨,指挥兵船跟敌人拼个你死我生。
注释:¹缟素:指白色的孝服。²酬家清:报家清之仇。家仇,指作者之父夏允彝于1645年兵败,投水殉清。清仇,指明朝灭亡。³戈船:战船,指义军的水师。
胡笳千古恨,一片月临城。
胡笳(jiā)¹千古恨,一片月临城。
译文:听到胡笳声,激起我满腔无限的悲愤;抬头见明月已上城头,一片光明。
注释:¹胡笳:古代管乐器。这句指清军势大。
战苦难酬国,仇深敢忆家?
战苦难酬(chóu)清,仇深敢¹忆家?
译文:战斗万分艰苦,报清真是谈何容易。清仇如此深重,岂敢再顾念妻子儿女?
注释:¹敢:这里是岂敢、不敢之意。
一身存汉腊,满目尽胡沙。
一身存汉腊¹,满目尽胡沙²
译文:我终身只承认大明中清的正朔和传统,但满眼看到的是一片被敌人蹂躏的土地。
注释:¹汉腊:这里用以表示要毕身忠于明王朝。以汉代明。腊,从周代开始的一种岁中祭祀活动。²胡沙:胡人占领下满目荒凉的土地。
落月翻旗影,清霜冷剑花。
落月翻旗影,清霜冷剑花¹
译文:月亮照着大旗的影子不断翻飞,宝剑射出霜雪一样的白光和逼人的寒气。
注释:¹剑花:剑上的霜花。
六军浑散尽,半夜起悲笳。
六军¹(hún)²散尽,半夜起悲笳。
译文:可叹我们的队伍已全被打散在四处,半夜里,听到悲凉的笳声从四面响起。
注释:¹六军:天子有六军,见《周礼》,这里泛指军队。²浑:全。
一旅同仇谊,三秋故主怀。
一旅¹同仇谊,三秋故主怀²
译文:旅内结成了同仇敌忾的情谊,三年里,我一直怀念先帝。
注释:¹一旅:《左传·哀公元年》:“有众一旅”注:“五百人为旅”。²“三秋”一句:公元1644年,明思宗在煤山自缢,1646年作者入吴易义军,前后三年整,故称三秋。故主怀,“怀故主”的倒装句。故主,指明思宗。
将星沉左辅,卿月隐中台。
将星沉左辅¹,卿(qīng)月隐中台²
译文:清兵攻克扬州,一颗将星就此陨落。奸臣当政,贤良之士尽皆隐蔽。
注释:¹“将星”一句:指1645年清兵攻陷扬州,史可法死难。将星,古代认为帝王将相都上应天星。左辅,这里指扬州。²“卿月”一句:这里卿月比喻贤臣。中台,星名,三台之一。古代以三台喻三公之位。中台谓司徒,这里指朝廷。此句是指马士英、阮大铖等奸佞当权,朝政败坏,贤良之士尽皆隐蔽。
东阁尘宾幕,西征愧赋才。
东阁¹²宾幕³,西征愧赋才。
译文:自己能力差,不能胜任义军的参谋,惭愧自己没有像潘岳一般的才能。
注释:¹东阁:语出《汉书·公孙弘传》:“于是起宾馆,开东阁,以延贤人,与参谋议。”²尘:玷污。³宾幕:即幕宾。⁴西征:潘岳曾作《西征赋》。
月明笳鼓切,今夜为谁哀。
月明笳鼓切,今夜为谁哀。
译文:此夜明月高挂,响起军号之声,这是为谁而哀鸣?

  第一首诗的起笔即化用“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一语,点明主题,并以感情急切、激愤的“情何极”、“气未平”定下了全篇悲壮激越的基调,表达出作者誓灭清人,恢复明朝的强烈爱国情感。接下来由情入景,写道:雄风中,传来军中的号角声;红日里,飘动着战旗。用“角”与“旗”两个意象,用“劲”与“明”两个醒目的词,突出体现义军庄严、雄壮的军威。“缟素酬家国,戈船决死生”是写誓死报效国家,是开篇“复楚”“亡秦”的补充。“酬家国”是目的,“决死生”是决心,鲜明的突出了为雪耻复国而生死决战的惨烈情怀。最后,以悲凉的胡笳与凄冷的月色来渲染义军战斗的艰苦和作者的悲凉心情。

  诗之一三联直抒抗敌复国之志,二四联描写雄豪悲壮之景,情景交融,形成诗歌颇具特色的连环映带、交综流走的气韵,最便于表达诗人内心的郁郁不平之气和铭心刻骨的家国之恨。而“一片月临城”,以景结情,更使诗意开阔,思入微茫,诗人的复国之志和家国之恨糅合在一起,浩然充塞于天地之间。

  第二首着重写斗争的艰苦。诗人运用比喻、象征的手法,选取了一些具有边塞特色的意象,胡沙、悲笳等,描绘出一幅边塞特有的苍凉画面:在胡地黄沙滚滚的大漠中,夜色里回响着悲凉的胡笳之音······但这仅仅是比喻、象征而已,实际上诗人写的是起义军艰苦的抗清复明的战斗生活。首联把战斗和思乡结合起来,以“战苦”提携全篇,因为是寡难敌众才“难酬国”,因为仇深才不“敢忆家”,苦而且难,仍能坚持战斗,这就突出了仇之大且深。“仇深”二字是关键。颔联用具有民族特色的“汉腊”代指作者为之奋战不息的明朝,表达了忠于国家的决心,但明王朝大势已去,清军入侵,山河沦丧、满目荒凉,诗人痛惜而无奈的心情跃然纸上。颈联是艰苦的战斗生活的写照,“翻旗影”“冷剑花”高度概括了刀光剑影的惨烈战斗;“落月”“清霜”等典型意象,象征诗人思念故国的拳拳情怀。尾联把诗人无比痛惜、悲愤,而又无可奈何的心情推向高潮:起义军全军覆没,悲凉的胡笳之音在夜空中回荡。全诗意境厚重沉郁,慷慨悲凉,感人至深。

  第三首写同仇敌忾的精神。开篇即直言对明思宗的怀念。崇祯皇帝煤山自缢,到作者写此诗时已经三年。接着写史可法蒙难,扬州城破,是各镇不听调动,福王政权腐败无权威的结果,叙述中有揭露,有批判,有深沉的感慨。接着又转向对自身的描述,惭愧自己身为幕宾而没有潘岳那样的才能,这是作者的自谦,最后以设问作结,引人深思。

  三首诗的共同特点是:直抒胸臆与典型意象、景物烘托相结合。都是用对起手法,四联中有三联是对句,形成整饬的格律、庄严的风韵。都是用衬托手法表现义军不畏强敌,不畏艰苦的崇高精神,有时用比喻、象征等手法,把作者强烈爱国情感抒发出来。诗风激越而蕴藉、沉雄。

参考资料:
1、 于非.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30-133
2、 文化林 余镇邦.古代爱国诗词鉴赏:江西人民出版社,1987:158-159
3、 蒋学浚.历代爱国诗词鉴赏:石油工业出版社,2001:213-214
数萼初含雪,孤标画本难。
数萼(è)¹初含雪,孤标²画本难。
译文:梅花初放,花萼中还含着白雪;梅花美丽孤傲,即使要入画,都会担心难画的传神。
注释:¹萼:花萼,萼片的总称。由若干萼片组成,一般呈绿色,保护花芽。²孤标:独立的标识,形容清峻突出,不同一般。
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
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
译文:花香中别有韵致,清雅的都不知道冬的寒冷。
横笛和愁听,斜枝倚病看。
横笛和愁听,斜枝倚病看。
译文:心中愁苦之人不愿听那哀怨的笛声,病躯倚着梅枝独看这风景。
朔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
(shuò)¹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
译文:北风如果理解我怜梅之意,就请不要轻易的摧残它。
注释:¹朔:北方。

  崔道融《梅花》诗中的梅花却非眩耀的梅花。“数萼初含雪,孤标画本难。”此句写“冷”。只是“数萼”,方显冷清。诗人家中必无高朋满座。无朋无友,遗我一人,隐隐花开,淡淡看来。在诗坛众多的咏梅诗中,林逋《山园小梅》云:“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齐己《早梅》云:“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此二者皆是“暖”景,何等的热闹,独不似崔道融咏梅诗的“冷清”“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先写花形,复写花香。关于这一点齐己的《早梅》诗和林逋的《山园小梅》诗也与之如出一辙。

  “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先写花形,复写花香。齐诗林诗亦然。齐诗云:风递幽香出,禽窃素艳来。林诗云: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三者意境则各不相同。崔诗清。香为清香,以清替寒。齐诗虽有一幽字,其境不觉其幽,唯觉流畅而已。林诗着一趣字,所谓文人雅事此般趣味则是。

  “横笛和愁听,斜枝倚病看。”此句愁。于花香之后,写花事。李益《从军北征》云: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律然《落梅》云:不须横管吹江郭,最惜空枝冷夕曛。横笛是特指,故和愁听。齐诗无此写人之句。林诗云: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不离其雅趣。

  “朔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此句苦。苦苦哀求之意。唯此相慰,不忍见其凋残。此写花愿。齐诗云: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就花写花,不似崔诗化人入花,其情深切。林诗至上句已毕。

  崔道融四句诗,冷、清、愁、苦,皆出寂寞。人无伴,心亦无寄。偶见之数萼梅花,恋恋不已,却无大地春回的欢乐。只因心间的孤寒不因人间的寒暑而迁移。律然《落梅》全诗云:和风和雨点苔纹,漠漠残香静里闻。林下积来全似雪,岭头飞去半为云。不须横管吹江郭,最惜空枝冷夕曛。回首孤山山下路,霜禽粉蝶任纷纷。意境与崔诗较近。然此为落梅,正当有叹惋之意。崔道融写初发之梅,清寒远甚于此,可想见其人之寂寞何等之深。

参考资料:
1、 杨冬儿著,戏里戏外看甄嬛品古诗词的意境,中国华侨出版社,2014.01,第5-6页

méihuā

cuīdàoróng tángdài 

shùèchūhánxuě biāohuàběnnán 
xiāngzhōngbiéyǒuyùn qīngzhīhán 
héngchóutīng xiézhībìngkàn 
shuòfēngjiě róngcuīcá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