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卧林泉表,超然谢世纷。空山鸣白雨,古石系苍云。
高卧林泉表,超然谢世纷。空山鸣白雨,古石系苍云。
不作夔龙伍,甘从鹿豕群。都门游宦客,回首总惭君。
不作夔龙伍,甘从鹿豕群。都门游宦客,回首总惭君。

sòngsūnfāngguīcháoyuángōngèrshǒu--yángzài

gāolínquánbiǎochāoránxièshìfēnkōngshānmíngbáishícāngyún

zuòkuílónggāncóng鹿shǐqúndōuményóuhuànhuíshǒuzǒngcánjūn

杨载

杨载

杨载(1271—1323)元代中期著名诗人,与虞集、范梈、揭傒斯齐名,并称为“元诗四大家”。字仲弘,浦城(今福建浦城县)人。延祐二年进士,授承务郎,官至宁国路总管府推官。杨载文名颇大,文章以气为主,诗作含蓄,颇有新的意境。 ▶ 183篇诗文

猜您喜欢
兰烬落,屏上暗红蕉。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萧萧。人语驿边桥。
兰烬(jìn)¹落,屏上暗红蕉²。闲梦江南梅熟日³,夜船吹笛雨萧萧。人语驿(yì)边桥。
译文:兰膏的灯花已经残落,屏风上的红蕉变得暗淡幽茫。闲来梦中又看到江南正是黄梅成熟的时光。夜晚的小船上吹着笛子,细雨儿正轻轻地作响,有人悄语在驿站小桥旁。
注释:¹兰烬:指烛的余烬。古人用泽兰炼油点灯,称兰膏。烬:物体燃烧后剩下的部分。²暗红蕉:谓更深烛尽,画屏上的美人蕉模糊莫辨。³梅熟日:指江南夏初黄梅时节,时阴雨连绵。⁴萧萧:同“潇潇”,形容雨声。⁵驿:馆驿。古代官吏住宿、换马之处。驿边有桥称驿桥。

  这是一首描写旅客思乡之作。

  先写旅邸的夜景,然后转入梦境,通过对梦中江南暮春夜景绘声绘色的描写,词人把自己的情绪全部隐藏到具体的景物背后,诗情含而不露,情景交融。落笔之处,尽显词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之情。

  “兰烬落,屏上暗红蕉。”“兰烬”,兰膏燃烧的余烬。起二句八字写夜深人静,室内昏暗,灯花已经残落,画屏上鲜红的美人蕉,在微弱的灯光下,颜色也已显得暗淡,这正是入睡的时刻。这是一个寂寞的夜晚,隐约地透出人的黯然心情,经过这一铺垫,下面便转入了梦境的描写。

  “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萧萧。人语驿边桥。”后三句进入梦境,却完全是另一种景象:梦中的江南,情调清朗,色彩明丽,梅子正熟,风景绝佳。恰在这时,夜雨轻飘,船泊泽国,笛声悠扬;人语驿桥,春水碧波。这里,有景,有情,有色彩,有声音,还有人,这是一个多么令人难忘的夜晚!梦里梦外,都是夜景,但现实的夜如此凄清、冷寂,蕴涵着丝丝哀怨;而梦中江南的夜,却是那样欢乐、愉快、醉人。今昔对比,作者对江南故乡怀念的深情,隐约可见。

  全词从室内屏风上的人工画面、写到室外江南水乡真实的自然图景,由绘色(红蕉、黄梅)到绘声(吹笛、人语、夜雨潇潇),亦即从视觉到听觉,构思新奇,意境清幽,动静兼备。全篇通过叙述一个轻柔恬美的梦境,描绘了江南初夏迷人的景致,亲切温和,意蕴无尽。

参考资料:
1、 徐庆宜选析.唐宋词三百首: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7页
2、 唐圭璋,钟振振.唐宋词鉴赏辞典:安徽文艺出版社,2006.10:42-43
3、 艾治平.花间词品读:中国青年出版社,2011.12:40-41

mèngjiāngnán ·lánjìnluò

huángsōng tángdài 

lánjìnluò píngshàngànhóngjiāo xiánmèngjiāngnánméishú chuánchuī   rén驿biānqiáo 
细把君诗说。恍余音、钧天浩荡,洞庭胶葛。千尺阴崖尘不到,惟有层冰积雪。乍一见、寒生毛发。自昔佳人多薄命,对古来、一片伤心月。金屋冷,夜调瑟。
细把君诗说。恍余音、钧(jūn)¹浩荡,洞庭胶葛(gě)²。千尺阴崖³尘不荡,惟有层冰积雪。乍一见、寒生毛发。自昔佳人多薄命,对古来、一片伤心月。金屋冷,夜调瑟。
译文:待我仔细品评你的诗作:它们像雄伟浩荡的钧天广乐的遗音,又像是复杂多变的洞庭《成池》之乐的逸响。有如纤尘不染的千丈阴崖,但见满眼雪积冰封,使人乍见之下。不禁毛发森然。哎,从来才华出众的人。遭际都往往坎坷不幸。因此对着天上那片亘古不变的明月,他们难免会感伤身世;或者躲进华丽冷清的屋子里,借弹奏锦瑟打发夜晚的无聊。
注释:¹钧天:广阔的天空。²胶葛:指意境高远。³阴崖:朝北的山崖。⁴佳人:指杜叔高。
去天尺五君家别。看乘空、鱼龙惨淡,风云开合。起望衣冠神州路,白日销残战骨。叹夷甫、诸人清绝。夜半狂歌悲风起,听铮铮、阵马檐间铁。南共北,正分裂。
去天尺五君家别。看乘空¹、鱼龙惨淡,风云开合。起望衣冠²神州路,白日销残战骨。叹夷甫、诸人清绝。夜半狂歌悲风起,听铮(zhēng)铮、阵马檐(yán)间铁³。南共北,正分裂。
译文:您五兄弟虽说也是杜家,但与那过去长安世家大族杜家却是天差地别。你瞧瞧天空上风云变幻,仿佛连翱翔的鱼龙都因之惨然变色。再登高遥望当年北方家族避难南迁的道路。多少死难者的尸骨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无人掩葬,已经朽烂不存了。可恨把持朝政的那些当代王衍们。他们一味清谈,确实“清”到了家!夜半失眠,我常常引吭高歌,但觉悲风四起,檐前的铁马铮铮作响,仿佛又回到了杀敌的战场。请记住吧,我们的南方和北方。至今还是分裂的!
注释:¹乘空:飞上天空。²衣冠:指士大夫。³檐间铁:屋檐下挂着的铁制风铃,称为”铁马”或“檐马”。

  上片开端五句,评价友人之诗,言其音韵和谐美妙,意境清峻。“佳人”以下,赞美其高洁的品德,以及壮志难酬的痛苦。下片希望友人着眼大局,挺身报国。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夜半”二句,遥想金戈铁马战场厮杀之情景,回荡现实却又是无比的痛苦。结句点明恨如潮水,正是由于国土分裂,简短有力,精悍异常。

  上片首句至“毛发”数句评价叔高的诗作。词人评点得很细致,语言优美,比喻新颖,想象奇特,极富诗情画意。接下至“调瑟”数句哀叹叔高的萧索境况。以古今美女多遭遗弃隐喻才士常被埋没;“金屋冷,夜调瑟”则借汉武帝皇后阿娇失宠,进一步说明被遗弃的痛苦。运用比兴手法,以虚写实,其艺术效果反而更好。

  下片写叔高之怀才不遇而转及其家门昔盛今衰。长安杜家曾是大族,门望尊崇,但叔高一家与之有别,朝中众臣尔虞我诈、争权夺利。虽然叔高五兄弟都有才能,却因不会钻营而不能有所作为。接下来作者又对祖国分裂产生悲叹:曾经衣冠相继的中原路上,如今却是一片荒凉,遍地战骨渐渐销蚀。统治者大兴清谈之风,借以掩盖他们的无能和懦弱。但词人的爱国热情依旧高涨:“夜半狂歌悲风起。听铮铮、阵马檐间铁。”此时词人好像又回荡了年轻时与金兵作战的大年代,但这毕竟只是幻觉,取而代之的是无以复加的痛苦。末句“南共北,正分裂”便是造成作者如此痛苦的根源。

  全词词人擅用比兴,设喻新异,想像独荡,词中称赏的诗境之美,高冷绝俗,亦可看作词人所追求的某种美学境界。

参考资料:
1、 (南宋)辛弃疾著,辛弃疾词 插图版,万卷出版公司,2009.06,第175页
2、 郑小军编著,众里寻他千百度·辛弃疾词,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01,第120页
条风布暖,霏雾弄晴,池台遍满春色。正是夜堂无月,沉沉暗寒食。梁间燕,前社客。似笑我、闭门愁寂。乱花过,隔院芸香,满地狼藉。
条风¹布暖,霏(fēi)²弄晴,池台³遍满春色。正是夜堂无月,沉沉暗寒食。梁间燕,前社客。似笑我、闭门愁寂。乱花过,隔院芸(yún),满地狼藉。
译文:春风吹来,大地回春。薄雾散去,一片晴空。池台亭榭一片生机,到处是美丽的春色。夜色沉沉,空中无月光,我心中愁苦,正是寒夜的节气,我独自一人闷坐屋里。画梁间栖息的双燕,它们是旧客,与我相识熟悉。仿佛在一声一声笑我,一个人在屋门度日,感到孤单。纷乱的花飞过墙去,隔院飘来香气,满地落花堆积。
注释:应天长:词牌名,又名《应天长令》、《应天长慢》。此调有小令、长调两体。小令始于韦庄。五十字,前后片各五句四仄韵。各家用此调字数有增减,但以韦庄词为正体。长调始于柳永,九十四字,前片十句六仄韵,后片十句七仄韵。另有九十八字体,句式与柳永词有出入。¹条风:即春风。²霏雾:飘拂的云雾。³池台:有本作“池塘”。池苑楼台。⁴夜堂:有本作“夜台”。⁵前社:春社。⁶芸香:香草名。多年生草本植物,其下部为木质,故又称芸香树。泛指花之香气。
长记那回时,邂逅相逢,郊外驻油壁。又见汉宫传烛,飞烟五侯宅。青青草,迷路陌。强载酒、细寻前迹。市桥远,柳下人家,犹自相识。
长记那回时,邂(xiè)(hòu)¹相逢,郊外驻油壁²。又见汉宫传烛,飞烟五侯宅³。青青草,迷路陌。强载酒、细寻前迹。市桥远,柳下人家,犹自相识。
译文:我长长地记着那一次,在郊游时我们偶然相遇。那时你的小车是油彩画的车壁。如今又到寒食,宫廷中传送蜡烛,王孙的宅院中飞出烟。青草地依旧,却感到迷了路。我仔细寻找往日的旧迹。在柳荫里,寻到了那里的宅院。
注释:¹邂逅:不期而遇。²油壁:油壁车,车壁以油饰之。³“汉宫传烛”句:唐韩翃诗:“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此词以回环起伏。跌宕有致的方式抒发了作者沉郁,惆怅和空虚的心境。作者寓情于景,借景物创造出一种空灵深远的境界,深沉淡淡雅,凝重旷远的意境中,烘托出词人曲折细腻、飘忽不定的复杂心绪。时空错综交织与意脉变化莫测,是此词的特点。

  全词分为四层。第一层为起笔三句,写当日寒食白天之景,系追思实写。以下写当日夜色,是现境,系第二层。换头三句写当年寒食之邂逅。是回忆为第三层。以下写当日重寻前迹情景,又是追思实写。为第四层。第一层大开,第四层大合,中间两层则动荡幻忽,全篇神明变化几不可测,极尽千回百转刻骨铭心之情,又极尽其郁积深厚之意。整首词写得惊心动魄,荡气回肠,激越凄楚,峭拔有力,迷离惝恍,意脉流转。

  “条风布暖,霏雾弄晴,池塘遍满春色”。条风即调风指春风。春风骀荡,迷雾飘动,逗出一轮睛日,池塘水绿草清,一片春色。起笔三句,幅春意盎然的图画。可是,这并非此词基调。“正是夜堂无月,沉沉暗寒食。”“正是”二字,点明当下作词之现境。寒食之夜黯然无月,沉沉夜色笼罩天地,也笼定独坐堂上的词人心头。原来起笔三句乃追思实实写,追叙寒食白天的情景。“梁间燕,前社客。似笑我、闭门愁寂。”寒食为清明前二日,春社为立春后第五个戊日,寒食前,其时燕子已经归来,故称梁间燕为前社客。上二句以沉沉夜色喻示自己心灵之沉重,这四句则从燕子之眼反观自己一人之孤寂。闭门之意象,更象征着封闭与苦闷。“乱花过,隔院芸香,满地狼藉。”芸是一种香草,此处芸香借指乱花之香气。乱花飞过。院里院外,一片香气,其境极美,而残花满地,一片狼藉,则又极悲。此三句哀感顽艳,可称奇笔。

  “长记那回时,邂逅相逢,郊外驻油壁。”换头以“长记”二字领起遥远的回忆,为全词核心。词人心灵中的这一记忆,正是与天长、共地久的。那回,指双方不期而遇的那一年寒食节。“时”,是宋人词气辞,相当于“呵”。词人满腔哀思之遥深,尽见于这一声感喟之中。宋代寒食节有踏青的风俗,女性多乘油壁轻车来到郊外,其车壁用油漆彩饰,故名油壁。

  记忆中这美好的一暮,词中仅倏忽而过,正如它人生中倏忽而过那样。以下,全写当日重游旧地情景。“又见汉宫传烛,飞烟五侯宅”,此二句化用韩翃《寒食》诗:“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既点染寒食节气氛。也暗示出本事发生的地点汴京。下“又见”二字,词境又拉回当日白天的情境,从而引发出下文所写对当年寒食邂逅不可遏止的追寻。“青青草,迷路陌。”沿着当年踏青之路,词人故地重游,然芳草萋萋,迷失了旧路;可是词人却固执不舍,“强载酒、细寻前迹。”“强”字,道尽词人哀哀欲绝而又强自振作的精神状态。明知重逢无望而仍然携酒往游,而细寻前迹,终于寻到。“市桥远,柳下人家,犹自相识。”市桥远处,那柳下人家,意与自己相识。可是此时自己只身一人,绝非当年双双而来可比。至此,上片起笔所写之盎然春意,只是当天重寻旧迹之前的一霎感受,其下所写之夜色沉沉、闭门愁寂,才是下片所写白天重寻旧迹之后的归宿。

  清真词情深入骨。回忆与追思实写,是这位词人的两大的绝技。清真词具备这两个特点,可谓有体有用。此词是作者怀人之作,调名《应天长》,实有深意。南宋陈元龙注于调名下引《老子》“天长地久”及《长恨歌》“天长地久无终毕”二语,不愧词人之知音。此词声情与语言之特色也颇为明显。上片自“梁间燕”之下,下片“自青青草之下。皆为三、四字短句,此词韵脚为入声,句调既紧促,韵调又激越,全词声情便是一部激厉凄楚的交响乐。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等著. 《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卷).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版(2010年5月重印):第977-978页

yìngtiāncháng ·tiáofēngnuǎn

zhōubāngyàn sòngdài 

tiáofēngnuǎn fēinòngqíng chítáibiànmǎnchūn zhèngshìtángyuè chénchénànhánshí liángjiānyàn qiánshè xiào ménchóu luànhuāguò yuànyúnxiāng mǎnláng 
chánghuíshí xièhòuxiāngféng jiāowàizhùyóu yòujiànhàngōngchuánzhú fēiyānhóuzhái qīngqīngcǎo  qiǎngzàijiǔ xúnqián shìqiáoyuǎn liǔxiàrénjiā yóuxiāngshí 
二年客东都,所历厌机巧。
二年客¹东都,所历²³机巧
译文:旅居东都的两年中,我所经历的那些诡诈之事,最使人厌恶。
注释:¹客:旅居他乡。²东都:隋置,公元621年(唐武德四年)废。公元628年(唐贞观二年),号洛阳宫,公元657年(唐显庆二年),诏改东都。历:经过。³厌:厌恶。⁴机巧:诡诈。
野人对膻腥,蔬食常不饱。
野人对¹(shān)(xīng)²,蔬食常不饱。
译文:我是个居住在郊野民间的人,但对于发了臭的牛羊肉,也是不吃的,即使常常连粗食都吃不饱。
注释:¹对:对头,敌手。²膻腥:则臭味弗投。
岂无青精饭,使我颜色好。
¹²人精饭,使我颜色好。
译文:难道我就不能吃人精饭,使脸色长得好一些吗?
注释:¹岂:难道。²无:没有。
苦乏大药资,山林迹如扫。
¹乏大药²资,山林迹如扫。
译文:我感到最困难的是缺乏炼金丹的药物(原材料),在这深山老林之中,好像用扫帚扫过了一样,连药物的痕迹都没有了。
注释:¹苦:因某种情况而感到困难。²大药:道家的金丹。人精不如大药,叹避世引年之无术也。
李侯金闺彦,脱身事幽讨。
李侯金闺(guī)¹(yàn)²,脱身事幽讨³
译文:您这个朝廷里才德杰出的人,脱身金马门,独去寻讨幽隐。
注释:¹金闺:金马门的别称,亦指封建朝廷。²彦:旧时士的美称。³幽讨:谓寻讨幽隐。
亦有梁宋游,方期拾瑶草。
亦有梁宋游,方期拾瑶(yáo)¹
译文:我也要离开东都,到梁宋去游览,到时我一定去访问您。
注释:¹瑶草:仙草,也泛指珍异之草。

  这首五言古诗《赠李白》为杜甫公元744年(唐天宝三载)所作。此诗共分两段,前八句为一段,后四句为一段。第一段八句自叙,表达厌都市而羡山林之情。第二段四句方及李白,赠李,表明欲遂偕隐之志。公元744年,李白受诏供奉翰林,旋被高力士谮言,帝赐金放还。李白讬鹦鹉以赋曰:“落羽辞金殿,是脱身也。”是年,李白从高天师授箓,同时事华盖君,隐王屋山艮岑。因此说“脱身事幽讨”。

zèngbái

 tángdài 

èrniándōng suǒyànqiǎo 
rénduìshānxīng shūshíchángbǎo 
qīngjīngfàn shǐ使yánhǎo 
yào shānlínsǎo 
hóujīnguīyàn tuōshēnshìyōutǎo 
yǒuliángsòngyóu fāngshíyáocǎo 
风从北来不可当,街中横吹人马僵。
风从北来不可当,街中横吹人马僵。
译文:凛冽的北风吹来没有人可以抵挡,吹得街上的人和马都发僵了。
西家女儿午未妆,帐底炉红愁下床。
西家女儿午未妆,帐底炉马愁下床。
译文:西面人家的女儿屋里生着炉子,仍然怕冷不愿下床,到中午还没梳妆。
东家唤客宴画堂,两行玉指调丝簧。
东家唤客宴画堂,两行玉指调丝簧(huáng)
译文:东面人家正在富丽堂皇的室内设宴待客,有美女弹奏音乐。
锦绣四合如垣墙,微风不动金猊香。
锦绣四合如垣墙,微风不动金猊(ní)¹香。
译文:精美鲜艳的丝织品合抱在四周就像围墙一样,连细小的风丝也吹不进来,熏香炉里飘散着阵阵清香。
注释:¹金猊:香炉的代称。
我独登城望大荒,勇欲为国平河湟。
我独登城望大荒,勇欲为国平河湟¹
译文:我独自登上城楼遥望远方,还想为国家奋勇扫平胡虏。
注释:¹河湟:河西、陇右之地。唐代安史之乱后,吐蕃以武力强行占领统治了这一地区。这里代指敌占区。
才疏志大不自量,西家东家笑我狂。
才疏志大¹不自量,西家东家²笑我狂。
译文:我才智浅薄,志向远大,不自量力,以致左右的人都笑我狂放不羁。
注释:¹才疏志大:志愿很大而才能薄弱。²西家东家:指邻居。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