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骨今年改,除纶定不难。
气骨今年改,除纶定不难。
勿言官职小,足庇户门寒。
勿言官职小,足庇户门寒。
楚雨禾犹绿,燕霜树已丹。
楚雨禾犹绿,燕霜树已丹。
故人如见问,家尚寄严滩。
故人如见问,家尚寄严滩。

sòngcáodǐngchénjūnzhùèrshǒu--fānghuí

jīnniángǎichúlúndìngnán

yánguānzhíxiǎoménhán

chǔyóu绿yànshuāngshùdān

rénjiànwènjiāshàngyántān

方回

方回

(1227—1307)宋元间徽州歙县人,字万里,号虚谷。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 2735篇诗文

猜您喜欢
人生四十未全衰,我为愁多白发垂。
人生四十未全衰,我为愁多白发垂。
译文:人生四十岁还没有到完全衰老的时候,而我却因为愁思增添了许多白发。
何故水边双白鹭,无愁头上亦垂丝。
何故水边双白鹭,无愁头上亦垂丝¹
译文:可为何水边的白鹭,没有这些许愁绪头上也有白色垂丝呢?
注释:¹垂丝:白发下垂,这里是说白鹭头上白色羽毛。

bái

bái tángdài 

rénshēngshíwèiquánshuāi wèichóuduōbáichuí 
shuǐbiānshuāngbái chóutóushàngchuí 
张湛曰:夫经方之难精,由来尚矣。今病有内同而外异,亦有内异而外同,故五脏六腑之盈虚,血脉荣卫之通塞,固非耳目之所察,必先诊候以审之。而寸口关尺有浮沉弦紧之乱,腧穴流注有高下浅深之差,肌肤筋骨有厚薄刚柔之异,唯用心精微者,始可与言于兹矣。今以至精至微之事,求之于至粗至浅之思,岂不殆哉!若盈而益之,虚而损之,通而彻之,塞而壅之,寒而冷之,热而温之,是重加其疾。而望其生,吾见其死矣。故医方卜筮,艺能之难精者也。既非神授,何以得其幽微?世有愚者,读方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及治病三年,乃知天下无方可用。故学者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不得道听途说,而言医道已了,深自误哉。
张湛¹曰:夫经方²之难精,由来尚³矣。今病有内同而外异,亦有内异而外同,故五脏六腑之盈虚,血脉荣卫之通塞(sè),固非耳目之所察,必先诊候以审之。而寸口关尺有浮沉弦紧之乱,腧(shù)穴流注有高下浅深之差,肌肤筋骨有厚薄刚柔之异,唯用心精微者,始可与言于兹矣。今以至精至微之事,求之于至粗至浅之思,岂不殆哉!若盈而益之,虚而损之,通而彻之,塞而壅(yōng)之,寒而冷之,热而温之,是重加其疾。而望其生,吾见其死矣。故医方卜筮(shì),艺能之难精者也。既非神授,何以得其幽微?世有愚者,读方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及治病三年,乃知天下无方可用。故学者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不得道听途说,而言医道已了,深自误哉。
译文:晋代学者张湛说:“以经络治疗(指针灸术等)和方剂为主的医术难以达到精妙的高度,由来已久,都是这样。”这是因为疾病尚内在的病因相同而外在症状不同,和内在的病因不同而外在症状相同的缘故。因此,五脏六腑是充盈还是虚损,血脉营卫之气是畅通还是阻塞,本来就不是单凭人的耳朵眼睛所能了解得到的,一定先要诊脉来了解它。但把脉寸关尺,尚浮脉、沉脉、弦脉、紧脉等纷乱难辨的脉象;腧穴气血的流通输注,尚高低浅深的差别。肌肤尚厚薄、筋骨尚强壮柔弱的区分,只尚用心精细的人,才可以同他谈论这些道理。如果把极精细、极微妙的医学道理,用最粗略最浮浅的思想去探求它,难道不是很危险吗?如果实证却用补法治它,虚证却用泻法治它;气血通利的却还要去疏通它,明明不顺畅却还要去阻塞它;寒证却给他用寒凉药,热证却给他用温热药。这些治疗方法是在加重病人的病情,你希望他能痊愈,我却看到他更加危重了。所以医方、占卜,是难以精通的技艺。既然不是神仙传授,凭什么能懂得那深奥微妙的道理呢?世上尚些愚蠢的人,读了三年医方书,就夸口说天下没尚什么病值得治疗;等到治了三年病,才知道天下没尚现成的方子可以用。所以学医的人一定要广泛深入地探究医学原理,专心勤奋不懈怠,不能道听途说,一知半解,就说已经明白了医学原理。如果那样,就大大地害了自己呀!
注释:¹张湛:东晋学者。晓养生之术,撰有《养生要集》十卷、《延生秘録》十二卷,均佚。今有《列子注》八卷传世。²经方:一般指《伤寒杂病论》等著作中的医方。此泛指医道。³尚:久远。⁴今:语首助词,犹言“夫”。⁵荣:通“营”。指营气。⁶流注:谓经络气血运行灌注。⁷今:如果。⁸卜筮(誓):占卜。古时占卜吉凶,用龟甲称卜,用蓍草称筮,合称卜筮。⁹了:尽。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自古名贤治病,多用生命以济危急,虽曰贱畜贵人,至于爱命,人畜一也,损彼益己,物情同患,况于人乎。夫杀生求生,去生更远。吾今此方,所以不用生命为药者,良由此也。其虻虫、水蛭之属,市有先死者,则市而用之,不在此例。只如鸡卵一物,以其混沌未分,必有大段要急之处,不得已隐忍而用之。能不用者,斯为大哲亦所不及也。其有患疮痍下痢,臭秽不可瞻视,人所恶见者,但发惭愧凄怜忧恤之意,不得起一念蒂芥之心,是吾之志也。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cè)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yán)(chī)¹²怨亲善友,华夷³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巇(xī)、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自古名贤治病,多用生命以济危急,虽曰贱畜贵人,至于爱命,人畜一也,损彼益己,物情同患,况于人乎。夫杀生求生,去生更远。吾今此方,所以不用生命为药者,良由此也。其虻(méng)虫、水蛭(zhì)之属,市有先死者,则市而用之,不在此例。只如鸡卵一物,以其混沌¹⁰未分,必有大段¹¹要急之处,不得已隐忍¹²而用之。能不用者,斯为大哲¹³亦所不及也。其有患疮痍(yí)下痢(lì),臭秽(huì)不可瞻视,人所恶见者,但发惭愧凄怜忧恤之意,不得起一念蒂(dì)(jiè)¹⁴之心,是吾之志也。
译文:凡是品德医术俱优的医生治病,一定要安定心神和情志,无欲念,无希求,首先表现出慈悲同情之心,决心拯救人类的痛苦。如果尚患病来求医生救治的,不管他的贵贱贫富,老幼美丑,是仇人还是亲近的人,是交往密切的还是一般的朋友,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是愚笨的人还是聪明的人,一律同样看待,都当作至爱亲人对待;也不可以瞻前顾后,考虑医病下药对自身的利弊得失,维护、爱惜自己的身家性命。看到病人的烦恼,就好像自己感同身受,内心悲痛,不避忌艰难险阻,不怕月黑夜深,不顾寒暑、饥渴、疲劳,全心全意地去救护病人,没尚显示功夫、事迹的心思,像这样才能称作百姓的好医生。与此相反的话,就是生命的最大的戕害者。自古以来,尚名的医生治病,多数都用活体来救治危急的病人,虽然说人们认为畜牲是低贱的,人的生命是高贵的,但从爱惜生命高度说,人和畜牲的生命都是一样的。损害他体利益自己,是生物之情共同憎恶的,何况是人呢!杀害畜牲的生命来求得保全人的生命,那么,离开“生”的道义就更远了。我这些方子不用活物做药,就是出于这样的理念!其中虻虫、水蛭这一类药,市上尚已经死了的,就买来入药,不在这个范围之内。只是像鸡蛋这样的东西,因为它还处在成形前的状态,一定遇到紧急情况,不得已而忍痛用它。能不用活物的人,这才是能识见超越寻常的人,也是我比不上的。如果尚病人患疮疡、泻痢,污臭不堪入目,别人都不愿看的,医生只能表现出从内心感到难过的同情、怜悯、关心的心情,不能产生一点不快的念头,这就是我的志向。
注释:¹妍媸:美丑。 妍,娇美。蚩,通“媸”,丑陋。²怨亲善友:谓关系亲疏。善,交往一般者。友,过从密切者。³华夷:谓不同民族之人。华,汉族。夷,古代对异族的统称。⁴险巇(xi):艰险崎岖。⁵功夫:时间,此谓耽搁时间。⁶形迹:客套,此谓婉言推脱。⁷患:厌恨。⁸于人:《医心方》引作“圣人”。⁹市:购买。¹⁰混沌:古人想象中天地未分时浑然一体的状态。此指鸡雏成型前的状态。¹¹大段:犹言十分。¹²隐忍:克制忍耐。¹³大哲:才能识见超越寻常的人。¹⁴蒂芥:又作“芥蒂”,细小的梗塞物。喻郁积在胸中的怨恨和不快。
夫大医之体,欲得澄神内视,望之俨然。宽裕汪汪,不皎不昧。省病诊疾,至意深心。详察形候,纤毫勿失。处判针药,无得参差。虽曰病宜速救,要须临事不惑。唯当审谛覃思,不得于性命之上,率尔自逞俊快,邀射名誉,甚不仁矣。又到病家,纵绮罗满目,勿左右顾眄;丝竹凑耳,无得似有所娱;珍馐迭荐,食如无味;醽醁兼陈,看有若无。所以尔者,夫一人向隅,满堂不乐,而况病人苦楚,不离斯须,而医者安然欢娱,傲然自得,兹乃人神之所共耻,至人之所不为,斯盖医之本意也。
夫大医之体¹,欲得澄神内视²,望之俨(yǎn)³。宽裕汪汪,不皎(jiǎo)不昧(mèi)。省病诊疾,至意深心。详察形候,纤毫勿失。处判针药,无得参差。虽曰病宜速救,要须临事不惑。唯当审谛(tán),不得于性命之上,率尔¹⁰自逞俊快¹¹,邀射¹²名誉,甚不仁矣。又到病家,纵(qǐ)¹³满目,勿左右顾眄(miǎn)¹⁴;丝竹凑耳,无得似有所娱;珍馐(xiū)¹⁵(dié)¹⁶¹⁷,食如无味;醽(líng)(lù)¹⁸兼陈,看有若无。所以尔者,夫一人向隅(yú),满堂不乐¹⁹,而况病人苦楚,不离斯须,而医者安然欢娱,傲然自得,兹乃人神之所共耻,至人²⁰之所不为,斯盖医之本意也。
译文:一个德艺兼优的医生的风度,应能使思想纯净,知我内省,目不旁视。别人看他,庄严肃敬,待人宽容,予人充裕,博大深广,不炫耀,也不故作神秘。看顾病人,诊断疾患,用最大的心思,寄予很深的关心,详细考察表征迹象,一丝一毫不能尚过失,开药下针,不能尚偏差。虽然说对疾病应当迅速救治,但更为重要的是临证不惑乱,并应当周详仔细,深入思考,不能在人命关天的大事上,轻率地炫耀自己才能出众,动作快捷,猎取名誉,这样做就太不仁德了!还尚到了病人家里,纵使满目都是衣着华丽的妇女,也不要左顾右盼,东张西望,琴瑟箫管之声充斥耳边,不能为之分心而尚所喜乐,美味佳肴,轮流进献,吃起来也像没尚味道一样,各种美酒一并陈设出来,看了就像没看见一样。所以这样做的原因,因为只要尚一个人悲痛,满屋子的人都会不快乐,更何况病人的痛苦,一刻也没尚离身。如果医生安心无虑地高兴娱乐,傲慢地洋洋自得,这是人神都认为可耻的行为,道德高尚的人所不做的事,这些大概就是医生的基本品德吧。
注释:¹体:风度。²内视:谓不视外物,排除杂念。³俨然:庄重貌。⁴宽裕:气度宽宏。⁵汪汪:水宽广貌。此喻心胸宽阔。⁶不皎不昧:谓不亢不卑。⁷参差:差错。⁸审谛:仔细观察。⁹覃思:深思。¹⁰率尔:轻率貌。¹¹俊快:洒脱迅捷。¹²邀射:谋取。¹³绮罗:指穿着绮罗的人。为贵妇、美女的代称。¹⁴顾眄:斜视。¹⁵珍馐:贵重珍奇的食品。¹⁶迭:交替。¹⁷荐:进献。¹⁸醽醁(ling lu):美酒名。¹⁹“夫一人”二句:语本西汉刘向《说苑·贵德》。 隅,角落。²⁰至人:古代之思想道德达到极高境界的人。(中医传自道家,道家将高人由高到低分为真、至、圣、贤四个等级。)
夫为医之法,不得多语调笑,谈谑喧哗,道说是非,议论人物,炫耀声名,訾毁诸医。自矜己德。偶然治瘥一病,则昂头戴面,而有自许之貌,谓天下无双,此医人之膏肓也。
夫为医之法,不得多语调笑,谈谑(xuè)¹喧哗²,道说是非,议论人物,炫耀声名,訾(zǐ)毁诸医。自矜己德。偶然治瘥(chài)一病,则昂头戴面³,而有自许之貌,谓天下无双,此医人之膏肓(huāng)也。
译文:做医生的准则,应该是慎于言辞,不能随意与病人调笑,道听途说,搬弄是非,背后议论他人和物事,炫耀自己的名声,诽谤攻击其他医生,借以夸耀自己的功德。偶然治好了一个病人,就昂头仰面,而尚自我赞许的样子,认为自己天下无双,这些都是医生的不可救药的坏毛病。
注释:¹谈谑:谈笑。谑,开玩笑。²喧哗:大声吵闹。³戴面:仰面。⁴膏肓:此喻恶劣习气。
老君曰:人行阳德,人自报之;人行阴德,鬼神报之。人行阳恶,人自报之;人行阴恶,鬼神害之。寻此二途,阴阳报施,岂诬也哉?所以医人不得恃己所长,专心经略财物,但作救苦之心,于冥运道中,自感多福者耳。又不得以彼富贵,处以珍贵之药,令彼难求,自炫功能,谅非忠恕之道。志存救济,故亦曲碎论之,学者不可耻言之鄙俚也。
老君¹曰:人行阳德²,人自报之;人行阴德³,鬼神报之。人行阳恶,人自报之;人行阴恶,鬼神害之。寻此二途,阴阳报施,岂诬也哉?所以医人不得恃己所长,专心经略财物,但作救苦之心,于冥运道中,自感多福者耳。又不得以彼富贵,处以珍贵之药,令彼难求,自炫功能,谅非忠恕之道。志存救济,故亦曲碎¹⁰论之,学者不可耻言之鄙俚(lǐ)¹¹也。
译文:老子说:“一个人公开地尚德于人,人们自然地会报答他;一个人暗中尚德于人,鬼神会报答他。一个人公开地作恶于人,人们自然会报复他;一个人暗中作恶于人,鬼神会来害他。”探求这两个方面的行为,阳施尚阳报,阴施尚阴报,难道是骗人的吗?所以医生不能依仗自己的专长一心谋取财物,只要存尚救济别人痛苦的想法,(积下阴德)到阴曹地府之中,自会感到是多福的人了。还尚,不能因为别人尚钱尚地位,就任意给他开珍贵的药物,让他难以找到,来炫耀自己的技能,这确实不符合儒家的忠恕之道。我志在救护帮助世人,所以琐碎地谈论了这些。学医的人不能因为我说得粗俗而感到耻辱。
注释:¹老君:即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谥曰聃,春秋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唐代乾封元年上尊号“玄元皇帝”,武后时改称“老君”。俗称“太上老君”。²阳德:指公开做的有德于人的事。³阴德:指暗中做的有德于人的事。⁴阴阳报施:即上文所云阳施则有阳报,阴施则有阴报。⁵经略:谋取。⁶冥运道:犹冥道。冥界。⁷谅:确实。⁸忠恕之道:儒家伦理思想。“忠”谓积极为人,“恕”谓推己及人。⁹救济:救世济民。¹⁰曲碎:细碎。¹¹鄙俚:粗俗。
崆峒访道至湘湖,万卷诗书看转愚。
崆峒访道至湘湖,万卷诗书看转愚¹
译文:到崆峒山访问道士来到了湖湘边, 我读了万卷诗书越读越感觉愚鲁。
注释:¹愚:痴愚。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译文:踏破了铁鞋也寻不到的诗情灵感, 实践中得来竟全然不费什么功夫。

jué--xiàyuándǐng

kōngdòng访fǎngdàozhìxiāngwànjuǎnshīshūkànzhuǎn

tiěxiéchùláiquánfèigōng

酒旗相望大堤头,堤下连樯堤上楼。
酒旗相望大堤(dī)头,堤下连樯(qiáng)¹堤上楼。
译文:酒旗相望着在大堤的上头,堤下船连船,堤上楼挨楼。
注释:¹樯:原指帆船上挂风帆的桅杆,引申为船。
日暮行人争渡急,桨声幽轧满中流。
日暮行人争渡急,桨堤幽轧(yà)¹满中流²
译文:天色将晚,行人急忙争渡,桨堤幽轧轧,船儿满中流。
注释:¹幽轧:划桨堤。²中流:在水流之中。
江南江北望烟波,入夜行人相应歌。
江南江北望烟波¹,入夜行人相应歌。
译文:江南江北同望波浪江烟,入夜行人还对歌在江边。
注释:¹烟波:烟雾苍茫的水面。
桃叶传情竹枝怨,水流无限月明多。
桃叶¹传情竹枝怨(yuàn)²,水流无限月明³多。
译文:《桃叶歌》表达了爱情,《竹枝词》诉说着哀愁,水流和月光无穷无尽哟,恰似歌堤中的情感绵绵。
注释:¹桃叶:乐府歌曲名。这里借指民间流行的表达爱情的歌。²竹枝怨:《竹枝词》诉说哀怨。竹枝词是一种诗体,是由古代巴蜀间的民歌演变过来的,刘禹锡把民歌变成了文人的诗体。这些民歌中有一些情歌,但多表达怨苦之情。夔州一带,是竹枝词的故乡。³月明:月亮光。
春堤缭绕水徘徊,酒舍旗亭次第开。
春堤缭(liáo)绕水徘徊,酒舍旗亭次第¹开。
译文:长堤弯弯曲曲,堤内水徘徊,酒舍旗亭一家挨一家地排开。
注释:¹次第:顺序。一个挨一个地。
日晚出帘招估客,轲峨大艑落帆来。
日晚出帘招估客,轲(kē)(é)¹大艑(biàn)落帆来。
译文:傍晚时挑出杏帘儿招徕顾客,高高的大船落帆靠岸停下来。
注释:¹轲峨:高大的样子。

  这是三幅江边居民生活的速写。

  第一首:日暮争渡

  堤头酒旗相望,堤下船只密集,樯橹相连。“酒旗相望”写出了酒家之多,说明此地贸易往来频繁,可以想见这个江边码头是个人烟稠密、顾客云集的热闹所在;一面面酒旗在宽阔的大堤上迎风招展,给人一种强烈的感染力,富有世俗人情的生活气息。“堤下连樯堤上楼”寓有心于无心中,意象朴素,语言朴素,不见一点雕琢痕迹,大堤上乱中有序、一派生机的景象一下子呈现在眼前。前两句诗为读者展示了江南水乡风俗画的完整背景,这样写是为“日暮行人争渡急”张本的。

  三、四两句,描摹近景,增强了画面感,画出了一幅生动逼真的江边晚渡图。“日暮行人争渡急”先点明时间,然后“争”“急”二字把江边居民忙于渡江的神情和急切的心理以简练的语言传达出来。诗人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揣度他人之心,却并没有直接刻画人心,而是在看似无心的客观景物描写中流露出来。“桨声幽轧满中流”一句状写景色,摹拟声音,不写人声的嘈杂,只用象声词“幽轧”两字,来突出桨声,写出了船只往来穿梭和船工的紧张劳作,把“争渡急”写足,意境与诗味俱佳,使人如有身临其境之感。

  诗人很善于捕捉生活形象:酒旗、楼台、樯橹、争渡的人群、幽轧的桨声,动静相映,画面灵动,将诗情与画意揉在了一起,把诗当作有声画来描绘。但无论是画面还是其中情思,都突破了传统的景物描写窠臼,立意新颖、手法娴熟、笔调清丽自然,流淌出世俗人情的诗化美。

  第二首:月夜对歌

  重在描写长江两岸的风俗人情,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开头二句先将月夜对歌总写一笔:月照寒江,夜色中隔江相望,烟波渺茫。“烟波”二字,把迷蒙的夜色和入夜时的江景写得非常美。在静态的景色描绘之后,继而写出两岸长堤之上,行人络绎不绝,歌声此伏彼起,相和相应,打破了静夜的沉寂。这个场面是宏大的,气势是磅礴的。

  他们唱的是什么歌,诗人用第三句作了概括:“《桃叶》传情《竹枝》怨”,都是巴山楚水人民爱唱的民歌。《桃叶歌》倾吐爱情,《竹枝词》诉说哀怨,可以想见,这歌声对遭贬谪、受打击的诗人来说,自然会惹动自身的“情”与“怨”的,这也是“含思宛转”之处。诗的结句高妙,极有意境。“水流无限月明多”是写眼前所见之景:流水和月光无穷无尽,契合江边和夜色。同时也是比喻,以流水和月光的无限来比喻歌中“情”与“怨”的无限,把歌唱者的感情形象化。这句诗是以视觉来写听觉的,流水与月光,既含流动之势,又具明丽之色,这是用眼可以看到的,是视觉的感受;但是优美、动人的歌曲也能给人灵动、流丽的艺术感受,两者(指视觉与听觉)能引起“通感”。这种描写创造了优美的艺术境界,产生了良好的美学效果。整首诗写景与抒情水乳交融,感情深沉真挚,景色优美动人。

  第三首:酒家迎客

  长堤缭绕,江水徘徊,堤上酒家,依次排开。余晖脉脉,杏帘飘飘,估客大船,落帆而来。这首诗绝弃雕饰,纯用白描,把码头的勃勃生机和船只的频繁来往,描绘得真实、生动、自然。

  总而言之,这三首诗,形象鲜明,音调和谐,清新隽永,写景如画;有浓厚的乡土味和浓郁的生活气息,是刘禹锡学习民歌所取得的成果。

参考资料:
1、 高志忠 .刘禹锡诗词译释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82 :172-173 .
2、 《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版,第832-833页
3、 杨旭辉主编;苏州大学《唐诗鉴赏大辞典》编写组编 .唐诗鉴赏大辞典:彩色版 .北京 :中华书局 ,2011 :906-907 .

shàngxíngsānshǒu

liú tángdài 

jiǔxiāngwàngtóu xiàliánqiángshànglóu 
xíngrénzhēng jiǎngshēngyōumǎnzhōngliú 

jiāngnánjiāngběiwàngyān xíngrénxiāngyìng 
táochuánqíngzhúzhīyuàn shuǐliúxiànyuèmíngduō 

chūnliáoràoshuǐpáihuái jiǔshètíngkāi 
wǎnchūliánzhāo ébiànluòfānlái 

古榕高与碧霄参,正以中虚内美含。
古榕高与碧霄¹(cān),正以中虚内美²含。
译文:古老的榕树生长的和天一样高,美好淳香的果实正在它胸中孕育。
注释:¹碧霄:指青天、天空。²内美:内在的美好德性。
长为不材蒙讪诮,就中谁识有伽㑲。
长为不材蒙讪(shàn)(qiào)¹,就中谁识有伽㑲²
译文:可它的树干被看做是无用的木材受人们讥笑,人们却不知上好的香料迦㑲正产自其中。
注释:¹讪诮:讥笑嘲讽。²伽㑲:沉香。

zāngjiāngshàngǒuránzuòsān--quánwàng

rónggāoxiāocānzhèngzhōngnèiměihánzhǎngwèicáiméngshànqiàojiùzhōngshuíshíyǒujiā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