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修鹍其若辙鲋。视沧海之如滥觞。经二仪而局蹐。跨六合以翱翔。
观修鹍其若辙鲋。视沧海之如滥觞。经二仪而局蹐。跨六合以翱翔。

yán--xiāotǒng

guānxiūkūnruòzhéshìcānghǎizhīlànshāngjīngèrérkuàliùáoxiáng

萧统

萧统

(501—531)即昭明太子。南朝梁南兰陵(今江苏常州)人,字德施,小字维摩。武帝长子。梁武帝天监初,立为太子。夙慧,五岁遍读《五经》。既长,明于庶事。信佛能文,遍览众经,东宫藏书三万卷。引纳才士,商榷古今,恒以文章著述,一时文风大盛。编有《文选》,以“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为标准,选录各体诗文,为现存最早诗文总集。另有《昭明太子集》。 ▶ 34篇诗文

猜您喜欢
万里人南去,三春雁北飞。
万里人南去,三春¹(yàn)北飞。
译文:我被贬谪到万里之外、险恶湿热的南方,春暖花开之际,大雁正朝北飞去。
注释:¹南中:指岭南地区。¹三春:夏之初,天气肃清,周览八隅。
不知何岁月,得与尔同归?
不知何岁月¹,得与尔²同归³
译文:不知道要等到何年何月,我才能与你们一道回到北方?
注释:¹岁月:年月。泛指时间。²尔:你。一作“汝”。³同归:一同返回。

  因为徇私犯法,发配岭南,诗人心中的追悔、痛苦自不言而喻。加上本来他是颇受宠幸的,痛苦无疑更甚。所以,被贬途中,当他看到成群的大雁向北飞去,不禁睹物伤情,悲从中来。“万里人南去,三春雁北飞”,在这美好的春天,群雁北归,寻其自由安乐之所,而自己却要跨越千山万水,远赴万里之遥到那险恶湿热的南方瘴疠之地。其间旅途的坎坷,虫兽的侵袭,疾病的折磨,都要忍受。春雁北返,回到自己的乐园,乃随性而动;而自己作为万物之灵长,却沦落偏僻的异地,身不由己,无可奈何。首两句,由雁及人,在人雁对比中,那种人不如雁的感慨深蓄其中。

  末二句,“未知何岁月,得与尔同归”,紧扣归雁,进一层抒发内心的悲愤与痛悔。雁在北方安家落户,因此,古人称北飞的雁为归雁。隋代薛道衡《人日思归》“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两句写人见归雁而自然生归家之情。诗人此时身处南中,凝望那阵阵北归的群雁,也不禁动了归乡这个念头:不知什么时候,我才能和你们这些自由的大雁同返家园?古时北方人不适应南方的湿热气候,被贬谪南地的人往往凶多吉少,加之路途遥远艰辛,更是生死难料。此番南去,是生是死,实难卜知。盖一切都尚在冥冥之中也,因而作者那绝望的苦痛、负罪的悔恨以及深沉的身世之悲,都交织在这末二句上了。

  诗中作者把无情的大雁当作可以告语的知己,向它们倾诉自己的情怀,情真意切,出语自然。这里表现了一个“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的疲惫不堪的旅人,他踽踽独行,凝望那北归的群雁逐渐消失在远方,他的心也随之很沉很沉地堕了下去。值得庆幸的是,韦承庆不到一年便被召回,继续做官,兼修国史,颇受唐中宗称善,官至黄门侍郎而卒,可谓善终。大概从这次贬谪中,作者是吸取了某种人生的教训的,加强了个人品行的修养。宋之问有一首诗《题大庾岭北驿》,和这首诗比较相似,其前四句云:“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在人雁对比中,写思家之情。但宋之问终未能从贬所归来,唐玄宗时竟被赐死。大概因为宋之问的人品太差,先谄事张易之,后有依附武三思,在知贡举时,竟然收取贿赂,且不知悔悟,遂引起时人的公愤,连皇帝也讨厌他,于是把他赐死了事。反映在诗歌里,韦承庆的贬谪思归之苦,更能博得后人的同情。末二句自然、真挚,脱口而出,毫无矫揉装束之态,深得后世诗论家的好评。

  这首诗,通篇用叙述的笔调,语言直白、通俗,如话家常。短短二十字中,运用对比手法,把作者那深切的贬谪之痛,完满地表现了出来,自具动人的力量。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 等.唐诗鉴赏辞典补编.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41-42

nánzhōngyǒngyànshī--wéichéngqìng

wànrénnánsānchūnyànběifēi

zhīsuìyuèěrtóngguī

频听银签,重燃绛蜡,年华衮衮惊心。饯旧迎新,能消几刻光阴。老来可惯通宵饮,待不眠、还怕寒侵。掩清尊。多谢梅花,伴我微吟。
频听银签¹,重燃绛蜡²,年华衮衮³惊心。饯旧迎新,能消几刻光阴。惊来可惯通宵饮,待不眠、还怕寒侵。掩清尊。多谢梅花,伴我微吟
译文:我频频地倾听更漏之声,又重新点起红烛,满屋光明。年华滚滚宛如流水,令我黯然心惊。饯别旧岁,迎接新春,还能用得着几刻光阴,新的一年翩翩来临。年老体衰,怎么能习惯通宵畅饮?想要守夜不睡,又怕寒气袭人衣襟。我轻轻地放下酒樽,感谢那初开的梅花,陪伴着我独自低吟。
注释:¹银签:指的是古时一种计时的器具,即更漏中的标签。²绛蜡:指红蜡烛。³衮衮:连续不断地流动,引申为急速流逝。此指时光匆匆。⁴饯旧迎新:辞旧迎新。饯,送别,送行。⁵清尊:酒器。亦借指清酒。尊,同“樽 ”。⁶微吟:小声吟咏。
邻娃已试春妆了,更蜂腰簇翠,燕股横金。勾引东风,也知芳思难禁。朱颜那有年年好,逞艳游、赢取如今。恣登临。残雪楼台,迟日园林。
邻娃已试春妆了,更蜂腰¹簇翠²,燕股横金。勾引东风,也知芳思³难禁。朱颜那有年年好,逞艳游、赢取如今。恣(zì)登临。残雪楼台,迟日园林。
译文:邻家的姑娘已试着穿上春衣,美丽的鬓发上首饰簇新。蜂腰形的翡翠晶莹润泽,燕股形的宝钗嵌有黄金。温和的春风引起人们的春情,也令人芳情难禁。朱颜哪能年年都好,应该尽情地游乐,趁着现在的大好光阴,恣意地去眺望登临,观赏那残雪未消的玉色楼台,游览那斜阳辉映的美丽园林。
注释:¹蜂腰:与下句“燕股”都为“邻娃”的节日装饰,剪裁为蜂为燕以饰鬓。²翠:翠钿、即翡翠做的花,是妇女的装饰物。³芳思:犹言春情。⁴朱颜:红润美好的容颜。⁵恣:随意,无拘束。⁶登临:登山临水。也指游览。⁷迟日:春日。《诗经·豳风·七月》:“春日迟迟。”后以“迟日”指春日。

  《高阳台》一调,音节整齐谐悦。此词开头“频听银签,重燃绛蜡”就是四字对句的定式。古代计时的器具,每过一刻时光,则有银签铿然自落。“频听银签”,一“频”字,可见守岁已久,听那银签自落声已经多次,说明夜已深矣。“重燃绛蜡”一句,说那除夜灯火通明,红烛烧残,一枝赶紧接着点上,使除夕夜的吉庆欢乐气氛,形象地勾勒了出来。一个“重”字,将时光的流逝,作者心中的慨叹,精当地表现了出来,让人感到岁月流逝的不停息。韶华易逝,人又何堪?

  “衮衮”二字,继以“惊心”,笔力警劲动人,与晏殊的词句“可奈年光似水声,迢迢去不停!”(《破阵子·湖上西风斜日》)有异曲同工之妙。通宵守岁已觉勉强,是睡,是坐,是饮,是止,词人心存犹豫。几番无奈,词人最后的主意是:洒是罢了,睡却不可,决心与梅花作伴,共作吟哦度岁的清苦诗侣。本是词人有意,去伴梅花,偏说梅花多情,来相伴我。如此可见用语精妙,而守岁者孤独寂寞之情,总在言外。

  下片笔势一宕,忽然转向邻娃写去。邻家少女,当此节日良宵,不但彻夜不眠,而且为迎新岁,已然换上了新装,为明日春游作好准备。看她们不但衣裳济楚,而且,装扮首饰,一派新鲜华丽气象。写除夕守岁迎新,先写女儿妆扮,正如辛弃疾写立春先写“看美人头上,袅袅春旛”(《汉宫春·立春日》),是同一机杼。

  写除夜至此,已入胜境,不料词笔跌宕,又推开一层,作者想象东风也被少女新妆之美而勾起满怀兴致,故而酿花蕴柳,暗地安排艳阳光景了。“勾引”二句为奇思妙想,意趣无穷。这样,词人这才归结一篇主旨。他以自己的经验感慨,现身说法,似乎是同意邻娃,又似乎是喃喃自语,说:青春美景岂能长驻,亟须趁此良辰,“把握现在”,从此“明日”新年起,即去尽情游赏春光,从残雪未消的楼台院落一直游到春日迟迟的园林胜境!

  通览全词,上片几令人担心只是伤感衰飒之常品,而一入下片,则以邻娃为引,物境心怀,归于重拾青春,一片生机活力,才知寄希望于前程,理情肠于共勉,传为名篇,自非无故。

参考资料:
1、 周汝昌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1875-1876

gāoyángtái ·chú

hánliú sòngdài 

píntīngyínqiān chóngránjiàng niánhuágǔngǔnjīngxīn jiànjiùyíngxīn néngxiāoguāngyīn lǎoláiguàntōngxiāoyǐn dàimián háihánqīn yǎnqīngzūn duōxièméihuā bànwēiyín 
línshìchūnzhuāngliǎo gèngfēngyāocuì yànhéngjīn gōuyǐndōngfēng zhīfāngnánjīn zhūyányǒuniánniánhǎo chěngyànyóu yíngjīn dēnglín cánxuělóutái chíyuánlín 
天门开,詄荡荡,穆并骋,以临飨。
天门开,詄¹荡荡²,穆³并骋,以临飨(xiǎnɡ)
译文:天门开后,望见天体广远,这样浩大的境界使汉武帝言形俱忘。众神都和乐地驰骋而来享受祭祀。
注释:¹詄:忘记的意思。²荡荡:广远的样子。³穆:和乐。⁴临飨:下来享受祭祀。
光夜烛,德信著,灵浸鸿,长生豫。
光夜烛¹,德信著,灵浸鸿²,长生豫³
译文:祭祀时,夜有美光,汉武帝认为是神灵显通,以为恩德信义感动了上天。
注释:¹烛:照耀。据史书记载,汉武帝祭祀天神太一时,当晚夜空便有了美妙的光泽。汉武帝信以为真,认为是恩德信义感动了上天的明证。²灵浸鸿:灵,指神灵。浸,指德泽所沾盖。鸿,大。³豫:安乐。
太朱涂广,夷石为堂,饰玉梢以舞歌,体招摇若永望。
太朱涂广¹,夷石为堂²,饰玉梢³以舞歌,体招摇若永望。
译文:神灵的德佑,广大无私,使皇帝能得到长生之道而安乐。祭神的场所都是经过精心装饰的。用红漆涂刷殿的大屋,用平整的石块砌成了殿堂,祭祀在这样的场所举行,显得恭敬而庄重。舞者拿着一端用美玉装饰的竿子起舞唱歌,竿旗上画有人们长久仰望的北斗星。
注释:¹太朱涂广:指祭神的场所,用红漆涂刷殿的大屋。²夷石为堂:也指祭神的场所,用平整的石块砌成的殿堂。³梢:舞动的人手里拿着用玉装饰的竿子。⁴体:象征。
星留俞,塞陨光,照紫幄,珠烦黄。
星留俞¹,塞陨光,照紫幄,珠烦黄。
译文:众星留意到人们的祭祀,用发出光芒来表示许诺。众星如珍珠一样发出黄色光芒,照亮殿中紫色的帷帐。
注释:¹俞:答应。
幡比翅回集,贰双飞常羊。
幡比翅回集¹,贰双飞常羊²
译文:舞者动作来回飞旋如同禽鸟比翼飞翔,日月都为之光芒四射。
注释:¹回集:回旋的样子。²常羊:指逍遥的样子。
月穆穆以金波,日华耀以宣明。
月穆穆以金波,日华耀¹以宣明。
译文:想凭借着清风之力使神灵长久留下,汉武帝也迅速地多次向神灵献祭品。
注释:¹华耀:光华照耀。
假清风轧忽,激长至重觞。
假清风轧忽,激长至重觞¹
译文:神灵在那里久久不去,汉武帝的心情分外激动。
注释:¹激长至重觞:这句说祭祀者迅速地多祭献祭品。激,迅速。
神裴回若留放,殣冀亲以肆章。
神裴回若留放¹,殣冀亲以肆章。
译文:希望神灵能够留下,使汉武帝亲自为神灵献上乐章。
注释:¹放:寄托。
函蒙祉福常若期,寂谬上天知厥时。
函蒙祉福常若期,寂谬上天知厥时。
译文:假如能够得到神的允许,他将带着盛大的随从上游天空。
泛泛滇滇从高斿,殷勤此路胪所求。
泛泛滇(diān)¹从高斿,殷勤此路胪所求。
译文:汉武帝衷心地希望得到长生,愿将此心愿诉诸神灵。
注释:¹滇滇:形容众多丰盛的样子。
佻正嘉古弘以昌,休嘉砰隐溢四方。
¹正嘉古弘以昌,休嘉砰隐²溢四方。
译文:选择这样的占日来祭祀神灵以得到吉祥昌盛,美好和吉祥一定会充满四方。
注释:¹佻:开始。²砰隐:盛大的意思。
专精厉意逝九阂,纷云六幕浮大海。
专精厉意逝九阂,纷云六幕浮大海。
译文:汉武帝一心想上天游仙,俯视大地好比是浮游于大海中。
《天门》,此首写诸神大开天门,并想象神灵已经允许了汉武帝的请求,让他得以上升天空,成为神仙。
溶溶春水满方塘,栏槛风微落蕊香。
溶溶春水满方塘,栏槛(jiàn)¹风微落蕊香。
译文:溶溶的春水满池塘,微风送来几缕淡淡的清香,这是栏杆旁的春花正在随风飘堕。
注释:¹栏槛:栏杆。
尽日杨花飞又歇,有时林鸟见还藏。
尽日¹杨花飞又歇,有时林鸟见还藏。
译文:杨花一整天都被风吹起又落下,林中鸟儿一会出现一会又隐藏身影在树中。
注释:¹尽日:终日,整天。
沉疴不为闲来减,流景知从静处长。
沉疴(kē)¹不为闲来减,流景²知从静处长。
译文:久治不愈的病并没有因为空闲而减退一分,在空闲落分才知光阴漫长。
注释:¹沉疴:久治不愈的病。²流景:如流的光阴。
欲战万愁无酒力,可堪三月去堂堂。
欲战万愁无酒力,可堪三月去堂堂¹
译文:想要驱赶这万千愁绪,无奈因病无法饮酒,让这三个月落间白白流逝,哪里能承受。
注释:¹堂堂:公然地,毫无顾忌地。

  宋代不设郡,但习惯仍称州为郡,故州中公署后的园圃亦称“郡圃”。韩琦晚年既老且病,连一般的公务也应付不了,只能终日闲居;这种生活,对于以天下为己任的韩琦来说,是一种难耐的折磨。而当他对着郡圃的一派暮春景色时,感物生情,这种愁情更抑制不住。因此,前半首就从这些景物着笔,但并非简单罗列,而是融合了诗人不断变化的情绪,表现出深厚的功力。

  “溶溶春水满方塘”,一个“满”字,活画出春水方生的气象。当此碧波平岸、春深如海之际,诗人本应开口一笑,愁苦俱忘。但突然之间,微风送来几缕淡淡的清香,诗人敏感地知道:这是春花正在随风飘堕。芳时难留,烟景不再,该送春了。诗人目光所对是自然界的落花,心中所思则是生命的凋谢,于是悲从中来。但妙在诗人并不将这种愁情一泻无余,而是极为含蓄,暗寓于景物描写之中:“尽日杨花飞又歇,有时林鸟见(即‘现’)还藏。”“尽日”,这是根据当时的观察作出的推论,从中隐隐可见诗人的闲愁。在用字遣词上,“又”、“还”,亦意在表现景物的不断重复,单调可厌,从而展示出诗人心境的烦闷、孤寂。

  第三联由景及人,关键在一个“闲”(“静”也是闲的意思)。韩琦本来是不“闲”的,他一向在朝廷或边关任职,政事繁剧,军务倥偬;当身染重病之后,为了调养,才申请回到故乡相州任职,因为这里是内地,要“闲”得多。后来病情加重,更是终日“闲”居了。但结果,“沉疴不为闲来减”,希望落空了;不仅如此,还因为过于闲散却又不甘闲散,既有生理的痛苦,又有精神的苦闷,更觉得时间难熬。所以,“流景(即时光)知从静处长”在字面上和上句是对偶,但意义并非平列,而是递进一层,抒写他的伤感。

  最后一联直抒无可奈何的春愁。古人称酒为“酒兵”,谓酒能消愁,如同兵能克敌。说“欲战”,就暗含这个比喻在内。“愁”本不可数,加以“万”字,突出愁多,“战”字则从反面衬出愁多。愁情既如是之甚,诗人想借酒一浇,无奈因病戒酒,连这也不能做到。于是,一切防守的力量尽失,只好任凭“万愁”进攻了。

  诗的最后一句,诗人用力点破这“万愁”的由来:“三月去堂堂。”这既是实写春水满塘、春花堕地,浩荡春光正堂堂逝去;同时,它又是虚拟,比喻诗人桑榆晚景,沉疴在身,这是愁的根源,自然界春天的逝去不过是愁的触媒。诗用五个字将这两层丰富的内容融为一体,所以极有分量;唯其如此,“可堪”二字才益显沉重,情调衰飒,诗人不胜其悲。

参考资料:
1、 《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年版,第150-151页
远梦归华顶,扁舟背岳阳。
远梦归华顶,扁(piān)舟背岳阳。
寒蔬修净食,夜浪动禅床。
寒蔬¹修净食,夜浪动禅床²
注释:¹寒蔬:寒天生长的蔬菜;冬天食用的蔬菜。²禅床:坐禅之床。
雁过孤峰晓,猿啼一树霜。
雁过孤峰晓,猿啼一树霜。
身心无别念,馀习在诗章。
身心无别念,余习在诗章。

  诗人贾岛早年曾经为僧,后虽还俗,但过去的蒲团生涯对他不能没有影响,他的诗中常出现的孤寒清寂,恬淡超然,也与此有密切的关系。闻一多先生在《唐诗杂论·贾岛》一文中精辟地指出:“早年记忆中‘坐学白骨塔’、‘三更两鬓几枝雪,一念双峰四祖心’的禅味,不但是‘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月落看心次,云生闭目中’一类诗境的蓝本,而且是‘瀑布五尺仞,草堂瀑布边’,‘孤鸿来夜半,积雪在诸峰’,甚至‘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的渊源。”所以,同样是禅诗,贾岛与王维就往往不一样。如果说王维是幽静空明的话,贾岛就是枯寒苦瘦,这首诗的境界也恰好说明了这一点。这也就告诉读者,研究作家,不能脱离他的个性、经历,否则,难免隔靴搔痒。

  全诗前三联皆是诗人想象的这位天台僧人远去的情景。首联“远梦归华顶,扁舟背岳阳”中的“扁舟”直接地将天台僧一路孤寂的情景展现在读者面前;“背岳阳”点明了天台僧人的离去,即乘坐扁舟朝着背离岳阳的方向驶去,此处即交代出了诗人与天台僧送别的地点,又饱含了诗人对天台僧浓浓的赠别之情。颔联“寒蔬修静食,夜浪动禅床”是进一步想象天台僧在途中的情景,通过僧人的饮食与坐禅两个方面来表现出了僧人清心寡欲与孤寒清寂。颈联“雁过孤峰晓,猿啼一树霜”僧人这一路之中大雁相伴,孤峰相随,更有猿啼之声在耳畔萦绕。这句中,一个“孤”字,一个“霜”进一步升华了僧人孤寒清寂的形象。尾联“身心无别念,余习在诗章”,即说明了僧人的“心中无一物”,同时也是诗人的自比。

sòngtiāntáisēng--jiǎdǎo

yuǎnmèngguīhuádǐngbiǎnzhōubèiyuèyánghánshūxiūjìngshílàngdòngchánchuáng

yànguòfēngxiǎoyuánshùshuāngshēnxīnbiéniànzàishīzhā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