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马诉冤
代马诉冤
世无伯乐怨他谁?干送了挽盐车骐骥。空怀伏枥心,徒负化龙威。索甚伤悲,用之行舍之弃。
世无伯乐怨他谁?干送了挽盐车骐骥。空怀伏枥心,徒负化龙威。索甚伤悲,用之行舍之弃。
【驻马听】玉鬣银蹄,再谁想三月襄阳绿草齐。雕鞍金辔,再谁收一鞭行色夕阳低。花间不听紫骝嘶,帐前空叹乌骓逝。命乖我自知,眼见的千金骏骨无人贵。
【驻马听】玉鬣银蹄,再谁想三月襄阳绿草齐。雕鞍金辔,再谁收一鞭行色夕阳低。花间不听紫骝嘶,帐前空叹乌骓逝。命乖我自知,眼见的千金骏骨无人贵。
【雁儿落】谁知我汗血功?谁想我垂僵义?谁怜我千里才?谁识我千钧力?
【雁儿落】谁知我汗血功?谁想我垂僵义?谁怜我千里才?谁识我千钧力?
【得胜令】谁念我当日跳檀溪,救先主出重围?谁念我单刀会随着关羽?谁念我美良川扶持敬德?若论着今日,索输与这驴群队!果必有征敌,这驴每怎用的?
【得胜令】谁念我当日跳檀溪,救先主出重围?谁念我单刀会随着关羽?谁念我美良川扶持敬德?若论着今日,索输与这驴群队!果必有征敌,这驴每怎用的?
【甜水令】为这等乍富儿曹,无知小辈,一概地把人欺。一地里快蹿轻踮,乱走胡奔,紧先行不识尊卑。
【甜水令】为这等乍富儿曹,无知小辈,一概地把人欺。一地里快蹿轻踮,乱走胡奔,紧先行不识尊卑。
【折桂令】致令得官府闻知,验数目存留,分官品高低。准备着竹杖芒鞋,免不得奔走驱驰。再不敢鞭骏骑向街头闹起,则索扭蛮腰将足下殃及。为此辈无知,将我连累,把我埋没在蓬蒿,失陷污泥。
【折桂令】致令得官府闻知,验数目存留,分官品高低。准备着竹杖芒鞋,免不得奔走驱驰。再不敢鞭骏骑向街头闹起,则索扭蛮腰将足下殃及。为此辈无知,将我连累,把我埋没在蓬蒿,失陷污泥。
【尾】有一等逞雄心屠户贪微利,咽馋涎豪客思佳味。一地把性命亏图,百般地将刑法陵迟。唱道任意欺公,全无道理。从今去谁买谁骑?眼见得无客贩无人喂。便休说站驿难为,则怕你东讨西征那时节悔!
【尾】有一等逞雄心屠户贪微利,咽馋涎豪客思佳味。一地把性命亏图,百般地将刑法陵迟。唱道任意欺公,全无道理。从今去谁买谁骑?眼见得无客贩无人喂。便休说站驿难为,则怕你东讨西征那时节悔!

shuāngdiàoxīnshuǐlìngdàiyuānshì--liúshízhōng

dàiyuān

shìyuànshuígànsònglewǎnyánchēkōng怀huáixīnhuàlóngwēisuǒshénshāngbēiyòngzhīxíngshězhī

zhùtīnglièyínzàishuíxiǎngsānyuèxiāngyáng绿cǎodiāoānjīnpèizàishuíshōubiānxíngyánghuājiāntīngliúzhàngqiánkōngtànzhuīshìmìngguāizhīyǎnjiàndeqiānjīnjùnrénguì

yànérluòshuízhīhànxuègōngshuíxiǎngchuíjiāngshuíliánqiāncáishuíshíqiānjūn

shènglìngshuíniàndāngtiàotánjiùxiānzhǔchūzhòngwéishuíniàndāndāohuìsuízheguānshuíniànměiliángchuānchíjìngruòlùnzhejīnsuǒshūzhèqúnduìguǒyǒuzhēngzhèměizěnyòngde

tiánshuǐlìngwèizhèděngzhàércáozhīxiǎobèigàirénkuài蹿cuānqīngdiǎnluànzǒubēnjǐnxiānxíngshízūnbēi

zhéguìlìngzhìlìngguānwénzhīyànshùcúnliúfēnguānpǐngāozhǔnbèizhezhúzhàngmángxiémiǎnbēnzǒuchízàigǎnbiānjùnxiàngjiētóunàosuǒniǔmányāojiāngxiàyāngwèibèizhījiāngliánlèimáiméizàipénghāoshīxiàn

wěiyǒuděngchěngxióngxīntānwēiyànchánxiánháojiāwèixìngmìngkuībǎibānjiāngxínglíngchíchàngdàorèngōngquándàocóngjīnshuímǎishuíyǎnjiànfànrénwèi便biànxiūshuōzhàn驿nánwèidōngtǎo西zhēngshíjiéhuǐ

刘时中

刘时中

刘时中 [元] (约元成宗大德年间前后在世),洪都(今江西南昌)人,元代散曲家。生卒年、生平、字号均不详,约元成宗大德年间前后在世。官学士,时中工作曲,今存小令六十余支,套数三四首,以水仙子西湖四时渔歌最著名。 ▶ 20篇诗文

猜您喜欢
睡起画堂,银蒜押帘,珠幕云垂地。初雨歇,洗出碧罗天,正溶溶养花天气。一霎暖风回芳草,荣光浮动,掩皱银塘水。方杏靥匀酥,花须吐绣,园林排比红翠。见乳燕捎蝶过繁枝。忽一线炉香逐游丝。昼永人间,独立斜阳,晚来情味。
睡起画堂¹,银蒜²押帘,珠幕³云垂地。初雨歇,洗出碧罗天,正溶溶养花天气。一霎(shà)暖风回芳草,荣光浮动,掩皱银塘水。方¹⁰杏靥(yè)¹¹匀酥¹²,花须¹³吐绣,园林排比红翠。见乳燕捎(shāo)¹⁴蝶过繁枝。忽一线炉香逐游丝¹⁵。昼永¹⁶人间,独立斜阳,晚来情味。
译文:醒来在画堂中用银蒜将帘子押上,用珠装饰的帷幕如云般落在地上。雨刚下又停歇下来,洗出一个碧罗明净的天色,正是暖洋洋的花卉生长的天气。一瞬间暖风吹春天回来,芳草又生,祥和的天气在浮动,风还吹皱起银色的池塘水。正是杏花醉成酒窝,还在脸上匀匀地搽上酥一类细嫩乳品,花蕊如绣般绽开,红红绿绿前后排列。只见稚嫩的燕子,吃掉蝴蝶而飞过了密林。忽然出现一条线,那是炉子香烟逐绕着虫丝。白昼长了人也闲了,独自一人站在斜阳下,体会着夜即将到来的情味。
注释:哨遍:词牌名。双调二百三字,上片十八句五仄韵、两叶韵,下片十九句九仄韵、两叶韵。¹画堂:有壁画的居室。²银蒜:银质蒜形帘坠,拴于帘幕下端,以防风吹。³珠幕:饰有珠玉的帘幕。⁴碧罗:青色丝织品,此喻雨后天色澄净。⁵溶溶:和暖貌。⁶一霎:一阵。⁷回芳草:芳草回绿。⁸荣光:指花木的光泽。⁹银塘:波光粼粼的塘面。¹⁰方:正。¹¹杏靥:杏形状微涡,故云。靥,酒涡。¹²匀酥:匀净细嫩。¹³花须:花蕊。¹⁴捎:掠过。¹⁵游丝:春季空中所飘蛛丝。¹⁶永:长。时近夏天,故昼长。
便乘兴携将佳丽。深入芳菲里。拨胡琴语,轻拢慢捻总伶俐。看紧约罗裙,急趋檀板,霓裳入破惊鸿起。颦月临眉,醉霞横脸,歌声悠扬云际。任满头红雨落花飞。渐鳷鹊楼西玉蟾低。尚徘徊、未尽欢意。君看今古悠悠,浮幻人间世。这些百岁,光阴几日,三万六千而已。醉乡路稳不妨行,但人生、要适情耳。
便乘兴携将¹佳丽²。深入芳菲³里。拨胡琴语,轻拢慢捻(niǎn)总伶俐。看紧约罗裙,急趋(tán)¹⁰,霓(ní)¹¹入破惊鸿起¹²。颦(pín)月临眉¹³,醉霞横脸¹⁴,歌声悠扬云际¹⁵。任满头红雨¹⁶落花飞。渐鳷(zhī)鹊楼¹⁷西玉蟾(chán)¹⁸低。尚徘徊、未尽欢意。君看今古悠悠,浮幻人间世。这些百岁,光阴几日,三万六千¹⁹而已。醉乡²⁰路稳不妨行,但人生、要适情²¹耳。
译文:自然地乘着游兴,带领美女们,进入到香花芳草园里。弹拨胡琴使之发声,轻轻地“拢”,慢慢地“攒”,都很灵巧高妙。把罗裙系得紧紧的,急速趋使按照檀板节奏而舞,《霓裳羽衣曲》音响进入到急速的乐章时如受惊的雁飞声。暗淡的月光降到眉间,如喝酒红脸的霞光布了一脸,歌声悠扬悦耳地飞入云际。随它落雨般的红花飞满头,高楼西边的天空的月亮渐渐地往下落去。人们还在徘徊不回,只因游人的欢乐情意未得到满足,还想行乐下去。君不见今古悠悠往事,都成为浮幻空虚的人间世事。这一百年,有几多时间,三万六千日罢了。醉生梦死的回乡路,不妨走一遭,但人们的一生要痛快地尽情地行乐,人生多短暂啊!
注释:¹将:义同“携”。²佳丽:美人。³芳菲:花草。⁴拨:弹拨。⁵胡琴:泛指来自北方、西北各族的拨弦、拉弦乐器。从下句看,知其为琵琶。⁶拢、捻:叩弦与揉弦。⁷伶俐:聪灵,谓佳丽。⁸约:束。⁹趋:节拍。此为打节拍。¹⁰檀板:檀木所制拍板,用以定节拍。¹¹霓裳:即《霓裳羽衣曲》,传自唐代。¹²入破惊鸿起:唐宋大曲。¹³颦月临眉:谓眉似弯月。颦,皱眉,此为弯义。¹⁴醉霞横脸:谓脸色红润。¹⁵悠扬云际:谓歌声响亮。¹⁶红雨:谓落花。¹⁷鳷鹊楼:南朝楼阁名,在今江苏南京。¹⁸玉蟾:皎洁的月亮。¹⁹三万六千:即上句所谓“百岁光阴”,故人所认为的人寿上限。²⁰醉乡:喻醉中境界。唐王绩有《醉乡记》。²¹适情:顺乎性情。

  上片写游春行踪,即景生情。开头三句写室内景起兴。 “画堂’、“银蒜”、“珠幕”,表明为富贵人家的富丽堂皇的内部环境,住上好是好,就是叫人发腻,自然联想到游春。接着三句写第一个景象:雨后天晴正养花。雨洗碧罗天,溶溶养花天,好一个“天”的世界。第七、八、九句写第二个景象:风回芳草皱银塘。暖风回芳草,暖风皱银塘,好就好在“风”之力。第十、十一、十二句写第三个景象:杏靥匀酥花吐绣。百花满园林,红绿大排列。杏好花好春更好。第十三句写第一个物象:乳燕捎蝶过繁枝。一“捎”一“过”,十分灵巧可爱。第十四句写第二个物象:一线炉香逐游丝。一“线”一“逐”,异常生动有趣。最后三句写第三个物象:斜阳景含人情味。一“立”一“来”,自然形象逼真。东坡俨然以摄影师蒙太奇手法,将三景象、三物象剪辑、组合、叠印成一幅“明媚春光”长卷,让人爽心悦目,向上一路。

  下片写游春娱乐,借题发论。开头二句写男欢女乐:携佳丽,人芳菲,幽情默默。第三、四句写弹拨胡琴:轻拢慢燃伶俐,琴韵悠扬。第五、六、七句写起舞《霓裳》:约罗裙,趣檀板,舞姿惊雁。第八、九、十句写动人歌声:颦眉醉霞横脸,歌声嘹亮。第十一、十二、十三句写乐兴高涨:落花飞,玉蟾低,意欲再娱。最后七句针对上片下片游春观景物,与娱乐,借题发论。悠悠往事,时光易逝;浮幻人生,如人道境;醉生梦死,及时行乐。东坡俨然以戏剧家导演手法,将一个“入芳菲”境、三个歌舞场面和一个未尽意情景排列在一起,成为多幕性戏剧一幕幕推向观众,让人心旷神怡,回味无穷。

  全词以铺叙的手法写了情景,先景后情;写了时间,先昼后晚;写了歌舞,交错呈现。有头有尾,结构完整。由昼永——斜阳——晚来。玉蟾低,突出地写了度过一个漫长而无忧虑、极其痛快的美好时光,渲染了青春易逝、及时行乐的消沉感。这是与东坡此时此地外任处境和心境分不开的。

参考资料:
1、 叶嘉莹主编.苏轼词新释辑评(上):中国书店,2007:455-458

shàobiàn··chūn--shì

shuìhuàtángyínsuànliánzhūyúnchuíchūxiēchūluótiānzhèngróngróngyǎnghuātiānshànuǎnfēnghuífāngcǎoróngguāngdòngyǎnzhòuyíntángshuǐfāngxìngyúnhuāxiùyuánlínpáihóngcuìjiànyànshāodiéguòfánzhī线xiànxiāngzhúyóuzhòuyǒngrénjiānxiéyángwǎnláiqíngwèi

便biànchéngxìngxiéjiāngjiāshēnfāngfēiqínqīnglǒngmànniǎnzǒnglíngkànjǐnyuēluóqúntánbǎnshangjīng鸿hóngpínyuèlínméizuìxiáhéngliǎnshēngyōuyángyúnrènmǎntóuhóngluòhuāfēijiànzhīquèlóu西chánshàngpáihuáiwèijǐnhuānjūnkànjīnyōuyōuhuànrénjiānshìzhèxiēbǎisuìguāngyīnsānwànliùqiānérzuìxiāngwěnfángxíngdànrénshēngyàoshìqíngěr

宝髻偏宜宫样,莲脸嫩,体红香。眉黛不须张敞画,天教入鬓长。
宝髻(jì)¹偏宜²宫样³,莲脸嫩(nèn),体红香。眉黛(dài)不须张敞画,天教入鬓(bìn)长。
译文:你装饰珠宝的高高的发髻,最适合宫中流行的式样。你的脸庞像莲花一样鲜嫩,肌肤白里透红散发馨香。你青黑的眉毛不需人工描画,天生双眉入鬓又细又长。
注释:¹宝髻:插戴珠宝的发髻。²偏宜:甚合。³宫样:宫中流行的式样。⁴莲脸嫩:象莲花那样鲜艳娇嫩的脸。⁵体红香:体,即躯体,这里指女子的肌肤。红:红润。香:馥郁芳香。⁶黛:青黑色的颜料,古代女子用以画眉。眉黛即眉毛。⁷张敞:汉宣帝时,为京兆尹。曾为妻子画眉。后来成为夫妻恩爱的典故,传为佳话。
莫倚倾国貌,嫁取个,有情郎。彼此当年少,莫负好时光。
莫倚(yǐ)¹倾国貌²,嫁取个,有情郎。彼此当年少,莫负好时光。
译文:不要倚仗自己有倾国之貌,应该嫁给一个有情有意的如意郎。我和你正当青春年少,千万不要辜负了美好的时光。
注释:¹倚:倚仗。²倾国貌:极言妇女之美貌。

  这是一首仿效民歌写男青年向姑娘求婚求爱的新词。它强调了爱情不要倚仗貌美,要选有情有义的郎君来嫁。当然由于封建帝王的审美观,把一个美女写得珠光宝气,宫样梳妆,脱离了民间姑娘的天生丽质。

  上阕集中描写女子的美艳过人。先写发髻,“宝髻”二字透露出来的是精致与讲究。“偏宜宫样”是侧写其气质不凡,盖宫样发髻虽时髦好看,但非人人适宜,而词中女子则天性合适,宛然定制。唐时妆饰风气往往以宫女为典范,故发型和服装的“宫样”意味着潮流和卫,如刘禹锡《赠李司空妓诗》“高髻云鬟宫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即是指官样发型,而白居易《上阳白发人》诗“小头鞋履窄衣裳,青黛点眉届细长”,韩《忍笑》“宫样衣裳浅画眉,晚来梳洗更相宜”则主要指宫样服装。

  接下写脸部,视觉上的脸嫩、眉长与嗅觉上的体香,衬托出一个青春可人的女子形象,尤其是“天教入鬓长”一句极力写出了女子的天生丽质。这里虽用了张敞的典故,但并非表现恋人或夫妻恩爱的意思,而是着力表现其超乎寻常的美丽。《西厢记》中张生第一次见莺莺,就这样描写道:“则见她宫样眉儿,新月偃,斜侵入鬓云边。”也是被莺莺长长的屑线所吸引。有学者认为“体红香”一句乃是暗写杨贵妃,因为《开元天宝遗事》“红汗”条记载:“贵妃每至夏月,常衣轻绡,使侍儿交扇鼓风,犹不解其热,每有汗出,红腻而多香。,或拭之于巾帕之上,其色如桃红也。”但是否能由此将“体红香”归为杨贵妃的专有特征,却是要打个问号的。因为从结构上来说,整个上阕都是集中描写头部和脸部的装扮,如果插入一句对身体的描写,不免使文笔显得枝蔓了。而且“美人红妆色正鲜,侧垂高髻插金钿”(岑参《敦煌太守后庭歌》),红妆及脂粉香用于脸部描写也是常见的情形。

  下阕转入议论。盖此女子因自恃其过人之艾艳,—般男子难入其眼。但真情可贵,青春短暂,故词人郑重劝告:美貌不可恃,青春都一晌,如遇有情郎,不妨付衷肠。此即使以朋友口吻相劝,虽有关切,却无爱恋。

  全词语言生动、流畅,饶有民歌率真风味又不失含蕴。象“莲脸嫩”的鲜活比喻,“体红香”的鲜明生动描写,眉黛的夸张,下半阕流水般的明快、俊朗、流畅,都是艺术纯熟的表现。

参考资料:
1、 高文炳编著.唐宋词选译赏析365首:天马图书,2001:19-20
2、 彭玉平著.唐宋名家词导读新编:中山大学出版社,2006年:36-37

hǎoshíguāng ·bǎopiāngōngyàng

lóng tángdài 

bǎopiāngōngyàng liánliǎnnèn hóngxiāng méidàizhāngchǎnghuà tiānjiàobìncháng 
qīngguómào jià yǒuqíngláng dāngniánshào hǎoshíguāng 
画船捶鼓催君去,高楼把酒留君住。去住若为情,西江潮欲平。
画船¹(chuí)²催君去,高楼把酒³留君住。去住若为情,西君潮欲平。
译文:画船上的船夫捶着鼓催促着你启程,在高楼上我端着酒想把你留住。是去还是留,真叫人难以抉择,此时西江的潮水将要平息。
注释:¹画船:装饰华美的游船。²捶鼓:擂鼓,击鼓。³把酒:端着酒。⁴若为情:何以为情,难为情。
江潮容易得,只是人南北。今日此樽空,知君何日同!
君潮容易得,只是人南北。今日此樽(zūn)¹空,知君何日同!
译文:江潮时常有,只是我俩从此便南北相隔。今天这酒杯空了,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与你同饮!
注释:¹樽:酒杯。

  上片写送别时的情景。临别依依,行者与送行者,相互留恋,却终于分离。“画船捶鼓催君去,高楼把酒留君住。”送别者为行人设宴饯行,两人别离依依,千言万语说也说不尽,一直拖到最后一刻。捶鼓,犹言敲鼓,是开船的信号。船家已击鼓催行,而这一边却楼上把盏劝酒。“催”,见时间之难以再延。“高楼把酒留君住”,船家已经“催人”了,而这边还在把酒“留”人。为人饯行,按说应该先写“高楼把酒留君住”,之所以倒装,正是为了强调分离时的紧迫感。一”催“一“留”将“去"和"住”的矛盾突出出来了,并且带动全篇。“去住若为情,西江潮欲平。”行者欲去不忍,欲住不能,正左右为难之时,江水就快平潮了,“西江潮欲平”一语包含了无数未尽之言。这两句妙就妙在不直接说是去是留,而是通过江潮涨平的景象来说明答案。江潮涨满之时正是船家趁潮水开航的时候。

  下片写别后的怀念。“知君何日同”,表现出难言的相思之情。“江潮容易得,只是人南北。”这两句承上片“江潮”而来,说潮水有信,定时起落,而人一旦离去,两人便遥遥相隔再难相见。“今日此樽空,知君何日同!”今日樽空而潮载君去,但未知潮水何日能复送君归来。这依然是情景和思忖结合。词中以回环往复的语言节奏,用来表现依依不舍、绵长深厚的“思致”。将送别之人心中的不舍之情和盘托出,尤为动人。

  这是一首惜别词。作者词中以一推一挽之情劝住对方的眼泪,这种抒写伤离恨别心绪的表现手法,与宋词中写离别时常见的缠绵悱恻、肝肠痛断、难舍难分的情状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唐宋词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150
2、 勾承益.宋词感悟-传统文化现代感悟书系.北京:长江出版社,2008:259
3、 朱孝臧.宋词三百首彩图全解详注 .北京:中国华侨,2012:241
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
年年至日¹长为客²,忽忽³穷愁泥杀人
译文:每年冬至我总是在他乡做客,穷困和愁苦胶滞纠缠,让人神情恍惚。
注释:¹至日:即冬至日,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²长为客:长久地成为远离亲人的羁旅之人。³忽忽:飘忽不定的样子。⁴泥杀人:胶滞纠缠的样子。
江上形容吾独老,天边风俗自相亲。
江上形容¹吾独老,天边风俗自相亲。
译文:我流寓江湖,自照形貌,好像只有我在衰老,而这万里天涯的风俗和人情,也仿佛都是各自相亲。
注释:¹形容:指神态躯体。
杖藜雪后临丹壑,鸣玉朝来散紫宸。
杖藜(lí)¹雪后临丹壑(hè)²,鸣玉³朝来散紫宸(chén)
译文:雪后我拄着藜杖踱步到丹壑,不禁想到宫中早朝刚散,正离开紫宸殿宫门的官员身上佩玉鸣响。
注释:¹杖藜:拐杖。²丹壑:道家所在之地。³鸣玉:古时官员所骑马上要镶佩玉器作为装饰,马行走时发出碰撞之声。⁴紫宸:唐大明宫中的紫宸殿。
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见三秦。
心折¹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见三秦²
译文:此时我的心仿佛已经折碎,不剩一寸,前路迷茫,我要站在什么地方,才能看见朝廷?
注释:¹心折:心碎。²三秦:原指长安附近古秦国之地,此代指朝廷。

  这首诗的首联和颔联都是写眼前之景,言诗人旅居冬至的情形;颈联和尾联写诗人由冬至而回忆起长安的冬至日情形。全诗由诗人一己的漂泊流浪联想到朝廷,集中体现了杜甫忧国忧民的思想。八句皆对,律对严整,感情深挚,具有杜诗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一二句“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直接叙写诗人自己漂泊无定的生活。正因为自己是“长为客”,久滞旅途,所以时光一年年的流逝,才更让诗人心生悲愁,故下一句诗中有“穷愁泥杀人”之语。这样直露地抒写,正如那“冬至”日的寒冷一样直扑人面,一下子便把读者摄入一种愁苦、阴冷的氛围之中。

  三四句落笔来写诗人自己旅居之境况:“江上形容吾独老”是承上联“穷愁”来写,这样形容独老,正是穷愁所致,而“天涯风俗自相亲”却更让诗人增添对故土家园的思念,因为这份“自相亲”是与其客居生活有关。而且在这联诗中,诗人以粗线条把其“形容”勾勒了出来,使上联写到的那种穷愁更加形象化。

  五六句首先写诗人在这个风俗自亲的冬至日里,扶杖而行,身临“丹壑”,而意想“紫宸”,由眼下的凄清、落魄与昔日的热闹、得意形成对比,把今日的“穷愁”更加深切地表达了出来,而“杖藜雪后临丹壑,鸣玉朝来散紫宸。”属对工整,两幅画面的形象感也非常强烈。而且这联由这“忆”,使诗意更进一层。

  最后两句承上,因想到长安,更增愁恨。“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见三秦。”此时诗人心中的“穷愁”变得更加不可排解,故而有“心折”碎句,因此,那种要结束这种漂荡生活而重归故里的心情更加强烈,可回家的路却寻不着,所以诗人不禁要悲叹:“路迷何处见三秦”。之所以“路迷”,正是由于久客难归,这一句则又是扣住首句“长为客”来写的,表达出诗人对人生路途产生的迷惘和无所适从之感。

  这首诗把杜甫晚年那种漂泊生活的苦与愁,淋漓尽致地刻画了出来。而且在表达上,诗人注重诗的每一句都遥相呼应,所以读完这首诗时,读者仿佛真的感受到了寒冷与愁绪。因为诗人年年“长为客”,故而“路迷”难归;因为他有无法摆脱的“穷愁”,所以他才会“形容独老”、肠断“心折”;正因为他身临“丹壑”而意想“紫宸”,因此他才有“心折”“路迷”之慨,这首诗就是这样情浓意切,读来有浑然体之感。

参考资料:
1、 王景科主编.中国二十四节气诗词鉴赏:山东友谊出版社,1998年12月:第387-388页

dōngzhì

 tángdài 

niánniánzhìchángwéi qióngchóushārén 
jiāngshàngxíngrónglǎo tiānbiānfēngxiāngqīn 
zhàngxuěhòulíndān míngzhāoláisànchén 
xīnzhéshícùn chùjiànsānqín 

江蓠怨碧,早过了霜花,锦空洲渚。孤蛩暗语。正长安乱叶,万家砧杵。尘染秋衣,谁念西风倦旅。恨无据。怅望极归舟,天际烟树。
江蓠怨碧,早过了霜花,锦空洲渚(zhǔ)。孤蛩(qióng)暗语¹。正长安²乱叶³,万家砧(zhēn)(chǔ)。尘染秋衣,谁念西风倦旅。恨无据。怅望极归舟,天际烟树。
译文:早过了经霜开花时候,洲渚边已没有一片花如锦的江蓠了。孤零零的蟋蟀暗自呜叫。正是长安木叶飘零,万户夜晚捣衣的时候。在京都很长久,衣裳尘污黑了,却没有遇到知己,没有人顾念倦于行旅的天涯游子。想回去,但又未能,只有惆怅地极目望江上远远归去的船只和天边烟树。
注释:扫花游:词牌名。双调,九十四字,上片十一句六仄韵,下片十句七仄韵。¹孤蛩暗语:孤零零的蟋蟀暗自呜叫。²长安:代指杭州。³乱叶:形容秋风一起,霜叶纷飞。⁴砧杵:捣衣(即洗衣或缝制衣服)的器具。砧:捣衣石。杵:棒槌。⁵倦旅:倦于行旅的天涯游子。
心事曾细数。怕水叶沉红,梦云离去。情丝恨缕。倩回文为织,那时愁句。雁字无多,写得相思几许。暗凝伫。近重阳、满城风雨。
心事曾细数¹。怕水叶沉红,梦云离去。情丝恨缕。倩(qìng)²回文³为织,那时愁句。雁字无多,写得相思几许。暗凝伫。近重阳、满城风雨。
译文:心事萦绕,无可排遣,只怕美好的往事将如沉红梦云,一逝难返。所有的情事总结成一缕。请你像晋代苏蕙织成锦字回文诗一样,将当时的离愁别绪,写成诗章或书信。即使书信也讲不了多少相思情,装不下许多愁。暗自凝眸伫立看重阳景象,一到近重阳节,只是满城风雨。
注释:¹数:计算。²倩:请。³回文:即织成锦字回文。⁴雁字无多:是说大雁排成一字或人字,没有多少字。⁵几许:多少。

  头三句“江蓠怨碧,早过了霜花,锦空洲渚”,描写重阳时节的典型景物江蓠,一种香草,出自屈原《离骚》:“扈江蓠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李商隐《九日》诗用过这个典故:“空教楚客咏江蓠”,这里也用为九月九日景物,开江蓠因幽怨而呈现碧色,早过了经霜开花时候,水边已没有一片花如锦的江蓠了。下面接“孤蛩暗语”句,转而写听到的声音蟋蟀正在孤单地暗自鸣叫。姜夔《齐天乐》咏蟋蟀:“凄凄更闻私语”这里是指九月蟋蟀初鸣。下面两句:“正长安乱叶,万家砧杵”。长安这里指杭州,南宋的都城。长安乱叶句本贾岛送别诗“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和周美成《齐天乐》“渭水西风,长安乱叶,空忆诗情宛转”,形容落叶随风飞舞,飘落满地。“万家砧杵”本李白《子夜吴歌》“长安一片月,万户扌寿衣声”,家家用砧杵为将要远服兵役的人制征衣。姜夔《齐天乐》也描写蟋蟀叫声“相和砧杵”。

  这两句点明了作者当时的时间、地点和氛围。

  “尘染秋衣,谁念西风倦旅。”转入写客况凄凉。尘染秋衣一句,脱于西晋陆机《为顾彦先赠妇》诗:“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意思是说:在京城呆得很久了,衣裳已经被尘土染黑,却没有人来关心我这个满怀疲惫的异乡旅客。北宋晁端礼《水龙吟》“倦游京洛风尘,夜来病酒无人问”,也是这个意思上阕结尾三句:“恨无据。怅望极归舟,天际烟树。”描写心中的乡愁无以依托,只有惆怅地眺望江上远去的归船和天边如烟的树木。词用谢朓《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诗“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语,表示自己想回去又不能,只有遥望江上舟树以寄托乡思《古诗》“远望可以当归”即是这种心情下阕起首一句“心事曾细数”,统领以下各句,表明作者由写景寄情转入全写内心世界。“怕水叶沉红,梦云离去”“怕水叶沉红”,是写红荷凋落。翁元龙《隔浦莲近》“沉红入水,渐做小莲离藕”,语意相近。“梦云离去”,语出楚王梦遇神女,及朝为行云的故事。这三句是说,作者心事重重,无法轻松,只担心美好的往事象荷花凋谢、梦云离去一样,再也不能重视了。下句“情丝恨缕”稍停顿一下。一语概括所有的心事,再细说“倩回纹为织,那时愁句”,是说像晋代苏蕙织锦字回文诗一样,将当时的离愁别绪,写成词章或书信。

  “雁字无多,写得相思几许”,接着上面两句的意思,转折了一下,说即使书信也装不了多少相思情雁只排成人字、一字,没有多少字,怎能写出多少相思,言外意是思无限。人们又常用鸿雁指书信。秦观《减字木兰花》有“困倚危楼,过尽飞鸿字字愁”句,虽都用鸿雁作比,却用法相反,各从不同角度作出恰当的比喻。下阕结尾三句:“暗凝伫。近重、满城风雨。”作者心潮起伏、思绪难平之后,又回到重阳节和那时景色上,首尾呼应。自己一个人伫立凝望重阳景象,却只见到满城风雨。这正同上阕“锦空洲渚”、“正长安乱叶,万家砧杵”等句同样凄清。“近重阳、满城风雨”一句来自潘大临“满城风雨近重阳”,但只颠倒词序,例由豪放变凄凉。

  这首词凄而不惨,哀而不伤,很好地把握了重阳节的景象与作者自己的心情。词人铺陈上的抑扬顿挫也恰到好处,令读者心有戚戚焉。这首词还有一个特色,就是用典颇多,句多出处,虽见研习前人之功,但亦略多了些。

参考资料:
1、 《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版,第2168页

sǎohuāyóu··jiǔ怀huáiguī--zhōu

jiāngyuànzǎoguòleshuānghuājǐnkōngzhōuzhǔqióngànzhèngzhǎngānluànwànjiāzhēnchǔchénrǎnqiūshuíniàn西fēngjuànhènchàngwàngguīzhōutiānyānshù

xīnshìcéngshùshuǐchénhóngmèngyúnqínghènqiànhuíwénwèizhīshíchóuyànduōxiěxiāngànníngzhùjìnzhòngyángmǎnchéngfē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