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边女儿红粉妆,不学罗敷春采桑。学成飞燕春风舞,嫁与燕山游冶郎。
湖边女儿红粉妆,不学罗敷春采桑。学成飞燕春风舞,嫁与燕山游冶郎。
倪瓒

倪瓒

倪瓒(1301~1374),元代画家、诗人。初名珽,字泰宇,后字元镇,号云林子、荆蛮民、幻霞子等。江苏无锡人。家富,博学好古,四方名士常至其门。元顺帝至正初忽散尽家财,浪迹太湖一带。擅画山水、墨竹,师法董源,受赵孟頫影响。早年画风清润,晚年变法,平淡天真。疏林坡岸,幽秀旷逸,笔简意远,惜墨如金。以侧锋干笔作皴,名为“折带皴”。墨竹偃仰有姿,寥寥数笔,逸气横生。书法从隶入,有晋人风度,亦擅诗文。与黄公望、王蒙、吴镇合称"元四家"。存世作品有《渔庄秋霁图》《六君子图》《容膝斋图》等。著有《清閟阁集》。 ▶ 226篇诗文

猜您喜欢
妒韶华风雨潇潇,管月犯南箕,水漏天瓢。湿金缕莺裳,红膏燕嘴,黄粉蜂腰。梨花梦龙绡泪今春瘦了,海棠魂羯鼓声昨夜惊着。极目江皋,锦涩行云,香暗归潮。
妒韶华¹风雨潇潇,管月犯南箕(jī)²,水漏天瓢(piáo)³。湿金缕(lǚ)莺裳,红膏燕嘴,黄粉蜂腰。梨花梦龙绡(xiāo)泪今春瘦了,海棠魂(jié)鼓声昨夜惊着。极目江皋(gāo),锦涩行云,香暗归潮。
译文:老天妒嫉人世韶华才洒下潇潇风雨,星宿们相互争斗闹得大雨像瓢泼盆倾,这大雨可否淋湿了你饰着金饰的舞衣?想着你红艳迷人的小水,黄粉蜂一般的细腰,想着你离别时鲛人般的泪珠如梨花带雨。你离开我让我身体憔悴消瘦,风雨打海棠声声如战鼓让我难以入睡,极目远望江畔小路,行云重重可否阻碍你回来?你满身香气可否也被雨水冲淡?
注释:侑尊:劝酒,陪侍。云:语助词。¹韶华:美好时光。²南箕:箕星,二十八宿之一。月到此处,天多风雨。³水漏天瓢:喻雨水如瓢泼从天而下。⁴金缕莺裳:指用金线织的舞衣。⁵龙绡:即鲛绡。⁶海棠魂:暗用唐玄宗比喻杨贵妃酒酣未醒为昨海棠典故。⁷羯鼓声:暗用唐玄宗击羯鼓催花典故。⁸江皋:江边。

zhéguìlìng··chuāngliúmèngluányànyòuzūnyún--qiáo

sháohuáfēngxiāoxiāoguǎnyuèfànnánshuǐlòutiānpiáo湿shījīnyīngshanghónggāoyànzuǐhuángfěnfēngyāohuāmènglóngxiāolèijīnchūnshòulehǎitánghúnjiéshēngzuójīngzhejiānggāojǐnxíngyúnxiāngànguīcháo

艳色天下重,西施宁久微。
艳色天下重,西施(shī)¹宁久微。
译文:艳丽的姿色向来为天下器重,美丽的西施怎么能久处低微?
注释:¹西施:《吴越春秋》越得苎萝山鬻薪之女,曰西施,郑旦,饰以罗谷,教以容步,三年学成而献于吴。
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
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
译文:原先她是越溪的一个浣纱女,后来却成了吴王宫里的爱妃。
贱日岂殊众,贵来方悟稀。
贱日岂殊众,贵来方悟稀。
译文:平贱时难道有什么与众不同?显贵了才惊悟她丽质天下稀。
邀人傅脂粉,不自著罗衣。
邀人傅脂粉¹,不自著(zhuó)罗衣。
译文:曾有多少宫女为她搽脂敷粉,她从来也不用自己穿著罗衣。
注释:¹傅脂粉:即搽脂敷粉。
君宠益娇态,君怜无是非。
君宠益娇态,君怜无是非。
译文:君王宠幸她的姿态更加娇媚,君王怜爱从不计较她的是非。
当时浣纱伴,莫得同车归。
当时浣(huàn)¹伴,莫得同车归。
译文:昔日一起在越溪浣纱的女伴,再不能与她同车去来同车归。
注释:¹浣纱:《环宇记》:会稽县东有西施浣纱石。《水经注》:浣纱溪在荆州,为夷陵州西北,秋冬之月,水色净丽。
持谢邻家子,效颦安可希。
持谢¹邻家子,效颦(pín)²安可希³
译文:奉告那盲目效颦的邻人东施,光学皱眉而想取宠并非容易!
注释:¹持谢:奉告。²效颦:庄子:西施病心而颦,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效其颦,富人见之,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彼知美颦而不知颦之所以美。按:颦古作膑。³安可希:怎能希望别人的赏识。

  诗人所处的盛唐时代,在繁华的外衣下隐藏着政治危机:奸邪小人把持朝廷大权,纨绔子弟凭着裙带关系飞黄腾达,甚至连一些斗鸡走狗之徒也得到了君王的恩宠,身价倍增,飞扬跋扈;才俊之士却屈居下层,无人赏识。而“读书三十年”的儒生,却“腰下无尺组”,“一生自穷苦”。

  王维以这首诗来借咏西施,以喻为人。《西施咏》取材于历史人物,借古讽今。诗人借西施“朝贱夕贵”,而浣纱同伴中仅她一人命运发生改变的经历,悲叹世态炎凉,抒发怀才不遇的不平与感慨;借世人只见显贵时的西施之美,表达对势利小人的嘲讽;借“朝为越溪女”的西施“暮作吴宫妃”后的骄纵,讥讽那些由于偶然机遇受到恩宠就趾高气扬、不可一世的人;借效颦的东施,劝告世人不要为了博取别人赏识而故作姿态,弄巧成拙。

  诗的开首四句,写西施有艳丽的姿色,终不能久处低微。次六句写西施一旦得到君王宠爱,就身价百倍。末了四句写姿色太差者,想效颦西施是不自量力。语虽浅显,寓意深刻。沈德潜在《唐诗别裁集》中说:“写尽炎凉人眼界,不为题缚,乃臻斯诣。”这种评价是很中肯的。

西shīyǒng

wángwéi tángdài 

yàntiānxiàzhòng 西shīnìngjiǔwēi 
zhāowéiyuè zuògōngfēi 
jiànshūzhòng guìláifāng 
yāorénzhīfěn zhuóluó 
jūnchǒngjiāotài jūnliánshìfēi 
dāngshíhuànshābàn tóngchēguī 
chíxièlínjiā xiàopínān 
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译文:不用太多华丽的词藻,过多的烘托。只用含蓄简明的语句,就把所包含的意境表达的淋漓尽致。
语不涉难,已不堪忧。
语不涉难,已不堪忧。
译文:文辞虽未说到苦难的情状,读时却使人十分哀伤。
是有真宰,与之沉浮。
是有真宰,与之沉浮。
译文:事物存在着实在的情理,作品和它一起沉浮呼吸。
如渌满酒,花时返秋。
如渌满酒,花时返秋。
译文:含蓄,就像漉酒时酒汁渗漏不尽,又如同花开时遇到满天霜气。
悠悠空尘,忽忽海沤。
悠悠空尘,忽忽海沤。
译文:空中的沙尘游荡不定,海里的泡沫飘荡涌流。
浅深聚散,万取一收。
浅深聚散,万取一收。
译文:万物不断变化聚散,诗歌需要博采精收。

  唐代是中国诗歌文化发展的巅峰,不论是从诗人规模还是作品质量上,再没有哪个时期能望其项背。这一时期,诗歌理论发展也达到了一个巅峰,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便是其中的代表作,这部着重探讨诗歌美学问题的理论著作也成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名篇。

  《含蓄》一则是《二十四诗品》的第十一品,是全书最具文采的篇章之一,向来为人所称道。既名曰“含蓄”,下笔就不能太露骨,提出要“不著一字,尽得风流”。作诗也好,行文也罢,神韵首先是摆在第一位的,就是要让读者品出“韵外之致”和“味外之旨”来。紧接着,为具体阐述这种思想,作者首先举了个例子,“语不涉难,已不堪忧”:在措辞上没有苦大仇深的句子,但蕴含在字间的忧患就足以让人唏嘘不已,以文已尽而意有余,回味无穷为上。

  第二段是在第一段基础上的递进,主要是想说明含蓄所要达到的境界,“是有真宰,与之难浮”。所谓的“真宰”语出《庄子•齐物论》,即指万物运行的内在规律,在此则是指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含蓄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作品的“难浮”而“与之”,须得自然。如酒之溢出于器,虽已积满,而仍不休;抑如花之将绽,遇有秋寒之气,则必放慢其速,含而不露。这两个比喻,不仅切合命题,而且给人以美的享受,所以说这则很有文采。

  文到第三段而境界始大,空中之尘、海中之沤,无穷无尽,而诗人只要取其九牛之一毛,也就理解他们的特质了。进而以一驭万,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而末句之“万取一收”与首句“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这一纲领性判断相照应,这也正是一种含蓄的笔法。

shīpǐnèrshí ·hán

kōng tángdài 

zhuó jìnfēngliú 
shènán kānyōu 
shìyǒuzhēnzǎi zhīchén 
mǎnjiǔ huāshífǎnqiū 
yōuyōukōngchén hǎiōu 
qiǎnshēnsàn wànshōu 

潇湘门外水平铺,月寒征棹孤。红妆饮罢少踟蹰,有人偷向隅。
潇湘(xiāng)¹外水平铺,月寒征棹(zhào)²孤。红妆饮罢少踟(chí)(chú)³,有人偷向隅(yú)
译文:在冷冷的月光笼罩下,潇湘水平静地从门外流过,一只孤舟泊在岸边,扬帆待发。离别的苦酒已经饮过,离别的情话也已经说过,然而在启程的这一刻,为词人送别的女子却踟蹰不前,向隅而泣。
注释:¹潇湘门:疑指长沙一城门。水指湘江。²征棹:征人所乘之船。棹,船桨。³踟蹰:犹像不舍。⁴向隅:此指“红妆”之人。
挥玉箸,洒真珠,梨花春雨馀。人人尽道断肠初,那堪肠已无。
挥玉箸,洒真珠,梨花春雨馀。人人¹尽道断肠初,那堪肠已无。
译文:女子流泪告别,梨花带雨。一般离别只是令人肠断,而这场离别早已令他痛断肝肠,连肠也无了。
注释:¹人人:指恋人。

  “潇湘门外水平铺,月寒征棹孤。”首二句写离别的环境。送别的时间是在寒夜,而即将启程的船只有孤零零的一个,越发使送别的场面增添了冷落的气氛。这两句不仅为全词营造了冷清凄惨的氛围,而且显示出一种离别的紧迫感,为下文写离别情事张本。

  “红妆饮罢少踟蹰,有人偷向隅。”后两句笔触转向离别之人,“红妆”和“有人”实际上是一人,就是义妓。“有人偷向隅”取自于“有一人独索然向隅”之意。“踟蹰”二字,反映了她心中的依恋与不舍;偷偷向隅,又显示出她的矜持与体贴。

  “挥玉箸,洒真珠,梨花春雨馀。”过片承接上片最后一句,具体形容这位女子哭泣的情态。连用三个形象比喻义妓的眼泪:如玉箸,如珍珠,如春雨,连连不断,展现了一位形象优雅、感情真挚的美丽女性形象,使读者深深体会到,词人与这样深爱他的人离别,是何等伤心与遗憾。

  “人人尽道断肠初,那堪肠已无。”面对义妓挥泪如雨,词人心中的痛无法抑制。结句“那堪肠已无”,是秦观泣血之语,包含着词人无数的新愁旧恨,是长时期压抑的情绪的爆发,也是他辛酸经历的总结,一颗受尽世事折磨的麻木痛苦的心跃然纸上。

参考资料:
1、 (宋)秦观著 王醒解评,秦观集,山西古籍出版社,2004年01月第1版,第184页
斜阳外,春雨足,风吹皱一池寒玉。画楼中有人情正苦,杜鹃声莫啼归去。
斜阳外,春雨足¹,风吹皱²一池寒玉³。画楼中有人情正苦,杜鹃(juān)声莫啼(tí)归去。
译文:正是残阳笼罩下的黄昏,下足了春雨的池塘里,晚风徐来,轻轻地拂动寒玉似的水波。华丽的阁楼中有个女子正满腹闲愁。杜鹃请不要再不停地啼叫唤人归去了,纵使一再呼唤,那个人还是不曾归来。
注释:落梅风:一名寿阳曲,属双调过曲,是常见小令曲牌。正体二十七字,五句一平韵、三叶韵。¹足:多。²吹皱:比喻离别前生活的平静以及因离别而内心掀起的波澜。³寒玉:清凉晶莹的溪水的一种比拟。⁴画楼:形容楼的华丽,指古代妇女生活的特殊环境。⁵杜鹃:即布谷鸟,又名子规,传说是古代蜀国国王望帝杜宇所化,所以又叫杜宇。

  这是一首写离情的小令。此曲,句依定格,首句不押韵。后四句押“鱼模”韵,其中“足”以入声作上声,“玉”以入声作去声。“苦”为上声,“去”为去声。北曲无入声,而上去声通押,故也无不合律全曲五句,前三句写外景,后二句由外入内,写画楼中的人。小令借景抒情,描写因离别而内心掀起的波澜,表达企盼离人早归的殷切之意。小令用语含蓄,使相思的凄苦表达得更为深沉。

  开始两句写外景。从闺中人眼光望去,此时只见斜阳西下,由于春日雨多,水平堤岸。第三句继上文写景而又暗融抒情,句中“寒玉”一词是对清凉晶莹的溪水的一种比拟。如李群玉《引水行》:“一条寒玉走秋泉,引出深萝洞口烟。”曲中“寒玉”就是她见到的溪水。“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这虽也在写景,但它仿佛一面在比喻离别前生活的平静,一面在描写因离别而内心掀起的波澜。离愁别恨似乎经风吹起了,写来情景交融,不露痕迹。第四句写闺中人,但它把楼上人的一切外部表象都略去了,而是在有限的文字内集中表达她为离别而痛苦的感情。“画楼”这个不定人物更能引起想象,通过她而反映了所有闺中人对离人的共同情绪。末句表达了她最后的一点希望。楼中人与离人正天各一方,而“催归”鸟的啼声更易引起她对远方人的思念。所以她要杜宇“莫啼归去”然而,从她对“催归”鸟声的敏感,正反衬其心中盼望离人归来的殷切之意。结尾情意惨切,而用语含蓄,仔细体味,必将引起内心强烈的震动。

参考资料:
1、 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编.元曲三百首鉴赏辞典 文通版:上海辞书出版社,2017.04:第373页

luòméifēng··xiéyángwài--zhìyuǎn

xiéyángwàichūnfēngchuīzhòuchíhánhuàlóuzhōngyǒurénqíngzhèngjuānshēngguī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