柱石中朝,人道是、汉家真相。试看取、凤池高步,佩声清音。世祖功臣三十六,第动合在云台上。欲暂分、霖雨霈秦川,从时望。睿思远,谁能□。空健倒,骊驹唱。抚一方何似,际天寅亮。肘后不知金印重,玉堂正要吾军张。向五云深处望三台,光千丈。
柱石中朝,人道是、汉家真相。试看取、凤池高步,佩声清音。世祖功臣三十六,第动合在云台上。欲暂分、霖雨霈秦川,从时望。睿思远,谁能□。空健倒,骊驹唱。抚一方何似,际天寅亮。肘后不知金印重,玉堂正要吾军张。向五云深处望三台,光千丈。
王恽

王恽

王恽(yùn)(1227—1304年7月23日),字仲谋,号秋涧,卫州路汲县(今河南卫辉市)人。元朝著名学者、诗人兼政治家。一生仕宦,刚直不阿,清贫守职,好学善文,成为元世祖忽必烈、元裕宗真金和元成宗皇帝铁穆耳三代著名谏臣。其书法遒婉,与东鲁王博文、渤海王旭齐名。著有《秋涧先生全集》。散曲创作,今存小令41首。大德八年六月二十日,在汲县去世,终年七十八岁。 ▶ 423篇诗文

猜您喜欢
芳草垂杨荫碧流,雪衣公子立芳洲。
芳草垂杨荫(yìn)¹碧流,雪衣公子²立芳洲。
译文:芳草杨柳遮蔽碧绿的流水,白鹭独立在水中的陆地上。
注释:¹荫:遮蔽。²雪衣公子:这里指白鹭。
一生清意无人识,独向斜阳叹白头。
一生清意无人识,独向斜阳叹白头。
译文:一生心存高洁无人理解,独自面对斜阳悲叹年事已高。
阳台雾初解,梦渚水裁渌。
阳台¹雾初解²,梦渚(zhǔ)³水裁(lù)
译文:巫山县的夕雾初收,云梦泽的水慢慢清澈。
注释:¹阳台:楚台名。在今重庆巫山县。²雾初解:是说夕雾初收。³梦渚:指云梦泽。⁴裁:始。⁵渌:澄清,清澈。
远山隐且见,平沙断还绪。
远山隐且见¹,平沙断还绪²
译文:远处的山峰若隐若现,江边的沙岸时断时续。
注释:¹隐且现:若隐若现。²断还续:若断若续。
分弦饶苦音,别唱多凄曲。
分弦¹²苦音³,别唱多凄曲
译文:席间所弹奏的丝竹之音和所唱的离别之歌十分悲苦凄婉。
注释:¹分弦:谓饯别夜宴上所奏的弦乐。²饶:多。³苦音:悲苦的音凋。⁴别唱:谓夜宴饯别时所唱的歌。⁵凄曲:悲凄的曲调。
尔拂后车尘,我事东皋粟。
尔拂后车¹尘,我事东皋(gāo)²(sù)
译文:你挥去后车上的尘埃以便登车上路,我将启程前行辞官归田,躬耕陇亩。
注释:¹后车:副车,侍从之车。²东皋:水边向阳高地,泛指田园。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夜晚送行友人“谢文学”即诗人谢朓途中所感。第一联和第二联联写诗人想象从京都到荆州途中之景;第三联写饯别的宴席情景,第四联写辞官归隐之意。此诗用借景抒情、烘托等手法,表达诗人与友人依依不舍之情,语言清新朴素而韵味含蓄无穷。

  诗的开头两句,写法有些特殊,破空而起,推出“阳台雾初解,梦渚水裁渌”来。“雾初解”是说夕雾初收,以切“离夜”之景,“水裁渌”三字,暗点节候,说明春天到了,春水刚刚变绿。从“雾初解”与“水裁渌”看,当是近景的描绘,从“阳台”与“梦渚”的地理位置看,却又不在南京附近,这似乎是个矛盾。这样写,作者可能有两种用意:一是用“阳台”与“梦渚”指代建康的台榭和洲渚,这是借代手法,在六朝诗中常见。另一种含义是,作者送别的友人是从建康到荆州去,“阳台”与“梦渚”均在荆州所辖范围内,作者运用“视通万里”的神思,想象友人去处的景物,表示自己的心已经追随友人而去,以想象中的远景描绘,系念远行之人。这样把惜别之情,由此地写到彼地,描绘得回环往复,曲折而深婉。饯别谢朓是在夜晚,从题目中的“离夜”二字可以看出,同时又是在春天。谢朓的答谢诗《和别沈右率诸君》云:“春夜别清樽,江潭复为客。”王融《饯谢文学离夜》云:“春江夜明月,还望情如何”等,均可证明。三、四两句,紧承首二句,继续写景,即写望中的远景,以送远行的友人。在明月当空的春夜,远处的山峰隐隐约约,依稀可见,陆地若断若续。因在夜间,又系远景,所以这两句写景给人朦胧的感觉。而迷蒙的夜色又为分别罩上一层茫茫然的色彩与气氛。

  首四句的写景,正蕴含着难以言尽的离情。五、六两句,笔锋一转,由借景言情,转换到正面描写离情别绪上来。“分弦”“别唱”指离夜宴会上所弹奏的丝竹之音和所唱的离别之歌。“苦音”与“凄曲”为朋友之间的分别罩上了一层悲苦的气氛。借助音乐来表现离情,使诗歌的抒情手段更加丰富,诗的意境也更浑厚而且耐人寻味。结尾两句,分别就友人谢朓与自己两方面而言,一转双收。“尔拂后车尘”,拂尘表示要登车上路。此句系用曹丕《与朝歌令吴质书》的典故,以切合谢朓为随王文学的身份。“我事东皋粟。”范云比谢朓年长十三岁,经历过一番宦海浮沉,仕途不太顺利,故在与友人分别之际,表明自己的心迹:他想躬耕陇亩,辞官归田,或像阮籍那样,“方将耕于东皋之阳,输黍稷之税,以避当涂者之路。”(阮籍《奏记诣蒋公》)或像陶渊明那样,“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归去来兮辞》) 从辩体的角度看,这是一首“永明体”诗歌。沈约、谢朓等人都是“永明体”的创始人。

  此诗声韵婉谐,八句四联,每一联对仗都比较工稳。

参考资料:
1、 盛庆斌编著.汉魏六朝诗鉴赏: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8:第132页
故人赏我趣,挈壶相与至。
故人¹赏我趣,挈(qiè)²相与至³
译文:老友赏识我志趣,相约携酒到一起。
注释:¹故人:老朋友。²挈壶:提壶。壶指酒壶。³相与至:结伴而来。
班荆坐松下,数斟已复醉。
班荆¹坐松下,数斟(zhēn)已复醉。
译文:荆柴铺地松下坐,酒过数巡已酣醉。
注释:¹班荆:铺荆于地。荆,落叶灌木。这里指荆棘杂草。
父老杂乱言,觞酌失行次。
父老杂乱言,觞(shāng)(zhuó)¹失行次²
译文:父老相荆乱言语,行杯饮酒失次第。
注释:¹觞酌:亦作“ 觞勺 ”、“ 觞杓 ”。饮酒器。也指饮酒。²行次:指斟酒、饮酒的先后次序。
不觉知有我,安知物为贵。
不觉知有我,安知物为贵。
译文:不觉世上有我在,身外之物何足贵?
悠悠迷所留,酒中有深味。
悠悠¹迷所留²,酒中有深味³
译文:神志恍惚在酒中,酒中自有深意味。
注释:¹悠悠:这里形容醉后精神恍惚的样子。²迷所留:谓沉缅留恋于酒。³深味:深刻的意味。这里主要是指托醉可以忘却世俗,消忧免祸。

yǐnjiǔshí

táoyuānmíng wèijìn 

rénshǎng qièxiāngzhì 
bānjīngzuòsōngxià shuòzhēnzuì 
lǎoluànyán shāngzhuóshīháng 
juézhīyǒu ānzhīwéiguì 
yōuyōusuǒliú jiǔzhōngyǒushēnwèi 
“白马非马,可乎?”曰:“可。”
“白马非¹马,可乎?”
译文:问:“可以说白马不等于马吗?”
注释:¹非:不是。
曰:“何哉?”曰:“马者,所以命形也。白者,所以命色也。命色者,非命形也,故曰白马非马。”
曰:“可。”
译文:公孙龙:“可以。”
曰:“有白马,不可谓无马也。不可谓无马者,非马也?有白马为有马,白之非马,何也?”
曰:“何¹哉?”
译文:问:“为什么?”
注释:¹何:为何,为什么。
曰:“求马,黄、黑马皆可致。求白马,黄、黑马不可致。使白马乃马也,是所求一也,所求一者,白者不异马也。所求不异,如黄、黑马有可有不可,何也?可与不可其相非明。故黄、黑马一也,而可以应有马,而不可以应有白马,是白马之非马审矣。”
曰:“马者,所以命¹形也。白者,所以命色也。命色者,非命形也,故曰白马非马。”
译文:公孙龙:“‘马’这个名称是命名形体的,‘白’这个名称是命名颜色的,而命名‘颜色和形体’的名称,不能等于命名“形体”的名称,所以说“白马”这个名称不等同于‘马’这个名称。”
注释:¹命:命名。
曰:“以马之有色为非马,天下非有无色之马也。天下无马,可乎?”
曰:“有白马,不可谓无马也。不可谓无马者,非马也?有白马为有马,白之非马,何也?”
译文:问:“虽然如此,当我们有一匹白马时,不可以说没有马;既然不可以说没有马,那不就是说白马是马吗?既然有白马即为有马,为何用白来称呼的马就不是马?”
曰:“马固有色,故有白马。使马无色,有马如已耳,安取白马?故白者非马也。白马者,马与白也;马与白马也,故曰:白马非马也。
曰:“求马,黄、黑马皆可致¹。求白马,黄、黑马不可致。使白马乃马也,是所求一也,所求一者,白者不异马也。所求不异,如黄、黑马有可有不可,何也?可与不可其相非²明。故黄、黑马一也,而可以应有马,而不可以应有白马,是白马之非马审³矣。”
译文:公孙龙:“假如要一匹马,那么无论是黄马还是黑马都可以送来;但是如果要白马,则黄马、黑马都不可送来。假使把白马等同于马,那么要白马就等于要所有颜色的马,这都是一样的;如果所要的不管什么颜色都一样,则那些白色的马与其他颜色的马就没有两样。所要的马颜色没有分别,然而要马的时候,送黄马或黑马有的可送,有的不可送,这是什么缘故呢?可以送与不可以送,两者是相反的,这一点十分明显。因此,如果将黄马与黑马看成是一样的,则可以说有马,而不可以说有白马。由此可见,白马非马这一命题的正确是非常明白的。”
注释:¹致:送给。²相非:相反。³审:明确。
曰:“马未与白为马,白未与马为白。合马与白,复名白马,是相与以不相与为名,未可。故曰:白马非马,未可。”
曰:“以马之有色为非马,天下非有无色之马也。天下无马,可乎?”
译文:问:“照您的意思看来,马有了颜色就不同于马了。可是世界上没有无颜色的马,那么,能说世界上有颜色的马都不算是马了吗?”
曰:“以有白马为有马,谓有白马为有黄马,可乎?”曰:“未可。”曰:“以有马为异有黄马,是异黄马于马也。异黄马于马,是以黄马为非马。以黄马为非马,而以白马为有马;此飞者入池,而棺椁异处;此天下之悖言乱辞也。”
曰:“马固有色,故有白马。使马无色,有马如已耳,安取白马?故白者非马也。白马者,马与白也;马与白马也,故曰:白马非马也。
译文:公孙龙:“马本来有颜色,所以有白马。假使马没有颜色,就只有“马”而已 ,怎能称它为白马?但是,规定马是白色的马就与‘马’有区别了。所谓白马,是马限定于白色的,限定于白色的马自然与马是有区别的,所以说白马非马。”
曰:“有白马,不可谓无马者,离白之谓也。是离者有白马不可谓有马也。故所以为有马者,独以马为有马耳,非有白马为有马。故其为有马也,不可以谓马马也。白者不定所白,忘之而可也。白马者,言定所白也。定所白者,非白也。马者无去取于色,故黄、黑皆所以应。白马者,有去取于色,黄、黑马皆所以色去,故唯白马独可以应耳。无去者非有去也。故曰:白马非马。”
曰:“马未与白为马,白未与马为白。合马与白,复名白马,是相与以不相与为名,未可。故曰:白马非马,未可。”
译文:问:“马,是不受‘白’限定的马;白,是不受‘马’限定的白。把白与马两个概念结合起来而相与限定,变成一个新的概念来称呼不受限定的概念,这当然是不可以的。所以,认为白马不是马,是不对的。”
浪高风力大,挂席亦言迟。
浪高风力大,挂席¹²言迟。
译文:湖上狂风大作,波浪滔天,想挂上船帆也是不可能的事了。
注释:¹挂席:挂帆。²亦:也。
及到堪忧处,争如未济时。
及到堪忧¹处,争如未济时。
译文:到了令人难忍的忧患境地,怎能和没有渡湖时相比呢?
注释:¹堪忧:十分令人担忧。
鱼龙侵莫测,雷雨动须疑。
鱼龙侵莫测,雷雨动须疑。
译文:无法推测鱼龙何时会来侵扰,也无法猜测雷雨会何时行动。
此际情无赖,何门寄所思。
此际情无赖,何门寄所思。
译文:在此进退两难的交界之处感情无所依赖,哪里又能寄托我的情思呢?

guòdòngtíng--péishuō

lànggāofēngguàyánchídàokānyōuchùzhēngwèishílóngqīnléidòngqínglàiménsuǒ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