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首咏史词,通过对战国时赵国于国都邯郸(今属河北)所筑丛台(数台连聚)遗址的描绘,抒发千古兴亡之感。词人步履旧迹,缅怀古事,明写历史人物,暗喻胸中抱负。 词的上片,分三层咏怀古事。
起句“春风赵国台荒”,先概见所咏之事,总括全篇。次句“月明几照苕华梦”,写赵武灵王事。《史记·赵世家》载:“王梦见处女鼓琴而歌诗曰:‘美人荧荧兮,颜若苕之荣。’”“苕华梦”即指赵武灵王梦见“颜若苕苕之荣”的美人之事,喻帝王奢糜生活,与前句对照,明将美人之梦与国破台荒联系起来,寓意刻挚;而冠以“月明几照”,进而拉开时空距离,于千古兴亡的历史系带上,照出无数苕华之梦,照亮虚无梦境之深层,词人思绪亦随之深入。
“纵亡横破”,转入第二层,再阐兴亡之理。当日合纵连横之雄图大略,今复何在?无非“亡”、“破”而已,二字力重千钧。随纵亡横破,古赵国固荡然无存,而灭赵之强秦又安能久存?“西山留在,翠鬟烟梦”,回旋一笔,人事纷争皆随苕华之梦而去,唯有西山仍在烟云梦簇中如翠鬟高耸,迷离山色尤撩人浮想。
“剑履三千,平原池馆,谁家耕垄”,又出一层,咏平原君事。平原君,原名赵胜,赵武灵王子,惠文王弟,封于东武城,三任赵相,与齐孟尝君、魏信陵君、楚春申君为四公子。惠文王九年,秦围赵都邯郸,平原君用毛遂计盟楚、救魏、破秦、存赵。“剑履”,示其名尊位显,古时帝王赐大臣特殊礼遇,佩剑朝见谓之“剑履上殿”;“三千”,指平原君食客三千人。此极写其当日豪阔之情状。紧接以昔日“平原池馆”与今日“谁家耕垄”对照,在巨大的时空跨度和跳跃的意象剪辑中进溢出强烈的盛衰之感,化用刘禹锡“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乌衣巷》)诗意而沉重刻挚过之。
三层古事写毕,则以“甚千年事往,野花双塔,依然是,骚人咏”总束上片,对“千年事”只将“野花双塔”轻描而过,同时又以“骚人咏”贯注强烈的主观情感,充分体现出怀古诗中客观自然的淡化和主观意绪的强化并行交互的普遍的心理历程。
词的下片突发新思,由被秦所灭之古赵国联想到亡秦的英雄。“还忆张陈继起,信侯王、本来无种”,“张陈继起”,指秦末陈胜起义,秦二世元年七月,陈胜与吴广率戍卒九百人在蕲县大泽乡揭竿而起,占领陈地,陈胜自立为王,国号张楚。“信侯王、本来无种”即以千古史实确认陈胜当日所云:“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紧接“乾坤万里,中原自古,几多麟凤”,拓开视野,展露襟怀。“乾坤”句状神州大地空间之广袤;“中原”句写华夏民族时间之亘古;“麟凤”喻治国雄才,冠以“几多”,已明见千古人才之少。而与前片对照,救赵自全的平原君、倾覆强秦的陈胜,无疑是麟凤之才。钦羡之中尤含自负之意。
“一寸囊锥,初无铦颖,也沾时用”,《史记·平原君传》:“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囊锥”喻才智终难埋没;“铦颖”,锐利的锋芒;“时用”,指政治作为。即使“一寸”小锥,亦能发挥一定作用,况天下大才,又岂能郁郁沉埋。这里流露了具有普遍意义的人才观,再次表白词人穷善其身、达济天下的襟抱。词的结句,顺势推导,回视现实:“对残灯影淡,黄粱饭了,听征车动。”面对残灯淡影,旧迹荒凉,如同梦境醒来,一种由思古之幽情引发的勃郁亢奋之力随征车之“动”而动,慷慨激昂,于收处蓄以收不尽之势。唐人韩偓《驿步》诗“暂息征车病眼开,况穿松径入楼台”,息征车,游楼台,有一种悠闲静适之美;而王词既登荒台,又动征车,千年事往,入而复出,更显示出一种雄重飞动之美。
这是一首咏史词,通过对战国时赵国于国都邯郸(今属河北)所筑丛台(数台连聚)遗址的描绘,抒发千古兴亡之感。词人步履旧迹,缅怀古事,明写历史人物,暗喻胸中抱负。 词的上片,分三层咏怀古事。
起句“春风赵国台荒”,先概见所咏之事,总括全篇。次句“月明几照苕华梦”,写赵武灵王事。《史记·赵世家》载:“王梦见处女鼓琴而歌诗曰:‘美人荧荧兮,颜若苕之荣。’”“苕华梦”即指赵武灵王梦见“颜若苕苕之荣”的美人之事,喻帝王奢糜生活,与前句对照,明将美人之梦与国破台荒联系起来,寓意刻挚;而冠以“月明几照”,进而拉开时空距离,于千古兴亡的历史系带上,照出无数苕华之梦,照亮虚无梦境之深层,词人思绪亦随之深入。
“纵亡横破”,转入第二层,再阐兴亡之理。当日合纵连横之雄图大略,今复何在?无非“亡”、“破”而已,二字力重千钧。随纵亡横破,古赵国固荡然无存,而灭赵之强秦又安能久存?“西山留在,翠鬟烟拥”,回旋一笔,人事纷争皆随苕华之梦而去,唯有西山仍在烟云拥簇中如翠鬟高耸,迷离山色尤撩人浮想。
“剑履三千,平原池馆,谁家耕垄”,又出一层,咏平原君事。平原君,原名赵胜,赵武灵王子,惠文王弟,封于东武城,三任赵相,与齐孟尝君、魏信陵君、楚春申君为四公子。惠文王九年,秦围赵都邯郸,平原君用毛遂计盟楚、救魏、破秦、存赵。“剑履”,示其名尊位显,古时帝王赐大臣特殊礼遇,佩剑朝见谓之“剑履上殿”;“三千”,指平原君食客三千人。此极写其当日豪阔之情状。紧接以昔日“平原池馆”与今日“谁家耕垄”对照,在巨大的时空跨度和跳跃的意象剪辑中进溢出强烈的盛衰之感,化用刘禹锡“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乌衣巷》)诗意而沉重刻挚过之。
三层古事写毕,则以“甚千年事往,野花双塔,依然是,骚人咏”总束上片,对“千年事”只将“野花双塔”轻描而过,同时又以“骚人咏”贯注强烈的主观情感,充分体现出怀古诗中客观自然的淡化和主观意绪的强化并行交互的普遍的心理历程。
词的下片突发新思,由被秦所灭之古赵国联想到亡秦的英雄。“还忆张陈继起,信侯王、本来无种”,“张陈继起”,指秦末陈胜起义,秦二世元年七月,陈胜与吴广率戍卒九百人在蕲县大泽乡揭竿而起,占领陈地,陈胜自立为王,国号张楚。“信侯王、本来无种”即以千古史实确认陈胜当日所云:“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紧接“乾坤万里,中原自古,几多麟凤”,拓开视野,展露襟怀。“乾坤”句状神州大地空间之广袤;“中原”句写华夏民族时间之亘古;“麟凤”喻治国雄才,冠以“几多”,已明见千古人才之少。而与前片对照,救赵自全的平原君、倾覆强秦的陈胜,无疑是麟凤之才。钦羡之中尤含自负之意。
“一寸囊锥,初无铦颖,也沾时用”,《史记·平原君传》:“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囊锥”喻才智终难埋没;“铦颖”,锐利的锋芒;“时用”,指政治作为。即使“一寸”小锥,亦能发挥一定作用,况天下大才,又岂能郁郁沉埋。这里流露了具有普遍意义的人才观,再次表白词人穷善其身、达济天下的襟抱。词的结句,顺势推导,回视现实:“对残灯影淡,黄粱饭了,听征车动。”面对残灯淡影,旧迹荒凉,如同梦境醒来,一种由思古之幽情引发的勃郁亢奋之力随征车之“动”而动,慷慨激昂,于收处蓄以收不尽之势。唐人韩偓《驿步》诗“暂息征车病眼开,况穿松径入楼台”,息征车,游楼台,有一种悠闲静适之美;而王词既登荒台,又动征车,千年事往,入而复出,更显示出一种雄重飞动之美。
此词写灯节之事,但词人并未由正面起笔描绘灯市盛况,而是以试灯夜的景象作陪衬,用怅惘的笔调抒发自己逢佳节而倍觉神伤的落寞情怀,虽只寥寥数语,却写得纡徐顿挫,舒卷自如,从而委婉地道出内心的万千感慨。
上片“卷尽”两句,写试灯日遇雨,而入夜雨收云散,天青月朗;以月宫仙女“素娥”代指月亮,即以“新梳洗”形况月色明净,比拟浑成,三字兼带出“雨后”之意。这是写天上。“暗尘”两句写地上,化用苏味道“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正月十五日夜》)和韩愈“天街小雨润如稣”(《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诗句,又有所变化、增益,切合都城灯夜雨后的光景。《武林旧事》卷二“元夕”又载姜白石诗云:“南陌东城尽舞儿,画金刺乡满罗衣。也知爱惜春游夜,舞落银蟾不肯归。”形象地刻画了天街月夜的歌舞场面。
上片并未用雨字、灯字、人字,读后便觉灯月交辉,地润绝尘,舞儿歌女,结队而至,赏灯士女,往来不断,显示出吴文英在语言上的精深功力和鲜明特点,比如爱用代字,用“素娥”代月亮,再如善于点代前人诗句等等。
谭献说此词“起稍平”,这是由于上片只是客观地描述场景;下片才是密切结合自己的回忆、联想,抒发感情,借此反映出不平静亦即“拗怒”的心理状态。“辇暗”两句,写词人故地重游,沉入回忆之中。“重来”,说明词人对眼前的景象亦曾相识,从而引起联想,又以“仿佛”两字形容触景恋旧的心境。赏灯那时自己春衫年少,意气风发,记得也是同样的夜晚,月色灯光,交相辉映,箫鼓舞队,绵连数里。这一句隐隐含有物是人非之感慨,景物依旧,可是作者的心情已由欢喜变为落寞。
末尾三句,写往事如烟、柔情似水;月与灯依旧在,伊人无觅处,自己一往情深的凄凉心事,无人倾诉。“情如水”二句也显示出吴文英语言精警的特点。
古人就有“思君如流水”的千古佳句,以水喻情,写出了情的纯洁珍贵和绵绵不绝。赏灯不能消愁释怀,反而增添无限怅惘,只好踽踽而行,颓然而返,独上小楼,熏被而眠,遥想伊人此刻,心情亦或如是,“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姜夔《鹧鸪天》)。最深的思念就是想象对方也在思念。“春梦”句紧接上文,描绘深夜入睡以后,那悠扬的歌声乐声,绵绵不绝地萦绕荡漾在梦的涟漪中。这里将“拗怒”的词意,融入流转悠然,委婉多情的笔调之中,形成惝恍迷离的朦胧意境,显得余音袅袅,韵味无穷,真可称得上是“咳唾珠玉”。
诗人在诗中描绘了北方一个处处可见的西瓜园。
诗的一、二句写西瓜生长的环境和年来年去每到夏天到处都吃瓜的情景。西瓜与蒲萄、苜蓿一样,都是舶来品,此时在北方已是常见之物,“碧蔓”“软沙”,绿黄二色对比鲜明却又和谐统一,充满了田家之美,然而“凌霜”词却又猛然一寒,美丽的东西是很难经得起严霜的。
接下来诗的三、四句写西瓜的形状味道。诗人觉得生长在北地的西瓜在形状上、味道上都不尽如人意,不能与葡萄、苜蓿相比。隐隐地透露出了一丝遗憾。蒲萄、苜蓿在西汉时传入中原,李颀《古从军行》最后两句感慨道:“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盛唐的诗人是在感慨具有强大军事力量的唐王朝所进行的开边战争的残酷,而这在“祈请国信使”范成大听来却充满了丝丝苦涩。一方面,南宋军事力量的薄弱,对金国的俯首称臣,注定范成大的出使必然少不了受辱;另一方面范成大又渴望如苏武一样为国尽忠。矛盾交织,面对同为舶来品的西瓜,联想到唐人诗句,苦涩横亘心头,报国的赤胆忠心和对强大国力的渴慕逐渐鲜明起来。
诗题旁还有一个自注:“味淡而多液,本燕北种,今河南皆种之。”燕北为女真族的起源之地,而河南则为北宋故都所在,燕北的西瓜如今遍布河南,国破家亡之恨暗含其中。诗人借助北方特有的物产,在对西瓜的描绘中,委婉地表达了故国沦丧的悲痛和失地人民渴望回归的愿望。虽然这些诗仍然围绕着爱国主义这一主题,但与《州桥》等篇忍痛直询和《双庙》等篇借古讽今相比则有了很大的区别。诗人不再高声呼喊,直抒胸臆将自己的感情一览无余地展现出来。相反,诗人把自己的感情潜藏在清新的田园风光之下,乍一看轻松惬意,深深品味之后却又渗透出一层挥之不去的沉重,从而使感情更加深刻。诗人巧妙地借助题后自注,把自己含而未说的意思点破,达到不说而说的效果。
范成大在这首诗中表现出了高超的艺术技巧,小中见大,用意深婉,通过北地特有的物产的描绘以及题后小注的巧妙运用,在田园风光背后寄托着自己的故国之思,把表层的轻快与深层的沉重进行对比,达到“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王夫之《姜斋诗话》)的效果。
这首诗诗继续写宴会上的情景,诗人向友人坦露心胸,表明自己此行是向朝廷上书论政,倾吐自己立志为国建功立业的宏大理想。
后首诗开头“紫塞白云断,青春明月初”二句写景,前句写旅程之展望,为虚写;后句写眼前之场景,是实写。此联形式上为对仗,内容上既点明诗题的“春夜”,又可见一种高迈的情怀。接着“对此芳樽夜,离忧怅有馀”二句,是说虽然处于良辰美景之中,但在这个充斥着离情别意的场面上,一切都变得黯然,用的是以乐景写哀情的反衬手法。五六二句“清冷花露满,滴沥檐宇虚”渲染了离别时的凄冷情境,这两句与前首五六两句意境相通,寓情于景,从景物描写中可见人物心理,表达出朋友离别依依不舍的深情。最后二句作者自豪地向友人宣告:“怀君欲何赠?愿上大臣书。”表明作者此行非为其他,而是向国家献书论政,本是为了政治事业。因此他对友人没有什么世俗礼品可赠,只愿他们能理解和支持自己的这次远行。由于有这样的思想基础,因而诗篇虽略有感伤色彩,但基调却高昂明快,并不给人以任何低徊悲抑之感。
这组诗因反复渲染离情而带上了一层淡淡的愁绪,但作者并没有套用长吁短叹的哀伤语句,却在沉静之中见深挚的情愫。而要达到这样的境界,应不温不火。“火”则悲吟太过而感情浅露;“温”则缺乏蕴藉而情致不深。诗写离情别绪意态从容而颇合体度,有如琵琶弦上的淙淙清音,气象至为雍雅,不作哀声而多幽深的情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