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紫禁¹烟花²,相逢恨不知音早。
注释:¹紫禁:宫禁,皇帝的居宫。²烟花:指春天美丽的景象。
秋风¹倦客²,一杯情话,为君倾早³
注释:¹秋风:蟋蟀的别名。²倦客:客游他乡而对旅居生活感到厌倦的人。³为君倾早:被您折服。倾早,早下,仆早。表示对人的钦佩。
回首燕山,月明庭树,两枝乌绕。
正情驰魏阙(què)¹,空书怪事,心胆堕²,伤殷浩。
注释:¹魏阙:古代宫门外两边高耸的楼观,楼观下常为悬布法令之所,常借指朝廷。²心胆堕:心冷胆寒。堕,掉下来,坠落。
祸福无端倚(yǐ)¹,问古今、几人明了。
注释:¹祸福无端倚伏:成语“祸福倚伏”比喻坏事和好事互相依存。无端,无缘无故。
沧浪渔父¹,归来惊笑,灵均²枯槁(gǎo)³
注释:¹沧浪渔父:沧浪,青色的波浪;渔父,渔翁,捕鱼的老人。²灵均:战国楚文学家屈原的字,也泛指词章之士。³枯槁:瘦瘠,憔悴。
(xiè)(hòu)淇南¹,岁寒独在,故人²襟抱³
注释:¹邂逅淇南:意外在淇水之南相遇。邂逅:不期而遇。²故人:老朋友,旧友。³襟抱:心愿,抱负。
恨黄尘¹障尺,西山远目²,送斜阳³鸟。
注释:¹黄尘:黄色的尘土。²远目:远望。³斜阳:傍晚西斜的太阳。

shuǐlóngyín··sòngjiāozhī西xiàxíngshěng--wángyùn

dāngniánjìnyānhuāxiāngfénghènzhīyīnzǎo

qiūfēngjuànbēiqínghuàwèijūnqīngdào

huíshǒuyànshānyuèmíngtíngshùliǎngzhīrào

zhèngqíngchíwèiquēkōngshūguàishìxīndǎnduòshāngyīnhào

huòduānwènjīnrénmíngle

cānglàngguīláijīngxiàolíngjūngǎo

xièhòunánsuìhánzàirénjīnbào

hènhuángchénzhàngchǐ西shānyuǎnsòngxiéyángniǎo

注释

注释

紫禁:宫禁,皇帝的居宫。

烟花:指春天美丽的景象。

秋风:蟋蟀的别名。

倦客:客游他乡而对旅居生活感到厌倦的人。

为君倾早:被您折服。倾早,早下,仆早。表示对人的钦佩。

魏阙:古代宫门外两边高耸的楼观,楼观下常为悬布法令之所,常借指朝廷。

心胆堕:心冷胆寒。堕,掉下来,坠落。

祸福无端倚伏:成语“祸福倚伏”比喻坏事和好事互相依存。无端,无缘无故。

沧浪渔父:沧浪,青色的波浪;渔父,渔翁,捕鱼的老人。

灵均:战国楚文学家屈原的字,也泛指词章之士。

枯槁:瘦瘠,憔悴。

邂逅淇南:意外在淇水之南相遇。邂逅:不期而遇。

故人:老朋友,旧友。

襟抱:心愿,抱负。

黄尘:黄色的尘土。

远目:远望。

斜阳:傍晚西斜的太阳。

王恽

王恽

王恽(yùn)(1227—1304年7月23日),字仲谋,号秋涧,卫州路汲县(今河南卫辉市)人。元朝著名学者、诗人兼政治家。一生仕宦,刚直不阿,清贫守职,好学善文,成为元世祖忽必烈、元裕宗真金和元成宗皇帝铁穆耳三代著名谏臣。其书法遒婉,与东鲁王博文、渤海王旭齐名。著有《秋涧先生全集》。散曲创作,今存小令41首。大德八年六月二十日,在汲县去世,终年七十八岁。 ▶ 423篇诗文

猜您喜欢
乾隆四十年七月丁巳,余邀左世琅一青,张若兆应宿,同入北山,观乎双溪。一青之弟仲孚,与邀而疾作,不果来。一青又先返。余与应宿宿张太傅文端公墓舍,大雨溪涨,留之累日,盖龙溪水西北来,将入两崖之口,又受椒园之水,故其会曰双溪。松堤内绕,碧岩外交,势若重环。处于环中,以四望烟雨之所合散,树石之所拥露,其状万变。夜共一镫,凭几默听,众响皆入,人意萧然。
乾隆四十年七月丁巳¹,余邀左世琅(láng)²一青,张若兆³应宿,同入北山,观乎双溪。一青之弟仲孚,与邀而疾作,不果来。一青又先返。余与应宿宿张太傅文端公墓舍,大雨溪涨,留之累(lěi)日,盖龙溪水西北来,将入两崖之口,又受椒园之水,故其会曰双溪。松堤(dī)内绕,碧岩外交,势若重环。处于环中,以四望烟雨之所合散,树石之所拥露,其状万变。夜共一镫(dēng),凭几默听,众响皆入,人意萧然。
译文:乾隆四十年七月丁巳日?我邀左世琅一青,张若兆应宿,一同进入北山,到双溪游览。一青的弟弟仲孚本来应邀同游,但因突然生病没有来。一青又先回去。我便和张应宿一起住在了张太傅文端公墓地旁边的庐舍里。天降大雨,双溪的溪流猛涨,我们便滞留在那里好几天。大概龙溪水从西北方向滚滚而来,在快要进入两座山崖之间的入口时,又有椒园之水汇入,因为两水汇聚,这条溪便被称为“双溪”。茂盛的松树恰如堤坝在双溪内环绕,双溪外,苍绿色的山岩交错分布,整个情形像双环状。我们处于环状的中间向四处观望,恰好目睹烟雨的聚合与消散,树林和石头簇拥着交错呈现,在烟雨中这些 景致变化万千。夜晚坐在同一灯光下,倚靠几案默听,所有的自然音响都汇入耳畔,我们便有一种孤寂冷清的萧然之感。
注释:¹乾隆四十年七月丁巳:即公元1775年。²左世琅:字一青。³张若兆:字应宿。⁴双溪:位于今安徽桐城龙眠乡境内龙眠河与椒园小河汇流处,故称“双溪”。⁵张太傅文端公:即清朝名相张英(1637~1708),桐城人,卒后谥号“文端”,赠太子太傅。⁶镫:同“灯”,指油灯。
当文端遭遇仁皇帝,登为辅相,一旦退老,御书“双溪”以赐,归悬之于此楣,优游自适于此者数年乃薨,天下谓之盛事。而余以不肖,不堪世用,亟去,蚤匿于岩窭,从故人于风雨之夕,远思文瑞之风,邈不可及。而又未知余今者之所自得,与昔文端之所娱于山水间者,其尚有同乎耶,其无有同乎耶?
当文端遭遇仁皇帝¹,登²为辅相,一旦³退老,御书“双溪”以赐,归悬之于此楣(méi),优游自适于此者数年乃薨(hōng),天下谓之盛事。而余以不肖,不堪世用,亟(jí)去,蚤(zǎo)匿于岩窭(jù),从故人于风雨之夕,远思文瑞之风,邈(miǎo)不可及。而又未知余今者之所自得,与昔文端之所娱于山水间者,其尚有同乎耶,其无有同乎耶?
译文:文端受仁德的皇帝恩宠,登上宰相的高位,一朝告老还乡,皇帝亲笔题写“双溪”两字赐赠,回乡以后将御笔题匾悬挂在此处的门楣上,在这里过了几年优游闲适的日子才去世,世人都说这是一件盛事。我因为不贤,不堪为世所用,急忙离去,早早隐居在山崖的深底,在风雨之夜与友人一起,远思文端的风范,觉得遥不可及。但是,不知现在我游览双溪的感受,与昔日文端游山玩水的快乐,是有某些相同之处呢,抑或没有什么相同之处呢?
注释:¹仁皇帝:即康熙帝(1654~1722),名爱新觉罗·玄烨,谥号“大清圣祖仁皇帝”。²登:加封。³一旦:一天之间。⁴楣:门框上边的横木。⁵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⁶邈:遥远。

  全文不过三百来字,熔描绘景物、凭吊前贤、抒发感慨于一炉。篇幅虽短,情韵生动,充分体现出姚鼐散文记事明晰、文字雅洁,惜墨如金而又余味悠长的风格特点。

  作者首先扼要交代了出游经过以及留宿双溪张英墓舍的缘由。由于“大雨溪张,留之累日”,故得以从容观赏双溪景色:“松堤内绕,碧岩外交,势若重环”茂密的松树郁郁葱葱,苍绿色的山岩重重叠叠,互相掩映,蔚为壮观。加之云气弥漫,烟雨朦胧,呈现出千变万化的情态。在作者的笔下,双溪一带景色犹如一幅酣畅淋漓的水墨山水画,令人陶醉。

  置身这优美的环境中,作者情不自禁地凭吊起乡人引为骄傲的前贤张英宰相。想当年,张英以自己的才干辅佐康熙帝,深受器重,退休归乡颐养天年,康熙帝亲赐“双溪”二字,优游自适,寄情山水。君臣遇会,谓为盛事。

  文末,作者联系自己的思想、抱负抒发情怀,流露出对乡先辈遣风的无限钦慕之意。

陶诗只采黄金实,郢曲新传白雪英。
陶诗¹只采黄金实²,郢(yǐng)³新传白雪英。
译文:陶渊明诗中只是采黄菊的黄精。郢都歌曲中新传唱阳春白雪的白雪白英。
注释:马郎中:即前水部马郎中。《移白菊见示》是马郎中的诗。¹陶诗:东晋诗人陶渊明之诗。²黄金实:指菊白。陶渊明爱菊,诗中多有对菊白的赞美。³郢曲:郢是战国时楚国都城,郢城中有《下里巴人》《阳春白雪》等歌曲。此借《白雪歌》引出白菊之英。
素色不同篱下发,繁花疑自月中生。
素色¹不同篱(lí)下发,繁白疑自月中生。
译文:白色不同于黄在篱笆墙下发展,繁盛的白白繁白好像从月亮银水中出生。
注释:¹素色:白色。素:白。
浮杯小摘开云母,带露全移缀水精。
浮杯小摘¹开云母²,带露全移缀(zhuì)水精³
译文:分开来仔细观看,它晶莹剔透,如同云母一样玲珑。从整体上观察,那洁白纯净的白瓣上带着一串串透明的露珠,如水晶般明亮。
注释:¹小摘:喻白未盛开。²云母:谓白似白云母。³水精:即石英。此形容菊上露珠之晶莹。
偏称含香五字客,从兹得地始芳荣。
偏称¹含香²五字客,从兹得地³始芳荣。
译文:偏偏称心的五字诗人客对您含着鸡舌香的郎官来称赞,您如这白菊白从此得地就开始欣欣向荣了!
注释:¹称:适合。²含香:鸡舌香,即丁香。³得地:犹得所。

  菊白历来是诗人笔下的爱物。东晋陶洲明就以爱菊闻名。尤其他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千百年来脍炙人口,更抬高了菊白的“身价”。不过人们赏菊,多数人喜欢黄色的金菊。而不大喜欢寒素的白菊。唐人也是如此。刘禹锡就在诗中写过当时“家家菊尽黄”(《和令狐相公玩白菊》),虽有夸张。但却反映出大多数人的嗜好,因为“白白冷淡无人爱”(白居易《白牡丹》)。而李商隐这首诗则专为白菊写照,极言其美。

  诗一开头便写道:“陶诗只采黄金实,郢曲新传白雪英。”“实”即白。晋代潘尼《秋菊赋》中就有“真人采其实白”之句。“英”也指菊白。屈原就有“夕餐秋菊之落英”(《离骚》)的诗句。“郢曲”与“白雪”都是用典。宋玉《砖楚王问》中说:“客有歌于郢(楚国都城)中者,……其为《阳春白雪》,园中属而和者数十人。”诗人觉得东晋陶渊明在他有关菊白的诗作中只写黄菊,不写白菊,似乎不大公平(其实不是不写白菊,我国汉魏及两晋还没有培育出白菊),所以马郎中移栽白菊,并以白菊赋诗,真是难能可贵,其诗作如同《阳春白雪》之曲那般高雅,和者盖寡啊!

  接下去,诗人便着力刻画白菊之美。三、四两句:“素色不同篱下发,繁白疑自月中生”,主要刻画白菊之色,而“移”字也随手带出。就色而言,白菊冰肌雪骨,如白玉琢成,似秋霜初降,确实不同于篱下生长出来的黄菊。它那晶莹洁白、玲珑剔透的白朵似乎是从月宫生长出寿的,哪是人世间的凡白俗卉呢?

  五、六两句又一分一合更细致地描写白菊:“浮杯小摘开云母,部露全移缀水晶。”“小摘”是分开来看,“全移”是合观一体。此处诗人采取他贯用的写作手法,绕开描至对象本身,别出心裁,以他物出之因为“意翻空而易奇,言征实而舛巧”。(《文心雕龙·神思》),如果直相描写白菊本身容易直白无味,所以诗人便采用比喻的手法,借物之亡者以喻白菊,浮杯小摘,即分开来帝细观看,它晶莹剔透。如同云母一样玲珑。再“带露全移”,从整体上观察,那洁白纯净的白瓣上带着一串串透明的露珠,真如水晶一般明亮这一联笔法精妙,极尽白菊之态。

  七、八两句:“偏称含香五字客从兹得地始方荣。”着重赞扬马郎中其人及其移植白菊之事。清人陆昆曾评论这两句诗的时候就说:“含香句,谓白与人称。一经郎中移植,便庆得地。而芳荣自此始矣。”(《李义山诗集注》)。“含香”与“五字客”都是用典。《汉旧仪》中说:在汉代,尚书郎奏事于光明殿。而殿中用胡粉涂墙壁,尚书郎“趋走丹墀。含鸡舌香(即今丁香),伏其下奏事。”另据《世说新语》所载,魏司马景王命中书令虞松作表,虞松写完后上呈,却不合景王之意,让他再行决定。但虞松思路枯竭,半天不能更改,心想此事,面带难色,当时钟会见之便拿过来看,为他改定了五个字,虞松心悦诚服。再送景王之时,景王惊问虞松,虞松吐实之后,景王叹道:“如此大才,应予重用。”此处“含香”与“五字客”是赞扬马郎中其人。白菊为大多数人所不赏,却遇到马郎中这样如钟会一样文采风流的知音,生得其地,也可以一显芳荣了。

  这首诗句新意关。表现在:诗人写白菊之色不从白菊本身着笔,而是发挥丰富的想象,运用恰当的比喻来形容之。先是疑白菊生自月中。后又用云母水晶来比方。新颖别致,翻空出奇,同时本诗又使用了一些典故,美不胜收。

参考资料:
1、 郑在瀛.李商隐诗全集 汇编今注简释:崇文书局,2011.12:第239页
2、 靖宇.唐诗多用途 多功能辞典:辽海出版社,2001年09月第1版:78-79
考槃在涧,硕人之宽。独寐寤言,永矢弗谖。
考槃(pán)¹在涧²,硕(shuò)人之宽³。独寐(mèi)(wù),永(shì)弗谖(xuān)
译文:筑成木屋山涧间,贤人居住天地宽。永眠永醒永自言,永记快乐不言传。
注释:¹考槃:盘桓之意,指避世隐居。一说指扣盘而歌。考,筑成,建成。槃,架木为屋。一说“考”是“扣”的假借字;“槃”通“盘”,指盛水的木制器皿。²涧:山间流水的沟。³硕人之宽:隐士宽阔的居处。硕人,大人,美人,贤人。本指形象高大丰满的人,不仅指形体而言,更主要指人道德高尚。此指隐者。宽,心宽。一说貌美。⁴独寐寤言:独睡,独醒,独自言语。指不与人交往。寤,睡醒;寐,睡着。⁵永:永久。⁶矢:同“誓”。⁷弗谖:不忘却。
考槃在阿,硕人之薖。独寐寤歌,永矢弗过。
考槃在阿(ē)¹,硕人之薖(kē)²。独寐寤歌³,永矢(shì)弗过
译文:筑成木屋山之坡,贤人居如安乐窝。永眠永醒永自歌,绝不走出这山阿。
注释:¹阿:山阿,大陵,山的曲隅。一说山坡。²薖:“窠”的假借字,貌美,引申为心胸宽大。一说同“窝”。³歌:此处作动词,歌唱。⁴永矢弗过:永远不复入君之朝。一说永不过问世事。过,过从,过往。
考槃在陆,硕人之轴。独寐寤宿,永矢弗告。
考槃在陆¹,硕人之轴²。独寐寤宿,永矢(shì)弗告³
译文:筑成木屋在高原,贤人在此永盘桓。永眠永醒永自宿,此中乐趣不能言。
注释:¹陆:高平之地。一说土丘。²轴:本义为车轴,此处指中心。一说明智,或说进展,或说美好的样子,或说盘桓不行貌。³弗告:不以此乐告人。一说不哀告、不诉苦。

  这是一首隐士的赞歌。题目就包涵着赞美的意思。《毛传》说:“考,成;槃,乐。”朱熹《诗集传》引陈傅良的说明:“考,扣也;盘,器名。盖扣之以节歌,如鼓盆拊缶之为乐也。”黄熏《诗解》说:“考槃者,犹考击其乐以自乐也。”总之,题目定下一个愉悦赞美的感情调子。

  全诗分三章,变化不大,意思连贯。无论这位隐士生活在水湄山间,无论他的言辞行动,都显示畅快自由的样子。诗反复吟咏这些言行形象,用复沓的方式,增强诗歌的艺术表现力。

  此诗集中描写两个内容。一个内容是隐士形象。“硕人”一词,本身就带有身体高大与思想高尚双重含义。全诗反复强调“硕人之宽”“硕人之薖”“硕人之轴”,突出“宽”“薖”“轴”,实际上表示隐士的生活是自由舒畅的,心胸是宽广高尚的。他远离浊世,又使浊世景仰。因此,这个隐士虽然隐居山间水际,但仍然是受人们敬重仰羡的社会人。隐士是贤者,处身于穷乡僻壤。硕人是隐士,是贤者,是有高尚思想宽广胸襟的伟人,对此诗歌反复吟咏,诗内诗外,都得到表现。诗中描写的另一个内容,是隐居的环境。“考槃在涧”“考槃在阿”“考槃在陆”,无论在水涧、山丘、高原,都是人群生活较少的地方。隐士之所以叫做隐,当然并不仅仅在于远离社会生活。虽说前人有“大隐于朝,中隐于市,小隐于野”的说法,在朝廷、市井之中做隐士不是不可以;不过,一般说来,隐士大多数指远离人群集中活动的范围,到山林、水际、海岛等较荒僻地方去生活的一批人。隐士也可以说是自愿从社会中自我放逐者。诗歌采用了正面烘托的手法,把隐居的环境写得幽静雅致。山涧、山丘、黄土高坡,都不涉一笔荒芜、凄凉、冷落,反而成为一个符合隐士所居的幽雅环境。那么,贤良的隐士在幽雅的环境中,就如鱼得水,散步、歌唱、游赏,自得其乐,舒畅自由。于是,隐居之乐也永远不能忘却,更不想离去了。贤人、幽境、愉悦三者相结合,强烈地表达出硕人的隐居,是一种高尚而快乐的行为,是应该受到社会尊重赞美的。

  诗歌每章一韵,使四言一句,四句一章的格式,在整齐中见出变化。全诗以山涧小屋与独居的人心境对照,木屋虽小,只感觉天地之宽。环境之美,留恋不出,尤其是一“独寐寤言”的勾勒,境界全出,在自我的天地之中,独自一人睡,独自一人醒,独一个人说话,早已是恍然忘世,凸现出一个鲜明生动的隐者形象。作笔的简练,选项取的镜头之典型,人物是呼之欲出,境之耐人寻,确有妙处。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110-112

kǎopán

shījīng·guófēng·wèifēng xiānqín 

kǎopánzàijiàn shuòrénzhīkuān mèiyán yǒngshìxuān 
kǎopánzàiē shuòrénzhī mèi yǒngshìguò 
kǎopánzài shuòrénzhīzhóu mèi宿 yǒngshìgào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春花秋月¹何时了(liǎo)²?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³不堪回首月明中。
译文:春花秋月的美好时光什么时候结束的,以前的事情还记得多少!昨夜小楼上又吹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能忍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
注释:¹春花秋月:指季节的更替。²了:了结,完结。³故国:指南唐故都金陵(今南京)。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栏 同:阑)
雕栏玉砌(qì)¹应犹²在,只是朱颜改³。问君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栏 同:阑)
译文: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都还在,只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那滚滚东流的春江之水没有尽头。
注释:¹雕栏玉砌:即雕花的栏杆和玉石砌成的台阶,这里泛指南唐宫殿。栏,一作“阑”。砌,台阶。²应犹:一作“依然”。³朱颜改:指所怀念的人已衰老。⁴君:作者自称。⁵能:或作“都”、“那”、“还”、“却”。⁶几多:多少。

  《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后主的绝命词。相传他于自己生日(七月七日)之夜(“七夕”),在寓所命歌妓作乐,唱新作《虞美人》词,声闻于外。宋太宗闻之大怒,命人赐药酒,将他毒死。这首词通过今昔交错对比,表现了一个亡国之君的无穷的哀怨。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三春花开,中秋月圆,岁月不断更替,人生多么美好。可我这囚犯的苦难岁月,什么时候才能完结呢?“春花秋月何时了”表明词人身为阶下囚,怕春花秋月勾起往事而伤怀。回首往昔,身为国君,过去许许多多的事到底做得如何呢,怎么会弄到今天这步田地?据史书记载,李煜当国君时,日日纵情声色,不理朝政,枉杀谏臣……透过此诗句,我们不难看出,这位从威赫的国君沦为阶下囚的南唐后主,此时此刻的心中有的不只是悲苦愤慨,多少也有悔恨之意。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小楼又一次春风吹拂,春花又将怒放。回想起南唐的王朝、李氏的社稷——自己的故国却早已被灭亡。诗人身居囚屋,听着春风,望着明月,触景生情,愁绪万千,夜不能寐。一个“又”字,表明此情此景已多次出现,这精神上的痛苦真让人难以忍受。 “又”点明了“春花秋月”的时序变化,词人降宋又苟活了一年,加重了上两句流露的愁绪,也引出词人对故国往事的回忆。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尽管“故国不堪回首”,可又不能不“回首”。这两句就是具体写“回首”“故国”的——故都金陵华丽的宫殿大概还在,只是那些丧国的宫女朱颜已改。这里暗含着李后主对国土更姓,山河变色的感慨!“朱颜”一词在这里固然具体指往日宫中的红粉佳人,但同时又是过去一切美好事物、美好生活的象征。 以上六句,诗人竭力将美景与悲情,往昔与当今,景物与人事的对比融为一体,尤其是通过自然的永恒和人事的沧桑的强烈对比,把蕴蓄于胸中的悲愁悔恨曲折有致地倾泻出来,凝成最后的千古绝唱——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诗人先用发人深思的设问,点明抽象的本体“愁”,接着用生动的喻体奔流的江“水”作答。用满江的春水来比喻满腹的愁恨,极为贴切形象,不仅显示了愁恨的悠长深远,而且显示了愁恨的汹涌翻腾,充分体现出奔腾中的感情所具有的力度和深度。 全词以明净、凝练、优美、清新的语言,运用比喻、对比、设问等多种修辞手法,高度地概括和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的真情实感。难怪前人赞誉李煜的词是“血泪之歌”,“一字一珠”。全词虚设回答,在问答中又紧扣回首往事,感慨今昔写得自然而一气流注,最后进入语尽意不尽的境界,使词显得阔大雄伟。

měirén ·chūnhuāqiūyuèshíliǎo

 dài 

chūnhuāqiūyuèshíliǎo wǎngshìzhīduōshǎo xiǎolóuzuóyòudōngfēng guókānhuíshǒuyuèmíngzhōng 
diāolányīngyóuzài zhǐshìzhūyángǎi wènjūnnéngyǒuduōchóu qiàjiāngchūnshuǐxiàngdōngliú  (lántóng lán )
碧圆自洁。向浅洲远渚,亭亭清绝。犹有遗簪,不展秋心,能卷几多炎热。鸳鸯密语同倾盖,且莫与、浣纱人说。恐怨歌、忽断花风,碎却翠云千叠。
碧圆¹自洁。向浅洲远渚(zhǔ),亭亭清绝。犹有遗簪(zān)²,不展秋心,能卷几多炎热。鸳(yuān)(yāng)密语同倾盖³,且莫与、浣(huàn)纱人说。恐怨歌、忽断花风,碎却翠云千叠
译文:碧绿的圆荷天生净洁,向着清浅的沙洲,遥远的水边,它亭亭摇曳,清姿妙绝。还有水面刚刚冒出的卷得纤细的荷叶像美人坠落的玉簪,抱着一片素洁的心田,能将多少炎热卷掩?两片伞盖状的荷叶像成双鸳鸯一见如故亲密私语,且不要,向浣纱的美女说起。只恐怕花风忽然吹断哀怨的歌吟,将荷丛搅碎像千叠翠云。
注释:¹碧圆:指荷叶。²遗簪:指刚出水面尚未展开的嫩荷叶。未展叶之荷叶芽尖,似绿簪。³倾盖:二车相邻,车盖相交接,表示一见如故。⁴怨歌:喻秋声。⁵花风:花信风,应花期而来的风。⁶翠云千叠:指荷叶堆叠如云的样子。
回首当年汉舞,怕飞去、谩皱留仙裙折。恋恋青衫,犹染枯香,还叹鬓丝飘雪。盘心清露如铅水,又一夜、西风吹折。喜静看、匹练秋光,倒泻半湖明月。
回首当年汉舞¹,怕飞去、谩(mán)皱留仙裙²折。恋恋青衫,犹染枯香,还叹鬓(bìn)丝飘雪。盘心清露如铅水³,又一夜、西风吹折。喜静看、匹练秋光,倒泻半湖明月。
译文:回首当年汉宫里起舞翩翩,天子怕大风吹走舞袖飘扬的赵飞燕,叫人胡乱扯皱了舞裙,自此带皱折的“留仙裙”就在后世流传。叫我恋恋不舍的青衫,还沾染着枯荷的余香,还叹息着鬓丝如白雪飘散。绿盘心中盈聚着清晶露珠,像金铜仙人的清泪点点,又是一夜西风将它吹断。我喜欢观看,明月洒下澄净的飞光,如白色的匹练,倒泻入半个湖面。
注释:¹汉舞:指汉赵飞燕掌中起舞。²留仙初褶:此指荷叶多皱褶,灯多褶裙。³盘心清露如铅水:喻荷叶带水。

  这是一首咏物词,上阕写荷叶神态,下阕叹自己已发如雪白,不同心生怅惘,但又幸有如荷叶的心灵,能够欣赏流泻如练的月光。结尾三句写荷池整体画面,相融相汇,空明宏丽。

  本篇为咏荷抒怀之作。全词咏物而不滞于物,字面上处处写荷叶,但又时时能感受到作者对人生的感叹。全词色彩鲜明,清丽流畅,洋溢着积极乐观的情绪。通过咏叹荷叶的高洁自持,取其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性,隐寓着词人洁身自好的情志。上片妙笔描绘荷叶之芳姿,富有情趣。重点写荷叶之形,开头三句写开放的荷亭亭玉立向远处铺展的情景。“犹有遗簪”三句写刚出水面之嫩叶卷曲未伸展的情景,上下兼顾。“鸳鸯密语”以下写荷叶给自然界带来的欢欣及对荷叶的怜惜之情。下片作者赋予荷叶以深刻内涵,其思之珍贵在于用暗寓回首往昔盛事,表现对故国繁华的眷恋之情。“恋恋青衫”五句抒年岁已老而一事无成之慨叹。末几句见荷叶被秋风所折却依旧生活在清净圣洁的环境之中的情形,暗寓自己高洁自守,表白终老林泉的心迹。全篇写景如绘,物我交融,情蕴深永。

shūyǐng ·yǒng

zhāngyán sòngdài 

yuánjié xiàngqiǎnzhōuyuǎnzhǔ tíngtíngqīngjué yóuyǒuzān zhǎnqiūxīn néngjuǎnduōyán yuānyāngtóngqīnggài qiě huànshārénshuō kǒngyuàn duànhuāfēng suìquècuìyúnqiāndié 
huíshǒudāngniánhàn fēi mánzhòuliúxiānqúnzhé liànliànqīngshān yóurǎnxiāng háitànbìnpiāoxuě pánxīnqīngqiānshuǐ yòu 西fēngchuīzhé jìngkàn liànqiūguāng dàoxièbànmíngyuè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