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龙钟,鬓飘萧,穹庐停烛坐寒宵。翰林遣介赠佳句,虿芒鸟迹书生绡。
衣龙钟,鬓飘萧,穹庐停烛坐寒宵。翰林遣介赠佳句,虿芒鸟迹书生绡。
既倒狂澜再扶起,昔有谪仙原姓李。今日龙庭忽见君,谁道当年太白死。
既倒狂澜再扶起,昔有谪仙原姓李。今日龙庭忽见君,谁道当年太白死。
文章气象难形容,腾龙翥凤游秋空。笔力万钧神鬼泣,雷轰电掣驱疾风。
文章气象难形容,腾龙翥凤游秋空。笔力万钧神鬼泣,雷轰电掣驱疾风。
馀裕喜君能绰绰,鼓舞为君予矍铄。解读奇字笑扬雄,识厌张华能物博。
馀裕喜君能绰绰,鼓舞为君予矍铄。解读奇字笑扬雄,识厌张华能物博。
与君握手天山边,举觞相嘱望青天。他年雅社结白莲,林泉杖屦冲云烟。
与君握手天山边,举觞相嘱望青天。他年雅社结白莲,林泉杖屦冲云烟。
耶律楚材

耶律楚材

耶律楚材(1190年7月24日 —1244年6月20日),字晋卿,号玉泉老人,法号湛然居士,蒙古名吾图撒合里,契丹族,蒙古帝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宰相,金国尚书右丞耶律履之子。1215年,成吉思汗的蒙古大军攻占燕京时候,听说他才华横溢、满腹经纶,遂向他询问治国大计。而耶律楚材也因对金朝失去信心,决心转投成吉思汗帐下他的到来,对成吉思汗及其子孙产生深远影响,他采取的各种措施为元朝的建立奠定基础。乃马真后称制时,渐失信任,抑郁而死。卒谥文正。有《湛然居士集》等。 ▶ 606篇诗文

猜您喜欢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金井¹梧桐秋叶黄,珠帘²不卷夜来霜。
译文:金井边的梧桐秋叶渐黄,珠帘不卷可知夜里飞霜。
注释:长信秋词:又作“长信怨”,《汉书·外戚传》载,班婕妤以才学入宫,为赵飞燕所妒,乃自求供养太后于长信宫。“长信怨”由此而来。长信:汉宫名。¹金井:井栏上有雕饰的井。一般用以指宫庭园林里的井。²珠帘:用珍珠缀成或饰有珍珠的帘子。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xūn)¹玉枕²无颜色,卧听南宫³清漏(lòu)长。
译文:熏笼玉枕有如容颜憔悴,静卧愁听南宫漏声悠长。
注释:¹熏笼:指宫中取暖的用具,与熏炉配套使用的笼子,作熏香或烘干之用。熏:一作“金”。笼:一作“炉”。²玉枕:即枕头。³南宫:指皇帝的居处。一作“宫中”。⁴清漏:漏是古代计时的器具,利用滴水和刻度以指示时辰。清漏指深夜铜壶滴漏之声。
高殿秋砧响夜阑,霜深犹忆御衣寒。
高殿秋砧(zhēn)¹响夜阑(lán)²,霜深犹忆御衣³寒。
译文:秋天高殿内捣衣声响彻夜阑,夜里霜重还记起君王御衣寒。
注释:¹秋砧:秋日捣衣的声音。²夜阑:夜残;夜将尽时。³御衣:帝王所著的衣服。
银灯青琐裁缝歇,还向金城明主看。
银灯青琐(suǒ)¹裁缝歇,还向金城²明主³看。
译文:更深人静银灯下裁衣才停歇,目光还转向宫城明主那边看。
注释:¹青琐:装饰皇宫门窗的青色连环花纹。²金城:即皇帝所住之城。³明主:贤明的君主。
奉帚平明金殿开,暂将团扇共徘徊。
奉帚(zhǒu)¹平明²金殿³开,暂将团扇(pái)(huái)
译文:天亮就拿起扫帚打扫金殿尘埃,百无聊赖时手执团扇且共徘徊。
注释:¹奉帚:持帚洒扫。多指嫔妃失宠而被冷落。²平明:指天亮。³金殿:指宫殿。一作“秋殿”。⁴暂:一作“且”。⁵团扇:即圆形的扇子。班婕妤曾作《团扇诗》。⁶共:一作“暂”。
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
玉颜¹不及寒鸦²色,犹带昭(zhāo)³日影来。
译文:美丽的容颜还不如乌鸦的姿色,它还能带着昭阳殿的日影飞来。
注释:¹玉颜:指姣美如玉的容颜,这里暗指班婕妤自己。²寒鸦:寒天的乌鸦;受冻的乌鸦。暗指掩袖工谄、心狠手辣的赵飞燕姐妹。³昭阳:汉代宫殿名,代指赵飞燕姐妹与汉成帝居住之处。
真成薄命久寻思,梦见君王觉后疑。
真成薄命¹久寻思²,梦见君王觉后疑。
译文:果真成为薄命人长久陷入沉思,梦中又见到君王醒后心里生疑。
注释:¹薄命:命运不好;福分差。²寻思:思索;考虑。
火照西宫知夜饮,分明复道奉恩时。
火照西宫¹知夜饮,分明复道²奉恩时。
译文:灯火照耀着西宫知道是在夜饮,眼前分明浮现复道蒙恩受宠时。
注释:¹西宫:皇帝宴饮的地方。²复道:两层阁楼间的通道。
长信宫中秋月明,昭阳殿下捣衣声。
长信宫中秋月明,昭阳殿¹下捣(dǎo)衣声。
译文:长信宫中惟有秋月尚明,昭阳殿下响起捣衣声声。
注释:¹昭阳殿:指赵飞燕姐妹与汉成帝居住之宫殿。
白露堂中细草迹,红罗帐里不胜情。
白露堂¹中细草迹,红罗²帐里不胜情。
译文:白露堂中满是杂草印迹,那边红罗帐里绵绵深情。
注释:¹白露堂:指失宠妃子或宫女所住之处。²红罗:红色的轻软丝织品。

其一

  这首宫怨,运用深婉含蓄的笔触,采取以景托情的手法,写一个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中,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这是从这位少女的悲惨的一生中剪取下来的一个不眠之夜。

  在这个不眠之夜里,诗中人忧思如潮,愁肠似结,她的满腔怨情该是倾吐不尽的。这首诗只有四句,总共二十八个字,照说,即令字字句句都写怨情,恐怕还不能写出她的怨情于万一。可是,作者竟然不惜把前三句都用在写景上,只留下最后一句写到人物,而且就在这最后一句中也没有明写怨情。这样写,乍看像是离开了这首诗所要表现的主题,其实却在艺术效果上更显得有力,更深刻地表现了主题。这是因为:前三句虽是写景,却并非为写景而写景,它们是为最后人物的出场服务的。就通首诗而言,四句诗是融合为一的整体,不论写景与写人,都是为托出怨情服务的。

其二

  第二首诗描写在夜深霜重的凄凉环境中,宫中女子孤独寂寞的悲惨情景。她彻夜难眠,想起进宫以来的日子实在不堪回首。她渴望得到君王的眷顾,在银灯下守到夜深,最后还是失望而终。这首诗情感抒发较为直接,心理刻画较为生动,充分地表现了宫中失宠女子的幽怨之情。

  古乐府歌辞中有《怨歌行》一篇,其辞是:“新裂齐纨素,皎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飚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此诗相传是班婕妤所作,以秋扇之见弃,比君恩之中断。王昌龄就《怨歌行》的寓意而加以渲染,借长信故事反映唐代宫廷妇女的生活。

  夜深霜重,木石敲击秋砧的声音响彻寒夜。在这样一个孤寂的深夜,深宫中那个失宠的女子依旧牵挂着君主是否添了衣裳,昏暗的银灯下,独自裁剪缝补,明知道君主不会眷顾,却还是在内心深处怀着深切的期盼。

这首诗以心理上的深刻描写见长,抒情直接,寥寥数语将一个深宫失宠的女子渴望君主眷顾,挂念君主寒暖又间杂着对君主弃自己于不顾,对自己的一厢深情视而不见的怨愤和痛苦。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深宫失宠女子难于言表的幽怨之情。

其三

  第三首诗中前两句写天色方晓,金殿已开,就拿起扫帚,从事打扫,这是每天刻板的工作和生活;打扫之余,别无他事,就手执团扇,且共徘徊,这是一时的偷闲和沉思。徘徊,写心情之不定,团扇,喻失宠之可悲。说“且将”则更见出孤寂无聊,唯有袖中此扇,命运相同,可以徘徊与共而已。

  后两句进一步用一个巧妙的比喻来发挥这位宫女的怨情,仍承用班婕妤故事。昭阳,汉殿,即赵飞燕姊妹所居。时当秋日,故鸦称寒鸦。古代以日喻帝王,故日影即指君恩。寒鸦能从昭阳殿上飞过,所以它们身上还带有昭阳日影,而自己深居长信,君王从不一顾,则虽有洁白如玉的容颜,倒反而不及浑身乌黑的老鸦了。她怨恨的是,自己不但不如同类的人,而且不如异类的物——小小的、丑陋的乌鸦。按照一般情况,“拟人必于其伦”,也就是以美的比美的,丑的比丑的,可是玉颜之白与鸦羽之黑,极不相类;不但不类,而且相反,拿来作比,就增强了表达效果。因为如果都是玉颜,则虽略有高下,未必相差很远,那么,她的怨苦,她的不甘心,就不会如此深刻了,而上用“不及”,下用“犹带”,以委婉含蓄的方式表达了其实是非常深沉的怨愤。凡此种种,都使得这首诗成为宫怨诗的佳作。

其四

  同样是抒写失宠宫嫔的幽怨,表现她们内心的深刻痛苦,在王昌龄笔下,却很少艺术上的雷同重复。第四首诗则带有更多的直接抒情和细致刻画心理的特点。

  第一句就单刀直入,抒写失宠宫嫔的内心活动。“真成薄命”,是说想不到竟真是个命运不幸的失宠者。这个开头,显得有些突兀,让人感到其中有很多省略。看来她不久前还是得宠者。但宫嫔得宠与否,往往取决于君主一时好恶,或纯出偶然的机缘。因此这些完全不能掌握自己命运的宫嫔就特别相信命运。得宠,归之幸运;失宠,归之命薄。而且就在得宠之时,也总是提心吊胆地过日子,生怕失宠的厄运会突然降临在自己头上。“真成薄命”这四个字,恰似这位失宠宫嫔内心深处一声沉重的叹息,把她那种时时担心厄运降临,而当厄运终于落到头上时既难以置信,又不得不痛苦地承认的复杂心理和盘托出了。这样的心理刻画,是很富包蕴的。

  失宠的命运降临之后,她陷入久久的寻思。因“思”而入“梦”,梦中又在重温过去的欢乐,表现出对命运的希冀,对君主的幻想,而在自己心中重新编织得宠的幻影。但幻梦毕竟代替不了现实,一觉醒来,眼前面对的仍是寂寞的长信宫殿,梧桐秋叶,珠帘夜霜,听到的仍是悠长凄凉的铜壶清漏。于是又不得不怀疑自己这种侥幸的希望原不过是无法实现的幻梦。以上两句,把女主人公曲折复杂的心理刻画得细致入微而又层次分明。

  就在这位失宠者由思而梦,由梦而疑,心灵上倍受痛苦煎熬的时刻,不远的西宫那边却向她展示了一幅灯火辉煌的图景。不用说,此刻西宫中又正在彻夜宴饮,重演“平阳歌舞新承宠”的场面了。这情景对她来说是那样的熟悉,使她一下子就唤起了对自己“新承宠”时的记忆,仿佛回到了当初在复道受君主恩宠的日子。可是这一切此刻又变得那样遥远,承宠的场面虽在重演,但华美的西宫已经换了新主。“分明”二字,意余言外,耐人咀嚼。它包含了失宠者在寂寞凄凉中对往事历历分明的记忆和无限的追恋,也蕴含着往事不可回复的深沉感慨和无限怅惘,更透露出不堪回首往事的深刻哀伤。

其五

  这是一首抒发宫怨的诗歌。昭阳殿是西汉赵飞燕得宠时住的寝宫,后来以昭阳殿泛指得宠嫔妃。长信宫是在赵飞燕得宠时失宠嫔妃班婕妤住的寝宫,后来泛指失宠嫔妃。

  后两句运用对比描写出失宠于得宠截然不同的差距,白露堂中细草迹是指失宠嫔妃的宫闱清冷,杂草丛生,一片荒凉凄清,使得人物也显得十分幽怨。

  红罗帐里不胜情,是指得宠的嫔妃寝宫里红帐高挂,与君王软语温存,不胜惬意,说不完的情意绵绵话。

  王昌龄从女性角度出发,运用对比,生动形象刻画了失宠嫔妃与得宠嫔妃的天壤之别,是宫怨诗中难得的题材。对那些嫔妃寄予深深的同情。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69-70
2、 袁世硕.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283
3、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23-126

chángxìnyuàn

wángchānglíng tángdài 

jīnjǐngtóngqiūhuáng zhūliánjuǎnláishuāng 
xūnlóngzhěnyán tīngnángōngqīnglòucháng 

gāodiàn殿qiūzhēnxiǎnglán shuāngshēnyóuhán 
yíndēngqīngsuǒcáiféngxiē háixiàngjīnchéngmíngzhǔkàn 

fèngzhǒupíngmíngjīndiàn殿kāi zànjiāngtuánshàngòngpáihuái 
yánhán yóudàizhāoyángyǐnglái 

zhēnchéngmìngjiǔxún mèngjiànjūnwángjiàohòu 
huǒzhào西gōngzhīyǐn fēnmíngdàofèngēnshí 

chángxìngōngzhōngqiūyuèmíng zhāoyángdiàn殿xiàdǎoshēng 
báitángzhōngcǎo hóngluózhàngshèngqíng 

思乐泮水,薄采其芹。鲁侯戾止,言观其旂。其旂茷茷,鸾声哕哕。无小无大,从公于迈。
思乐¹(pàn)²,薄³采其芹。鲁侯戾(lì),言观其旂。其旂(qí)(pèi),鸾(luán)¹⁰声哕(huì)¹¹。无小无大¹²,从公¹³于迈¹⁴
译文:兴高采烈地赶赴泮宫水滨,采撷水芹菜以备大典之用。我们伟大的主公鲁侯驾到,远远看见旗帜仪帐空翻影。只见那旌旗飘飘迎风招展,车驾鸾铃声声响悦耳动听。无论小人物还是达官显贵,都跟着鲁侯一路迤逦而行。
注释:¹思:发语词。²泮水:水名。³薄:语助词,无义。⁴芹:水中的一种植物,即水芹菜。⁵戾:临。⁶止:语尾助词。⁷言:语助词,无义。⁸旂:绘有龙形图案的旗帜。⁹茷茷:飘扬貌。¹⁰鸾:通“銮”,古代的车铃。¹¹哕哕:铃和鸣声。¹²无小无大:指随从官员职位不分大小尊卑。¹³公:鲁公,亦指诗中的鲁侯。¹⁴迈:行走。
思乐泮水,薄采其藻。鲁侯戾止,其马蹻蹻。其马蹻蹻,其音昭昭。载色载笑,匪怒伊教。
思乐泮水,薄采其藻¹。鲁侯戾止,其马蹻(qiāo)²。其马蹻蹻,其音昭昭³。载色载笑,匪怒伊教。
译文:兴高采烈地赶赴泮宫水滨,采撷水中藻以备大典之用。我们伟大的主公鲁侯驾到,只见他的坐骑是那样强盛。只见他的坐骑是那样强盛,他讲话的声音又悦耳动听。他满脸和颜悦色满脸笑容,不怒自威教化百姓树新风。
注释:¹藻:水中植物名。²蹻蹻:马强壮貌。³昭昭:指声音洪亮。⁴色:指容颜和蔼。⁵伊:语助词,无义。
思乐泮水,薄采其茆。鲁侯戾止,在泮饮酒。既饮旨酒,永锡难老。顺彼长道,屈此群丑。
思乐泮水,薄采其茆(mǎo)¹。鲁侯戾止,在泮饮酒。既饮旨酒²,永锡³难老。顺彼长道,屈此群丑
译文:兴高采烈地赶赴泮宫水滨,采撷凫葵菜以备大典之用。我们伟大的主公鲁侯驾到,在宏伟的泮宫里饮酒相庆。他开怀畅饮着甘甜的美酒,祈盼上苍赐予他永远年轻。通往泮宫的长长官道两侧,大批的淮夷俘虏跪拜相迎。
注释:¹茆:即今言莼菜。²旨酒:美酒。³锡:同“赐”,此句相当于“万寿无疆”意。⁴道:指礼仪制度等。⁵丑:恶,指淮夷。
穆穆鲁侯,敬明其德。敬慎威仪,维民之则。允文允武,昭假烈祖。靡有不孝,自求伊祜。
(mù)¹鲁侯,敬²明其德。敬慎威仪,维民之则。允³文允武,昭假祖。靡(mí)有不孝,自求伊祜(hù)
译文:我们伟大的主公鲁侯君王,庄敬恭谨展示出品德高尚,庄敬清慎保持严整的形象,不愧天下百姓的风范榜样。他既能教化又能卫国开疆,把列祖伟大事业继承发扬。同时也没有不孝不敬之失,理所当然要得到福禄祯祥。
注释:¹穆穆:举止庄重貌。²敬:努力。³允:信,确实。⁴昭假:犹“登遐”,升天。⁵烈:同“列”,列祖,指周公旦、鲁公伯禽。⁶孝:同“效”。⁷祜:福。
明明鲁侯,克明其德。既作泮宫,淮夷攸服。矫矫虎臣,在泮献馘。淑问如皋陶,在泮献囚。
明明¹鲁侯,克明其德。既作泮宫,淮(huái)(yí)²³服。矫矫虎臣,在泮献馘(guó)。淑问如皋(gāo)(yáo),在泮献囚。
译文:我们勤勉的主公鲁侯君王,庄敬恭谨展示出品德高尚,先是筹划修建宏伟的泮宫,接着又发兵淮夷束手臣降。那一群勇猛如虎的将士们,泮宫水滨献俘大典正奔忙。那些贤良如皋陶的文臣们,筹备献俘大典聚在泮水旁。
注释:¹明明:同“勉勉”。²淮夷:淮水流域不受周王室控制的民族。³攸:乃。⁴矫矫:勇武貌。⁵馘:古代为计算杀敌人数以论功行赏而割下的敌尸左耳。⁶淑:善。⁷皋陶:相传尧时负责刑狱的官。
济济多士,克广德心。桓桓于征,狄彼东南。烝烝皇皇,不吴不扬。不告于訩,在泮献功。
济济多士,克广德心。桓桓¹于征,狄²彼东南。烝(zhēng)烝皇皇³,不吴不扬。不告于讻(xiōng),在泮献功。
译文:鲁国上下济济一堂众臣工,倾力推广我王的善意德政。威武之师坚定地踏上征程,一鼓作气把东南淮夷平定。文臣武将生龙活虎气势盛,但大家既不喧嚣也不高声,不跑官要官也不抢功争名,都来泮宫献俘奏捷展战功。
注释:¹桓桓:威武貌。²狄:同“剔”,除。³烝烝皇皇:众多盛大貌。⁴吴:喧哗。⁵扬:高声。⁶讻:讼,指因争功而产生的互诉。
角弓其觩。束矢其搜。戎车孔博。徒御无斁。既克淮夷,孔淑不逆。式固尔犹,淮夷卒获。
角弓¹其觩(qiú)²。束矢³其搜。戎车孔。徒无斁(yì)。既克淮夷,孔淑¹⁰不逆¹¹。式¹²¹³尔犹¹⁴,淮夷卒获¹⁵
译文:战士们把角弓挽得曲曲弯,蝗群般的羽箭射得嗖嗖响;冲阵的兵车坚固而又宽大,步兵车兵连续作战不歇晌。威武之师很快征服了淮夷,淮夷上下齐归顺不敢相抗。因为坚持了你的战略决策,才有淮夷土地最终入我囊。
注释:¹角弓:两端镶有兽角的弓。²觩:弯曲貌。³束矢:五十支一捆的箭。⁴搜:多。⁵孔:很。⁶博:宽大。⁷徒:徒步行走,指步兵。⁸御:驾御马车,指战车上的武士。⁹斁:厌倦。¹⁰淑:顺。¹¹逆:违。此句指鲁国军队。¹²式:语助词。无义。¹³固:坚定。¹⁴犹:借为“猷”,谋。¹⁵获:克。
翩彼飞鸮,集于泮林。食我桑葚,怀我好音。憬彼淮夷,来献其琛。元龟象齿,大赂南金。
翩彼飞鸮(xiāo)¹,集于泮林。食我桑葚,怀²我好音。憬(jǐng)³彼淮夷,来献其琛(chēn)。元龟象齿,大赂(lù)南金。
译文:本为恶声鸟如今却翩翩飞,栖居起落在我泮宫的树林。它既然吃了我的甜美桑葚,当然要感念我的仁爱之心。野蛮的淮夷既已臣服我国,忙不迭地前来献宝把贡进,这些宝物有美玉巨龟象牙,还有南方出产的铜!
注释:¹鸮:鸟名,即猫头鹰,古人认为是恶鸟。²怀:归,此处为回答意。³憬:觉悟。⁴琛:珍宝。⁵元龟:大龟。⁶象齿:象牙。⁷赂:通“璐”,美玉。

  此诗的主题,《毛诗序》曰:“颂僖公能修泮宫也。”朱熹《诗集传》曰:“此饮于泮宫而颂祷之辞也。”方玉润《诗经原始》曰:“受俘泮宫也。”此诗写受俘泮宫,颂美鲁僖公能修文德。

  此诗前三章叙述鲁侯前往泮水的情况,每章以“思乐泮水”起句,作者强调由于鲁侯光临而产生的快乐心情。“采芹”、“采藻”、“采茆”是为祭祀作准备,芹、藻、茆皆用于祭祀,《周礼·天官·醢人》:“朝事之豆,其实……茆菹麇臡……加豆之实,芹菹兔醢……”《召南·采苹》也有采藻用于“宗室牖下”,皆为明证。第一章没有正面写鲁侯,写的是旗帜飘扬,銮声起伏,随从者众多,为烘托鲁侯出现而制造的一种热闹的气氛和尊严的声势。第二章直接写鲁侯来临的情况,他的乘马非常健壮,他的声音非常嘹亮,他的面容和蔼而带微笑,他不是生气而是在教导自己的臣民,从服乘、态度体现出君主的特别身份。第三章突出“在泮饮酒”,并以歌颂鲁侯的功德,一方面祝福他“永锡难老”,万寿无疆;另一方面则说明这是凯旋饮至,表明鲁侯征服淮夷的功绩。

  第四、五两章颂美鲁侯的德性。前一章主要写文治。鲁侯举止庄重,神情肃穆,因此成为臣民仰望的准则。因为是“告庙”,诗人对庙貌而想先人,鲁国的先祖周公旦、鲁公伯禽既有文治又有武功,僖公凯旋饮至,正是对先祖的继承,是效法前人的结果。后一章主要写武功。作泮宫本属文治,却是成就武功的保证,鲁侯虽不必亲上战场,因为修明德性,恢复旧制,所以使将士们在战争中赢得了胜利。他们在泮水献上斩获的敌人左耳,并能精细详明地审讯敌人,献上活捉的俘虏。

  第六、七两章写征伐淮夷的鲁国军队。前一章是写出征获胜,武士能发扬推广鲁侯的仁德之心,尽管战争是残酷的,但在鲁人看来,这是对敌人的驯化,是符合仁德的。回到泮水,将士献功,没有人为争功而冲突,写的是武功,但文治自在其中。后一章写军队获胜后情况,武器极精,师徒甚众,虽克敌有功,但士无骄悍,又纪律严明,不为暴虐,“孔淑不逆”,所以败者怀德,淮夷卒获。

  最后一章写淮夷——被征服者,以鸮为兴,引出下文。鸮,即猫头鹰,为恶鸟,比喻恶人,但它飞落泮林,食我桑椹,怀我好音。所以淮夷感悟,前来归顺,贡献珍宝。

  刘瑾谓此诗“言不无过实,要当为颂祷之溢辞也”(吴闿生《诗义会通》引),刘勰《文心雕龙》中的《夸饰》篇特将末章首四句“翩彼飞鸮,集于泮林;食我桑椹,怀我好音”作为修辞夸饰的例证之一,说明此篇的夸耀很有些过当,读者当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意。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705-709

pànshuǐ

míng xiānqín 

pànshuǐ cǎiqín hóuzhǐ yánguān  luánshēnghuìhuì xiǎo cónggōngmài 

pànshuǐ cǎizǎo hóuzhǐ jiǎojiǎo jiǎojiǎo yīnzhāozhāo zàizàixiào fěijiào 

pànshuǐ cǎimáo hóuzhǐ zàipànyǐnjiǔ yǐnzhǐjiǔ yǒngnánlǎo shùnchángdào qúnchǒu 

hóu jìngmíng jìngshènwēi wéimínzhī yǔnwényǔn zhāoliè yǒuxiào qiú 

míngmínghóu míng zuòpàngōng huáiyōu jiǎojiǎochén zàipànxiànguó shūwèngāoyáo zàipànxiànqiú 

duōshì guǎng广xīn huánhuánzhēng dōngnán zhēngzhēnghuánghuáng yáng gàoxiōng zàipànxiàngōng 

jiǎogōngqiú shùshǐsōu róngchēkǒng  huái kǒngshū shìěryóu huáihuò 

piānfēixiāo pànlín shísāngshèn huái怀hǎoyīn jǐnghuái láixiànchēn yuánguīxiàngchǐ齿 nánjīn 

密洒征鞍无数。冥迷远树。乱山重叠杳难分,似五里、蒙蒙雾。
密洒征鞍¹无数。冥迷远树²。乱山重叠杳³难分,似五里、蒙蒙雾。
译文:骑马远行的路上,雪花铺天盖地落下,迷蒙了远处的树林,模糊了重叠的山岭,教人无法辨个明白,仿佛身陷五里雾中。
注释:¹征鞍:远行人的马鞍。²冥迷远树:指在漫天飞雪中,远方的树木一片迷蒙。冥迷,迷蒙。³杳:幽暗。
惆怅琐窗深处。湿花轻絮。当时悠飏得人怜,也都是、浓香助。
惆怅琐(suǒ)¹深处。湿花²轻絮(xù)³。当时悠飏(yáng)得人怜,也都是、浓香助。
译文:当初这雪花也飘进过我们的窗户,一如濡湿的花朵、轻盈的柳絮。那悠扬的样子多么惹人怜爱,但不是因为雪花太美,而是因为你就在我身边。
注释:¹琐窗:窗棂上雕刻着精致花纹的窗,代指女子闺房。²湿花:即雪花。雪为六角形晶体,古人称雪为六出(瓣)之花。³轻絮:指雪。⁴悠飏:雪花轻盈飞舞的样子。⁵浓香:指琐窗内温馨的环境。

  这是一首咏雪之作。此词上片主要描绘了室外景物,将大雪纷飞之壮观之景展现在读者眼前。下片随着雪花的飘扬,转入室内窗棂,借“暗香”传达对伊人的思念。结句蕴含新意,引人遐思联想,耐人寻味。

  上片主要描绘了室外景物,将大雪纷飞之壮观之景展现在读者眼前。视角由近及远,近处是征鞍上密密麻麻的洒满了无数的雪花,远处则是树木冥迷,乱山重叠,杏渺难分,仿佛一切都笼罩在蒙蒙的烟雾之中。

  下片随着雪花的飘扬,由室外转入室内。雪花像湿花柳絮一样,飘入了惆怅的琐窗深处。而这轻盈散落的雪花又勾起了咏雪人的感怀,因为那纷纷扬扬的雪花是那样的惹人怜爱,更何况它除了拥有轻盈的体态之外,还有“浓香”暗助呢。

  整首词中,结句“浓香”二字用得巧妙, “浓香”到底是和雪花一样有若孤高清怀的梅花还是词人心中所思念的伊人,令人寻味。

参考资料:
1、 中国《金瓶梅》研究会编.金瓶梅研究 第11辑:复旦大学出版社,2015.07:第40页

luòyángchūn··xuě--lánxìng

zhēngānshùmíngyuǎnshùluànshānzhòngdiéyǎonánfēnshìméngméng

chóuchàngsuǒchuāngshēnchù湿shīhuāqīngdāngshíyōuyángrénliándōushìnóngxiāngzhù

天保定尔,亦孔之固。俾尔单厚,何福不除?俾尔多益,以莫不庶。
天保¹²³,亦之固。俾(bǐ)单厚,何福不除(zhù)¹⁰?俾尔多益¹¹,以莫不庶(shù)¹²
译文:上天保佑您安宁,王位稳固国昌盛。让您国力加倍增,何种福禄不赐您?使您财富日丰盈,没有什么不盛兴。
注释:¹保:保护。²定:平安。³尔:指国君。⁴亦:又。⁵孔:很。⁶固:巩固。⁷俾:使。⁸尔:你,即周宣王。⁹单厚:确实很多。单,“宣”之假借,确实。¹⁰除:赐予。¹¹多益:多富,即富有。¹²庶:众多。
天保定尔,俾尔戬穀。罄无不宜,受天百禄。降尔遐福,维日不足。
天保定尔,俾尔戬(jiǎn)(gǔ)¹。罄(qìng)²无不宜,受天百禄³。降尔遐福,维日不足
译文:上天保佑您安宁,享受福禄与太平。所有事情无不宜,受天百禄数不清。给您福气长久远,唯恐每天缺零星。
注释:¹戬榖:吉祥,幸福。榖:善。²罄:尽,指所有的一切。³百禄:百福。百,言其多。⁴遐福:远福,即久长、远大之福。⁵维日不足:言因福之多而广远,日日享福也享受不完。维,通“惟”,惟恐。
天保定尔,以莫不兴。如山如阜,如冈如陵,如川之方至,以莫不增。
天保定尔,以莫不兴¹。如山如阜(fù)²,如冈如陵³,如川之方至,以莫不增
译文:上天保佑您安宁,没有什么不兴盛。福瑞宛如高山岭,绵延就像冈和陵。又如江河滚滚来,没有什么不日增。
注释:¹兴:兴盛。²阜:土山,高丘。³陵:丘陵。⁴川之方至:河水涨潮。朱熹《诗集传》:“川之方至,言其盛长之未可量也。”⁵增:增加。
吉蠲为饎,是用孝享。禴祠烝尝,于公先王。君曰:卜尔,万寿无疆。
¹(juān)²为饎(chì)³,是用孝享。禴(yuè)祠烝(zhēng),于公先王。君曰:卜尔,万¹⁰寿无疆¹¹
译文:吉日沐浴备酒食,敬献祖先供祭享。春夏秋冬四季忙,献祭先公与先王。先祖传话祝福你,寿手无止境万年长。
注释:¹吉:吉日。²蠲:祭祀前沐浴斋戒使清洁。³饎:祭祀用的酒食。⁴是用:即用是,用此。⁵孝享:献祭。孝,祭祀。⁶禴祠烝尝:一年四季在宗庙里举行的祭祀的名称,春曰祠,夏曰禴,秋曰尝,冬曰烝。⁷于公先王:指献祭于先公先王。公,先公,周之远祖。⁸君曰:即尸传达神的话。君,指先公先君的神灵。⁹卜:给予。¹⁰万:大。¹¹无疆:无穷。
神之吊矣,诒尔多福。民之质矣,日用饮食。群黎百姓,遍为尔德。
神之吊¹矣,诒(yí)²尔多福。民之质³矣,日用饮食。群黎百姓,遍为尔德。
译文:神灵感动来降临,赐您鸿运多福庆。您的人民多纯朴,饮食满足就算行。黎民百官心一致,普遍感激您恩情。
注释:¹吊:至。指神灵、祖考降临。²诒:通“贻”,赠给。³质:质朴,诚实。⁴日用饮食:以日用饮食为事,形容人民质朴之状态。⁵群黎:民众,指普通劳动人民。⁶百姓:贵族,即百官族姓。⁷为:通“化”,感化。
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
如月之恒(gēng)¹,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qiān)²不崩。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³
译文:您像明月在天恒,您像太阳正东升。您像南山永长寿,永不亏损不塌崩。您像松柏永繁茂,福寿都由您传承。
注释:¹恒:“緪(gēng)”字的假借,指月到上弦。²骞:因风雨剥蚀而亏损。³或承:即“是承”。承,继承,承受。

  此诗分六章。第一章是说宣王受天命即位,地位稳固长久。语重心长地鼓励说,“天保定尔,亦孔之固”而且“俾尔单厚”。让宣王消除疑虑,树立起建功立业的信心。第二章又祝愿说王即位后,上天将竭尽所能保佑王室:“俾尔戬谷”“罄无不宜”“降尔遐福”。使王一切顺遂,赐给王众多的福分,还担心不够(“维日不足”)。第三章祝愿说王即位后,天也要保佑国家百业兴旺。此章中作者连用五个“如”字,极申上天对王的佑护与偏爱。诗从第四章起,先写选择吉利的日子,为王举行祭祀祖先的仪式,以期周之先公先王保佑新王(“吉蠲为饎,是用孝享。……于公先王”);次写祖先受祭而降临,将会带来国泰民安、天下归心的兴国之运(“神之吊矣……日用饮食……徧为尔德”)。末章又以四“如”字祝颂之,说王将长寿,国将强盛。全诗处处都渗透着对年轻君王的热情鼓励和殷殷期望,以及隐藏着的深沉的爱心。

  诗中所反映的祭祀仪式的规模,内容和举行地点均符合先秦时代新君登基之礼:登基前祭天(前三章向天祷告)、择吉祭祖,又在宗庙中举行。《尚书·周书·康王之诰》载在康王登基仪式之后,“太保暨芮伯……再拜稽首曰:‘敢敬告天子,皇天改大邦殷之命……克恤西土。惟新陟王毕协赏罚,戡定厥功,用敷遗后人休。今王敬之哉!’”而《小雅·天保》这首诗也总是说“天保定尔”“俾尔单厚”之类,亦从天命说起,以期望告诫作终结(“徧为尔德”)。这表达了臣子对君主的忠心和对上天的虔诚,也反映了周人的天命观。

  在表现方法上,作者恰如其分地使用了一些贴切新奇的比喻,“如山如阜,如冈如陵,如川之方至”及“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等,既使得作者对新王的深切期望与美好祝愿得到了细致入微的体现,也使得全诗在语言风格上产生了融热情奔放于深刻含蓄之中的独特效果。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329-331

tiānbǎo

míng xiānqín 

tiānbǎodìngěr kǒngzhī ěrdǎnhòu zhù ěrduō shù 
tiānbǎodìngěr ěrjiǎn qìng shòutiānbǎi jiàngěrxiá wéi 
tiānbǎodìngěr xīng shān gānglíng chuānzhīfāngzhì zēng 
juānwéichì shìyòngxiàoxiǎng yuèzhēngcháng gōngxiānwáng jūnyuē ěr wànshòu寿jiāng 
shénzhī ěrduō mínzhīzhì yòngyǐnshí qúnbǎixìng biànwéiěr 
yuèzhīgēng zhīshēng nánshānzhīshòu寿 qiānbēng sōngbǎizhīmào ěrhuòchéng 
鹜落霜洲,雁横烟渚,分明画出秋色。暮雨乍歇,小楫夜泊,宿苇村山驿。何人月下临风处,起一声羌笛。离愁万绪,闲岸草、切切蛩吟如织。
(wù)¹落霜洲,雁横烟渚(zhǔ)²,分明画出秋色。暮雨乍(zhà)歇,小楫(jí)³夜泊,宿苇村山驿。何人月下临风处,起一声羌(qiāng)笛。离愁万绪,闲岸草、切切(qióng)吟如织。
译文:野鸭飞落在霜露覆盖的小洲,大雁横越于雾霭笼罩的小渚。清楚地勾画出一幅秋色图。傍晚的雨刚刚停歇。天黑了,一叶小舟靠岸停泊,寄宿在荒村驿店。何人迎风站在月光下?一阵阵的羌笛声与河岸草丛里切切的蟋蟀声交织一起,引起离愁万绪!
注释:¹鹜:野鸭。²烟渚:雾气笼罩的水中小洲。³小楫:小船。楫,船桨,此处代指船。⁴苇村山驿:指僻野的村驿。苇、山为互文,指僻野。⁵离愁万绪:离愁别绪千般万种。⁶切切:拟声词,蟋蟀的鸣叫声。⁷蛩:蝗虫、蟋蟀的别名。
为忆芳容别后,水遥山远,何计凭鳞翼。想绣阁深沉,争知憔悴损,天涯行客。楚峡云归,高阳人散,寂寞狂踪迹。望京国。空目断、远峰凝碧。
为忆芳容别后,水遥山远,何计凭鳞(lín)¹。想绣阁深沉,争知²憔悴损³,天涯行客。楚峡云归,高阳人散,寂寞狂踪迹。望京国。空目断、远峰凝碧。
译文:只为思恋。与佳人别后,山水相隔,相距遥远,靠什么来传递书信呢?想来绣阁深枕中的佳人,怎么也不会知道浪迹天涯的游子如今已是身心俱损、憔悴不堪!巫峡幽会已逝,高阳酒徒已散,只有身心的寂寞孤独、行为的放荡不羁。眺望京都,徒然望断远方浓绿的山峰。
注释:¹鳞翼:鱼雁,古人以为鱼雁能为人传递书信。²争知:怎知。³损:表程度,意为极。⁴楚峡:巫峡。⁵高阳:指“高阳酒徒”。⁶京国:京城。⁷目断:望尽,望到看不见为止。

  此词用曲折多变的笔法描绘了清寂的山光水影,寄寓着词人落拓江湖的身世之感,构成一幅游子秋日行吟的连环画卷。词人在旅行途中言情,扩大了人物情感活动的空间,并且充实了言情的社会内容,将词的创作引向广阔的天地,在词史上乃是创举。

  词的上片写景,点染出雨后夜泊的情状。起首两句描绘洲渚宿鸟,对偶工整,“落”字、“横”字使整个画面充满了灵动感;而“霜”字与“烟”字又使得这幅画面水雾弥漫,多了几分迷蒙之感,虽为景语,但其愁情,已隐然言外。“分明画出秋色”一语,不仅音节响亮,读来铿锵有力,更使读者有一种如置身画中之感。“暮雨”三句,以小舟晚泊江边作为背景来衬托词人出场。“夜泊”指出停舟的时间,“苇村山驿”点明投宿之处乃荒村驿店。暮雨无论绵密或者稀疏,皆可拟为离愁之情,而雨后秋月夜则以其凄清寥廓,显示出了词人的孤寂冷落。“何人”二句以设问提起,借笛声以抒旅怀。羌笛之声使词人思远之情油然而出,一泄无余。一个“起”字强调了声音突兀传来的响亮与气势,而“何人月下临风处”一语又带着一种遗世独立的孤傲与悲凉的味道。虽写愁,却写得画面清旷而气象高远,此境可谓婉约豪放,兼而有之,相辅相成,正如《乐府余论》所言:“柳词曲折委婉,而中具浑沦之气,虽多俚语,而高处足冠恒流。”“离愁万绪”四字点题,揭出词人内心活动。接着“闲岸草”一句,以“蛩吟似织”喻离愁之密集、深广,与迷离的雾气相应相衬,更可见愁情的难解与无奈。

  词人这里借蟋蟀声托出怨情,触发起无限愁绪,由此引出下文。整个上片层层深入,细致入微地勾画了一种深邃幽远的意境。

  “为忆”之句,触景而生情,抒写别后思念。“忆”字写思恋之情。以下再诉关山阻隔,鱼雁难通,从而反映出内心的焦虑。“想绣阁”三句,为对方设想,伊人深居闺房,怎能体会出行客漂流天涯,“为伊消得人憔悴”的苦处。这里委婉曲折,设想奇景比女子自诉衷肠更为感人。“楚峡”句用宋玉之典,暗指自己旧日的欢爱已散,接着转笔归到目前境遇,说明往昔“暮宴朝欢”都已烟消云散,而此时孤村独坐,惟有对月自伤。末尾两句,以景结情,遥望京华,杳不可见,但见远峰清苦,像是聚结着万千愁恨,“目断”与“立尽”都是加强语气,这幅秋景中注入强烈的感情色彩,相思之意,怅惘之情不绝如缕。

  这首词上、下片一气贯通,浑然一体,感情起伏跌宕,把离情别苦渲染得淋漓尽致,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堪称佳作。

参考资料:
1、 叶嘉莹 等 .柳永词新释辑评 .北京市 :中华书局 ,2005年1月第1版 :543-546 .
2、 唐圭璋 等 .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 .上海市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8年8月第1版 :372-372.

qīngbēi··luòshuāngzhōu--liǔyǒng

luòshuāngzhōuyànhéngyānzhǔfēnmínghuàchūqiūzhàxiēxiǎo宿wěicūnshān驿rényuèxiàlínfēngchùshēngqiāngchóuwànxiánàncǎoqièqièqióngyínzhī

wèifāngróngbiéhòushuǐyáoshānyuǎnpínglínxiǎngxiùshēnchénzhēngzhīqiáocuìsǔntiānxíngchǔxiáyúnguīgāoyángrénsànkuángzōngwàngjīngguókōngduànyuǎnfēngní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