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门日涌大江来,牛渚风生万壑哀。青眼故人携酒共,两眉今日为君开。
天门日涌大江来,牛渚风生万壑哀。青眼故人携酒共,两眉今日为君开。
苍崖直下蛟龙吼,白浪横空鹅鹳回。南眺青山怀李白,沙头官渡苦相催。
苍崖直下蛟龙吼,白浪横空鹅鹳回。南眺青山怀李白,沙头官渡苦相催。

éméitíng--zhàomèng

tiānményǒngjiāngláiniúzhǔfēngshēngwànāiqīngyǎnrénxiéjiǔgòngliǎngméijīnwèijūnkāi

cāngzhíxiàjiāolónghǒubáilànghéngkōngéguànhuínántiàoqīngshān怀huáibáishātóuguānxiāngcuī

赵孟頫

赵孟頫

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松雪道人,又号水精宫道人、鸥波,中年曾作孟俯,汉族,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元代著名画家,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之一。赵孟頫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特别是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他也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 ▶ 469篇诗文

猜您喜欢
六代豪华,春去也、更无消息。空怅望,山川形胜,已非畴昔。王谢堂前双燕子,乌衣巷口曾相识。听夜深、寂寞打孤城,春潮急。
六代豪华,春去也、更无消息。空怅望,山川形胜,已非畴(chóu)¹。王谢堂前双燕子,乌衣巷口曾相识。听夜深、寂寞打孤城²,春潮急。
译文:六代的春天一去不复返了。金陵的风景胜迹,已经不是从前的样子了,当年王、谢两族,家里的一双燕子,我曾在乌衣巷口见过它们。如今它们怎么样了?夜深了,春潮拍打着金陵城,激荡着寂寞的声音。
注释:¹畴昔:从前。²孤城:一座空城。
思往事,愁如织。怀故国,空陈迹。但荒烟衰草,乱鸦斜日。玉树歌残秋露冷,胭脂井坏寒螀泣。到如今、只有蒋山青,秦淮碧!
思往事,愁如织。怀故国,空陈迹。但荒烟衰草,乱鸦斜日。玉树歌¹残秋露冷,胭脂井²坏寒螀(jiāng)³泣。到如今、只有蒋山青,秦淮碧!
译文:往事不堪回首,金陵只剩下一点陈迹了。现在无非是荒烟笼罩衷草,儿夕阳里鸟鸦乱飞,秋露冷冷,陈后主的《玉树后庭花》已经没有什么人唱了,躲藏过陈后主的胭脂井已近坍塌。寒蝉凄凉地鸣着。瑞还有什么呢?只有钟山还青着,秦淮河还淌碧水罢了。
注释:¹玉树歌:即《玉树后庭花》,陈后主为嫔妃所制之歌,人称亡国之音。²胭脂井:又名景阳井、辱井,在今南京市鸡鸣山边的台城内。隋兵攻打金陵,陈后主与妃子避入此井,终被隋兵所擒。³寒螀:寒蝉。

  这首词上片起首写繁华的景象如春光般消失得无声无息,带有沉重的怀古情绪,定下全篇感伤的基调。“空怅望”三句写今昔对比,承接上文而抒发感慨,当年的山川依旧在眼前,但人事变迁,已不似往日的繁盛,可谓“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此情此景,令人感慨万千。接下来的“王谢堂前双燕子,乌衣巷口曾相识”,系化用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诗句。这里的“乌衣巷口”,这里似曾相识的燕子,将作者的思绪带到王谢家族兴盛之时,进一步将寥落与繁华进行了对比。“听夜深,寂寞打孤城,春潮急”,也是化用刘禹锡“潮打空城寂寞回”一句,这既是写眼前之实景,又熔铸了刘禹锡诗歌的意境,情绪惆怅、孤寂,所写之景色调暗淡,一个“急”字既烘托出夜深的静谧氛围,又形象刻画出潮水寂寞而又不甘寂寞的情状,表现出作者的心绪也如这潮水一般地澎湃。

  下片“思往事,愁如织。怀故国,空陈迹”四句,在上片情绪积累的基础上,作者情感迸发,直白的语言,短促的句子正表现了情绪的激越。作者情感的起伏在这里达到了高潮。接下来,词人以荒烟、衰草、乱鸦、斜日、秋露等意象渲染气氛,寄托情思,构成一幅意境深远而悲凉的残秋图。而“玉树歌残秋露冷”两句写景兼咏事。“玉树”指南朝陈后主所制艳曲《玉树后庭花》,历来被认为是亡国之音;胭脂井即陈朝的景阳宫井,隋军攻陷建康时,陈后主与宠妃张丽华、孔贵嫔躲入此井中,被隋军活捉。这里运用陈后主由盛到衰的典故,表现了人事的变化无常,荣华富贵终不能长久。最后三句,“到如今,只有蒋山青,秦淮碧!”结合上文,透露出强烈的虚无与悲哀。

  整首词通过山川风物依旧而六朝繁华不再的对比,抒发了作者深沉的怀古感慨。全篇从“六代”入笔,但涵盖面又不仅仅是一个时期、一个地域。作者意在慨叹繁华易逝、富贵不能常有,包含着作者深沉强烈的人生历史感受,是对人生易逝、贵贱无常的感叹,也是对千古兴亡、古今沧桑巨变的概括。这篇作品,使人感受到的是一份昔荣今衰的悲情,它又超越了一己之感伤、一时之哀叹,使作品的主题负载着超越时空的永恒的意义。

  艺术手法上突出的特点,是作者善于化用前人的诗句和典故,而又点化自然,不露痕迹。象“王谢堂前双燕子,乌衣巷口曾相识”,化用后并不显得生搬硬套、游离词外,而能与整首词的意境融合,浑然天成,且糅入了新意。“听夜深”三句也是如此,在化用之中迸发真情,使作品的怀古感慨在积淀的历史中变得更加深沉和悠远。“玉树歌残秋露冷”两句运用陈后主一盛一衰的典故,与整首词物是人非、往事已休、抚今追昔的感慨意脉相通,用在作品中,自然贴切、意味深长。

  全篇融情于景,构成深沉苍凉的意境。作者有时直抒胸臆,如“思往事,愁如织”一句,更多的是在写景时将情感巧妙地熔铸其中,如“听夜深,寂寞打孤城,春潮急”一句,写寂寞的金陵古城,在夜空下被长江的春潮拍击着的景象,寓含了作者孤寂惆怅而又焦躁的情绪。在下片里,作者寄托情思于荒凉的意象,这里情与景的融合构成了词作令人低徊的意境,给人以情绪上的强烈的感染。

mǎnjiānghóng··jīnlíng怀huái--dōu

liùdàiháohuáchūngèngxiāokōngchàngwàngshānchuānxíngshèngfēichóuwángxiètángqiánshuāngyànzixiàngkǒucéngxiāngshítīngshēnchéngchūncháo

wǎngshìchóuzhī怀huáiguókōngchéndànhuāngyānshuāicǎoluànxiéshùcánqiūlěngyānzhījǐnghuàihánjiāngdàojīnzhǐyǒujiǎngshānqīngqínhuái

季孙之母死,哀公吊焉,曾子与子贡吊焉。阍人为君在,弗内也。美哉!曾子与子贡入于其厩而修容焉。子贡先入,阍人曰:“乡者已告矣。”曾子后入,阍人辟之。涉内霤,卿大夫皆辟位,公降一等而揖之。
季孙之母死,哀公吊焉,曾子与子贡¹吊焉。阍(hūn)²为君在,弗内³也。美哉!曾子与子贡入于其厩(jiù)而修容焉。子贡先入,阍人曰:“乡者已告矣。”曾子后入,阍人辟之。涉内霤(liù),卿大夫皆辟位,公降一等¹⁰而揖(yī)之。
译文:季孙的母亲去世了,哀公前来吊唁,曾子和子贡也来吊唁。由于国君在这里,守门人不让他们进去。曾子和子贡到马圈里把仪容修饰了一番。子贡先走进去,守门人说:“刚才已经通报了。”曾子随后进去,守门人让开了路。他们进入室中央,卿大夫们都离开了原位,鲁哀公也从台阶上走下一级,向他们拱手行礼。
注释:¹子贡:孔子的弟子,姓端木,名赐,字子贡。²阍人:看门人。³内:同“纳”,使进入。⁴厩:马圈。⁵修容:这里指更衣修饰。⁶乡者:刚才。⁷辟:同“避”。⁸涉:来到。⁹内霤:室的中央。¹⁰等:级,这里指台阶的层次。
君子言之曰:“尽饰之道,斯其行者远矣!”
君子言之曰:“尽饰之道,斯其行者远矣!”
译文:君子们说评论这件事说:“尽力整肃仪容,这样可以畅通无阻啊!”
萧条庭院,又斜风细雨,重门须闭。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险韵诗成,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
萧条庭院,又斜风细雨,重门¹须闭。宠柳娇花寒食²近,种种恼人天气。险韵诗³成,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
译文:萧条冷落的庭院中斜风细雨,层层院门紧紧关闭。春天的娇花即将开放,嫩柳也渐渐染绿,寒食节即将临近,又到了令人烦恼的时日。推敲险奇的韵律写成诗篇,从沉醉的酒意中清醒,无端愁绪重又袭上心头。远飞的大雁尽行飞过,可心中的千言万语却难以托寄。
注释:¹重门:多层的门。²寒食:古代在清明节前两天的节日,焚火三天,只吃冷食,所以称寒食。³险韵诗:以生僻而又难押之字为韵脚的诗。人觉其险峻而又能化艰僻为平妥,并无凑韵之弊。⁴扶头酒:易醉之酒。⁵征鸿:远飞的大雁。
楼上几日春寒,帘垂四面,玉阑干慵倚。被冷香消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多少游春意。日高烟敛,更看今日晴未。
楼上几日春寒,帘垂四面,玉阑(lán)¹(yōng)²倚。被冷香消新梦觉(jué),不许愁人不起。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多少游春意。日高烟敛(liǎn)³,更看今日晴未
译文:连日来楼上春寒泠冽,帘幕低垂,栏杆我也懒得凭倚。锦被清冷,香火已消,我从短梦中醒来。这情景,使本来已经愁绪万千的我不能安卧。清晨的新露涓涓,新发出的桐叶一片湛绿,不知增添了多少游春的意绪。太阳已高,晨烟初放,再看看今天是不是又一个放晴的好天气。
注释:¹玉阑干:栏杆的美称。²慵:懒。³烟敛:烟收、烟散的意思。烟,这里指像烟一样弥漫在空中的云气。⁴晴未:天气晴了没有?未,同否,表示询问。

  此词为春闺独处怀人之作,上片由春闲引发对远人的思念,下片通过抒写春寒之日的凄清,反映作者百无聊赖的心情。这首词叙事条理清晰,层次井然,全篇融情入景,浑然天成,是一首别具一格的闺怨词。

  开头三句写环境气候,景色萧条。柳、花而用“宠”、“娇”修饰,隐有妒春之意。接着写作诗填词醉酒,但闲愁却无法排解,已有万般怨尤。一句“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道出词人闲愁的原因:自己思念远行的丈夫,“万千心事”却无法捎寄。下阕开头三句,写出词人懒倚栏杆的愁闷情志,又写出她独宿春闺的种种感觉。“不许愁人不起”,写出作者已失去支撑生活的乐趣。“清露”两句转写新春的可爱,因之产生游春心思。结尾两句最为佳妙:天已放晴,却担心是否真晴,那种心有余悸的感觉,表现得极为凄迷。

  “萧条庭院”句写词人所处的环境,给人以寂寞幽深之感。庭院深深,寂寥无人,令人伤感;兼以细雨斜风,则景象之萧条,心境之凄苦,更觉怆然。一句“重门须闭”,写词人要把门儿关上,实际上她是想关闭心灵的窗户。

  “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须人天气”,这两句由斜风细雨,而想到宠柳娇花,既倾注了对美好事物的关心,也透露出惆怅自怜的感慨。“萧条庭院”句遣辞造句上,也显示了词人独创的才能。“宠柳娇花”是以和易安名句“绿肥红瘦”相比美,以其字少而意深,事熟而句生,足见锤炼功夫。其中可以引申出这么一些意思:春近寒食时节,垂柳繁花,犹得天宠,人来柳阴花下留连玩赏,花与柳便也如宠儿娇女,成为备受人们爱怜的角色。其中又以人之宠爱为主体奈何临近寒食清明这种多雨季节,游赏不成,只好深闭重门,而花受风雨摧残,也“须人”之列。

  “险韵诗成,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由天气、花柳,渐次写到人物。风雨之夕,词人饮酒赋诗,借以排遣愁绪,然而诗成酒醒之后,无端愁绪重又袭上心头,“别是闲滋味”。一“闲”字,将伤春念远情怀,暗暗逗出,耐人寻味。“征鸿过尽”句点上片主旨,是虚写,实际上是用鸿雁传书的典故,暗寓赵明诚走后,词人欲寄相思,而信使难逢。“万千心事”,关它不住,遣它不成,寄也无方,最后还是把它深深地埋藏心底。

  “楼上几日春寒”句拓开一层,然仍承“万千心事”意脉。连日阴霾,春寒料峭,词人楼头深坐,帘垂四面。“帘垂四面”,是上阕“重门须闭”的进一步发展,既关上重门,又垂下帘幕,则小楼之幽暗可知;楼中人情怀之索寞,亦不言而喻了。

  “玉阑干慵倚”,刻画词人无聊意绪,而隐隐离情亦其中。征鸿过尽,音信无凭,纵使阑干倚遍,亦复何用。阑干慵倚,楼内寒深,枯坐更加愁闷,于是词人唯有恹恹入睡了。可是又感罗衾不耐春寒,渐渐从梦中惊醒。心事无人可告,唯有托诸梦境;而梦乡新到,又被寒冷唤回。其辗转难眠之意,凄然溢于言表。“不许愁人不起”,多少无可奈何的情绪,都包含这六字之中,词人为离情所折磨而痛苦不堪,又因明诚外出而实有此情,并非虚构。虚虚实实,感人至深。

  从“清露晨流”到篇终,词境为之一变。此前,词清调苦,婉曲深挚;此后,清空疏朗,低徊蕴藉。“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写晨起时庭院中景色。从“重门须闭”,“帘垂四面”,至此帘卷门开,顿然令人感到一股盎然生意。日既高,烟既收,本是大好晴天,但词人还要“更看今日晴未”,说明春寒日久,阴晴不定,即便天已放晴,她还放心不下;暗中与前面所写的风雨春寒相呼应,脉络清晰。以问句作结,更有余味不尽的意味。

  全词从上片的天阴写到下片的天晴,从前的愁绪萦回到后面的轩朗,条理清晰,层次井然。词中感情的起伏和天气的变化相谐而生,全篇融情入景,浑然天成。是一首别具一格的闺怨词。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1205-1207
2、 陈祖美.李清照词新释辑评:中国书店,2007:96-100

niànjiāo ·chūnqíng

qīngzhào sòngdài 

xiāotiáotíngyuàn yòuxiéfēng chóngmén chǒngliǔjiāohuāhánshíjìn zhǒngzhǒngnǎoréntiān xiǎnyùnshīchéng tóujiǔxǐng biéshìxiánwèi zhēnghóng鸿guòjìn wànqiānxīnshìnán 
lóushàngchūnhán liánchuímiàn lángānyōng bèilěngxiāngxiāoxīnmèngjué chóurén qīngchénliú xīntóngchūyǐn duōshǎoyóuchūn gāoyānliǎn gèngkànjīnqíngwèi 
谁道君王行路难,六龙西幸万人欢。
谁道君王行路难,六龙¹西幸万人欢。
译文:谁说君王行路难呢?皇帝的车驾西幸使得万众欢腾。
注释:¹六龙:皇帝之车驾龙,马之美称。
地转锦江成渭水,天回玉垒作长安。
地转锦江成渭(wèi)水,天回玉垒(lěi)¹作长安。
译文:好像是大地将锦江转成了灌水,上天将玉垒变回到了长安。
注释:¹玉垒:山名,在今四川灌县西北。

shànghuáng西xúnnánjīngshíshǒu ·

bái tángdài 

shéidàojūnwángxíngnán liùlóng西xìngwànrénhuān 
zhuǎnjǐnjiāngchéngwèishuǐ tiānhuílěizuòchángān 
明明在下,赫赫在上。天难忱斯,不易维王。天位殷适,使不挟四方。
明明在下¹,赫(hè)²在上³。天难忱(chén),不易王。天位(yīn)(dí),使不挟¹⁰四方¹¹
译文:皇天伟大光辉照人间,光采卓异显现于上天。天命无常难测又难信,一个国王做好也很难。天命嫡子帝辛居王位,终又让他失国丧威严。明明:光采夺目的样子。
注释:¹在下:指人间。²赫赫:明亮显著的样子。³在上:指天上。⁴忱:信任。⁵斯:句末助词。⁶易:轻率怠慢。⁷维:犹“为”。⁸位:同“立”。⁹适:借作“嫡”,嫡子。殷嫡,指纣王。¹⁰挟:控制、占有。¹¹四方:天下。
挚仲氏任,自彼殷商,来嫁于周,曰嫔于京。乃及王季,维德之行。
(zhì)¹²氏任,自³彼殷(yīn)商,来嫁于周,曰嫔(pín)于京。乃王季,维德之行
译文:太任是挚国任家姑娘,也可以算是来自殷商。她远嫁来到我们周原,在京都做了王季新娘。就是太任和王季一起,推行德政有着好主张。
注释:¹挚:古诸侯国名,故址在今河南汝南一带,任姓。²仲:指次女。挚仲,即太任,王季之妻,文王之母。³自:来自。⁴嫔:妇,指做媳妇。⁵京:周京。⁶乃:就。⁷及:与。⁸维德之行:犹曰“维德是行”,只做有德行的事情。
大任有身,生此文王。维此文王,小心翼翼。昭事上帝,聿怀多福。厥德不回,以受方国。
¹任有身²,生此文王³。维此文王,小心翼翼。昭上帝,聿(yù)怀多福。厥(jué)德不回¹⁰,以受¹¹¹²国。
译文:太任怀孕将要生儿郎,生下这位就是周文王。这位伟大英明的君主,小心翼翼恭敬而谦让。勤勉努力侍奉那上天,带给我们无数的福祥。他的德行光明又磊落,因此承受祖业做国王。
注释:¹大:同“太”。²有身:有孕。³文王:姬昌,殷纣时为西伯(西方诸侯),又称西伯昌.为周武王姬发之父,父子共举灭纣大业。⁴翼翼:恭敬谨慎的样子。⁵昭:借作“劭”,勤勉。⁶事:服事、侍奉。⁷聿:犹“乃”,就。⁸怀:徕,招来。⁹厥:犹“其”,他、他的。¹⁰回:邪僻。¹¹受:承受、享有。¹²方:大。此言文王做了周国国主。
天监在下,有命既集。文王初载,天作之合。在洽之阳,在渭之涘。
天监¹在下²,有命既集。文王初载³,天作之合。在洽(hé)之阳,在渭之涘(sì)
译文:上天在天明察人世间,文王身上天命集中现。就在他还年轻的时候,皇天给他缔结好姻缘。文王迎亲到洽水北面,就在那儿渭水河岸边。
注释:¹监:明察。²在下:指文王的德业。³初载:初始,指年青时。⁴作:成。⁵合:婚配。⁶洽:水名,源出陕西合阳县,东南流入黄河,现称金水河。⁷阳:河北面。⁸渭:水名,黄河最大的支流,源于甘肃渭源县,经陕西,于潼关流入黄河。⁹涘:水边。
文王嘉止,大邦有子。大邦有子,伣天之妹。文定厥祥,亲迎于渭。造舟为梁,不显其光。
文王嘉¹²,大邦³有子。大邦有子,伣(qiàn)天之妹。文定厥(jué)祥,亲迎于渭。造舟为梁,不显其光
译文:文王筹备婚礼喜洋洋,殷商有位美丽的姑娘。殷商这位美丽的姑娘,长得就像那天仙一样。卜辞表明婚姻很吉祥,文王亲迎来到渭水旁。造船相连作桥渡河去,婚礼隆重显得很荣光。
注释:¹嘉:美好,高兴。²止:语末助词。一说止为“礼”,嘉止,即嘉礼,指婚礼。³大邦:指殷商。⁴子:未嫁的女子。⁵伣:如,好比。⁶天之妹:天上的美女。⁷文:占卜的文辞。⁸梁:桥。此指连船为浮桥,以便渡渭水迎亲。不:通“丕”,大。⁹光:荣光,荣耀。
有命自天,命此文王。于周于京,缵女维莘。长子维行,笃生武王。保右命尔,燮伐大商。
有命自天,命此文王。于周于京,缵(zuǎn)¹女维莘(shēn)²。长子³维行,笃生武王。保右,燮(xí)大商。
译文:上天有命正从天而降,天命降给这位周文王。在周原之地京都之中,又娶来莘国姒家姑娘。长子虽然早早已离世,幸还生有伟大的武王。皇天保佑命令周武王,前去袭击讨伐那殷商。
注释:¹缵:续。²莘:国名,在今陕西合阳县一带。姒姓。文王又娶莘国之女,故称太姒。³长子:指伯邑考。⁴行:离去,指死亡。伯邑考早年为殷纣王杀害。⁵笃:厚,指天降厚恩。一说为发语词。⁶保右:即“保佑”。⁷命:命令。⁸尔:犹“之”,指武王姬发。⁹燮伐:即袭击讨伐。燮:读为“袭”。
殷商之旅,其会如林。矢于牧野,维予侯兴。上帝临女,无贰尔心。
殷商之旅,其会(kuài)¹如林。矢²于牧野³,维予。上帝临,无(èr)¹⁰尔心。
译文:殷商调来大批的兵将,军旗就像那树林一样。我主武王誓师在牧野,他说只有我们最兴旺。上天监视你们众将士,不要有什么二心妄想!
注释:¹会:借作“旝”,军旗。²矢:同“誓”,誓师。³牧野:地名,在今河南淇县一带,距商都朝歌七十余里。⁴予:我、我们,作者自指周王朝。⁵侯:乃、才。⁶兴:兴盛、胜利。⁷临:监临。⁸女:同“汝”,指周武王率领的将士。⁹无:同“勿”。¹⁰贰:同“二”。
牧野洋洋,檀车煌煌,驷騵彭彭。维师尚父,时维鹰扬。凉彼武王,肆伐大商,会朝清明。
牧野洋洋,檀(tán)¹煌煌,驷(sì)(yuán)²彭彭³。维师尚父,时维鹰扬。凉彼武王,肆伐大商,会朝(zhāo)¹⁰清明。
译文:牧野地势广阔无边垠,檀木战车光彩又鲜明,驾车驷马健壮真雄骏。还有太师尚父姜太公,就好像是展翅飞雄鹰。他辅佐着伟大的武王,袭击殷商讨伐那帝辛,一到黎明就天下清平。
注释:¹檀车:用檀木造的兵车。²驷騵:四匹赤毛白腹的驾辕骏马。³彭彭:强壮有力的样子。⁴师:官名,又称太师。⁵尚父:指姜太公。姜太公,周朝东海人,本姓姜,其先封于吕,因姓吕。名尚,字子牙。年老隐钓于渭水之上,文王访得,载与俱归,立为师,又号太公望,辅佐文王、武王灭纣。⁶时:是。⁷鹰扬:如雄鹰飞扬,言其奋发勇猛。⁸凉:辅佐。《韩诗》作“亮”。⁹肆伐:意同前文之“燮伐”。¹⁰会朝:会战的早晨。一说黎明。

  此诗与《大雅·生民》《大雅·公刘》《大雅·緜》《大雅·皇矣》《大雅·文王》诸篇相联缀,俨然形成一组开国史诗。从始祖后稷诞生、经营农业,公刘迁豳,太王(古公亶父)迁岐,王季继续发展,文王伐密、伐崇,直到武王克商灭纣,可以说是把每个重大的历史事件都写到了,所以研究者多把它们看作一组周国史诗,只是《诗经》的编者没有把它们按世次编辑在一起,而打乱次序分编在各处。朱熹说它和《大雅·文王》那篇一样,“追述文王之德,明周家所以受命而代商者,皆由于此,以戒成王”。其实此诗很难看出是周公所作,也很难看出有警戒成王的意思。总观这组六篇诗文,不过是周王朝统治者为歌颂祖先功德,追述开国历史的显赫罢了。

  全诗八章。历代各家的分章稍有不同,这里是根据诗意确立的。第一、二、四、七章章六句,第三、五、六、八章章八句。排列起来,颇有参差错落之美。

  首章先从赞叹皇天伟大、天命难测说起,以引出殷命将亡、周命将兴,是全诗的总纲。次章即歌颂王季娶了太任,推行德政。三章写文王降生,承受天命,因而“以受不国”。四章又说文王“天作之合”,得配佳偶。五章即写他于渭水之滨迎娶殷商帝乙之妹。六章说文王又娶太姒,生下武王。武王受天命而“燮伐大商”,与首章遥相照应。七章写武王伐纣的牧野之战,敌军虽盛,而武王斗志更坚。最后一章写牧野之战的盛大,武王在姜尚辅佐之下一举灭殷。全诗时序井然,层次清楚,俨然是王季、文王、武王三代的发展史。

  诗篇以“天命所佑”为中心思想,以王季、文王、武王三代相继为基本线索,集中突现了周部族这三代祖先的盛德。其中,武王灭商,是此诗最集中、最突出要表现的重大历史事件,写王季、太任、文王、太姒,不过是说明周家奕世积功累仁,天命所佑,所以武王才克商代殷而立天下。所以,诗人著笔,历述婚媾,皆天作之合,圣德相配。武王克商,也是上应天命、中承祖德、下合四不的。因此,尽管诗意变幻不已,其中心意旨是非常清楚的。全诗虽然笼罩着祀神的宗教气氛和君权神授的神学色彩,其内在的历史真实性一面,还是有认识价值的。

  这是一首叙事诗,但它并不平铺直叙地叙事。文王两次迎亲的描述,生动具体;牧野之战的描绘,更显得有声有色。“牧野洋洋,檀车煌煌,驷騵彭彭”一连三个排比句子,真可谓把战争的威严、紧迫的气势给和盘托出了。“殷商之旅,其会如林”,虽然写出了敌军之盛,但相比之下,武王的三句誓师,更显得坚强和有力。“维师尚父,时维鹰扬”,虽然仅仅描写了一句,也似乎让人看到了姜太公的雄武英姿。至于它有详有略、前呼后应的表现手法,更使诗篇避免了平铺、呆板和单调,给人以跌宕起伏、气势恢宏而重点突出的感觉。这些,在艺术上都是可取的。诗中的“小心翼翼”、“天作之合”等句也早已成为著名的成语,在现代汉语中仍有很强的活力。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520-524
2、 吴雪飞.《诗经·大雅·大明》“燮伐大商”句新证. 史学史研究,2013,12

míng

shījīng··wénwángzhīshí xiānqín 

míngmíngzàixià zàishàng tiānnánchén wéiwáng tiānwèiyīn shǐ使jiāfāng 

zhìzhòngshìrèn yīnshāng láijiàzhōu yuēpínjīng nǎiwáng wéizhīxíng 

rènyǒushēn shēngwénwáng wéiwénwáng xiǎoxīn shàoshìshàng huái怀duō juéhuí shòufāngguó 

tiānjiānzàixià yǒumìng wénwángchūzǎi tiānzuòzhī zàizhīyáng zàiwèizhī 

wénwángjiāzhǐ bāngyǒu bāngyǒu qiàntiānzhīmèi wéndìngjuéxiáng qīnyíngwèi zàozhōuwéiliáng xiǎnguāng 

yǒumìngtiān mìngwénwáng zhōujīng zuǎnwéishēn zhǎngwéixíng shēngwáng bǎoyòumìngěr xièshāng 

yīnshāngzhī huìlín shǐ wéihóuxīng shànglín èrěrxīn 

yángyáng tánchēhuánghuáng yuánbāngbāng wéishīshàng shíwéiyīngyáng liàngwáng shāng huìcháoqīngmí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