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风飘岸叶。
随风飘岸叶。
行雨暗江流。
行雨暗江流。
居人会应返。
居人会应返。
空欲送行舟。
空欲送行舟。

sòngshíchéngliánshī--xùn

suífēngpiāoàn

xíngànjiāngliú

rénhuìyīngfǎn

kōngsòngxíngzhōu

何逊

何逊

何逊(466年—519年),南朝梁诗人,字仲言,东海郯(今山东省苍山县长城镇)人,何承天曾孙,宋员外郎何翼孙,齐太尉中军参军何询子。八岁能诗,弱冠州举秀才,官至尚书水部郎。诗与阴铿齐名,世号阴何。文与刘孝绰齐名,世称何刘。其诗善於写景,工于炼字。为杜甫所推许,有集八卷,今失传,明人辑有何水部集一卷。后人称“何记室”或“何水部”。 ▶ 157篇诗文

猜您喜欢
燕语莺啼三月半,烟蘸柳条金线乱。五陵原上有仙娥,携歌扇,香烂漫,留住九华云一片。
燕语莺啼三月半,烟¹(zhàn)²柳条金线³乱。五陵原上有仙娥,携(xié)歌扇,香烂漫,留住九华云一片。
译文:暮春时节燕子叫黄莺啼,烟柳绿条蒙蒙袅袅在弄眷。五陵原上的姑娘犹如仙娥,手摇着歌扇,香气烂漫,姑娘的心上人已经远去,留住的只是九华山的一片空云。
注释:¹烟:笼翠在柳树上的云气。²蘸:沾染。³金线:形容嫩黄的柳枝。⁴五陵:指西汉高帝、惠帝、景帝、武帝、昭帝五个皇帝的陵墓,在今咸阳市附近,由于地近长安,为游览胜地。⁵仙娥:词中描写的女主人公。“娥”,美女。⁶九华:九华山,在今安徽省青阳县西南。
犀玉满头花满面,负妾一双偷泪眼。泪珠若得似真珠,拈不散,知何限,串向红丝点百万。
(xī)¹满头花²满面,负妾一双偷泪眼。泪珠若得似真珠,拈(niān)不散,知何限,串向红丝点百万。
译文:满头珠玉装饰的姑娘好似花一般,有谁能理解她的愁苦?暗自相思双眼泪水涟涟。那串串眼泪就像珍珠,拈不散数不清,用红丝串上应有上百万。
注释:¹犀玉:华贵的首饰。²花:花钿。《唐摭言》卷十引谚:“白头花钿满面,不若徐妃半妆”。

  这首词是敦煌石窟发现的唐五代手写卷予中无名氏的作品,写的是一个美丽的歌舞伎在暮春哦节的感受。上片写其外表的华美,下片状其内心的悲哀。婀娜的身姿与擦拭不尽的泪珠、掩饰不了的忧愁,相互映衬,达成一种对比中的和谐。

  词的上片是写景,作者从动态着笔,既形象地写出了景物的情态,也婉转地表达出了主人公心头的烦闷和怨情,情和景交融在一起。

  下片以生动形象的比喻抒发了主人公心中无限的怨情,一个平常的比喻将主人公的感情推向了高潮。整首词感情质朴而深沉。

  这是一首怨词,写恋人远去,给姑娘带来的痛苦。词的上片先从景写起。前两句,勾画了暮春的景色;燕莺啼叫,柳条在春风中袅袅多姿。作者从动态着笔,写得有声有色。尤其是一个“乱”字,既形象地写出了柳条弄春的情态,也显露了主人公烦闷的心情,情和景交融在一起。经过景物的渲染,主人公出场了:“五陵原上有仙娥,携歌扇,香烂漫”。仙女般的姑娘何其美。歇拍告诉人们她这样出场目的,她是要留住那远去之人,可事与愿违,她只是“留住九华云一片”。作者笔锋一顿一折,婉转地表达了主人公心头的怨情。

  下片开头一句直写主人公打扮之美,与上片“仙娥”暗映。接着掉转笔锋写道:“负妾一双偷泪眼”,又与上片怨人去暗映。主人公的怨情依然在这一顿一折中代现出来了。作品到此在表现怨情方面,已经非常形象、非常深沉了。可是最后几句作者又展开想象的翅膀,以生动形象的比喻来抒写心中无限的怨和恨:“泪珠若得似真珠,拈不散,知何限,串向红丝应百万。”以真珠比泪珠,可见泪之多;以泪之多烘写伤心之极,从伤心之极正见出怨情之深。一个平常的比喻在这里却把主人公的感情推向了高潮。

  这首词揭示了当时中国女性对美好爱情的向往、追求,以及她们这种追求并不为男子所珍视的社会现实。感情直朴而深沉。

参考资料:
1、 房开江著.唐宋婉约词赏译:华夏出版社,1993:1-2
2、 王丽珍译.婉约词:青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3-4
白帝城边足风波,瞿塘五月谁敢过。
白帝城¹边足²风波,瞿(qú)³五月谁敢过。
译文:白帝城边的江面上满是狂风掀起的惊涛骇浪,五月的瞿塘峡,有谁敢行船而过呢?
注释:¹白帝城:古城名。在今重庆市奉节县东白帝山上。东汉初公孙述筑城,述自号白帝,故以“白帝”为名。²足:充足,引申为满是,都是。³瞿塘:即瞿塘峡,也称“夔峡”,长江三峡之一。西起重庆市奉节县白帝城,东至巫山县大宁河口。两岸悬崖峭壁,江面最窄处仅百余米。
荆州麦熟茧成蛾,缲丝忆君头绪多。
荆州麦熟茧(jiǎn)¹成蛾,缲(sāo)²忆君头绪多³
译文:荆州麦子时节,茧已出蛾,蚕事已成,家家都在煮茧缫丝。我一边缫丝,一边思念你,我对你的思念比一团乱丝的头绪还要多。
注释:¹茧:指蚕茧。²缲丝:即缫丝,煮茧抽丝,制丝时把丝从蚕茧中抽出,合并成丝。在南朝乐府中“丝”、“思”为双关语。³头绪多:即思绪多。
拨谷飞鸣奈妾何。
拨谷飞鸣奈妾何¹
译文:布谷鸟在哀鸣的时候,更加引起了我对你的思念,这叫我怎么办呢?
注释:¹“拨谷”句:写思妇默念:拨谷鸟已鸣,春天将尽,不见夫回,使人无可奈何。拨谷:即布谷鸟。布谷鸟叫声如同”布谷“二字之音。又,布谷叫,表明农忙季节已到。

  仲夏五月,阳光灿烂,江陵城外,农家院内,一位少妇,埋头缲丝。十指纤纤,蚕茧白白,少妇衣袖高挽,抽丝不停。杨柳依依,绿荫重重,麦香淡淡,布谷声声,少妇缓缓放慢了手的动作,心情渐渐变得十分沉重。她想起了出门在外、将要归来的丈夫。

  这首《荆州歌》,就是抓住少妇在这种情境下的心理变幻来写的。全诗共五句,意义上分三层。

  头两句是一层,写少妇心情沉重的原因。白帝城在今四川奉节县东,城在山上,地势高峻,为出入蜀城的门户,也是诗中少妇之夫返航归家的必经之地。瞿塘峡也在奉节县东,峡中水流湍急,礁石林立,五月水涨,不见礁石,行船极其艰险。少妇一忧白帝风波,二忧瞿塘暗礁,可见顾虑重重。她不是怕丈夫误了归期,而是怕丈夫遇了风险,此刻她心中没有夫妻将要重聚的喜悦,只有替于险象环生的途中日夜奔波的丈夫无限的担忧。李白《长干行》写商妇思夫,也曾悬想过丈夫路途的危险:“十六君远行,瞿塘艳滪堆;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可是归程的风险比不上商妇对丈夫的热切盼望和痴痴的情爱:“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商妇的爱炽热外露,茧妇的爱凝重收敛。同是少妇思夫,感情表达的方式,情绪变化的过程却不尽相同。

  三、四句是第二层。这两句仿佛是少妇对远在蜀地的丈夫的倾心的诉说。“荆州麦熟茧成蛾”说节候,与第二句的“五月”相照应,也与上两句的“白帝风波”、“瞿城五月”相对比。同是五月,丈夫在艰险旅途中日夜兼程,妻子在麦香茧声中辛勤劳作。五月,或许是夫妻商定的归期。然而温暖平静的五月也许是雨雪风霜的五月,少妇半喜半忧:丈夫就要归来了呀,可是,眼下归来风险重重啊。缲丝之“丝”同“思”谐音,“头绪多”也是双关语。这是以丝的头绪喻思念丈夫的头绪纷繁:首先是忧虑之情郁结心头,像茧丝一样纷乱无章,其次是相思之情萦绕心头,如茧丝一般绵绵不断,再次是烦恼之情难以排遣,似茧丝那般缠结身心。千头万绪,全是为“君”而生。

  最后一层也是诗的结尾。正在少妇思绪纷繁、矛盾重重之时,传来了布谷鸟(拨谷)的叫声。布谷鸟五月飞鸣,鸣声如唤“行不得也哥哥”。“行不得也哥哥”,这既是少妇对驾舟欲行的丈夫的劝阻,也是少妇内心里的自责。然而,千里之外的丈夫听不到拨谷的叫声与爱妻的呼唤,此时此刻,少妇只得徒然叹道:“奈妾何!”全诗写到这里,戛然而止,有曲终声不尽之妙。

  古时荆州一带的民歌极其丰富。李白的诗善于从六朝乐府民歌中汲取菁华。语言清新的《荆州歌》显然是他学习民歌的结果。如以“丝”为“思”,就是民歌中常用的手法。“丝”的头绪和“思”的头绪,既贴合少妇的劳作,也贴合少妇的心理。另外,此诗是“柏梁体”,句句押韵,节奏短促急迫,宜于表现少妇忽明忽暗、变幻不定的心理活动。

  全诗无一字叙事,只是抒写女主人公的思夫之情。然而,一个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却栩栩如生。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137
2、 熊礼汇.李白诗.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14-15
3、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124-125
4、 宋绪连 初旭.三李诗鉴赏辞典.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2:118-121
天末彤云黯四垂,失行孤雁逆风飞。江湖寥落尔安归?(彤云 一作:同云)
天末¹彤云²(àn)四垂³,失行孤雁逆风飞。江湖寥落安归?(彤云 一作:同云)
译文:天色渐渐暗了下来,掉队的孤雁正迎风飞翔。已经没有适合休息的栖息地了。
注释:¹天末:天边。²彤云:雪云。³黯四垂:雪云向四面布散。⁴失行:离群。⁵寥落:冷静。⁶尔:指雁。⁷安归:归向何处。
陌上金丸看落羽,闺中素手试调醯。今宵欢宴胜平时。
陌上¹金丸²看落羽³,闺中素手试调醯(xī)。今宵欢宴胜平时。
译文:田野中的射手看着被猎杀正在下落的大雁,家中的妻子正在忙碌着烹调。看来今天的晚饭多了一道美味的大雁肉了。
注释:¹陌上:路上。²金丸:指弹丸。³落羽:受伤坠地的鸟。⁴闺中:内室。⁵素手:女子洁白的手。⁶调醯:调和作料,醯指醋。⁷宵:作“朝”。

  国维写词刻意求新,这首词可以说是一篇代表之作。它的新意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词中写出了诗的格调和意境,二是在咏雁的旧题材中写出了前人没有写过的新内容。

  古代的咏雁词,像张炎的《解连环》、元好问的《摸鱼儿》,也借对孤雁的伤感暗寓亡国之痛,但他们抒发主要是个人的悲哀,或者说至多是由个人遭遇引起的对国家的悲哀,而王国维这首词不同,它是一种沉甸甸的社会历史感,有一种生存竞争带来的血腥气味。可以说是一种洞察人类社会的眼光及由此而生的恻隐之心。这种哲人式的悲哀是王国维诗词中所特有的,在这首词中表现的尤为突出。

  “天末同云黯四垂”预示首大雪将临的同时云彩已经在天边密布,天色渐渐暗了下来。这是环境渲染,给人一种灾难将临的暗示。“失行孤雁逆风飞”又在说一个生灵不屈不顾风雪将至的危险仍独自在空中飞翔。仅此两句,已不同于前人常写的那些传书的雁或惊弦的雁。作为喻体的雁,逆风而飞目的是要寻找一个可以栖息的地方躲避即将到来的风雪。然而“江湖寥落尔安归”又在说严寒的冬天,江湖中已经没有适合雁子栖息的芦塘。

  接着王国维在下半阕一转,没有接着写那些沉甸甸的东西,而是忽然变换了观察角度。“陌上金丸看落羽,闺中素手试调醯”一改上半阕的紧张、寒冷的气氛而变为轻松、温馨。这两句是对仗,上一句写射雁者的技艺和风采,下一句写殷勤体贴的妻子。当我们想到这血淋淋的“落羽”和“欢宴”中的佳肴正是那倔强的孤雁时,所有的轻松和温馨就全变成了沉重和寒冷了。但作者还嫌不够,又加了一句“今宵欢宴胜平时”。

参考资料:
1、 王国维著.王国维词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06:第27页
2、 叶嘉莹.王国维词新释辑评[M].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06:102-107
钟山之英,草堂之灵,驰烟驿路,勒移山庭:
钟山之英¹,草堂²之灵,驰(chí)烟驿(yì)³,勒(lè)移山庭:
译文:钟山的英魂,草堂的神灵,如烟云似地奔驰于驿路上,把这篇移文镌刻在山崖。
注释:¹英、灵:神灵。²草堂:周颙在钟山所建隐舍。³驿路:通驿车的大路。⁴勒:刻。
夫以耿介拔俗之标,萧洒出尘之想,度白雪以方洁,干青云而直上,吾方知之矣。
夫以耿(gěng)¹拔俗²之标³,萧洒出尘之想,度白雪以方洁,干青云而直上,吾方知之矣。
译文:有些隐士,自以为有耿介超俗的标格,萧洒出尘的理想;品德纯洁,象白雪一样;人格高尚,与青云比并。我只是知道有这样的人。
注释:¹耿介:光明正直。²拔俗:超越流俗之上。³标:风度、格调。⁴萧洒:脱落无拘束的样子。⁵出尘:超出世俗之外。⁶度:比量。⁷方:比。⁸干:犯,凌驾。
若其亭亭物表,皎皎霞外,芥千金而不眄,屣万乘其如脱,闻凤吹于洛浦,值薪歌于延濑,固亦有焉。
若其亭亭物表¹,皎(jiǎo)皎霞外²,芥(jiè)³千金而不眄(miǎn),屣(xǐ)万乘其如脱,闻凤吹于洛(luò),值(xīn)歌于延濑(lài),固亦有焉。
译文:至于亭亭玉立超然物外,洁身自好志趣高洁,视千金如芥草,不屑一顾,视万乘如敝屣,挥手抛弃,在洛水之滨仙听人吹笙作凤鸣,在延濑遇到高人隐士采薪行歌,这种人固然也是有的。
注释:¹物表:万物之上。²霞外:天外。³芥:小草,此处用作动词。⁴眄:斜视。⁵屣:草鞋,此处用作动词。⁶万乘:指天子。⁷浦:水边。⁸值:碰到。⁹濑:水流沙石上为濑。
岂期终始参差,苍黄翻覆,泪翟子之悲,恸朱公之哭。乍回迹以心染,或先贞而后黩,何其谬哉!呜呼,尚生不存,仲氏既往,山阿寂寥,千载谁赏!
岂期终始参(cēn)(cī)¹,苍黄²翻覆³,泪翟(dí)之悲,恸(tòng)朱公之哭。乍回迹以心染,或先贞而后黩(dú),何其谬(miù)哉!呜呼,尚生¹⁰不存,仲氏¹¹既往,山阿寂寥(liáo),千载谁赏!
译文:但怎么也想不到他们不能始终如一,就象青黄反覆,如墨翟之悲素丝,如杨朱之泣歧路。刚到山中来隐居,忽然又染上凡心,开始非常贞介,后来又变而为肮脏,多么荒谬啊!唉,尚子平、仲长统都已成为过去,高人隐居的山林显得非常寂寞,千秋万年,还有谁来欣赏!
注释:¹参差:不一致。²苍黄:青色和黄色。³翻覆:变化无常。⁴翟子:墨翟。他见练丝而泣,以为其可以黄,也可以黑(见《淮南子·说林训》)。⁵朱公:杨朱。杨朱见歧路而哭,为其可以南可以北。⁶乍:初、刚才。⁷心染:心里牵挂仕途名利。⁸贞:正。⁹黩:污浊肮脏。¹⁰尚生:尚子平,西汉末隐士,入山担薪,卖之以供食饮(见《高士传》)。¹¹仲氏:仲长统,东汉末年人,每当州郡召请他,他就称病不去。
世有周子,隽俗之士,既文既博,亦玄亦史。然而学遁东鲁,习隐南郭,偶吹草堂,滥巾北岳。诱我松桂,欺我云壑。虽假容于江皋,乃缨情于好爵。
世有周子¹,隽(jùn)²之士,既文既博,亦玄³亦史。然而学遁(dùn)东鲁,习隐南郭,偶吹草堂,滥(làn)北岳。诱我松桂,欺我云壑(hè)。虽假容于江皋(gāo),乃缨(yīng)¹⁰于好爵(jué)
译文:当今之世有一位姓周的人,是一个不同流俗的俊才,他既能为文,学问也渊博,既通玄学,亦长于史学。可是他偏学颜阖的遁世,效南郭的隐居,混在草堂里滥竽充数,住在北山中冒充隐士。哄诱我们山中的松桂,欺骗我们的云崖,虽然在长江边假装隐居,心里却牵挂着高官厚禄。
注释:¹周子:周颙(yóng)。²隽俗:卓立世俗。³玄:玄学,老庄之道。⁴东鲁:指颜阖(hé)。⁵偶吹:杂合众人吹奏乐器。⁶巾:隐士所戴头巾。滥巾,即冒充隐士。⁷北岳:北山。⁸壑:山谷。⁹江皋:江岸。这里指隐士所居的长江之滨钟山。¹⁰缨情:系情,忘不了。
其始至也,将欲排巢父,拉许由,傲百氏,蔑王侯。风情张日,霜气横秋。或叹幽人长往,或怨王孙不游。谈空空于释部,覈玄玄于道流,务光何足比,涓子不能俦。
其始至也,将欲排巢(cháo)父,拉许由¹,傲百氏,蔑(miè)王侯。风情张²日,霜气横³秋。或叹幽人长往,或怨王孙不游。谈空空于释部,覈(hé)玄玄于道流¹⁰,务光何足比,涓(juān)子不能俦(chóu)¹¹
译文:当他初来的时候,似乎把巢父、许由都不放在眼下;百家的学说,王侯的尊荣,他都瞧不起。风度之高胜于太阳,志气之凛盛如秋霜。一忽儿慨叹当今没有幽居的隐士,一忽儿又怪王孙远游不归。他能谈佛家的“四大皆空”,也能谈道家的“玄之又玄”,自以为上古的务光、涓子之辈,都不如他。
注释:¹巢父、许由:都是尧时隐士。²张:张大。³横:弥漫。⁴幽人:隐逸之士。⁵王孙:指隐士。⁶空空:佛家义理。佛家认为世上一切皆空,以空明空,故曰“空空”。⁷释部:佛家之书。⁸覈:研究。⁹玄玄:道家义理。¹⁰道流:道家之学。¹¹俦:匹敌。
及其鸣驺入谷,鹤书赴陇,形驰魄散,志变神动。尔乃眉轩席次,袂耸筵上,焚芰制而裂荷衣,抗尘容而走俗状。风云凄其带愤,石泉咽而下怆,望林峦而有失,顾草木而如丧。
及其鸣驺(zōu)¹入谷,鹤书²赴陇³,形驰魄散,志变神动。尔乃眉轩席次,袂(mèi)(yán)上,焚芰(jì)制而裂荷衣,抗尘容而走俗状。风云凄其带愤,石泉咽(yè)¹⁰而下怆(chuàng)¹¹,望林峦而有失,顾草木而如丧。
译文:等到皇帝派了使者鸣锣开道、前呼后拥,捧了征召的诏书,来到山中,这时他立刻手舞足蹈、魂飞魄散,改变志向,暗暗心动。在宴请使者的筵席上,扬眉挥袖,得意洋洋。他将隐居时所穿的用芰荷做成的衣服撕破烧掉,立即露出了一副庸俗的脸色。山中的风云悲凄含愤,岩石和泉水幽咽而怨怒,看看树林和山峦若有所失,回顾百草和树木就象死了亲人那样悲伤。
注释:¹鸣驺:指使者的车马。鸣,喝道;驺,随从骑士。²鹤书:指徵召的诏书。因诏板所用的书体如鹤头,故称。³陇:山阜。⁴尔:这时。⁵轩:高扬。⁶袂耸:衣袖高举。⁷芰制、荷衣:以荷叶做成的隐者衣服。《离骚》:“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⁸抗:高举,这里指张扬。⁹走:驰骋。这里喻迅速。¹⁰咽:悲泣。¹¹怆:怨怒的样子。
至其钮金章,绾墨绶,跨属城之雄,冠百里之首。张英风于海甸,驰妙誉于浙右。道帙长摈,法筵久埋。敲扑喧嚣犯其虑,牒诉倥偬装其怀。琴歌既断,酒赋无续,常绸缪于结课,每纷纶于折狱,笼张赵于往图,架卓鲁于前箓,希踪三辅豪,驰声九州牧。
至其钮¹金章²,绾(wǎn)³墨绶(shòu),跨属城之雄,冠百里之首。张英风于海甸(diàn),驰¹⁰妙誉于浙右¹¹。道帙(zhì)¹²长摈(bìn)¹³,法筵¹⁴久埋¹⁵。敲扑¹⁶喧嚣(xiāo)犯其虑,牒(dié)¹⁷(kǒng)(zǒng)¹⁸装其怀。琴歌既断,酒赋无续,常绸(chóu)(móu)¹⁹于结课²⁰,每纷纶于折狱²¹,笼²²张赵²³于往图²⁴,架²⁵卓鲁²⁶于前箓(lù),希踪²⁷三辅豪²⁸,驰声九州²⁹³⁰
译文:后来他佩着铜印墨绶,成了一郡之中各县令中的雄长,声势之大冠于各县令之首,威风遍及海滨,美名传到浙东。道家的书籍久已扔掉,讲佛法的坐席也早已抛弃。鞭打罪犯的喧嚣之声干扰了他的思虑,文书诉讼之类急迫的公务装满了胸怀。弹琴唱歌既已断绝,饮酒赋诗也无法继续,常常被综覈赋税之类的事牵缠,每每为判断案件而繁忙,只想使官声政绩笼盖史书记载中的张敞和赵广汉,凌架于卓茂和鲁恭之上,希望能成为三辅令尹或九州刺史。
注释:¹钮:系。²金章:铜印。³绾:系。⁴墨绶:黑色的印带。金章、墨绶为当时县令所佩带。⁵跨:超越。⁶属城:郡下所属各县。⁷百里:古时一县约管辖百里。⁸张:播。⁹海甸:海滨。¹⁰驰:传。¹¹浙右:今浙江绍兴一带。¹²道帙:道家的经典。帙:书套,这里指书籍。¹³摈:一作“殡”,抛弃。¹⁴法筵:讲佛法的几案。¹⁵埋:废弃。¹⁶敲扑:鞭打。¹⁷牒诉:诉讼状纸。¹⁸倥偬:事务繁忙迫切的样子。¹⁹绸缪:纠缠。²⁰结课:计算赋税。²¹折狱:判理案件。²²笼:笼盖。²³张赵:张敞、赵广汉。两人都做过京兆尹,是西汉的能吏。²⁴往图:过去的记载。²⁵架:超越。²⁶卓鲁:卓茂、鲁恭。两人都是东汉的循吏。箓簿籍。²⁷希踪:追慕踪迹。²⁸三辅豪:三辅有名的能吏。三辅:汉代称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为三辅。²⁹九州:指天下。³⁰牧:地方长官,如刺史、太守之类。
使我高霞孤映,明月独举,青松落阴,白云谁侣?磵户摧绝无与归,石径荒凉徒延伫。至于还飙入幕,写雾出楹,蕙帐空兮夜鹤怨,山人去兮晓猨惊。昔闻投簪逸海岸,今见解兰缚尘缨。于是南岳献嘲,北陇腾笑,列壑争讥,攒峰竦诮。慨游子之我欺,悲无人以赴吊。
使我高霞孤映,明月独举,青松落阴,白云谁侣?磵(jiàn)¹户摧绝²无与归,石径荒凉徒延伫(zhù)³。至于还飙(biāo)入幕,写雾出楹(yíng),蕙帐空兮夜鹤怨,山人去兮晓猨惊。昔闻投簪海岸,今见解兰缚尘缨(yīng)¹⁰。于是南岳献嘲,北陇(lǒng)腾笑,列壑(hè)争讥,攒(zǎn)¹¹(sǒng)¹²(qiào)。慨游子之我欺,悲无人以赴吊。
译文:他使我们山中的朝霞孤零零地映照在天空,明月孤独地升起在山巅,青松落下绿荫,白云有谁和它作伴?磵户崩落,没有人归来,石径荒凉,白白地久立等待。以至于迥风吹入帷幕,云雾从屋柱之间泻出,蕙帐空虚,夜间的飞鹤感到怨恨,山人离去,清晨的山猿也感到吃惊。昔日曾听说有人脱去官服逃到海滨隐居,今天却见到有人解下了隐士的佩兰而为尘世的绳缨所束缚。于是南岳嘲讽,北陇耻笑,深谷争相讥讽,群峰讥笑,慨叹我们被那位游子所欺骗,伤心的是连慰问的人都没有。
注释:¹磵:通“涧”。²摧绝:崩落。³延伫:长久站立有所等待。⁴还飙:回风。⁵写:同“泻”,吐。⁶楹:屋柱。⁷投簪:抛弃冠簪。簪,古时连结官帽和头发的用具。⁸逸:隐遁。⁹兰:用兰做的佩饰,隐士所佩。¹⁰缚尘缨:束缚于尘网。¹¹攒峰:密聚在一起的山峰。¹²竦:同“耸”,跳动。
故其林惭无尽,涧愧不歇,秋桂遣风,春萝罢月。骋西山之逸议,驰东皋之素谒。
故其林惭无尽,涧(jiàn)愧不歇,秋桂遣(qiǎn)¹风,春萝罢月。骋(chěng)²西山之逸议³,驰东皋(gāo)之素谒(yè)
译文:因此,我们的山林感到非常羞耻,山涧感到非常惭愧,秋桂不飘香风,春萝也不笼月色。西山传出隐逸者的清议,东皋传出有德者的议论。
注释:¹遣:一作“遗”,排除。²骋、驰:都是传播之意。³逸议:隐逸高士的清议。⁴素谒:高尚有德者的言论。
今又促装下邑,浪栧上京,虽情殷于魏阙,或假步于山扃。岂可使芳杜厚颜,薜荔蒙耻,碧岭再辱,丹崖重滓,尘游躅于蕙路,污渌池以洗耳。宜扃岫幌,掩云关,敛轻雾,藏鸣湍。截来辕于谷口,杜妄辔于郊端。于是丛条瞋胆,叠颖怒魄。或飞柯以折轮,乍低枝而扫迹。请回俗士驾,为君谢逋客。
今又促装¹下邑²,浪栧(yì)³上京,虽情殷于魏阙(què),或假步于山扃(jiōng)。岂可使芳杜厚颜,薜荔(lì)蒙耻,碧岭再辱,丹崖重(chóng)(zǐ),尘游躅(zhú)于蕙路,污¹⁰渌池¹¹以洗耳。宜扃岫(xiù)(huǎng)¹²,掩云关,敛轻雾,藏鸣湍(tuān)。截来辕于谷口,杜¹³妄辔(pèi)¹⁴于郊端。于是丛条瞋(chēn)胆,叠颖¹⁵怒魄。或飞柯¹⁶以折轮,乍¹⁷低枝而扫迹¹⁸。请回俗士驾,为君¹⁹谢逋(bū)²⁰
译文:听说此人目前正在山阴整理行装,乘着船往京城来,虽然他心中想的是朝廷,但或许会到山里来借住。如果是这样,岂可让我们山里的芳草蒙厚颜之名,薜荔遭受羞耻,碧岭再次受侮辱,丹崖重新蒙污浊,让他尘世间的游踪污浊山中的兰蕙之路,使那许由曾经洗耳的清池变为浑浊。应当锁上北山的窗户,掩上云门,收敛起轻雾,藏匿好泉流。到山口去拦截他的车,到郊外去堵住他乱闯的马。于是山中的树丛和重叠的草芒勃然大怒,或者用飞落的枝柯打折他的车轮,或者低垂枝叶以遮蔽他的路径。请你这位俗客回去吧,我们为山神谢绝你这位逃客的再次到来。
注释:¹促装:束装。²下邑:指原来做官的县邑(山阴县)。³浪栧:鼓棹,驾舟。⁴殷:深厚。⁵魏阙:高大门楼。这里指朝廷。⁶假步:借住。⁷山扃:山门。指北山。⁸重滓:再次蒙受污辱。⁹躅:足迹。¹⁰污:污。¹¹渌池:清池。¹²岫幌:犹言山穴的窗户。岫,山穴。幌,帷幕。¹³杜:堵塞。¹⁴妄辔:肆意乱闯的车马。¹⁵颖:草芒。¹⁶飞柯:飞落枝柯。¹⁷乍:骤然。¹⁸扫迹:遮蔽路径。¹⁹君:北山神灵。²⁰逋客:逃亡者。指周颙。

  文章一开始表彰真隐士以树立榜样,接着指出假隐士周颙的名字,并把他隐居时与出仕后截然不同的行为进行了鲜明的对比,层层揭露其虚伪本质,描绘其丑恶面目。全文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是第一段,主要是泛论各类隐士的行径不同。文章头四句写北山神灵,腾云驾雾,来到山庭,刻下了这篇移文。“夫以耿介拔俗之标”,以下五句,主要写隐士的风度和思想。“若其亭亭物表”以下七句,写隐士对功名利禄、荣华富贵的鄙视态度。他们视千金如草芥,视万乘如脱屣;他们常和神仙。隐逸之士接触,常与各种奇人交往。作者以赞赏的语气写真正的隐士,目的是为了衬托出假隐士的可鄙。故此,笔峰一转,指出有些人“终始参差,苍黄翻复”,使得墨翟,杨朱为之悲泣恸哭。 “泪翟子之悲”二句,用了两个典故。墨子见练丝而泣,为其可以黄,可以黑。杨朱见歧路而哭,为其可以南,可以北,接着又用了两个典故,尚生稻仲氏,来说明山林中已无真正的隐士,并引起下文。

  第二部分是第二和第三段,写周颙先隐后仕的经过。第二段,揭露周颙隐居实非本意,他刚隐居时,立志甚高,似欲凌驾巢父、许 曲之上,一旦接到诏书就得意忘形,急欲走马上任。文章先用几个典故,揭露他冒充隐士,又写他凌驾一切,自命清高。妄自尊大。一旦朝廷派使者进山征召隐士,他就得意忘形,急不可待地想外出做官了。显露出庸俗的神气。第三段写周颙出仕后在官场上的活动 。“纽金章,绾墨绶,跨属城之雄,冠百里之首”,写周颙当上了本郡最大的县的县官,后又做了山阴县县令。于是整天忙于官场事务,处理文书,处理案件,还一心想超过张。赵、卓,鲁等历史上著名的能吏,甚至还想效仿治理三辅的能吏,名扬四海,声传九州。以前是那样热哀隐居,从衣着到风度。都装作隐士的模样,如今摇身一变,成为政府官员,而且还一心想往上爬,做大官。这一段和前边隐居生活相对照,变化之大,前后判若两人。

  第三部分是第四段,写由于周颙的出仕,使此山深蒙耻辱。通过“南岳献嘲,北陇腾笑”写四周的山峰对北山当初容纳周颙做假隐士而加以嘲笑。接着又用骋西山之逸议,驰东皋之素谒”来表明山中的清议纷然并起。 逸议,素谒,均指隐逸者的清议。无论是四周群山的嘲笑和抗议,还是林、涧,桂,萝所表示的义愤和指责,都辛辣讽刺了周颙之类假隐士欺世盗名的虚伪情态。

  第四部分是第五段,写拒绝周颙再来山上,充分表示了对他的厌恶和鄙视。先写周颙路过这里,纷纷表示不能再上当受骗蒙受耻辱,于是采取措施,拒绝他的到来,同时还要拦截他的车马,让他立即离开了北山。对这样的人真是深恶痛绝。

  此文全篇用拟人化的手法描写山中景物的蒙耻发愤的心情,对山水草木的描写形象生动,语言精炼华美,对仗工整,音韵和谐,而且富有浓烈的抒情韵味。作者让山林景物全体出动,而且让他们富有人的感情,喜、怒、哀、乐,谈笑怒骂,揶揄嘲笑,矛头指向假隐士周颙,从而深刻揭露了士大夫们伪装清高实则苦心钻营。争名逐利的丑恶灵魂,具有深刻的抗判意义和现实意义。此文是骈文,全篇以对偶句为主,基本上由四字句和六字句相配而成,而且用典精切,笔锋犀利,因此成为南北朝以来广为传诵的佳作。

参考资料:
1、 李永田编著.中国历代散文名篇鉴赏 上:当代世界出版社,2009.6:第118页
2、 李子光.中外古典文学名作鉴赏词典.主编责: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0年02月第1版:第226页
非关癖爱轻模样,冷处偏佳。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
非关癖(pǐ)¹轻模样²,冷处偏佳。别有根芽³,不是人间富贵花
译文:我喜欢的并不只是雪花轻舞飞扬的姿态,还有它那不惧寒冷的精神。无根却似有根,有着人间富贵之花不可比拟的高洁之姿。
注释:采桑子:词牌名,词名由乐府相和歌辞《采桑曲》(陌上桑)变来,它本是大曲的“摘遍”。又名“丑奴儿”、“丑奴儿令”、“罗敷艳歌”、“罗敷媚”。双调,上下片各四句,押三平韵,各二十二字,共四十四字,用中吕宫。¹癖爱:癖好,特别喜爱。²轻模样:雪花轻轻飞扬的样子。此谓对于雪花的偏爱。³根芽:比喻事物的根源、根由。⁴富贵花:指牡丹或者海棠之类的花。
谢娘别后谁能惜,飘泊天涯。寒月悲笳,万里西风瀚海沙。
谢娘¹别后谁能惜,飘泊天涯。寒月悲笳(jiā)²,万里西风瀚(hàn)³沙。
译文:谢道韫去世后有谁真正了解、怜惜它呢?漂泊天涯,在寒冷的月光和悲笳声中任西风吹向无际的大漠。
注释:¹谢娘:晋王凝之妻谢道韫有文才,后人因称才女为“谢娘”。谢道韫曾咏过雪花。²悲笳:悲凉的笳声。笳,古代军中号角,其声悲壮。³瀚海:沙漠,此指塞外之地。

  该词寄托了天涯行役之苦,如雪花之漂泊无依般,体现了词人心中的清高孤傲无人同与的悲凉之感。词中词人抛开了咏雪的成规,把雪花当作跟牡丹一样的“花儿”来歌咏,营造一种新奇的错位,表现了词人天马行空、自由挥洒而独出机杼的高超才调。

  首句倒卷而出。先设想一种责诘,然后对此责难作出答复:自己所爱者不只是雪花的轻倩飘洒,而且更是她那种冰雪精神。再跃进一层,雪花似花非花,她以无根为有根,其六出之姿,空灵莹洁,若有若无,丝毫没有人间富贵花——牡丹那种深根、茂叶和丰腴的体态。这,既是词人的审美选择,又是他对于富贵门阀种种束缚的逆反心态的反射。

  下片以谢娘关合雪花。晋王凝之的妻子谢道韫有文才,后代常以谢娘借指才女。又一说,谢娘常用来泛指自己所思念的女子。纳兰词中多次出现“谢桥”、“谢家庭院”,其《采桑子·谢家庭院残更立》的下片更有“此情已自成追忆,零落鸳鸯。雨歇微凉。十一年前梦一场”的描述。蜘丝马迹,似以第二解为宜。词从咏雪转到谢娘,其连接点应是雪花的轻盈妩媚、莹洁玲珑,它令词人联想到和某一女子的纯洁、朦胧的轻怜密爱。以下一转,又从雪花的飘洒联想到自己的天涯飘泊。然后宕开,让这份相思羁旅的悲愁,融入寒月悲笳,浩荡西风,蔽日黄沙的龙荒瀚海之中。

  在这里,爱情的憾恨与人生的憾恨合成为一体。爱情得到升华,它决不仅仅意味着某人某事的男欢女爱,它还是一种生命追求的审美化。故而“既轻盈倩丽,又沉郁苍凉”。

  这首咏雪词,写得颖异别致,“冷处偏佳,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超逸了历来咏雪诗词曾经有过的意象格局,神韵天纵。词中对于塞外的茫茫飞雪,别具视角眼界,其中隐含着词人自己的意态情怀:深切的身世心性之慨,在其中若隐若现,一种浓郁的凄楚苍凉,回荡其间。此词景象阔大,气韵沉厚,情境深邃,是纳兰性德边塞词的又一卓异之作。

参考资料:
1、 贺新辉主编.《清词鉴赏辞典(图文修订版)》:北京燕山出版社,2006.09:第612页
2、 贺新辉主编.《全清词鉴赏辞典》:中国妇女出版社,1996年12月第1版:第685页
3、 张菊玲,李红雨著.《纳兰词新解》: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4.10:第257页

cǎisāngzi··sāishàngyǒngxuěhuā--lánxìng

fēiguānàiqīngyànglěngchùpiānjiābiéyǒugēnshìrénjiānguìhuā

xièniángbiéhòushuínéngpiāotiānhányuèbēijiāwàn西fēnghànhǎishā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