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恐尘纷汩寸心,好山时复一登临。长风将月出沧海,老柏与云藏太阴。
常恐尘纷汩寸心,好山时复一登临。长风将月出沧海,老柏与云藏太阴。
宝刹千间穷土木,残碑一片失辽金。丹崖不用题名姓,俯仰人间又古今。
宝刹千间穷土木,残碑一片失辽金。丹崖不用题名姓,俯仰人间又古今。

yóuxiāngshān--zhāngyǎnghào

chángkǒngchénfēncùnxīnhǎoshānshídēnglínzhǎngfēngjiāngyuèchūcānghǎilǎobǎiyúncángtàiyīn

bǎoshāqiānjiānqióngcánbēipiànshīliáojīndānyòngmíngxìngyǎngrénjiānyòujīn

张养浩

张养浩

张养浩(1269—1329年),汉族,字希孟,号云庄,山东济南人,元代著名散曲家。诗、文兼擅,而以散曲著称。代表作有《山坡羊·潼关怀古》等。 ▶ 152篇诗文

猜您喜欢
长江远映青山,回首难穷望眼。扁舟来往蒹葭岸,烟锁云林又晚。篱边黄菊经霜暗,囊底青蚨逐日悭。破情思晚砧鸣,断愁肠檐马韵,惊客梦晓钟寒。归去难,修一缄回两字报平安。
长江远映青山,回首难穷望眼。扁舟来往蒹(jiān)(jiā)¹岸,烟锁云林又扁。篱(lí)边黄菊经霜暗,囊(náng)底青蚨(fú)²逐日悭(qiān)³。破情思扁砧(zhēn)鸣,断愁肠檐(yán)韵,惊客梦晓钟寒。归去难,修一缄(jiān)回两字报平安。
译文:我回首眺望,只见长江外青山数点,江水浩浩茫茫,无际无边。长满芦苇的岸旁,小船来来往往,穿梭不断。又到了黄昏时分,林子罩上了一层暮烟。篱边的黄菊经秋霜而凋谢,而我日益拮据,一天天消耗着行囊中不多的金钱。那暮色中的捣衣声常常扰乱了我的情怀,檐下铁马叮咚作响,使我肝肠寸断;而清冷的晓钟声,又无数次惊破了我的梦,再也无法入眠。要回家是那样的艰难,我只能写一封信,报上“平安”两字,以抚慰家人对我的惦念。
注释:¹蒹葭:芦苇。²青蚨:金钱的别称。³悭:指稀少。⁴砧:捣衣的座石或垫板。⁵檐马:悬于檐下的铁瓦或风铃。

  这一支“旅中”,实际上包括了旅程的两种情味。前四句的醉高歌是在舟船的动行中,而后七句的摊破喜春来则是泊岸后的旅宿。行、宿的感受是不尽相同的。

  醉高歌记行,主要通过景物描写来反映心情。作者笔下出现了长江和远山,江中来往着大小船只,也包括诗人自己乘坐的航船,江岸的近处为大片的芦苇,远处是一道道树林。从长江的远映青山、难穷望眼,反映了作者已在江上行过漫长的途程;江流浩瀚,扁舟来往,这一切都会牵惹起“旅中”强烈的漂泊情绪;而“烟锁云林又晚”,呈现出一派暮气沉沉的客乡景象,“又晚”的“又”字还带有羁旅日久、光阴蹉跎的感慨意味。笔墨虽然不多,却写出了旅中浪迹天涯的一重客愁。

  摊破喜春来也有写景,但更多地直接结合着作者的感想。“篱边”句点出深秋的节令,“囊底青蚨逐日悭”,则述出了客中困顿失意的处境。接着,诗人用三句鼎足对,细绘了旅宿中不寐的伤心情状。造成他彻夜难眠的,是“晚砧”、“檐马”、“晓钟”的声响,平白增重了诗人的孤寂感和失落感。这种孤苦的情味,是旅中孤独凄清的又一重客愁的表现。前一重客愁还能假借行程中的景物作为散虑的寄托,而在长夜止宿中,所表现出的旅愁就只能任它凝聚在心头了。

  结尾两句,是在晓钟惊梦的挨守中,起身修写家书的情景。这一笔看似寻常,细细体味,却是饱含辛酸。诗人吐出“归去难”,这一沉重的现实已是不堪;而他还要向遥远的亲人掩饰真相,强自“回两字报平安”,其苦心孤诣就不能不使读者更觉震动了。

参考资料:
1、 天下阅读网.醉高歌带摊破喜春来·旅中

zuìgāodàitānchūnlái··zhōng--rùn

zhǎngjiāngyuǎnyìngqīngshānhuíshǒunánqióngwàngyǎnbiǎnzhōuláiwǎngjiānjiāànyānsuǒyúnlínyòuwǎnbiānhuángjīngshuāngànnángqīngzhúqiānqíngwǎnzhēnmíngduànchóuchángyányùnjīngmèngxiǎozhōnghánguīnánxiūjiānhuíliǎngbàopíngān

对朝云叆叇,暮雨霏微,乱峰相倚。巫峡高唐,锁楚宫朱翠。画戟移春,靓妆迎马,向一川都会。万里投荒,一身吊影,成何欢意。
对朝云叆(ài)(dài)¹,暮雨霏(fēi)微,乱峰相倚(yǐ)。巫峡高唐²,锁楚宫朱翠³。画戟(jǐ)移春,靓(Iiàng)迎马,向一川都会。万里投荒,一身吊影,成何欢意。
译文:朝云暮雨,烟雾氤氲,微露云端的乱峰互相偎依。站在巫山县城楼上,遥望楚阳台,想象楚襄王梦与神女相会的情景。春光明媚之中,宫府的仪仗队行进,盛装艳服之人迎接着马队,迤逦向城中走去。被贬谪放逐到偏荒之地,对影自怜,有什么值得高兴的。
注释:醉蓬莱:词牌名。双调九十七字,前段十一句四仄韵,后段十二句四仄韵。另有双调九十七字,前后段各十一句、四仄韵变体。¹瑗叇:云气浓重之貌。²高唐:战国时楚王在云梦泽中所建的高台。³朱翠:朱颜翠发,本是形容女子的美貌,这里代指美女。⁴画戟:涂画彩饰的戟,是古代的仪仗用物。⁵靓妆:指盛装华服的女子。⁶都会:指州治所在。⁷投荒:贬谪放逐到偏荒之地。⁸吊影:对影自怜,形容孤独,唯影相伴。
尽道黔南,去天尺五,望极神州,万重烟水。樽酒公堂,有中朝佳士。荔颊红深,麝脐香满,醉舞裀歌袂。杜宇声声,催人到晓,不如归是。
尽道黔(qián)南,去天尺五¹,望极神州²,万重烟水。樽(zūn)酒公堂,有中朝³佳士。荔颊(jiá)红深,麝(shè)脐香满,醉舞裀(yīn)歌袂(mèi)。杜宇声声,催人到晓,不如归是
译文:到达黔州之后,山愈高,势愈险,而距中原更远,隔断了眺望京城的视线,但乡愁却越过千山万水飞向神州。有贬谪之地的地方官摆酒接风、欢宴公堂。醉舞欢腾,满堂香气,声歌盈室,美人容颜娇艳,香气氤氲馥郁。听着那杜鹃一声一声地到天明,直唤着“不如归去”。
注释:¹去天尺五:以距天之近而言地势之高。²神州:指京城。³中朝:朝中。⁴舞裀:舞衣。⁵杜宇:即杜鹃。传说古蜀帝杜宇,死后化为杜鹃鸟。⁶不如归是:相传杜宇死后思念故乡,化为杜鹃,啼叫着“不如归去”,声音悲苦。

  此词当是作者赴黔途中经过夔州巫山县时所作。词通过乐与悲的多层次对比烘托,突现出他贬谪途中去国怀乡的忧闷之情。

  词的开头以“对”字直领以下三句,描绘出一幅烟雨凄迷的峡江图:有时云蒸霞蔚,有时微雨蒙蒙,云雨迷离之中,只见错落攒立的群峰互相依傍。这里既是肖妙的写景,又是贴切的用典,“朝云”、“暮雨”镶嵌于句中,化而不露,“乱峰”则指巫山群峰,其中神女峰尤为峭丽,相传即为神女的化身。这样便营造出一个惝恍迷离、凄清悠远的境界。这种意境与他去国怀乡的怅惘心情是十分协调的。如以“叆叇”状云,表现云气浓重,更有日色昏暗之意。又如以“乱”字表现群峰的攒拥交叠,暗示他遭贬后神乱意迷的心境。“巫峡高唐,锁楚宫朱翠”,是由神话生发出来的联想。“朱翠”指女子的朱颜翠发,代指美人。一个“锁”字不也隐约透露出自叹身世的感慨。这里感情的流露是含蓄深婉的,词人只是创造一种情绪和氛围,给人以感染。

  接着作者笔锋一转,描绘出一幅热闹的仪仗图。春光明媚之中,官府的仪仗队行进,盛妆艳服之人迎接着马队,迤逦向城中行去。“画戟”是加上彩饰的戟,用于仪仗队。“靓妆”,粉黛妆饰,这里大约指歌姬舞女之类。面对如此盛况,作者的内心却是一片悲凉。“万里投荒,一身吊影,成何欢意!”与开头呼应,一腔忧闷喷涌而出。

  下片开头四句承上片最后一层意思而加以生发。作者巧妙地越过眼前的情景,而设想贬谪之地的望乡之苦,这是用未来的乡愁反过来烘托现实的离情。“去天尺五”极言黔南地势之高,旧有“城南韦、杜,去天尺五”的谚语,此处借来形容山高摩天。尽管这样的高处,但是眺望神州,还是隔着千山万水。那乡愁就象那万重烟水,一直延伸到天地的尽头,绵绵不绝。“神州”指中原,这里意同“神京”。古代的逐臣常通过回望京城来表达其哀怨之情。

  “樽酒”五句是一个大的转折,展现了地方官为作者摆酒接风,欢宴公堂的热烈景象。为了渲染欢快的气氛,这里用了一些色彩富丽的词,如用“荔颊红深”形容美人容颜的娇艳之色,用“麝脐香满”描写香气的氤氲馥郁。轻歌曼舞,醉意朦胧,场面越是写得热烈,越能反衬出山谷心头的悲凉孤寂。置身于高堂华宴,面对着主宾的觥筹交错,作者独品苦味,唯有那杜鹃“不如归去”的声声啼鸣陪伴着他通宵达旦。

  这首词上下两片都分三个层次,先写悲情,然后折入欢快场景的描写,最后又转入悲情的抒发,而上下两片又写法各异,不使雷同。为了构成鲜明的对比,写悲与乐所用词语的色彩反差也很大。写悲情则朴素自然,近乎口语,以直抒胸臆。描乐景富丽浓郁,风华典雅,着力于铺陈。正所谓“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参考资料:
1、 王夫之 《姜斋诗话》

zuìpénglái--huángtíngjiān

duìcháoyúnàidàifēiwēiluànfēngxiāngxiágāotángsuǒchǔgōngzhūcuìhuàchūnjìngzhuāngyíngxiàngchuāndōuhuìwàntóuhuāngshēndiàoyǐngchénghuān

jǐndàoqiánnántiānchǐwàngshénzhōuwànzhòngyānshuǐzūnjiǔgōngtángyǒuzhōngcháojiāshìjiáhóngshēnshèxiāngmǎnzuìyīnmèishēngshēngcuīréndàoxiǎoguīshì

庶见素冠兮?棘人栾栾兮,劳心慱慱兮。
¹见素冠²兮?棘(jí)人栾(luán)³兮,劳心抟(tuán)兮。
译文:有幸见你戴白冠守礼如仪,见你身体是如此瘦弱憔悴,都是因为尽礼而忧伤劳累。
注释:¹庶:幸。²素冠:白帽。²棘人:罪人。棘,执囚之处。一说,瘦也。³栾栾:拘束,不自由。一说,瘦瘠貌。⁴抟抟:忧苦不安。
庶见素衣兮?我心伤悲兮,聊与子同归兮。
庶见素衣兮?我心伤悲兮,聊¹与子同归兮。
译文:有幸见你穿白衣守礼如仪,我也情不自禁地哀戚伤悲,好想和你一路同行相携归。
注释:¹聊:愿。一说“且”。
庶见素韠兮?我心蕴结兮,聊与子如一兮。
庶见素韠(bì)¹兮?我心蕴(yùn)²兮,聊与子如一³兮。
译文:有幸见你白冠白衣白蔽膝,我内心深处忧伤沉沉涌积,恨不得和你同悲融为一体!
注释:¹韠:即蔽膝,古代官服装饰,革制,缝在腹下膝上。²蕴结:郁结,忧思不解。³如一:如同一人。

  如果把此诗看成是一首痛惜贤臣遭受迫害斥逐的诗,那么,首章写那位遭受迫害斥逐的贤臣,他头戴素冠,身体瘦瘠赢弱,忧心忡忡,由外在形貌而及内心活动,将人物形象逐渐展现出来,颇有屈子行吟泽畔,“形容枯槁,颜色憔悴”的意味,带有浓厚的悲剧气氛。第二、三两章,首句仍写“棘人”服饰,前章“素冠”与此“素衣”、“素韠”由上而下地描绘出“棘人”全身服饰,“素”字使人想见贤臣清白高洁的形象。第二句“我心伤悲”云云,直抒诗人情愫。第三句“同归”、“如一”云云,表明诗人的意愿,思想情感较之“伤悲”、“蕴结”又进了一层。全诗人物形象鲜明,诗人情感深厚,每句均以语气词“兮”字煞尾,悲音缭绕,不绝于耳。在险恶的政治环境中,当贤臣遭受迫害斥逐之时,诗人毫无避忌之心,明确表示自己的同情心和与之同归的态度,此种精神难能可贵,于世情友道颇有教益。则诗人亦为贞良之士,可知也。

  此诗从第一章写素冠、第二章写素衣,第三章进一步转入素色蔽膝,自上而下,一路写来,诗人所遇君子全身素裹,洁白的装束,素朴的品德,令人见之肃然起敬。

  如果把此诗看成爱情诗,那么,每章首句就是以服饰代人,表示急切希望见到对方,次句诉说因见不到而忧思悲伤,末句说愿永结同心。

参考资料:
1、 王秀梅 译注.诗经(上):国风.北京:中华书局,2015:285-286
2、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282-283

guān

míng xiānqín 

shùjiànguān <style= "color:red; " >  < /span>rénluánluán láoxīntuántuán 
shùjiàn <style= "color:red; " >  < /span>xīnshāngbēi liáotóngguī 
shùjiàn <style= "color:red; " >  < /span>xīnyùnjié liáo 

闷来弹鹊,又搅碎、一帘花影。漫试著春衫,还思纤手,熏彻金猊烬冷。动是愁端如何向,但怪得、新来多病。嗟旧日沈腰,如今潘鬓,怎堪临镜?
闷来弹鹊¹,又搅碎、一帘花影。漫²试著春衫,还思纤手,熏彻金猊(ní)烬冷³。动是愁端如何向,但怪得、新来多病。嗟(jiē)旧日沈腰,如今潘鬓(bìn),怎堪临镜?
译文:心中烦躁抛石子驱走喜鹊,却搅碎了一帘幽静的花影。随意地试穿春妆,就想起是她纤纤玉手所缝,当日熏衣的香炉早已冰冷。动辄生愁不知如何排遣?怨近来身体多病。可叹我过去像沈约一般消瘦,如今则像潘岳那样两鬓秋霜,让我不敢对镜照影。
注释:¹弹鹊:用弹弓把喜鹊赶走。²漫:随意,漫不经心。³金猊烬冷:金猊炉内香灰已冷。金猊,狮形的铜香炉。⁴沈腰:瘦腰。后因以“沈腰”作为腰围瘦减的代称。⁵潘鬓:未老头白。喻衰老。
重省。别时泪湿,罗衣犹凝。料为我厌厌,日高慵起,长托春酲未醒。雁足不来,马蹄难驻,门掩一庭芳景。空伫立,尽日阑干倚遍,昼长人静。
重省。别时泪湿,罗衣犹凝¹。料为我厌厌²,日高慵(yōng)起,长托春酲(chéng)³未醒。雁足不来,马蹄难驻,门掩一庭芳景。空伫立,尽日阑干倚遍,昼长人静。
译文:今天我重又记起,和她分别时她泪水涟涟,罗衣上恐怕至今还凝有泪痕。料想她一定因为我无精打采,日上三竿也懒得起床,长向人推托说是酒醉未醒。终日盼鸿雁不见到来,也不见骏马将人带回,她只有掩上院门锁住春景。空白伫立高楼,整天倚遍栏杆,度过那静寂漫长的时辰。
注释:¹凝:读去声,凝结。²厌厌:微弱貌;精神不振貌。³春酲:春日醉酒后的困倦。⁴雁足:雁足传书,代指信使。⁵阑干:栏杆。用竹、木、砖石或金属等构制而成,设于亭台楼阁或路边、水边等处作遮拦用。

  此词以真挚的情感,倾诉了作者对侍妾的一往情深。词之上片实写作者怀人,下片设想侍妾怀己,这一结构,不仅使思念者与被思念者更加接近,相互映衬下情感的力度、深度愈大,而且虚实相间,增加了可读性。

  “闷来弹鹊,又搅碎、一帘花影。”是说自从侍妾被迫离去后,词人日夜相思而忧闷不乐。偏有喜鹊不知趣,啾啾不停,词人遂迁怒于喜鹊。但弹走了喜鹊,却又反而搅碎了一帘花影,触景生情,徒增伤悲。

  “漫试著春衫,还思纤手,熏彻金猊烬冷”,春天到了,自然该换穿春衫,但就是这一举动,又触动了词人心底的回忆。他回想起侍妾为他缝制新衣、试穿新衣、熏香衣物的那一双纤纤玉手,如今无人为他缝衣试衣,而熏衣的炉子里也只剩冰冷的灰烬。

  “动是愁端如何向,但怪得、新来多病”,词人失去侍妾后,无论看见什么、做什么,都会想起她,就这样,愁绪堆积得多了,便渐渐演变成病。愁病缠身,愁加深了病,病又反过来加深了愁,因而词人发出了“嗟旧日沈腰,如今潘鬓,怎堪临镜?”的叹息。往日的消瘦并未好转,如今鬓上更是新添了白发,临镜自照,教人情何以堪。

  以“重省”领起分手时的记忆。“别时泪湿,罗衣犹凝”,是当时诀别,她的痛泪洒在罗衫上,想是至今还没有干吧。此句虽是忆及别时场面,但词人的回忆却跳跃到今日。词人想象她时至今日,一直因为思念自己而以泪面,所以衣襟上的泪痕至今未干。写女子至今泪未干已十分深情,更何况这还是词人想象中的场景,因此读来令人心疼怜惜。

  “料为我厌厌,日高慵起,长托春酲未醒”,又再悬想而今,她为了恋念我的缘故,“每日价情思睡昏昏”。这五旬用细节和情态的描写,勾画了一个相思女子的形象。其中“长托春酲未醒”一句最妙:分明是“为我厌厌”,可是不能吐露,只能“长托春酲未醒”,用春来病酒的理由来掩饰。这种吞咽到肚里的爱情,同样是最炽烈最痛苦的。再说,既然托辞“春酲”,则侍妾借酒销愁的情状亦可知。

  “雁足不来,马蹄难驻,门掩一庭芳景。”说她终日期待着能得到“我”的消息,却始终等不来鸿雁的传信,终日期待着能再见到“我”的音容,却始终看不到“我”的身影出现在门前。庭院里一派春日佳景,她却把门户关闭,尽情描写出人空憔悴的凄楚情景。

  “空伫立,尽日阑干倚遍,昼长人静。”是想象爱妾百无聊赖地倚着庭院中的栏杆,空空地等待,自伤自怜。只觉得白昼太长,庭院内外冷清,寂寞难耐。

  全词抒情婉曲,笔法细腻。上下两阕互相辉映,扩大了词的感情容量。两阕之间以换头“重省”二字作为过渡,境界变化而意脉相连。词人善于捕捉典型的场景和心理感受,这种独具特色的艺术表现手法,感人至深。

参考资料:
1、 傅德岷.宋词三百首鉴赏辞典 图文本 原文·注释·鉴赏:长江出版社,2010.11:第131页
2、 傅德岷,卢晋.宋词名篇赏析:巴蜀书社,2012.02:第174页
3、 周汝昌,唐圭璋,俞平伯等著.唐宋词鉴赏辞典 唐·五代·北宋: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03:第1079页

zhuǎndiàoèrlángshén··mènláidànquè--zhāngxiàoxiáng

mènláidànquèyòujiǎosuìliánhuāyǐngmànshìzhechūnshānháixiānshǒuxūnchèjīnjìnlěngdòngshìchóuduānxiàngdànguàixīnláiduōbìngjiējiùshěnyāojīnpānbìnzěnkānlínjìng

zhòngshěngbiéshílèi湿shīluóyóuníngliàowèiyànyàngāoyōngzhǎngtuōchūnchéngwèixǐngyànláinánzhùményǎntíngfāngjǐngkōngzhùjǐnlángànbiànzhòuzhǎngrénjìng

大唐造昌运,品物荷时成。
大唐造昌运,品物荷时成。
乘秋逢令节,锡宴观群情。
乘秋逢令节,锡宴观群情。
俯临秦山川,高会汉公卿。
俯临秦山川,高会汉公卿。
未追赤松子,且泛黄菊英。
未追赤松子,且泛黄菊英。
赓歌圣人作,海内同休明。
(gēng)¹圣人作,海内同休明。
注释:¹赓歌:酬唱和诗。
李泌这一首有名的五排,其妙处在于,诗人以雄劲的笔触,描写重阳赐会聊示所怀的艺术概括。他通过对于时间和空间的意匠经营,以及把写景、叙事、抒情与议论紧密结合,在诗里熔铸了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使诗的意境雄浑深远,既激动人心,又耐人寻味。

fèngshèngzhìzhòngyánghuìliáoshìsuǒ怀huái--

tángzàochāngyùnpǐnshíchéng

chéngqiūfénglìngjiéyànguānqúnqíng

línqínshānchuāngāohuìhàngōngqīng

wèizhuīchìsōngziqiěfànhuángyīng

gēngshèngrénzuòhǎinèitóngxiūmí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