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相近老形骸,安乐窝中且避乖。高竿上伎俩休争赛,早回头家去来。对华山翠壁丹崖,将小阔阔书房盖。绿巍巍松树栽,倒大来悠哉。平生原自喜山林,一自归来直到今。向红尘奔走白图甚?怎如俺醉时歌醒后吟!出门来猿鹤相寻。山隐隐烟霞润,水潺潺金玉音,因此上留住身心。中年才过便休官,合共神仙一样看。出门来山水相留恋,倒大来耳根清眼界宽,细寻思这的是真欢。黄金带缠着忧患,紫罗襕裹着祸端,怎如俺藜杖藤冠?
六十相近老形骸,安乐窝中且避乖。高竿上伎俩休争赛,早回头家去来。对华山翠壁丹崖,将小阔阔书房盖。绿巍巍松树栽,倒大来悠哉。平生原自喜山林,一自归来直到今。向红尘奔走白图甚?怎如俺醉时歌醒后吟!出门来猿鹤相寻。山隐隐烟霞润,水潺潺金玉音,因此上留住身心。中年才过便休官,合共神仙一样看。出门来山水相留恋,倒大来耳根清眼界宽,细寻思这的是真欢。黄金带缠着忧患,紫罗襕裹着祸端,怎如俺藜杖藤冠?
咏江南
咏江南
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芰荷丛一段秋光淡,看沙鸥舞再三,卷香风十里珠帘。画船儿天边至,酒旗儿风外飐,爱杀江南!
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芰荷丛一段秋光淡,看沙鸥舞再三,卷香风十里珠帘。画船儿天边至,酒旗儿风外飐,爱杀江南!
咏遂闲堂
咏遂闲堂
绰然亭后遂闲堂,更比仙家日月长。高情千古羲皇上,北窗风特地凉,客来时樽酒淋浪。花与竹无俗气,水和山有异香,委实会受用也云庄!
绰然亭后遂闲堂,更比仙家日月长。高情千古羲皇上,北窗风特地凉,客来时樽酒淋浪。花与竹无俗气,水和山有异香,委实会受用也云庄!

shuāngdiàoshuǐxiānzi--zhāngyǎnghào

liùshíxiāngjìnlǎoxíngháiānzhōngqiěguāigāo竿gānshàngliǎxiūzhēngsàizǎohuítóujiāláiduìhuáshāncuìdānjiāngxiǎokuòkuòshūfánggài绿wēiwēisōngshùzāidàoláiyōuzāipíngshēngyuánshānlínguīláizhídàojīnxiànghóngchénbēnzǒubáishénzěnǎnzuìshíxǐnghòuyínchūménláiyuánxiāngxúnshānyǐnyǐnyānxiárùnshuǐchánchánjīnyīnyīnshàngliúzhùshēnxīnzhōngniáncáiguò便biànxiūguāngòngshénxiānyàngkànchūménláishānshuǐxiāngliúliàndàoláiěrgēnqīngyǎnjièkuānxúnzhèdeshìzhēnhuānhuángjīndàichánzheyōuhuànluólánguǒzhehuòduānzěnǎnzhàngténgguān

yǒngjiāngnán

jiāngyānshuǐzhàoqínglánliǎngànrénjiājiēhuàyáncóngduànqiūguāngdànkànshāōuzàisānjuǎnxiāngfēngshízhūliánhuàchuánértiānbiānzhìjiǔérfēngwàizhǎnàishājiāngnán

yǒngsuìxiántáng

chuòrántínghòusuìxiántánggèngxiānjiāyuèzhǎnggāoqíngqiānhuángshàngběichuāngfēngliángláishízūnjiǔlínlànghuāzhúshuǐshānyǒuxiāngwěishíhuìshòuyòngyúnzhuāng

张养浩

张养浩

张养浩(1269—1329年),汉族,字希孟,号云庄,山东济南人,元代著名散曲家。诗、文兼擅,而以散曲著称。代表作有《山坡羊·潼关怀古》等。 ▶ 152篇诗文

猜您喜欢
垂钓坐磐石,水清心亦闲。
垂钓坐磐(pán)¹,水清心亦²闲。
译文:我坐在潭边的大石上垂钓,潭水清澈心境因此而悠闲。
注释:¹磐石:大石。²亦:一作“益”。
鱼行潭树下,猿挂岛藤间。
鱼行¹潭树下,猿挂岛藤间。
译文:鱼儿在树阴下游来游去,猿猴在树枝藤蔓间嬉戏打闹。
注释:¹行:一作“游”。
游女昔解佩,传闻于此山。
游女昔解佩(pèi)¹,传闻于此山。
译文:神女以玉佩相赠的故事,听说就是发生在这座山上。
注释:¹游女昔解佩:据《列仙传》载,江妃二神女尝出游江汉之滨,逢郑交甫,交甫见而悦之,因请其配饰,二女遂手解佩与之,交甫受而怀之,去数十步,佩与二女俱不见。
求之不可得,沿月棹歌还。
求之不可得,沿月¹(zhào)²还。
译文:我既然无缘有如此奇遇,不如身披月光唱着歌荡桨而归。
注释:¹沿月:月下顺流行船。²棹歌:鼓棹而歌。乐府有《棹歌行》。

  万山,在襄阳西北,汉水南岸,又名汉皋山。此地环境清幽,为襄阳名胜,又有神女解佩的传说,更增添了一层迷人的色彩。浩然常游此地,诗集中就有三首于此得题。“万山潭”,指山旁江水深曲处。这是一首带有古诗意味的律作。诗人常游于万山,诗集中有三首于此得题。此诗诗风古雅质朴,空逸澹宕,清心闲适。

  首联写诗人冲淡的心情和垂钓之乐。垂钓本身,已乐在其中,何况静坐磐石之上。“坐”字一字,更显安闲。且潭水清澈,与闲适的心境相默契。诗中未提一个乐字,但乐字已融入闲淡之中。

  颔联,所谓“鱼行潭树下”,似不合理,盖鱼是水中之物,不可能行之于树下。细细体味,就可理解潭侧之树高于潭中之鱼,且树影映入潭水之中,鱼儿翕翕游动,自由自在。故“鱼行潭树下”。在这里,诗人虽没有正面描写树的倒影,但却可以领悟出树的倒影的荡漾美,与游鱼的动态美相互参差,更显出美的多样性。且“鱼行”与“猿挂”,一低一高,遥相呼应,更拓展出空间的距离美。“潭树下”与“岛藤间”,一潭一岛,一树一藤,一下一上,也显示出对称美。颈联借当地典故抒发情怀。曹植《洛神赋》中说:“交甫之弃言兮,怅犹豫而狐疑。”意思是郑交甫曾游于万山,巧遇两个游山的神女,羡慕不已,向神女索取佩带上的饰物,游女解佩赠之,但霎时,游女及佩饰均不见。郑交甫怅惘良久。这个美丽的神话,为万山潭增添了迷人的风采,也触动着诗人的心弦,并自然地引出下句诗来。

  尾联写心中向往,求之不得,于是月下放歌,乘舟而返。游女解佩的故事,给诗人以无穷的遐思。诗人不禁悠然神往。“沿”字,用得亦极其神妙,更增添了月儿的动态美,表明不仅仅是一点月色,而是沿途通明,明月满舟,银辉一路,歌声不绝。此情此景,令人向往。

  全诗有动有静。首、颔二联,以静为主,寓动于静;颈、尾二联,以动为主,寓静于动。冲淡之风,显隐于动静之中。闻一多说:“真孟浩然不是将诗紧紧的筑在一联或一句里,而是将它冲淡了,平均的分散在全篇中,”“甚至淡到令你疑心到底有诗没有。”(《唐诗杂论》)所谓“羚羊挂角,无迹可求”(严羽《沧浪诗话·诗辩》),正是此中境界的写照。刘熙载说:“诗品出于人品”(《艺概·诗概》)。

  关于孟浩然的人品,王士源说他“骨貌淑清、风神散朗。救患释纷、以立义表。灌疏艺竹,以全高尚。”(《孟浩然集序》)王维在绢本上绘制的孟浩然肖像“颀而长,峭而瘦,风仪落落,凛然如生。”(《韵语阳秋》引张洎题识)可见,孟浩然的人品可用风清骨峻四个字来形容。它体现在孟氏诗中,就浇铸出孟浩然的诗品。

  正如闻一多所说,《万山潭作》一诗,这是诗的孟浩然,又是孟浩然的诗。诗人的心境是非常悠闲、清静、旷达、淡泊的;诗人的形象是“风神散朗”、“风仪落落”的。这确是诗如其人、人即其诗了。孟浩然所创造的人入其诗、诗显其人的最高境界就是冲淡。

  孟浩然和王维,都推崇冲淡,却各有千秋。胡应麟在《诗薮》中说:“浩然清而旷,王维清而秀。”可见,王、孟虽同样具有冲淡中“清”的特点,王维偏重秀字,孟浩然偏重一个旷字。王维的《青溪》,虽然写了素、闲、清、澹,但从“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的诗句中,却可看见大自然的秀丽景色。孟浩然的《万山潭作》,虽然也写了清、闲,但从神寄游女、归舟放歌的情境中,读者却可窥见他的旷达情怀。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 等 .唐诗鉴赏辞典补编 :四川文艺出版社 ,1990年版 :第85-87页 .

wànshāntánzuò

mènghàorán tángdài 

chuídiàozuòpánshí shuǐqīngxīnxián 
xíngtánshùxià yuánguàdǎoténgjiān 
yóujiěpèi chuánwénshān 
qiúzhī yán沿yuèzhàohuán 
少年离别意非轻,老去相逢亦怆情。
少年离别意非轻¹,老去相逢亦怆(chuàng)²
译文:年轻时别离,那种情意是不轻的;如今老了,连相见也使我感到伤心。
注释:¹意非轻:情意不是轻的。²怆情:悲伤。
草草杯盘共笑语,昏昏灯火话平生。
草草¹杯盘²共笑语,昏昏³灯火话平生。
译文:随意准备些酒菜,为的是边吃边聊;灯火亦暗,我们把别后所见所思,互相倾吐,直到夜深。
注释:¹草草:随便准备的。²杯盘:指的是酒和菜。³昏昏:昏暗,光线暗淡。
自怜湖海三年隔,又作尘沙万里行。
自怜湖海三年隔,又作尘沙万里行。
译文:我正在感慨分隔两地已有三年之久,却又要离开你去万里外的辽国,冒着风沙旅行。
欲问后期何日是,寄书应见雁南征。
欲问后期¹何日是,寄书应见雁南征。
译文:要问我何日相会,怎说得准?你见到那鸿雁南飞,会有我捎来平安的家信。
注释:¹后期:后会的日期。

  诗以议论起,用递进法展开。先说自己是个很重感情的人,在年轻时就对离别看得很重,到了年老,即使是会面,也引起心中的伤悲。对句有两层意思,一是说年老了,会一次少一次,所以相见时对未来充满感伤;一是有会必有别,因为对离别的感伤,就连对会面也感到心情沉重起来。

  毕竟,与别相比,会还是快乐的。第二联写会面时的亲情。兄妹俩随意准备了些酒菜,只是为了把酒谈话,话很多,一直到夜间,还在昏暗的灯光下说着。这两句,很形象地刻绘了兄妹俩的感情,都是就眼前实事组织进诗,显得十分亲切;比那些着意雕镂、粉饰拔高的话自然得多。正因为如此,这联成为传诵的名句。宋吴可《藏海诗话》云:“七言律一篇中必有剩语,一句中必有剩字,如‘草草杯盘供笑语,昏昏灯火话平生’,如此句无剩字。”赞赏了句中用语稳妥,浑成一气。同时,王安石的诗以善用叠字闻名,这联中两个叠字也用得很成功。“草草”二字,说出了兄妹俩的感情至深,用不着世俗的客套,能够相会已是最大的满足,描绘了和睦温暖的家庭气氛。“昏昏”二字,写两人说了又说,灯油已快干,灯火已昏暗,仍顾不上休息。

  下半四句写别,呼应首联。刚刚在叹息已经三年没有见面,知心话说不完,眼下自己马上又要到万里外的辽国去,诗便自然而然地转入惆怅,话题也就引入别后。于是,妹妹挂念地问:“后会在什么日子?”兄长只能含糊地回答:“见到大雁南飞,我就会从北国带回消息了。”其实,诗人自己不能预料会面的日子。诗就在无可奈何的气氛中结束,留下了一丝安慰,一个悬念。

  这首诗没有用一个典故,把人所习见的家庭生活细节捡选入诗,而以传神的语言表达出来,是那么地质朴自然,因而成为王安石七律中的名作。

参考资料:
1、 张鸣.宋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158-159
2、 李梦生.宋诗三百首全解: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59-60

shìchángānjūn

wángānshí sòngdài 

shàoniánbiéfēiqīng lǎoxiāngféngchuàngqíng 
cǎocǎobēipángòngxiào hūnhūndēnghuǒhuàpíngshēng 
liánhǎisānnián yòuzuòchénshāwànxíng 
wènhòushì shūyīngjiànyànnánzhēng 
高山代郡东接燕,雁门胡人家近边。
高山代郡(jùn)¹东接燕²,雁门³胡人家近边。
译文:雁门郡东接古代燕国,郡内高山峻岭遍布,有些胡人的家就住在边境附近。
注释:¹代郡:雁门郡。²燕:古代燕国,在今河北东北部和辽宁西部,地处东方,故称“东接燕”。³雁门:雁门郡。汉朝时期代州为雁门郡。⁴胡人:古代对北方与西域少数民族的泛称。
解放胡鹰逐塞鸟,能将代马猎秋田。
解放¹胡鹰逐塞(sài)鸟,能将²代马³猎秋田
译文:你看,一个胡人解开猎鹰脚上的绳索,让它飞出去追捕鸟雀,自己则骑着当地产的骏马驰骋在辽阔的秋原上,四处游猎。
注释:¹解放:解开束缚的绳子,放飞之。²将:驾御。³代马:指古代漠北产的骏马。⁴猎秋田:狩猎于秋天的田野。
山头野火寒多烧,雨里孤峰湿作烟。
山头野火寒多烧,雨¹里孤峰湿作烟。
译文:时值深秋,胡人多放火烧山,一处处山头上的野火在寒冷的天气里静静地燃烧着;有时秋雨绵绵,雨点打在山上,溅起湿湿的烟雾,笼罩着山头。
注释:¹雨:一本作“雾”。
闻道辽西无斗战,时时醉向酒家眠。
闻道辽西¹无斗战²,时时醉向酒家眠。
译文:看到山头的烟火,胡人误作是狼烟而紧张起来,但接着听说辽西并没有战事,马上又安定下来,时时买酒取乐,经常喝得酩酊大醉而卧在酒店。
注释:¹辽西:州郡名。大致在今河北东北、辽宁西部一带。辽:一本作“关”。²斗战:战斗、战争。

  这首边塞诗反映的是边塞胡人的生活。通过这首诗,可以看出作者的民族观,他并没有因为战争而把胡人与汉人对立起来,他相信少数民族绝大多数也是爱好和平的,他们也是战争的受害者,同样渴望过一种安宁的生活。

  首联“高山代郡东接燕,雁门胡人家近边”,交代了雁门郡的地理环境和当地胡人的分布。颔联生动地描写了雁门胡人日常的狩猎生活:“解放胡鹰逐塞鸟,能将代马猎秋田。”这两句中“胡鹰”“塞鸟”“代马”三个意象,都是在动物前冠以一个又边塞特征的修饰词,突出其地域特点,很有边地特色。从胡人的放鹰捕鸟、骑马游猎的生活描写中,读者能真切地感受到一种富有民族特色的生活气息,令人耳目一新,仿佛看到了一幅“天苍苍,野茫茫”的秋猎画面。颈联生动地刻画了边地的自然景象:“山头野火寒多烧,雨里孤峰湿作烟。”这两句描绘了“野火烧山”和“雨湿孤峰”两幅画面,意象或浓或淡,或辽阔生动或静谧苍茫,而且富于季节和地域特征。两句中“寒”与“火”、“湿”与“烟”相反相成,互相烘托,趣在其中。另外,山头野火和烟雾颇似战争中的烽火,这对于饱受战争之苦的人们来说,很容易联想到战争,行文上自然地引起下文。尾联“闻道辽西无斗战,时时醉向酒家眠”两句写饱受战争蹂躏的人们渴望和平,并在和平的环境中尽情享受生活的情景。

  这首诗独具匠心,别开生面,生动形象地描摹了胡人的生活状态,有声有色地写出了边地少数民族好勇尚武,粗犷豪迈的精神面貌。秋日出猎、山头野烧的代北景色及胡人在和平时期从容醉酒的风习,极其新颖别致。诗中先写胡人的日常生活,然后写了一个小插曲,即误将野火雨雾当作烽烟而最终释然。在诗人笔下,胡人与汉人一样,同样厌恶战争并同样富有人情味,因此赋予了此诗以凝重的反战主题。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66页

yànménrén--cuīhào

gāoshāndàijùndōngjiēyànyànménrénjiājìnbiān

jiěfàngyīngzhúsāiniǎonéngjiāngdàilièqiūtián

shāntóuhuǒhánduōshāofēng湿shīzuòyān

wéndàoliáo西dòuzhànshíshízuìxiàngjiǔjiāmián

小苑华池烂熳通,后门前槛思无穷。
小苑华池¹烂熳²通,后门前槛(jiàn)思无穷。
译文:幕府中的小苑和华池相连,到处都是花枝烂漫,蜜蜂在前面的阑槛处和后门边不停地飞来飞去,似乎有着无尽的思恋。
注释:¹华池:景色佳丽的池沼。²烂熳:杂乱繁多貌。
宓妃腰细才胜露,赵后身轻欲倚风。
(fú)¹腰细才胜露,赵后²身轻欲倚风。
译文:蜜蜂的细腰就像宓妃腰一样堪堪担负起一点露珠之重,轻小的身子又好比能做掌中舞的赵后,风一吹就能刮跑似的。
注释:¹宓妃:洛神,洛水的女神洛滨。²赵后:即赵后身轻。
红壁寂寥崖蜜尽,碧帘迢递雾巢空。
红壁¹寂寥(liáo)²崖蜜³尽,碧帘迢(tiáo)雾巢空。
译文:蜜蜂寂寞地在山崖边的红壁上酿尽了蜜汁,薄雾中高高的像碧帘一样的树叶下的巢穴也成了空室啊。
注释:¹红壁:红墙。亦指赤色的山壁。²寂寥:寂静无声;沉寂。³崖蜜:山崖间野蜂所酿的蜜。又称石蜜、岩蜜。色青,味微酸。⁴迢递:高峻貌。
青陵粉蝶休离恨,长定相逢二月中。
青陵粉蝶¹休离恨,长定相逢二月中。
译文:我那家乡离别的妻子,你不要有怨恨之心,我们早就说好了,等到来年的二月我们就会相逢呀。
注释:¹青陵粉蝶:《太平寰宇记》卷十四引晋干宝《搜神记》:“大夫韩凭取妻美,宋康王夺之,凭怨王,自杀,妻腐其衣,与王登台,自投台下,左右揽之,着手化为蝶。”后因以“青陵粉蝶”指离别的妻室。

fēng--shāngyǐn

xiǎoyuànhuáchílànmàntōnghòuménqiánkǎnqióngfēiyāocáishèngzhàohòushēnqīngfēnghóngliáojǐnliántiáocháokōngqīnglíngfěndiéxiūhènzhǎngdìngxiāngféngèryuèzhōng

点滴空阶疏雨。迢递严城更鼓。睡浅梦初成,又被东风吹去。无据。无据。斜汉垂垂欲曙。
点滴空阶¹疏雨。迢(tiáo)(dì)²严城³更鼓。睡浅梦初成,又被东风吹去。无据。无据。斜汉垂垂欲曙(shǔ)
译文:零星的雨点洒落在台阶上,传来远方城池上催更的鼓声。刚进入梦乡,却又被一阵寒风吹醒。梦刚开始就被这一阵风吹散。窗外天空中的银河已经低垂,天快亮了。
注释:¹空阶:无人行走之阶。²迢递:遥远貌。³严城:戒备森严的城池。唐代皇甫冉有“去树近严城”之句。⁴更鼓:旧时报更的鼓声。⁵无据:没有凭据,谓梦境无凭。⁶斜汉:天将明时银河偏斜,故称斜汉。⁷垂垂:低垂貌。⁸曙:天刚亮。

  这首小词写一夜失眠的感受,较注重构思与技巧。它是《人间词甲稿》里的第一首,当是王国维的早期之作。

  古诗写失眠比较直率,像《关睢》的“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像《古诗十九首》的“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都是直接说出来的。词人写失眠就不大喜欢直说,如温庭筠的《更漏子》:“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不言失眠而失眠自见。王国维这首词,也采用了温庭筠那种委婉曲折的表现方法。

  “点滴”的“空阶疏雨”和“迢递”的“严城更鼓”都不是足以影响人睡眠的声音。然而在寂静的春夜里,这两种若有节奏的声音一近一远互相应和,不免使睡不着的人更加心烦意乱,从而也就更加难以入睡。这两句是写景,但景中已触合有人的感受。

  “睡浅梦初成,又被东风吹去”是说,好不容易才朦胧入梦了,可是一下子又从梦里惊醒。作者不直接说自己从梦中惊醒,而说梦被东风吹去。把抽象的、无形的梦说成似乎是有形的、可以被风吹动的东西,这又是一种故作曲折的技巧。“无据”,是“没有凭据”。这里所指的是“被东风吹去”的那个初成之梦,刚开始就结束了的梦。那么这是一个有关爱情的梦还是一个有关理想的梦。梦见的是“众中不惜搴帷问”的“天人”还是“摘得星辰顷满袖行”的“萦回岛屿”。诗人没有说,似乎也来不及去想。因为这时候窗外天空银河已经低垂,天很快就要亮了。

  这么短的一首小词,能用比较委婉曲折的表现手法,来写出彻夜失眼的感受,可见作者在构思与技巧上下了一番工夫。但若论感情的分量,则显然不如《乙稿》中同样写彻夜失眠的那一首“恨来迟,防醒易。梦里惊疑,何况服时际”(《苏幕遮·倦凭栏》)。当然,《苏幕透》是一首悼亡词。作者在经受了生离死别的巨大打击之后彻夜悲恸以至恍惚迷离,那种感情并不需要任何巧妙的修辞技巧。

  构思安排,只耍直接说出来就足以深深地感动读者了。另外“梦境无凭而梦亦难成”的这种构思其实也不是王国维的创造,它来自宋徽宗(燕山亭)词的“怎不思量,除梦里有时曾去。无据。和梦也新来不做”。正如一些学者曾指出过的,王国维有时喜欢套用或改造前人的句子。对于套用和改造的效果,我们当然要看具体的作品。但就这种做法来说,则显然也是一种对技巧和文采的刻意追求。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王国维论词虽然尚五代北宋词的“天工”,但他在自己的创作中却并不排斥,有时还在刻意追求“人巧”。

参考资料:
1、 叶嘉莹.王国维词新释辑评[M].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06:1-3

mènglìng··diǎnkōngjiēshū--wángguówéi

diǎnkōngjiēshūtiáoyánchénggèngshuìqiǎnmèngchūchéngyòubèidōngfēngchuīxiéhànchuíchuíshǔ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