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鸟树间响。
寒鸟树间响。
落星川际浮。
落星川际浮。
繁霜白晓岸。
繁霜白晓岸。
苦雾黑晨流。
苦雾黑晨流。
鳞鳞逆去水。
鳞鳞逆去水。
弥弥急还舟。
弥弥急还舟。
望乡行复立。
望乡行复立。
瞻途近更修。
瞻途近更修。
谁能百里地。
谁能百里地。
萦绕千端愁。
萦绕千端愁。

xiàfāngshānshī--xùn

hánniǎoshùjiānxiǎng

luòxīngchuān

fánshuāngbáixiǎoàn

hēichénliú

línlínshuǐ

háizhōu

wàngxiāngxíng

zhānjìngèngxiū

shuínéngbǎi

yíngràoqiānduānchóu

何逊

何逊

何逊(466年—519年),南朝梁诗人,字仲言,东海郯(今山东省苍山县长城镇)人,何承天曾孙,宋员外郎何翼孙,齐太尉中军参军何询子。八岁能诗,弱冠州举秀才,官至尚书水部郎。诗与阴铿齐名,世号阴何。文与刘孝绰齐名,世称何刘。其诗善於写景,工于炼字。为杜甫所推许,有集八卷,今失传,明人辑有何水部集一卷。后人称“何记室”或“何水部”。 ▶ 157篇诗文

猜您喜欢
宣王好射,说人之谓己能用强弓也。其实所用不过三石。以示左右,左右皆引试之,中关而止。皆曰:“此不下九石,非大王孰能用是?”宣王悦之,宣王之情,所用不过三石。而终身自以为九石。岂不悲哉?三石实也,九石名也。宣王说其名而丧其实。
宣王好(hào)¹射,说²³之谓能用强弓也。其所用不过三石¹⁰。以¹¹¹²左右¹³,左右皆¹⁴¹⁵¹⁶¹⁷,中关¹⁸¹⁹²⁰。皆曰:“此不下²¹九石,非大王孰(shú)²²能用是²³?”宣王悦之²⁴,宣王之情,所用不过三石。而²⁵终身²⁶自以为九石。岂²⁷不悲²⁸哉?三石实也,九石名²⁹也。 宣王说其名而丧其实。
译文:齐宣王爱好射箭,喜欢别人夸耀他能够拉开强弓,但其实他使的弓只用三石的力气就能够拉开了。 他把这张弓交给左右的人传看。身边的人都试着拉,但只把弓拉到一半,就装着拉不动的样子,恭维地说:“这张弓没有九石的力气拉不开。除了大王以外,谁还能够使用这张弓呢?” 齐宣王听了非常高兴。其实,齐宣王使用的弓不过三百多斤,可是他却一辈子以为自己能拉一千多斤的弓。这难道不是悲哀吗?三石是真实的,九石是徒有其名,齐宣王喜欢的是徒有虚名,却失去了真实的水平。
注释:¹好:喜爱 。²说:同“悦”,高兴,喜欢。³之:助词,无实意。⁴谓:说,这里指对……夸耀。⁵己:自己。⁶强:强弓,硬弓。⁷其:指齐宣王。⁸实:实际。⁹过:超过。¹⁰石:重量单位,一石为一百二十斤。¹¹以:把。¹²示:给……看。¹³左右:手下的大臣。¹⁴皆:都。¹⁵引:拉弓。¹⁶试:尝试。¹⁷之:代这把弓。¹⁸中关:关,同“弯”,指拉满弓。中关,指弓半满。¹⁹而:表承接。²⁰止:停止。²¹不下:不少于。²²孰:谁,哪一个。²³是:这。²⁴之:代指左右的话;的情:实情。²⁵而:但是。²⁶终身:一生。²⁷岂:难道。²⁸悲:可悲。²⁹名:名义。
鹜落霜洲,雁横烟渚,分明画出秋色。暮雨乍歇,小楫夜泊,宿苇村山驿。何人月下临风处,起一声羌笛。离愁万绪,闲岸草、切切蛩吟如织。
(wù)¹落霜洲,雁横烟渚(zhǔ)²,分明画出秋色。暮雨乍(zhà)歇,小楫(jí)³夜泊,宿苇村山驿。何人月下临风处,起一声羌(qiāng)笛。离愁万绪,闲岸草、切切(qióng)吟如织。
译文:野鸭飞落在霜露覆盖的小洲,大雁横越于雾霭笼罩的小渚。清楚地勾画出一幅秋色图。傍晚的雨刚刚停歇。天黑了,一叶小舟靠岸停泊,寄宿在荒村驿店。何人迎风站在月光下?一阵阵的羌笛声与河岸草丛里切切的蟋蟀声交织一起,引起离愁万绪!
注释:¹鹜:野鸭。²烟渚:雾气笼罩的水中小洲。³小楫:小船。楫,船桨,此处代指船。⁴苇村山驿:指僻野的村驿。苇、山为互文,指僻野。⁵离愁万绪:离愁别绪千般万种。⁶切切:拟声词,蟋蟀的鸣叫声。⁷蛩:蝗虫、蟋蟀的别名。
为忆芳容别后,水遥山远,何计凭鳞翼。想绣阁深沉,争知憔悴损,天涯行客。楚峡云归,高阳人散,寂寞狂踪迹。望京国。空目断、远峰凝碧。
为忆芳容别后,水遥山远,何计凭鳞(lín)¹。想绣阁深沉,争知²憔悴损³,天涯行客。楚峡云归,高阳人散,寂寞狂踪迹。望京国。空目断、远峰凝碧。
译文:只为思恋。与佳人别后,山水相隔,相距遥远,靠什么来传递书信呢?想来绣阁深枕中的佳人,怎么也不会知道浪迹天涯的游子如今已是身心俱损、憔悴不堪!巫峡幽会已逝,高阳酒徒已散,只有身心的寂寞孤独、行为的放荡不羁。眺望京都,徒然望断远方浓绿的山峰。
注释:¹鳞翼:鱼雁,古人以为鱼雁能为人传递书信。²争知:怎知。³损:表程度,意为极。⁴楚峡:巫峡。⁵高阳:指“高阳酒徒”。⁶京国:京城。⁷目断:望尽,望到看不见为止。

  此词用曲折多变的笔法描绘了清寂的山光水影,寄寓着词人落拓江湖的身世之感,构成一幅游子秋日行吟的连环画卷。词人在旅行途中言情,扩大了人物情感活动的空间,并且充实了言情的社会内容,将词的创作引向广阔的天地,在词史上乃是创举。

  词的上片写景,点染出雨后夜泊的情状。起首两句描绘洲渚宿鸟,对偶工整,“落”字、“横”字使整个画面充满了灵动感;而“霜”字与“烟”字又使得这幅画面水雾弥漫,多了几分迷蒙之感,虽为景语,但其愁情,已隐然言外。“分明画出秋色”一语,不仅音节响亮,读来铿锵有力,更使读者有一种如置身画中之感。“暮雨”三句,以小舟晚泊江边作为背景来衬托词人出场。“夜泊”指出停舟的时间,“苇村山驿”点明投宿之处乃荒村驿店。暮雨无论绵密或者稀疏,皆可拟为离愁之情,而雨后秋月夜则以其凄清寥廓,显示出了词人的孤寂冷落。“何人”二句以设问提起,借笛声以抒旅怀。羌笛之声使词人思远之情油然而出,一泄无余。一个“起”字强调了声音突兀传来的响亮与气势,而“何人月下临风处”一语又带着一种遗世独立的孤傲与悲凉的味道。虽写愁,却写得画面清旷而气象高远,此境可谓婉约豪放,兼而有之,相辅相成,正如《乐府余论》所言:“柳词曲折委婉,而中具浑沦之气,虽多俚语,而高处足冠恒流。”“离愁万绪”四字点题,揭出词人内心活动。接着“闲岸草”一句,以“蛩吟似织”喻离愁之密集、深广,与迷离的雾气相应相衬,更可见愁情的难解与无奈。

  词人这里借蟋蟀声托出怨情,触发起无限愁绪,由此引出下文。整个上片层层深入,细致入微地勾画了一种深邃幽远的意境。

  “为忆”之句,触景而生情,抒写别后思念。“忆”字写思恋之情。以下再诉关山阻隔,鱼雁难通,从而反映出内心的焦虑。“想绣阁”三句,为对方设想,伊人深居闺房,怎能体会出行客漂流天涯,“为伊消得人憔悴”的苦处。这里委婉曲折,设想奇景比女子自诉衷肠更为感人。“楚峡”句用宋玉之典,暗指自己旧日的欢爱已散,接着转笔归到目前境遇,说明往昔“暮宴朝欢”都已烟消云散,而此时孤村独坐,惟有对月自伤。末尾两句,以景结情,遥望京华,杳不可见,但见远峰清苦,像是聚结着万千愁恨,“目断”与“立尽”都是加强语气,这幅秋景中注入强烈的感情色彩,相思之意,怅惘之情不绝如缕。

  这首词上、下片一气贯通,浑然一体,感情起伏跌宕,把离情别苦渲染得淋漓尽致,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堪称佳作。

参考资料:
1、 叶嘉莹 等 .柳永词新释辑评 .北京市 :中华书局 ,2005年1月第1版 :543-546 .
2、 唐圭璋 等 .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 .上海市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8年8月第1版 :372-372.

qīngbēi··luòshuāngzhōu--liǔyǒng

luòshuāngzhōuyànhéngyānzhǔfēnmínghuàchūqiūzhàxiēxiǎo宿wěicūnshān驿rényuèxiàlínfēngchùshēngqiāngchóuwànxiánàncǎoqièqièqióngyínzhī

wèifāngróngbiéhòushuǐyáoshānyuǎnpínglínxiǎngxiùshēnchénzhēngzhīqiáocuìsǔntiānxíngchǔxiáyúnguīgāoyángrénsànkuángzōngwàngjīngguókōngduànyuǎnfēngníng

靡靡秋已夕,凄凄风露交。
(mǐ)¹秋已夕²,凄凄风露交。
译文:衰颓零落秋已晚,寒露凄风相缭绕。
注释:¹靡靡:零落的样子。²已夕:己晚。
蔓草不复荣,园木空自凋。
(màn)¹不复荣,园木空自凋。
译文:蔓生的野草渐渐枯萎,园中林木也已凋零。
注释:¹蔓草:蔓生的草。蔓:细长不能直立的茎,木本曰藤,草木曰蔓。
清气澄余滓,杳然天界高。
清气澄余滓(zǐ)¹,杳然天界高。
译文:清凉的秋风草净了空气中本已不多的尘埃,天宇茫茫愈显高远。
注释:¹余滓:残余的渣滓,指尘埃。
哀蝉无留响,丛雁鸣云霄。
哀蝉无留响,丛雁¹鸣云霄(xiāo)
译文:悲切的蝉鸣已然尽绝,成行的大雁鸣叫声响彻云霄。
注释:¹丛雁:犹群雁。丛:聚集。
万化相寻绎,人生岂不劳?
万化¹相寻绎(yì),人生岂不劳?
译文:万物更替常变化,人生在世亦复如此,岂能不劳累呢?
注释:¹万化:万物,指宇宙自然。
从古皆有没,念之中心焦。
从古皆有没¹,念之中心焦。
译文:万物变迁,自古皆有灭亡,想念起来心中有如焦焚。
注释:¹没:指死亡。
何以称我情?浊酒且自陶。
何以称(chèn)¹我情?浊酒且自陶。
译文:有什么可以使我称心呢?没有啊!所以,姑且饮酒自我陶醉吧!
注释:¹称:适合。
千载非所知,聊以永今朝。
千载非所知,聊以永¹今朝。
译文:千年的变化不是我所能了解的,还是来歌咏今朝吧。
注释:¹永:延长。

  这首诗是东晋时期陶渊明所作,本诗通过前八句的对于九月九日重阳节暮秋的景物描写,来抒发作者感时悲逝之情。本诗章法平简,前八句写景,后八句抒情。然而由于诗人的高超朴真,前后之间丝毫没有隔离之感,而是浑然一体,一样的自然洒脱。陶渊明写秋,可谓一绝。

  “靡靡秋已夕,凄凄风露交。”写的是九月已是暮秋,凄凉的风露交相来到。“靡靡”,渐渐的意思。用这“靡靡”与下“凄凄”两个细声叠词,似乎也传出了深秋特殊的气息,这两句是概括描写,点明秋天将尽,风霜时下,定下凄清寒凉的基调。

  “蔓草不复荣,园木空自凋。”有顽强生命力的蔓草也不再生长了,园中树木也纷纷凋零,这见出秋气摧败零落的厉害,“空自”,含有无可如何之意。这二句是凄凄风露交的结果之一,是前二句的续写,也是对自身生命价值的悲悼。

  “清气澄余滓,杳然天界高。”抬眼望去,只见清凉的秋风澄净了空气中本已不多的尘埃,天界显得多么高远,正所谓天高气爽啊!是包含了天色和心理感觉两个方面,这“杳然天界高”中就显出了目接秋空时那种新鲜感、那种精神的超旷感。这二句着重写静,得力于作者炼字之功,犹如“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鸟瞬欢新节,泠风送馀善”之类一样清新,只是格调显得凄凉一些。

  下面两句写“群动”,“哀蝉无留响,丛雁鸣云霄。”秋末有似哀鸣的几声蝉叫已然尽绝了,众雁早在云霄列阵,已然呜叫着从北方迁而来。这一息一鸣,把节序的变迁表现得更强烈了,那嘹唳的雁声又最能引发人的悲凉意绪。这二句是写动,述时光消逝得快;又借蝉雁哀鸣,写作者的哀感。这三个层次的描写,空间的变化、感觉的变化,历历分明。

  后面八句“万化相寻绎,人生岂不劳?从古皆有没,念之中心焦。何以称我情?浊酒且自陶。千载非所知,聊以永今朝”是感想。

  “万化相寻绎,人生岂不劳?”“万化”,万物的变化。“寻绎”,连续不断。万物演化变迁,那是循环往复的,有死有生,有生有死;人生在世亦复如此,岂能不劳累呢?这是指上面所写的那些变化。于是自然联想到人生。人生没有不忧劳的。正如后来欧阳修所说,“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自然易于衰老了。万事万物都在生生灭灭,人也如此,人的生命总有终结的一天,死生的大哀曾纠缠过每一个有理智的人。陶渊明也不例外;何况今天是重阳节,这是个吉利的日子,九月九象征长久,这就更能激起他的忧生之嗟了。

  “从古皆有没,念之中心焦”句这个“焦”字把那无可名状的痛苦表达出来了。然而,万物变迁,自古皆有灭亡,想念起来心中有如焦焚。写到这里可以说他的心情是极不平静,但他又是个通达的人,他不会像阮籍那样作穷途之哭的,他是有控制自己情绪的精神支柱,委运任化,顺乎自然。

  “何以称我情?浊酒且自陶。千载非所知,聊以永今朝。”句,他说:有什么可以使我称心呢?没有啊!所以,姑且饮此浊酒吧,饮酒之中可暂得快乐千年的变化不是我所能了解的,还是来歌咏(永)今朝吧。执着于“今朝”,把握这可以把握的实在的人生。

  最后二句意谓恢复到千载之前的淳真社会已然不可料想,那么,只有欢度今朝,自我完善了。这样他就可以做到“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这里他似乎是在“借酒浇愁”,但并不怎么勉强。重阳节的习俗就是喝酒,这个应节的举动正好作了他消解万古愁的冲剂。

参考资料:
1、 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编著.陶渊明诗文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05:第98-99页
2、 [晋]陶渊明著.陶渊明集:三晋出版社,2008.6:第79页

yǒusuìjiǔyuèjiǔ

táoyuānmíng wèijìn 

qiū fēngjiāo 
màncǎoróng yuánkōngdiāo 
qīngchéng yǎorántiānjiègāo 
āichánliúxiǎng cóngyànmíngyúnxiāo 
wànhuàxiāngxún rénshēngláo 
cóngjiēyǒu niànzhīzhōngxīnjiāo 
chènqíng zhuójiǔqiětáo 
qiānzǎifēisuǒzhī liáoyǒngjīnzhāo 
二月杨花轻复微,春风摇荡惹人衣。
二月杨花¹轻复微,春风摇荡惹人衣。
译文:二月的杨花轻盈而卑微,随着春风摇摇荡荡,撩惹他人衣襟。
注释:¹杨花:柳絮。
他家本是无情物,一任南飞又北飞。
他家本是无情物,一任南飞又北飞。
译文:上天给柳絮本来的命运就是无情的,一意让它南飞北飞,飘忽无定。
粉靥金裳。映绣屏认得,旧日萧娘。翠微高处,故人帽底,一年最好,偏是重阳。避春祗怕春不远,望幽径、偷理秋妆。殢醉乡。寸心似翦,飘荡愁觞。
粉靥金裳。映绣屏认得,旧日萧娘。翠微高处,故人帽底,一年最好¹,偏是重阳。避春祗怕春不远,望²幽径、偷理秋妆。殢醉乡。寸心似翦,飘荡愁觞。
注释:¹一年最好:一本无“一年”二字。²望:一本作“傍”。
潮腮笑入清霜。斗万花样巧,深染蜂黄。露痕千点,自怜旧色,寒泉半掬,百感幽香。雁声不到东篱畔,满城但、风雨凄凉。最断肠。夜深怨蝶飞狂。
潮腮笑入清霜。斗万花样巧,深染蜂黄。露痕千点,自怜旧色,寒泉半掬,百感幽香。雁声不到东篱畔,满城但、风雨凄凉。最断肠。夜深怨蝶飞狂。

  《惜黄花慢》,词牌名,双调,一百零八字,上片十二句六平韵,下片十一句六平韵。

  “粉靥”三句,以人拟菊。“萧娘”是唐宋人对女子的泛称。元稹诗:“揄挪陶令缘求酒,结托萧娘只在诗。”杨巨源《崔娘》诗:“风流才子多春思,肠断萧娘一纸书”等句,皆是此意。此言菊花粉红色的花蕊恰如佳人脸颊上的酒涡;菊的花瓣又似美人身上金黄色的衣裙。盛开的菊花与女郎绣架上刺绣的花样是非常相似。“翠微”四句。言一年之中最迷人的是重阳佳节。词人说:那时我与友人同登高山,采下鲜艳的菊花,互相斜插在帽下发间,应景助兴。“避春”两句是说:菊花原想避开繁花似锦的春天,所以等到秋季才一枝独秀而盛开的;然而偏是天生丽质,在秋天开得千姿百态,与春日的繁花斗艳不差毫厘,甚至我在山间小径漫步时,也可以发现路两旁也悄悄地盛放着黄花。“殢醉乡”三句是说:眼前菊花虽美,却依然难解我心中的愁思,所以举杯销愁惟有杜康。但“举杯销愁愁更愁”,我潦倒醉乡仍是心似刀绞,那无穷的愁思,剪不断,理还乱。上片重在写菊之形神,兼述自己的心情。

  “潮腮”三句,言菊的花瓣沾着清霜好像人湿润的笑靥。深黄色的菊花,虽是同一个名字,但品种繁多,拥有一花竞开,百品争艳之势。“露痕”四句。言词人清晨漫步菊丛,见菊花上露珠点点,更使人百看不厌。词人且捧起清泉灌浇黄菊,菊花也“投桃报李”发出阵阵幽香浸人肺腑。“雁声”四句,点出词人忧愁的原因,与上片结句遥向呼应。言词人虽能在田园中栽菊自娱,但最可恨的是远方亲人并无片字只语传来音信。而且城中又开始风雨交加,深夜里词人忧思难眠,担心园中的菊丛是不是会被这一夜风雨吹打得枝断、叶落、花零乱。下片强调好景不常。全词系咏本调。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