莺花配偶春意透酥胸,春色横眉黛,新婚燕尔,苦尽甘来。
莺花配偶春意透酥胸,春色横眉黛,新婚燕尔,苦尽甘来。
也不索将琴操弹,也不索西厢和月待,尽老今生同欢爱,恰便似刘阮天台。
也不索将琴操弹,也不索西厢和月待,尽老今生同欢爱,恰便似刘阮天台。
只恐怕母亲做猜,侍妾假乖,小姐难挨。
只恐怕母亲做猜,侍妾假乖,小姐难挨。

zhōngtiānshí--guānhànqīng

yīnghuāpèiǒuchūntòuxiōngchūnhéngméidàixīnhūnyàněrjǐngānlái

suǒjiāngqíncāodànsuǒ西xiāngyuèdàijǐnlǎojīnshēngtónghuānàiqià便biànshìliúruǎntiāntái

zhǐkǒngqīnzuòcāishìqièjiǎguāixiǎojiěnánāi

关汉卿

关汉卿

关汉卿(约1220年──1300年),元代杂剧作家。是中国古代戏曲创作的代表人物,“元曲四大家”之首。号已斋(一作一斋)、已斋叟。汉族,解州人(今山西省运城),与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以杂剧的成就最大,一生写了67种,今存18种,最著名的有《窦娥冤》;关汉卿也写了不少历史剧,如:《单刀会》、《单鞭夺槊》、《西蜀梦》等;散曲今在小令40多首、套数10多首。关汉卿塑造的“我却是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不伏老〉)的形象也广为人称,被誉“曲家圣人”。 ▶ 94篇诗文

猜您喜欢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学而》)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¹有道²而正³焉,可谓好学也已。”(《学而》)
译文:孔子说:“君子吃食不追求饱足;居住不追求安逸;做事勤奋敏捷,说话谨慎;接近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并向他学习,纠正自己的缺点,就可以称得上是好学了。”
注释:¹就:靠近。²有道:指有道德的人。³正:匡正、端正。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 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¹?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
译文:孔子说:“做人如果没有仁爱之心,如何谈礼仪制度呢?做人如果没有仁爱之心,又从何谈礼乐呢?”
注释:¹如…何:古代常用句式,当中一般插入代词、名词或其他词语,意思是“把(对)…怎么样(怎么办)”。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里仁》)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里仁》)
译文:孔子说:“早晨能够得知真理,即使当晚死去,也没有遗憾。”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
子曰:“君子喻¹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
译文:孔子说:“君子通晓的是道义,小人只通晓利益。”
注释:¹喻:通晓,明白。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子曰:“见贤思¹²³,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译文:孔子说:“看见有才能的人(德才兼备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就反省自己有没有和他一样的缺点,有要改正。”
注释:¹思:希望,想着。²齐:看齐。³ 焉:句末语气词。⁴贤:德才兼备的人。⁵省:指反省有没有相同的毛病。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
子曰:“质¹胜文²则野,文胜质则史³。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雍也》)
译文:孔子说:“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文饰比例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注释:¹质:质朴。²文:文饰。³史:虚浮不实。⁴彬彬:相杂适中的样子。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曾子曰:“士¹不可以不弘毅²,任重而道远。仁³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译文:曾子说:“士不可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肩负重大责任,路途漫长遥远。以实行仁道为己任,不是很重大的责任吗?直到身死才能结束,不是很漫长遥远的吗?”
注释:¹士:有抱负的人。²弘毅:胸怀宽广,意志坚强。毅:刚强,勇毅。³仁:这里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⁴已:结束。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子罕》)
子曰:“譬(pì)¹为山,未成一篑²;止³,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fù)一篑(kuì),进,吾往也。”(《子罕》)
译文:孔子说:“譬如用土堆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这时停下来,那是我自己要停下来;譬如填平洼地,虽然只倒下一筐,这时虽然只有一筐,但我也在前进。”
注释:¹譬如:比如。²篑:盛土的筐子。³止:中止,停止。⁴往:前进。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罕》)
子曰:“知(zhì)¹者不惑(huò),仁者不忧²,勇者不惧³。”(《子罕》)
译文:孔子说:“聪明人不会迷惑,有仁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注释:¹知:聪明;智慧。²忧:忧愁。³惧:害怕,恐惧。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颜渊》)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¹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²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颜渊》)
译文:颜渊请教什么是仁。孔子说:“克制自己,使自己的行为归到礼的方面去就是仁。一旦克制自己,使自己的行为归到礼的方面去,天下人就会称赞你是个仁人了。实行仁德,完全在于自己,难道还在于别人吗?”颜渊说:“请问具体的做法。”孔子说:“不合于礼的不要看,不合于礼的不要听,不合于礼的不要说,不合于礼的不要做。”颜渊说:“我虽然愚笨,也要照您的话去做。”
注释:¹克己复礼:克制自己,使自己的行为归到礼的方面去,即合于礼。复礼,归于礼。²归:称赞。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子贡问曰:“有一言¹而可以终身行²之者乎?”子曰:“其恕乎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译文:子贡问孔子问道:“有没有一个字可以终身奉行的呢?”孔子回答说:“那就是‘恕’吧!自己不喜欢的事物,不要强加于别人身上。”
注释:¹一言:一个字。²行:奉行。³其恕乎:其:大概,也许。恕:用自己的心来推想别人的心,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⁴欲:喜欢,想。想要(做的事)。⁵施:施加。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阳货》)
子曰:“小子¹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²,可以群,可以怨³;迩(ěr)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阳货》)
译文:孔子说:“学生们为什么没有人学《诗经》呢?《诗经》可以激发心志,可以观察政治的得失,风俗的盛衰,可以培养群体观念,可以学得讽刺方法。近则可以用其中的道理来侍奉父母;远可以用来侍奉君主,还可以多认识鸟兽草木的名称。”
注释:¹小子:老师对学生的称呼,指学生们。²观:观察政治的得失,风俗的盛衰。³怨:讽刺。⁴迩:近。

lúnshíèrzhāng

kǒngzàichuándìzǐ xiānqín 

    yuē  jūnshíqiúbǎo qiúān mǐnshìérshènyán jiùyǒudàoérzhèngyān wèihàoxué   ( xuéér  )

    yuē  rénérrén  rénérrén yuè   (   )

    yuē  zhāowéndào    ( rén  )

    yuē  jūn xiǎorén   ( rén  )

    yuē  jiànxiányān jiànxiánérnèixǐng   ( rén  )

    yuē  zhìshèngwén wénshèngzhìshǐ wénzhìbīnbīn ránhòujūn   ( yōng  )

    zēngyuē  shìhóng rènzhòngérdàoyuǎn rénwéirèn zhòng érhòu yuǎn   ( tài  )

    yuē  wéishān wèichéngkuì zhǐ zhǐ píng suīkuì jìn wǎng   ( hǎn  )

    yuē  zhìzhěhuò rénzhěyōu yǒngzhě   ( hǎn  )

    yányuānwènrén yuē  wéirén  tiānxiàguīrényān wéirényóu éryóurénzāi  yányuānyuē  qǐngwèn  yuē  fēishì fēitīng fēiyán fēidòng  yányuānyuē  huísuīmǐn qǐngshì   ( yányuān  )

    gòngwènyuē  yǒuyánérzhōngshēnxíngzhīzhě  yuē   shù  suǒ shīrén   ( wèilínggōng  )

    yuē  xiǎoxué shī   shī xīng guān qún yuàn ěrzhīshì yuǎnzhīshìjūn duōshíniǎoshòucǎozhīmíng   ( yánghuò  )

洛阳城里花如雪,陆浑山中今始发。
洛阳城里花如雪,陆浑(hún)¹山中今始发。
译文:洛阳城里,花儿已经开得如雪一般铺天盖地,而陆浑山中的花儿,如今才开始发芽。
注释:别业:即别墅。¹陆浑:地名,在今河南嵩县。
旦别河桥杨柳风,夕卧伊川桃李月。
旦别河桥杨柳¹风,夕今伊(yī)²桃李月。
译文:早上刚刚辞别了河桥那掠过杨柳吹来的风儿,晚上又卧在这伊川桃李间的月色中。
注释:¹杨柳:柳与留谐音,古人有折柳送别之俗。清明亦有插柳、戴柳之俗。²伊川:水名。即“伊河”。洛河支流,在河南西部。
伊川桃李正芳新,寒食山中酒复春。
伊川桃李正芳新,寒食山中酒复春¹
译文:伊川的桃李正是芬芳面新鲜的时候。在寒食节里,山中的酒也是醉香宜人的。
注释:¹酒复春:唐人名酒多用春字,如竹叶春、松醪春、烧春等。
野老不知尧舜力,酣歌一曲太平人。
野老不知尧(yáo)(shùn)力,酣(hān)歌一曲太平人。
译文:山野间的老人安居乐业,快活地唱上一曲,唱一唱这身在太平盛世中的人。

  起二句紧扣题目,谓值此寒食清明节候,洛阳城中已是繁英飘荡、缤纷如雪,而陆浑山中则花始绽放。其意并不在说明城中与山中气候景物之异,而是表现诗人追随春天的脚步,从城里转向山中寻觅春光的浓厚兴趣,和对春天由洛阳转至山中这一发现的诗意感受。白居易《大林寺桃花》云:“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对照此诗首二句,可见宋之问早在白氏之先就感受并发现了春之转移这一诗材诗境,只不过白氏明白挑出自己的诗意感悟,近乎宋诗的表现理趣;而宋之问的这两句诗则仅客观展示这一现象,而将自己的感受含蓄于诗中而已。“今始发”,则山中春光方兴未艾,正可尽情享受,开启下文。

  三、四两句紧扣题内“还”字,写自己清晨从洛阳出发,晚上已在陆浑别业。这点意思如果直白道出,则根本不能成其诗。诗人不说“早发洛阳”“夕至陆浑”,而说旦别河桥”“夕卧伊川”,这一“别”一“卧”,不仅表达了对洛阳春光的留恋,而且透出了卧赏山庄春夜美景的惬意与喜悦。将洛阳与陆浑改成“河桥”与“伊川”,也使干巴巴的地名有了具体可感的形象和诗意。尤为出色的是在“旦别河桥”与“夕卧伊川”之下分别缀以“杨柳风”和“桃李月”这两个全新的组合意象,不仅生动地展示了洛阳繁花飘雪之后“春风杨柳万千条”的幕春景象和陆浑山中月映桃李正芬芳的景象;而且由于用“杨柳”来形容“风”,用“桃李”来形容“月”,读者仿佛能闻到这“风”中飘送的杨柳的气息,这“月”下散发的桃李的芳香,造语新颖,意象优美。上下两句,对仗工整,又一气呵成,显得特别流丽圆转。两句诗就像是两幅情调意境很美的图画,完全可以用它们来作为两幅画的题目。音调的婉转流畅、圆转自如也同样非常突出。可以说兼有诗境美、绘画美和音乐美。虽不像“桃李春凤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那样凝练概括,但自有一种天然的风韵和流走的意致。

  第五句用顶针格,重复上句“伊川桃李”,以突出陆浑山中春色正浓,蝉联中有流走之势。第六句点明“寒食”节令,应上“桃李正芳新”,并渲染春酒又正新熟。不但春色迷人,而且春酒醉人,花香之外更兼酒香。一“正”一“复”,相互勾连呼应,传达出一种顾盼神飞的神情意态。

  七、八两句,以陆浑山中风物之美、生活之惬作收。“野老”指当地居民,也可兼包诗人自己。谓处此山中人无异于尧舜太平盛世的百姓,当酣歌一曲,终老此地。这个结尾,不无歌咏升平的意味。但话说得很艺术,很富诗情,并不是硬贴上去的颂圣尾巴,与全诗的内容风格也比较统一。武后统治时期,统治集团内部尽管矛盾斗争不断,但社会安定,经济繁荣,诗人所歌咏的“太平”,并非纯粹的粉饰之词。

  全篇的突出特点是风调的自然流美。清新流丽的语言,一气流走的格调,圆转如珠的韵律,和贯串全诗的浓郁的春天气息,达到了和谐的统一。

参考资料:
1、 刘学锴撰.唐诗选注评鉴 上卷:中州古籍出版社,2013.09:第75页

hánshíháihúnbié--sòngzhīwèn

luòyángchénghuāxuěhúnshānzhōngjīnshǐ

dànbiéqiáoyángliǔfēngchuāntáoyuè

chuāntáozhèngfāngxīnhánshíshānzhōngjiǔchūn

lǎozhīyáoshùnhāntàipíngrén

粲粲三珠树,寄生赤水阴。
(càn)¹三珠树²,寄生赤水阴。
译文:粟烂光辉三珠树,寄生赤水之南滨。
注释:¹粲粲:光彩鲜艳的样子。²三珠树:古代神话中的树名。
亭亭凌风桂,八榦共成林。
亭亭凌风桂,八榦(gàn)¹共成林。
译文:高高耸立迎风桂,八树相连便成林。
注释:¹八榦:指八株桂树。
灵凤抚云舞,神鸾调玉音。
灵凤抚云舞,神鸾(luán)调玉音。
译文:灵异凤凰云中舞,神奇鸾鸟鸣玉音。
虽非世上宝,爰得王母心。
虽非世上宝,爰得王母心。
译文:虽然不是人间乐,王母为之甚欢心。

shānhǎijīngshísānshǒu ·

táoyuānmíng wèijìn 

càncànsānzhūshù shēngchìshuǐyīn 
tíngtínglíngfēngguì gàngòngchénglín 
língfèngyún shénluántiáoyīn 
suīfēishìshàngbǎo yuánwángxīn 
两牧竖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少倾,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童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且号且抓。其一童嗥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号抓如前状。前树又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僵卧,久之不动。童下视之,气已绝矣。
两牧竖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谋¹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²数十步。少倾³,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童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且号且抓。其一童嗥(háo)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狼闻声四顾¹⁰,始望见之;乃¹¹¹²此趋(qū)¹³彼,号抓如前状¹⁴。前树又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zhǐ),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yǎn)¹⁵僵卧,久之不动。童下视之,气已绝¹⁶矣。
译文:有两个牧童到山里的狼的巢穴里去,巢穴里有两只小狼。他们计划分别捉它们,两人各自爬上一棵树,相距数十步。不一会儿,大狼来了,进窝发现小狼不见了,心里非常惊慌。牧童在树上扭小狼的蹄爪、耳朵,故意让它大声嚎叫。大狼听见声音抬头看,愤怒地跑到树下又叫又抓。另一个牧童在另一棵树上让小狼大声嚎叫。大狼听见声音,四处张望,才看见小狼;于是离开这棵树,快速跑到另一棵树下,像刚才那样狂叫撕抓。前一棵树上的牧童又让小狼嚎叫,大狼又转身扑过去。大狼嘴里没有停止过嚎叫,脚下没有停止过奔跑,这样来回数十次,跑得渐渐慢了,声音渐渐小了;然后大狼奄奄一息,僵直地躺在地上,很久都不动弹。牧童于是从树上下来看,它已经断气了。
注释:¹谋:计划。²去:距,距离。³少顷:一会儿。⁴仓皇:惊慌的样子。⁵于:在。⁶故:故意。⁷且:又。⁸彼:另一个。⁹致:让,令。¹⁰顾:张望。¹¹乃:于是,就。¹²舍:离开,放弃。¹³趋:快速跑。¹⁴状:样子。¹⁵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¹⁶绝:断。
琅琊幽谷,山水奇丽,泉鸣空涧,若中音会,醉翁喜之,把酒临听,辄欣然忘归。既去十余年,而好奇之士沈遵闻之往游,以琴写其声,曰《醉翁操》,节奏疏宕而音指华畅,知琴者以为绝伦。然有其声而无其辞。翁虽为作歌,而与琴声不合。又依《楚词》作《醉翁引》,好事者亦倚其辞以制曲。虽粗合韵度而琴声为词所绳约,非天成也。后三十余年,翁既捐馆舍,遵亦没久矣。有庐山玉涧道人崔闲,特妙于琴,恨此曲之无词,乃谱其声,而请于东坡居士以补之云。
(láng)(yá)¹幽谷²,山水奇丽,泉鸣空涧(jiàn),若中音会³,醉翁喜之,把酒临听,辄(zhé)欣然忘归。既去十余年,而好奇之士沈遵闻之往游,以琴写其声,曰《醉翁操》,节奏疏宕(dàng)而音指华畅,知琴者以为绝伦。然有其声而无其辞。翁虽为作歌,而与琴声不合。又依《楚词》作《醉翁引》,好事者亦倚其辞以制曲。虽粗合韵度而琴声为词所绳约,非天成也。后三十余年,翁既捐馆舍,遵亦没久矣。有庐山玉涧道人崔闲,特妙于琴,恨此曲之无词,乃谱其声,而请于东坡居士以补之云。
译文:欧阳修在滁州游琅琊幽谷,飞瀑鸣泉,声若环佩。美妙动人,乐而忘归,写了篇《醉翁亭记》,脍炙人口,当时就刻石立了碑。沈把特意跑到滁州探访,见那琅琊山水确如醉翁妙笔所绘,就动了兴致,以琴寄趣,创作了一支宫声三叠的琴曲《醉翁吟》(即《醉翁操琅然》)。沈把寻了个机会为欧阳修亲自弹奏此曲,欧阳修听了很高兴。并应沈的请求为该曲作了词。欧词自是大手笔,“然调不主声,为知琴者所惜。”调不主声就是唱不出来。沈把的《醉翁吟》传开之后,引起了很多人的兴趣,不但争传《醉翁吟》琴曲,连欧阳修所作《醉翁吟》歌词,也有好事者纷纷为其谱琴曲,但都不理想。冥冥中似乎在等待着什么机缘,一晃三十多年过去,欧阳修、沈把相继去世,庐山玉涧道人崔闲还惦记着这件事。崔闲精通琴曲,曾拜沈把为师。他非常喜欢此曲,“常恨此曲无词,乃谱其声,请于东坡居士。”苏轼贬谪黄州期间,崔闲多次从庐山前往拜访。一次他揣着《醉翁吟》的曲谱登门,请东坡填词。苏轼不但诗文高妙,而且精通音律,听明来意,欣然应允。于是乎,崔闲弹,东坡听,边听边谱词,不大一会儿就完成了。
注释:¹琅琊:山名。在今安徽滁县西南。欧阳修《醉翁亭记》:“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邪也。”²幽谷:幽深的山谷。³若中音会:好像与音乐的节奏自然吻合。⁴醉翁:欧阳修的号。见《水调歌头》(昵昵儿女语)注。⁵沈遵:欧阳修《醉翁吟》:“余作醉翁亭于滁州。太常博士沈遵,好奇之士也。闻而往游焉。爱其山水,归而以琴写之。作《醉翁吟》三叠。”⁶绝伦:无与伦比。⁷绳约:束缚,限制。⁸捐馆舍:死亡的婉称。《战国策·赵策》:“今奉阳君捐馆舍。”鲍彪注:“礼:妇人死日捐馆舍。盏亦通称。”按欧阳修卒子熙宁五年(1072)。
琅然。清圜。谁弹。响空山。
琅然¹。清圜(yuán)²。谁弹。响空山。
译文:飞瀑似珠玉叠串琅琅鸣泉,高山推出明月,清朗团圆。我问:是谁?琴弦轻响,优美的旋律,回荡空山。
注释:¹琅然:象声词。响亮的样子。²清圜:清新圆润。
无言。惟翁醉中知其天。
无言。惟翁醉中知其天。
译文:无人应答,静寂塞满广大空间。只有醉翁理解这天上的琴弦。这是大自然的音籁,美妙呵,难以言传。
月明风露娟娟。人未眠。
月明风露娟(juān)¹。人未眠。
译文:明月中天,清风把琴声送出很远,露水似真珠,眨着笑眼。此时此刻,谁能安恬入眠?
注释:¹娟娟:美好的样子。
荷蒉过山前。曰有心也哉此贤。
荷蒉(kuì)¹过山前。曰有心也哉此贤。
译文:背负草编筐篓的人,走过山前,大声高呼:有心人才能如此这般!
注释:¹荷蒉:背着草筐,此喻懂得音乐的隐士。
醉翁啸咏,声和流泉。
醉翁啸咏,声和流泉¹
译文:醉翁长啸,吟诵新的诗篇。余音袅袅,回答的是谷中的流泉。
注释:¹醉翁啸咏,声和流泉:谓欧阳修吟咏之声跟山间泉水之声相应。
醉翁去后,空有朝吟夜怨。
醉翁去后,空有朝吟夜怨。
译文:醉翁去了,不再回还。抛下的只是,朝的吟咏,夜的哀怨。
山有时而童颠,水有时而回川。
山有时而童颠(diān)¹,水有时而回川²
译文:山,有时会裸露光秃秃的山巅;水,有时会倒流回环。然而,醉翁呢?
注释:¹童颠:山顶光秃。²回川:漩涡。
思翁无岁年,翁今为飞仙。
思翁无岁年¹,翁今为飞仙。
译文:他已不会回到少年。醉翁呵,已经归去,幻化成仙。
注释:¹思翁无岁年:谓思念醉翁无时或释。无岁年,不论岁月。
此意在人间,试听徽外三两弦。
此意在人间,试听徽(huī)¹外三两弦。
译文:这美妙的乐曲,却留在人间。不信,请你倾听,听呵,听这流注的奔泉。手指弹奏以外,还有新的一两只和弦,这《醉翁操》便是乐曲中的名篇。
注释:¹徽:琴徽,系弦的绳。后世多指琴面十三个指示音节的标志为徽。此句谓试听弦外之音。

  这是琴曲,属正宫。苏轼词集原不载。同时郭祥玉效作一首。序云:“予甥以子瞻所作《醉翁操》见寄,未以为工也。倚其声作之。”此后,辛弃疾作一首,始编入集中,即正式沿用为词调。又,楼钥二首,其一和苏氏韵。宋人所作,合五首。双凋,九十一字。上片十句十平韵,下片十句八平韵。

  苏轼此词就是专门为琴曲《醉翁操》这一天生绝妙之曲而谱写的。由于时代变迁,琴曲《醉翁操》原来是有其声而无其辞,此后乐谱失传,却变成有其辞而无其声。现传苏轼所作词,是否得其天籁,这就只能从语言文字中加以揣摩。

  这首词上片,状写流泉之自然声响及其感人效果。

  “琅然。清圜。谁弹。响空山。”四句为鸣泉飞瀑之所谓声若环佩,创造出一个美好意境。琅然,乃玉声。《楚辞·九歌》曰:“抚长剑兮玉珥,璆锵呜兮琳琅。”此用以状流泉之声响。“清圜”二字,有用以形容月亮的,如杜甫《舟中》诗曰:“今朝云细薄,昨夜月清圆”;有用以形容荷叶的,如周邦彦《苏幕遮》词“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有用以形容声音的,如苏轼《一从花》词“钟鼓渐清圆”。这里用来说声音——琅然的流泉,清越圆转;而以夜月作陪衬。谓:在此夜月清圆而又十分幽静的山谷中,是谁弹起这一绝妙的乐曲?

  “无言。惟翁醉中知其天。”这是上面设问的回答。谓:这是天地间自然生成的绝妙乐曲。这一绝妙乐曲,很少有人能得其妙趣,只有醉翁欧阳修能够于醉中得之,亦能理解其天然妙趣。于是,这就进一步表明了流泉声响之无限美妙。

  “月明风露娟娟。人未眠。”一句不是正面写声响,但却说出了声响所产生的巨大感人效果。谓:在此明月之夜,“风含翠筱娟娟静,雨裹红蕖冉冉香”(杜甫《狂夫》诗句),人们因为受此美妙乐曲所陶醉,迟迟未能人眠。

  “荷蒉过山前。曰有心也哉此贤。”上二句说一般人听此曲听得入了迷,此二句说这一乐曲如何打动了荷蒉者。《论语·宪问》曰:“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既而曰:‘鄙哉,硁硁乎!莫己知也,斯已而已矣。深则厉,浅则揭。’子曰:’果哉,末之难矣。”’词作将此流泉之声响比作孔子之击磬声,用荷蒉者对击磐声的评价,颂扬流泉之自然声响。

  下片描述醉翁的啸咏声及琴曲声。“醉翁啸咏。声和流泉。”二句照应上片所说,只有醉翁欧阳修才能得其天然妙趣。欧阳修曾作《醉翁亭记》于滁州。在琅琊幽谷听鸣泉,且啸且咏,乐而忘返,天籁人籁,完全融为一体。

  “醉翁去后,空有朝吟夜怨。”二句说醉翁离开滁州,流泉失去知音,只留下自然声响,但此自然声响,朝夕吟咏,似带有怨恨情绪。“怨”为平声,作名词解。

  “山有时而童颠。水有时而回川。”二句说时光流转,山川变换。琅琊诸峰,林壑尤美,并非永远保持原状。童颠,指山无草木。谓:蔚然而深秀之琅琊,有时候也将失去其奇丽景象。至于水,同样也不是永远朝着一个方向往前流动的。因此,琅琊幽谷之呜泉也就不可能完美地保留下来。

  “思翁无岁年,翁今为飞仙。”二句说山川变换,人事变换,人们因鸣泉而念及醉翁,而醉翁却已化仙而去。《十洲记》载:蓬莱山周回五千里,有圆海绕山,无风而洪波百丈,不可往来。唯飞仙能到其处耳。词作用此典,意即醉翁化为飞仙,一去不复返,鸣泉之美妙,也就再也无人聆赏了。

  但是,“此意在人问,试听徽外三两弦。”二句说鸣泉虽不复存在,醉翁也已化为飞仙,但鸣泉之美妙乐曲,醉翁所追求之绝妙意境,却仍然留存人间,这就是琴曲《醉翁操》。因为琴曲《醉翁操》乃鸣泉之另一知音沈遵,以琴声描摹下来的乐曲,同是鸣泉之天然和声。词作最后将着眼点落在琴声上,突出了全词的主题。

  从词意上看,词作写鸣泉及其和声,能将无形之声响写得如此真实可感,如果不是对于大自然的造化之工有着真切的体验,无论如何也不能臻于此境。而且,从格式上看,词作句式及字声配搭非常奇特。开头四句,“琅然。清圜。谁弹。响空山”,只有一个仄声字(“响”)。其余都是平声。接着两句亦然。这样的安排,恐怕与此曲所属宫调有关。同时,上二下两结句作七言拗句,上结“曰(入作去)有(上代平)心也(阳上作去)哉此贤”与下结“试听徽外三两弦”,四声相合,当也是特意安排(据盛配《词调订律》卷二十二)。这都是琴曲韵度所留下的音乐印记。

  全词节奏鲜明,韵脚鲜明,读来朗朗上口,其中画面感十足,于乐曲搭配更见绝妙,实为不可多得的佳作,无怪乎清代陈廷焯《词则·别调集》中评价本词“清绝、高绝,不许俗人问津”。

参考资料:
1、 (宋)王禹偁等著 .宋词三百首鉴赏大全集 超值金版 :新世界出版社 ,2011.03 :第129页 .
2、 施议对编撰 .宋词一百首 :岳麓书社 ,2011.01 :第51页 .
3、 刘默,陈思思,黄桂月编著 .宋词鉴赏大全集 上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2.09 :第135页 .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