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将暮,花渐无,春催得落花无数。春归时寂寞景物疏,武陵人恨春归去。
春将暮,花渐无,春催得落花无数。春归时寂寞景物疏,武陵人恨春归去。
一阵风,一阵雨,满城中落花飞絮。纱窗外蓦然闻杜宇,一声声唤回春去。
一阵风,一阵雨,满城中落花飞絮。纱窗外蓦然闻杜宇,一声声唤回春去。
云笼月,风弄铁,两般儿助人凄切。剔银灯欲将心事写,长吁气一声欲灭。
云笼月,风弄铁,两般儿助人凄切。剔银灯欲将心事写,长吁气一声欲灭。
磨龙墨,染兔毫,倩花笺欲传音耗。真写到半张却带草,叙寒温不知个颠倒。
磨龙墨,染兔毫,倩花笺欲传音耗。真写到半张却带草,叙寒温不知个颠倒。
从别后,音信绝,薄情种害煞人也。逢一个见一个因话不说,不信你耳轮儿不热。
从别后,音信绝,薄情种害煞人也。逢一个见一个因话不说,不信你耳轮儿不热。
从别后,音信杳,梦儿里也曾来到。问人知行到一万遭,不信你眼皮儿不跳。
从别后,音信杳,梦儿里也曾来到。问人知行到一万遭,不信你眼皮儿不跳。
心间事,说与他,动不动早言两罢。罢字儿碜可可你道是耍,我心里怕那不怕。
心间事,说与他,动不动早言两罢。罢字儿碜可可你道是耍,我心里怕那不怕。
人初静,月正明,纱窗外玉梅斜映。梅花笑人休弄影,月沉时一般孤另。
人初静,月正明,纱窗外玉梅斜映。梅花笑人休弄影,月沉时一般孤另。
八千里,愁万缕,望不断野烟汀树。一会价上心来没是处,恨不得待跨鸾归去。
八千里,愁万缕,望不断野烟汀树。一会价上心来没是处,恨不得待跨鸾归去。
研香汁,展素纸,蘸霜毫略传心事。和泪谨封断肠词,小书生再三传示。
研香汁,展素纸,蘸霜毫略传心事。和泪谨封断肠词,小书生再三传示。
实心儿待,休做谎话儿猜,不信道为伊曾害,害时节有谁曾见来,瞒不过主腰胸带。
实心儿待,休做谎话儿猜,不信道为伊曾害,害时节有谁曾见来,瞒不过主腰胸带。
江梅态,桃杏腮,娇滴滴海棠颜色。金莲肯分迭半折,瘦厌厌柳腰一捻。
江梅态,桃杏腮,娇滴滴海棠颜色。金莲肯分迭半折,瘦厌厌柳腰一捻。
思今日,想去年,依旧绿杨庭院。桃花嫣然三月天,只不见去年人面。
思今日,想去年,依旧绿杨庭院。桃花嫣然三月天,只不见去年人面。
蝶慵戏,莺倦啼,方是困人天气。莫怪落花吹不起,珠帘外晚风无力。
蝶慵戏,莺倦啼,方是困人天气。莫怪落花吹不起,珠帘外晚风无力。
他心罢,咱便舍,空担着这场风月。一锅滚水冷定也,再撺红几时得热。
他心罢,咱便舍,空担着这场风月。一锅滚水冷定也,再撺红几时得热。
相思病,怎地医?只除是有情人调理。相偎相抱诊脉息,不服药自然圆备。
相思病,怎地医?只除是有情人调理。相偎相抱诊脉息,不服药自然圆备。
心窝儿兴,奶陇儿情,低低的啀声相应。舌尖抵着牙缝冷,半合儿使的成病。
心窝儿兴,奶陇儿情,低低的啀声相应。舌尖抵着牙缝冷,半合儿使的成病。
香罗带,玉镜台,对妆奁懒施眉黛。落红满阶愁似海,问东君"故人安在"?
香罗带,玉镜台,对妆奁懒施眉黛。落红满阶愁似海,问东君"故人安在"?
青纱帐,白象床,晚凉生月轮初上。谁家玉箫吹凤凰,教断肠人越添惆怅。
青纱帐,白象床,晚凉生月轮初上。谁家玉箫吹凤凰,教断肠人越添惆怅。
如年夜,人乍别,角声寒玉梅惊谢。梦回酒醒灯尽也,对着冷清清半窗残月。
如年夜,人乍别,角声寒玉梅惊谢。梦回酒醒灯尽也,对着冷清清半窗残月。
蔷薇露,荷叶雨,菊花霜冷香庭户。梅梢月斜人影孤,恨薄情四时辜负。
蔷薇露,荷叶雨,菊花霜冷香庭户。梅梢月斜人影孤,恨薄情四时辜负。
琴愁操,香倦烧,盼春来不知春到。日长也小窗前睡着,卖花声把人惊觉。
琴愁操,香倦烧,盼春来不知春到。日长也小窗前睡着,卖花声把人惊觉。
因他害,染病疾,相识每劝咱是好意。相识若知咱就里,和相识也一般憔悴。
因他害,染病疾,相识每劝咱是好意。相识若知咱就里,和相识也一般憔悴。
马致远

马致远

马致远(1250年-1321年),字千里,号东篱(一说字致远,晚号“东篱”),汉族,大都(今北京,有异议)人。他的年辈晚于关汉卿、白朴等人,生年当在至元(始于1264)之前,卒年当在至治改元到泰定元年(1321—1324)之间,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是我国元代时著名大戏剧家、散曲家。 ▶ 81篇诗文

猜您喜欢
七度逢寒食,何曾扫墓田。
七度¹逢寒食²,何曾扫墓田³
译文:客中过寒食已有七年,不能够祭扫在祖坟前。
注释:¹七度:作家离家已七年,未曾归乡扫墓。²寒食:清明前一天,扫墓祭祖的节日。³墓田:指坟地。
他乡长儿女,故国隔山川。
他乡¹长儿女,故国²隔山川。
译文:儿女们都已经在外乡长大,与故乡相隔万水千山。
注释:¹他乡:外乡。时作者居北京。²故国:指故乡。
明月飞乌鹊,空山鸣杜鹃。
明月飞乌鹊¹,空山鸣杜鹃²
译文:明月惊飞了绕树的乌长,空山里只有杜鹃在声声鸣叫着。
注释:¹“明月”句:借用曹操“月明星稀,乌鹊南飞”之句。²“空山”句:借用李白“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之句。
高堂添白发,朝夕泪如泉。
高堂¹添白发,朝夕泪如泉。
译文:高堂上明镜里悲叹白发,每日里思念游子泪如涌泉。
注释:¹高堂:这里指家中的父母。李白《将进酒》诗有“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之句。

  这首诗写寒食节的风俗,以及自己对家园对父母的思念之情,是一首五言律诗。

  这首诗首联和颔联先从离乡七年写起,作者写自己离乡期间未曾扫墓可谓不孝。由此过渡到思亲,再从他乡思绪飞越山川回到故园。颈联虚写寒食节的景象,实则写自己未归故乡和故乡归未得的心境。同时也写出孝思之绵远,景象之深邃,长夜难眠,悲不自已,这是以景衬情。曹操诗云:“月明星稀,乌长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此处“明月飞乌长”也有“何枝可依”的思绪愁肠。杜鹃鸟叫,民间以为“归不得也么哥哥”以至悲泣啼血,也是恨不能归乡之意。末联诗人叙说自己不尽的孝思,既有伤感,又有自责,既是安慰,又是怀念。余怀缕缕,溢于言表,直抒胸臆,点明主题。 [4]

  这首诗整体上充满了愧疚自责的心情,这包括对死者祖辈不敬,对生者父亲不孝。作者本身就是以孝敬、孝顺、孝心为最高敬老标准的学者。他被迫寄居京城,却又无法施展才华,心中的悔恨无法言说。这种笔法令人产生邈远无际的联想。 [3]

  这首诗主要是白描写法,明白如话,而又蕴藉情深。这在古代诗人看来,也是不易的,是值得现在写今诗和新诗的作者揣摩研究的。

参考资料:
1、 郭雪峰,葛成飞主编.旅游文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05:第178页
2、 刘琦,郭长海,吕树坤译注.清诗三百首译析:吉林文史出版社,,2014.02:第68页
3、 丁慨然著.蓟门诗话: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8.08:第216页
昔者宋国有田夫,常衣缊黂,仅以过冬。暨春东作,自曝于日,不知天下之有广厦隩室,绵纩狐貉。顾谓其妻曰:‘负日之暄,人莫知者;以献吾君,将有重赏。’里之富室告之曰:‘昔人有美戎菽,甘枲茎芹萍子者,对乡豪称之。乡豪取而尝之,蜇于口,惨于腹,众哂而怨之,其人大惭。子,此类也。’”
¹者宋国有田夫,常衣(yì)²(wēn)(fén)³,仅以过冬。暨(jì)春东作,自曝(pù)于日,不知天下之有广厦隩(yù),绵纩(kuàng)狐貉(mò)。顾谓其妻曰:‘负日之暄,人莫知者;以献吾君,将有重赏。’里之富室告之曰:‘昔人有美戎菽(shū),甘枲(xǐ)茎芹萍子者,对乡豪称之。乡豪取而尝之,蜇于口,惨于腹,众哂(shěn)而怨之,其人大惭。子,此类也。’”
译文:从前宋国有个农夫,经常穿用乱麻作絮的冬衣,并只用它来过冬。到了春天耕种的时候,自己在太阳下曝晒,不知道天下还有大厦暖室,丝棉与狐貉皮裘。回头对他的妻子说:‘晒太阳的暖和,谁也不知道,把它告诉我的国君,一定会得到重赏。’乡里的富人告诉他说:‘过去有以胡豆、麻杆、水芹与蒿子为甘美食物的人,对本乡富豪称赞它们,本乡富豪拿来尝了尝,就像毒虫叮刺了嘴巴,肚子也疼痛起来,大家都讥笑并埋怨那个人,那人也大为惭愧。你呀,就是这样一类人。’”
注释:¹昔:从前。²衣:穿(衣服)。³缊黂:用乱麻作絮的冬衣。⁴曝:曝晒,暴露在阳光下晒。⁵隩室:暖室。⁶绵纩:丝绵;借指絮丝棉的衣服。⁷狐貉:狐、貉的毛皮制成的皮衣。
斜髻娇娥夜卧迟,梨花风静鸟栖枝。
斜髻(jì)娇娥(é)¹夜卧迟,梨花风静鸟栖枝。
注释:¹娇娥:美人美貌的少女。
难将心事和人说,说与青天明月知。
难将心事和人说,说与青天明月知。
这首诗写的是唐伯虎心中比较的压抑,但是心事又无法和别人说起。表现出比较的悲惋凄凉之意。
禾黍离离半野蒿,昔人城此岂知劳?
禾黍(shǔ)离离¹半野蒿(hāo)²,昔人城此岂知劳³
译文:禾黍成行地上半是野蒿,古人修此城哪顾上辛劳。
注释:¹禾黍离离:从《诗经·王风·黍离》篇开首的“彼黍离离”一句脱化而来。原诗按传统解说,写周王室东迁后故都的倾覆,藉以寄托亡国的哀思。这里加以化用,也暗含对过去王朝兴灭更替的追思。黍:糜子。子实去皮后为黄米。有黏性,可以酿酒、做糕饼。离离:庄稼一行行排列的样子。²蒿:一种野草,此处泛指野草。³劳:辛劳。
水声东去市朝变,山势北来宫殿高。
水声东去市朝¹变,山势²北来宫殿高。
译文:洛水东去街市随之改变,邙山北来残存宫殿高高。
注释:¹市朝:争名夺利的场所。²山势:指北山。
鸦噪暮云归古堞,雁迷寒雨下空壕。
鸦噪暮云归古堞(dié)¹,雁迷寒雨下空壕(háo)²
译文:暮云中寒鸦鼓噪落墙上,寒雨下大雁迷途躲空壕。
注释:¹堞:城上小墙,即女墙。²壕:城下小池。
可怜缑岭登仙子,犹自吹笙醉碧桃。
可怜缑(gōu)¹登仙子²,犹自吹笙(shēng)³醉碧桃
译文:可惜缑岭成仙的太子晋,还在吹笙醉心于碧仙桃。
注释:¹缑岭:即缑氏山,在今河南偃师东南。多指修道成仙之处。²登仙子:指王子乔。³笙:一种乐器。⁴碧桃:原指传说中西王母给汉武帝的仙桃。此指传说中仙人吃的仙果。

  洛阳,是有名的古城,东汉、曹魏、西晋、北魏曾建都于此。隋炀帝时,在旧城以西十八里营建新城,武则天时又加扩展,成为唐代的东都,而旧城由此芜废。许浑这首诗是凭吊故城感怀。

  诗的开头以“禾黍离离半野蒿”,直落登城所见,满目荒凉残破,昔日华丽雄伟的宫殿已荡然无存。诗人正是通过眼前景物的描写,托出“故”字,把昔日之兴盛与今日之凄凉作尖锐地艺术对比,从而引出“昔人城此岂知劳”的无限感慨。历史上的统治者为了自己的奢华享乐,役使千千万万的劳力建起了洛阳宫殿和城池,而今却已倾圮残毁。在这里,诗以“岂止”构成反诘,表达了对统治者的愤怒批判和无情嘲讽。

  颔联承上作深入描写以“市朝变”与“水声东去”、“宫殿高”与“山势北来”做鲜明对比,并照应首联,揭示权贵之不能长存,表达诗人登城凭吊之情。

  颈联更写出了故城的荒凉冷落。“鸦噪”说明这里凄清,人迹罕至;“雁迷”,说明这里似乎早已被人们遗忘。一幅鸦噪图,一幅雁迷图,给全诗笼上了一层悲剧色彩。写景逼真,细节处处传神,以不懂人事的鸦、雁,反映人事的变化,显得深刻有力。

  尾联承上以反折作收,富贵之不得长存,人生之过于短暂,这使诗人痛苦、感慨,从而产生羡慕神仙的思想,但诗人却反说“可怜”,正说明诗人认为虚妄的神仙故事也不能解决现实的矛盾,不能解决思想上的苦恼,故用“可怜”的反言以见意,表达了他这种怀古伤今的感慨的深沉与无限的悲伤。

  诗的首句“禾黍离离”,《<诗经>黍离》开首的“彼黍离离”化用而来的,暗含对过去王朝兴灭更替的追思。第二联表达对这座由劳苦百姓辛苦修建,却终遭废毁的城市的痛惜之情。“水声东去”既是写实景(故洛城紧靠着洛水北岸),又是双关寓意。诗人由脚下奔流向东的洛水,生发出光阴流逝,人世沧桑的感慨。尾联借用典故慨叹世人不能像太子普那样逍遥自在地超脱于尘世变迁之外。

  全诗主要通过洛阳看到的荒凉残破的景象,借古喻今,抒发自己对当时政治形势的关怀和殷忧,对那些脑满肠肥无所用心的达官贵人以及浪荡公子等醉生梦死之徒,充满了愤懑和鄙弃之情。吴汝纶曰:“末刺贵游不知时变,但解行乐也”窥破了诗人的用意。

  由于许浑生活的时代是封建王朝由鼎盛转向衰落的转折,且作为时代的一份子又无力挽救这历史的遗恨,他追抚山河陈迹,俯仰今古兴废,苍莽历落,感慨深沉,所以此诗盈溢着浓浓的失落感和幻灭感。此篇起得苍凉,接得开阔,对偶工整,句法圆活,在其怀古诗中亦称名作。可惜的是后半篇比较薄弱。颈联虽然刻画工细,但未能翻出新意,缺少转折波澜之势。结尾更落入俗套,调子也嫌低沉无力。全诗没有李白的豪放,也没有杜甫的深沉,却有一份浓浓的凝重以及万重无奈的思绪下想让历史的车轮逆转来找回昔日盛景的希冀。但许浑的幻灭感在那个时代,那个环境也是情有可原的。

参考资料:
1、 张碧波 邹尊兴.新编唐诗三百首译释.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757-758
2、 赵龙祥.唐诗通.南京: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2006:513
3、 房日晰.唐诗比较论.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226
4、 贺新辉.全唐诗鉴赏辞典 第十卷(重排版).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2004:1994

dēngluòyángchéng

hún tángdài 

shǔbànhāo rénchéngzhīláo 
shuǐshēngdōngshìcháobiàn shānshìběiláigōngdiàn殿gāo 
zàoyúnguīdié yànhánxiàkōngháo 
liángōulǐngdēngxiān yóuchuīshēngzuìtáo 
饥来吃饭倦来眠,只此修行玄更玄。
¹来吃饭倦²来眠³,只此修行玄更玄。
译文:饥了就吃饭,困了就睡觉,只是这样修行是玄之又玄。
注释:¹饥:饥饿。²倦:困倦。³眠:睡觉。
说与世人浑不信,却从身外觅神仙。
说与世人浑¹不信,却从身外觅(mì)神仙。
译文:这样告诉世人无人相信,反而从自身以外的地方寻求神仙。
注释:¹浑:全;完全。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