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溜垂珠箔,青苔绣粉墙。
玉溜垂珠箔,青苔绣粉墙。
积阴连五夜,清梦到三湘。
积阴连五夜,清梦到三湘。
竹屋茶烟湿,荷池扇影凉。
竹屋茶烟湿,荷池扇影凉。
重阴蔽难霁,淹滞泊鱼梁。
重阴蔽难霁,淹滞泊鱼梁。
叶兰

叶兰

元饶州路鄱阳人,字楚庭,号寓庵,又号醉渔。元末官太常礼仪院奉礼。入明,周伯琦应召入金陵,兰以诗讽之。后伯琦以其名荐,兰投水死。有《寓庵诗集》。 ▶ 175篇诗文

猜您喜欢
周氏夫妇,以渔为生,日出没风波。一日,二豪贼相谓曰:“伺周之市,但留其妇时,吾可攫其金也。”于是窥周出。周既去,二豪贼持刀近船。周畜一犬,见之,狂吠。妇闻声而出。二贼跃上船,出刃胁之。犬啮贼,以故贼不得脱身。妇乘其无备,推堕一贼河中。一贼为犬所啮,痛甚。妇举刀欲劈之,贼色挠,跪而谢。是时夫方归,见状,即缚二豪贼至官。
周氏夫妇,以¹渔为生,日²出没风波。一日,二豪贼³相谓曰:“伺周之⁵市,但⁶留其妇时,吾可攫(jué)⁷其金也。”于是窥(kuī)周出。周既¹⁰,二豪贼持刀近船。周畜¹¹一犬,见之,狂吠。妇闻声而出。二贼跃¹²上船,出刃¹³胁之。犬啮(niè)¹⁴贼,以故¹⁵贼不得脱身。妇乘其无备,推堕(duò)一贼河中。一贼为犬所啮,痛甚。妇举刀欲劈之,贼色挠¹⁶,跪而谢¹⁷。是时夫方¹⁸归,见状,即缚(fù)二豪贼至官¹⁹
译文:一对姓周的夫妇,以捕鱼为生,每天都在风浪里工作。一天,两个大强盗互相说:“等到姓周的丈夫到市场去,只留下妇人时,我们可以抢夺他们的钱财。”于是强盗等候着姓周的丈夫离开。姓周的丈夫一离去,两个大强盗(就)拿着刀靠近船。周氏夫妇养了一条狗,(狗)看到了强盗,就狂叫着。周夫人听到了声音就出来了。两个强盗跳上船,拿出刀要胁迫她(把钱给他们),(其中的一个)强盗被狗咬住,因此无法脱身。周夫人趁他们没有防备(的时候),把一个强盗推入河中。一个强盗被狗咬着,非常痛。周夫人拿着刀想要砍向他,强盗脸上显出屈服的样子,跪下来认罪,这时姓周的丈夫正巧回来了,看到这情况,就绑着这两个强盗去报官。
注释:¹以:以......为生。²日:每天。³贼:强盗。⁴伺:等候。⁵之:即“至,到”。⁶但:只。⁷攫:抢夺。⁸窥:暗中察看。⁹既:(去)以后。¹⁰去:离开。¹¹畜:畜养。¹²跃:跳上。¹³刃:刀。¹⁴啮:咬。¹⁵以故:因为这个缘故,因此。¹⁶色挠:脸上显出屈服的样子。¹⁷谢:认罪。¹⁸方:正巧。¹⁹官:官府。
狐鼠擅一窟,虎蛇行九逵。
狐鼠¹(shàn)一窟(kū)²,虎蛇行九逵(kuí)³
译文:城墙上的狐狸和土地庙里的老鼠满满一窝,恶虎毒蛇横行于都城大道。
注释:¹狐鼠:是“城狐舍鼠”的简称,语出《韩非子》。城狐:城墙上的狐狸。舍鼠:土地庙里的老鼠。这句的“狐鼠”与下句的“虎蛇”都比喻仗势作恶的官吏。²擅一窟:满满一窝,指恶吏众多。³九逵:指都城大道,又称九衢。“行九逵”也指恶吏众多,又有横行霸道的意思。
不论天有眼,但管地无皮。
不论天有眼,但¹管地无皮²
译文:不管上天有眼明鉴,只知贪污将地皮都刮走。
注释:¹但:只。²地无皮:指官吏把地皮刮走了。
吏鹜肥如瓠,民鱼烂欲糜。
吏鹜(wù)¹论如瓠(hù)²,民鱼³烂欲糜(mí)
译文:官吏个个似论如瓠瓜的野鸭,百姓似鱼肉被踏作烂泥。
注释:¹鹜:鸭子。²瓠:瓠瓜。³民鱼:这句的意思官吏鱼肉百姓。⁴糜:煮得稀烂的粥。
交征谁敢问,空想素丝诗。
交征¹谁敢问,空想素丝诗²
译文:用各种名义征收的苛捐杂税谁敢质问,空盼能有清官来伸张正义。
注释:¹交征:交相征收,指用各种名义征收的苛捐杂税。²素丝诗:指清官。

  这首诗的首联用“狐鼠”“虎蛇”比喻恶吏,揭露他们不仅人数众多,而且独霸朝政、肆意横行。颔联写贪官污吏不知王法,会遭到天谴。颈联刻画贪官污吏狠恶的形象,官无忌惮,民无活路。尾联揭露百姓敢怒不敢言,只盼有一个清官伸张正义。这首诗对贪官污史的揭露入木三分,全诗流利自然,取譬设喻,各尽其妙;明讽暗刺,酣畅淋漓,艺术表现力极强。

  这首诗的前四句描摹了官吏横征暴敛的真实图景。“狐鼠擅一窟,虎蛇行九逵”,描绘虎狼遍地游窜之态,酷吏劣绅无处不在。李白《蜀道难》中有“朝避猛虎,夕避长蛇”之句,将祸国叛乱、残害百姓的军阀喻为虎蛇。作者此处以“狐鼠”和“虎蛇”对举,工整之余更显用意之深。透过诗人笔锋,这些蛇鼠官吏在城中肆意游走、横行乡里的丑态毕现,大街小巷到处都充斥着他们的丑恶嘴脸。

  “不论天有眼,但管地无皮”,状官吏肆意剥削之举,将民脂民膏搜刮殆尽。前句化用东汉蔡文姬《胡笳十八拍》“为天有眼兮,何不见我独漂流”的诗意,反衬酷吏之胆大妄为;后句套用俗语“刮地皮”,喻贪官暴敛无厌的含义,突出了官吏的无耻行径。这二句生动地刻画了这帮城狐社鼠的凶恶面目。他们哪管天公有眼,只顾搜刮民财,恨不得掘地三尺,榨尽百姓最后一滴油水。“天有眼”、”地无皮”虽是前人陈语,但经诗人用于同一联中,加强了情感效果。

  后四句反映了受难百姓的悲惨境遇。“吏骜肥如瓠,民鱼烂欲糜”,以“肥吏”衬“烂民”。诗人明写鸭肥如瓠,实为比喻贪官污吏像肥鸭一样摇摆自得的丑态。在官吏阔绰生活的对比下,百姓的惨境更加明显。他们就像刀俎上的鱼肉,任人宰割。在官吏的搜刮、欺压下,人们身心憔悴,生活渐趋崩溃的边缘。

  “交征准敢问”,一语迸发出百姓愤怒之音。尽管愤怒,人们却无力改变现状,只好寄希望于幻想,“空想素丝诗”记载了百姓由产生希望到希望破灭的过程。百姓想诵“素丝”诗,是在企盼吏治清明,饱含希望之语。而着一“空”字,则使他们瞬间跌人失望之中,人们不得不从幻想中醒来,面对这残酷的现实。

  全诗多处用典,可谓“无一字无来历”,体现了洪氏诗风受江西诗派影响之大。江西诗派主张“化腐朽为神奇”、“以故为新”,该诗深明其意,取前人陈爵却能点铁成金。

参考资料:
1、 乐云,黄鸣主编.中华诗文鉴赏典丛 唐宋诗鉴赏辞典:崇文书局,长江出版传媒,2015.08:第700页
罗带惹香,犹系别时红豆。泪痕新,金缕旧,断离肠。
罗带¹²香,犹系别时红豆³。泪痕新,金缕(lǚ)旧,断离肠。
译文:罗带带来芳香,还系着分别时送我的相思豆。金丝线早已磨旧而泪痕总是新的,再难接续,那断肠般的离愁。
注释:¹罗带:古时妇女束腰的丝织带,可结同心,象征定情,故又是情人赠别的物件。²惹:引,这里有带来之意。³红豆:即相思子。⁴金缕:金丝。此指衣服上的金丝绣纹。一说指女子面妆。
一双娇燕语雕梁,还是去年时节。绿杨浓,芳草歇,柳花狂。
一双娇燕语雕(diāo)梁,还是去年时节。绿杨¹浓,芳草歇(xiē)²,柳花狂。
译文:一对对娇燕,呢喃亲语在梁间檐头,恰似去年我们欢爱的时候。春色更加浓绿,春草的芳香分外清幽,飞舞的柳絮伴随着我的愁绪。
注释:¹杨:《花间集》作“阴”。²歇:散发。歇,深邃,形容幽深的草丛。又解:歇,泄也,谓气泄无余也,即芳草长势极盛,已停止生长。

  这首词写女子的相思离别之情,是一首伤春怀人之词,写得清新可喜,文意流畅。

  上片直吐衷肠。首二句写睹物思人,别后余香犹在,红豆长系,以表不忘。“罗带惹香,犹系别时红豆。”罗带引来芳香,还系着相别时所赠的红豆。罗带和红豆都是象征爱情的信物,这里暗示着一对恋人的离别和相思,写得直截了当而又含蓄有味。末三句写相思之情,“泪痕新”写别情深切,“金缕旧”写别时长久,“断离肠”写相思痛苦。泪痕日日流,所以“新”;金缕花饰已无心收拾,所以“旧”;离别之情痛苦,所以断。这一“新”一“旧”,又暗示离别之久,相忆之深,再加上“断离肠”三字,更有分量。

  此词一反先写景后抒情的通例,上片可以说是直赋别情,下片却转入景语,写眼前景,以景托情。“一双娇燕语雕梁,还是去年时节”,既是对往年此时两情融洽的怀恋,又是眼前景色的实录,暗喻着自己的孤寂;犹言双燕呢喃依旧,而人却天各一方。“还是”二字,影射着物是人非之意。于是引起词中人更深的回忆:“绿阴浓,芳草歇,柳花狂。”这是一派暮春的景象,其中的情绪似乎更加迷茫了。尽管这里不直接赋写离别之事,而将别恨寄寓在这“草歇花狂”中,由景物兴发的忆别情味很浓,达到言虽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此词具有词旨哀怨,色泽朦胧,语言精妙,意境深沉的特点。“绿阴浓,芳草歇,柳花狂”,是含有复杂情事的景语,用在全词的结尾,尤觉隽永。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57-58
2、 刘学锴.温庭筠诗词选.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1:219-220

jiǔquánzi··luódàixiāng--wēntíngyún

luódàixiāngyóubiéshíhóngdòulèihénxīnjīnjiùduàncháng

shuāngjiāoyàndiāoliángháishìniánshíjié绿yángnóngfāngcǎoxiēliǔhuākuáng

高斋每到思无穷,门巷玲珑野望通。
高斋(zhāi)¹每到思无穷²,门巷玲珑³野望通。
译文:每到好友唐叔良高雅的书斋,我就思绪无穷。书斋是如此的玲珑别致,旷野一览无余。
注释:¹高斋:高雅的书斋。常用作对他人屋舍的敬称。²思无穷:思绪无穷春欲暮,思无穷,旧欢如梦中。³玲珑:指物体精巧细致:结构玲珑|小巧玲珑。⁴野望:眺望旷野。
片雨隔村犹夕照,疏林映水已秋风。
片雨(yǔ)¹隔村²³夕照,疏林映水已秋风。
译文:东边村落下了一场阵雨,仍然能看到西边村落那边的落日。
注释:¹片雨:阵雨,局部地区降落的雨。²隔村:村落挨着村落。³犹:仍然。⁴疏林:稀疏的林木。疏林惠风;稀松的树林,柔和的风。
药囊诗卷闲行后,香灺灯光静坐中。
药囊¹诗卷闲行后,香灺(xiè)²灯光静坐中。
译文:白日里背着药囊行医济世、手持诗书漫步,夜晚静坐于灯烛中看那灯火闪烁。
注释:¹药囊:装药的囊袋。²香灺:指香烛灯芯的余烬。
为问只今江海上,如君无事几人同?
为问只今江海上,如君无事几人同?
译文:问这浮沉人世江湖,像唐兄你这样的无事之人又有几多?

  这首诗写唐叔良溪居,带写唐叔良人品,将人与景物紧密结合,抒发自己对隐居生活的向往。首联写溪居,次联为居中望见之景,颈联为居中主人,尾联绾合宾主。全诗脉络明晰,淡淡写来,虽无惊人之笔,然轻巧细致,中间二联,尤为凝练,得韦应物诗真趣。

  首联写溪居。“高斋”谓此中乃高人所住,“每到”一词,可知诗人乃唐氏好友,常来常往,过从甚密;亦可见此诗非一时之作,而是长期观察、品味、意溪居所得,故下文写景,亦是经过了严密筛选。因为“门巷玲珑野望通”,所以“思无穷”。此居虽有门有巷道,却玲珑剔透、精致小巧,即在门巷之内,亦可望见四野风情,此乃由“思无穷”三字引发。“门巷玲珑”,形容建筑之精巧细致;“野望通”,表明在庭院设计中充分考虑到“借景的妙处,所以四边美景,尽收在唐宅之中。

  颔联即由“野望通”而下,写望中所见。因“野望通”,所以“片雨隔村犹夕照”,由溪居望去,隔村的夕照,四边美景,尽收在唐宅之中。“疏林映望已秋风”,则构成了一幅和谐宁穆的画面。这二句措词疏淡,微含薄凉,亦未尝无暖色调,但终可望不可即,此正是元季江南士夫之心境,其身也疏懒,其心也淡泊,于世事也无望、于将来也漠然唯微雨、远村、夕阳、疏林、秋望,最合其心境,故最堪为伴。上联既言“每到思无穷”,则此联之景,必非溪居所望全景,诗人但摄取与我会心者而已。

  颈联由景及人。“药囊诗卷闲行后”,在此疏淡背景上,所见之人(唐氏),亦复萧散自放。不能为良相,则求为良医,不能以文章用世,则求以诗自遣。此亦闲散中无聊之举。“香灺灯光静坐中”,写唐叔良悠闲怡然的生活。

  尾联赞唐叔良,也是自己向往脱离尘世的感慨。此唐氏为人之大节,亦诗人所深企慕者。故尾联乃问,“只今”乱世,江海之上,“如君无事几人同?”“几人同”,可见其人不多,然亦未尝没有,故尾联一问,既赞主人,又隐然自道,为绾合宾主之笔。其实,有此一笔,则可见诗人与主人实为同志者,而中四句之景之人,亦诗人胸中所有之景,心中向慕之人。

  此诗脉络明晰,诗中四句甚佳,其情趣自不待言,措词亦多可味,若颔联之“犹”“已”,颈联之“后”字,均见功力。“犹”字,可见前村后村皆有夕照,前村有之后村犹有之,唯溪居上不见,然则“片雨”之“片”字亦得照应“已”字含有惊悟之意,见疏林间掩映秋望,乃悟秋日已到,树木凋零。“后”字,将前之“闲行”又归结到“行”后之溪居中,不失题意。这些措词写来又声色不露,从容不迫,不作有意强调。综之全诗写景写人、遣词,皆是出于一种风神,读此诗,可想见彼人之神情,可推知彼时之士风。诗虽无惊人之笔,然确是典型的元季士人之笔。

参考资料:
1、 李梦生选编、注评,元明诗三百首注评,凤凰出版社,2008.3,第111页
2、 钱仲联,元明清诗鉴赏辞典 辽·金·元·明,上海辞书出版社,1994年12月第1版,第290-291页

tángshūliáng--zhāng

gāozhāiměidàoqióngménxiànglínglóngwàngtōng

piàncūnyóuzhàoshūlínyìngshuǐqiūfēng

yàonángshījuǎnxiánxínghòuxiāngxièdēngguāngjìngzuòzhōng

wèiwènzhǐjīnjiānghǎishàngjūnshìréntóng

五字诗中目乍成。尽教残福折书生。手挼裙带那时情。
五字诗¹中目乍成²。尽教残福³折书生。手挼(ruó)裙带那时情。
译文:一首五言诗,吸引了那女子,两人目光乍一接触,就传达出对彼此的爱慕之情。为了获得女子的爱情,宁愿折去自己余生的幸福,也心甘情愿。女子也手揉搓着裙带,含情脉脉,欲言还休。
注释:浣溪沙:唐代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分平仄两体,字数以四十二字居多,还有四十四字和四十六字两种。最早采用此调的是唐人韩偓,通常以其词为正体,另有四种变体。全词分两片,上片三句全用韵,下片末二句用韵。此调音节明快,为婉约、豪放两派词人所常用。¹五字诗:即五言诗。²目乍成:即乍目成,刚刚通过眉目传情而结为亲好。《楚辞·七歌·少司命》:“满堂兮美人,忽独与余兮目成。”朱熹集注:“言美人并会,盈满于堂,而司命独与我睨而相视,以成亲好。”³残福:谓所余之薄福,可引申为短暂的幸福。⁴挼:揉搓。
别后心期和梦杳,年来憔悴与愁并。夕阳依旧小窗明。
别后心期¹和梦杳(yǎo)²,年来憔悴与愁并。夕阳依旧小窗明³
译文:两个有情人,一别之后再无相见,只有在心中彼此思念和梦中相会。一年来,身体憔悴,满心愁怨,相思成疾。夕阳依时,小窗净明,而伊人已去,无限惆怅,尽在不言中。
注释:¹心期:心相期许。²杳:无影无声。³小窗明:小窗净明,唐方《失题》诗:“夕阳如有意,长傍小窗明。”

  这是一首恋情词。词中“挼手裙带那时情”和“夕阳依旧小窗明”都是非常鲜明、动人的意象。

  上片写追忆往日的恋情,写的也是初恋情态。“五字诗中目乍成”一字不动地袭用了明代诗人王彦泓《有赠》诗:“矜严时已逗风情,五字诗中目乍成。”

  “尽教残福折书生”,残福可引申为短暂的幸福。“折”指因享受过分而折福折寿,也用来表示承受不起。纳兰在诗词中多次称自己是天生薄福之人。如“薄福荐倾城”、“瞬息浮生,薄命如斯,低徊怎忘”等等。这里却是说赠五言诗、传眉目情这残薄的福份,却让我这一介书生消受不起。这一句也来自王彦泓《梦游》诗:“相对只消香共茗,半宵残福折书生。”

  “手挼裙带那时情”,在古诗词中多有女子“手挼裙带”的意象,实指女子用手指反复缠绕揉搓腰间的裙带,表达心中落寞无聊之情。五代薛昭蕴《小重山》词:“手挼裙带绕宫行,思君切,罗幌暗尘生。”顾夐《荷叶杯》其九:“一去又乖期信,春尽,满院长莓苔。手挼裙带独裴回,来摩来,来摩来。”在这些花间词人的眼里,红颜女子手挼裙带的样貌令人心生怜爱。熟读花间词的纳兰这里也是同样表怜惜爱慕之意。

  下片写今日的相思。“别后心期和梦杳,年来憔悴与愁并”,为《浣溪沙》词律中的过片联句。自离别后,心中与君相伴、白头偕老的期许与愿景变得和梦一样渺茫遥远。而一个“杳”字令人黯然销魂。“年来憔悴与愁并”直写分别后一年来心中的思念和惆怅,已让人憔悴不堪。

  “夕阳依旧小窗明”一句甚是明朗、幽旷。以这样清新的景语收束,使全词最后为之一振,意韵深长。晚唐方棫有《失题》诗云:“午醉醒来晚,无人梦自惊。夕阳如有意,长傍小窗明。”这种夕阳黄昏中的明亮幽旷,使前面低婉消沉的意绪忽然变得明朗起来。小窗前无限美好的夕阳似乎让人又燃起了希望,对爱情和幸福又有了信心。

  这首词写令人黯然销魂的离别、写一往情深的愁绪,却没有灰暗和绝望,反而最后透着一种朦胧美好的光亮,透着一种对往事的温情回忆。这在纳兰词中确属少见,读来令人神往。

参考资料:
1、 张秉戍.纳兰词笺注:北京出版社,1996年10月:141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