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逐东川道友。有客西山专候。真意是如何。罗*罗。七十古为稀少。今我六旬还到。浮世不坚牢。醉陶陶。
身逐东川道友。有客西山专候。真意是如何。罗*罗。七十古为稀少。今我六旬还到。浮世不坚牢。醉陶陶。
尹志平

尹志平

尹志平(1169~1251)金末及元代著名全真道士。字大和(又作太和),山东莱州(今掖县)人,初以马丹阳为师,被其父迫令返家,复往武官灵虚观,投刘处玄门下。明昌年间(1190~1196),又受教于丘处机、王处一、郝大通三位宗师,故其先后以全真五子为师。兴定四年(1220),丘处机偕18名高徒万里西行,尹志平居其一。由雪山返燕京后,丘处机住长春宫,尹志平隐居德兴(今河北涿鹿)龙阳观,丘处机赐其号为清和子。丘处机去世后,继为全真道掌教,居长春宫。宪宗元年(1251)去世,葬于京郊房山,中统二年(1261)诏赠“清和妙道广化真人”号。 ▶ 185篇诗文

猜您喜欢
寝扉临碧涧,晨起澹忘情。
寝扉¹临碧涧,晨起澹(dàn)²忘情³
译文:我的卧室靠近碧绿的山间流水,早晨起来淡薄了让我喜怒哀乐的事情。
注释:西涧:在滁州南岩寺内。¹寝扉:即卧室。²澹:淡泊。³忘情:对于喜怒哀乐之事不动感情,淡然若忘。
空林细雨至,圆文遍水生。
空林细雨至,圆文¹遍水生。
译文:空寂的树林中下起了细雨,水中遍布是雨落在水上的圈纹。
注释:¹圆文:指雨落水上的圈纹。
永日无馀事,山中伐木声。
永日¹无馀事,山中伐木声。
译文:整日没有多余的事,山中不时传来砍伐木头的声音。
注释:¹永日:长日。
知子尘喧久,暂可散烦缨。
知子尘喧¹久,暂可散烦缨(yīng)²
译文:知道你在尘世的喧嚣中待久了,在这可以暂时散去世俗的烦恼。
注释:¹尘喧:尘世的喧嚣。²烦缨:世俗的烦恼,犹言尘襟。
时迈其邦,昊天其子之,实右序有周。薄言震之,莫不震叠。怀柔百神,及河乔岳,允王维后。
¹²其邦³,昊(hào)其子之,实有周。薄言¹⁰¹¹¹²,莫不震叠¹³。怀柔¹⁴百神¹⁵,及¹⁶¹⁷乔岳¹⁸,允¹⁹²⁰²¹²²
译文:武王各邦去巡视,皇天视他为儿子。佑我大周国兴旺,让我发兵讨纣王,天下四方皆惊慌。安抚众神需祭祀,山川有神都来享。万国主宰是武王!
注释:¹时:语助词,一说为“按时”。犹言“现时”、“今世”。²迈:林义光《诗经通解》读为“万”,众多。³邦:国。此指武王克商后封建的诸侯邦国。⁴昊天:苍天,皇天。⁵子之:以之为子,谓使之为王也。即视诸侯邦国为自己的儿子。⁶实:语助词。一说指“实在,的确”。⁷右:同“佑”,保佑。⁸序:顺,顺应。⁹有周:即周王朝。有,名词字头,无实义。¹⁰薄言:犹言“薄然”、“薄焉”,发语词,有急追之意。¹¹震:震动,指以武力震动威胁。¹²之:指各诸侯邦国。¹³震叠:即“震慑”,震惊慑服。叠,通“慑”,恐惧、畏服。¹⁴怀柔:安抚。怀:来。柔:安。¹⁵百神:泛指天地山川之众神。此句谓祭祀百神。¹⁶及:指祭及。¹⁷河:黄河,此指河神。¹⁸乔岳:高山,此指山神。¹⁹允:诚然,的确。²⁰王:指周武王。²¹维:犹“为”。²²后:君。
明昭有周,式序在位。载戢干戈,载櫜弓矢。我求懿德,肆于时夏,允王保之。
明昭¹有周,式²序在位³。载(jí)干戈,载櫜(gāo)弓矢。我求懿(yì),肆¹⁰于时¹¹¹²,允王保¹³之。
译文:无比荣光周大邦,按照次序来封赏。收起干戈和兵甲,强弓利箭装入囊。讲求美好的道德,遍施中国各地方。周王永保国兴旺!
注释:¹明昭:犹“昭明”,显著,此为发扬光大的意思。²式:发语词,无实义。³序在位:谓合理安排在位的诸侯。序:顺序,依次。⁴载:犹“则”,于是,乃。⁵戢:收藏。干,盾。⁶干戈:泛指兵器。⁷櫜:古代盛衣甲或弓箭的皮囊。此处用为动词。此两句指周武王偃武修文,不再用兵。⁸我:周人自谓。⁹懿德:美德,指文治教化。¹⁰肆:施,陈列,谓施行。¹¹时:犹“是”,这、此。¹²夏:中国。指周王朝所统治的天下。¹³保:指保持天命、保持先祖的功业。

  全诗十五句,毛诗、朱熹《诗集传》皆不分章。明何楷《诗经世本古义》分为两章,以“明昭有周”起为第二章,清姚际恒《诗经通论》因之。但细审诗意,前半颂武王之武功,后赞武王之文治,语意连贯。如若分章,“不惟章法长短不齐,文气亦觉紧缓不顺”(方玉润《诗经原始》),所以还是从旧说以不分为好。

  此诗采用“赋”的手法进行铺叙。开头即说周武王封建的诸侯各国,不仅得到了皇天的承认,而且皇天也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儿子一样看待,而他们的作用就是“右序有周”。“皇天无亲,唯德是辅”,这就首先说明武王得到了天命。其次又说武王不仅能威慑四方,而且能安抚百神,所以他的继立,“明昭有周”,是能发扬光大有周先祖的光辉功业的。接着又写武王平定殷纣、兴立大周、封建诸侯之后,戢干戈、櫜弓矢,偃武修文,并以赞叹的口气说:我们谋求治国的美德,武王就把这美德施行于天下四方了。最后一句,总赞武王能保持天命,保持祖德,与首句遥相呼应。可见,此诗从头到尾,语意参差、语气连贯,而皆起伏错落有致,字里行间充溢着作者深挚而敬慕的感情。它以天命和周武王的联系作为全诗的主线,重点歌颂了周武王的武功和文德,层次清晰,结构紧密,在大多臃肿板滞的雅颂诗篇中,不失是一篇较为优秀的作品。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656-658

shímài

míng xiānqín 

shímàibāng hàotiānzhī shíyòuyǒuzhōu yánzhènzhī zhèndié huái怀róubǎishén qiáoyuè yǔnwángwéihòu 

míngzhāoyǒuzhōu shìzàiwèi zàigān zàigāogōngshǐ qiú shíxià yǔnwángbǎozhī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晚枝。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晚枝。
拈出退之山石句,始知渠是女郎诗。
拈出退之山石句,始知渠是女郎诗。

  这首诗是嘲讽秦观的诗风。秦观是北宋婉约词派的代表作家之一,他的诗词风格柔弱纤丽,修辞精巧,元好问称是“女郎诗”,露讥讽之意。这表明元好问崇尚的是象韩愈那样雄浑刚健的风骨之美。

  但是元好问的这种倾向性鲜明的审美观点过于绝对化,文学艺术可以也应当有多元的审美风格。刚健雄浑固然可贵,婉约秀丽也有娱人之美。在诗歌风格上,应当允许审美主体各有其好。不过作为生长在北方,仕于金王朝的诗人元好问来说,倾心于诗歌的雄浑苍茫之美,是十分自然的。

lùnshīsānshíshǒu··èrshí--yuánhǎowèn

yǒuqíngsháoyàohánchūnlèiqiángwēiwǎnzhī

niānchū退tuìzhīshānshíshǐzhīshìlángshī

大其心,容天下之物;虚其心,受天下之善;平其心,论天下之事;潜其心,观天下之理;定其心,应天下之变。《呻吟语》
大其心,容¹天下之物;虚²其心,受天下之善;平其心,论天下之事;潜其心,观天下之理;定其心,应³天下之变。《呻吟语》
译文:放宽心胸,就可以容纳天下事物;怀抱一颗谦虚的心,接受天下仁善;以平静的心态,分析天下事情; 潜心钻研,纵观天下事理; 安定身心,应对天下变化。
注释:¹容:容纳。²虚:使……谦虚。³应:应对。⁴变:变化。
张无垢谪横浦,寓城西宝界寺。其寝室有短窗,每日昧爽辄执书立窗下,就明而读。如是者十四年。洎北归,窗下石上,双趺之迹隐然,至今犹存。
张无垢(gòu)(zhé)¹横浦,寓²城西宝界寺。其寝室有短窗,每日昧爽³(zhé)书立窗下,就而读。如者十四年。洎¹⁰北归,窗下石上,双趺(fū)¹¹之书隐然,至今犹¹²存。
译文:张九成被贬官到横浦,住在城西的宝界寺。他住的房间一扇短窗,每天天将亮时,他总是拿着书本站在窗下,就着微弱的晨光读书。这样一直坚持了十四年这久。等到他回到北方了,在窗下的石头上,双脚踏出的痕迹还隐约可见。
注释:¹谪:把高级官员调到边远的地方去做官,这里指被贬官。²寓:居住。³昧爽:拂晓,破晓。昧,昏暗;爽,明朗。⁴辄:总是。⁵执:拿。⁶就:靠近。⁷明:光,光亮。⁸如:像。⁹是:这样。¹⁰洎:到。¹¹趺:脚。¹²犹:仍然。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