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国五千里,马头犹向东。宦情蕉叶鹿,世味蓼心虫。
去国五千里,马头犹向东。宦情蕉叶鹿,世味蓼心虫。
倦枕三更梦,征衫八月风。山川秋满眼,归思寄孤鸿。
倦枕三更梦,征衫八月风。山川秋满眼,归思寄孤鸿。
李遹

李遹

(约公元一二o八年前后在世)字平甫,栾城人。生卒年均不详,约金章宗泰和末前后在世,年六十七岁。高才博学,工画山水龙虎。为人滑稽多智。明昌二年(公元一一九一年)进士。泰和中,为大兴幕官,以忤上官,几罹不测,因是仕官不进。南渡后,授东平府治中。寻致仕,闲居阳翟十余年。自号寄庵先生。遹平生所作诗文甚多,李纯甫、杨果等尝与之酬和。 ▶ 6篇诗文

猜您喜欢
瞿塘嘈嘈十二滩,人言道路古来难。(人言 一作:此中)
(qú)¹(cáo)²十二滩³,人言道路古来难。
译文:瞿塘峡水刷刷流过众多险滩,这里的道路自古以来都很艰难。
注释:¹瞿塘:瞿塘峡,在今重庆市奉节县。²嘈嘈:水的急流声。³十二滩:并非确数,犹言险滩之多。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¹平地起波澜。
译文:总是怨恨人心比不了这江水,无缘无故也会平地掀起波澜。
注释:¹等闲:无端。

  这首诗从瞿塘峡的艰险借景起兴,引出对世态人情的感慨。“瞿塘嘈嘈十二滩,人言道路古来难”,就描绘出瞿塘峡的险阻形势。从“十二滩”中可以想见其险绝情况。

  面临着惊涛拍岸、险阻重重的瞿塘峡,诗人由江峡之险联想到当时的世态人情:“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瞿塘峡之所以险,是因为水中有道道险滩,而人间世道“等闲平地”也会起波澜,令人防不胜防,真是“人心”比江峡还要凶险。这是诗人发自内心的感慨之言。

  诗人参加永贞改革失败以后,屡受小人诬陷,权贵打击,两次被放逐。痛苦的遭遇,使他深感世路维艰,凶险异常,故有此愤世嫉俗之言。说瞿塘之险用“人言”提起,意为尽人皆知;叹人心之险则用“长恨”领出,主语是诗人自己,点出自己在现实的经历和体察中悟出的人情世态,并且明确表示了自己对它的态度。两句之间有转折,也有深入,以瞿塘喻人心之险,在人之言与我之恨之间过渡,命意精警,比喻巧妙,使抽象的道理具体化。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837-841
2、 周啸天 等.唐诗鉴赏辞典补编.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484-486
3、 施蛰存.唐诗百话(中).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2014:123-134
4、 李丽 刘志林.浅析刘禹锡《竹枝词》的内容特色.北方文学(中),2016(11):66.
卜得上峡日,秋江风浪多。
¹得上峡日,秋江²风浪多。
译文:占卜得知出峡的那一天,秋江上必多风浪。
注释:¹卜:占卜,古人通过摇铜钱、掷骨牌或计算天干地支等方式来预测吉凶的一种活动。²江:一作“天”。
巴陵一夜雨,肠断木兰歌。
巴陵¹一夜雨,肠断²木兰歌³
译文:巴陵足足下了一夜大雨,听到木兰歌我痛断肝肠。
注释:¹巴陵:古郡名,治所在今湖南岳阳。²肠断:形容极度悲痛。³木兰歌:南朝乐府歌,本写女子替父从军,此处活用其意。一说指唐教坊曲《木兰花》。

  此诗写秋天雨夜,女主人公一夜未眠,听着帘外雨声,她既不能安睡,又无心织作,唯有长吁短叹,哀歌当哭。诗句借助雨声与歌声交织的渲染,传达了巴陵女子思念、担忧和怨恨的复杂情感。全诗篇幅极小,容量可观,起结自然,剪裁得当。

  本诗首句就写一个占卜场面。卦象呈示的很不吉利:上峡之日,秋江必多风浪。这里谁占卜,谁上峡,均无明确交代。但可以确定的是:占卜的是诗的主人公——一位幽独的女子,而“上峡”的却不是她自己(否则峡中风云,无须卜而后知),应该是与她关系至为密切的另一角色。从“幽恨”二字可以推断,这个角色应该是女子的丈夫。他大约是位“重利轻别离”的商贾,正从巴陵沿江上峡做生意去。女主人公卜卦以问吉凶,可见她对丈夫的安危非常担心。

  上水,过峡,又是多风浪的秋天,舟行多险。这位巴陵女子的忧虑,只有李白笔下的长干女可相仿佛:“十六君远行,瞿塘滟滪堆。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一种不祥的预感驱使她去占卜,不料得到了一个使人心惊肉跳的回答。这个不吉利的卦象更让她忧心忡忡、寝食难安。或许她曾规劝丈夫择日而行,可是丈夫还是踏上了征程。因此,她心里不能不产生“幽恨”。

  这两句写事,后两句则重在造境。紧承上文,似乎凶卦应验了。淫雨大作,绵绵不绝。“一夜雨”意味着女主人公一夜未眠,可见其对丈夫的极度思念。本来她正愁烦不已,巴陵又下了一夜的大雨,那峡上也一定是风雨交加了,这有如雪上加霜更令人难耐。听着帘外潺潺秋雨,她不禁唱出哀哀的歌声。南朝乐府的“木兰歌”,本写女子替父从军,但前四句是:“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此处活用其意,是断章取义的手法。还有一种说法是,“木兰歌”即唐教坊曲《木兰花》,曲辞不传,晚唐五代词家多用为词牌。从韦庄、毛熙震等所作《木兰花》词看,内容多写闺中念远之情,且声哀调苦。如“千山万水不曾行,魂断欲教何处觅!”“匀粉泪,恨檀郎,一去不归花又落。”正当女主人公对丈夫万般思念、因雨更为担忧时,忽而传来充满离别相思的歌曲《木兰花》,她不禁肝肠欲断了。后两句不仅使诗境更为圆成,而且把全诗推向了情感的高潮,使全诗弥漫着无法消散的凄凉与愁苦,“幽恨”因此而更深更重。而从结构上说,诗正写到“断肠”处,戛然而止,像一个没有说完的故事,余韵不绝。

  古代的交通不够发达,很难抵御自然界的影响。有时一次简单的分手可能就意味着永别。这首《幽恨诗》反映了当时亲人离别带给人的痛苦,具有普遍意义。诗篇工于剪裁,起结自然而极有法度,造境与记事融合无间,既有汉魏古诗的浑融,又有南朝乐府的清远,具有很高的艺术感染力。

参考资料:
1、 张国举 等.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877-878
2、 周啸天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387-1388
折檐之前有隙地,方四五丈,直对非非堂。修竹环绕荫映,未尝植物。因洿以为池,不方不圆,任其地形;不甃不筑,全其自然。纵锸以浚之,汲井以盈之。湛乎汪洋,晶乎清明。微风而波,无波而平。若星若月,精彩下入。予偃息其上,潜形于毫芒;循漪沿岸,渺然有江湖千里之想。斯足以舒忧隘而娱穷独也。
折檐(yán)¹之前有隙地²,方³四五丈,直对非非堂。修竹环绕荫(yīn)映,未尝植物。因洿(wū)以为池,不方不圆,任其地形;不甃(zhòu)不筑,全其自然。纵锸(chā)以浚(jùn)之,汲(jí)井以盈之。湛乎汪洋,晶乎清明¹⁰。微风而波,无波而平。若星若月,精彩下入。予偃(yǎn)¹¹其上,潜形于毫芒¹²;循¹³漪沿岸,渺然有江湖千里之想。斯足以舒¹⁴忧隘¹⁵而娱穷独¹⁶也。
译文:衙署回廊前的一块空地有四五丈见方,正对着非非堂。此处修竹环绕林荫遮蔽,没有栽种其他植物。我按照地形挖了一个池塘,既不方也不圆;没有用砖砌,也没有筑堤岸,完全保留了它自然的形态。我用锹把池塘挖深,打井水把它灌满。池塘清澈见底,波光荡漾,微风一吹便泛起波纹,风一停便水平如镜。星与月映在水中,光亮直透塘底。我在塘边休息时,水中的影像纤毫毕现;绕着水池散步,仿佛徜徉在浩荡的江湖之间。这足以让人抒发内心的忧郁不畅,安慰我这个困窘寡助的人。
注释:¹折檐:屋檐下的回廊。²隙地:空地。³方:方圆,大小。⁴非非堂:欧阳修在洛阳时所建,命名为“非非堂”。⁵植物:这里用作动词,是种植植物的意思。⁶洿:地势低的地方。这里名词用作动词,是挖掘的意思。⁷甃:砌墙。⁸锸:铁锹。⁹浚:疏通。¹⁰清明:清澈、明亮的样子。¹¹偃息:休息。¹²毫芒:微小的东西。¹³循:沿着。¹⁴舒:舒展。¹⁵忧隘:忧愁和郁闷。¹⁶穷独:困乏无助的样子。
乃求渔者之罟,市数十鱼,童子养之乎其中。童子以为斗斛之水不能广其容,盖活其小者而弃其大者。怪而问之,且以是对。嗟乎,其童子无乃嚚昏而无识矣乎!予观巨鱼枯涸在旁,不得其所,而群小鱼游戏乎浅狭之间,有若自足焉,感之而作养鱼记。
乃求渔者之罟(gǔ)¹,市数十鱼,童子养之乎其中。童子以为斗斛(hú)之水不能广其容,盖活²其小者而弃其大者。怪³而问之,且以是对。嗟乎,其童子无乃(yín)而无识矣乎!予观巨鱼枯涸在旁,不得其所,而群小鱼游戏乎浅狭之间,有若自足焉,感之而作养鱼记。
译文:我于是请渔人撒网捕鱼,从他那里买了几十条活鱼,叫书童把它们放养在池塘中。书童认为池水太少不能增大容量,于是只把小鱼放养在内,而丢弃大鱼。我感到很奇怪,问他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他把自己的想法讲给我听。可叹啊,这个书童怎么如此糊涂而无知!我看见大鱼丢在一边干渴,得不到安身之处,而那群小鱼却在那又浅又窄的池塘中嬉戏,一副悠然自得的样子,我感触很深,于是写了这篇《养鱼记》。
注释:¹罟:渔网。²活:形容词用作动词,使.....活着。³怪:认为....奇怪。⁴无乃:难道不是。⁵嚚昏:糊涂昏庸。⁶观:观察。⁷自足:悠然自得的样子。

  这是一篇非常精彩的短文,作者以小见大,通过小鱼“若自足”,而巨鱼“不得其所”的境况,影射了当世君子“曾不能一日安之于朝堂之上”,而小人却“嚣嚣于廊庙”的现象。

  文章分为两段,第一段记自己挖池“以舒忧隘而娱穷独”的事。作者以细致的笔触描绘了做池的经过和池水的清明之状,以及给自己带来的恬然自适的情趣。既不提养鱼之事,也不言他事,仿佛浑然不晓世事之状。然而最后一句“舒忧隘而娱穷独”却隐隐透出了作者志怀高远而不得伸展的心理。

  转入第二段,作者开始提及养鱼之事。然而作者似乎并不意在养鱼,而是极为轻描淡写地以两句话便述完此事。转而借童子之口道出一个可怕的现实:“以斗斛之水不能广其容,盖活其小者而弃其大者。”以简练的话语点出文章的主旨,而后戛然而止。

  整篇文章含而不露,叙而不议,似乎是“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其实体现了欧公一贯的淳厚文风。以饱满的笔法叙写文章的次要部分,作为铺垫,以凝练的笔法点触主旨,点到即止,不再生发议论。

参考资料:
1、 《唐宋八大家全集》编委会.《唐宋八大家经典集》.江苏:江苏美术出版社,2014年3月:第230页

yǎng

ōuyángxiū sòngdài 

    zhéyánzhīqiányǒu fāngzhàng zhíduìfēifēitáng xiūzhúhuánràoyīnyìng wèichángzhí yīn洿wéichí fāngyuán rènxíng zhòuzhù quánrán zòngchājùnzhī jǐngyíngzhī zhànwāngyáng jīngqīngmíng wēifēngér érpíng ruòxīngruòyuè jīngcǎixià yǎnshàng qiánxíngháománg xúnyán沿àn miǎorányǒujiāngqiānzhīxiǎng shūyōuàiérqióng 

    nǎiqiúzhězhī shìshùshí tóngyǎngzhīzhōng tóngwéidǒuzhīshuǐnéngguǎng广róng gàihuóxiǎozhěérzhě guàiérwènzhī qiěshìduì jiē tóngnǎiyínhūnérshí guānzàipáng suǒ érqúnxiǎoyóuqiǎnxiázhījiān yǒuruòyān gǎnzhīérzuòyǎng 

帘卷曲阑独倚,江展暮天无际。泪眼不曾晴,家在吴头楚尾。
帘卷曲阑(lán)¹独倚,江展暮天²无际。泪眼不曾晴,家在吴头楚尾³
译文:卷起帘幕,独自依靠在弯曲的栏杆上,远处江面辽阔,傍晚的天空无边无际。望着家乡的方向,满目相思泪。
注释:¹曲阑:“阑”同“栏”,栏杆;曲阑就是弯曲的栏杆。²暮天:傍晚的天空。³吴头楚尾:源自宋朝洪刍《耿方乘》,其中曰:“豫章之地,为吴头楚尾。”这里豫章代指江西,缘由其在吴地之上游,楚地之下游,因此得名。
数点雪花乱委,扑鹿沙鸥惊起。诗句欲成时,没入苍烟丛里。
数点雪花乱委,扑鹿¹沙鸥(ōu)惊起。诗句欲成时,没入苍烟丛里。
译文:几泪浪花随意的腾起,岸边沙鸥扑腾着翅膀翱翔天际。抓住眼前这引人深思的景象作诗,然而那惊起的沙鸥却消失在苍烟水草丛中了。
注释:¹扑鹿:形容拍翅声。

  这首词又名《江亭怨》,原题于荆州江亭之柱上,故由此得名。作者并不可考,《冷斋夜话》、《异闻录》等著作言其是吴城小龙女之作,使这首增添一种神秘的色彩。

  以词意来看是一个流落异乡的少女感物伤怀思乡想家之作。但由其艺术手法来看,其内容之深刻,画面之丰富,手法之巧妙,给人感受之丰富不似一个初出笔坛的少女之作。

  词的上片描写流落异乡,客居他所的少女思乡远望的画面。

  “帘卷曲阑独倚,江展暮天之际。”怀着难言的哀愁,少女寂寞孤独地倚在栏杆上,面对暮色笼罩下的江面,泪眼朦胧,遥望故乡。

  “泪眼不曾晴,家在吴头楚尾。”“吴头楚尾”源自宋朝洪刍《耿方乘》,其中曰:“豫章之地,为吴头楚尾。”这里豫章代指江西,缘由其在吴地之上游,楚地之下游,因此得名。这句话意思是说少女泪眼朦胧地望着她家乡江西的方向。上片短短四句,却把少女那种满腔哀怨的感情,满目思乡之泪,形象与情感、人与物、景与情深然一体。

  词的下片,写思乡望远的少女内心丰富丽情感。受惊的沙鸥任意飞翔,而自己却流落异乡,有家难归一股难言的伤感顿上心头。

  “数泪雪花乱委,扑鹿沙鸥惊起。”雪花喻浪花。扑鹿,象声词,指沙鸥拍翅的声音。此句用意巧妙,不言少女伤怀,却言沙鸥不受羁绊,实际上把少女离乡后的不自由与沙鸥自由翱翔作了对比,通过移情联想,她的无限伤感流露纸端。“诗句欲成时,没入苍烟丛里。”少女多想抓住眼前这引人深思的景象作诗,然而却在转瞬之间那惊起的沙鸥却消失在苍烟水草丛中了。多么形象,又是多么生动,一幅少女思乡感伤展现在读者面前,给人以美的愉悦。

  这首词妙语横生,妙意满目。语句不多但词意深远,给人留下广阔的联想,使人余味不绝。

天缺西南江面清,纤云不动小滩横。
天缺¹西南江面清,纤云²不动小滩³(héng)
译文:雨过云开,西南的江面清平湛蓝,一抹微云横卧江上小滩一动不动。
注释:¹天缺:雨过云开,露出一角青天。²纤云:细云。此指夏日雨后的高卷云。³小滩:喻纤云。
墙头语鹊衣犹湿,楼外残雷气未平。
墙头语鹊¹²犹湿,楼外残雷³气未平。
译文:立在墙头的叽叽喳喳的鸟雀羽毛仍湿,楼外远处不时传来几声低沉的雷声。
注释:¹语鹊:喳喳叫的鸟鹊。²衣:比拟鸟鹊的羽毛。³残雷:即将消失的低沉的雷声。
尽取微凉供稳睡,急搜奇句报新晴。
尽取微凉供¹稳睡²,急搜奇句报³新晴。
译文:趁雷雨后的微凉睡个安稳的好觉,赶快吟几句奇诗回报雨后的新晴。
注释:¹供:提供。²稳睡:安稳入睡。³报:回报,报答。
今宵绝胜无人共,卧看星河尽意明。
今宵(xiāo)绝胜¹无人共,卧看星河²尽意³明。
译文:今夜这如此美妙的情境无人共享,便我一人也要尽兴卧看银河直到天明。
注释:¹绝胜:非常美妙的情境。²星河:天上的银河。³尽意:尽情。

  这首七律描绘了酷暑雷雨过后的自然景象,抒发了诗人感受雨后新凉的舒畅喜悦的心情。

  首联、颈联都描绘雨晴的景象,首联写天空。

  “天缺西南江面清,纤云不动小滩横。”中“天缺西南”写西南方的天已露出了蔚蓝,标示出“晴”,“江面清”三字是以江南的清平湛蓝来比喻天空西南方的晴明之色。“纤云不动”,写白云纹丝不动。“小滩横”三字承接“江面清”,比喻一抹云如横在江面的小滩。这两句前四字都用白描手法绘实景,后三字都用比喻对实景加以形容,两个比喻前后照应,使二句之景融为一体,形成一幅完整的画面,形象生动逼真,色彩鲜明富于立体感。

   颔联“墙头语鹊衣犹湿,楼外残雷气未平。”里,诗人的视线,由于鹊叫自然地由仰视转为平视,描写由形为主转声为主。“犹湿”,即写出雨后初晴,又表现了鹊的情态活泼可爱。下句,随“残雷”的低响,描写形声兼顾转以写声为主。“气未平”三字写雷声不甘于立即销声匿迹。这一联,鹊能“语”又有“衣”,雷能“残”又有“气”,运用了拟人手法,使诗句富有生气。清脆的鹊语与低沉的残雷形成对比,和谐一致,交织成一首雨晴时大自然的交晌曲。

  颈联用叙事抒发雨睛的喜悦。

  “尽取微凉供稳睡,急搜奇句报新晴。”雨后微凉引起睡意,雨后新晴牵动诗情,但诗情胜过睡意。“尽取”、“急搜”、“微凉”、“稳睡”、“奇句”、“新晴”这六个带修饰语的词,使两个记事诗句具体可感。“供”字写自然给人的提供。“报”字写人对自然的回报,这正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一致。

  尾联两句仍叙事,事中有景,景中寓情。

  “卧看星河尽意明”一句化用杜牧的“卧看牵牛织女星”,只是没有小杜诗句的寂寞感,而是兴致盎然。“尽意”二字,不仅描绘星河的明澈,更赋予星河以生命,让它充分绽放光彩,也采报答雨后的新睛。

  通观全诗,诗人捕捉住雨后初晴自然景况变化的瞬间,以乍晴的天空、漂浮的白云、争喧的鹊鸣、低沉的雷声,构成了多层次多角度、气势恢弘的绚丽景观。诗中虽未着一个情字,但喜悦之情旱已透过写景叙事的字里行间喷涌而出,全诗清丽雄浑,奇趣横生。

参考资料:
1、 张承.《经典诗词品读》:中国社会出版社,2009.09:第96页

qíng

chén sòngdài 

tiānquē西nánjiāngmiànqīng xiānyúndòngxiǎotānhéng 
qiángtóuquèyóushī湿 lóuwàicánléiwèipíng 
jìnwēiliánggōngwěnshuì sōubàoxīnqíng 
jīnxiāojuéshèngréngòng kànxīngjìnmí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