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有脚苏疲瘵,水镜无心照洁污。九道澄清天意切,人才一一似君无。
阳春有脚苏疲瘵,水镜无心照洁污。九道澄清天意切,人才一一似君无。

sòngrénchū使shǐ--féng

yángchūnyǒujiǎozhàishuǐjìngxīnzhàojiéjiǔdàochéngqīngtiānqièréncáishìjūn

冯璧

冯璧

(1162—1240)金真定人,字叔献,别字天粹。章宗承安二年经义进士。调莒州军事判官。宣宗时,累官大理丞,与台官行关中,劾奏奸赃之尤者十数人。总帅牙吾搭违制纵掠,璧承诏查办,驰入营中,夺其军。累官集庆军节度使。致仕。金亡后家居,卒年七十九。 ▶ 14篇诗文

猜您喜欢
沱江自岷而别,张若、李冰之守蜀,始作堋以揵水,而阔.沟以导之,大溉蜀郡、广汉之田,而蜀已富饶。今成都二水,皆江沱支流,来自西北而汇于府之东南,乃所谓二江双流者也。沱旧循南隍,与江并流以东。
沱江自岷(mín)而别,张若、李冰之守蜀,始作堋(péng)¹以揵(jiàn)²水,而阔。沟以导之,大溉(gài)蜀郡、广汉之田,而蜀已富饶。今成都二水,皆江沱(tuó)支流,来自西北而汇于府之东南,乃所谓二江双流者也。沱旧循³南隍,与江并流以东。
译文:长江、沱江由岷江处分开。张若、李冰做蜀郡太守的时候,开始筑起土墙来遏制、堵塞江水,然后又拓宽沟渠引导水流,灌溉蜀郡、广汉的田地,而蜀郡因此而富饶。现在成都的两条河,都是长江和沱江的支流,它们来自西北而 汇交于成都府东南,这就是人们所说的“二江双流”。沱江过去沿南城流动,与长江合并后向东流去。
注释:¹堋:土墙。²揵:遏制、堵塞。³循:沿着、顺着。
    唐人髙骈始凿新渠,缭出府城之北,然犹合于旧渚。渚者,合江故亭。唐人宴饯之地,名士题诗往往在焉。从茀不治,余始命葺之,以为船官治事之所。俯而观水,沧波修阔,渺然数里之远,东山翠麓,与烟林篁竹列峙,于其前。鸣瀬抑扬,鸥鸟上下。商舟渔艇,错落游衍。春朝秋夕置酒其上,亦一府之佳观也。
    唐人髙骈(pián)始凿新渠,缭(liáo)¹出府城之北,然犹合于旧渚。渚(zhǔ)²者,合江故亭。唐人宴³(jiàn)之地,名士题诗往往在焉。从茀(fú)不治,余始命葺(qì)之,以为船官治事之所。俯而观水,沧波修阔,渺然数里之远,东山翠麓(lù),与烟林篁(huáng)竹列峙。于其前。鸣瀬(lài)¹⁰抑扬,鸥鸟上下。商舟渔艇,错落游衍。春朝秋夕置酒其上,亦一府之佳观也。
译文:唐朝高骈(做蜀郡太守)时指责沱江污染严重,开凿新渠,(使江水)环绕成都府城墙而后向北流动,但是,仍然与长江在旧河口交汇。这河口,就是合江旧亭。这里是唐代时人们举行宴会或饯别的地方,当时名士的题诗在这里随处可见。然而现在这里杂草丛生,无人治理,我才下令将这里重新修葺,作为管理船只官员的办公之地。这里可以俯瞰江水,青色的波浪向远处荡去,越发宽广,望去依稀有好几里远。东边是满是翠绿树林的山麓,和水烟、树林和竹林并立在江水前。湍急的江水发出抑扬顿挫的鸣声,鸥鸟在江上飞上飞下,商船和渔船在江水错落游弋。春天的早晨或秋天的傍晚,在(合江亭上)摆下酒宴,也是成都府全城的美景啊。
注释:¹缭:缠绕、环绕。²渚:水中的小块陆地,这里指河口。³晏:同“宴”,饮宴。⁴从茀:杂草丛生。⁵始:才。⁶葺:修理,修葺。⁷治事:处理政事。⁸修:长。⁹渺然:水波缥缈的样子。¹⁰濑:激水。
    既而主吏请记其事,余以为蜀田仰成官渎,不为塘埭以居水,故陂湖汉漾之胜.比他方为少。倘能悉知潴水之利,则蒲鱼菱芡之饶,固不减于蹲鸱之助。古之人多因事以为饰,俾其得地之利,又从而有观游之乐,岂不美哉?兹或可书以视后,盖因合江而发之。
    既而主吏¹请记其事,余以为蜀田仰成官渎²,不为塘埭(dài)以居水,故陂湖汉漾(yàng)³之胜,比他方为少。倘能悉知潴(zhū)水之利,则蒲鱼菱芡(qiàn)之饶,固不减于蹲鸱(chī)之助。古之人多因事以为饰,俾(bǐ)其得地之利,又从而有观游之乐,岂不美哉?兹或可书以视后,盖因合江而发之。
译文:不久,随行的属吏请求我记下这件事:我认为蜀郡的土地仰赖官渠,不修水塘和水坝来存蓄江水,所以河川湖泊之类的胜景比其他地方要少。假如这里的人能全部知晓蓄积江水的好处,那么这里蒲草、河鱼、菱角和芡实之类的丰饶,一定不少于芋头的收获。古时候的人大多将因循旧俗作为自己(无所作为)的掩饰。使这里的人既得土地之利,又能听从(我的建议)而有了观赏游玩的乐趣,难道不是一件美事吗?这或许可以书写下来给后人观看,大概因为是看到两江汇合的景色而有所感慨吧。
注释:¹主吏:地方官员的属吏。²官渎:官渠。官方修建的水渠。³陂湖潢漾:泛指河川湖泊。陂,池塘;潢,积水池;漾,小的湖泊。漾:小的湖泊。⁴因:凭借。⁵俾:使。⁶从:依从,听从。⁷兹:这,此。
花光浓烂柳轻明,酌酒花前送我行。
花光浓烂¹柳轻明²,酌(zhuó)酒花前送我行。
译文:花光多么绚烂浓郁,绿柳丝丝轻柔鲜明,人们在花前设下酒宴为我践行。
注释:¹浓烂:形容鲜花灿烂。²轻明:一作“轻盈”。
我亦且如常日醉,莫教弦管作离声。
我亦且¹如常日醉,莫教弦(xián)管作离声²
译文:我也像平日一样和大家一同开怀畅饮,请不要让管弦奏出令人感伤的离别哀音。
注释:¹且:一作“只”。²离声:指别离歌曲。

  欧阳修胸襟旷达,虽处逆境之中,仍能处处自得其乐。他的《醉翁亭记》,末二段就表现了他与民同乐的情景。此诗和《醉翁亭记》同样用了一个“醉”字,但并不过多地渲染那些离情别绪。《醉翁亭记》是写游宴之乐、山水之美,这诗所表现的父老亲故送别饯宴的情景,别是一番情味。

  诗的前二句以绚丽的春光衬托热烈的送别场面。后二句抒情,内里实在蕴含着惜别的深情,只是故作旷达自慰且慰人。这首诗落笔轻快自然,平易流畅。

  首句写景,点明别滁的时间是在光景融和的春天。

  欧阳修由滁州徙知扬州,朝廷的公文是在那一年闰正月下达的,抵达扬州为二月。滁州地处南方,气候较暖,这里与作者在夷陵(今湖北宜昌)所写的另一首《戏答元珍》诗“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不同,而是花光浓烂,柳丝轻明。这样,此诗首句不仅写出了别滁的节候特征,也为全诗定下了舒坦开朗的基调。

  次句叙事,写当地吏民特意为欧阳修饯行。

  “酌酒花前”,是众宾客宴送知州,与《醉翁亭记》的知州宴众宾正好相反;这天还有丝竹助兴,气氛显得热烈隆重。它虽不同于以往投壶下棋、觥筹交错的游宴之乐,但同样写出了官民同乐和滁州民众对这位贤知州离任的一片深情。

  后两句是抒情,诗人把自己矛盾、激动的心情以坦然自若的语言含蓄地表达了出来。欧阳修在滁州任职期间,颇有惠政。饯行时当地父老向他所表示的真挚友好的感情,使诗人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两年多的贬谪生活即将过去,这里地僻事简,民俗淳厚,作者特别对以前在滁州琅琊山与众宾客的游宴情景怀念不已;而此时却是离别在即,滁州的山山水水,吏民的热情叙别,使他百感交集。这里“我亦且如常日醉”的“且”字,用得极好,写出了诗人与众宾客一起开怀畅饮时的神情意态和他的内心活动。

  结句用的是反衬手法,在这种饯别宴上作为助兴而奏的音乐,是欧阳修平时爱听的曲调。但因离忧婴心,所以越是悦耳的曲调,内心就越感到难受。唐朝张谓写过一首题为《送卢举使河源》的赠别诗:“故人行役向边州,匹马今朝不少留。长路关山何日尽,满堂丝竹为君愁。”这里结句所表达的意思,为欧阳修所化用。“莫教弦管作离声”,发人思索,使诗意余韵不尽。后来黄庭坚《夜发分宁寄杜涧叟》诗“我自只如当日醉,满川风月替人愁”,也是从此脱出。

  欧阳修这首诗与一般叙写离愁别绪之作所渲染的凄恻之情,有明显的不同,它落笔轻快自然,平易流畅。这与宋初盛行的刻意追求辞藻华丽,内容却显得空虚的“西昆体”诗风形成鲜明对照。由于欧阳修在诗歌创作中以明快朴实的诗风力矫时弊,因而就成了北宋诗坛的一大名家。

参考资料:
1、 霍松林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122-123

biéchú

ōuyángxiū sòngdài 

huāguāngnónglànliǔqīngmíng zhuójiǔhuāqiánsòngxíng 
qiěchángzuì jiàoxiánguǎnzuòshēng 
廉纤小雨池塘遍。细点看萍面。一双燕子守朱门。比似寻常时候、易黄昏。
(lián)¹小雨池塘遍。细点看萍面²。一双燕子守朱门³。比似寻常时候、易黄昏。
译文:如丝的细雨洒遍了池塘,在长满浮萍的水面,溅起了无数小点点。朱红色的门檐下,一双燕子守在窠里不再飞去。啊,今天的这个黄昏,来得似乎比往常要早。
注释:¹廉纤:纤细连绵貌。²萍面:池塘的水面生满了浮萍。³朱门:红漆大门。⁴比似:比起。
宜城酒泛浮香絮。细作更阑语。相将羁思乱如云。又是一窗灯影、两愁人。
宜城酒¹泛浮香絮(xù)²。细作更阑³语。相将(jī)(sī)乱如云。又是一窗灯影、两愁人。
译文:杯里的宜城酒浮泛着香絮般的白沫。我们喁喁细语直到夜深。在这即将分手的时刻,我们的离愁别恨像乱云一般难以分,怎么又是这样啊——一窗摇曳的灯影,两个黯然相对的有情人!
注释:¹宜城酒:汉南郡宜城(今湖北宜城县南)生产的名酒。²香絮:形容酒面浮沫,又名“浮蚁”。³更阑:夜深。古人一夜分五更。阑,将尽。⁴相将:相共,共同。⁵羁思:离愁别绪。

  《虞美人·廉纤小雨池塘遍》将离别场景和弥漫情思融合在一起,以质朴细腻的描写,刻画出离别前夜男女二人对坐共饮、细语诉情的场面。既有离愁别绪,又有思恋缠绵。

  上片之境界,时间是从白天绵延到黄昏,空间是户外,开头暗用韩愈《晚雨》“廉纤小雨不能晴”诗意,小雨洒遍池塘。“细点看萍面”,本来,池塘的水面生满了浮萍,现在万千雨点,点破了萍面,又自有一番含蕴。“看”体现了词人此时此境一种无可奈何的情状。黄昏细语,朱门燕影,既烘托出了一片忧郁凄婉的氛围,又体现了词人此时心境的悲凉。在这有些昏暗凝滞的天色中,词人并没有直接铺排渲染离愁别绪,而是通过灯下话别的场面,将浓得化不开的感情融于笔下的情景和情景中的人。“一双燕子守朱门,比似寻常时候易黄昏。”燕子不飞,其苦闷情状可想而知。它与下片的“一窗灯影两愁人”遥相叠印。最后一句又与起句遥相呼应,小雨连绵已久,天昏地暗,所以比起寻常时候就更容易黄昏。不过,这只是此句意蕴的一个层次。其深层意蕴是:在今天这样一个即将别离的时候,只觉得光阴比起寻常时候过得特别快,很快就进入了黄昏。上片,已为下片点出词情的内蕴作了充分的铺垫。

  下片时间绵延到夜尽,空间则转为室内。“宜城酒泛浮香絮,细作更阑语”写两人相对共饮,絮絮而谈。 夜已尽,话未完,离别却不期而至,于是“相将羁思乱如云,又是一窗灯影两愁人”。词人用翻滚纷乱的云朵形容即将分离的人心中那种忐忑不安的愁绪。处在愁苦中的有情人,只能在如豆的灯光下相对而立,映出一对零落的影子。“又是”表明两人已不止一度尝过离别的苦味。此度又尝,则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亦可知。

  纵览全篇,词人并没有在情景的选择上别出心裁,仅仅描绘寻常景物、人事,然而情感氛围的渲染烘托却是妙笔生花。感情层层深入,词中隐含的书写节奏随着时间的延展而不知不觉地加快,离别来临之时又戛然而止,将两人的影子定格纸上,一切尽在不言中。这首以爱情和离愁为主题的词,感人处在于情感的朴实沉挚。与之相应,词人并未使用他所娴熟的一些技巧,如结构的错综安排之类,也没有描写送别、别后一类常是最富于戏剧性或最能打动人心的场面,他只是如实写出临别前夕的绵绵别话,就充分表现爱与愁两大主题。论笔法几乎是一往平铺,论情感正是一往深情。既朴实,又深沉,别具一种极厚重的感人力量。

参考资料:
1、 刘默,陈思思,黄桂月.宋词鉴赏大全集 :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09:第296页
2、 夏承焘.宋词鉴赏辞典:上海辞典书出版社,2013.08:第792页

měirén··liánxiānxiǎochítángbiàn--zhōubāngyàn

liánxiānxiǎochítángbiàndiǎnkànpíngmiànshuāngyànzishǒuzhūménshìxúnchángshíhòuhuánghūn

chéngjiǔfànxiāngzuògènglánxiāngjiāngluànyúnyòushìchuāngdēngyǐngliǎngchóurén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楚塞¹三湘²接,荆(jīng)³九派通。
译文:汉江流经楚塞又折入三湘,西起荆门往东与九江相通。
注释:汉江临泛:又做“汉江临眺”。¹楚塞:楚国边境地带,这里指汉水流域,此地古为楚国辖区。²三湘:湖南有湘潭、湘阴、湘乡,合称三湘。一说是漓湘、蒸湘、潇湘总称三湘。³荆门:山名,荆门山,在今湖北宜都县西北的长江南岸,战国时为楚之西塞。⁴九派:九条支流,长江至浔阳分为九支。这里指江西九江。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译文:江水滔滔远去,好像一直涌流到天地之外,两岸山色时隐时现,若有若无。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郡邑(yì)¹浮前浦(pǔ)²,波澜(lán)动远空。
译文:远处的城郭好像在水面上飘动,波翻浪涌,辽远的天空也仿佛为之摇荡。
注释:¹郡邑:指汉水两岸的城镇。²浦:水边。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襄阳好风日¹,留醉与山翁²
译文:襄阳的风景天气好,我愿在此地酣饮陪伴山翁。
注释:¹好风日:一作“风日好”,风景天气好。²山翁:一作“山公”,指山简,晋代竹林七贤之一山涛的幼子,西晋将领,镇守襄阳,有政绩,好酒,每饮必醉。这里借指襄阳地方官。

  此诗以淡雅的笔墨描绘了汉江周围壮丽的景色,表达了诗人追求美好境界、希望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也隐含了歌颂了地方行政长官的功绩之意。首联写众水交流,密不间发;颔联开阔空白,疏可走马;颈联由远而近,远近相映,笔墨酣畅;尾联直抒胸臆,可比作画上题字。诗人采取的几乎全是白描的写意手法,从大处着墨,于平凡中见新奇,将登高远眺、极目所见的山川景物写得极为壮阔飞动,奔放雄伟,全诗犹如一巨幅水墨山水,意境开阔,气魄宏大。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语工形肖,一笔勾勒出汉江雄浑壮阔的景色,作为画幅的背景。春秋战国时期,湖北、湖南等地都属于楚国,而襄阳位于楚之北境,所以这里称“楚塞”。“三湘”,一说湘水合漓水为漓湘,合蒸水为蒸湘,合潇水为潇湘,合称三湘;一说为湖南的湘潭、湘阴、湘乡。古诗文中,三湘一般泛称今洞庭湖南北、湘江一带。

  “荆门”,山名,在今湖北宜都县西北。“九派”,指长江的九条支流,相传大禹治水,开凿江流,使九派相通。诗人泛舟江上,纵目远望,只见莽莽古楚之地和从湖南方面奔涌而来的“三湘”之水相连接,汹涌汉江入荆江而与长江九派汇聚合流。诗虽未点明汉江,但足已使人想象到汉江横卧楚塞而接“三湘”、通“九派”的浩渺水势。诗人将不可目击之景,予以概写总述,收漠漠平野于纸端,纳浩浩江流于画边,为整个画面渲染了气氛。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以山光水色作为画幅的远景。汉江滔滔远去,好像一直涌流到天地之外去了,两岸重重青山,迷迷蒙蒙,时隐时现,若有若无。前句写出江水的流长邈远,后句又以苍茫山色烘托出江势的浩瀚空阔。诗人着墨极淡,却给人以伟丽新奇之感,其效果远胜于重彩浓抹的油画和色调浓丽的水彩。而其“胜”,就在于画面的气韵生动。

  王世贞说:“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是诗家俊语,却入画三昧。”说得很中肯。而“天地外”、“有无中”,又为诗歌平添了一种迷茫、玄远、无可穷尽的意境,所谓“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首联写众水交流,密不间发,此联开阔空白,疏可走马,画面上疏密相间,错综有致。

  接着,诗人的笔墨从“天地外”收拢,写出眼前波澜壮阔之景:“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正当诗人极目远望,突然间风起浪涌,所乘之舟上下波动,眼前的襄阳城郭也随着波浪在江水中浮浮沉沉。风越来越大,波涛越来越汹涌,浪拍云天,船身颠簸,仿佛天空也为之摇荡起来。风浪之前,船儿是平缓地在江面行驶,城郭是静止地立于岸边,远空是不动地悬于天际;风浪忽至,一切都动了起来。这里,诗人笔法飘逸流动。明明是所乘之舟上下波动,却说是前面的城郭在水面上浮动;明明是波涛汹涌,浪拍云天,却说成天空也为之摇荡起来。诗人故意用这种动与静的错觉,进一步渲染了磅礴水势。“浮”、“动”两个动词用得极妙,使诗人笔下之景活起来了,诗也随之飘逸起来了,同时,诗人的一种泛舟江上的怡然自得的心态也从中表现了出来,江水磅礴的气也表现了出来。诗人描绘的景象是泛舟所见,舟中人产生了一种动荡的错觉,这种错觉也正好符合诗句中的汉水的描写,所以这两个词用得极其恰当。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山翁,即山简,晋人。《晋书·山简传》说他曾任征南将军,镇守襄阳。当地习氏的园林,风景很好,山简常到习家池上大醉而归。诗人要与山简共谋一醉,流露出对襄阳风物的热爱之情。此情也融合在前面的景色描绘之中,充满了积极乐观的情绪。尾联诗人直抒胸臆,表达了留恋山水的志趣。

参考资料:
1、 徐应佩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61-162

hànjiānglínfàn

wángwéi tángdài 

chǔsàisānxiāngjiē jīngménjiǔpàitōng 
jiāngliútiānwài shānyǒuzhōng 
jùnqián lándòngyuǎnkōng 
xiāngyánghǎofēng liúzuìshānwēng 
齐有富人,家累千金。其二子甚愚,其父又不教之。
齐有富人,家累¹千金。其二甚甚愚,其父又不教之。
译文:齐国有一富人,家累千金,财产无数,但是他的两个儿子甚是蠢笨,儿子的父亲又不教导他们。
注释:¹累:积攒、拥有。
一日,艾子谓其父曰:“君之子虽美,而不通世务,他日曷能克其家?”
一日,艾甚谓其父曰:“君之甚虽美,而不通世务,他日曷(hé)¹能克²其家?”
译文:一天,艾子对他们的父亲说说:“您的儿子虽然很好,但不通事务,日后怎么能够持家呢?”
注释:¹曷﹕何,怎能。²克:胜任。
父怒曰:“吾之子敏而且恃多能,岂有不通世务者耶?”
父怒曰:“吾之甚敏¹而且恃²多能³,岂有不通世务者耶?”
译文:富人大怒道:“我的儿子,聪明并且具有各种本领,怎么会不了解世间的各种事务呢?”
注释:¹敏:灵敏,聪明。²恃:依靠,指具有。³多能:多种本领。
艾子曰:“不须试之他,但问君之子,所食者米,从何来?若知之,吾当妄言之罪。”
艾甚曰:“不须试之他,但问君之甚,所食者米,从何来?若知之,吾当妄言¹之罪。”
译文:艾子说:“不如试一试他,只要问你的儿子,所吃的米是从哪里来的?如果知道,我愿承担造谣的罪名。”
注释:¹妄言:乱说,造谣。
父遂呼其子问之。其子嘻然笑曰:“吾岂不知此也?每以布囊取来。”
父遂呼其甚问之。其甚嘻然笑曰:“吾岂不知此也?每以¹布囊取来。”
译文:富人就叫他的儿子来问他,儿子笑嘻嘻地说:“我怎么会不知道呢?米是从布袋里取来的。”
注释:¹以:从。
其父愀然改容曰:“子之愚甚也!彼米不是田中来?”
其父愀(qiǎo)然改容¹曰:“甚之愚甚²也!彼米不是田中来?”
译文:富人神情变得严肃,改变面容说:“儿子你真是愚笨!难道不知道米是从田中来的吗?”
注释:¹愀然改容:神色变得严肃。改容,改变面色。²甚:十分,很。
艾子曰:“非其父不生其子。”
艾甚曰:“非其父不生其甚。”
译文:艾子说:“有其父必有其子,不是他这样的父亲就不会有愚不可及的儿子。”
讽刺了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教育方法,更说明了有其父必有其甚的道理,孩甚不可以娇生惯养,否则对他很不利,因此教育方法也很重要。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