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辕千里赴陪都,日觉还家计愈疏。人事浮云千变化,宦途平地几崎岖。
北辕千里赴陪都,日觉还家计愈疏。人事浮云千变化,宦途平地几崎岖。
青山有约长回首,白发无情忽满梳。赖有同年老兄弟,相思时寄数行书。
青山有约长回首,白发无情忽满梳。赖有同年老兄弟,相思时寄数行书。

zhāngwéizhōng--xiāogòng

běiyuánqiānpéidōujuéháijiāshūrénshìyúnqiānbiànhuàhuànpíng

qīngshānyǒuyuēzhǎnghuíshǒubáiqíngmǎnshūlàiyǒutóngniánlǎoxiōngxiāngshíshùxíngshū

萧贡

萧贡

(?—1223)金京兆咸阳人,字真卿。世宗大定二十二年进士。补尚书省令史,执政以为能。累除翰林修撰,论时政五弊,言路四难,词意切至。历国子祭酒,兼太常少卿,与陈大任刊修《辽史》。官至户部尚书。好学,读书至老不倦。有《注史记》。 ▶ 32篇诗文

猜您喜欢
十里崎岖半里平,一峰才送一峰迎。
十里崎岖半里平,一峰才送一峰迎。
译文:山路崎岖不平,山峰延绵不绝。
青山似茧将人裹,不信前头有路行。
青山似茧将人裹,不信前头有路行。
译文:周围的青山就像蝉茧一样把人包围起来,让人难以置信前面还有路可行。

shānxíngyǒng

yuánméi qīngdài 

shíbànpíng fēngcáisòngfēngyíng 
qīngshānjiǎnjiāngrénguǒ xìnqiántóuyǒuxíng 
成纪星郎字义山,适归高壤抱长叹。
成纪¹星郎字义山,适归²高壤(rǎng)³抱长叹。
译文:成纪郎官名字叫李义山,身归黄土让人空怀长叹。
注释:¹成纪:古县名,战国时设置,县址大约在今甘肃省秦安县。²适归:往归;归向。³高壤:土丘。一作“黄壤”。
词林枝叶三春尽,学海波澜一夜干。
词林¹枝叶三春尽,学海²波澜(lán)³一夜干。
译文:诗词树林的枝叶已落尽,学术界的浪涛一夜枯干。
注释:¹词林:词坛。借指文学界。²学海:喻指学术界。³波澜:比喻诗文的跌宕起伏。
风雨已吹灯烛灭,姓名长在齿牙寒。
风雨已吹灯烛灭,姓名长在齿牙寒。
译文:狂风暴雨把那灯烛吹灭,姓名一直在我心中思念。
只应物外攀琪树,便著霓裳上绛坛。
只应物外¹攀琪树²,便著霓(ní)(cháng)³上绛(jiàng)
译文:他应该到世外攀折玉树,身著霓裳登上那仙人坛。
注释:¹物外:世外。谓超脱于尘世之外。²琪树:仙境中的玉树。³霓裳:神仙的衣裳。相传神仙以云为裳。一作“霓衣”。⁴绛坛:一作“玉坛”。
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
虚负凌云¹万丈才,一生襟(jīn)²未曾开。
译文:空怀有凌云万丈的高才,一生胸襟不曾片刻展开。
注释:¹凌云:多形容志向崇高或意气高超。²襟抱:怀抱之意。这里指远大的理想。
鸟啼花落人何在,竹死桐枯凤不来。
鸟啼花落人何在,竹死桐枯¹凤不来。
译文:鸟啼花落斯人归于何处,竹死桐枯凤鸟不再飞来。
注释:¹竹死桐枯:传说中的凤凰非甘泉不饮,非竹不食,非梧桐不栖。这里是说社会残酷地剥夺了李商隐生存下去的条件。
良马足因无主踠,旧交心为绝弦哀。
良马足因无主踠(wǎn)¹,旧交心为绝弦²哀。
译文:良马不遇足因无主而弯,知音痛失心由断弦而哀。
注释:¹踠:屈曲、弯曲的意思。²绝弦:断绝琴弦,喻失去知音。
九泉莫叹三光隔,又送文星入夜台。
九泉¹莫叹三光²隔,又送文星³入夜台。
译文:冥府不用感叹阴阳相隔,又有文星送入坟墓中来。
注释:¹九泉:犹黄泉。指人死后的葬处。²三光:古人以日月星为三光。³文星:文曲星,传说中天上掌管人间文事的星宿,通常指富有文才的人,此处指李商隐。

  这两首诗是情辞并茂的悼友诗。李商隐是一代才人。李商隐的诗辞采精工富丽,韵调婉转,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但是,由于政治宗派斗争的原因,这样的大诗人于病死荥阳后,文坛竟然出奇地沉默,极少有人赋诗撰文来纪念他。现存的当时悼念李商隐的诗仅有两首。这珍贵的两首《哭李商隐》诗出自李的挚友、诗人崔珏之手。

  第一首诗表达对亡友李商隐的深切悼念,同时赞叹其文学奇才,感慨其不幸的命运遭遇。

  第二首,崔珏说李商隐有“才”且“凌云万丈”,可知其才之高,而冠以“虚负”二字,便写出了对世情的不平。有“襟抱”且终生不泯,可知其志之坚,而以“未曾开”收句,便表现了对世事的鞭辟和对才人的叹惜。首联貌似平淡,实则包含数层跌宕,高度概括了李商隐坎坷世途、怀才不遇的一生。

  中间两联,承首联而写“哭”。李商隐有《流莺》诗:“曾苦伤春不忍听,凤城何处有花枝?”以伤春苦啼的流莺,因花落而无枝可栖,自喻政治上的失意。崔诗“鸟啼花落人何在”,则用“鸟啼花落”烘托成一幅伤感色调的虚景,唤起人们对李商隐身世的联想,以虚托实,使“哭”出来的“人何在”三个字更实在,更有劲,悲悼的意味更浓。

  第四句以“桐枯凤死”暗喻李商隐的去世。《庄子·秋水》:“夫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竹实)不食,非醴泉不饮”,足见其高贵。这鹓雏即是凤一类的鸟。李商隐在科第失意时,曾把排抑他的人比作嗜食腐鼠的鸱鸟,而自喻为鹓雏(《安定城楼》:“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当时凤在,就无桐可栖,无竹可食。此时竹死,桐枯,凤亡,就更令人悲怆了。此句用字平易、精审,可谓一哭三叹也。

  “良马足因无主踠”,良马不遇其主,致使腿脚屈曲,步履维艰,这是喻示造成李商隐悲剧的根本原因,要归之于压制人材的黑暗的政治现实。一般人都为此深感悲愤,何况作为李商隐的旧交和知音呢。“旧交心为绝弦哀”,明哭一声,哀得恸切。春秋时,俞伯牙鼓琴,只有钟子期闻琴音而知雅意,子期死后,伯牙因痛失知音而绝弦罢弹。作者借此故事,十分贴切地表达了对亡友真挚的情谊和沉痛的哀思。

  尾联作者独运匠心,采用了“欲进故退”的手法,荡开笔触,不说自己的悲哀,却用劝慰的语气说:“九泉莫叹三光隔,又送文星入夜台”。意思是说:莫要悲叹九泉之下见不到日月星三光吧,现在您的逝去,就是送入冥间的一颗光芒四射的“文星”啊!这其实既不是安慰亡友,也不是诗人自慰。李商隐潦倒一生,郁郁而逝,人世既不达,冥间不可期。因此说,这只不过是作者极度悲痛的别一种表达方式,是“反进一层”之法。

  撼动人心的悲恸,是对着有价值的东西的毁灭。两这首诗就是紧紧抓住了这一点,把誉才、惜才和哭才结合起来写,由誉而惜,由惜而哭,以哭寓愤。誉得愈高,惜得愈深,哭得愈痛,感情的抒发就愈加浓烈,对黑暗现实的控诉愈有力,诗篇感染力就愈强。互为依存,层层相生,从而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408-409页.
2、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版:第1247-1248页.

shāngyǐn--cuījué

chéngxīnglángshānshìguīgāorǎngbàozhǎngtàn

línzhīsānchūnjǐnxuéhǎilángàn

fēngchuīdēngzhúmièxìngmíngzhǎngzài齿chǐhán

zhǐyīngwàipānshù便biànzheshangshàngjiàngtán

língyúnwànzhàngcáishēngjīnbàowèicéngkāi

niǎohuāluòrénzàizhútóngfènglái

liángyīnzhǔwǎnjiùjiāoxīnwèijuéxiánāi

jiǔquántànsānguāngyòusòngwénxīngtái

梵宫、晚钟。落日蝉声送。半规凉月半帘风,骚客情尤重。何处楼台,笛声悲动?二毛斑秋夜永。楚峰,几重?遮不断相思梦。
(梵fàn)¹、晚钟。落日蝉(chán)声送。半规²凉月半帘风,骚(sāo)客情尤重。何处楼台,笛声悲动?二毛³斑秋夜永。楚峰,几重?遮不断相思梦。
译文:寺庙里传来傍晚的钟声,一阵阵蝉鸣送走了落日。半轮凉月升起,半帘夜风吹来,触发起诗人的满怀愁绪。什么地方的楼台上,传来悲怨的笛声?鬓发早已斑白秋夜这样漫长。巫山神女虽相隔重重山峰,也遮不断对她相思的梦。
注释:梵¹宫:即佛寺。²半规:圆形为规,半规即半圆。³二毛:鬓发斑白。⁴楚峰:指四川、湖北两省边境的巫山一带,有十二峰,其中神女峰最奇。

cháotiānzi··qiūyín--zhìyuǎn

fàngōngwǎnzhōngluòchánshēngsòngbànguīliángyuèbànliánfēngsāoqíngyóuzhòngchùlóutáishēngbēidòngèrmáobānqiūyǒngchǔfēngzhòngzhēduànxiāngmèng

年年此夕费吟呻,儿女灯前窃笑频。
年年此夕费吟呻¹,儿女灯前窃²笑频³
译文:年年除夕都要哼哼唧唧地作诗,儿女看见,便在灯前掩口而笑。
注释:¹吟呻:朗诵的声音,指作诗。²窃:私自、暗自。³频:屡次。
汝辈何知吾自悔,枉抛心力作诗人。
汝辈何知吾自悔,枉抛¹心力作诗人。
译文:你们别笑,我也自悔不该写诗,枉费心力做个诗人,却一无所用。
注释:¹枉抛:空费。

  这首诗写诗人在家中和子女的对话,表达诗人怀才不遇的愤慨。全诗采用侧面描写的手法,言近旨远,用贴近生活、朴实自然的语言抒发了作者心中对现实的忧虑和感愤。

  诗人在这首诗中表示了自己对于成为诗人感到后悔。此时,他正在家中掌灯,与儿女围坐在桌旁。写作此诗时,他生有一女一子,他们还处于懵懂无知的年龄。当诗人一边敲韵一边思考诗句时,他的小儿女们见了,只是掩口而笑,并不理解他的行为。“窃笑”一词表现了小儿女们似懂非懂的表情,“频”字则突出了诗人思考诗句之久。

  面对这种情景,诗人感到非常悲伤,他用一半责备一半自责的语气倾诉了自己内心的苦闷。“尔辈何知”,他对儿女们的窃笺行为感到责备,但同时也宽恕了他们,因为毕竟他们还太小,无法理解自己热衷于吟诗的真正意义。他转而自责,后悔自己写诗,并说“枉抛心力作诗人”。“枉抛”强调了自己精力白白浪费,没有任何价值。但实际上,诗人并不是真的后悔写诗,只是用“自悔”、“枉抛”这些词语来表达自己对于被埋没人才的黑暗政治的曲折抗议。

  诗人在这首诗中喊出的,又不仅仅属于他所处的特定时代,而且也是历史上所有的怀才不遇的文人学士的共同心声。“英抛心力作词人”与“枉抛心力作诗人”之具有很大的感染力,原因也正在于此。

参考资料:
1、 钱仲联等撰写,元明清诗鉴赏辞典 清·近代,上海辞书出版社,1994年12月第1版,第1303页
酥娘一搦腰肢袅。回雪萦尘皆尽妙。几多狎客看无厌,一辈舞童功不到。
(sū)¹一搦(nuò)²腰肢袅(niǎo)。回雪³(yíng)皆尽妙。几多狎(xiá)看无厌,一皆舞童功不到。
译文:酥娘的腰肢纤细袅娜,一把手就可以轻轻握住。她的舞姿轻盈飘逸,婀娜多姿,难以用言语形容其妙处。多少狎客看不厌,一班舞童的功夫都比不上她。
注释:¹酥娘:应指舞女。²搦:握。³回雪:比喻女子舞姿的轻盈优美。⁴萦尘:原指一种舞蹈的名字。这里形容舞姿轻盈曼妙。⁵狎客:旧称嫖客。⁶一皆:一班。
星眸顾指精神峭。罗袖迎风身段小。而今长大懒婆娑,只要千金酬一笑。
星眸顾指¹精神峭(qiào)²。罗袖迎风身段小。而今长大懒婆(pó)(suō)³,只要千金酬(chóu)一笑。
译文:明亮的双眸眼波流转,神韵俏丽。舞动起来罗袖随风鼓动,将她的身形衬托得更加纤巧婀娜。而如今长大了却懒得再起舞,只有千金才能博得她的一笑。
注释:¹顾指:顾盼。²峭:俏丽多姿。³婆娑:盘旋舞动的样子。

lánhuāzhī··línzhōngshāng--liǔyǒng

niángnuòyāozhīniǎohuíxuěyíngchénjiējǐnmiàoduōxiákànyànbèitónggōngdàoxīngmóuzhǐjīngshénqiàoluóxiùyíngfēngshēnduànxiǎoérjīnzhǎnglǎnsuōzhǐyàoqiānjīnchóuxiào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