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子临高秋思生,碧山无际暮云横。但看八月草木落,未见中原尘坌清。
客子临高秋思生,碧山无际暮云横。但看八月草木落,未见中原尘坌清。
流景暗徂人易老,故园何在梦频惊。尊中有物同谁尽,正要相看醉胆倾。
流景暗徂人易老,故园何在梦频惊。尊中有物同谁尽,正要相看醉胆倾。

língāo--wángyuáncuì

zilíngāoqiūshēngshānyúnhéngdànkànyuècǎoluòwèijiànzhōngyuánchénbènqīng

liújǐngànrénlǎoyuánzàimèngpínjīngzūnzhōngyǒutóngshuíjǐnzhèngyàoxiāngkànzuìdǎnqīng

王元粹

王元粹

金平州人,字子正,初名元亮。弱冠作诗便有高趣。哀宗正大末,为南阳酒官。遭乱,流寓襄阳。后北归,寄食燕中。年四十余卒。 ▶ 34篇诗文

猜您喜欢
小男供饵妇搓丝,溢榼香醪倒接䍦。
小男供饵(ěr)妇搓(cuō)丝,溢榼(kē)¹香醪(láo)²倒接䍦(lí)³
译文:小男孩准备鱼饵,妻子搓丝准备做钓鱼线,丈夫倒裹头巾,身旁满满一壶浊酒飘出浓浓的香气。
注释:¹榼:古代酒器。²醪:浊酒。³接䍦,古代一种头巾。
日出两竿鱼正食,一家欢笑在南池。
日出两竿鱼正食,一家欢笑在南池。
译文:太阳升起两竿高了,正是鱼儿觅食的时候,咬钩的鱼一条接着一条。一家人欢欢喜喜在南池继续垂钓。
诗人生动有趣地描绘了一家人垂钓时兴致勃勃,其乐融融的生活场面。读来令人感到温馨有趣。

nánchí

yǐng tángdài 

xiǎonángōngěrcuō xiāngláodàojiē  
chūliǎnggān竿zhèngshí jiāhuānxiàozàinánchí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去年元夜¹时,花市²灯如昼³
译文:去年元宵节的时候,花市被灯光照的如同白昼。
注释:¹元夜:元宵之夜。农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自唐朝起有观灯闹夜的民间风俗。北宋时从十四到十六三天,开宵禁,游灯街花市,通宵歌舞,盛况空前,也是年轻人蜜约幽会,谈情说爱的好机会。²花市:民俗每年春时举行的卖花、赏花的集市。³灯如昼:灯火像白天一样。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月上¹柳梢(shāo)头,人约黄昏后。
译文:与佳人相约在黄昏之后、月上柳梢头之时同叙衷肠。
注释:¹月上:一作“月到”。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译文:今年正月十五元宵节,月光与灯光仍同去年一样。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湿 一作:满)
不见¹去年人,泪湿²春衫(shān)³袖。(湿  一作:满)
译文:再也看不到去年的故人,相思之泪沾湿了春衫的衣袖。
注释:¹见:看见。²泪湿:一作“泪满”。³春衫:年少时穿的衣服,也指代年轻时的自己。

  这是首相思词,写去年与情人相会的甜蜜与今日不见情人的痛苦,明白如话,饶有韵味。词的上阕写“去年元夜”的事情,花市的灯像白天一样亮,不但是观灯赏月的好时节,也给恋爱的青年男女以良好的时机,在灯火阑珊处秘密相会。“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二句言有尽而意无穷。柔情密意溢于言表。下阕写“今年元夜”的情景。“月与灯依旧”,虽然只举月与灯,实际应包括二三句的花和柳,是说闹市佳节良宵与去年一样,景物依旧。下一句“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表情极明显,一个“湿”字,将物是人非,旧情难续的感伤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首词与唐朝诗人崔护的名作《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只今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有异曲同工之妙。词中描写了作者昔日一段缠绵悱恻、难以忘怀的爱情,抒发了旧日恋情破灭后的失落感与孤独感。

  上片追忆去年元夜欢会的往事。“花市灯如昼”极写元宵之夜的灯火辉煌,那次约会,两情相悦。周围的环境,花市,彩灯,明丽如同白天;明月,柳梢,都是相爱的见证。后两句情景交融,写出了恋人月光柳影下两情依依、情话绵绵的景象,制造出朦胧清幽、婉约柔美的意境。

  下片写今年元夜重临故地,想念伊人的伤感。“今年元夜时”写出主人公情思幽幽,喟然而叹。“月与灯依旧”作了明确的对比,今天所见,依然如故,引出“泪满春衫袖”这一旧情难续的沉重哀伤,表达出词人对昔日恋人的一往情深,却已物是人非的思绪。

  此词既写出了情人的美丽和当日相恋时的温馨甜蜜,又写出了今日伊人不见的怅惘和忧伤。写法上,它采用了去年与今年的对比性手法,使得今昔情景之间形成哀乐迥异的鲜明对比,从而有效地表达了词人所欲吐露的爱情遭遇上的伤感、苦痛体验。这种文义并列的分片结构,形成回旋咏叹的重叠,读来一咏三叹,令人感慨。

  这首元夜恋旧的《生查子·元夕》其实是朱淑真所作,长期以来被认为欧阳修所作,其实是当时怕坏了女子的风气,才将作者改为了欧阳修的。

  词的上片回忆从前幽会,充满希望与幸福,可见两情是何等欢洽。而周围的环境,无论是花、灯,还是月、柳,都成了爱的见证,美的表白,未来幸福的图景。情与景联系在一起,展现了美的意境。

  但快乐的时光总是很快成为记忆。词的下片,笔锋一转,时光飞逝如电,转眼到了“今年元夜时”,把主人公的情思从回忆中拉了回来。“月与灯依旧”极其概括地交代了今天的环境。“依旧”两字又把人们的思绪引向上片的描写之中,月色依旧美好,灯市依旧灿烂如昼。环境依旧似去年,而人又如何呢?这是主人公主旨所在,也是他抒情的主体。词人于人潮涌动中无处寻觅佳人芳踪,心情沮丧,辛酸无奈之泪打湿了自己的衣襟。旧时天气旧时衣,佳人不见泪黯滴,怎能不伤感遗憾?上句“不见去年人”已有无限伤感隐含其中,末句再把这种伤感之情形象化、明朗化。

  物是人非的怅惘,今昔对比的凄凉,由此美景也变为伤感之景,月与灯交织而就的花市夜景即由明亮化为暗淡。淡漠冷清的伤感弥漫于词的下片。灯、花、月、柳,在主人公眼里只不过是凄凉的化身、伤感的催化剂、相思的见证。而今佳人难觅,泪眼看花花亦悲,泪满衣袖。

  世事难料,情难如愿。牵动人心的最是那凄怨、缠绵而又刻骨铭心的相思。谁不曾渴慕,谁不曾诚意追索,可无奈造化捉弄,阴差阳错,幸福的身影总是擦肩而过。旧时欢愉仍驻留心中,而痴心等候的那个人,今生却不再来。无可奈何花落去,但那只似曾相识的燕子呢?那曾有的爱情真是无比难测吗?如果真的这样,那些两情相悦、缠绵悱恻的美丽韶华难道是在岁月中流走的吗?谁也不曾料到呵,错过了一季竟错过了一生。山盟虽在,佳人无音,这是怎样的伤感遗憾,怎样的裂心之痛!

  古人如此,今人亦然。世间总有太多的伤感和遗憾。世事在变,沧海桑田。回眸寻望,昔人都已不见,此地空余断肠人。滚滚红尘,茫茫人海,佳人无处寻觅,便纵有柔情万种,更与何人说?

shēngzhā ·yuán

ōuyángxiū(shuōzhūshūzhēn) sòngdài 

niányuánshí huāshìdēngzhòu 
yuèshàngliǔshāotóu rényuēhuánghūnhòu 
jīnniányuánshí yuèdēngjiù 
jiànniánrén lèishī湿chūnshānxiù  (shī湿zuò mǎn )
巴山楼之东,秦岭楼之北。
巴山¹楼之东,秦岭²楼之北。
译文:望云楼的东面是巍峨、绵延千里的大别山;楼的北面可见高峻雄伟、剑峰千仞的秦岭。
注释:望云楼:文同任陕西洋州知州时,宅内之楼。址在洋州,即今陕西省洋县。¹巴山:即大巴山。陕西汉中盆地与四川盆地的界山。²秦岭:诗中指的是陕西南部一段,是狭义的秦岭,主峰是太白山,在洋县正北。
楼上卷帘时,满楼云一色。
楼上卷帘时,满楼云一色。
译文:在楼上卷帘之时,萦绕在高楼四周的云彩会立即飞入楼中,高楼顿时隐入云彩之中,景色奇丽无比。

  这首诗写登楼所见的壮景。诗人用画家的眼睛观察景物,用画笔写诗,意境更加开阔,景物别出情趣,是画,而又情出自然。四句诗都有“楼”字,而“满楼云一色”,就成了“楼”外之“楼”了,既将诗意点透,也添加了平淡诗风中的浓味。全诗句句紧扣主题,丝毫不显重复,俨若一首题画诗,堪称宋诗中的佳作。

  “巴山楼之东,秦岭楼之北。”两句写望云楼的位置及登楼头所见之景。此二句既说明此楼位置在巴山之西、秦岭之南,并交代了此楼之高与位置极佳,才能上楼望见极高峻的巴山、秦岭,也看到崇山峻岭间云彩朵朵绕山飘荡,景象壮丽无比。诗中虽未写云,但云尽在不言中,让人们去体会罢了。

  “楼上卷帘时,满楼云一色。”句则由远及近,写楼中近景。望月楼如李白《夜宿山寺》所咏“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绕楼云彩飞入楼中,危楼隐入云彩之中,景色奇丽无比。这两句“楼云一色”的奇观,写出了万里晴空、浩茫云海的佳景,自然使人神清目爽,有“荡胸生层云”之感慨。

  此诗最大的表现手法则是运用了一放一收的手法。头两句放开,由近及远,拉开距离,使境界骤然开阔,烘托出望云楼周围的自然环境;后两句收拢,由远及近,拉近距离,近到楼上、楼中、楼云天浑然一体的景色。

  其次,是诗中有画的技法。诗人运用了典型的绘画技法,将望云楼的地理位置——楼之东是巴山、楼之北是秦岭全部画出,气象尽收眼底,境界开阔,气势不凡。卷帘这一动作,将楼的独特之景“满楼云一色”全部勾画了出来。

  最后是平淡自然的诗风。唐宋后不少诗人和诗论家崇尚平淡的诗风。平淡代表了诗的一种风格,文同的这首诗就属平淡之列。“巴山楼之东,秦岭楼之北”,用平淡的语言介绍了望云楼所处位置。而诗的结尾时更用平淡语“满楼云一色”,振起全篇,使诗境一下子焕发出光彩,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这是在卷起楼上帘子的刹那间的情况,诗人敏捷地捕捉并描绘它,将诗意点透,添加了平淡诗风中的浓味。

参考资料:
1、 郭荣光.历代名诗大观.济南市:山东文艺出版社,1992:59-59
2、 张福清.诗书教育系列 宋诗导读.广州市:暨南大学出版社, 2012.02:96-97
3、 傅德岷,李元强,卢晋.传统文化名篇赏析丛书 宋诗名篇赏析.成都市:巴蜀书社, 2012.02:073-074
芳心对人娇欲说,不忍轻轻折,溪桥淡淡烟,茅舍澄澄月,包藏几多春意也。
芳心¹对人娇欲说,不忍轻轻折,溪桥淡淡烟,茅舍澄(chéng)²月,包藏几多春意也。
译文:月夜梅花似在对人似乎倾诉着芳情,惹人怜爱,让人不忍轻折。远方溪桥处淡烟飘渺,茅舍处明月清辉,这些景物包含着多少春意啊。
注释:¹芳心:即芳情,优美的情怀。 ²澄澄:清澈明洁的样子。
一点灯残鲁酒醒,已携孤剑事离程。
一点灯残鲁酒¹醒,已携孤剑事²离程³
译文:灯光微弱,近乎熄灭,酒醒了,自己背着孤剑准备离开。
注释:¹鲁酒:人们邀请客人饮酒,常谦称自己的酒为“鲁酒”,表示酒很薄。²事:服侍、侍奉。这里指相伴左右,相随。³离程:离别朋友之后的征程。
愁看飞雪闻鸡唱,独向长空背雁行。
愁看飞雪闻鸡唱¹,独向长空背雁²行。
译文:惆怅的看着漫天飞舞的白雪,听着农家里的鸡鸣,独自一人朝着与返乡的大雁相反的方向前行。
注释:¹鸡唱,犹言鸡鸣、鸡啼。此处有“鸡唱”,原因是因为下文的“近关”,不然在茫茫胡天是听不到鸡唱的。²雁:诗人去北边大漠时应是深秋时节,诗人北行,雁南飞,故曰背行。
白草近关微有路,浊河连底冻无声。
白草¹近关²微有路³,浊河连底冻无声。
译文:晨霜犹在,草呈白色,光线尚暗,道路还看不分明;时间较早,气温低,浑浊的河流也因天寒而早已被冻住了,没有声响。
注释:¹白草:应为牧草,似莠yǒu而细,无芒,其干熟时正白色,牛马所嗜。西北边疆生长的常见草类。²关:应为云伽关。³微有路:微,不显露,这里为什么“有路”?原因是这里与云伽关靠近,因常有人出入,但“微”又说明这地方 虽然近关,但也还有较长的一段距离,诗人还得加紧赶路。⁴浊河:一为黄河之兼称,一为水浑浊之河流,一为晋西北紫河。
此中来往本迢递,况是驱羸客塞城。
此中来往本迢(tiáo)(dì)¹,况是驱羸(léi)²客塞城³
译文:这其中的来往本来就路途遥远,何况是驱赶着我这瘦弱之人,客居这边塞之城。
注释:¹迢递:遥远的样子。²羸:瘦弱。客:旅居他乡。³塞城:边塞之城。当时诗人是去唐朝的单于大都护府,单于大都护府也称单于牙帐,它的前身是云中都护府,是唐代中央政府设在版图内最北的军政机构之一,位于今天的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

zǎo

luó tángdài 

diǎndēngcánjiǔxǐng xiéjiànshìchéng 
chóukànfēixuěwénchàng xiàngchángkōngbèiyànxíng 
báicǎojìnguānwēiyǒu zhuóliándòngshēng 
zhōngláiwǎngběntiáo kuàngshìléisàiché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