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病不能进,儿啼不肯行。苍茫荒野外,北风鼓鼙声。
妇病不能进,儿啼不肯行。苍茫荒野外,北风鼓鼙声。
老幼夜中逃,失路入榛荆。月出天欲曙,山头烽火明。
老幼夜中逃,失路入榛荆。月出天欲曙,山头烽火明。
邓卒一战溃,敌势遂纵横。昨朝使帖下,主将亦还营。
邓卒一战溃,敌势遂纵横。昨朝使帖下,主将亦还营。
嗷嗷二十载,何时见升平。我生值世乱,世乱难为生。
嗷嗷二十载,何时见升平。我生值世乱,世乱难为生。

yuèèrshísānzǒu西shān--wángyuáncuì

bìngnéngjìnérkěnxíngcāngmánghuāngwàiběifēngshēng

lǎoyòuzhōngtáoshīzhēnjīngyuèchūtiānshǔshāntóufēnghuǒmíng

dèngzhànkuìshìsuìzònghéngzuócháo使shǐtiēxiàzhǔjiāngháiyíng

áoáoèrshízàishíjiànshēngpíngshēngzhíshìluànshìluànnánwèishēng

王元粹

王元粹

金平州人,字子正,初名元亮。弱冠作诗便有高趣。哀宗正大末,为南阳酒官。遭乱,流寓襄阳。后北归,寄食燕中。年四十余卒。 ▶ 34篇诗文

猜您喜欢
拔剑绕残樽,歌终便出门。
拔剑绕残尊¹,歌终便出门。
译文:乘着酒酣拔剑起舞绕着残宴,高歌罢便毅然气昂昂地出门。
注释:剑客:精通剑术的人,常指侠客。¹残尊:残宴,酒宴将残。尊,酒器,又作“樽”,这里代酒宴。
西风满天雪,何处报人恩。
西风满天雪,何处报人恩?
译文:西风呼啸满天飘着鹅毛大雪,要去哪里报答恩人的知遇恩?
勇死寻常事,轻雠不足论。
勇死风常事,轻雠(chóu)¹不足论。
译文:酬知已勇赴死难是寻常之事,为睚眦小怨轻生不值得谈论。
注释:¹轻雠:轻视仇敌。雠,同“仇”。
翻嫌易水上,细碎动离魂。
翻嫌易水上¹,细碎²动离魂³
译文:反而嫌勇士荆轲悲歌易水上,过于细碎缠绵而震动了离魂。
注释:¹易水上:指荆轲渡过易水行刺秦王之事。²细碎:琐细,谓击筑、作歌之事。³离魂:精神凝注于人或事而出现神不守舍的状态。

  这首诗的作者热情地塑造出一个襟怀嵚崎磊落,慷慨豪勇,报恩酬知己,不畏死难的剑客形象,借以寄托自己的人格理想 。真可谓志陵山岳,气吞江海, 撼人心魄。

  开头两句凌空起笔,描写饯别的场面和剑客的出门。酒宴将散 ,剑客的豪兴借酒而发,遂拔剑起舞, 慷慨高歌 ,歌罢出门,扬长而去。“拔剑”二字点出 剑客的身分,一个“绕”字,隐写剑客且歌且舞的场面,十分生动传神。我们可以想见,酒酣之际,拔剑起舞,旁观者可以一睹剑客高超的剑术及风采;舞剑作歌,人们又可以从其歌词中了解其超凡脱俗的情怀,在情绪上深受感染;而剑客高歌方罢,不顾而去,态度是那样毅然决然,毫无留恋之态,表现出一副大丈夫的英雄气概,又该是何等令人赞叹。这里,“歌终”的“终”字和“便”字的衔接使用,极见功力。应该说仅此开头二句 ,剑客英雄豪迈的形象已跃然纸上。 三、四句描绘此剑客出门之后,踏上行途的景象。

  “西风满天雪”,这是北方冬季的大自然特有的最雄浑壮丽的画图。诗人把剑客放到如此西风狂啸,漫天大雪纷飞的背景衬托之下,有力地烘托出剑客的英雄气质 。风雪茫茫,天地浩大,中有一人,持剑独立, 瞻视前路..,那该是怎样的形象,如何的气度!更妙的是 ,作者还要对剑客问上一句“何处报人恩”, 意思是说,这样大的风雪,连道路都难以识别,你到哪里去替你的恩人寻仇找敌为他报仇,来报答他对你的知遇之恩呢?表面上这是对剑客的置难之词,却是赞扬他下定决心,不为风雪所阻,不辞艰苦,一定要达到目的的坚定信念。

  接下“勇死寻常事,轻仇不足论”二句,正面议论;点出此剑客固然可以为酬知己而勇赴死难;但他也决不是那种气量狭窄,为睚眦之怨而轻生舍命的亡命徒。这里强调了剑客的有胆有识,襟怀开阔,使其思想境界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但这两句的妙处还不仅在于此,它又暗示了此剑客的外出“报人恩”,是一次重大的有意义的行为。

  最后,全诗以“翻嫌易水上,细碎动离魂”作结,赞扬此剑客的豪气更在战国时代为燕太子丹去行刺秦王的荆轲之上。荆轲的勇敢事迹见于《史记·刺客列传 》,书中描写太子丹及其宾客在易岸送别荆轲的场面 ,历来脍炙人口:“至易水之上,既祖,取道,高 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

  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 ,壮士一去兮不复 还 !’复为羽声忼慨,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而此剑客却嫌荆轲的反复悲歌,感伤别离,感情未免过于细腻缠绵了,可见二人比较,自有高下之分。

  齐己是一位僧人,这首诗写得这样豪壮刚猛,肝胆照人,可见他并未完全心归禅寂,超然物外。

jiàn--

jiànràocánzūnzhōng便biànchūmén

西fēngmǎntiānxuěchùbàorénēn

yǒngxúnchángshìqīngchóulùn

fānxiánshuǐshàngsuìdònghún

二月已破三月来,渐老逢春能几回。
二月已破三月来,渐老逢春能几回。
译文:二月已过,三月来临;人渐渐老了,像这样的春天还能遇到几回?
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生前有限杯。
¹²身外无穷事,且尽生前有限杯。
译文:不要忧思身外无数烦恼之事,且把眼前的杯中美酒饮尽。
注释:¹莫:不要。²思:想,忧思。

juémànxìngjiǔshǒu··--

èryuèsānyuèláijiànlǎoféngchūnnénghuí

shēnwàiqióngshìqiějǐnshēngqiányǒuxiànbēi

一从梅粉褪残妆,涂抹新红上海棠。
一从¹梅粉褪残妆²,涂抹新红上海棠。
译文:梅花零落,像少女卸去粉妆时,海棠花开了,它就像少女刚刚涂抹了新红一样艳丽。
注释:¹一从:自从。²褪残妆:指梅花凋谢。
开到荼蘼花事了,丝丝天棘出莓墙。
开到荼(tú)(mí)¹花事了²,丝丝天棘³出莓墙。
译文:等到荼蘼花开,春天的花都开完了,这时会有丝丝缕缕的天棘爬过那莓墙。
注释:¹荼蘼:又名佛见笑、百宜枝等,属蔷薇科,初夏开花,花期较晚。²花事了:指春天的花都开完了。³天棘:即天门冬。其苗蔓生,叶细如青丝,好缠竹木上。⁴莓:当即山莓、蔷薇莓一类小灌木。

  春暮游小园》这首诗为七言绝句,用花开花落,表示时序推移,虽然一年的春事将阑,但不断有新的事物出现,大自然是不会寂寞的。全诗写得很有情趣,前两句,写一春花事,以女子搽粉抹胭脂作比,非常活泼,充满人间趣味。这也是写景诗和咏物诗最常用的一种手法,但又没有流于一般化。这是诗人的高明之处。

  这首诗没有怪意的雕琢,从初春写到初夏,梅花开、海棠红、荼蘼落、天棘出,却并不是寡淡无味的流水账。

  “一从梅粉褪残妆”,“褪残妆”,以人喻花,写梅花残败凋落。梅花出在冬末早春,为报春之花,一个“残”字,暗示冬去春来。“涂抹新红上海棠”,是说梅花谢后,海棠花已经绽放,大自然把寒梅鲜红的颜色又涂抹到海棠花上去了。苏轼有海棠诗说:“东风袅袅泛祟光,香雾空濛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苏轼对海棠无意施粉传香,却写出了海棠的精神。王淇用“涂抹新红”四字同样写出了海棠的精神和自己惜花怜色,愿名花永存的美好愿望。

  “开到荼蘼花事了,丝丝天棘出莓墙”。等到荼蘼花儿开罢,春天就结束了。春去夏来,取代百花的是肥壮茂密的荆棘,一丛丛,一丝丝,爬上了长满苔醉的院墙。花的交替更迭,构成色彩上由红变白转绿,象征着岁月的流逝,季节的变化,而诗人留连岁月、感叹年华易逝的感伤情绪也隐隐体现出来了。

  宋人绝句中,描写风花雪月,山水田园,吟情咏性,留连光景的诗作不少,此诗以梅花、海棠、荼蘼开落的先后次序,以至于到百花凋残,天棘出墙来表现从暮春到初夏的更替,又别具一格。诗人把日常看来平淡无奇的生活景观,用平易浅近的语言,拟人化的手法,细腻地表现出来。有美感,有诗意,反映了诗人“随物以婉转,盛与心而徘徊”的心迹(《文心雕龙》语)。

参考资料:
1、 蒙万夫.千家诗鉴赏辞典: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57-58

chūnyóuxiǎoyuán

wáng sòngdài 

cóngméifěntuìcánzhuāng xīnhóngshànghǎitáng 
kāidàohuāshìliǎo tiānchūméiqiáng 
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
从武林门¹而西,望保叔塔²突兀³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zhào)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颊(jiá),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hān)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
译文:从杭州武林门向西行走,远远看见保俶塔高高耸立在层峦山崖上,心绪早已飞到西湖之上了。午时进入昭庆寺,喝完茶,就划着小船进入西湖。(只见得)四面的山峦色彩如黛,春花的光彩好像少女的容颜,柔和的春风好像醉人的米酒,湖水的波纹好像平滑的绸缎,刚一抬头,已经不由得眼花缭乱,如醉如痴了。这时想用一个词语来描绘(眼前美景),却终不可得,大约好像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那样精神迷离恍惚吧。我游西湖的经历从这一次开始,万历二十五年二月十四日。
注释:¹武林门:古杭州的城门。²保叔塔:应作“保俶塔”,在西湖边的山上。³突兀:高耸的样子。⁴昭庆:和下文的净寺都是西湖的寺庙名。⁵毕:结束。⁶棹:船桨,这里作动词,指划船。⁷娥:美女的黛眉。⁸酣:尽兴,痛快。⁹东阿王:即三国魏国的曹植,曾封东阿王。民间传说曹植年幼时,曾受到哥哥曹丕的皇后甄氏的照料,因此彼此很有感情,后来甄氏早逝,曹植得到了甄氏的一个枕头作为纪念,当天晚上,曹植在洛水的船上在梦中与甄氏重逢,醒后写了一篇文章作为纪念,这就是著名的《感甄赋》,后改名为《洛神赋》。而甄氏也因此被尊为洛神。
晚同子公渡净寺,觅阿宾旧住僧房。取道由六桥、岳坟、石径塘而归。草草领略,未及遍赏。次早得陶石篑帖子,至十九日,石篑兄弟同学佛人王静虚至,湖山好友,一时凑集矣。
晚同子公渡净寺,觅阿宾旧住僧房。取道由六桥、岳坟、石径塘而归。草草领略,未及遍赏。次早得陶石篑(kuì)帖子,至十九日,石篑兄弟同学佛人王静虚至,湖山好友,一时凑集矣。
译文:晚上同子公一起坐船来到净慈寺,找到弟弟阿宾曾经住过的僧房。在归宿途中,草草领略了六桥、岳坟、石径塘等景点。第二天一早又收到了陶石篑的帖子,到十九日石篑兄弟和佛学居士王静虚来了,一同游山玩水的好友一时间都凑到一起了。

chūzhì西

yuánhóngdào míngdài 

    cónglínménér西 wàngbǎoshūcéngzhōng xīnfēishàng zhāoqìng chá zhàoxiǎozhōu shāné huāguāngjiá wēnfēngjiǔ wénlíng cáitóu juéhānshénzuì shíxiàmiáoxiě yuēdōngēwángmèngzhōngchūluòshénshí yóu西shǐ shíwàndīngyǒuèryuèshí 

    wǎntónggōngjìng ēbīnjiùzhùsēngfáng dàoyóuliùqiáo yuèfén shíjìngtángérguī cǎocǎolǐnglüè wèibiànshǎng zǎotáoshíkuìtiě zhìshíjiǔ shíkuìxiōngtóngxuérénwángjìngzhì shānhǎoyǒu shícòu 

春风送客翻愁客,客路逢春不当春。
春风送客翻愁客,客路逢春不当春。
译文:春风吹起的时候,送客反而使客人产生忧愁,在旅途中赶上春天的美景也无心赏春。
寄语莺声休便老,天涯犹有未归人。
寄语¹莺声休便老,天涯犹有未归人。
译文:传话给黄莺不要让啼叫声催着春天老去,在遥远的地方还有没有归家的人!
注释:¹寄语:所传的话语。

  徐熥与其弟、藏书家“红雨楼”主人徐兴公,都是明朝后期闽中才子,徐兴公声名尤大,号“兴公诗派”。这首小诗,当是徐熥寄给正在客游途中的兄弟,望其早日归来聚首的。

  前两句里,重叠着“春”“客”各三字,一时令人眼花缭乱,但细细读时,却只觉诗意层层迭变,全无重复之感。“春风送客”,佳事也,身在客途,有春风一路相送、殷勤追随、慰我寂怀,如何不佳?如何却是“翻愁客”?起句虽不设问,而疑问已在其中。次句答得更巧。“客路逢春”,其实与“春风送客”只是一事,但虽是一事,两样说之,滋味便全然不同。有春一路“送”我,固然良慰;但春者,当是于安闲悠然中所赏玩者也,今在“客路”,正尔奔波,有何闲逸心思赏玩呢?故客路所逢之春,在客子眼中,自然是“不当春”一一算不得春,彼虽欲慰我,却终不能慰我,彼既一路送来,却时时令我不得慰,又如何不愁?

  上两句一问一答,已于重叠用字之中,曲尽变化之妙,但仅此而已,尚不过小巧手段,此诗之妙,更在后两句,然最妙处虽在后两句,其草蛇灰线,仍出于前两句。请再细想之:“不当春”,客因可作如是观,单春毕竟是春,不论你说它当得当不得,春风依旧骀荡,春光依旧汩汩流逝一一这,恐怕才是客愁的更深处吧?诗人唯因窥到了这客子在漫言“不当春”背后的深愁,故而于第三句才突发奇想,他把目光投到了象征春日的娇啭黄莺儿身上,他要那黄莹儿声音别变,还是嫩嫩的,娇娇的,千万别马上变得老腔老调,千万别把春天也啼老了,啼尽了一一因为,此际天涯正有一位未归的客子,正被算不得春的春光紧紧包裹着,为无法享有真正的、安闲的、故乡的春光而愁上加愁。如果黄莺儿声音真的老了、春光真的逝尽了,那客子天涯归来,他还能赏玩到什么呢?他岂不是要在“不当春”之外,更增一层“不见春”的悲哀?

  诗中的“客”,当然是指徐兴公,诗人寄诗给乃弟,而不称“弟”称“客”,且一篇之中三致意焉,无非是为乃弟点醒客子身份,望他莫要久恋梁园,迷失故园。诗中言徐兴公“逢春不当春”,自是诗人的揣测;诗人要莺声不老、春光莫逝,自也是诗人的痴想。一篇之中,皆为揣测和痴想;一篇怀人盼归之文字,却皆为“愁客”、“未归”充满字面,诗旨并不显露;这般落笔是诗的出人意表处,是诗的不落旧套处,更是诗的尤可收取招人归来之效处。试想:若徐兴公看破了兄长的痴想,顿悟到莺声其实不得不老、春光其实不得不逝,他能不早作归计吗?他能让期望与故园的兄长,在春尽之际长吁短叹、失望独归么?

--tēng

chūnfēngsòngfānchóuféngchūndāngchūnyīngshēngxiū便biànlǎotiānyóuyǒuwèiguīré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