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迈已自劳,坐忘犹有为。动静二尘耳,一真非即离。
行迈已自劳,坐忘犹有为。动静二尘耳,一真非即离。
举头见青山,曲肱啭黄鹂。心安万境寂,境转何妨随。
举头见青山,曲肱啭黄鹂。心安万境寂,境转何妨随。

suìchūyuánshīèrshǒuxiánxiántáng--duó

xíngmàiláozuòwàngyóuyǒuwèidòngjìngèrchéněrzhēnfēi

tóujiànqīngshāngōngzhuànhuángxīnānwànjìngjìngzhuǎnfángsuí

路铎

路铎

(?—1214)冀州人,字宣叔。路伯达子。章宗时,为左三部司正,上书言事,召见便殿,迁右拾遗。累官景州刺史。后为孟州防御使。蒙古兵破城,投沁水死。 ▶ 26篇诗文

猜您喜欢
金炉犹暖麝煤残。惜香更把宝钗翻。重闻处,余熏在,这一番、气味胜从前。
金炉¹犹暖麝(shè)²残。惜香³更把宝钗(chāi)翻。重闻处,余熏(xūn)在,这一番、气味胜从前。
译文:香炉还是暖的,炉中的香烧的所剩不多了。爱惜香,哪怕剩的不多了。也要用宝钗把那点残余未尽的香翻动,使它全部燃烧完毕。再嗅那里,余留的香还存在。
注释:¹金炉:金属铸的香炉。²麝煤:即麝墨。³惜香:珍惜麝香、供香。⁴宝钗:用金银珠宝制作的双股簪子。⁵重闻:再嗅。⁶余熏:余留的香味。
背人偷盖小蓬山。更将沈水暗同然。且图得,氤氲久,为情深、嫌怕断头烟。
背人¹偷盖²小蓬山³。更将沈水暗同然。且图得,氤(yīn)(yūn)久,为情深、嫌怕断头烟。
译文:趁着别人不知道,把沉香木加进香炉中,和燃烧着的香料一同暗暗燃烧,再偷偷地把香炉的盖子盖上,想让香气飘的更久一些。这么做因为两人感情很深,害怕香没有烧完就会熄灭。
注释:¹背人:趁人不知道,躲避着人。²偷盖:暗暗地盖上。³小蓬山:相传为仙人居地,这里代指香炉。⁴沈水:即沉水、沉香木。⁵然:“燃”的本字。⁶氤氲:弥漫的浓烈的香气。⁷嫌怕:厌弃而害怕。断头烟:断头香,谓未燃烧完就熄灭的香。俗谓以断头香供佛,来生会得与亲人离散的果报。

  上片,写灵柩前的烧香忆旧情景。第一句用了主谓语忆旧。忆当年,每天祝福的烧香的“金炉”暖气犹存,伴读时的“麝煤”已是所剩无几了。第二句用递进句忆旧。忆当年,君“借香”希望香气长留身边。更为可贵的是,用“宝钗”将那残余未尽的香翻动,让它全部燃烧完毕。最后四句用叙述的语言写现实。“重闻”那个地方,“余熏”还存在。“这一番气味”远远超过了从前的烧香祝福。整个上片饱含着浓烈香气,以象征着苏轼与王弗昔日幸福绵绵。

  下片,描叙殡仪式上精心添香及其忠诚心态。第一、二句写感情上的隐私:“背人偷盖”着小蓬山式的香炉,再把沉香木加进去,和燃烧着的香料一同暗暗燃烧。这是为了什么,最后几句,从两层意思上作了回答:一是“且图得,氤氲久”;二是“为情深,嫌怕断头烟”。尽管“嫌怕断头烟”是陈旧习俗,但反映了苏轼对妻子王弗矢志不渝的忠贞爱情。

  全词,从表面上来看是咏一个妇女焚香,羞怯的希望香气溜得更长久,以象征幸福绵绵。实则是苏轼从妻子王弗平日生活里的习惯角度,表达出对妻子的思念之情。就香炉焚香、今昔对比之景来怀念王弗。“背人偷盖小蓬山”,这一举动,虽极微小,但典型地刻画了苏轼的虔诚专一爱情。“嫌怕断头烟”,不免含有封建迷信色彩,但从一个侧面更加强化了苏轼与王弗的深挚的生死之情。

参考资料:
1、 朱靖华、饶学刚、王文龙、饶晓明.历代名家词新释辑评丛书苏轼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07年1月:84-86
肃王与沈元用同使虏,馆于燕山愍忠寺。暇日无聊,同行寺中,偶有一唐人碑,辞甚偶俪,凡三千余言。元用素强记,即朗诵一再;肃王不视,且听且行,若不经意。元用归馆,欲矜其敏,取纸追书之,不能记者阙之,凡阙十四字。书毕,,肃王视之,即取笔尽补其所阙,无遗者。又改元用谬误四五处,置笔他语,略无矜色。元用骇服。语云:“休夸我能胜人,胜如我者更多。”信不诬也。
肃王¹与沈元用²同使³(lǔ),馆于燕山愍(mǐn)忠寺。暇(xiá)日无聊,同行寺中,偶有一唐人碑,辞甚偶俪,凡三千余言。元用素(qiáng)记,即朗诵一再;肃王不视,且听且行,若不经意。元用归馆,欲矜(jīn)其敏,取纸追书之,不能记者阙(quē)¹⁰之,凡阙十四字。书毕¹¹,肃王视之,即取笔尽¹²补其所阙,无遗者。又改元用谬(miù)误四五处,置笔他语¹³,略无矜色。元用骇服¹⁴。语云:“休夸我能胜人,胜如我者更多。”信不诬¹⁵也。
译文:宋朝的肃王和沈元用一起出使北方的金国,寄住在燕山的愍忠寺。闲暇时无事可做,就一起浏览寺院,偶然看见一块唐朝遗留下来的石碑,文辞非常优美,一共有三千多个字。元用平日记忆力就很强,于是将碑文抄下来,边走边朗诵,肃王一边听着一边走着好像不在意的样子。元用回到住宿的地方,想要夸耀自己的才能,就拿纸将文章默写下来,记不起来的就空缺着,一共缺了十四个字。(沈元用)写完了,肃王看后,就随即拿起笔将所有的缺字补齐,没有遗漏的地方。又将元用四五个错误的地方修正,(改完后)将笔放下和别人谈论其他的事,一点骄傲的神色都没有。元用既惊讶又佩服。肃王说道:“不要夸耀我能胜过别人,真正胜过我的人还很多呢!”其可信度一点也不虚假。
注释:¹肃王:北宋末年宋徽宗之子赵枢,有过目不忘的才能,后出使金国不归。²沈元用:宋朝大臣。³使:出使。⁴虏:指北方的金国。⁵暇:空闲,闲暇。⁶偶俪:对仗工整。⁷素:向来,一向,平时。⁸矜:自夸。⁹书:写,书写。¹⁰阙:通“缺”,缺少。¹¹毕:完。¹²尽:全、都。¹³他语:说别的事情。¹⁴骇服:吃惊佩服。¹⁵诬:虚假。
伏低伏弱,装呆装落,是非犹自来着莫。任从他,待如何,天公尚有妨农过,蚕怕雨寒苗怕火。阴,也是错;晴,也是错。
¹低伏弱,装呆装落²,是非犹自来着莫³。任从他,待如何,天公尚来妨(fáng)农过,蚕怕雨寒苗怕火。阴,也是错;晴,也是错。
译文:哪怕我伏低做小,哪怕我装痴卖傻,我不想沾惹是非,麻烦却自来缠扰。既然如此,让它去吧,任从摆布,看能把我怎么了!你不见老天爷尚且顾此失彼,“妨害农事”的罪名左右难逃:下雨吧,阴阴冷冷,坏了蚕桑;放晴吧,日头高照,干了禾苗。阴也犯了过,晴也不讨巧,真不知如何才好!
注释:¹伏:通服,屈服。²落:衰朽。³着莫:撩惹,沾惹。⁴妨农过:妨碍农时的罪过。

  小令用尖刻的笔触,揭露封建社会人们动辄得咎,常遭横祸的现实,以及百姓无可奈何的处境,后半以天公为例,是一种调侃的手法,更进一步讽刺了社会黑暗。

  这首小令以自嘲的口吻,吐诉出处世艰难、一筹莫展的愤慨。即使伏低做小,装痴作傻,还是躲不开“是非”的“着莫”,动辄得咎。“蚕怕雨寒苗怕火”的构思,出自苏东坡的《泗州僧伽塔》:“耕田欲雨刈欲晴,去得顺风来者怨。若使人人祷辄遂,造物应须日千变。”但苏诗是说矛盾的两极要求至少还能满足一方,也就是“造物”还有百分之五十的周旋余地;而本篇中则阴,也是错;晴,也是错,一无是处。连“天公”也要无端蒙冤,更不用说民间的平头百姓。“出门即有碍,谁谓天地宽?!”(孟郊《追赠崔纯亮》)作品正是以不露声色的议论,表现出同样激越的不平之情。

  以冷语峻笔作嬉笑怒骂,是元散曲讽世作品的常法。乔吉有首《山坡羊》就明显模仿了本篇:“装呆装琳,装聋装口吞,人生一世刚图甚。句闲吟,酒频斟,白云梦绕青山枕,看遍洛阳花似锦。荣,也在恁。枯,也在恁。”

参考资料:
1、 天下阅读网.山坡羊·伏低伏弱

shānyáng··ruò--chéncǎoān

ruòzhuāngdāizhuāngluòshìfēiyóuláizherèncóngdàitiāngōngshàngyǒufángnóngguòcánhánmiáohuǒyīnshìcuòqíngshìcuò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晋平公¹问于²师旷曰:“吾³年七十,欲学,恐已暮(mù)矣。”
译文:晋平公对师旷说:“我年龄七十岁,想要学习,恐怕已经晚了。”
注释:¹晋平公:春秋时期晋国国君。²于:向。³吾:我。⁴恐:恐怕,担心,害怕。⁵暮:这里指“晚,末”。
师旷曰:“何不炳烛乎?”
师旷¹曰:“何²不炳(bǐng)³乎?”
译文:师旷说:“为什么不把烛灯点燃呢?”
注释:¹师旷:字子野,春秋时期晋国乐师。他双目失明,仍热爱学习,对音乐有极高的造诣。²何:为什么。³炳烛:点烛,当时的烛,只是火把,还不是后来的烛。炳:点燃。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平公曰:“安¹有为²人臣而戏³其君乎?”
译文:晋平公说:“哪有做臣子的人戏弄国君的行为呢?”
注释:¹安:怎么,哪里。²为:作为。³戏:作弄,戏弄。
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师旷曰:“盲臣¹安敢戏其君乎!臣²³之,少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shú)与昧(mèi)行乎?”
译文:师旷说:“双目失明的我怎么敢戏弄君主呢?我听说,少年时喜好学习,如同初升太阳的阳光一样灿烂;壮年时喜好学习,如同正午强烈的阳光;晚年时喜好学习,如同拿着蜡烛照明,点上烛火照明比起在黑暗中走路,究竟哪个好呢?”
注释:¹盲臣:瞎眼的臣子。师旷为盲人,故自称为盲臣。²臣:臣子对君主的自称。³闻:听说,听闻。⁴少:年少。⁵而:表并列,并且。⁶好:喜欢。⁷日出之阳:初升的太阳,早晨的太阳。阳:阳光。⁸日中之光:正午(强烈)的太阳光。⁹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点上烛火照明比起在黑暗中走路,究竟哪个好呢?孰与:相当于“……跟(与)……哪个(谁)怎么样?”。昧行:在黑暗中行走。昧,黑暗。
平公曰:“善哉!”。
平公曰:“善哉¹!”。
译文:晋平公说:“说得真好啊!”
注释:¹善哉:说得好啊!善:好的,善良的。
独坐空堂上,谁可与欢者?
独坐空堂上,谁可与欢者?
译文:独自坐在空荡荡的屋子里,谁是可以与我欢颜笑谈的人?
出门临永路,不见行车马。
出门临¹永路²,不见行车马。
译文:出门就对着那条通往远方的长路,但却不见亲友的车马从此经过。
注释:¹临:对着。²永路:长路。
登高望九州,悠悠分旷野。
登高望九州¹,悠悠分旷野。
译文:登高极目远门,只见悠悠的江河把大地分割成一块块的旷野。
注释:¹九州:我国古代分为九州: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豫州、荆州、梁州、雍州(见《尚书·禹贡》)。此处指极目远望。
孤鸟西北飞,离兽东南下。
孤鸟西北飞,离兽¹东南下。
译文:一只倦鸟独自向西北飞去,而我却像失群的孤兽孤独地来到了东南方。
注释:¹离兽:失群的孤兽。
日暮思亲友,晤言用自写。
日暮思亲友,晤(wù)¹用自写²
译文:在这暮色苍茫的时候我格外思念远方的亲友,只能用自言自语来排解忧愁。
注释:¹晤言:对坐而谈。晤,对。²用自写:以自我排解忧愁。用,以。写,消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