骏步由来不可追,污流馀子费奔驰。谁言直待南迁后,始是江西不幸时。
骏步由来不可追,污流馀子费奔驰。谁言直待南迁后,始是江西不幸时。

shānshīměidōngxiāngkàngménrénqīndǎngsuìwèiguòzhīérjīnzhīzuòzhěduōwèiránchángzuòjuéyún--wángruò

jùnyóuláizhuīliúzifèibēnchíshuíyánzhídàinánqiānhòushǐshìjiāng西xìngshí

王若虚

王若虚

(1174—1243)金藁城人,字从之,号慵夫。章宗永安二年经义进士。调鄜州录事,历著作佐郎、平凉府判官,累官翰林直学士。金亡北归。论诗文主张辞达理顺,反对险怪雕琢。有《慵夫集》、《滹南遗老集》。 ▶ 41篇诗文

猜您喜欢
欧阳公尝得一古画牡丹丛,其下有一猫,未识其精粗。丞相正肃吴公与欧阳公姻家,一见曰:“此正午牡丹也。何以明之?其花披哆而色燥,此日中时花也;猫眼黑睛如线,此正午猫眼也。有带露花,则房敛而色泽;猫眼早暮则睛圆,日渐中狭长,正午则如一线耳。”此亦善求古人笔意也。
欧阳公尝¹得一古画牡丹丛,其下²有一猫,未识其精粗³。丞相正肃吴公与欧阳公姻家,一见曰:“此正午牡丹也。何以明之?其花披哆而色燥,此日中时花也;猫眼黑睛¹⁰如线¹¹,此正午猫眼也。有带露花,则房¹²¹³而色泽¹⁴;猫眼早暮¹⁵则睛圆,日¹⁶渐中狭长,正午则如一线耳。”此¹⁷亦善求¹⁸古人笔意¹⁹也。
译文:欧阳修曾经得到一幅古画,画面上是一丛牡丹,牡丹丛下面蹲着一只猫。欧阳修不知道这幅画水平的高低。丞相吴育是欧阳修的亲家,他看到这幅古画后说:“这是正午的牡丹。根据什么来判断它(是正午的牡丹)呢?”画中的牡丹枝叶萎靡无力而且颜色干燥,这恰是花在正午阳光照射下的样子;猫的瞳孔缩成一条线,这就是正午时猫的眼睛。如果是带有露水的花,那么花心是聚拢的,而且颜色显得光泽滋润。猫的瞳孔在早晨和晚上都是圆的,太阳渐渐移向正中间,猫瞳孔就渐渐变得狭长,到了正午就像一条线了。”这是善于探究古人笔下的意境!
注释:¹尝:曾经。²其下:牡丹丛下面。其:代词,代指牡丹丛。³精粗:精良和粗劣。这里指古画水平的高低。⁴正肃吴公:即吴育,北宋丞相,字春卿,浦城人。生于1004年,死于1058年。他谥号为“正肃”。吴公:北宋丞相吴育,字春卿,浦城人。⁵姻家:亲家。⁶何以:即“以何”,凭什么,根据什么。⁷明之:辨别它。明,辨别。⁸披哆(chǐ ):下垂散开,此处指花朵蔫的样子。⁹燥:干燥。¹⁰黑睛:瞳孔。¹¹如线:像一条线。¹²房:这里指花房,即花冠,花心。¹³敛 :聚拢,收。¹⁴色泽:色彩鲜艳润泽。泽 :滋润。¹⁵暮:晚。¹⁶日:太阳。¹⁷此:指吴育说的话。¹⁸善求:善于探求。 求:探求。¹⁹笔意:这里是指画作的意境。
亢龙宾天群龙战,潜龙跃出飞龙现。
亢龙¹宾天²群龙³战,潜龙跃出飞龙现。
注释:¹亢龙:此处以之指明思宗朱由检。²宾天:指帝王之死,此处指明思宗自缢死。³群龙:指明朝王室子孙。⁴潜龙、飞龙:均指王室子孙。
白衣苍狗等浮云,处处从龙作宫殿。
白衣苍狗¹等浮云²,处处从龙作宫殿(diàn)
注释:¹白衣苍狗:同白龙苍狗,比喻世事变幻无常。²浮云:以浮动在空中的云比喻事物变幻无定。
东南半壁燕处堂,正统未亡垂一线。
东南半壁¹燕处堂²,正统³未亡垂一线
注释:¹半壁:半壁江山,谓明朝江山只剩下一半,一部分。²燕处堂:比喻居安而无远虑。³正统:指明代直系宗室。⁴一线:指一支派系的后嗣。
百日朝廷沸似汤,十郡山河去如电。
百日朝廷沸似汤¹,十郡山河去如电²
注释:¹沸似汤:指局势急迫紧张。²电:电火,闪电,喻极快。
高帝子孙隆准公,身殉社稷无牵恋。
高帝¹子孙隆准公,身殉(xùn)社稷(jì)²无牵恋。
注释:¹高帝:指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隆准卽高鼻。隆准公指后唐王。²社稷:土谷之神。
粤秀峰头望帝魂,直与煤山相后先。
(yuè)¹峰头望帝魂,直与煤山²相后先。
注释:¹粤秀:山名,一作越秀山,又名越王山,俗名观音山,在今广州市区北部。²煤山:即景山,明思宗崇祯皇帝朱由检自缢处。
当时藁葬汉台东,三尺荒陵枕郊甸。
当时藁(gǎo)¹汉台²东,三尺荒陵枕郊甸(diàn)³
注释:¹藁葬:草草埋葬,藁指草。²汉台:旧时广州城北郊古台,早废。³郊甸:郊野。邑外为郊,郊外为甸。
四坟角立不知名,云是诸王殉国彦。
四坟角立¹不知名,云是诸王²殉国彦³
注释:¹角立:据角而立。²诸王:指后唐王弟辈子侄等明王室贵胄。³彦:才德杰出的人。
左瞻右顾冢垒垒,万古一丘无贵贱。
左瞻右顾¹冢垒(lěi)²,万古一丘无贵贱。
注释:¹左瞻右顾:犹言向左右四处看。²垒垒:连绵重叠貌。
年年风雨暗清明,陌上行人泪如溅。
年年风雨暗清明,陌上¹行人泪如溅²
注释:¹陌上:路上。²溅:飞洒,飞溅。
寻思往事问重泉,笑折山花当九献。
寻思往事问重泉¹,笑折山花当九献²。
注释:重¹泉:谓地下,死者之所居。犹言黄泉,九泉。²九献:帝王宴请上公的仪节,献酒共九次。此处指祭供之物。
怅望钟山春草深,谁人更与除坛墠!
怅望钟山¹春草深,谁人更与除²坛墠(shàn)³
注释:¹钟山:山名。在今江苏省南京市东郊。²除:维修,修治。³坛墠:祭祀场所。坛为土筑高台,墠为郊外土地。
《仙城寒食歌》为一组诗,共四章,《仙城寒食歌·绍武陵》。其意可理解为寒食节为诸先辈名人陵墓所作之歌。仙城为陵墓、坟冢之美称。喻人之逝葬犹如成仙,故其葬墓称仙城。绍武陵系南明后唐王朱聿(左釒右粤)之墓。公元1644年(明思宗崇祯十七年)明亡。清世祖顺治建元。明皇族直系子孙福王、鲁王、唐王、桂王等建南明,先后称帝建元。公元1646年(顺治三年),南明唐王朱聿键被清兵俘杀于福州,其弟朱聿(左釒右粤)于广州继位。其时桂王朱由榔亦在肇庆登基,因此形成南明小王朝两帝自相水火。未久,广州陷,后唐王被俘自缢。桂王则退云贵,逃缅甸,流徙十六年,被吴三桂俘杀于昆明。绍武陵即南明后唐王朱聿(左釒右粤)的陵墓。这是一首览古感怀之诗。作为明朝遗民,成鹫站在明嗣正统的地位上,对故明崇祯皇帝及福王、鲁王、唐王、桂王等加以讴歌,对南明小王朝的史事加以美化记叙,对改朝换代、人事变迁不胜感慨。诗写得气势磅礴,高古雄健,颇有一代史诗之味道。
嬴女乘鸾已上天,仁祠空在鼎湖边。
(yíng)¹乘鸾(luán)已上天,仁祠(cí)空在鼎湖²边。
译文:公主不幸去世了,只留下瑶台寺还在昭陵旁边。
注释:¹嬴女:指传说中的秦穆公女弄玉。²鼎湖:地名。古代传说黄帝在鼎湖乘龙升天。
凉风遥夜清秋半,一望金波照粉田。
凉风遥夜清秋半,一望金波照粉田。
译文:今天晚上正值凉风习习的八月十五日清秋月夜,明亮的月光照着这座用公主的汤沐所得造的寺庙。

  中唐宰相权德舆有诗《八月十五日夜瑶台寺对月绝句》:“嬴女乘鸾已上天,仁祠空在鼎湖边。凉风遥夜清秋半,一望金波照粉田。”据宋·宋敏求《长安志图》所绘的唐太宗昭陵图,在陵域范围之内,有“瑶台寺”、“广济寺”、“澄心寺”、“百城寺”、“舍卫寺”、“升平寺”、“证圣寺”、“宝国寺”等。又据《金石萃编》记载:“瑶台寺,则《昭陵图》有之,在昭陵之西、澄心寺之南也。”据今考古,瑶台寺在昭陵西南十八里处。此诗当是权德舆于昭陵所写。查其诗中之意,则与某位公主有关。

  “嬴女乘鸾已上天”。“赢女”,指秦穆公之女弄玉。萧史教弄玉吹箫引凤,后来二人乘凤鸟而去。此句以弄玉成仙比喻公主去世。

  “仁祠空在鼎湖边”。“仁祠”,明·杨慎《艺林伐山·仙陀》:“佛寺曰仙陀,又曰仁祠。”在此当指瑶台寺。“鼎湖”,本为古代传说黄帝乘龙升天处,后借指帝王。如清·吴伟业《圆圆曲》“鼎湖当日弃人间,破敌收京下玉关。”此句指公主死后,空留下瑶台寺在唐太宗的昭陵旁边。

  “凉风遥夜清秋半”。此句扣题,点明写诗之时是凉风习习的八月十五日月夜。

  “一望金波照粉田”。“金波”,月光。“粉田”,脂粉田,即公主的汤沐邑。此句再次点明季节,及瑶台寺与公主的关系。

  全诗大意:公主不幸去世了,只留下瑶台寺还在昭陵旁边。今天晚上正值凉风习习的八月十五日清秋月夜,明亮的月光照着这座用公主的汤沐所得造的寺庙

  那么,此诗中提到的公主是谁呢?

  此诗既然写于昭陵,则公主当是唐太宗的姐妹或者女儿。查《新唐书·公主传》,唐太宗的姐妹与女儿中,葬地与佛寺有关者有二:一、比景公主,始封巴陵……显庆中追赠,立庙于墓,四时祭以少牢。二、晋阳公主……因诏有司簿主汤沐余赀,营佛祠墓侧。又据宋·赵明诚《金石录·卷三》:“第五百九十三,《唐瑶台寺碑》:许敬宗撰,诸葛思祯正书。贞观十八年。”则至迟到贞观十八年,瑶台寺就已经存在,则此庙与比景公主无关。再据《新唐书·公主传》,“因诏有司簿主汤沐余赀,营佛祠墓侧”,与“粉田”之意正合,则晋阳公主的葬地极可能就在瑶台寺附近。

  当然,瑶台寺在昭陵西南十八里,算是很外围了,比起同母姐妹们,离昭陵主峰似乎太远,不符合晋阳的身份。其实,这是有原因的。当时认为女子未及笄而亡的有戾气,不能葬在家族墓地,只能葬在佛寺中,用佛法化解戾气。所以二凤在昭陵边修佛寺,并且把小犀牛葬在那里,其实已经是在打擦边球,没办法再近了。

恃爱如欲进,含羞未肯前。
(shì)¹²欲进³,含羞未肯前。
译文:仗恃着恩爱想要前进,却带着羞怯不肯踏足。
注释:¹恃爱:仗恃着恩爱。²如:若。好像。³欲进:想要前进。⁴未肯:不肯。
朱口发艳歌,玉指弄娇弦。
朱口¹²艳歌³,玉指娇弦
译文:嫣红的嘴唇唱出艳丽的歌曲,晶莹纤细的手指弹出美妙的乐章。
注释:¹朱口:红唇的嘴。²发:发出。唱出。³艳歌:古乐府《艳歌行》的省称。⁴玉指:白玉般的手指。⁵弄:弄琴。拨弄。⁶娇弦:娇柔的琴弦。

  这首诗中的女主人公是一位表演弹唱的歌女。作者如同养鸟人欣赏笼鸟一样,正以一种得意的心情以及赞许的目光欣赏着她的演出。

  一二句以形写神,以“如欲进”与“未肯前”描写歌女“恃爱”与“含羞”的神态:她凭仗着主人的宠爱,仿佛正要向听歌的主人走去;但她终于没有前进,原来她害羞了。这两句写的的歌女弹唱前的神情体态。她是坐着准备弹唱的,实际上并不存在由于“恃爱”与“含羞”作出的“如欲进”与“未肯前”的表示。也许只是在调弦弹唱时向前略微欠一欠身子吧。诗人便故作多情,笔底澜翻,极尽夸张渲染之能事。

  三四句继而正面写歌唱与弹奏,用大特写镜头展示口唱与指弹两个动作。注意演员的“口”与“指”,这原是一般人的欣赏习惯。出现在诗人眼前的是“朱口”与“玉指”,“口”是红润的,“指”是白净的。由此美的局部,令人联想起这是一位年轻貌美的歌者,同时从“朱”、“玉”这两个肯定性的修饰词中,也隐约透露出诗人对歌者的爱悦之情。歌称“艳歌”,弦名“娇弦”,则又进一步写出它弹唱的动人。一个“弄”字,包含了“轻拢慢捻抹复挑”种种纯熟的动作,亦传达出演奏者沉浸于曲调之中的热烈而又细腻的感情。

zièrshǒu--xiāoyǎn

shìàijìnhánxiūwèikěnqiánzhūkǒuyànzhǐnòngjiāoxián

万古文章有坦途,纵横谁似玉川卢?
万古文章有坦途,纵横谁似玉川卢?
真书不入今人眼,儿辈从教鬼画符。
真书不入今人眼,儿辈从教鬼画符。
这首诗是批评卢仝的追求险怪的诗风。中唐时追求险怪诗风的主要是韩孟诗派。韩愈的诗风的主要特点是深险怪僻,好追求奇特的形象。他善于捕捉和表现变态百出的景物;展开丰富奇特的想象,怪幻诡谲的构思,创造匪夷所思的形象;以文为诗,用奇字、造拗句,押险韵,避熟就生,因难见巧。韩孟诗派开一代诗风,在创造出雄奇险怪的意象,在反对传统锐意创新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但也难免流入另一种险怪艰奥,拼凑堆砌,玩弄技巧的形式主义。卢仝受到韩愈的影响,诗作过于好奇逞怪。元好问否定了这种诗歌风格,认为这种创作是“鬼画符”。

lùnshīsānshíshǒu··shísān--yuánhǎowèn

wànwénzhāngyǒutǎnzònghéngshuíshìchuān

zhēnshūjīnrényǎnérbèicóngjiàoguǐhuà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