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中之水向东流,洛阳女儿名莫愁。
¹中之水向东流,洛阳女儿名莫愁。
译文:黄河的水啊向东流,洛阳有个美丽的女孩叫莫愁。
注释:¹河:指黄河。洛阳距黄河很近,故以此起兴,引出下句。
莫愁十三能织绮,十四采桑南陌头。
莫愁十三能织绮(qǐ)¹,十四采桑南陌头²
译文:当初莫愁十三岁,就能织出精美的丝绸。十名岁不辞劳苦去采桑,提笼攀枝到那田间地头。
注释:¹绮:有花纹的丝织品。²南陌头:南边小路旁。
十五嫁为卢家妇,十六生儿字阿侯。
十五嫁为卢家妇¹,十六生儿字阿侯²
译文:十五岁的莫愁嫁到了卢家,十六岁就生了儿子叫阿侯。
注释:¹卢家妇:一作“卢郎妇”。²字阿侯:原作“似阿侯”,据《玉台新咏》、《艺文类聚》改。
卢家兰室桂为梁,中有郁金苏合香。
卢家兰室¹桂为梁²,中有郁金苏合³香。
译文:卢家的房屋富丽堂皇,闺房兰馨雅洁桂木为梁,名处散发郁金苏合香的芬芳。
注释:¹兰室:古代女子居室的美称。犹“兰闺”、“香闺”。²桂作梁:形容居室华贵芳香。桂:桂树,极芳香。梁:屋梁。³郁金、苏合:两种名贵的香料。郁金:出自古大秦国(古罗马帝国);苏合:出自古大食国(古波斯帝国)。
头上金钗十二行,足下丝履五文章。
头上金钗十二行,足下丝履(lǚ)¹五文章²
译文:莫愁头上光彩熠熠,金钗排成十二行。脚下轻踏丝绣鞋,五彩斑斓描出花纹状。
注释:¹丝履:绣花丝鞋,是古时富有的标志。²五文章:五色花纹。一说,五,古作“夏”,有纵横交互之章。亦通“午”,一纵一横交错。
珊瑚挂镜烂生光,平头奴子擎履箱。
珊瑚挂镜¹烂生光,平头奴子²(qíng)³履箱
译文:珊瑚枝镶嵌的支架上,化妆镜璀璨生光。带着平头巾的奴仆,为她提着履箱往来奔忙。
注释:¹挂镜:古代镜子常挂于壁上,故称“挂镜”。²平头奴子:不戴冠巾的奴仆。³擎:一作“提”。⁴履箱:不详何物,一说为藏履之箱,亦可指鞋子和箱子。
人生富贵何所望,恨不嫁与东家王。
人生富贵何所望¹,恨不嫁与东家王²
译文:人生富贵荣华哪值得留恋?直叫人悔恨:没有早嫁给东邻王郎。
注释:¹望:怨,怨恨。²东家王:指东邻姓王的意中人。按:唐上官仪、元稹、李商隐、韩俚诸人诗文都指实“东家王”为王昌。

  《河中之水歌》是首叙事古诗,塑造了莫愁美丽率真的形象。关于莫愁有两种说法。一指石城莫愁,《旧唐书·音乐志二》:”《莫愁乐》出于《石城乐》。石城有女子名莫愁,善歌谣……故歌云:“莫愁在何处?莫愁石城西。艇子打两桨,催送莫愁来。”石城在今湖北;另一种说法指洛阳莫愁,为卢家妇。此乐府诗所咏为洛阳莫愁。诗歌开头用比兴手法,第三句到十二句描写莫愁的生活经历,写法与乐府古辞(《孔雀东南飞》)开头描写刘兰芝的形象相似:“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莫愁比之刘氏更具民间女子的气质。“采桑南陌头”化用古辞《陌上桑》中罗敷形象的内蕴,含蓄写出莫愁的俏丽和勤劳。最后两句写莫愁不贪恋富贵的超俗性格。全诗格调明快,文辞富艳,含蓄有致。且压韵规律,对偶基本工整,明显带有文饰的痕迹。

  全诗十四句中,连用十二句铺叙其生活环境之无比优裕,简直让人艳羡不已,感叹人生富贵,至此无以复加。然而就在读者可能产生错觉误解之时,诗笔突然急转,一句“恨不嫁与东家王”点明题旨。诗的民歌风味极浓。首句以河水东流起兴引出洛阳女儿,饶有趣味。述莫愁经历,排比铺叙,同《焦仲卿妻》兰芝“十三能织素”一段颇有渊源。语言通俗明快、流走自然,更见民歌特色。

参考资料:
1、 于英丽 .萧衍文学活动及其诗赋研究[D]. 福建师范大学 2003年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黄河的水啊向东流,洛阳有个美丽的女孩叫莫愁。

当初莫愁十三岁,就能织出精美的丝绸。十名岁不辞劳苦去采桑,提笼攀枝到那田间地头。

十五岁的莫愁嫁到了卢家,十六岁就生了儿子叫阿侯。

卢家的房屋富丽堂皇,闺房兰馨雅洁桂木为梁,名处散发郁金苏合香的芬芳。

莫愁头上光彩熠熠,金钗排成十二行。脚下轻踏丝绣鞋,五彩斑斓描出花纹状。

珊瑚枝镶嵌的支架上,化妆镜璀璨生光。带着平头巾的奴仆,为她提着履箱往来奔忙。

人生富贵荣华哪值得留恋?直叫人悔恨:没有早嫁给东邻王郎。

注释

河:指黄河。洛阳距黄河很近,故以此起兴,引出下句。

绮:有花纹的丝织品。

南陌头:南边小路旁。

卢家妇:一作“卢郎妇”。

字阿侯:原作“似阿侯”,据《玉台新咏》、《艺文类聚》改。

兰室:古代女子居室的美称。犹“兰闺”、“香闺”。

桂作梁:形容居室华贵芳香。桂:桂树,极芳香。梁:屋梁。

郁金、苏合:两种名贵的香料。郁金:出自古大秦国(古罗马帝国);苏合:出自古大食国(古波斯帝国)。

丝履:绣花丝鞋,是古时富有的标志。

五文章:五色花纹。一说,五,古作“夏”,有纵横交互之章。亦通“午”,一纵一横交错。

挂镜:古代镜子常挂于壁上,故称“挂镜”。

平头奴子:不戴冠巾的奴仆。

擎:一作“提”。

履箱:不详何物,一说为藏履之箱,亦可指鞋子和箱子。

望:怨,怨恨。

东家王:指东邻姓王的意中人。按:唐上官仪、元稹、李商隐、韩俚诸人诗文都指实“东家王”为王昌。

创作背景

  《河中之水歌》中梁武帝萧衍综合了《孔雀东南飞》以及《相逢行》,《长安有狭斜行》等乐府诗极力铺叙豪贵之状的手法,围绕“莫愁”二字,着力渲染了一位“人生富贵何所望”的洛阳佳丽。

参考资料:
1、 刘航.莫愁故事演变的三部曲[J].中州学刊.2008年(05)
赏析

  《河中之水歌》是首叙事古诗,塑造了莫愁美丽率真的形象。关于莫愁有两种说法。一指石城莫愁,《旧唐书·音乐志二》:”《莫愁乐》出于《石城乐》。石城有女子名莫愁,善歌谣……故歌云:“莫愁在何处?莫愁石城西。艇子打两桨,催送莫愁来。”石城在今湖北;另一种说法指洛阳莫愁,为卢家妇。此乐府诗所咏为洛阳莫愁。诗歌开头用比兴手法,第三句到十二句描写莫愁的生活经历,写法与乐府古辞(《孔雀东南飞》)开头描写刘兰芝的形象相似:“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莫愁比之刘氏更具民间女子的气质。“采桑南陌头”化用古辞《陌上桑》中罗敷形象的内蕴,含蓄写出莫愁的俏丽和勤劳。最后两句写莫愁不贪恋富贵的超俗性格。全诗格调明快,文辞富艳,含蓄有致。且压韵规律,对偶基本工整,明显带有文饰的痕迹。

  全诗十四句中,连用十二句铺叙其生活环境之无比优裕,简直让人艳羡不已,感叹人生富贵,至此无以复加。然而就在读者可能产生错觉误解之时,诗笔突然急转,一句“恨不嫁与东家王”点明题旨。诗的民歌风味极浓。首句以河水东流起兴引出洛阳女儿,饶有趣味。述莫愁经历,排比铺叙,同《焦仲卿妻》兰芝“十三能织素”一段颇有渊源。语言通俗明快、流走自然,更见民歌特色。

参考资料:
1、 于英丽 .萧衍文学活动及其诗赋研究[D]. 福建师范大学 2003年
萧衍

萧衍

梁高祖武皇帝萧衍(464年-549年),字叔达,小字练儿。南兰陵郡武进县东城里(今江苏省丹阳市访仙镇)人。南北朝时期梁朝政权的建立者。萧衍是兰陵萧氏的世家子弟,为汉朝相国萧何的二十五世孙。父亲萧顺之是齐高帝的族弟,封临湘县侯,官至丹阳尹知事,母张尚柔。他原来是南齐的官员,南齐中兴二年(502年),齐和帝被迫“禅位”于萧衍,南梁建立。萧衍在位时间达四十八年,在南朝的皇帝中列第一位。在位颇有政绩,在位晚年爆发“侯景之乱”,都城陷落,被侯景囚禁,死于台城,享年八十六岁,葬于修陵,谥为武帝,庙号高祖。 ▶ 155篇诗文

猜您喜欢
宵济渔浦潭,旦及富春郭。
宵济渔浦潭,旦及富春郭。
定山缅云雾,赤亭无淹薄。
定山缅云雾,赤亭无淹薄。
溯流触惊急,临圻阻参错。
溯流触惊急,临圻阻参错。
亮乏伯昏分,险过吕梁壑。
亮乏伯昏分,险过吕梁壑。
洊至宜便习,兼山贵止托。
洊至宜便习,兼山贵止托。
平生协幽期,沦踬困微弱。
平生协幽期,沦踬困微弱。
久露干禄请,始果远游诺。
久露干禄请,始果远游诺。
宿心渐申写,万事俱零落。
宿心渐申写,万事俱零落。
怀抱既昭旷,外物徒龙蠖。
怀抱既昭旷,外物徒龙蠖。

  《庄子》《列子》二书中都记有这样两个有趣而发人深省的故事。一说,列御寇为伯昬(昏的异体字)无人射,列子技艺精湛,手平如砥,甚至能放一杯水在肘上,箭方去而未至靶,杯水又重新落到肘上。然而伯昬无人说“是射之射,非不射之射也”。于是他“登高山,履危石,临百仞之渊,背逡巡,足二分垂于外”,列子惊怖,伏地汗流至踵。伯昬无人就说:“那些与天道同一的至人,上窥青天,下潜黄泉。挥斥八极,神气不变。现在你害怕得直瞬眼睛,可见你内心未明自然之理,不够充实啊。”另一则故事说孔子观乎吕梁,悬瀑三十仞,流沫三十里,连鼋黾鱼鼈之属都不敢过,然而却有一个男子在其中戏水,孔子以为他想自杀,命弟子去岸边救他,那人却上了岸,披发而歌,游于塘下。孔子问他:“游泳有“道”没有?”那人回答:“并无所谓道。只因从小生长于水边,所以能安于水。唯因顺从水之道而无我见存在,所以下水就能不知其然而然,与水化为一体。”这两个故事,曾被历代诗人无数次地运用过,但是却很少见有人能像谢灵运《富春渚》诗这样,用得如此灵活而贴切。

  别过了始宁故宅,灵运又浮舟西南行,进入桐庐富阳县境的富春江。富春江有两个特色,一是清,二是险。梁吴均《与宋元思书》曾状其景:“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正写出了这两方面的特色。山水是自然形态的东西,而以之入诗文,则不可避免地染上作者的主观色调。既清且险的富春山水,在卓荦不羁的吴均眼中合成了自由竞荣,勃勃生气的清奇,所谓“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在游子羁旅的孟浩然笔下则是“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一片清怨;然而在刚为险恶的政治风浪抛掷出来,恃才傲物,一肚子不合时宜的谢客眼中,则是另一番景象。

  夜中,诗人渡过了富春东三十里的渔潭浦,清晨舟抵富阳城外。六七十里外的定山、赤亭山是富春名胜,但诗人并不往游,只是向峰顶那缅渺的云雾远远一望,又匆匆驶去。起四句连下“宵济”,“旦及”、“无淹薄”三字,可见富春秀色,此时对意兴索寞的诗人来说并引不起多大兴趣,而远山上那萦青际白的云雾,似乎正象征着他不绝无尽的愁绪。忽然水势突变,逆流而上,惊浪急湍撞击着去舟;而崖岸曲折,参差凹凸,更处处阻遏着行程。这景象真是惊心动魄,诗人自己也不知如何飘过了这一段险泷,不禁深自庆幸:尽管自己并没有伯昬无人那种履险若夷的定力,却竟然如吕梁男子般惊险地闯过了这难关。待得惊魂稍停,他倒是悟出了一条至理。《易·习卦》:“水洊至习坎”,《艮卦》又说“兼山,艮,君子以思,不出其位”,“艮其止,止其所止”。意思是,虽有重险悬绝,而水仍相继而至,这是因为水性已习惯了山坎的缘故。艮即止义,两山相重,正象征着止息之义,君子当因此而引起思索,行于所当行,止于所当止,不要越过了自己的本位。《易》象正揭示了刚才经历凶险一举的内在含义。如果自己真能像伯昬无人与吕梁丈夫一样,内心元气充实,与自然合一,完全忘掉物我、利害、险夷之间的差别,顺乎自然之理,使行动与之不期而合,那么虽然多历风险,也可达到履险若常的境地。推而广之,生活亦正同于行舟,也当顺应自然之理,那么对不久前经历的仕途风波正不必如此耿耿于怀,怨天尤人。自己平生之志本在幽栖养生,二纪之前只因意志薄弱而出山,从此就困顿于世俗之事。希求为入仕干禄已过久了,直至今天总算有了机会实现对友朋许下的远游轻举的诺言。想到这里,诗人感到蛰伏已久为世事蒙蔽的宿愿渐渐得到了舒展生发,顿时眼前的万事就如枯叶朽枝般零落不足道了。思念及此,诗人感到胸怀开张,心地光明,就如庄子所说的神明虚空无所怀的神人一样,忘掉了自身存在而任物推移。从此就只要如那蛰伏以存身的龙蛇,以屈而求伸的尺蠖那样与世委蛇,善养天年就是了。

  经过了富春渚后,谢客其实没有真能如诗中所说那样达到超人的境界。甚至就在浮江之际,他恐怕也未曾真正获得心理上的平衡。诗中所言,充其量,也只是即景生想,从理念的观照中得到一种感情的宣泄,这在谢诗其他各篇中不难看到。然而就作诗时一刹那间的感触而言,他却确实达到了情景理的圆融无碍。

  全诗实分三个层次,前六句纪行写景;“平生”以下的最后八句是对自身人生道路的检讨与悟参。二者之间本不相涉,但却因中间四句的四个典故而连成了一体,这四个典,尤其是前面《庄》《列》二典用得十分巧妙。舟行富春山水际,而伯昬一典为山、吕梁一典为水,联想十分自然,且同用《庄》《列》更十分工致。山,水之典甚多,不用其它,而偏用这两个,则是因它们既在形象上深切富春山水的凶险,又暗蕴所以能履险若夷的理念。这个理念在诗中是用“亮乏”、“险过”的形式反说的,更切当时诗人的实感。由反到正,则再接用《易经》中一水一山两典,从而顺理顺章地引出了以下对生活历程的检讨。诗歌用典,从诗骚起即有,建安以后更渐成风气,但是用得典雅、精严,炉锤工致,成为作诗一大法门,却不能不说自大谢始,当然由此也带来了谢诗有时稍嫌晦涩之病。得失二方面在此诗中都反映得甚典型。这又是陶、谢诗风的一大区别。

参考资料:
1、 吴小如等.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09:632-633

chūnzhǔshī--xièlíngyùn

xiāotándànchūnguō

dìngshānmiǎnyúnchìtíngyānbáo

liúchùjīnglíncāncuò

liànghūnfēnxiǎnguòliáng

jiànzhì便biànjiānshānguìzhǐtuō

píngshēngxiéyōulúnzhìkùnwēiruò

jiǔgànqǐngshǐguǒyuǎnyóunuò

宿xīnjiànshēnxiěwànshìlíngluò

怀huáibàozhāokuàngwàilónghuò

千尺盘桓到上方,云居萧索实堪伤。
千尺¹盘桓(huán)²到上方,云居萧索³实堪(kān)伤。
注释:¹千尺:云居山真如寺海拔在八百米以上,此为概数。²盘桓:此处意为盘旋,指山路曲折盘旋。³萧索:指景物凄凉,令人生寂寞、抑郁之感。
赵州关外秋风冷,佛印桥头夜月凉。
赵州关¹外秋风冷,佛印桥²堪夜月凉。
注释:¹赵州关:为云居山上入真如寺之隘口。²佛印桥:云居山真如禅寺前一座古石桥。横跨于碧溪之上,正对真如寺山门。相传为宋僧佛印了元禅师所建。
唐宋碑题文字古,苏黄翰墨藓苔苍。
唐宋碑(bēi)¹文字古,苏黄翰墨²(xiǎn)苔苍。
注释:¹碑题:指历代文人名士记叙或描写云居山的诗文刻碑。²翰墨:诗文书画之类的笔墨。此处指苏东坡、黄山谷等人题的诗。
最怜清净金仙地,返作豪门放牧场。
最怜清净金仙地¹,返²作豪门³放牧场。
注释:¹金仙地:指佛寺。因祗园精舍地布金而得名。²返:反而。³豪门:权势盛大的家族。
云居即云居山,上有真如禅寺,为始建于唐的著名古刹,今全国重点佛寺。详见宗振《书云居寺壁》之说明。大约明神宗万历二十年(公元1592年)前后,可公上云居山瞻礼。见其荒凉败落,僧人寥寥,不由得大为感慨。乃鼓励北京万佛堂住持诸缘洪断禅师转驻云居山,以期兴复。洪断禅师果赴云居,率众披荆斩棘,重建殿宇,云居山真如寺得以中兴。可公在云居山留止多日,对山上古迹遗址皆一一踏勘,并一一题咏,留有许多优美的诗篇。如描述云居山古迹的绝句《无心杏》、《讲经台》、《石鼓》等,皆抒情绘景,说理谈禅,字字珠玑,句句锦绣,今已收入《云居山新志》。这首七律乃可公登云居第一天所作,寄寓了深深的感慨。洪断禅师正是细读了这首诗,复与可公捆谈之后,方下决心南来江西兴复云居山古寺的,可见此诗的感人力量。
何处一屏风,分明怀素踪。
何处一屏风,分明怀素踪。
译文:你从哪里得到这一个屏风?上面分明有怀素书法的踪迹。
虽多尘色染,犹见墨痕浓。
虽多尘色染,犹见墨痕浓。
译文:虽然有很多灰尘、颜色的沾染,但还能够见到墨痕的浓重。
怪石奔秋涧,寒藤挂古松。
怪石奔秋涧,寒藤挂古松。
译文:写的字的点就像怪石多向秋天的山涧,字的竖和勾的笔画就像寒枯的古藤倒挂在古松下。
若教临水畔,字字恐成龙。
若教临水畔(pàn),字字恐成龙。
译文:如果把屏风放到水边,恐怕每个字都要化成蛟龙,游到水里去了。

  “屏风”是室内挡风或作为障蔽的器具,为美观设计,上面一般都绘有图画或写有文字,所以它在使用中还有书画的艺术价值。这首诗看似咏“屏风”,实际上是咏“屏风”上怀素的草书。它“通过生动精辟的语言形式,极其深刻地描述了怀素草书的飞动气势和苍劲形象,以及它那无穷的生命力。是为唐人论书名篇之一”(洪丕谟《书论选读》)。

  怀素,字藏真,湖南长沙人。原姓钱,幼年便出家做了和尚。生卒年月不可考,活动当在公元八世纪,即唐代中叶。他曾师事张旭、颜真卿等著名书法大师,勤奋好学,后遂以狂草知名,兴到笔运,如骤雨急旋,随手万变,而合乎法度,成为一代大师。他的草书名盛一时,到后来,他的书迹更为人所珍爱,虽片纸只字,亦价值连城。他留存下来的墨迹有《自叙帖》、《苦笋帖》、《食鱼帖》和《千字文》等,皆系草书,有影印本传世。其中尤以狂草《自叙帖》为最出众有名。

  怀素的草书到了韩所在的晚唐、五代,愈来愈为世所珍爱。韩偓不仅精于诗歌,对书法也有一定造诣。据宋代《宣和书谱》卷十载:“考其(指韩偓)字画,虽无誉于当世,然而行书亦复可喜。尝读其《题怀素草书诗》(按即《草书屏风》)云云,非潜心字学,其作语不能迨此。后人有得其《石本诗》以赠,谓字体遒丽,辞句清逸。”由于韩偓对书法有爱好和研究,因而他对怀素遗留在屏风上的草书墨迹表示了极大的爱好。

  “何处一屏风?分明怀素踪。”

  一开始就以问句突起,好像十分激动地在问主人:“您从哪里得到的这个屏风啊?”惊喜万分之态,溢于言外。而且紧接着就立刻判断,这个分明是怀素的笔迹(“踪”是踪迹,这里指笔迹)。这充分说明他平日对书法极为留心,尤其是对怀素的草书风格十分熟悉,如故人相逢,一眼便认了出来。接下来,作者在惊喜中对屏风上的整幅墨迹作了审视。

  “虽多尘色染,犹见墨痕浓。”

  前一句从“尘色染”中,看出墨迹流传已久,古色古香,弥足珍贵;但由于长期辗转流传,字幅上侵蚀了尘色,有些斑驳,诗人在极端爱惜中也流露出一丝惋惜之意。后一句说虽然蒙上了很多尘色,但还是可以看见那浓黑的墨迹,从“墨色浓”三字中,仍满含着诗人的惊喜爱惜之情。这里一个“浓”字,生动地描述出怀素草书中那种笔酣墨饱、痛快淋漓的特点,已经把整幅字中体现的风格和意境初步传达给读者,十分形象准确。

  前四句一句一转,“何处”、“分明”、虽多”、“犹见”,在转折中步步顿宕,峰回路转,引人入胜,作者的惊悦之情在诗行中不停地跃跃。但一气贯通,流转自如,其欢欣的情绪,犹如一条活泼的小溪,在曲折中畅流而下。这四句显得极为自然,完全是一片真情的流露,读来仿佛如见当时情形。到后四句,作者采用比喻的手法,对字幅中的点画作了具体描述,把这一高度抽象的艺术,十分具体、形象地再现在读者面前,而且具有怀素书法的特点,使人欣赏赞叹不已。

  “怪石多秋涧,寒藤挂古松。”

  这两句先是从点画来赞美怀素书法的刚劲有力。前一句是说怀素草书中的点,好像怪石正在向秋涧多走。这一比喻形象奇特,但有由来。晋代卫夫人(笔阵图)说:点,要如“高峰坠石,磕磕然实如崩也”这里在“石”前加一“怪”字,就表明它不同一般,体现出怀素草书的“狂”的特色。在“怪石”与“秋涧”间着一“多”字,充分表现了草书中“点”画在映带时那种迅疾有力的动势,十分形象生动。后一句是说怀素草书中竖和弧钩笔画,真像枯藤(即“寒藤”)挂在古松上,这个比喻从欧阳询来。欧阳询《八诀》说:竖,要如“万岁之枯藤”;弧钩,要如“劲松倒折,落挂石崖”。“藤”、“松”已有劲健意味,再用“寒”、“古”来形容,就更具苍劲感。两句中虽只点出点、竖和弧钩这些个别笔画,但却在怀素草书中具有代表性,其他笔画概可想见,那种中锋运笔时饱满、刚劲、浑厚的效果,鲜明地凸现出来。而且,这些“怪石多秋涧,寒藤挂古松”的点画,构成了狂放、豪纵的整幅气度,无一字不飞动,无一字不活泼,体现了生动活泼的气韵。这是书法作品中很难达到的高妙境界。这屏风上生动的草书,激动着诗人的心,不禁萌发奇妙的想象。

  “若教临水畔,字字恐成龙。”

  如果把屏风搬到水边,每个字恐怕都要化成龙,游到水里去了。这一想象更为奇特,但也并非无来处。古人把写草书比为“笔走龙蛇”,如李白《草书歌行》:“时时只见龙蛇走,左盘右蹙如惊电。”因为笔画的盘绕曲折,有如龙蛇迅速有力的游动。从这个比喻中,可见怀素草书是何等的笔势飞矫,生动活泼,显现了旺盛的活力。另外,古人常以“龙跳天门,虎卧凤阙”来比喻“书圣”王羲之的字,此处隐然以怀素比王羲之,可见推许之高。“恐”字,不仅有估计的意思,也还恐怕它真化为龙,从水中飞走,而失去这珍贵难得的字幅的意思,有一种风趣的意味隐含其中,曲折委婉地表达了对怀素草书遗墨的万分珍爱之情,使前四句那种惊喜神情一直贯穿到结束,全诗洋溢着充沛的激情。诗人从屏风写起,然后写怀素草书,写怀素草书又先表现整体感觉,然后再以形象的笔墨作具体的描述,全诗层层深入,步步递进,最后又以神奇的想象结尾,留下回味不尽的余意,同篇首暗中照应,在章法上显得严谨、完整,表现出精心的安排。特别是形象的生动描写,激情的强烈抒发,使全篇荡漾着盎然诗意,语语动人心弦,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cǎoshūpíngfēng--hán

chùpíngfēngfēnmíng怀huáizōngsuīduōchénrǎnyóujiànhénnóng

guàishíbēnqiūjiànhánténgguàsōngruòjiàolínshuǐpànkǒngchénglóng

雪入春分省见稀,半开桃李不胜威。
雪入¹春分省²见稀³,半开桃李不胜威
译文:春分时节,春雪纷飞的景象真罕见;一半绽放的桃花、李花都承受不住它的寒威。
注释:¹入:过了。²省:回省。³稀:少,少见。⁴不胜威:经不起(春雪)的威力。
应惭落地梅花识,却作漫天柳絮飞。
应惭落地梅花识,却作漫天柳絮飞。
译文:雪花应该感到惭愧,怕落地之后被梅花识出来;就只好化作漫天飞舞的轻薄柳絮。
不分东君专节物,故将新巧发阴机。
不分¹东君²专节物,故将³新巧发阴机
译文:雪花不管司春之神专门负责春天之事;所以才将新奇精巧发挥成机谋。
注释:¹不分:不按常规行事,令人难以预料。²东君:主宰东方之神,暗指王安石等改革派。³故将:却又。⁴阴机:机巧,机谋。
从今造物尤难料,更暖须留御腊衣。
从今造物¹尤难料,更暖须留御腊衣。
译文:从今以后,创造万物的造物主更加难以预料;即便天气越发暖和了,也要留着御寒的衣物啊。
注释:¹造物:创造万物的天神,暗指皇帝。
溪行衣自湿,亭午气始散。
溪行衣自湿,亭午¹气始散。
译文:晨起沿着小溪前行,衣服不知不觉被雾气沾湿,到了中午时分雾气才渐渐消散。
注释:¹亭午:正午,中午。
冬温蚊蚋集,人远凫鸭乱。
冬温蚊蚋(ruì)¹集,人远凫(fú)²乱。
译文:蜀中的暖冬天气,蚊虫飞舞着聚集在一起;人已经走远,凫鸭才开始骚动。
注释:¹蚊蚋:蚊子。²凫鸭:水鸭。
登顿生曾阴,欹倾出高岸。
登顿生曾阴,欹倾出高岸。
译文:转身回望来路崎岖,阴云重叠,山崖高峻。
驿楼衰柳侧,县郭轻烟畔。
驿(yì)楼衰柳侧,县郭轻乱畔。
译文:游目远眺,山下通泉驿的驿楼旁长着几棵枯柳树,不远处已经可以看到县城中的袅袅炊烟。
一川何绮丽,尽目穷壮观。
一川何绮(qǐ)¹,尽目穷壮观。
译文:回望一路缘岸而行的泉水,曲折注入江中;在夕阳照射下,是多么绮丽壮观。
注释:¹绮丽:华美艳丽。
山色远寂寞,江光夕滋漫。
山色远寂寞,江光夕滋漫。
译文:远远看去,山色苍茫寂寥,在晚照之下,江水在夕阳一同增辉满溢。
伤时愧孔父,去国同王粲。
伤时愧孔父,去国同王粲。
译文:感慨时局动荡,无法为国出力,愧对孔圣人的教诲,我远离京城,如同王粲一般。
我生苦飘零,所历有嗟叹。
我生苦飘零,所历有嗟(jiē)¹
译文:我这一生漂泊凄苦,历经磨难,只能独自叹息。
注释:¹嗟叹:叹息。

tōngquán驿nántōngquánxiànshíshānshuǐzuò

 tángdài 

xíngshī湿 tíngshǐsàn 
dōngwēnwénruì rényuǎnluàn 
dēngdùnshēngzēngyīn qīngchūgāoàn 
驿lóushuāiliǔ xiànguōqīngyānpàn 
chuān jìnqióngzhuàngguān 
shānyuǎn jiāngguāngmàn 
shāngshíkuìkǒng guótóngwángcàn 
shēngpiāolíng suǒyǒujiētà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