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摘索未全开,老倦无心上将台。
梅花摘索未全开,老倦无心上将台。
人在江南望江北,征鸿时送客愁来。
人在江南望江北,征鸿时送客愁来。

jiāngtái--shīshēng

méihuāzhāisuǒwèiquánkāilǎojuànxīnshàngjiāngtái

rénzàijiāngnánwàngjiāngběizhēng鸿hóngshísòngchóulái

施宜生

施宜生

(?—1160)邵武人,原名达,字明望。徽宗政和四年擢第,授颍州教授。钦宗靖康元年走江南。以罪北逃事伪齐。齐废归金,累迁翰林侍讲学士。金完颜亮正隆四年使宋贺正旦,以隐语“今日北风甚劲”及“笔来”暗示金将南侵。使还,其副使告发,被烹死。 ▶ 21篇诗文

猜您喜欢
怅望送春杯。渐老逢春能几回。花满楚城愁远别,伤怀。何况清丝急管催。
(chàng)望送春杯¹。渐老逢春能几回。花满楚城愁远别,伤怀。何况清丝急管催。
译文:惆怅地望着手中这杯送春酒,身体逐渐变老又有几回能再逢见春。楚城繁花似锦心里却伤愁远方离别,非常感伤。更何况酒宴上清丝急管奏出的别离之音。
注释:¹怅望送春杯:渲染对酒伤春的情话。
吟断望乡台。万里归心独上来。景物登临闲始见,徘徊。一寸相思一寸灰。
吟断望乡台。万里归心独上来。景物登临闲始见,徘(pái)(huái)。一寸相思一寸灰¹
译文:在望乡台断断续续的吟诵,纵使与故土远隔万里,却仍然归心似箭。此时归心万里,同筵的诸君,又何人会此登临之意,辗转徘徊,反思内心。相思之苦,心如寒灰。
注释:¹一寸相思一寸灰:结尾之笔取自李商隐的《无题》二首之二。

  “怅望送春杯。渐老逢春能几回。”花繁叶盛的春日虽好,然而它终会远去,惆怅地望着手中这杯送春酒,心里涌起的伤春之情比酒更浓郁,千回百转,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由春日的归去不由联想到自己年华的流逝。“渐老”,谓逐渐衰老,语调悲哀沧桑。“逢春”,忽一喜,词情上扬。“能几回”,情绪再次跌落,由扬而抑,更显悲怆,人已衰老,有生之年还能看到几个春天。一句之中一咏三叹,笔法缠绵而苍老,正是苏轼贬谪黄州哀伤心情的写照。

  “花满楚城愁远别,伤怀。何况清丝急管催。”作者所处之时节恰是盛春,繁花似锦,故日“花满”。楚城,正是作者贬谪之地--黄州。词人流离飘零于此,远离故乡和亲人,怎能不满怀愁绪深如海。在万红飘香的季节里,词人不仅没有感受到春的蓬勃和喜悦,反而备觉凄凉难耐,完全是基于受打击、遭放逐的现实原因。此深层次的意蕴悄然表露,使其伤春之情更加意味深远。“伤怀”二字极有分量,淋漓尽致地概括了词人伤春意愁离别的种种凄苦之情。且这二字为作者自述,它将所集唐人诗句熔铸为一体,表现出古为今用的绝妙之处。伤别之人本已悲哀不堪,哪里还禁得住送行酒宴上清丝急管奏出的别离之音。“何况”两字,尽显不胜悲情之态。词人在上片结尾处用此句,其沉痛心情不言而喻。

  “吟断望乡台。万里归心独上来。”下片词人着重抒写自己思念故土之情。这里虽然只取原诗下旬,实际上句诗意亦隐含其中。词人即使四处飘零宦游,却终不曾忘却西蜀--他的家乡,更何况愈往南走离故土愈遥远。登高饮酒之际,岂能不倍加思念家乡。一个“断”字形象地描绘了其望乡情切的心态。词人纵使与故土远隔万里,却仍然归心似箭,同宴的伙伴们谁能领会这份情怀。“独”字突出了词人孤身漂流在外的孤独、寂寞之感。

  “景物登临习始见,徘徊。一寸相思一寸灰。”原诗两句之中三次用到了“闲”字,苏轼取其诗意,化为己用,意蕴颇深。只因此时了无官职,一身轻闲,悠然从容中登台眺望,才能将这春日的美景尽收眼底。苏轼表面上叙述了自己无官一身轻的悠闲自在,实际深深流露了遭受贬逐,无法作为,一事不成的巨大痛苦。正因为如此,词人才会在此地久久徘徊,不愿离去,其实是那无论无何都挥之不去的烦忧在心头盘旋,时时折磨着他。结句为全词点睛之笔。功业不可建。故土无法还。两种相思,一种愁绪,纠结在一起,令词人辗转反侧,心如寒灰。

  此词落墨于酒筵,中间写望乡,结穴于一寸相思一寸灰的反思,呈现出一个从向外观照而返听收视、反观内心的心灵活动过程。由外向转而内向,是此词特色之一。而此词则证明,东坡词横放杰出风格之外,更有内敛绵邈之一体。若进一步知人论世,则当时东坡之思想蕲向,实已从前期更多的向外用力,转变为更多的向内用力。

参考资料:
1、 谢真元主编.一生必读宋词三百首鉴赏: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7.2:第531页
2、 林力 肖剑主编.宋词鉴赏大典:长征出版社,1999年11月第1版:第315页

nánxiāngzi--shì

chàngwàngsòngchūnbēijiànlǎoféngchūnnénghuíhuāmǎnchǔchéngchóuyuǎnbiéshāng怀huáikuàngqīngguǎncuīyínduànwàngxiāngtáiwànguīxīnshàngláijǐngdēnglínxiánshǐjiànpáihuáicùnxiāngcùnhuī

吴苑文章客,余溪落拓身。
吴苑文章客,余溪落拓(tuò)¹身。
译文:在吴苑的诗人们都在写文章,只有我是个落拓出身。
注释:¹落拓:潦倒失意。
一生惟爱酒,万语不言贫。
一生惟爱酒,万语不言贫。
译文:我一生只喜爱喝酒,说千句话万句话也不提自己贫穷。
依隐常安拙,相交只率真。
依隐常安¹²,相交只率真。
译文:依依记得你归隐常常安慰我,我们的交情是率真的。
注释:¹安:安慰。²惟:自谦之辞。
记从分短袂,又度两重春。
记从分短袂(mèi)¹,又度两重春。
译文:记得自从我们分别之后,又已经过了两度春秋。
注释:¹袂:袖子。

怀huáixiàoyún--gāodǐng

yuànwénzhāngluòshēnshēngwéiàijiǔwànyánpín

yǐnchángānzhuōxiāngjiāozhǐzhēncóngfēnduǎnmèiyòuliǎngzhòngchūn

素天际水,浪拍碎、冻云不凝。记晓叶题霜,秋灯吟雨,曾系长桥过艇。又是宾鸿重来后,猛赋得、归期才定。嗟绣鸭解言,香鲈堪钓,尚庐人境。幽兴。争如共载,越娥妆镜。念倦客依前,貂裘茸帽,重向淞江照影。酹酒苍茫,倚歌平远,亭上玉虹腰冷。迎醉面,暮雪飞花,几点黛愁山暝。
素天际水,浪拍碎、冻云不凝。记晓叶题霜,秋灯吟雨,曾系长桥过艇。又是宾鸿重来后,猛赋得、归期才定。嗟绣鸭解言,香鲈堪钓,尚庐人境。幽兴。争如共载,越¹娥妆镜。念倦客依前,貂裘茸帽,重向淞江照影。酹酒苍茫,倚歌平远,亭上玉虹腰冷。迎醉面²,暮雪飞花,几点黛愁山暝。
注释:¹越:一本作“月”。²迎醉面:一本无“醉”字。

  《十二郎》,双调,一百零五字,上片十句四仄韵,下片十二句五仄韵。此词与《二郎神》,又名《十二郎》词者,句式、字数、押韵等均不同。  

  “垂虹桥”,在江苏吴江县东,本名利住桥;宋庆历(宋仁宗年号,公元1041—1048年)间构亭其上,名曰垂虹亭,因亦名桥曰垂虹桥。凡七十二洞,俗称长桥。  

  “素天”两句,绘桥四周景色。言桥四周灰蒙蒙一片,天水相连,浊浪拍岸,冻云翻飞。“冻云”,点出时在寒冬季节。“记晓叶”三句,忆旧。词人说:记得在一个秋天的清晨,岸上还有霜露沾连在树叶上,我曾经行经这儿,并将船停靠在垂虹桥傍。在灯影幢幢中,我还乘兴吟哦过这儿的秋雨景色。“又是”两句,言今。“宾鸿”,指宾雀鸟与大雁。《吕氏春秋·季秋》:“鸿雁来,宾爵入水大为蛤。”注:“宾爵者,老爵也。栖宿于人堂宇之间,有似宾客,故谓之宾爵。”此处是说:又到了鸿雁南飞,宾雀入室而居的季节,我这才决定了回归的日期。“嗟绣鸭”三句,据《南禺书》:陆龟蒙有斗鸭一栏,颇极驯养。一旦,驿使过,挟弹毙其尤者。龟蒙曰:“此鸭善人言,欲附苏州上进,奈何毙之?”使人惧,尽与囊中金,以窒其口。徐,使人问人语之状。曰:“能自呼其名耳。”夏承焘笺《吴郡图经续记》:吴江旧有如归亭,熙宁中林郎肇出宰,又于“如归”之侧作鲈香亭,因陈文惠有“秋风斜日鲈鱼香”之句。陶潜有诗“结庐在人境”。此三句赞桥畔环境,足可幽居。“绣鸭”,指绘彩的斗鸭。《宋书·王僧达传》:“为太子舍人,坐属疾,而于杨列桥观斗鸭,为有司所纠。”据此,可见宋时也盛行斗鸭之戏。词人说:垂虹桥畔的环境优美,足够促使我决定在此结庐隐居。如果真有这么一天,那我就可以在这儿或是观看善解人意的斗鸭游戏;或是垂钓河边,钓上几尾鲜美的鲈鱼尝新。

  “幽兴”三句,忆旧。词人到了垂虹桥,想起有一次曾与伊人同船来过这儿,并观赏过她临水梳洗的难忘镜头。“念倦客”三句,承前,记目前。词人说:今天我却是孤身独游重返垂虹桥,时至寒冬,我虽是穿着裘衣,头戴貂帽,但却孤孤零零地站在桥上,临水顾影自怜。这三句既承接上三句的忆旧日共游,又是遥向呼应上片“冻云不凝”的严寒天气。“酹酒”三句,倒装也。言词人孤身在桥上亭内眺望,越感凄冷难忍,于是就酹酒祭苍天,高歌飘四远,以此抒发自己胸中的郁结。“迎醉面”三句,写雪下。此言渐渐地远方的山色开始昏暗不清,暮色中的天空飘下来几片雪花,沾在词人热辣辣的醉面上。从“冻云”始,至“雪花”飞,首尾衔接,叙事完整,脉络分明。

shíèrláng··chuíhóngqiáo--wényīng

tiānshuǐlàngpāisuìdòngyúnníngxiǎoshuāngqiūdēngyíncéngzhǎngqiáoguòtǐngyòushìbīn鸿hóngzhòngláihòuměngguīcáidìngjiēxiùjiěyánxiāngkāndiàoshàngrénjìngyōuxìngzhēnggòngzàiyuèézhuāngjìngniànjuànqiándiāoqiúrōngmàozhòngxiàngsōngjiāngzhàoyǐnglèijiǔcāngmángpíngyuǎntíngshànghóngyāolěngyíngzuìmiànxuěfēihuādiǎndàichóushānmíng

凤尾香罗薄几重,碧文圆顶夜深缝。
凤尾香罗¹薄几重,碧文圆顶²夜深缝。
译文:织着凤尾纹的绫罗,薄薄重重;碧纹的圆顶罗帐,我深夜赶缝。
注释:¹凤尾香罗:凤纹罗;罗:绫的一种。²顶:指帐顶。
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
扇裁¹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
译文:那回邂逅,来不及用团扇掩盖;可你驱车隆隆而过,无语相通。
注释:¹扇裁:指以团扇掩面。
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
曾是寂寥金烬(jìn)暗,断无消息石榴红。
译文:曾因寂寥不眠,想到更残烛尽;却无你的消息,等到石榴花红。
斑骓只系垂杨岸,何处西南任好风。(任 一作:待)
斑骓(zhuī)只系垂杨岸,何处西南任好风。(任 一作:待)
译文:也许你在垂杨岸,栓系斑骓马;怎能等到,送去会你的西南风。

  李商隐的七律无题,艺术上最成熟,最能代表其无题诗的独特艺术风貌。这首七律无题,内容是抒写青年女子爱情失意的幽怨,相思无望的苦闷,又采取女主人公深夜追思往事的方式,因此,女主人公的心理独白就构成了诗的主体。她的身世遭遇和爱情生活中某些具体情事就是通过追思回忆或隐或显地表现出来的。

  起联写女主人公深夜缝制罗帐。凤尾香罗,是一种织有凤纹的薄罗;碧文圆顶,指有青碧花纹的圆顶罗帐。李商隐写诗特别讲求暗示,即使是律诗的起联,也往往不愿意写得过于明显直遂,留下一些内容让读者去玩索体味。像这一联,就只写主人公在深夜做什么,而不点破这件事意味着什么,甚至连主人公的性别与身份都不作明确交代。通过“凤尾香罗”、“碧文圆顶”的字面和“夜深缝”的行动,可以推知主人公大概是一位幽居独处的闺中女子。罗帐,在古代诗歌中常常被用作男女好合的象征。在寂寥的长夜中默默地缝制罗帐的女主人公,大概正沉浸在对往事的追忆和对会合的深情期待中吧。

  接下来是女主人公的一段回忆,内容是她和意中人一次偶然的相遇──“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对方驱车匆匆走过,自己因为羞涩,用团扇遮面,虽相见而未及通一语。从上下文描写的情况看,这次相遇不象是初次邂逅,而是“断无消息”之前的最后一次照面。否则,不可能有深夜缝制罗帐,期待会合的举动。正因为是最后一次未通言语的相遇,在长期得不到对方音讯的今天回忆往事,就越发感到失去那次机缘的可惜,而那次相遇的情景也就越加清晰而深刻地留在记忆中。所以这一联不只是描绘了女主人公爱情生活中一个难忘的片断,而且曲折地表达了她在追思往事时那种惋惜、怅惘而又深情地加以回味的复杂心理。起联与颔联之间,在情节上有很大的跳跃,最后一次照面之前的许多情事(比如她和对方如何结识、相爱等)统统省略了。

  颈联写别后的相思寂寥。和上联通过一个富于戏剧性的片断表现瞬间的情绪不同,这一联却是通过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概括地抒写一个较长时期中的生活和感情,具有更浓郁的抒情气氛和象征暗示色彩。两句是说,自从那次匆匆相遇之后,对方便绝无音讯。已经有多少次独自伴着逐渐黯淡下去的残灯度过寂寥的不眠之夜,眼下又是石榴花红的季节了。“蜡炬成灰泪始干”,“一寸相思一寸灰”,那黯淡的残灯,不只是渲染了长夜寂寥的气氛,而且它本身就仿佛是女主人公相思无望情绪的外化与象征。石榴花红的季节,春天已经消逝了。在寂寞的期待中,石榴花红给她带来的也许是流光易逝、青春虚度的怅惘与伤感吧。“金烬暗”、“石榴红”,仿佛是不经意地点染景物,却寓含了丰富的感情内涵。把象征暗示的表现手法运用得这样自然精妙,不露痕迹,这确实是艺术上炉火纯青境界的标志。

  末联仍旧到深情的期待上来。“斑骓”句暗用乐府《神弦歌·明下童曲》“陆郎乘斑骓……望门不欲归”句意,大概是暗示她日久思念的意中人其实和她相隔并不遥远,也许此刻正系马垂杨岸边呢,只是咫尺天涯,无缘会合罢了。末句化用曹植《七哀》“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诗意,希望能有一阵好风,将自己吹送到对方身边。李商隐的优秀的爱情诗,多数是写相思的痛苦与会合的难期的,但即使是无望的爱情,也总是贯串着一种执着不移的追求,一种“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式的真挚而深厚的感情。希望在寂寞中燃烧,读者在这首诗中所感受到的也正是这样一种感情。这是他的优秀爱情诗和那些缺乏深挚感情的艳体诗之间的一个重要区别,也是这些诗尽管在不同程度上带有时代、阶级的烙印,却至今仍然能打动人们的一个重要原因。

 ·fèngwěixiāngluóchóng

shāngyǐn tángdài 

fèngwěixiāngluóchóng wényuándǐngshēnféng 
shàncáiyuéxiūnányǎn chēzǒuléishēngwèitōng 
céngshìliáojīnjìnàn duànxiāoshíliúhóng 
bānzhuīzhǐchuíyángàn chù西nánrènhǎofēng  (rènzuò dài )
新亭俯朱槛,嘉木开芙蓉。
新亭俯朱槛(jiàn)¹,嘉木开芙蓉。
译文:新亭俯倚红色的栏杆,四周开满了美丽的芙蓉。
注释:芙蓉亭:观赏芙蓉花的亭子。芙蓉:这里指木芙蓉。一种落叶灌木,茎高丈许,秋冬间开花,有红、白、黄等色。¹俯朱槛:俯倚着红色的栏杆。
清香晨风远,溽彩寒露浓。
清香晨风远,溽(rù)¹彩寒露浓。
译文:晨风把清香吹送远处,湿润的彩花沾满露珠。
注释:¹溽:湿润。
潇洒出人世,低昂多异容。
潇洒出人世,低昂多异容。
译文:鲜花潇洒地开在人世,高低俯仰有无数的姿容。
尝闻色空喻,造物谁为工?
尝闻色空¹喻,造物谁为工?
译文:我曾听过色、空的比喻,造物界到底是谁在巧夺天工?
注释:¹色空:“色即是空”的省悟,出自《多心经》。
留连秋月晏,迢递来山钟。
留连¹秋月晏²,迢(tiáo)(dì)³来山钟。
译文:留连这深秋的月光,断断续续传来山寺的晚钟。
注释:¹留连:意即留恋。²秋月晏:秋天的时光已经不多了。晏:晚,晚秋之意。³迢递:远处。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