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凝天气。万物深根而固蒂。蓂叶全开。仙子移真下宝台。
严凝天气。万物深根而固蒂。蓂叶全开。仙子移真下宝台。
松姿鹤质。遣累斋心超众异。为祝遐龄。福寿同臻等芥城。
松姿鹤质。遣累斋心超众异。为祝遐龄。福寿同臻等芥城。
王丹桂

王丹桂

王丹桂(生卒年不详),金代道士。字昌龄,号五峰白云子,利州(今四川广元市)人。师事金代道教宗师马钰(马丹阳),修习全真教义。隐于昆嵛山神清洞。工填词,笔调流畅清雅,有词集《草堂集》一卷,收其词一百四十馀首,皆宣扬早期全真教旨,与马钰同一格调,多赠寄答和之作,内容均是宣说早期全真教义,警诫世人觉悟人生梦幻,断恩爱,弃名利,以求达仙真之位。《全金元词》收其词六十二首。生平见其《草堂集》。 ▶ 152篇诗文

猜您喜欢
卅载绨袍检尚存,领襟虽破却余温。
(sà)¹载绨(tì)²检尚存,领襟虽破却余温。
译文:三十年前母亲缝制的一件粗绨面料的长袍还保存在箱柜里,领子和襟袖虽已破旧,依稀能感觉到绨袍上残留着母亲的余温。
注释:¹卅:三十。²绨袍:粗绨所制造的袍子。绨:丝织物类名。
重缝不忍轻移拆,上有慈亲旧线痕。
重缝不忍轻移拆,上有慈亲旧线痕。
译文:想重新缝补又不忍轻易拆开旧衣,上面有母亲缝补的痕迹。

  这首诗逐层深入,真挚动人地表达了人类至善至纯的天伦情感——母子之情。以小见大,托物抒情,一波三折,婉转深挚地表达了诗人对母亲的怀念之情,因而感人肺腑,能令读者掩卷长思。

  诗人翻检旧物时,发现母亲三十年前为他缝制的一件粗绨面料的长袍还保存在箱柜里。一件旧衣居然保存了这么多年,可见主人对它的爱惜。由于年深月久,又曾穿著过,绨袍的领子和襟袖已经破旧,虽然如此,诗人并无将它抛弃之意,如今睹物思人,诗人还依稀感觉绨袍上残留着母亲的余温。“余温”二字,乍看起来不符合生活的真实,然而,母亲逝世后,诗人一直思深念切,如今,母亲缝制的这件绨袍自然更强烈地激起他对母亲的回忆,母亲生前的慈颜与厚爱,霎时间又浮现于脑海,诗人情热中肠,以至移情于物,产生“却余温”的错觉,却又是十分自然,合乎常情的。诗人有意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传达了情感的真实。

  末两句诗,紧承上面而来,更将这种感情转进了一层。由于领襟已破,诗人将绨袍晾晒之后,自然想缝补一下,可是转念一想,又不忍轻易拆开旧衣,移换旧布料的位置了。“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孟郊《游子吟》)当年,母亲曾将对儿子的爱倾注于针针线线之中,缝进了这件绨袍里。如今,这件旧衣上一针一线对儿子而言,都包含着母亲的爱心,为人子者怎能忍心拆断这爱的丝线呢?诗人的不忍拆移,正表明了对母亲的无比珍重和深情怀念。这首诗,以小见大,托物抒情,一波三折,婉转深挚地表达了诗人对母亲的怀念之情,因而感人肺腑,能令读者掩卷长思。

微风摇庭树,细雪下帘隙。
微风摇庭树,细雪下帘隙(xì)
译文:微风轻摇着庭院中的树木,细细的飞雪落入竹帘的缝隙。
萦空如雾转,凝阶似花积。
(yíng)¹如雾转,凝阶²似花积。
译文:雪花像雾一般在空中飘转着,凝结于台阶好似落花堆积。
注释:¹萦空:在空中萦绕、飘动。此处是写雪花凌空盘旋之姿。²凝阶:凝结于台阶。
不见杨柳春,徒见桂枝白。
不见杨柳春¹,徒见桂枝白²
译文:看不见院中空柳发芽迎春,只见桂枝上挂满白色的雪花。
注释:¹杨柳春:指杨柳发出绿叶。²桂枝白:指桂树开花。
零泪无人道,相思空何益。
零泪¹无人道²,相思空何益。
译文:伤心泪下,愁情无人可以倾诉,这般多情愁思又有何益?
注释:¹零泪:落泪。²道:诉说。

  这首诗写的是江南特有的细雪,诗人名为咏雪,实为伤怀。作品中所写的雪,既不是银妆素裹的旷野之雪,也不是漫天飞舞的吉征瑞兆之雪,而是江南庭院中的细雪。作者立于帘下,他的眼界也未曾超出庭院的上下前后。

  首句写风摇庭院之树,是因树动而知风,并且知是微风,显然庭树之动不同于大风下之摇动。次句的“细雪”与前面的“微风”相应,都具有江南雪景的特点。“下帘隙”的“下”,正与风之微、雪之细相应,故能从竹帘缝隙中落入。

  “萦空”二句写雪在空中、阶上之姿。这里的“转”为回环飘动之意。雪萦绕于空中如雾一样回转不定,这种状态唯“细雪”才能有。因其“细”,故能“萦空”,似乎久飘不下;因其“细”,故迷朦“如雾”。“凝阶”与“萦空”相对,但见“萦空”,但见阶上之雪凝积如花,而不见其飘落。这与“下帘隙”不同。诗人立于帘下,见帘边之雪,故知从帘隙落下。

  “不见”二句用反衬法过渡,“杨柳春”是联想之景,是虚写,“桂枝白”是眼前之景,是实写,“白”字从色彩上暗合“雪”。“不见”、“徒见”对比鲜明,突出了雪后玉树琼枝的美丽景象。其实,这两句的作用又不止于此,在“不见”、“徒见”的顿挫间还透露出诗人盼春、思春的情感信息。这一联是由写景转入抒情的关键。

  “零泪”二句则直接展现诗人自我。“零泪”是伤怀的表现。有感如此,却无人可以倾诉,故自责多情若此,无益。直以此二句表现诗人的苦寂、孤独之感。触发诗人“相思”、“零泪”的是何物,诗中没明确讲。然而从前面对雪景的描绘中可以探知他的心曲。诗中先言“似花积”,又以“不见”春与“徒看”相对举,雪似花而非花,今但见非花之雪,不见春叶、春花。诗人的“相思”,就在于为似花之雪所引起的向往,在于对“不见”的春之盼望,对桂枝上徒具似花外观的假象的叹惋,同时,也隐约透露出诗人对自己机遇难逢的感伤。

参考资料:
1、 盛庆斌编著,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汉魏六朝诗鉴赏,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8.11,第274页
官行私曲,失时悔。
官行私曲¹,失时悔。
译文:为官时徇私枉法,利用职权行使不正当的行为,等到失事时才后悔。
注释:¹私曲:偏私阿曲,不公正。
富不俭用,贫时悔。
富不俭¹用,贫时悔。
译文:富贵时不节省,到贫困时才后悔。
注释:¹俭:节省。
艺不少学,过时悔。
¹不少²学,过时悔。
译文:不趁着年轻时学一门手艺,等到上了年纪自然就知道后悔了。
注释:¹艺:技能;技术。²少:年纪轻。
见事不学,用时悔。
见贫不学,用时悔。
译文:看到本事不去学,等到需要用的时候,就会后悔。
醉发狂言,醒时悔。
醉发狂言,醒时悔。
译文:喝醉后控制不住情绪胡言乱语,醒来后就会后悔。
安不将息,病时悔。
¹不将息²,病时悔。
译文:健康的时候不注意调养生息,等到生病的时候就会后悔。
注释:¹安:身体健康。²将息:调养,休息。
马上相逢揖马鞭,客中相见客中怜。
马上相逢揖马鞭,客中相见客中怜。
译文:我们骑着马在路上相逢,相互高揖马鞭问候,都是在外的游客,客中相见分外怜惜。
欲邀击筑悲歌饮,正值倾家无酒钱。
欲邀(yāo)击筑¹悲歌饮,正值倾家无酒钱。
译文:想邀你一起击筑悲歌酣饮,击筑悲歌没问题,但正值我倾家荡产无酒钱。
注释:¹击筑:用来形容放歌畅饮、悲凉慷慨的情景。筑,古乐器,形如琴,项细肩圆,十三弦。演奏时,用竹尺敲击,故云击筑。
江东风光不借人,枉杀落花空自春。
江东风光不借人,枉杀落花空自春。
译文:江东的人啊,看钱看得紧,风光不借人,枉杀贫穷人,落花空饮春。
黄金逐手快意尽,昨日破产今朝贫。
黄金逐手快意尽,昨日破产今朝贫。
译文:不是没有过钱,只是黄金逐手,快进快出,昨日刚刚破产,今朝陷入贫穷。
丈夫何事空啸傲,不如烧却头上巾。
丈夫何事空啸傲(ào),不如烧却头上巾¹
译文:大丈夫何必空饮啸傲,不如烧却头上戴的儒士巾。
注释:¹不如烧却头上巾:儒生苦学而无人任用,不如烧掉儒巾。巾,指儒生带的头巾。
君为进士不得进,我被秋霜生旅鬓。
君为进士不得进¹,我被秋霜生旅鬓(bìn)²
译文:你身为进士不得封官进爵,我被秋霜染白了旅途中的双鬓。
注释:¹君为进士不得进:唐代制度,凡应礼部考试而没有及第的人,都可称为进士。考试及第后,称为前进士。“不得进”,指考试不第、不能入仕求得进取。²我被秋霜生旅鬓:我客居在外,鬓上生满白发。秋霜,指白发。
时清不及英豪人,三尺童儿唾廉蔺。
时清¹不及英豪人,三尺童儿唾廉(lián)(lìn)²
译文:时世清明,可是实惠未施及英豪之人,像廉颇、蔺相如这样著名的将相,也受到三尺儿童的轻视。
注释:¹时清:时代清平。²三尺童儿重廉蔺:像廉颇、蔺相如这样著名的将相,也受到三尺儿童的轻视。唾,唾弃,轻视。
匣中盘剑装䱜鱼,闲在腰间未用渠。
匣中盘剑装䱜鱼¹,闲在腰间未用渠(qú)²
译文:宝剑放在鲨鱼皮的刀鞘里,闲挂在腰间,没有机会用它。
注释:¹䱜鱼:鲛鱼,今称沙鱼,皮可以制成刀剑的鞘。²渠:它,指上句的剑。
且将换酒与君醉,醉归托宿吴专诸。
且将换酒与君醉,醉归托宿吴专诸(zhū)¹
译文:就将它换酒与君醉,醉归以后就寄宿到吴国侠客专诸的家里。
注释:¹专诸:春秋时吴国的刺客,曾藏匕首于鱼腹中,刺杀吴王僚,使公子光夺得王位,事见《史记·刺客列传》。

  诗题中关键性的地方是“醉后”二字,全诗就是从“醉”字上生出许多感发兴会来的。

  诗篇首先叙述马上相逢,诗人与从甥际遇相似,况且又在客中相逢,因而产生了“欲邀击筑悲歌饮”的意愿。这里暗用了荆轲、高渐离击筑高歌的典故,点染悲凉的氛围,写出豪爽的侠士风度。诗人本想借酒浇愁,无奈无钱买酒,诗意透过一层,把悲愁的情思写得非常深沉。在欲醉不得的景况下,诗人写出“江东风光”以下六句,从心底深处流露出时光易逝的哀伤;江东此时正春光明媚,可惜即将消逝,如果不及时痛饮行乐,就枉对这良辰美景了。同时,也从心底深处发出愤愤不平的呐喊:黄金已尽,徒然啸傲,不如烧掉儒巾。诗人进一步直抒其情:“君为进士不得进,我被秋霜生旅鬓”虽说时代清平,英豪的人却不得重用,充满了同病相怜、相互慰藉的情意。诗写到这里,题旨已经显影,感情的波澜也被推至高峰,于是结尾四句宕开一笔,写出“且将换酒与君醉”的诗句;收束全篇。历史上有“金貂换酒”、也有“卖剑买犊”的故事,李白把它们糅合起来,转换成将剑换酒的诗意。宝剑既然闲置无用。不如用来换酒,可劝从甥一醉,也求自身一醉。现实生活中形成的种种落寞、飘零、愤激、悲愁的情怀,都可以在“醉后”忘却,也只有在“醉后”才能得以排遣。从欲饮到已醉的片刻中,诗人怀才不遇的愤懑心情,狂放不羁的性格和高镇仕途不得意的无限苦楚,诗人对他的深切同情,都充分地反映出来了。

  这首诗为了适应表达题旨的需要,诗入采用了直接抒情的方式,诗篇中绝大多数诗句,都是生活体验的直陈,主观意想的表露,内心激情的倾泻。尽管诗中有“江东风光不借人,枉杀落花空自春”这样的句子,但全诗不是以情景交融的诗境取胜;尽管诗中有“马上相逢揖马鞭”、“且将换酒与君醉”这样的句子,但全诗不是靠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的动态,以构成传神的笔触。

参考资料:
1、 裴 斐.李白诗歌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88:128-131
容易浓香近画屏,繁枝影著半窗横。风波狭路倍怜卿。
容易浓香近画屏¹,繁枝影著半窗横。风波狭路倍怜卿(qīng)
译文:一阵浓郁的香气飘来,吸引我靠近画屏,窗外繁茂的枝叶将影子投在窗棂上。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人世间,使我身心疲惫,心里就愈发觉得你的珍贵。
注释:浣溪沙:词牌名,本唐教坊曲名,又名《浣沙溪》《小庭花》等。双调四十二字,五平韵。¹画屏:绘有彩画之屏风。
未接语言犹怅望,才通商略已懵腾。只嫌今夜月偏明。
未接语言犹怅望,才通商略¹已懵(měng)²。只嫌今夜月偏明。
译文:我们还没说话,相对无言,惆怅不已。才开始说话,我已经语无伦次,于是恼恨今夜的月光太亮,我的窘态暴露无遗。
注释:¹商略:原为商讨之意,此处谓交谈。²懵腾:迷糊、陶醉。唐韩偓《马上见》:“去带惜懵醉,归因困顿眠。”

  这里描绘了一个恋人初逢的场面。上片前二句写景,渲染环境气氛。后一句由景转到人,写的是男子看到恋人时微妙的心理变化。下片紧接上片,对相逢场景进行描绘,写的是相逢后乍喜乍悲,心绪慌乱的复杂情感。全词描摹细致入微,表达感情真挚动人。

  上片前两句“容易浓香近画屏。繁枝影著半窗横”,主要是通过前面的景物,渲染当时的气氛。有了前面两句的铺垫,接下来的第三句“风波狭路倍怜卿”,才真正切入正题,描写两个人初见时的情景。

  下片写两个人见面后的情景。前面两句“未接语言犹怅望,才通商略已懵腾”,通过两个细节,表达了两个人相见后那种乍喜乍悲、慌乱无绪的复杂情感。

  结尾一句“只嫌今夜月偏明”,既是写景,更是抒情,用今夜的“月偏明”之景,表达出了“偷恋”者那种矛盾而复杂的心理状态。

  或者天不从愿者太多,在爱情里波折的纳兰,连见恋人一眼都需要扮成僧人偷偷入宫、其实曾经的两小无猜、兰窗腻事,都因鸳鸯零落不复存在了:但是情难忘却,恋人被选人宫,纳兰仍然抱着她会被放出来、他们能够团圆的希望。而此次与恋人的会面又更坚定了他的信念。这就加深了他后来的苦痛。

  正是,往事不可再来,袖口香寒。

参考资料:
1、 中国《金瓶梅》研究会编.金瓶梅研究 第11辑:复旦大学出版社,2015.07:第79页
2、 张远编著.纳兰词全解: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5.08,:第251页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