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烛金纱簇簇齐,宫槐笼晓尚凄迷。景阳钟罢听残漏,万马衔霜不敢嘶。
莲烛金纱簇簇齐,宫槐笼晓尚凄迷。景阳钟罢听残漏,万马衔霜不敢嘶。

cónglièkǒuhàoshǒu--xiànnéng

liánzhújīnshāgōnghuáilóngxiǎoshàngjǐngyángzhōngtīngcánlòuwànxiánshuānggǎn

李献能

李献能

(1190—1232)河中人,字钦叔。苦学博览,尤长于四六文。宣宗贞祐三年进士第一。授应奉翰林文字,在翰苑凡十年,迁修撰。哀宗时,充河中帅府经历官。蒙古兵破城,奔陕州,权左右司郎中,兵变遇害。 ▶ 24篇诗文

猜您喜欢
紫禁迢迢宫漏鸣,夜深无语独含情。
紫禁迢(tiáo)¹宫漏鸣,夜深无语独含情。
译文:紫禁城如此遥远,只有那宫中的更漏水滴滴落的声音;夜深人静,我独坐着心里满是愁绪。
注释:¹迢迢:遥远。
春风鸾镜愁中影,明月羊车梦里声。
春风鸾(luán)镜愁中影,明独羊车¹梦里声。
译文:镜中的容颜好似幻影无人欣赏,皇上就像那天上明月高不可攀只能于梦中听那车轮滚动的声音。
注释:¹羊车:宫中用羊牵引的小车。也指装饰精美的车子。
尘暗玉阶綦迹断,香飘金屋篆烟清。
尘暗玉阶綦(qí)迹断,香飘金屋篆(zhuàn)烟清。
译文:台阶无人打扫已积满薄尘,香烟袅袅在屋里飘荡显得那么冷清孤寂。
贞心一任蛾眉妒,买赋何须问马卿。
贞心一任蛾眉妒,买赋何须问马卿(qīng)¹
译文:我心坚贞不屈,哪怕让他人的妒忌,要想写出《长门赋》那样哀绝的文章又何须用千金。
注释:¹马卿:汉司马相如字长卿,后人遂称之為马卿。
宫腰袅袅翠鬟松,夜堂深处逢。无端银烛殒秋风,灵犀得暗通。
宫腰袅(niǎo)¹翠鬟(huán)²松,夜堂³深处逢。无端银烛殒(yǔn)秋风,灵犀得逢通
译文:歌妓纤长柔美貌,似乎头发蓬乱了一些,此时主人入宅更衣去了,只剩下这两人了。无缘无故地,一阵过堂风,刮灭了宴席上的蜡烛,彼此心心相许,爱慕之情已神会了。
注释:¹袅袅:纤长柔美貌。²翠鬟:青黑色发髻。鬟:指圈成环状之发髻。³夜堂:夜中堂屋。⁴无端:不料。⁵殒秋风:被秋风吹灭。殒:灭也。⁶“灵犀”句:谓两心因得相通也。灵犀:犀牛角,旧传有灵异。秦词灵犀代指两心。
身有恨,恨无穷,星河沉晓空。陇头流水各西东,佳期如梦中。
身有恨,恨无穷,星河沉晓空¹。陇(lǒng)头流水²各西东,佳期如梦中。
译文:真是让人悔恨啊,这恨没个完,直恨到星河被晨空吞噬了。情人之各去一方,那就只好在梦中相会了。
注释:¹“星河”句:谓天将亮。²陇头流水:喻情人之各去一方。陇头:陇山之巅。

  上片描写夜堂相爱的情形。起拍“宫腰”二句写出佳人的风姿及相逢。“无端”二句写相爱。“殒”字极好,“灵犀”用字含蓄。

  下片感叹离别。过拍“身有恨”三句突转抒情,写出莫名的“恨”,并交待出“恨”的表面原因是“星河沉晓空”,实则怨恨欢爱的短暂。“陇头”二句点出“恨”的原因是离别,并抒发“佳期如梦”、欢会难再的慨叹。

  结句对“佳期如梦”的感叹,再次点明往昔美好的约会带给词人难忘的幸福回忆,也反衬出如今佳期不再带给词人的强烈失落和浓浓感伤。

  词人通过上、下阕两个不同场景的鲜明对比,将恋人间幽会的极度欢乐与离别的彻夜悲凉两相对照,凸显出心中的刻骨相思。

  该词在用词上也十分有功底,例如“无端银烛殒秋风”,恐未必“无端”,抑或被人吹灭,不愿直言罢了。“殒”字好,把刮、吹、灭的一组动作都括进了,且含蓄形象。用“星河沉晓空”喻恨之大,之无可奈何,也是很新巧的。虽有“花间词”的香艳风味,但艳而不淫,含蕴有味。

参考资料:
1、 (宋)秦观著 王醒解评,秦观集,山西古籍出版社,2004年01月第1版,第127页
2、 张旭泉编著,飞红万点愁如海——秦观精品词鉴赏,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98年03月第1版,第158页
3、 姚蓉,王兆鹏选注,秦观词选,中华书局,2005年8月,第1页
夜泊鹦鹉洲,秋江月澄澈。
夜泊¹鹦鹉洲²,秋江月澄澈(chè)³
译文:晚上停泊在鹦鹉洲,秋天江上的月亮澄澈明亮。
注释:¹泊:停船靠岸。²鹦鹉洲:在今湖北武汉市西南长江中。³澄澈:明亮。
邻船有歌者,发调堪愁绝。
邻船有歌者,发调堪愁绝¹
译文:听到邻船有人唱歌,歌调能使人愁煞。
注释:¹堪愁绝:能使人愁煞。
歌罢继以泣,泣声通复咽。
歌罢继以泣,泣声通复咽¹
译文:唱完后便是低低哭泣声,不时抽泣哽咽。
注释:¹泣声通复咽:抽泣兼哽咽。
寻声见其人,有妇颜如雪。
寻声见其人,有妇颜绝雪。
译文:寻着声音去寻找唱歌人,发现是个肤色绝雪的妇人。
独倚帆樯立,娉婷十七八。
独倚帆樯(qiáng)¹立,娉(pīng)²十七八。
译文:十七八岁的样子,独自倚靠着船帆。
注释:¹樯:船的桅杆。²娉婷:形容女子美貌。
夜泪似真珠,双双堕明月。
夜泪似真珠¹,双双堕(duò)明月。
译文:泪水就像夜里珍珠,一直不停的滴落下来。
注释:¹真珠:即珍珠。
借问谁家妇,歌泣何凄切?
借问谁家妇,歌泣何凄切?
译文:我问这是谁家的女子,为何哭得这般凄苦。
一问一沾襟,低眉终不说。
一问一沾襟(jīn)¹,低眉终²不说。
译文:但一问却哭得更伤心,低着头一直不说话。
注释:¹沾襟:一作“沾巾”,即眼泪沾湿手巾。²终:一作“竟”。

  此诗是诗人夜泊鄂州时,听到一位十七八岁女子的歌声而纪实成篇的。其描绘了一个面颜如花、貌美娇艳、背靠桅杆、手拨琵琶、愁绪犹如长江水奔流不息的女子。诗人真实地描写出歌女的悲惨境况,她们渴望像正常人一样过稳定生活,不仅需要应有的物质生活资料,更需要得到精神上的安慰。

  同时,此诗不仅寄予了作者对歌女的深切同情,亦是借此表达了自己凄凉的心情。满腔报国热情不得抒发,却又宦途潦倒,被贬到这偏僻之地,作者当时的心情满心的凄凉,满眼的沧桑。

  此诗之美就美其简练、含蓄,在其“不言”之处。“邻船有歌者,发调堪愁绝”,这曲歌调是《霓裳》还是《六幺》,这份惆怅是“似诉平生不得志”还是“别有幽愁暗恨生”呢,令人难以猜测。“歌罢继以泣”,女子的怨绪一发即不可收,其歌声凄凄惨惨,撕心裂肺。究其原因,不外是“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作者将秋江、明月、江船串联起来作为氛围背景,给人一种孤寂的感觉。淡淡地用上一个“堪”字,却产生出一种“怎一个愁字了得”的意境;最妙的还是“借问谁家妇,歌泣何凄切?”,她却“一问一沾襟,低眉终不说”。在深秋明月夜,一位美丽的少妇如此伤悲,是自叹身世的可怜,还是抒发闺中之怨。作者没有让她“说出”,给读者以无限想象的空间。这处处“不言”,却又处处“在言”,真可谓是“此时无声胜有声”。结合作者当时凄凉的心情,作者是从京城谪至浔阳,路宿鄂州时写下的这首诗,满腔报国热情,却又宦途潦倒,被贬到这偏僻之地,自然是满心的凄凉,满眼的沧桑:秋天成为“寒秋”,明月成为“冷月”,江船成为“孤舟”,隐约传来的歌声,自然也是“堪愁绝”。但这心中的哀愁又能向谁倾诉,这无奈的心境又有谁能体会,也只能对着这凄冷的景物默默“沾襟”罢了,那浓浓愁思尽在这“不言”中。这“不言”之美乃是一种含蓄之美,寥寥几笔似寻常,却能让人反复咀嚼,久久回味,那充满了含蓄之美的诗词与文章,犹如那含苞欲放的花蕾,虽比不上绽开的花朵那般妩媚,却多了一份耐人寻味的魅力。

  此诗中作者听到这歌泣,便“寻声”去“见其人”。看到这位如花般歌女后,作者没有用“美丽”或“动人”来描绘她的容貌,只是用了“颜如雪”三个字,在文学创作中用“雪”来形容人的容貌是比较少的,而此诗中“雪”字却恰好切合了诗间的意境。“雪”留给人们的印象一是洁白无暇,一是寒心彻骨。“颜如雪”既道出一位肌肤如雪的少妇楚楚动人的形象,又表现出其哀愁悲伤的心情。从视角来分析可以看出作者是远观,只隐约地看到她如雪的容颜,给人一种“雾里看花”的朦胧之美。

  因为有切身体验,所以感情特别真诚深挚,因为是深秋月夜巧遇女子,所以诗情特别哀婉凄凉。

参考资料:
1、 李丽.《琵琶行》与《夜闻歌者》的比较研究[J].鸡西大学学报,2011,(第2期).
2、 马承五主编. 唐宋名家诗词笺评[M].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04.第182-183页
3、 程克夷.《琵琶行》的雏型——白居易《夜闻歌者》试析[J].语文园地,1982,(第5期).
萧寺驮经马,元从竺国来。
萧寺¹(tuó)经马²,元³从竺(zhú)来。
译文:佛寺里那匹驮经的骏马,原来是从天竺佛国归来。
注释:¹萧寺:即佛寺。相传梁武帝造佛寺,命萧子云飞白大书“萧寺”,后因称佛寺为萧寺。²驮经马:汉孝明帝夜梦金人,傅毅说这金人就是“佛”,明帝乃派人去天竺国,以白马驮经而归,并立白马寺于洛阳雍门西。³元:“原”的本字,即本来、原来之意。⁴竺国:即天竺国,印度的别称。
空知有善相,不解走章台。
空知有善相¹,不解走章台²
译文:它只知以清净慈悲为怀,哪晓得奔走在章台官街。
注释:¹善相:即佛家所说的清净慈悲的妙相。²章台:街道名。在陕西长安县故城西南隅。汉代京兆尹张敞罢朝会,曾走马过章台街。这里代指官场。
大车扬飞尘,亭午暗阡陌。
大车扬飞尘,亭午¹暗阡(qiān)(mò)²
译文:大车疾驰而过扬起阵阵尘土,正午时都能遮蔽田间小路。
注释:¹亭午:正午。²阡陌:田间的小路。
中贵多黄金,连云开甲宅。
中贵¹多黄金,连云开甲宅。
译文:宦官家中有很多黄金,他们的府第高耸入云。
注释:¹中贵:宦官又称“中贵人”,简称中贵。
路逢斗鸡者,冠盖何辉赫。
路逢斗鸡者,冠盖何辉赫¹
译文:路上遇到斗鸡的人,他们的冠盖多么光彩照人。
注释:¹辉赫:光彩照人的样子。
鼻息干虹蜺,行人皆怵惕。
鼻息¹²虹蜺(ní)³,行人皆怵(chù)(tì)
译文:气焰可以冲犯天上的彩虹与云霞,行人都感到害怕。
注释:¹鼻息:气息,诗中指气焰。²干:冲犯。³虹蜺:天上的彩虹与云霞。⁴怵惕:害怕,恐惧。
世无洗耳翁,谁知尧与跖。
世无洗耳翁¹,谁知尧与跖(zhí)²
译文:路上已无许由这样不慕名利的人,哪里还有人去分辨什么忠奸贤愚。
注释:¹洗耳翁:上古时的许由听说帝尧欲将王位禅让给他,他就逃于颍水之阳;后尧又欲召他为九州长,他遂以水洗耳。诗中以他来喻指不慕名利。²跖:古代传说中造反的领袖,被诬为盗贼,诗中与“尧”对举,分别指盗与贤。

  唐玄宗宠信宦官,让他们占据京郊的甲第、名园、良田竟达一半;又酷爱斗鸡,当时王公贵族也都以斗鸡为乐,形成风气,有些人甚至靠斗鸡的本领而获得高官厚禄。作者写这首诗时正在长安,根据自己的见闻,刻画了宦官的显赫和斗鸡徒的骄横形象,从而对唐玄宗的腐朽政治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谴责。全诗前八句四句一组,分述“中贵人”与“斗鸡者”之嚣张气焰。

  前四句写宦官,起笔“大车扬飞尘,亭午暗阡陌”,京城大道之上,大车疾驰而过,尘土扬起,遮蔽天日。开篇即发唱惊挺,构成悬念。第三句“中贵多黄金”,点出原来有如此气势与胆量肆无忌惮飞车疾驰的只不过是一群阉者宦官而已。他们驱车乘马,如入无人之境地,正是因为他们得皇帝之宠,握重金之财。他们依仗手中的权钱财势,敲诈勒索,鱼肉人民,在京城的繁华地带筑起豪华的宅第。第四句“连云开甲宅”,荡开一笔,写他们府第之豪华,更见其荒谬之处。

  承四句写斗鸡者。首先直接点出斗鸡者的身份,用“路逢”与上节自然衔接,过渡得天衣无缝,毫不给人以突兀之感。接下来三句一句紧似一句,一步更进一步地描述其势焰薄天的神态。“冠盖何辉赫,鼻息干虹蜺”,这种不可一世的骄横神态,任何人见之都会恐惧。所以“行人皆怵惕”。从侧面继续刻画这帮得势小人的丑陋嘴脸。写“中贵”者,由环境至人物,处处烘托;写“斗鸡者”,从人物至神情,层层渲染。以传神之笔墨,叙写小人得意之气势,轻薄夸张之情状,历历在目。

  最后两句在描摹无不尽其极之处骤然反跌,带出诗人饱蘸感情的醒世之笔。远古时期,尧帝欲让位给许由,由以此言有污双耳,即以清凉泉水洗之。当今君王耽行乐,哪辨什么奸与宠呢。中贵人与斗鸡者,飞扬跋扈为谁雄?纷纷扰扰的世事背后却是才能与身份的错位,品行与地位的错位。世上已无如许由辈那样的不慕荣利之人,哪里还有人去分辨什么忠奸贤愚。诗人以许由自比,有世人皆醉唯我独醒之感叹,对当时的政治提出了强烈的质疑与不满。

参考资料:
1、 杨旭辉主编;苏州大学《唐诗鉴赏大辞典》编写组编.唐诗鉴赏大辞典:彩色版.北京:中华书局,2011:304-305

fēng ·èrshí

bái tángdài 

chēyángfēichén tíngànqiān 
zhōngguìduōhuángjīn liányúnkāijiǎzhái 
féngdòuzhě guāngàihuī 
gānhóng xíngrénjiēchù 
shìěrwēng shuízhīyáozhí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