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柳未送穷车,弊衣先入歌院。虽得萧何指踪,难与老子同传。
结柳未送穷车,弊衣先入歌院。虽得萧何指踪,难与老子同传。
李俊民

李俊民

李俊民(1176~1260)或(1175~1260)字用章,自号鹤鸣老人,泽州晋城(今属山西晋城)人。唐高祖李渊第二十二子韩王元嘉之后。年幼时 ,勤于经史百家,尤精通二程理学。承安间以经义举进士第一,弃官教授乡里,隐居嵩山,元政府泽州长官段直从河南嵩山迎回李俊民任泽州教授,长期在泽州大阳生活教学。金亡后,忽必烈召之不出,卒谥庄靖。能诗文,其诗感伤时世动乱,颇多幽愤之音。有《庄靖集》。 ▶ 692篇诗文

猜您喜欢
朝曦迎客艳重冈,晚雨留人入醉乡。
(zhāo)(xī)¹迎客艳重冈,晚雨留人入醉乡。
译文:早晨迎客,晨曦渐渐地染红了群山。只可惜傍晚的时候下了一些雨,客人喝了酒,很快就醉去了。
注释:¹朝曦:早晨的阳光。
此意自佳君不会,一杯当属水仙王。
此意自佳君不会,一杯当属水仙王¹
译文:只可惜醉酒的友人没能领会到下雨之时的西湖美景。如果要感受人间天堂的美丽风景,那么,你应该敬守护西湖的“水仙王”一杯。
注释:¹水仙王:宋代西湖旁有水仙王庙,祭祀钱塘龙君,故称钱塘龙君为水仙王。

  这组诗共二首,但许多选本只看中第二首,因而第一首已鲜为人知。其实第二首虽好,却是第一首的注脚。第一首所说的“此意自佳君不会”的“此意”,正是指第二首所写的西湖晴雨咸宜,如美人之淡妆浓抹各尽其态。不选第一首,题中的“饮”字也无着落。苏轼的意思是说,多数人游湖都喜欢晴天,殊不知雨中湖山也自有其佳处。湖上有水仙王庙,庙中的神灵是整天守在湖边,看遍了西湖的风风雨雨、晴波丽日的,一定会同意自己的审美观点,因而作者要请水仙王共同举杯了。

  这一首的首句“艳”字下得十分精到,把晨曦的绚丽多姿形容得美不胜收。若只看第二首,则“浓抹”一层意思便失之抽象。

参考资料:
1、 陈邦炎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348-349

yǐnshàngchūqínghòuèrshǒu ·

shì sòngdài 

zhāoyíngyànchónggāng wǎnliúrénzuìxiāng 
jiājūnhuì bēidāngshǔshuǐxiānwáng 
无恙年年汴水流。一声水调短亭秋。旧时明月照扬州。
无恙(yàng)¹年年汴(biàn)²流。一声水调³短亭秋。旧时明月照扬州。
译文:汴水依旧如隋时的样子,年年东流。秋日的短亭传来一首《水调》的歌声。明月仿佛也是旧时的,静静地照耀着扬州城。
注释:¹无恙:安好。²汴水:古河名,隋炀帝巡幸江都即由此道。今水已湮废,仅泗县尚有汴水断渠。³水调:曲调名,传为隋炀帝时,开汴渠成,遂作此。
曾是长堤牵锦缆,绿杨清瘦至今愁。玉钩斜路近迷楼。
曾是长堤(dī)牵锦缆¹,绿杨清瘦至今愁。玉钩斜²路近³迷楼
译文:想隋朝的时候这里曾是何等繁华侈靡,如今河岸杨柳像人一般清瘦多愁,隋代葬埋宫女的墓地还是靠近了歌舞之楼。
注释:¹曾是句:长堤,指隋堤。²玉钩斜:隋代葬埋宫女的墓地。³近:靠近。⁴迷楼:楼名。故址在今扬州西北。

  纳兰此篇则明示之“怀古”,“怀古”之作是诗人咏怀的一种手法,无非是借用古人古事以抒情达意而已,可以说举凡诗词中的怀古之作都是诗人的咏怀之作。该篇亦是如此,作者借咏隋炀帝穷奢极欲,腐败昏聩之故实,抒写了自己的不胜今昔之慨。

  其一为王世禛首倡,描摹红桥风物。谓其坐落于绿杨城郭,登桥四望,徘徊感叹,亦当自迷。容若和之,曰为怀古。除了“旧时明月”,其所怀者,应当还包括长堤锦缆。前者乃自然物象,指明月照耀下的扬州;后者社会事相,指隋炀帝至汴京,锦帆过处,香闻十里场景。“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徐凝《忆扬州》)。汴水年年,水调声声。眼前物景似乎并无变化。上片布景,以“无恙”二字,说明一切。那么,当年经过汴水,巡幸江都的帝御龙舟及萧妃凤舸,至今又如何呢?

  长堤上,清瘦绿杨,不是曾为牵系过锦帆的彩缆吗?眼下所能见到的,尽为愁思笼罩。隋帝建造迷楼,已与宫女的玉钩,一起埋葬。下片说情,以长堤锦缆与清瘦杨柳对举,说明江上景物依旧,眼下人事全非,并以玉钩、迷楼,对于当年的人和事,表示哀悼,为寄吊古之情。词章因红桥之名,哀乐交乘,与原作之徘徊感叹,同一怀抱,可谓合作。

参考资料:
1、 施议对 .纳兰性德集:凤凰出版社,2011:36-37

huànshā··hóngqiáo怀huáiwángruǎntíngyùn--lánxìng

yàngniánniánbiànshuǐliúshēngshuǐdiàoduǎntíngqiūjiùshímíngyuèzhàoyángzhōu

céngshìzhǎngqiānjǐnlǎn绿yángqīngshòuzhìjīnchóugōuxiéjìnlóu

高堂见生鹘,飒爽动秋骨。
高堂见生鹘,飒爽动秋骨。
初惊无拘挛,何得立突兀。
初惊无拘挛,何得立突兀。
乃知画师妙,巧刮造化窟。
乃知画师妙,巧刮造化窟。
写作神骏姿,充君眼中物。
写作神骏姿,充君眼中物。
乌鹊满樛枝,轩然恐其出。
乌鹊满樛枝,轩然恐其出。
侧脑看青霄,宁为众禽没。
侧脑看青霄,宁为众禽没。
长翮如刀剑,人寰可超越。
长翮如刀剑,人寰可超越。
乾坤空峥嵘,粉墨且萧瑟。
乾坤空峥嵘,粉墨且萧瑟。
缅思云沙际,自有烟雾质。
缅思云沙际,自有烟雾质。
吾今意何伤,顾步独纡郁。
吾今意何伤,顾步独纡郁。

  这是一首题画诗。此诗体现了诗人的主体意识对画意的延伸。画家将鹘画成突兀之状,可能有一种寓意,或是能传鹘之神的一种最佳审美态势。可是杜甫却笔笔翻转,从鹘不能飞去生情,生发可能完全与画家无干的想象:它既无“绦旋”束缚,为何不高飞去?原来,它是不肯与凡鸟并飞。自“侧脑”句以下,可说是杜甫在“画鹘”了,他将画家传鹘之神的“侧脑看青霄”句,全凭自己的情思和想象发挥:你“长融如刀剑,人寰可超越”,却傲立如此,不肯高飞远举,任“乾坤空峥嵘”,自甘处身于这箫瑟粉墨之间;可是鹘不飞,众鸟却一样纷飞;“缅思云沙际,自有烟雾质”这些诗句里,杜甫将隐藏在内心的某种矛盾之情赋予了眼中之鹘。“顾步独纡郁”,是诗人自身神态与鹘之神态的映衬。

  杜甫当时正处于进退两难之际,鹘之欲飞未飞,正是他矛盾心情的写照。《画鹘行》是杜甫“对此融心神”的典范之作,“初惊”、“缅思”是他主体融入的标志,画家笔下之鹘,完全转化为诗人心中意中之鹘了。诗人主体之神与画鹘客体之神的融通,创造了独立于原画的新境界——较之原画更出人意外的境界,对画作的意境给予了大大的引申。

参考资料:
1、 百度百科.画鹘行

huàxíng--

gāotángjiànshēngshuǎngdòngqiū

chūjīngluán

nǎizhīhuàshīmiàoqiǎoguāzàohuà

xiězuòshénjùn姿chōngjūnyǎnzhōng

quèmǎnjiūzhīxuānránkǒngchū

nǎokànqīngxiāoníngwèizhòngqínméi

zhǎngdāojiànrénhuánchāoyuè

gānkūnkōngzhēngróngfěnqiěxiāo

miǎnyúnshāyǒuyānzhì

jīnshāng

腊转鸿钧岁已残,东风剪水下天坛。
¹转鸿钧²岁已残,东风剪水下天坛。
译文:大自然运转到腊月,一年也就快过完了,寒冷的东北风把水剪成片片雪花,降落到天坛。
注释:¹腊:腊月,农历十二月。²鸿钧:指自然界的变化。
剩添吴楚千汪水,压倒秦淮万里山。
剩添吴楚¹千汪水,压倒秦天万里山。
译文:大雪纷纷,铺天盖地,更加增添了吴楚一带的千条江水。皑皑白雪,气势磅礴,仿佛要压倒秦天流域的万里群山。
注释:¹吴楚:泛指今江苏、安徽、湖北一带,这里古代分属吴国和楚国。
风竹婆娑银凤舞,云松偃蹇玉龙寒。
风竹婆(pó)(suō)¹银凤舞,云松偃(yǎn)(jiǎn)²玉龙寒。
译文:雪压竹枝,在阵风的吹拂下,摇曳不定,宛如银凤飞舞。高高的云松,像屈曲盘旋的玉龙,令人望而生寒。
注释:¹婆娑:形容盘旋的样子。²偃蹇:形容屈曲盘绕的状态。
不知天上谁横笛,吹落琼花满世间。
不知天上谁横笛,吹落琼花满世间。
译文:不知谁在天上吹奏横笛,吹落这琼瑶碎玉般的雪花撒满人间。
曾散天花蕊珠宫。一念堕尘中。铅华洗尽,珠玑不御,道骨仙风。
曾散天花蕊珠宫¹。一念堕(duò)²尘中。铅华洗尽,珠玑³不御,道骨仙风。
译文:你曾经是蕊珠宫的天仙,职司为散花天女,因为一念之间偶动凡心,所以才遭谪降,堕入尘世之中。你洗尽了铅华脂粉,不佩戴珠玑首饰,一身素淡的装束,充满了道骨仙风,显得丰神脱俗,气质出尘。
注释:¹蕊珠宫:道教经典中所说的仙宫。²堕:掉下;坠落。³珠玑:宝珠;珠宝。
东游我醉骑鲸去,君驾素鸾从。垂虹看月,天台采药,更与谁同。
东游我醉骑鲸(jīng)¹去,君驾素鸾(luán)从。垂虹看月,天台采药,更与谁同。
译文:我醉酒之后,幻想像李白一样骑着鲸鱼,去东游大海,出入天际,你驾着羽毛雪白的仙鸾,跟从我一同遨游。我想去苏州垂虹桥观看月色,到天台山采集仙药,除了与你一同前往之外,还更有谁人合适?
注释:¹骑鲸:比喻隐遁或游仙。为咏李白之典。

qiūmèi ·céngsàntiānhuāruǐzhūgōng

yóu sòngdài 

céngsàntiānhuāruǐzhūgōng niànduòchénzhōng qiānhuájìn zhū dàoxiānfēng 
dōngyóuzuìjīng jūnjiàluáncóng chuíhóngkànyuè tiāntáicǎiyào gèngshuító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