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上寒山石径斜,月临荒戍起啼鸦。
远上寒山石径斜,月临荒戍起啼鸦。
故乡今夜思千里,每到花时不在家。
故乡今夜思千里,每到花时不在家。

宿héngwàng--jùnmín

yuǎnshànghánshānshíjìngxiéyuèlínhuāngshù

xiāngjīnqiānměidàohuāshízàijiā

李俊民

李俊民

李俊民(1176~1260)或(1175~1260)字用章,自号鹤鸣老人,泽州晋城(今属山西晋城)人。唐高祖李渊第二十二子韩王元嘉之后。年幼时 ,勤于经史百家,尤精通二程理学。承安间以经义举进士第一,弃官教授乡里,隐居嵩山,元政府泽州长官段直从河南嵩山迎回李俊民任泽州教授,长期在泽州大阳生活教学。金亡后,忽必烈召之不出,卒谥庄靖。能诗文,其诗感伤时世动乱,颇多幽愤之音。有《庄靖集》。 ▶ 692篇诗文

猜您喜欢
野棠花落,又匆匆过了,清明时节。刬地东风欺客梦,一枕云屏寒怯。曲岸持觞,垂杨系马,此地曾经别。楼空人去,旧游飞燕能说。
野棠(táng)¹花落,又匆匆²过了,清明时节。刬(chàn)³东风欺客梦,一枕云屏寒怯。曲岸持觞,垂杨系(jì),此地曾经别。楼空人去,旧游飞燕能说。
译文:野棠花儿飘落,匆匆又过了清明时节。东风欺凌着路上的行客,竟把我的短梦惊醒。一阵凉气吹来,向我的孤枕袭来,我感到丝丝寒意。在那弯曲的河岸边,我曾与佳人举杯一起饮酒。在垂柳下,我曾在此地与佳人离别。如今人去楼空,只有往日的燕子还栖息在这里,那时的欢乐,只有它能作见证。
注释:¹野棠:野生的棠梨。²匆匆:形容时间过得飞快的样子。³刬地:宋时方言,相当于“无端地”、“只是”。⁴云屏:云母镶制的屏风。⁵寒怯:形容才气或才力不足。⁶觞:中国古代的一种盛酒器具。⁷系马:指拴马。
闻道绮陌东头,行人长见,帘底纤纤月。旧恨春江流不断,新恨云山千叠。料得明朝,尊前重见,镜里花难折。也应惊问:近来多少华发?
闻道绮陌¹东头,行人长见,帘底纤纤月²。旧恨春江流不断,新恨云山千叠。料得³明朝(zhāo),尊前重见,镜里花难折。也应惊问:近来多少华发
译文:听说在繁华街道的东面,行人曾在帘下见过她的美足。旧日的情事如东流的春江,一去不回,新的遗憾又像时山一样一层层添来。假如有那么一天,我们在酒宴上再相遇合,她将会像镜里的鲜花,令我无法去折。她会惊讶我又白了头发。
注释:¹绮陌:多彩的大道,宋人多用以指花街柳巷。²纤纤月:形容美人足纤细。³料得:预测到;估计到。⁴明朝:以后,将来。⁵尊:指酒器。⁶重见:重新相见,重新遇到。⁷华发:花白的头发。

  这是游子他乡思旧之作。先由清明后花落写起,接着叙游子悲愁。“曲岸”、“垂杨”两句道离愁,“楼空”两句写别恨。换头“闻道”紧承“燕子能说”,揭示“空楼”中佳人当时处境:“帘底纤纤月”,月不圆人也不团圆。“料得明朝”又翻出新意:果真能见,但她可望而不可及。吞吐顿挫,道出佳人难再得的幽怨。

  此词上阙中:“野棠花落,又匆匆过了,清明时节,刬地东风欺客梦,一枕时屏寒怯。”清明时节,春冷似秋,东风惊梦,令人触景生情,萌生悲凉之情感。“又”字点出前次来此,也是之个季节。暗合于唐人崔护春日郊游,邂逅村女之事。“客梦”暗指旧游之梦,“一枕寒怯”之孤单又暗衬前回在此地的欢会之欢愉。果然,下边作者按捺不住对往事的追忆:“曲岸持觞,垂杨系马,此地曾轻别。楼空人去,旧游飞燕能说。”曲岸、垂杨,宛然如旧,而人去楼空了;只有似曾相识之飞燕,在呢喃地向人诉说,为人惋惜而已。末句化用东坡《永遇乐》“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词意,却能翻出新意,颇有信手拈来之感。这五句,作者回忆往日惜别感伤此时不得复见笔落之处愁思可见,这隐隐含悲之语在其词作中少有。

  此词下阙则歇拍处意脉不断,承接上片回忆之感伤一气流注而入下片:“闻道绮陌东头,行人长见,帘底纤纤月。”“绮陌”,犹言烟花巷。纤纤月出于帘底,指美人足,典出窅娘。极艳处,落笔却清雅脱俗,此亦稼轩之出众之处。至此可知此女是风尘女子。这里说不仅“飞燕”知之;向行人打听,也知确有此美人,但已不知去向了。惆怅更增,所以作者伤心地说:“旧恨春江流不断,新恨时山千叠。”上年惜别的旧恨,已如流水之难尽;此时重访不见的新恨更如乱山时叠,令人如何忍受。皖南江边山多,将眼前景色信手拈来,作为妙喻。用意一唱三叹,造语一波三折,稼轩为词,达情至切他人有感而觉无可言者,他都能尽情抒发。如镜里花难折,似有未了之意但不知从何说起。稼轩则又推进一层,造成了余意不尽的结尾:“也应惊问:近来多少华发?”意思是:那时,想来她也该会吃惊地、关切地问我“你怎么添了这多的白发啊!”只能如此罢了!

  全词以想象中的普通应酬话,写出双方的深挚之情与身世之感叹。这白头,既意味着“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深情,又饱含着“老却英雄似等闲”的悲愤,真可谓百感交集。写到此,恋旧之情、身世之感已浑然不可分,大有“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英雄泪”(《水龙吟》)的意味,实为借恋杯之酒,浇胸中感时伤事之块垒。因为有此一结,再返观全词,只觉得无处不悲凉。这结尾,也照应了开头的岁月如流,于是归结到萧萧华发上,就此顿住。

  辛词郁积如山,欲说还休。清真所为是笔触纤细、笔笔勾勒的工笔仕女图;稼轩作成的却是洒脱爽健、一挥而就的泼墨写意画。这艺术风格上的差异,是词人个性与气质的差异而造成的。同时也能看出稼轩词作风格之独特,确实与众不同。

参考资料:
1、 张碧波选注.辛弃疾词选读.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79年
2、 《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版,第1493-1494页
3、 王延梯著 .辛弃疾评传.西安 :陕西人民出版社 ,1981年
4、 刘耕路主编.中国古典文学讲座.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2年

niànjiāo ·shūdōngliúcūn

xīn sòngdài 

tánghuāluò yòucōngcōngguòle qīngmíngshíjié chàndōngfēngmèng zhěnyúnpínghánqiè ànchíshāng chuíyáng céngjīngbié lóukōngrén jiùyóufēiyànnéngshuō 
wéndàodōngtóu xíngrénchángjiàn liánxiānxiānyuè jiùhènchūnjiāngliúduàn xīnhènyúnshānqiāndié liàomíngzhāo zūnqiánchóngjiàn jìnghuānánzhé yīngjīngwèn jìnláiduōshǎohuá 
秋色满秦川,登临渭水边。
秋色¹满秦川²,登临³(wèi)边。
译文:秋天的美景布满秦川,来到渭水边观览风景。
注释:¹秋色:指秋天的景色。²秦川:泛指今陕西、秦岭以北的关中平原地带。³登临:登山临水。也泛指游览。⁴渭水:黄河的最大支流。
残阳初过雨,何地不鸣蝉。
残阳¹初过雨,何地不鸣蝉。
译文:小雨刚过,天上挂着一轮西沉的残阳,四周响起了蝉的鸣叫声。
注释:¹残阳:指将落的太阳;夕阳,西沉的太阳;被东西遮住的太阳。
极浦涵明月,孤帆没远烟。
极浦(pǔ)¹阳明月,孤帆没远烟²
译文:遥远的水滨上悬挂着一轮明月,一叶小舟慢慢消失在缥缈的水烟间。
注释:¹极浦:遥远的水滨。²远烟:远处的云烟。
渔人空老尽,谁似太公贤。
渔人空老尽,谁似太公¹贤。
译文:渔人都已经老了,还有谁能像太公一样贤明呢?
注释:¹太公:即吕尚,相传他垂钓于渭滨溪,周文王和他相遇,谈得极为投机,即拜为师。后帮助武王伐纣灭殷,建立周朝。
诗绛彩娇春,苍筠静锁,掩映夭姿凝露。
诗绛彩娇春,苍筠(yún)¹静锁,掩映夭姿凝露。
注释:¹苍筠:青翠茂盛的竹子。
花腮藏翠,高节穿花遮护。
花腮藏翠,高节穿花遮护。
重重蕊叶相怜,似青帔艳妆神仙侣。
重重蕊叶相怜,似青帔(pèi)¹艳妆神仙侣。
注释:¹帔:古代的一种服装,即裙装。
正武陵溪暗,淇园晓色,宜望中烟雨。
正武陵溪¹暗,淇园²晓色,宜望中烟雨。
注释:¹武陵溪:神仙居住的地方。²淇园:古代卫国园林名,产竹,在今淇县西北。这里指如淇园般的竹林美景。
暖景、谁见斜枝处。
暖景、谁见斜枝处。
喜上苑韶华渐布。
喜上苑(yuàn)¹韶华²渐布。
注释:¹上苑:供帝王玩赏打猎的园林。²韶华:美好的时光。
又似瑞霞低拥,却恐随风飞去。
又似瑞霞低拥,却恐随风飞去。
要留最妍丽,须且闲凭佳句。
要留最妍丽,须且¹闲凭²佳句³
注释:¹且:暂时。²凭:依靠。³佳句:诗词篇章等文字。
更秀容、分付徐熙,素屏画图取。
更秀容、分付徐熙(xī)¹,素屏画图取。
注释:¹徐熙:五代南唐画家,钟陵人。善画花鸟,长于写生。丛艳,群芳。
这首词中,作者浓彩重墨,运用描写、比喻、对比等手法,借鉴汉大赋“铺叙”的写法,极尽铺叙夸张之能事,酣畅淋漓地描写了皇家园林如淇园般的竹林秀美景色,气势恢宏。

jiāzhútáohuā··yǒng--cáoxūn

shījiàngcǎijiāochūncāngyúnjìngsuǒyǎnyìngyāo姿níng

huāsāicángcuìgāojié穿chuānhuāzhē

zhòngzhòngruǐxiāngliánshìqīngpèiyànzhuāngshénxiān

zhènglíngànyuánxiǎowàngzhōngyān

nuǎnjǐngshuíjiànxiézhīchù

shàngyuànsháohuájiàn

yòushìruìxiáyōngquèkǒngsuífēngfēi

yàoliúzuìyánqiěxiánpíngjiā

gèngxiùróngfēnpínghuà

采莲归,绿水芙蓉衣。
采莲归,绿水芙蓉衣。
译文:采莲归去,荷花茂盛得像衣服一样盖满绿水。
秋风起浪凫雁飞。
秋风起浪凫(fú)¹雁飞。
译文:秋风吹起浪,野鸭大雁飞。
注释:¹凫:野鸭。
桂棹兰桡下长浦,罗裙玉腕轻摇橹。
桂棹(zhào)兰桡(ráo)¹下长浦(pǔ)²,罗裙³玉腕(wàn)轻摇橹(lǔ)
译文:划起莲舟到岸边,穿着丝罗裙,玉腕轻摇船桨。
注释:¹桂棹兰桡:桂兰均为船桨,此处均指船。²下长浦:沿着水边向下游去。³罗裙:丝罗制的裙子。多泛指妇女衣裙。⁴玉腕:洁白温润的手腕。⁵橹:拨水使船前进的工具,置于船边,比桨长,用于摇动。这里可理解为船桨。
叶屿花潭极望平,江讴越吹相思苦。
叶屿花潭¹极望平,江讴(ōu)越吹²相思苦。
译文:远远望去,小岛和深潭之间都是荷叶和莲花,传来江南民歌,更添相思之苦。
注释:¹叶屿花潭:屿潭之间满是荷叶荷花。屿,水中洲渚。潭,水边深处。²江讴越吹:泛指南方民歌。讴,徒歌。吹,有乐器伴奏的歌。
相思苦,佳期不可驻。
相思苦,佳期¹不可驻²
译文:相思苦,相会的日子留不住。
注释:¹佳期:这里指采莲女和征夫约会的时光。²驻:停留。
塞外征夫犹未还,江南采莲今已暮。
塞外征夫犹未还,江南采莲今已暮。
译文:塞外征夫仍然没有回来,江南采莲现在又已日暮。
今已暮,采莲花。
今已暮,采莲花。
译文:现在已经日暮,采摘莲花。
渠今那必尽娼家。
¹今那必尽娼(chāng)家²。
译文:她们未必全是娼家女。
注释:¹渠:伊,她。²娼家:乐妓之家。
官道城南把桑叶,何如江上采莲花。
官道¹城南把²桑叶,何如江上采莲花。
译文:城南大道采摘桑叶,哪比得上江上采莲花?
注释:¹官道:大道。²把:采。
莲花复莲花,花叶何稠叠。
莲花复莲花,花叶何稠(chóu)¹
译文:莲花,有一片莲花,花叶是多么茂密重叠。
注释:¹稠叠:稠密重迭。
叶翠本羞眉,花红强如颊。
叶翠本羞眉,花红强如颊。
译文:荷叶虽然翠绿,但比起双眉却为之羞涩失色,红艳的荷花勉强比得上美丽的双颊。
佳人不在兹,怅望别离时。
佳人¹不在兹²,怅望别离时。
译文:思念的人不在这里,怅望别离的时候。
注释:¹佳人:这里指所思念的人。²兹:这里。
牵花怜共蒂,折藕爱连丝。
牵花怜共蒂¹,折藕(ǒu)爱连丝²
译文:牵动了花,爱怜其两花共蒂;折断了藕,爱怜其藕丝不断。
注释:¹共蒂:即并头莲,一茎有红白两花。古人常用以比喻好夫妻。²丝:谐“思”,喻情思相连。
故情无处所,新物从华滋。
故情¹无处所²,新物³从华滋
译文:往日欢情无处寻找,眼前的荷花徒然茂盛。
注释:¹故情:旧日的欢情。²无处所:无所寻觅。³新物:花和藕。⁴华滋:长得很茂盛。
不惜西津交佩解,还羞北海雁书迟。
不惜西津¹交佩解²,还羞³北海雁书迟。
译文:不在乎西津解佩以赠,还忧愁北海雁书太晚。
注释:¹西津:这里作“南津”解,同“南浦”,分别之地。²交佩解:解佩赠与对方以表爱慕。³羞:此处意为忧,怕。⁴北海雁书:指塞外征夫寄来的书信。
采莲歌有节,采莲夜未歇。
采莲歌有节¹,采莲夜未歇。
译文:采莲歌有节拍,采莲整夜没有停歇。
注释:¹节:节拍。
正逢浩荡江上风,又值徘徊江上月。
正逢浩荡江上风,又值徘(pái)(huái)¹江上月。
译文:正碰到江风浩荡,又正值江月徘徊。
注释:¹徘徊:指月影慢慢移动。
徘徊莲浦夜相逢,吴姬越女何丰茸!
徘徊莲浦夜相逢,吴姬越女¹何丰茸(róng)²
译文:月影慢慢移动,莲浦夜中相逢,吴姬越女如此之多。
注释:¹吴姬越女:泛指江南一带的采莲女。²丰茸:茂密的样子,指人多。
共问寒江千里外,征客关山路几重?
共问寒江千里外,征客关山¹路几重?
译文:互相问寒江千里之外,关山的路程、征夫的消息。
注释:¹关山:关隘山岭。

  王勃的这首诗,虽是拟乐府旧题,但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较大的创新,代表着初唐时期诗歌创作的风气。

  诗写一位采莲女子怀念征夫的感情。诗人选择了傍晚同分采莲归来的特定背景来打写。一开始,诗即写女子采莲归来、绿水荡漾,沾湿了她的衣裳,又杂和着荷花的清香。这是女子经过一番采莲劳动的形象。这时,秋风吹起浪涛,野鸭和大雁受惊而高飞,也触动了采莲女的内心情感。这句写景有“兴”的意味。下面四句,接写这位年青漂亮,服饰华丽的女子,轻轻地摇着精美的画舫随波而下,极目眺望无边无际覆盖着绿叶的岛屿和开放着荷花的水潭,耳中听着远处传来的江上渔歌、吴越小曲。这些所见所闻,都惹起了她的相思苦恨,“相思”二字就是全诗的旨意。接着又用四句点明相思的由来,是因为岁月流逝,而出塞的征夫至今尚未归来,思妇在水上采莲,消磨时光,感到孤独寂寞;现在到了傍晚时分,她独自归来。触景生情,因而心中产生了思远的情怀。“今已暮”三宇,呼应首句的“归”字,表明这首诗所写的是采莲女子日暮归来时的相思之情。继而诗又探入一层,写思妇的品质。尽管傍晚采莲归来,独宿空床的生活令人难以煎熬,但采莲女还是忠贞于她们的爱情,坚持自已的操守,“那必尽娼家”,用反问句式,谓女子并没有都沦落为娼女,意即她自己决不会因为亲人远戍而变心。不仅不会变心,相反,比别人还要坚定。“官道”二句以疑问的口气,将采莲女和采桑女加以比较对照,认为前者比后者在爱情上更加忠诚,这其实是诗中思妇的自我表白。“城南把桑”系用汉乐府典故,《陌上桑》里的女子浪敷,是一个忠实于爱精的典型形象。此诗里的采莲女自云对丈夫的感情超过浪敷,可见,她对爱情是多么执着。

  从“莲花复莲花”到“还羞北海雁书迟”,主要是咏物写人,抒发思妇的离愁别恨。江上莲花朵朵,莲叶田田,花叶纷披,十分稠密。荷叶的翠绿色,比不上女于的禅娟蛾眉;鲜红娇艳的荷花,也只能差可与女子红润的脸庞相比美。这几句由纯为写物转到以物比人,着重突出女子的年青貌美,从而唤起她的离恨。“佳人不在兹,帐望别离时。”尽管江上环境很优美,自己也是韶华容颜,但因为征夫远在塞外,她惆怅地遥望那别离的地方,回忆当初难分难舍的情景,心中充满了悲作之感,转而咏物。“牵花怜共蒂,折藕爱连丝”。牵动荷花,喜爱它们并蒂开放;折断莲藕,喜爱它们丝丝相连的缠绵形象。这两句寓情于物,借白藕的丝丝相连,荷花的同根并蒂,表达思妇征夫的柔情蜜意。今天,当日的两情依依己经无处可以寻找了。虽然物态还如同过去一样,但在思妇看来,它们只不过是一片生长得很茂盛的荷花荷叶而已,想到这里,不禁无限伤情。自己为爱情付出了极大的代价,而到头来则长期为离愁别恨所折磨。“西津交佩解”,用晋葛洪《神仙传》记载的郑交甫在江边遇到两位神女,十分爱慕她们,神女解下玉佩以相赠的故事。这句意谓采莲女过去曾与征夫以身相许,而毫无悔恨。“北海雁书”,用汉班固《汉书·李广苏武传》中苏武北海牧羊,雁足传书的典故。此句则谓征夫在边塞上,久无书信,不免使女子产生担心和怀疑。这种忆昔伤今之情,归结到底,表现了采莲女深沉的相思情怀。这一节从时间和空间上反反复复地交错写来,对于女子的“相思苦”确实写得很深刻,富有感染力。

  从“采莲歌有节”到篇末,诗情再作转换和深化。本来,采莲女己经在日暮时分归来了,这里则写她夜间又到江上采莲。她一边采莲,一边有节奏地唱着采莲曲。夜间江上的景象和白天大不一样。傍晚,吹起了秋风,此时更是凉风萧瑟。高远的天空里,一轮明月伴随着采莲女来往徘徊,清淡的光辉照耀着江水,闪动着粼粼波光。江风冷月,传达出了采莲女深沉的枨触,再一次表达了她的“相思苦”的情怀。这里完全是寓情于景,没有从正面写情语。它与上文写其“采莲归”来时的情感,对照起来加以体会,颇得详略映衬之妙。采莲女在江上来往采莲,遇到了其他夜间出来采莲的吴娃越女,她们都打扮得很娇艳美丽。姐妹们相见,互致问候,都探问从这条寒江到达征夫所在的关山千里的边塞,究竟是山儿重,水几重。可见,饱受着别离的煎熬、相思的苦恨的女子,不是一个采莲女,而是许许多多日夜辛勤劳动的采莲妇女。这就在前文写采莲女“相思苦”的基础上,描写了广大劳动妇女在爱情婚姻上的不幸,将征夫思妇的普通题材,提高升华为一个富有广泛社会意义的主题,写得非常深刻,是十分可贵的。

  梁、陈以来,《采莲曲》是诗人常用的乐府旧题,大多或摹写水容物态,或描绘采莲女的容貌服饰。特别是在风格上,他们的作品比较浮艳绮靡。王勃的这首诗,虽然抒情主人公同样是采莲女,自然景物的描绘乃至遣词造语,也都明显地受到南朝诗人的影响,但所塑造的伤离恨别,刻骨相思的女子形象,尤其是思妇征夫的主题揭示出了广泛而深刻的社会意义和思想价值,则是南朝诗人所无法相比的。王勃在理论上对六朝余风深致不满,而在创作实践上又未能摆脱其影响。这首诗就是一个例证。它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初唐诗歌从六朝余风向唐诗刚健爽朗的风格变化发展的轨迹。

  王勃以前的诗人拟写此题,都是五言短章,此诗则运用七言,篇幅也比较宏大,表现出初唐七古崇尚铺陈赋写的一般倾向。不过,此诗在“四杰体”七古中抒情性较强,很注意将人物的感情寄寓在客观景物的描写刻画之中,具有强烈抒情效果。诗以七言为基本句式,大量运用五言句,又灵活地参用“三五七”、“三三七”句式,学习、模仿乐府民歌的结体方式,也加强了诗的抒情性。诗中多用蝉联和复沓的形式,更使诗流转圆美,情韵婉扬。诗中“采莲”、“莲叶”、“莲花”、“花”、“叶”等字词多次出现,造成重迭复沓的形式,显然具有南朝民歌《西洲曲》的风味。并且重迭复沓的形式还往往与蝉联方式交织运用,节奏铿锵,音韵和婉。总之,虽然此诗具有叙事诗的骨髓,但它艺术上的成功之处乃在于抒情。此诗中几个主要表现方法,都对加强其抒情性具有很大的作用。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唐诗鉴赏辞典补编: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30-33
2、 黄岳洲.中国古代文学名篇鉴赏辞典(上卷):华语教学出版社,2013:13-14

cǎilián

wáng tángdài 

cǎiliánguī 绿shuǐróng 
qiūfēnglàngyànfēi 
guìzhàolánráoxiàcháng luóqúnwànqīngyáo 
屿huātánwàngpíng jiāngōuyuèchuīxiāng 
xiāng jiāzhù 
sàiwàizhēngyóuwèihuán jiāngnáncǎiliánjīn 
jīn cǎiliánhuā 
jīnjìnchāngjiā 
guāndàochéngnánsāng jiāngshàngcǎiliánhuā 
liánhuāliánhuā huāchóudié 
cuìběnxiūméi huāhóngqiángjiá 
jiārénzài chàngwàngbiéshí 
qiānhuāliángòng zhéǒuàilián 
qíngchùsuǒ xīncónghuá 
西jīnjiāopèijiě huánxiūběihǎiyànshūchí 
cǎiliányǒujié cǎiliánwèixiē 
zhèngfénghàodàngjiāngshàngfēng yòuzhípáihuáijiāngshàngyuè 
páihuáiliánxiāngféng yuèfēngróng 
gòngwènhánjiāngqiānwài zhēngguānshānchóng 
去春零落暮春时,泪湿红笺怨别离。
去春¹零落²暮春时,泪湿红笺(jiān)³怨别离。
译文:去年幕春的时节,牡丹花儿凋零了,我的眼泪打湿那深红小笺,怨恨与牡丹离别。
注释:¹去春:去年春天。²零落:飘零、凋零。³红笺:指薛涛纸,是诗人创制的深红小笺。
常恐便同巫峡散,因何重有武陵期?
常恐便同巫峡散¹,因何重有武陵期²
译文:常担心这样的离别,就像楚襄王和巫山神女梦中幽会般一散不复聚,为什么又会像那武陵人邂逅相逢?
注释:¹巫峡散:典出于战国楚宋玉《高唐赋》中楚襄王和巫山神女梦中幽会的故事。²武陵期:指晋代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武陵渔人意外发现桃花源仙境和传说中刘晨、阮肇遇仙女的故辜。唐人多把武陵渔人和刘晨、阮肇遇仙女的故事联系在一起,见王涣《惘怅诗》。
传情每向馨香得,不语还应彼此知。
传情每向馨(xīn)¹得,不语还应彼此知。
译文:牡丹花散发芳香,传递着她的情意,虽然一句话不说,但彼此心灵相通。
注释:¹馨香:芳香。
只欲栏边安枕席,夜深闲共说相思。
只欲栏边安枕席¹,夜深闲共说相思。
译文:只想在那花栏边安置下床榻,以便在夜深人静时,与牡丹花互说相思。
注释:¹枕席:泛指床榻。

  这首诗把牡丹拟人化,把牡丹当做自己热恋中的情人。首联写去年与牡丹分别情景;颔联用巫山神女与武陵渔人两个典故,含蓄而深致地表现了诗人对牡丹的眷眷思念和意外相逢的惊喜欣悦;颈联再现了与牡丹的深长情意,相知毋忘;尾联中诗人把自己与恋人牡丹相亲相爱之情推向高潮。全诗感情跌宕起伏,笔触细腻曲折,余韵无穷,极具艺术魅力。

  “去春零落暮春时,泪湿红笺怨别离。”别后重逢,有太多的兴奋,亦有无限的情思。面对眼前盛开的牡丹花,却从去年与牡丹的分离落墨,把人世间的深情厚意浓缩在别后重逢的特定场景之中。“泪湿红笺”句,诗人自己进入了角色,亲切感人。

  “常恐便同巫峡散,因怨重有武陵期?”化牡丹为情人,笔触细腻而传神。“巫峡散”承上文的怨别离,拈来楚襄王和巫山神女的故事,给花人之恋抹上梦幻迷离的色彩:担心与情人的离别会象巫山云雨那样一散而不复聚,望眼欲穿而感到失望。在极度失望之中,突然不期而遇,更使人感到再度相逢的难得和喜悦。诗人用武陵渔人的故事和刘晨、阮肇的传说,给花人相逢罩上神仙奇遇的面纱,带来了惊喜欲狂的兴奋。两句妙于用典,变化多端,曲折尽致。

  “传情每向馨香得,不语还应彼此知。”两句既以“馨香”、“不语”射牡丹花的特点,又以“传情”、“彼此知”关照前文,行文显而不露,含而不涩。花以馨香传情,人以信义见著。花与人相通,人与花同感,所以“不语还应彼此知。”

  以上六句写尽诗人与牡丹的恋情,末两句,将诗情推向高潮:“只欲栏边安枕席,夜深闲共说相思。”“安枕席”于栏边,深夜说相思,见其相思之渴,相慕之深。这两句想得新奇,写得透彻。

  此诗将牡丹拟人化,用向情人倾诉衷肠的口吻来写,新颖别致,亲切感人,有很强的艺术魅力。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781-782

dān

xuētāo tángdài 

chūnlíngluòchūnshí lèishī湿hóngjiānyuànbié 
chángkǒngbiàn便tóngxiásàn yīnchóngyǒulíng 
chuánqíngměixiàngxīnxiāng háiyīngzhī 
zhǐlánbiānānzhěn shēnxiángòngshuōxiā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