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年分袂不通书,陇峤巴川星散居。骢马经行能问讯,定应投刺不踌躇。
同年分袂不通书,陇峤巴川星散居。骢马经行能问讯,定应投刺不踌躇。

sòngwángjūnshí西táishǐ--sòngjiǒng

tóngniánfēnmèitōngshūlǒngjiàochuānxīngsàncōngjīngxíngnéngwènxùndìngyīngtóuchóuchú

宋褧

宋褧

宋褧(1294-1346), 字显夫,大都宛平(今属北京市)人。泰定元年(1324)进士,授秘书监校书即,改翰林编修。后至元三年(1337)累官监察御史,出佥山南宪,改西台都事,入为翰林待制,迁国子司业,擢翰林直学士,兼经筵讲官。卒赠范阳郡侯,谥文清。著有《燕石集》。延佑中,挟其所作诗歌,从其兄本(字诚夫)入京师,受到元明善、张养浩、蔡文渊、王士熙方等学者的慰荐。至治元年(1321),兄诚夫登进士第一,后三年(1324)显夫亦擢第,出于曹元用、虞集、孛术鲁翀之门,时士论荣之。 ▶ 596篇诗文

猜您喜欢
州在钓台边,溪山实可怜。
州在钓台¹边,溪山实可怜²
译文:睦州郡坐落在距离严子陵钓台不远的地方,这儿的山水着实惹人怜爱。
注释:¹钓台:东汉严子陵钓鱼处,在睦州桐庐县西三十里富春江七里濑。²可怜:可爱。
有家皆掩映,无处不潺湲。
有家皆掩映¹,无处不潺(chán)(yuán)²
译文:远处的人家掩映在绿树中若隐若现,溪水遍布山石之间潺潺流淌。
注释:¹掩映:遮映衬托。²潺湲:指流水。
好树鸣幽鸟,晴楼入野烟。
好树家幽鸟,晴楼¹入野烟。
译文:小鸟在茂林中时而啼叫,晴光中的小楼上萦绕着缕缕野烟。
注释:¹楼:全诗校:“一作峦。”
残春杜陵客,中酒落花前。
残春杜陵客¹,中酒²落花前。
译文:暮春时节的我客居于此,真被这美景陶醉了,就好像喝醉了酒,倒在了落花前。
注释:¹杜陵客:诗人自指。²中酒:醉酒。

  这首诗的前两句(首联)总领全诗,介绍了睦州的位置并对睦州山水

  做出了评价“实可怜”,赞赏有佳。之后四句(颔联、颈联)便细说睦州的山山水水,鸟树风光。睦州山水在诗人的诗句中是秀丽的,由景见情,可见当时杜牧心境还是轻松的。诗人按照自然语言规则,选用平字,“好树”“幽鸟”“晴楼”“野烟”都是静态意象,中间加上“家”字、“入”字则使这些不同的意象连接并生动起来,意即:鸟儿在树上发出悦耳的叫声,更显出树木的幽深、寂静;袅袅的炊烟,使日光照射下的小楼似乎被浸在其中,若隐若现。有力的传达了诗人丰富的情感。

  实际上睦州是一个远僻小郡。诗人后来在描述这里的环境时写道 :“万山环合,才千余家,夜有哭鸟,昼有毒雾。”诗人离家愈来愈远,思乡之情愈来愈浓。诗中后两句(尾联)“残春”“落花”,透露出伤春之感;“杜陵客”反映出诗人的思乡之情。结合诗人此时外迁的经历,诗人内心苦闷,对仕途坎坷无奈之情溢于言表。

  这首五律诗,短短四十个字,将睦州的风光描写得淋漓尽致,尽善尽美。又感于时节,将诗人内心的情感表露。

参考资料:
1、 傅绍磊.杜牧浙西诗文创作新探[J].宁波大红鹰学院,2013年第12期(总第608期).
2、 张小影.近体诗特殊句法分析[J].南昌大学人文学院,艺术殿堂(2008年12期).
3、 杜牧:《祭周相公文》,第 130 页
4、 贺秀明.形胜·风土·情绪——论杜牧山水记游诗多彩的内容[J].厦门大学学报(哲社版)编辑部,1999年02期.
练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
练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hán)¹²
译文:药山的高僧身形像飞鹤一般,经常在大片松林下研读经书。
注释:¹函:指的是木头盒子,匣子。²经:经书。
我来问道无馀说,云在青霄水在瓶。
我来问道无馀¹说,云在青霄(xiāo)²水在瓶。
译文:我去拜访,高僧没有多说什么,只说了一句“云在青天之上,水在瓶中”。
注释:¹无馀:没有剩下。²青霄:一本作“青天”。
选得幽居惬野情,终年无送亦无迎。
选得幽居惬(qiè)野情,终年无送亦无迎。
译文:高僧选了一处幽静的地方居住,非常惬意,这里幽静的常年见不到人影。
有时直上孤峰顶,月下披云啸一声。
有时直上孤峰顶,月下披云啸一声。
译文:有时高僧会登上孤峰山顶,在皎洁的月光下伴着云彩长啸一声。

  士与僧的交往,为禅林平添了不少风流。此诗记述了诗人向一代高僧问禅访道的逸事。此诗的诗眼在于“无馀说”与“啸一声”。大道无言,故无余说,既无馀说,便于月下长啸,让一个人的身、心、声与大自然的峰、云、月完全融合为一体。诗中的“云在青(霄)天水在瓶”乃一名播千秋的绝句,引发了不少后世学人与禅子的褒赞。极有气势的当推宋僧北海心的吟偈:“云在青天水在瓶,平生肝胆向人倾。黄金自有黄金价,终不和沙卖与人。”好一句“黄金自有黄金价”,其豪情干天,可谓深得禅趣。

  披云月下,崇冈长啸,一直是前人悟证天地至理而无法言说时所钟爱的一种抒怀方式。无论禅者还是道家亦或儒子,均明晓天人合一之大道,并从中得到法悦。元人叶颐有首诗便深具禅韵。诗中有小记,云:“七月望夕,予曳杖步月,直造峰顶,高吟朗咏,豁然长啸,兴尽而返。 明日山下居人,咸言闻清啸,惊醒尘梦者数十家。予因赋诗以纪其事云。”下面便是其诗:“藜杖策风轻,芒鞋步月明。鹤翻青径影,猿度翠岩声。草露沾衣冷,松泉漱石清。崇冈发长啸,尘世梦惊醒。”无独有偶,不仅东土的智者,便是大洋彼岸的觉者也深谙其中醍醐灌顶之妙。美国禅宗诗人加里斯·奈德(1930~),深得东方禅趣,他的一首《面对群山》用现代诗句诠释了他对中国古代高僧们的禅趣的向往:“他爬到泛着泡沫的小河边。他攀着峭壁而上。他把一根手指头伸进水里,一直探到水池的深处;接着把双手全部没入水中。他把一只脚伸进池子。他扔石子儿进池。他双手在水面拍击。他起身,昂首高呼,面对急流、群山,双手上举,狂啸三声。”如此筒笔白描却如此细腻入神,真可谓三昧之作。

zèngyàoshāngāosēngwéiyǎnèrshǒu

áo tángdài 

liànshēnxíngxíng qiānzhūsōngxiàliǎnghánjīng 
láiwèndàoshuō yúnzàiqīngxiāoshuǐzàipíng 

xuǎnyōuqièqíng zhōngniánsòngyíng 
yǒushízhíshàngfēngdǐng yuèxiàyúnxiàoshēng 

霜落江始寒,枫叶绿未脱。
霜落江始寒,枫叶绿未脱。
译文:秋天的霜落了,江水变得寒冷,可枫叶仍然是绿色,还没有脱落。
客行悲清秋,永路苦不达。
客行悲清秋,永路苦不达。
译文:游客在外,路途遥远难以到达目的地,加上寒冷的秋季,心情更加悲戚。
沧波眇川汜,白日隐天末。
沧波眇川汜(sì)¹,白日隐天末。
译文:大江烟波渺渺,长天浮云掩蔽白日。
注释:¹川汜:水滨。
停棹依林峦,惊猿相叫聒。
停棹依林峦,惊猿相叫聒(guō)
译文:在山峦密林间泊船,猿猴哀啼不绝,使人心惊。
夜分河汉转,起视溟涨阔。
夜分¹河汉²转,起视溟(míng)³阔。
译文:中夜起看天上河汉旋转,下视大江潮水汹涌。
注释:¹夜分:夜半。²河汉:即银河。³溟涨:大海。
凉风何萧萧,流水鸣活活。
凉风何萧萧,流水鸣活活¹
译文:凉风萧萧,流水呜鸣。
注释:¹活活:流水声。
浦沙净如洗,海月明可掇。
浦沙净如洗,海月明可掇(duō)¹
译文:江浦沙滩干净如洗,明亮的海月,让人想拾取弄掇。
注释:¹掇:拾取。
兰交空怀思,琼树讵解渴。
兰交空怀思,琼树¹(jù)解渴。
译文:怀念你,高洁的朋友,身如琼树,心如惠兰,如饥似渴。
注释:¹琼树:亦喻指友人。《古文苑》卷四李陵《赠别苏武》:“思得琼树枝,以解长渴饥。”
勖哉沧洲心,岁晚庶不夺。
(xù)¹哉沧洲心,岁晚庶(shù)不夺。
译文:让我们相互勉励,让沧洲的高洁之心不因年老而屈服社会现实。
注释:¹勖:勉励。
幽赏颇自得,兴远与谁豁。
幽赏颇自得,兴远¹与谁豁²
译文:欣赏幽静的风景很自由自在,除你以外,还可以与谁豁开心胸交谈呢。
注释:¹兴远:意兴高远。²豁:抒发。
上之回,大旗喜。
上之回¹,大旗喜²
译文:皇帝胜利归来,大旗欢舞招展。
注释:¹上之回:系乐府旧题,汉乐府《铙歌》曲之一。此指天子返回京师。²大旗喜:用拟人化的手法,写皇帝的胜利使军旗也欢欣飘扬。
悬红云,挞凤尾。
悬红云¹,挞(tà)凤尾²
译文:红旗如云片连片,旗端羽饰随风卷。
注释:¹红云:指红色的大旗连成一片,状如云霞。²挞凤尾:指风吹旌旗,翩翩拂击旗端羽毛。凤尾:旗上的羽饰。
剑匣破,舞蛟龙。
剑匣破¹,舞蛟(jiāo)²
译文:宝剑破匣腾空起,恰如蛟龙舞蹁跹。
注释:¹剑匣破:据《拾遗记》载,传说上古帝王颛项有把宝剑,常在匣中发出虎啸龙吟般的鸣声。如有敌兵来犯,剑会自动破匣腾空,飞去杀敌。²舞蛟龙:比喻宝剑飞舞的情景。
蚩尤死,鼓逢逢。
(chī)¹死,鼓逢(péng)²
译文:黄帝凯旋蚩尤死,战鼓咚咚声震天。
注释:¹蚩尤:传说中古代南方少数民族首领,曾发动叛乱,后被黄帝擒杀。²逢逢:鼓声。
天高庆雷齐堕地。
天高庆雷¹齐堕地²
译文:高天雷声欢庆,祥云笼盖大地。
注释:¹庆雷:欢声雷动。一作“庆云”。庆云即五色云彩,古人以为祥瑞之气。²堕地:意思是笼罩大地。
地无惊烟海千里。
地无惊烟¹²千里。
译文:地上无烽烟,海内千里庆胜利。
注释:¹惊烟:报警的烽火。²海:海内,指全国。

  李贺很少写欢庆的诗。他所处的社会本来就很少值得喜庆的事,满目疮痍,叫人喜不起来;另外诗人遭际坎坷,他也很少有欢乐的时候;再加上诗人性格内向,比较悲观。这种种原因,都使得李贺的作品中很少歌颂欢乐、抒发愉快情感的诗歌。这首《上之回》却是一首欢庆胜利的颂歌。

  这首诗一连用了八句三字句,音韵急促,一气流贯,表达极度欣悦的心情。

  “上之回,大旗喜。悬红云,挞凤尾”前四句通过写景突出喜庆的景象。用“喜”字来形容红旗飘扬,使红旗染上了情感的色彩。到处是红旗、好似是悬在天上的红云,红旗上的凤尾相互拍打着。这真像是一片旗的海洋。诗一开始就把读者带进了一个被红旗包围着的喜庆的境地里。

  “剑匣破”四句,追述胜利的经过。诗人在这四句中用了两个典故,只用了十二个字写出了这次战斗的历程,语言十分精炼。宝剑冲破剑匣,如蛟龙腾飞起舞,杀向敌人,用以形容朝廷军队的威武神速,写出了军队的不可抵挡的气势。读着这两句,好像看到朝廷的军队所向披靡,摧枯拉朽地打击着敌人。敌人被歼,叛乱平定,到处是一片庆祝胜利的鼓声。用“蚩龙”这一典故十分确切地表达了诗人的感情以及喜悦的心境。

  这八句短促的三字句,既把场面、战斗经过写出,更把诗人那种抑制不住的感情生动地表达了出来。它们真像一泻千里的激流,奔腾着、翻滚着,掠过读者的心田,激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最后两句“天高庆雷齐堕地,地无惊烟海千里”是七言句,抒发着诗人美好的理想。他想象着平定叛乱藩镇之后和平安定的美好景象。欢呼声像天上的雷声降落地上那样,到处是欢声雷动;在辽阔的国土上,再不会有使人惊心动魄的烽烟。四海之内,平静无波。中唐时期经过了连绵八年的安史之乱,社会已经陷入极度混乱;各地方藩镇又发动割据战争,战火不息,人民的生活在征战中更加痛苦。渴望和平、安定,是当时人民的普遍愿望。

  这首诗是诗人在胜利的喜悦中一气呵成的,似乎是感情的喷发,未经雕饰,但是,诗人却是经过精心构织的。他在整首诗中,突出了红色。那鲜红的旗帜,如火红的海洋,如满天的红云,这就突出了喜庆的色彩;此外,诗中还突出了逢逢的鼓声,和鲜红的色彩相映衬,有声有色地把喜庆的热烈场面刻画了出来。这正是诗人在艺术安排上虽用力构思,但已达到似乎漫不经意的成熟境地。

参考资料:
1、 梁超然.三书斋文存(第三卷).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10:219-221
玉楼朱阁横金锁,寒食清明春欲破。窗间斜月两眉愁,帘外落花双泪堕。
玉楼朱阁¹横金锁²,寒食³清明春欲破。窗间斜月两眉愁,帘春落花双泪堕(duò)
译文:华美的楼阁横扣着铜锁,寒食清明过后春天即将结束。窗前的斜月好似含愁的双眉,帘春的落花犹如悲啼的眼泪。
注释:¹玉楼朱阁:华贵的楼阁。²横金锁:比喻门庭冷清无人往来。金锁,金色的连锁式花纹,一说指铜制的锁。³寒食:寒食节,在清明前一日(一说前两日),禁火冷食,节后另取新火。⁴春欲破:春天将尽。⁵堕:落。
朝云聚散真无那,百岁相看能几个。别来将为不牵情,万转千回思想过。
朝云聚散¹真无那²,百岁相看(kān)³能几个。别来将为不牵情,万转千回思想过。
译文:与心爱的美人的nuò聚合离散都是无可奈何之事,从古到今有几个人能和他的爱人厮守相看到百年呢。离别以来以为可以排除离愁别恨的牵缠,结果还是万转千回地思念过了。
注释:¹朝云聚散:聚散象朝云一样。朝云,名词作状语。²无那:无可奈何。那,通“奈”。³相看:相守。看,守护照料。⁴将为:即将谓,犹言以为。表示测度和推断。⁵思想:思念。

  写离情从身边景物着手,看似景语,实是情语。“玉楼”、“朱阁”“金锁”,这是一个富贵豪华的住所。按理,拥有这样华贵住宅的主人,一定志得意满,无忧无虑了。但是一个“横”字,却透露出了其心中不快的隐秘。白居易《长恨歌》有云:“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金屋是为藏娇的,而今自己所宠爱的阿娇般的人儿,已“散似秋云无觅处”,虽然“玉楼朱阁”依旧在,但它的主人已无意去启“金锁”了。多少美好的追忆,多么深重的离愁,都潜藏在这个“横”字之中了。世事不断变迁,岁月不断更替。年年春光,今又春光,现在虽然春意盎然,但已有要“破”的迹象,凭着主人公敏锐的观察力和亲身的体验,他已看出春天又将与他告别了。人生的春天何尝不也如此容易消逝,“破”字,道出了他内心的感伤。加上“寒食清明”的缀语,更增添了一层凄凉。

  如果说前两句是写自己的离愁和伤春之情,那么下两句便是以己度人,从女方的角度来思忖了。他想,自己如此思念对方,对方也一定非常思念自己。窗间那弯弯的月牙儿,正是玉人凝愁之眉。帘外落英缤纷,正是玉人泪雨涟涟。这是词人心驰神往、虚设假想之词。词人触景生情,以景拟人,把自己所忆之人月貌花容、幽雅动情之状,描绘得生动逼真、令人艳羡。此外,再深究一下,不难发现,他一方面借“斜目”、“落花”明写女方,一方面又隐隐地暗写自己。他的《蝶恋花》“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句意就与“窗间斜月”相同。词人因思念意中人而对月彻夜不眠之情可以推知;他因不能入眠而踱至帘外看花之状也可想见。总之,这两句可以理解为:一、正面描写月、花之态,并交代人物活动的具体时间和地点;二、借斜月、落花侧面虚拟所忆之人的幽怨美,三、兼写自己离情别绪无计可消除的实况。这一联可谓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物我化一、精工美妙之至。

  上片景中寓情,情意隐曲缱绻。过片则直抒胸臆,情中寄托着人生哲理。“朝云”,用典。宋玉《高唐赋序》:昔者先王尝游高唐,梦见巫山神女愿荐枕席,因幸之。女目其“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此词中“朝云”却为曾经与自己欢聚眼下各自东西的“意中人”。词人《诉衷情》:“东城南陌花下,逢着意中人。回绣袂,展香茵,叙情亲。此时拼作,千尺游丝,惹住朝云。”可见,散后重聚多么难得。纵然“拼”命能化作千尺游丝,怕也难“惹”得住与他情意缠绵、亲呢无比的“朝云”。词人借巫山神女朝云暮雨的典故,来象喻人生聚散、情爱短长的变幻莫测,很是新颖独到,发人深思。尤其他认为百年相守在一起的情侣又能有几个的见解,更深蕴人生哲理。正如秦观《鹊桥仙》中所云:“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是一种无可奈何、聊以自慰并以之慰人的想法,但是它却把爱情的短暂与永恒、人生的欢聚与离散这种相互间的辩证关系婉曲地表明了,富有情致,耐人品味。

  最后,词人似乎想竭力摆脱这种别后情思的缠绕:“别来将为不牵情”。这是紧承上文“首岁相看能几个”之意的。既然有情人往往不能长此以往相互厮守在一起,那么心就平静下来不要被这种离愁别恨所牵动了。这是他对年等易逝、聚散无常这一道理的感悟,他决计把握现在,不为旧情耗费心思和精力了。但是“万转千回思想过”,想摆脱到底还是摆脱不了。说不思念,仍要思念欲不怀想,仍要怀想。任凭费多大周折,他也无法驱逐得了这种“情”的牵引。所谓“无穷无尽是离愁,天涯地角寻思遍。”词人的思绪真是千回万转、起伏不已、难以制遏。这正体现了他既饶有理趣、更富情感的双重性格。加上笔调的婉曲纤柔,风流蕴含,就更荡气回肠、感动人心。

参考资料:
1、 陆国斌,钟振振.《历代小令词精华》.长沙:岳麓书社,1993:147-148

lánhuā ·lóuzhūhéngjīnsuǒ

yànshū sòngdài 

lóuzhūhéngjīnsuǒ hánshíqīngmíngchūn chuāngjiānxiéyuèliǎngméichóu liánwàiluòhuāshuānglèiduò 
zhāoyúnsànzhēn bǎisuìxiāngkànnéng biéláijiāngwéiqiānqíng wànzhuànqiānhuíxiǎngguò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