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云有高士,捷给如飞黄。白眼空四海,清风扇八荒。
青云有高士,捷给如飞黄。白眼空四海,清风扇八荒。
蹇予诚跛鳖,世事付亡羊。客窗诵佳句,黄妳润枯肠。
蹇予诚跛鳖,世事付亡羊。客窗诵佳句,黄妳润枯肠。

gōngjiàoshòuèrshǒuèr--cáo

qīngyúnyǒugāoshìjiégěifēihuángbáiyǎnkōnghǎiqīngfēngshànhuāng

jiǎnchéngbiēshìshìwángyángchuāngsòngjiāhuángnǎirùncháng

曹伯启

曹伯启

曹伯启(1255—1333)元文学家。字士开。砀山(今属安徽)人。元世祖至元中,荐除冀州教授,累迁集贤侍读学士,进御史台侍御史,出浙西廉访使。泰定初以年老告退。天历初,起任淮东廉访使,拜陕酉诸道行台御史中丞,辞疾不起。赠河南行省左丞,谥文贞。性庄肃,奉身清约。著有《曹文贞公诗集》(一名《汉泉漫稿》)十卷。生平事迹见《曹文贞公诗集》附录曹鉴《溢文贞公神道碑铭》、《元史》卷一七六。 ▶ 394篇诗文

猜您喜欢
篱畔秋酣一觉清,和云伴月不分明。
篱畔(pàn)秋酣(hān)一觉清¹,和云²伴月不分明。
译文:东篱的菊花下,酣梦一觉方醒,只觉得天上的云与月混在一起,还看不分明。
注释:¹秋酣一觉清:秋菊酣睡,梦境清幽。²“和云”句:唐代张贲以“和霜伴月”写菊,兹换一字,以写菊花梦魂高飞;以“不分明”说梦境依稀恍惚。
登仙非慕庄生蝶,忆旧还寻陶令盟。
登仙非慕庄生蝶,忆旧¹还分陶²令盟(méng)
译文:如此花下飘飘欲仙的酣眠,不是为了追寻庄子梦蝶的感觉,只是为回忆陶渊明爱菊、赏菊的风雅。
注释:¹忆旧:实即“梦旧”,诗题中“梦”字句中不出现是咏物诗技巧上的讲究。²分盟:表示结交友好,语出《左传》。这一联构思或受元代柯九思“蝶化人间梦,鸥分海上盟”诗句的启发。
睡去依依随雁断,惊回故故恼蛩鸣。
睡去依依随雁断¹,惊回故故²恼蛩(qióng)鸣。
译文:梦中心思随着南归的大雁远去,又缕缕被蟋蟀的鸣叫声惊醒。
注释:¹“睡去”句:意谓梦见归雁,依恋之心久久相随,直至它飞远看不见。²故故:屡屡,时时。
醒时幽怨同谁诉,衰草寒烟无限情。
醒时幽怨同谁诉,衰草寒烟无限情。
译文:醒来以后,我的幽怨还能找谁去诉说?只有把无限的情思寄托于衰草寒烟。

  这首诗是《红楼梦》第三十八回林黛玉所作菊花诗。这首诗用拟人化的手法写菊花的梦境,实际上是写黛玉自己梦幻般的情思,带有明显的谶语的意味。诗的第一句写入梦,以下依次写梦境,末后两句承“蛩鸣”“惊回”好梦而道出梦醒时的“幽怨”之槽。咏者一进入梦境,就说是“和云伴月不分明”。那种恍惚不定,依稀难辩的梦中情景,犹如人的命运之不可主宰。次联说的是梦中的追求。“庄生蝶”,指庄周做梦化为蝴蝶翩翩飞舞的故事。这里引来点出“梦”。“陶令”即曾做过彭泽县令的陶潜,他与菊花有着不解之缘。这里借来指所要追寻的知音。

  诗的前四句,其中之意,可证诸黛玉的乎生遭遇。林黛玉父母俱丧,寄食于贾府,世身可怜。但是,她的叛逆的思想,却是封建贵族大家庭所绝不能容让的。她怀抱的希望,只能从梦中去寻找,而她所迫寻的梦,又是如此的轻飘模糊,追不到,摸不到。她在“亿旧”即“梦旧”当中,最终也是不能寻得“海上鸥盟”那样的知交好友的。于是林熏玉唱出“登仙非慕庄生蝶”,把“梦”都了结于“逝者登仙界”的最后归宿之中。

  诗的后四句写“惊回”“醒时”的情景。“醒时幽怨同谁诉”。黛玉有满肚子的‘幽怨”,她虽然有视为平生知己的宝玉,但是又没有谁可倾诉。黛玉的《咏菊》诗写过“满纸自伶题素怨”,《问菊》更直白地说“孤标傲世偕谁隐”。这样看来,黛玉存有的“幽怨”,那是她孤高的品格不能融合于贾府的鄙俗;而黛玉的这种品格,又是以她的叛逆思想作为基础所形成的。可以这祥说,封建社会的道德思想,对叛逆者的思想行为的压迫和摧残,是造成林黛玉“幽怨”满怀的最根本原因。林黛玉的“幽怨”,即深藏的哀怨之所以找不到诉说之人,想来曹雪芹原著所写,是黛玉还泪未尽“登仙”之时,宝玉已因贾府事败、抄没而遭祸。所以黛玉梦醒时找不到知己倾诉,剩下的却只有“衰草寒烟无限情”的衰败悲凉的肃杀秋情。

参考资料:
1、 玉乃球 汤世洪 汤国元 陈建华 詹鹏万编写,红楼梦诗词鉴赏,花城出版社,1999年01月第1版,第203页

mèng

cáoxuěqín qīngdài 

pànqiūhānjiàoqīng yúnbànyuèfēnmíng 
dēngxiānfēizhuāngshēngdié jiùháixúntáolìngméng 
shuìsuíyànduàn jīnghuínǎoqióngmíng 
xǐngshíyōuyuàntóngshuí shuāicǎohányānxiànqíng 
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翩跹,人民五亿不团圆。
长夜难明赤县¹天,百年魔怪舞翩(piān)(xiān)²,人民五亿³不团圆。
译文:赤县神州千百年来陷入暗无天日的黑夜中,近百年来外族入侵,在中国横行霸道,好似群魔乱舞,五亿各族人民无法团圆。
注释:浣溪沙:词牌名,唐教坊(音乐学校)里曲子的名称。¹赤县:指中国。《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介绍战国末驺(zou邹)衍的说法:中国名曰赤县神州。²百年魔怪舞翩跹: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时起,外国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侵略者开始侵入中国。他们和他们的走狗在中国横行霸道,好似群魔乱舞。³人民五亿:五亿各族人民。
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诗人兴会更无前。
一唱雄翩天下白,万方¹乐奏²有于阗³,诗人兴会更无前。
译文:雄鸡一声长鸣,报道中国大地已经天亮了,各民族在祖国的生日大典上奏起欢乐的乐章,这其中包括新疆儿女的甜美歌声,诗人们欣喜唱和兴致无边。
注释:¹万方:古人称国族为方,《易经》“有鬼方”。²乐奏:1958年9月文物出版社出版的《毛主席诗词十九首》中误植为《奏乐》。³于阗: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西南部县名,1959年改于田。当地人民以能歌善舞著名。这里借指新疆文工团所表演的音乐歌舞节目。⁴兴会:兴致、兴趣。

  这是一首揭露旧中国的黑暗现实、赞美新中国民族大团结的史诗,是旧时代结束、新纪元开始的雄伟钟声。全词首先从联欢晚会的热烈景象触景生情,联想到旧中国的悲惨情景;然后笔锋转而颂扬国庆晚会上的浓烈气氛,喻示了新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共创繁荣局面的美好前景。

  上阕是对旧中国长期黑暗统治的揭露与批判。

  “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蹁跹,人民五亿不团圆”,一气呵成,不容停顿。这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到解放前夕百年历史的沉痛概括:暗无天日,群魔乱舞,人民受苦。“长夜”,是100年的漫漫长夜。“难明”,多少次艰苦卓绝的斗争也难以掀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魔怪舞蹁跹”,这是指帝国主义和国内反动派及其卵翼下的种种黑暗势力沆瀣一气,张牙舞爪,为所欲为。人民“不团圆”,既有无法幸福美满,又有各族人民不能团结一致、和睦相处之意。

  为此我们可以沉浸在百年历史的回忆中:1840年的鸦片战争,1856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1883年的中法战争,1894年的中日甲午战争,1900年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列强对中国的侵凌,掠夺接连不断。国内的反动派有清王朝、北洋军阀和蒋介石政府,相继统治,盘剥人民。这是一幅历史的长卷,显现中国百年历史的沧桑;正是内外反动派的压迫和剥削,造成了各族人民的苦难。

  然而,历史总是在对立统一中发展。“百年魔怪”的对立面是“人民五亿”。人民不能忍受“魔怪”的欺压,奋力反抗。多少志士仁人,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在百年历史中,最为鲜明的有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有1919年的五四运动,而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更成为砥柱中流,领导了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涓涓细流归大海,人民终于战胜“魔怪”而胜利,1949年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这就是“一唱雄鸡天下白”。

  下阕,诗人的思路返回到了眼前盛典上的欢乐场面。各族人民载歌载舞,欢庆国庆节,表现出了人民欢乐、祥和、幸福的新生活,展示了新中国光辉灿烂的前景。“一唱雄鸡天下白”,是李贺“雄鸡一声天下白”的倒装。雄鸡一声长鸣,报道中国大地已经天亮了,而“唱”字更高亢、激越,仿佛是从人们心底喷出来的激情,道尽了人们摆脱漫漫长夜、迎来红日曙光的欢乐心情。说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武装力量是伟大的,从建立工农武装,到二万五千里长征,从抗战胜利到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最终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昂首看天,觉得天格外晴朗,人民当家作主人的喜悦心情洋溢在字里行间。

  “万方乐奏有于阗”,用眼前之事表达人民的欢乐、各民族的大团结,与“人民五亿不团圆”对照。于阗,古代西域国名,这里代指新疆歌舞团。“万方”,四面八方,指全国各族人民。新中国成立,各族人民当家作主,欢欣鼓舞。他们以绚丽的舞蹈、谐美的歌唱表达自己的心声。上片“百年魔怪舞蹁跹”,下片“万方乐奏有于阗”,正是天翻地覆的变化,欢乐的人民取代了横行的妖魔鬼怪,成为国家的主人。

  “诗人兴会更无前”,这里的诗人不仅指柳亚子,也指诗人自己,更泛指全国的文艺工作者,诗人的兴致是以前所没有的。一方面说明诗人应感知新生活、歌颂新生活,是对包括柳亚子在内的文艺工作者的肯定与勉励,另一方面说明诗人坚信未来的中国将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都更伟大和壮丽,坚信新中国的繁荣昌盛、安定团结也是前所未有的。

  这首词上下两阕巧妙运用对比手法,极其鲜明地写出了新旧社会天上人间的反差。上阕写旧中国,下阕写新中国,而上下两阕又互相呼应,作者以旧社会的黑暗反衬新社会的“天下白”,以群魔乱舞反衬各族人民的欢庆歌舞,以旧社会的四分五裂反衬新社会的民族大团结。这样强烈的对比不能不震撼人心。

参考资料:
1、 毛润之 等.《毛泽东选集》:人民出版社,1944年:第59-60页
2、 毛泽东 等.《毛主席诗词》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63 年:第309-310页
全欺芳蕙晚,似妒寒梅疾。
全欺芳蕙晚,似妒寒梅疾。
译文:好像是欺侮百花开放得晚,嫉恨傲雪绽放的腊梅。
撩乱发青条,春风来几日。
撩乱发青条,春风来几日。
译文:张狂杂乱地萌发枝条,他这才得益于和煦春风的润育几天啊!
司空曙的《新柳》,一“欺”一“妒”一“撩乱”,形象生动地揭示了新贵们一副小人得势的嘴脸。“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末一句,点明他确乎是位平步青云的暴发户。

xīnliǔ--kōngshǔ

quánfānghuìwǎnshìhánméi

liāoluànqīngtiáochūnfēnglái

昔众尝至一乡陬,颓然靡然,昏昏冥冥,天地为之易位,日月为之失明,目为之眩,心为之荒惑,体为之败乱。问之人:“是何乡也?”曰:“酣适之方,甘旨之尝,以徜以徉,是为醉乡。”
昔众尝至一乡陬(zōu)¹,颓(tuí)然靡(mí)²,昏昏冥冥³,天地为之易位,日月为之失明,目为之眩,心为之荒惑,体为之败乱。问之人:“是何乡也?”曰:“酣(hān)之方,甘旨之尝,以徜(cháng)以徉(yáng)¹⁰,是为醉乡。”
译文:从前我曾游至一地方,一到那里就浑身发软,歪歪倒倒,昏昏沉沉,迷迷糊糊,天地因此变换了位置,日月因此失去了光明,眼睛因此发花,心因此荒乱迷惑,身体因此衰败不堪。我向别人打听说:“这是什么地方?”回答说:“畅快舒适的地方,可以尝到美味的地方,可以徘徊闲散的地方,这里便是醉乡。”
注释:¹乡陬:偏僻的地方。陬:隅,角落。²颓然靡然:颓唐萎靡的样子。该句以下七句,均系写酒醉时的状况。³昏昏冥冥:昏暗不明。⁴眩:眼花,看不清。⁵荒惑:恍惚迷惑。“荒”通“恍”,恍惚。⁶败乱:受到损害扰乱。⁷酣适:酣畅适意,指痛快饮酒。⁸方:地方,处所。⁹甘旨:美味。¹⁰徜徉:安闲自在。
呜呼!是为醉乡也欤?古之人不余欺也,吾尝闻夫刘伶、阮籍之徒矣。当是时,神州陆沉,中原鼎沸,而天下之入,放纵恣肆,淋漓颠倒,相率入醉乡不已。而以吾所见,其间未尝有可乐者。或以为可以解忧云耳。夫忧之可以解者,非真忧也,夫果有其忧焉,抑亦必不解也。况醉乡实不能解其忧也,然则入醉乡者,皆无有忧也。
呜呼!是为醉乡也欤?古之人不余欺也,吾尝闻夫刘伶、阮籍¹之徒矣。当是时,神州²陆沉³,中原鼎沸(fèi),而天下之入,放纵恣(zì)肆,淋漓颠倒,相率入醉乡不已。而以吾所见,其间未尝有可乐者。或以为可以解忧云耳。夫忧之可以解者,非真忧也,夫果有其忧焉,抑亦必不解也。况醉乡实不能解其忧也,然则入醉乡者,皆无有忧也。
译文:啊!这里便是醉乡了吗?古人果然没有欺骗我。我曾听说刘伶、阮籍这一类的人迷恋醉乡的事。在那个时代,国土沦丧,中原纷乱,天下的人,放纵自己痛饮之后便颠颠倒倒,一个接一个不断的进入醉乡了。据我所见,那里不曾有可使人快乐的地方,有的人认为那里可使人消除忧愁。如果是可以消除的,就不是真的忧愁;如果是真有了忧愁的人,或许也不必去消除它。何况醉乡实在不能使人消除忧愁,那么,进入醉乡的人,都是没有忧愁的人。
注释:¹刘伶、阮籍:俱为西晋人,与嵇康、向秀、王戎、山涛、阮瑀、阮咸等五人交好,世称“竹林七贤”。刘、阮好酒,刘伶尤甚。《晋书刘伶传》说他“常乘鹿车,携一壶酒,使人荷锸(chā)而随之,谓曰:‘死便埋我。’”²神州:中国。《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中国名曰赤县神州”。³陆沉:国家陷于灾祸,有如大陆沉沦。⁴鼎沸:形容局势不安定,有如鼎水沸腾。鼎,是古代的一种炊器。⁵或以为可以解忧:曹操《短歌行》:“何以解忧,惟有杜康。”相传杜康为始造酒者,曹操诗以杜康为酒之代称。
呜呼!自刘、阮以来,醉乡遍天下;醉乡有人,天下无人矣。昏昏然,冥冥然,颓堕委靡,入而不知出焉。其不入而迷者,岂无其人者欤?而荒惑败乱者,率指以为笑,则真醉乡之徒也已。
呜呼!自刘、阮以来,醉乡遍天下;醉乡有人,天下无人矣。昏昏然,冥冥然,颓堕(duò)委靡,入而不知出焉。其不入而迷者,岂无其人者欤¹?而荒惑败乱者,率指以为笑²,则真醉乡之徒也已。
译文:啊!自从刘伶、阮籍以来,醉乡遍及天下;醉乡有了人,天下就没人了。这样的境况昏昏沉沉,迷迷糊糊,颓废消沉,萎靡不振,进去了就不知道出来了。虽然不曾进去而被迷惑了想进去的人,难道没有那样的人吗?而昏聩无能,丧德败乱的人,常被人指着他们取笑的人,就真不愧是醉乡中的酒徒了啊!
注释:¹“其不入”二句:意谓不入醉乡而昏迷荒惑的清醒之士,还是有的。²“而荒原”二名:醉乡中的荒惑败乱者,不自知其昏迷颠倒,反指清醒者为可笑。

  文章起首一段极力描绘“醉乡”中的种种颠倒迷乱情状。从表层意义上看,所谓“醉乡”不过是酒醉后的荒唐情态;但总观全文,便可悟出,作者是以此暗指整个清代社会。由于文字狱的构陷和残酷的民族镇压,在这个社会里,“昏昏冥冥”,“天地易位”,“日月失明”,人们为这恐怖统治弄得“心荒惑”而“体败乱”,内心的愤懑只好借酒来排解乃至忘却.以期在醉态热絮中求得心灵的麻醉与自适。

  正因为出于这样一种立意,文章在对“醉乡”作了一番着意描绘之后,便进而改用议论的笔墨对这种处世态度进行分析。饮酒无度,以醉酒来逃避现实,这在中国是古已有之,西晋的刘伶与阮籍等即是如此。他们所以借酒浇愁,其原因便在于“当是时,神州陆沉,中原鼎沸”,司马氏篡魏之后,为迫使曹魏旧臣拥戴新政权,承认它的合法性,便滥杀无辜,杀人之多,以致他们的后人东晋明帝司马昭闻之,都吓得“复面箸床”。政治的黑暗和恐怖,迫使土族知识分子纷纷设法全身远祸,“放纵恣肆,淋漓颠倒,相率入醉乡不已”。写西晋意在影射现实,文章极隐蔽地揭示出主旨:产生作者所见“醉乡”的缘由,便是清军入关并建立异民族政权,清代统治者和西晋王朝的统治者一样的凶残。对处于严酷专制下的臣民来说,这完全是不见底的深渊。至此,文章一笔折转,斩钉截铁地说:“以吾所见,其间未尝有可乐者”,所谓“酣适之方,甘旨之尝,以倘以祥”不过是一种假象而已,而亡国的苦痛,民族的耻辱是绝不可能真正被忘却的。然后,文章再推进一层,剖析“可以解忧”的说法,“夫忧之可解者,非真忧也;夫果有其忧焉,抑亦必不可解也。况醉乡实不能解其忧也”。这节议论,激切峻急,纵横恣肆,语语转,笔笔紧,层层推进,剖析入微。

  文章第三部分是全文主旨所在,作者写此文的目的,是意在针砭荒惑败乱者,唤醒尚有爱国良知者,称扬那些“不入而迷”者,鼓动人们起来为挽救民族危亡而斗争,所以他沉痛呼号:“自刘、阮以来,醉乡遍天下。醉乡有人,天下无人矣!”社会尽管已是如此,但志节之士依旧大有入在,作者厉声斥骂那些荒惑败乱者为“真醉乡之徒”时,就是号召人们做那清醒而坚定的志节之士。

  这篇《醉乡记》和《河墅记》、《芝石记》等一样,都是浑然而一、神气流通的作品。终天不没的浩然正气和独特的结构形式全然混合为一,显得特别完美。为了避免文字狱,作者匠心独运,采用以虚写实的手法,通篇不离“醉乡”,又笔笔都在写现实,写醉乡是虚,写现实是实。既含蓄深沉又痛快淋漓,充分展现出了作者内心既想归隐林泉,又不甘民族沉沦的矛盾和苦痛。

参考资料:
1、 王琦珍著.翰墨天下雄:吉林文史出版社,1997年01月:41-45
一枕清宵好梦,可惜被、邻鸡唤觉。匆匆策马登途,满目淡烟衰草。前驱风触鸣珂,过霜林、渐觉惊栖鸟。冒征尘远况,自古凄凉长安道。行行又历孤村,楚天阔、望中未晓。
一枕清宵(xiāo)¹好梦,可惜被、邻鸡唤觉。匆匆策马登途,满目淡烟衰草²。前驱风触鸣珂(kē)³,过霜林、渐觉惊栖(qī)。冒征尘远况,自古凄凉长安道。行行又历孤村,楚天阔、望中未晓。
译文:一夜好梦,可惜被邻居家的鸡给吵醒了。匆匆忙忙骑马登上路途,放眼望去满眼都是淡淡的唤气和衰败的枯草。策马前行,马笼头上的玉饰被风吹得玎玲作响,驶过结霜的树林,将那栖宿于树上的鸟惊起。冒着征途上的劳苦,自古最凄凉的就是长安道。又往前走,路过了孤村,只见楚地的天空开阔,天还没有亮。
注释:¹清宵:清静的夜晚。²淡烟衰草:形容秋日的凄凉景象。淡烟:轻烟。³鸣珂:显贵者所乘的马以玉为饰。⁴栖鸟:栖宿于树上的鸟。
念劳生,惜芳年壮岁,离多欢少。叹断梗难停,暮云渐杳。但黯黯魂消,寸肠凭谁表。恁驱驱、何时是了。又争似、却返瑶京,重买千金笑。
念劳生¹,惜芳年壮岁,离多欢少。叹断梗(gěng)²难停,暮云渐杳。但黯(àn)黯魂消³,寸肠凭谁表。恁(nèn)(qū)驱、何时是了。又争似、却返瑶京,重买千金笑
译文:想到这劳苦的一生,遗憾的是在芳华年少之时,聚少离多。感叹自己如同风中折断的苇梗难以停下,傍晚的云渐渐飘远。只是这黯然销魂的心情向谁表述呢。就这样一直奔波着,何时才能结束。又怎么比得上,重返帝都,不惜重金,博取美人欢心。
注释:¹劳生:辛苦劳累的生活。²断梗:折断的苇梗。³黯黯魂消:指心神极度沮丧,好像失去了灵魂。⁴瑶京:繁华的京都。⁵买千金笑:即千金买笑,意为不惜重金,博得美人欢心。

lúntáizizhōngdiào--liǔyǒng

zhěnqīngxiāohǎomèngbèilínhuànjuécōngcōngdēngmǎndànyānshuāicǎoqiánfēngchùmíngguòshuānglínjiànjuéjīngniǎomàozhēngchényuǎnkuàngliángzhǎngāndàoxíngxíngyòucūnchǔtiānkuòwàngzhōngwèixiǎo

niànláoshēngfāngniánzhuàngsuìduōhuānshǎotànduàngěngnántíngyúnjiànyǎodànànànhúnxiāocùnchángpíngshuíbiǎonènshíshìleyòuzhēngshìquèfǎnyáojīngzhòngmǎiqiānjīnxiào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