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望荒台上,孤筇手自持。柳条擎雪重,溪鸟溯风迟。
晚望荒台上,孤筇手自持。柳条擎雪重,溪鸟溯风迟。
枯草春还发,阴云冻不移。何当高世者,来此共题诗。
枯草春还发,阴云冻不移。何当高世者,来此共题诗。

wǎnwàng怀huáiyánwēng--shànzhù

wǎnwànghuāngtáishàngqióngshǒuchíliǔtiáoqíngxuězhòngniǎofēngchí

cǎochūnháiyīnyúndòngdānggāoshìzhěláigòngshī

善住

善住

元僧。字无住,号云屋。尝居吴郡报恩寺。往来吴淞江上,与仇远、白挺、虞集、宋无诸人相倡和。工诗。为元代诗僧之冠。有《谷响集》。 ▶ 94篇诗文

猜您喜欢
秋木萋萋,其叶萎黄,有鸟处山,集于苞桑。
秋木萋萋,其叶萎黄,有鸟处山,集于苞(bāo)¹
译文:秋天里的树林郁郁苍苍,满山的树叶一片金黄。 栖居在山里的鸟儿,欢聚在桑林中放声歌唱。
注释:¹苞桑:丛生的桑树。
养育毛羽,形容生光,既得行云,上游曲房。
养育毛羽,形容¹生光,既得行云,上游曲房²
译文:故乡山水养育了丰满的羽毛,使它的形体和容貌格外鲜亮。 天边飘来的五彩云霞,把她带进天下最好的深宫闺房。
注释:¹形容:形体和容貌。²曲房:皇宫内室。
离宫绝旷,身体摧藏,志念没沉,不得颉颃。
离宫绝旷,身体摧藏,志念没沉,不得颉(xié)(háng)¹
译文:可叹那离宫幽室实在空旷寂寞,金丝鸟般的娇躯总也见不到阳光。 梦想和思念沉重地压在心头,笼中的鸟儿却不能自由的翱翔。
注释:¹颉颃:鸟儿上飞为颉,下飞为颃。指鸟儿上下翻飞。
虽得委禽,心有徊惶,我独伊何,来往变常。
虽得委¹禽,心有徊惶,我独伊何,来往²变常。
译文:虽说是美味佳肴堆放在面前,心儿徘徊茶不思来饭不香。 为什么唯独我这么苦命,来来去去的好事总也轮不上。
注释:¹委:堆。²来往:此处指皇内夜夜将佳丽送去给帝王宠幸。
翩翩之燕,远集西羌,高山峨峨,河水泱泱。
翩翩之燕,远集西羌(qiāng)¹,高山峨峨,河水泱(yāng)²
译文:翩翩起舞的紫燕,飞向那遥远的西羌。 巍巍耸立的高山横在眼前,滔滔流淌的大河流向远方。
注释:¹西羌:居住在西部的羌族。²泱泱:水深广貌。
父兮母兮,进阻且长,呜呼哀哉!忧心恻伤。
父兮母兮,进阻且长,呜呼哀哉!忧心恻伤。
译文:叫一声家乡的爹和娘啊,女儿出嫁的道路又远又长。 唉!你们可怜的女儿呀,忧愁的心儿满怀悲痛和哀伤。
鲁肃代周瑜,当之陆口,过蒙屯下。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曰:“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之,君宜顾之。”遂往诣蒙。酒酣,蒙问肃曰:“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肃造次应曰:“临时施宜。”蒙曰:“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虎熊也,计安可不豫定?”因为肃画五策。肃于是越席就之,拊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遂拜蒙母,结友而别。时蒙与成当、宋定、徐顾屯次比近,三将死,子弟幼弱,权悉以兵并蒙。蒙固辞,陈启顾等皆勤劳国事,子弟虽小,不可废也。书三上,权乃听。蒙于是又为择师,使辅导之,其操心率如此。
鲁肃代周瑜,当之¹陆口,过²蒙屯下。肃意³尚轻蒙,或说肃曰:“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之,君宜顾之。”遂往诣(yì)蒙。酒酣(hān),蒙问肃曰:“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yú)?”肃造次应曰:“临时施宜。”蒙曰:“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虎熊也,计安可不豫定?”因为肃画五策。肃于是越席就之,拊(fǔ)¹⁰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遂(suì)¹¹蒙母,结友而别。时蒙与成当、宋定、徐顾屯(tún)次比近¹²,三将死,子弟幼弱,权悉¹³以兵并蒙。蒙固¹⁴辞,陈启顾等皆勤劳国事,子弟虽小,不可废也。书三上,权乃听。蒙于是又为择师,使辅导之,其操心率¹⁵如此。
译文:鲁肃取代周瑜(为水军都督),当陆口驻屯,到达吕蒙所在的屯下。鲁肃(当时)对吕蒙还比较轻视。有人对鲁肃说:“吕将军的功名一天比一天显著,不可以用旧眼光来看待,您应当去拜访他。”(鲁肃)就去拜访吕蒙。酒过三巡,吕蒙问鲁肃:“您受到重任,与蜀汉的关羽作为邻居,您将用什么办法来防止不测的发生?”鲁肃轻率地回答:“事已至此怎么合适就怎么办吧。”吕蒙说:“现在长江东西双方(指西蜀和东吴)虽然看上去很和睦,像一家人一样,而关羽实际上是像熊虎一样有野心的人,怎么能不事先预订好应急方案呢?”吕蒙于是为鲁肃筹划了五个应急方案,鲁肃就站起来离开自己的坐席,靠近吕蒙拍着吕蒙的背说:“吕子明啊,我不知道您的才干,谋略竟然已经达到了这样的高度。”鲁肃就拜望了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交为挚友后分别。当时吕蒙屯军与成当、宋定、徐顾非常的靠近。这三位将军战死后,他们的儿子都还很小。孙权想把这三人的军兵,全都给吕蒙。可是吕蒙坚决的辞让,说这三位将军勤劳国事,为国家战死,国家还是不应该为了暂时的利益而忘记这些孤儿。接连上书多次,孙权才同意这一做法。吕蒙又找到了几位老师,让他们辅导这些孩子,他对国家、朋友的操心大概都是这个样子。
注释:¹之:动词,到。²过:到,到达。³意:心思。⁴轻:轻视,藐视。⁵故意:原来的想法;故:原来,以前。⁶宜:应当。⁷诣:拜访。⁸虞:意料,预料。⁹造次:鲁莽,轻率,大意。¹⁰拊:抚摸。¹¹拜:拜望,拜见。¹²比近:靠近。¹³悉: 全,都。¹⁴固:坚决地。¹⁵率:大概,大略。
神仙有无何渺茫,桃源之说诚荒唐。
神仙有无何渺茫¹,桃源之说诚荒唐²
译文:神仙到底是有是无还非常地渺茫,桃源仙境的传说也实在是荒唐可笑。
注释:¹渺茫:本意为细小得使人看不清楚,此指因遥远而模糊不清。²荒唐:本意谓广大无际貌,引申 为错误到使人觉得奇怪的程度。
流水盘回山百转,生绡数幅垂中堂。
流水盘回¹山百转²,生绡(xiāo)数幅³垂中堂
译文:流水盘旋绕着千回百转的山峦,这样的景象是画在生绡上的几幅图画,它们被挂在中堂。
注释:¹盘回:迂回曲折。²百转:弯曲处特别多。³生绡数幅:指桃源图。生绡:用细丝织成的极薄的绫帛之类的绸布,可作画画及裱画的底布。⁴垂中堂:悬挂堂屋正中。
武陵太守好事者,题封远寄南宫下。
武陵¹太守好²事者,题封³远寄南宫下。
译文:武陵守是一位喜欢作画的人,他将桃源图题上字,装上封寄到远方京城的尚书省南宫中。
注释:¹武陵:在今湖南常德市。太守:窦常(—),字中行,叔向子,弟兄五人,为长,京兆金平(今陕西兴平)人。²好:本作美好解,此引申为善,喜欢讲。好事者,喜欢作画的人。³题封:题字捆札封贴。
南宫先生忻得之,波涛入笔驱文辞。
南宫先生¹(xīn)得之²,波涛入笔³驱文辞
译文:南宫先生得到画卷非常高兴,在图上挥笔题词,笔势浩荡,波浪起伏。
注释:¹南宫先生:疑指卢汀,时卢为虞部郎中,属尚书省官。南宫:南宫本为南方列宿,汉用以比喻尚书省。后汉郑弘为尚书令,取前后尚书省政事,著为《南宫故事》一百卷。后又称礼部为南宫,礼部属尚书省。又唐代尚书省位置在大明宫南,习称南宫。²之:代词,指《桃源图》。³波涛入笔:指南宫先生在图上题字,笔势浩荡,波浪起伏。⁴驱文辞:遣词造句,指题辞。
文工画妙各臻极,异境恍惚移于斯。
文工¹画妙²各臻(zhēn)³极,异境恍惚移于斯
译文:图画妙绝传神,文章精巧工稳,奇异的仙境也恍恍惚惚好像移到了这里。
注释:¹文工:文章精巧工稳。²画妙:图画得妙绝传神。³臻:达到极点。⁴异境:异地。⁵恍惚:好像、仿佛。⁶斯:代词,此处。
架岩凿谷开宫室,接屋连墙千万日。
架岩凿谷开宫室,接屋连墙¹千万日²
译文:画面上所画在山谷岩壁,上开凿建筑的房屋,房屋接着房屋,墙接着墙连绵不断。
注释:¹接屋连墙:房屋接着房屋,墙接着墙,即连绵不断。²千万日:年深日久,房屋愈建愈多。
嬴颠刘蹶了不闻,地坼天分非所恤。
¹²³(juě)了不闻,地坼天分非所恤。
译文:秦朝与汉朝的衰败从来没有听说,天开地裂的变化他们也毫不关心。
注释:¹赢:秦朝的国君姓赢,代指秦朝。²颠:颠覆、倒塌,指秦灭亡。³刘:汉朝的皇帝姓刘,代指汉朝。⁴蹶:跌倒,亦指灭亡。⁵地坼天分:天地分开。指三国及东晋两段中国分裂割据的历史。
种桃处处惟开花,川原近远蒸红霞。
种桃处处惟开花,川原近远¹²红霞渡³
译文:远近的地方都种满了开花的桃树,盛开的桃花仿佛在川原上蒸腾出灿烂的红霞。
注释:¹近远:或作远近。²蒸:同蒸,焕发。³红霞:形容红艳艳的桃花遍地盛开若天上摆布红霞。
初来犹自念乡邑,岁久此地还成家。
初来犹自念乡邑¹,岁久此地还成家。
译文:刚刚来到这里还思念着故乡,经过长久的时间后这里反倒变成了家园。
注释:¹乡邑:家乡、故里。
渔舟之子来何所,物色相猜更问语。
渔舟之子¹来何所,物色²相猜³更问语。
译文:不知道乘船的渔人来自什么地方,根据他的不同形象人们纷纷猜测向他打听。
注释:¹渔舟之子:即《桃花源记》中的武陵渔人。²物色:访求、查寻。³相猜:相互怀疑。
大蛇中断丧前王,群马南渡开新主。
大蛇中断¹丧前王²,群马南渡³开新主
译文:渔人说起了刘邦斩蛇取代了秦朝,五马南渡之后如今已是东晋的天下。
注释:¹大蛇中断:指汉高祖刘邦斩蛇起义。²丧前王:指汉灭秦。³群马南渡:指西晋亡,晋君臣南渡偏安,是为东晋。⁴开新主:指晋元帝司马睿建立东晋新政权。
听终辞绝共凄然,自说经今六百年。
听终辞绝共凄然,自说经今六百年。
译文:听完渔人的叙述大家都凄然感叹,自己说迁移到桃源今天已有了六百年的时间。
当时万事皆眼见,不知几许犹流传。
当时万事皆眼见,不知几许¹犹流传。
译文:当年的万千事件我们都曾亲眼见过,不知到今天还有多少在流传着。
注释:¹几许:多少。
争持酒食来相馈,礼数不同樽俎异。
争持酒食来相馈¹,礼数²不同樽(zūn)(zǔ)³异。
译文:大家都争着拿出酒食来款待渔人,他们的礼节与器物都与世人大不相同。
注释:¹相馈:给酒食招待渔人。²礼数:风俗礼节。³樽俎:盛酒食的器具。
月明伴宿玉堂空,骨冷魂清无梦寐。
月明伴宿玉堂¹空,骨冷魂清无梦寐。
译文:渔人在月明之夜独宿在空空的玉堂中,骨冷魂清感觉到万念俱消,梦也不做一个。
注释:¹玉堂:本为宫殿的美称,也指仙人居所。
夜半金鸡啁哳鸣,火轮飞出客心惊。
夜半金鸡啁(zhāo)(zhā)¹鸣,火轮²飞出客³心惊
译文:半夜的时候听到金鸡在啁哳啼叫,太阳出来也让渔人感到怦然心跳。
注释:¹啁哳:杂乱的叫声。²火轮:太阳。³客:渔人。⁴惊:惧怕,指渔人怕与桃源中人分别。
人间有累不可住,依然离别难为情。
人间有累¹不可住²,依然离别难为情。
译文:在人家他还有家室之累因而不敢在此处逗留太久,最终还是怀着恋恋不舍的惜别之情离开了仙境。
注释:¹人间有累:指人间有家人牵挂。²不可住:不能久在桃源。
船开棹进一回顾,万里苍苍烟水暮。
船开棹进一回顾,万里苍苍¹烟水暮²
译文:船启动之后挥桨而进,再要回首仙境时,只看见一片暮色苍茫的水面。
注释:¹苍苍:空旷迷茫貌。²烟水暮:暮色苍茫的水面。
世俗宁知伪与真,至今传者武陵人。
世俗¹²知伪与真,至今传者武陵人。
译文:世上一般人哪能知道桃源究竟是真是假,到如今传说此事的人也还是那些武陵的居民。
注释:¹世俗:世上一般人。²宁:那能。

  此诗巧妙地借王维、刘禹锡等的“桃源仙境”之说,摒排众议,指出朝代神仙之说的荒唐,认为桃园的本来面目只不过传说。全诗以议论始又以议论终,中间夹以桃源故实的铺叙与桃源图画的描绘,从而使议论新而不空,描叙平中见奇。

  王维《桃源行》只重本事,层层叙写,句句本色,不露凿痕,被后世誉为千古绝唱。后人再作,必出新意,若无意,不必重作。韩愈借桃源图画为题材,力辟神仙之说,指出“神仙有无何眇芒,桃源之说诚荒唐。”摒排众议,恢复桃花源的本来面目;桃花源不过是传说之乡、想象之境。

  韩诗所以能与王诗并肩要在有二:一是否定了前人,包括王维把桃花源写成“仙境”,而蛊人“出世”的主题。指出“神仙有无何眇芒,桃源之说诚荒唐。”这种思想在韩愈的时代是进步的,也是韩诗高出的原因。二是诗的写法与语言的运用,起结照应,道出题旨,中先叙画作案,次写本事,间议提顿,语尽铺张,通畅流利,雄浑奇伟。章法结构翻波叠浪,曲折有致。在句法上,其它七言古多用对句,而韩诗多用奇句,句法多变,形成了这首诗流利奇伟的特点。

  全诗以议论开始,以议论结束,中间夹以桃花源中的故实,既突出了议论的意义,又不显得空泛。

参考资料:
1、 卞孝萱,张清华编选. 韩愈集[M]. 南京:凤凰出版社, 2014.10.第169-173页
2、 汤贵仁. 韩愈诗选注[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137.
杨柳迷离晓雾中,杏花零落五更钟。寂寂景阳宫外月,照残红。
杨柳迷离晓雾中,杏花零落¹五更钟。寂寂景阳宫²外月,照残红。
译文:在清晨的薄雾中,杨柳迷离,杏花飘落,五更的钟声突然响起。寂静荒凉的景阳宫殿外明月高悬,惨淡的月光照着那凋残的红花。
注释:¹杏花零落:唐温庭筠《菩萨蛮》“雨后却斜阳,杏花零落香”,宋秦观《画堂春》“雨余芳草斜阳,杏花零落燕泥香”²景阳宫:即景阳殿,是南朝陈的宫殿,故址在今南京市北玄武湖畔一带。
蝶化彩衣金缕尽,虫衔画粉玉楼空。惟有无情双燕子,舞东风。
蝶化彩衣¹金缕(lǚ)尽,虫衔(xián)画粉玉楼空。惟有无情双燕子,舞东风。
译文:遗衣化作了彩蝶,连金丝缕也销蚀殆尽。昔日的皇官,玉宇琼楼早已朽蚀一空,剥落的画粉飞飞扬扬,留下萧瑟悲凉之景。只有一双燕子,在风中飞舞。
注释:¹蝶化彩衣:《罗浮山志》载有葛洪成仙,遗衣化为彩蝶的故事。

  这首词用古今对比的方式,写当年繁华的景阳宫殿,而今是衰柳凄迷,月照残红,虫蛀画栋,杳无人迹,一片荒凉的景象,唯有双飞燕子,依旧翩翩飞舞。作品透露出今昔盛衰、人生凄凉的深沉伤感。

  陈子龙的词婉丽风流,独具神韵,无论叙私情,还是言国事,都“以浓艳之笔,传凄婉之神”(陈延焯《白雨斋词话》)。这首《山花子》词就是一首凄丽悲婉的佳作。词题为“春恨”,但非关春情,也非关春光,而是以眼前的春色为契机,发抒悲怀故国的一腔遗恨。

  上片从残春的景象入笔,自然引发一脉凄婉的伤逝情愫。

  “杨柳迷离晓雾中,杏花零落五更钟”,开篇两句,呈现了四种意象——弥漫的晓雾,迷离的杨柳,零落的杏花,凄清的钟声,酿造了一种残败清冷的氛围。这是残春的景象,令人仆恓惶惆怅。五更钟,用语本于李商隐《无题》“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这里暗用宋朝灭亡的旧典。《宋史·五行志》载,宋初有“寒在五更头”的民谣,“五更”谐音“五庚”,预兆宋朝的国祚在第五个庚申之后终止。宋太祖立国于公元960年(建降元年庚申),到 公园1259(理宗开庆元年)正好为五个庚申。果然,二十年后,宋朝就宣告灭亡。如今,这五更的钟声响起,不啻如一声声家破国亡的丧音,敲打着词人忧伤的心灵。

  下面“寂寂景阳宫外月,照残红”两句,又以冷月、旧宫、残花三种意象,进一步渲染寂寞、凄凉的景况。“景阳宫”,即景阳殿,是南朝陈的宫殿,故址在今南京市北玄武湖畔。公元589年(祯明三年),隋军南下过江,攻占台城(故址在今南京市北玄武湖畔一带),陈后主闻讯,即与妃子张丽华投景阳宫井藏匿,至夜,被隋军擒获。

  明朝和陈朝都建都南京。这里是用象征陈朝段灭的景阳宫旧事影射明朝的亡国。曾经照彻陈朝景阳宫殿、目睹过陈后主投井被擒一幕的明月,如今宛如深邃明睿的见证人,冷峻地观照着明朝灭亡后的惨淡景象——暮春的红花在寂寞中纷纷凋残,意味颇为深长。

  下片切入人事沧桑,抒写凭吊故国的感伤。

  “蝶化彩衣金缕尽,虫衔画粉玉楼空”,过片两句承袭上片意脉,呈示一派亡国的衰败景象。《罗浮山志》载有葛洪成仙,遗衣化为彩蝶的故事。“蝶化彩衣金缕尽”用其事,意谓明朝的皇族贵胄死后,五彩的遗衣化作了蝴蝶,连金丝缕也销蚀殆尽,早已失去帝王家的气象。昔日的皇官,玉宇琼楼早已朽蚀一空,剥落的画粉飞飞扬扬,只留下萧瑟悲凉之景。这虫蚀楼空的意象,正是奸佞卖国的象征。

  “惟有无情双燕子,舞东风”,结拍两句,看似描绘燕舞东风的春景,实则以燕子的无情隐喻降清旧臣的无义,揭示出他们卖身求荣的丑恶嘴脸。他们恍如翩翩起舞的燕子春风得意,毫无亡国的悲恸。这两句含意隐曲,但透过言表,并不难感受到词人的义慨和愤懑。

  清陈廷焯评此词说:“凄丽近南唐二主,词意亦哀以思矣!”(《白雨斋词话》),并以“凄丽”二字概括此词特征,指出这首词凄清婉丽的风格与南唐二主李璟、李煜相近;“哀以思,则揭橥这首词的内蕴以哀恸悲思故国为指归,黍离麦秀之悲,家国身世之恨,久久翻腾在胸中,发而为词,便成哀惋清丽的绝唱。”如果说,南唐后主李煜的“哀以思”,主要是哀悼失去的天堂,追思旧日的荣华富贵,那么,陈子龙的“哀以思”则更多地是哀痛故国的覆亡,沉思亡明的教训。一是亡国亡家的君主,一是图谋恢复的志士,显然,后者的作品更富思想的深度。清沈雄谓:“大樽(陈子龙号)文高两汉,诗轶三唐,苍劲之色与节义相符者,乃《湘真》一集,风流婉丽如此!”(《古今词话·词评》)凄丽的外壳包蕴着哀以思的崇高节义,如此解读这首《山花子》词,方不辜负词人的苦心孤诣。

参考资料:
1、 《元明清词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2年12月版,第347-348页

shānhuāzi··chūnchóu--chénzilóng

yángliǔxiǎozhōngxìnghuālíngluògèngzhōngjǐngyánggōngwàiyuèzhàocánhóng

diéhuàcǎijīnjǐnchóngxiánhuàfěnlóukōngwéiyǒuqíngshuāngyànzidōngfēng

昔我游宋中,惟梁孝王都。
昔我游宋中¹,惟梁孝王都²
译文:昔日我在宋中一带游历,汉梁孝王刘武自梁徙都睢阳,修园林、扩建城池。
注释:¹宋中:今河南商丘市南。²梁孝王都:汉梁孝王刘武自梁(今开封市)徙都睢阳(即宋州),修园林、扩建城池。
名今陈留亚,剧则贝魏俱。
名今陈留亚¹,剧²则贝³俱。
译文:当今的宋中仅次于唐代著名的商业交通发达的城市陈留,而在政治军事上的地位则和贝州、魏州相等。
注释:¹陈留亚:仅次于陈留。陈留,是汉、唐以来商业都会。²剧:政务繁重之地。³贝:贝州,故地在今河北清河。⁴魏:魏州,故地在今河北大名。
邑中九万家,高栋照通衢。
邑中九万家,高栋照通衢(qú)¹
译文:一个城邑中就有数万户人家,街道两旁的高楼互相辉映。
注释:¹通衢:大道、交通要到。
舟车半天下,主客多欢娱。
舟车半天下,主客多俱娱。
译文:船和车马占据大半的天下,主人和宾客都十分欢乐。
白刃雠不义,黄金倾有无。
白刃雠(chóu)不义¹,黄金倾有无。
译文:白光闪闪的刀刃用来杀光不义的坏人,把所有的黄金都拿出来酬谢英豪。
注释:¹雠不义:杀死不义的坏人。雠,仇杀。倾有无:倾其所有。“有无”是复词偏义,偏在“有”。
杀人红尘里,报答在斯须。
杀人红尘¹里,报答在斯须²
译文:此地富庶繁华,闹市仇杀,会带来迅速报复。
注释:¹红尘:指人世间。²斯须:片刻。
忆与高李辈,论交入酒垆。
忆与高李¹辈,论交²入酒垆³
译文:回忆起在安置酒瓮的土台,结交了高适和李白两位好友。
注释:¹高李:指高适、李白。杜甫称李白:“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又称高适:“骅骝开道路,鹰隼出风尘。”²论交:结交。³酒垆:酒家安置酒瓮的土台。
两公壮藻思,得我色敷腴。
两公壮藻思¹,得我色敷腴(yú)²
译文:两位公子的写作才能十分了得,让我十分的和颜悦色。
注释:¹藻思:写作的才能。²色敷腴:颜色和悦的样子。
气酣登吹台,怀古视平芜。
气酣(hān)¹登吹台²,怀古视平芜。
译文:情绪高昂的时候登上繁台,遥望长满青草的平原感怀汉高祖之事。
注释:¹气酣:情绪高昂。²吹台:即繁台,在今河南开封东南禹王台公园内。相传为春秋时期师旷吹奏之台。汉梁孝王增筑称“明台”,因此称为“吹台”。怀古:即下面所提汉高祖之事。平芜:长满青草的平原。
芒砀云一去,雁鹜空相呼。
芒砀(dàng)¹云一去,雁鹜(wù)²空相呼。
译文:砀山县这个地方,汉高祖一死,这里就没有人了,只有雁鹜相互呼应而已。
注释:¹芒砀:唐时砀山县属宋州。²雁鹜:亦作“鴈鹜”。鹅和鸭。
先帝正好武,寰海未凋枯。
先帝¹正好武,寰(huán)²未凋枯。
译文:玄宗尚武好战,当时国家尚未衰颓。
注释:¹先帝:即唐玄宗。²寰海:海内、天下。
猛将收西域,长戟破林胡。
猛将收西域,长戟()¹破林胡²
译文:英勇的将士收复西域蛮夷之地,安禄山、张守琏战胜契丹民族。
注释:¹长戟:比喻军队将领,这里指安禄山、张守琏等。²林胡:汉时匈奴种族名。
百万攻一城,献捷不云输。
百万¹攻一城,献捷²不云输。
译文:蒙蔽邀功,用百万人攻打一城,只报胜利,不报失败,所以虽败而报捷。
注释:¹百万:指兵力。²献捷:报喜不报忧。
组练弃如泥,尺土负百夫。
组练¹弃如泥,尺土负百夫。
译文:把战士看作泥土一样贱,为争取尺土,不惜牺牲一百个人的性命。
注释:¹组练:组甲练袍,这里指精兵。
拓境功未已,元和辞大炉。
拓境¹功未已,元和²³大炉
译文:开拓边疆未成功,天下大乱,升平和悦的景象离开人间乐土。
注释:¹拓境:即开拓边境。²元和:太平和乐的气象。³辞:离开。⁴大炉:天地、人间。《庄子》:“以天地为大炉。”这里指天地间。
乱离朋友尽,合沓岁月徂。
乱离朋友尽¹,合沓(tà)²岁月徂(cú)³
译文:时光流逝不停,而自己的朋友们却分散凋零。
注释:¹朋友尽:指除高、李外,如郑虔、严武、苏源明等人。²合沓:相继重迭的样子。³徂:逝。
吾衰将焉托,存殁再呜呼。
吾衰将焉托,存殁()¹再呜呼²
译文:我将一腔的愁思寄托在哪里,好友相继去世,十分悲悼。
注释:¹存殁:指活着的自己和死去的友人。²呜呼:恸哭。宝应元年(762)李白死,永泰元年(765)高适又死,所以说“再呜呼”。
萧条益堪愧,独在天一隅。
萧条益堪愧¹,独在天一隅。
译文:孤独凄凉、老病穷困而漂泊远方。
注释:¹益堪愧:一作“病益盛”。
乘黄已去矣,凡马徒区区。
乘黄¹已去矣,凡马²徒区区³
译文:李白和高适已经离去,我空怀有诚恳的心,却徒劳无用。
注释:¹乘黄:传说中的神马,喻指高李。²凡马:杜甫自谓。³徒区区:空怀有诚恳的心,却徒劳无用。杜甫十分爱才,因此对高李之死,十分痛惜。
不复见颜鲍,系舟卧荆巫。
不复见颜鲍¹,系舟卧荆巫²
译文:不再看望颜延之和鲍照,乘坐一艘小船在荆州巫山漂泊。
注释:¹颜鲍:指颜延之和鲍照。²荆巫:荆州巫峡,指漂泊夔州。
临餐吐更食,常恐违抚孤。
临餐吐更食,常恐违抚孤¹
译文:勉强加餐,常常担忧自己无力照顾朋友的遗孤。
注释:¹违抚孤:无力照顾朋友的遗孤。

  这是一篇缅怀往事、抒发乱离之感的诗。在诗里杜甫怀念乱前宋中的繁华,伤盛世的消失,讽谕唐玄宗好武功所造成的恶果;忆恋同李白、高适游宋中时的友谊,痛挚友相继死亡,叹自身的衰老飘零。

  全诗分四段,开头十二句为第一段写宋中地区的繁华;十三句至二十句为第二段写与高适、李白的邀游;二十一句至二十八句为第三段写唐明皇开边之事;最后十四句为第四段,叙写乱离死生,而深痛高李之亡。既有现实经历的生动描述,又有几十年来郁积于心中的主观情感的抒发。此诗纵横古今,雄视万代,畅谈历史,痛砭时弊,总结教训,秀而不冶,艳而不妖。

  此诗前十二句,写昔时宋中梁孝王都的风物人情。当时的商丘古城名声仅次于陈留,而与贝州、魏州齐名。这里人口众多,有高楼、大道;水陆交通便利,以至于“舟车半天下”;人们热情好客、行侠仗义。次八句,回顾与高适、李白游览的情景。他们在酒瓮的土台跟前畅饮,“登文台”赋诗,观梁园雁池,望芒砀云烟,追思汉高祖斩蛇起义创业、梁孝王主宾相得作赋。再十句,写唐玄宗当年穷兵黩武、四方征伐,致使生灵涂炭、天下混乱。后十一句,表达对高、李的悲念和哀思。由于岁月流逝、遭逢离乱,朋友已经亡故。李白死于宝应元年(762年),高适也卒于永泰元年(765年),而今自己亦到了衰落之暮年,又“独在天一隅”“系舟卧荆巫”,真是“存殁两呜呼”。诗人以“乘黄”“颜鲍”指高、李,以“凡马”自比,而且常常愿尽“抚孤”的义务,对高、李的尊恭和思念,也表明了三人之间的情深意笃,同时也看出商丘之游对诗人来说是美好,不能忘怀。

参考资料:
1、 王华杰著.应天文化: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4.07:53
2、 邓元煊,吴丹雨,吴明贤,李丹编.历代名人咏李白: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2.08:第45页

qiǎnhuái怀

 tángdài 

yóusòngzhōng wéiliángxiàowáng 
míngjīnchénliú bèiwèi 
zhōngjiǔwànjiā gāodòngzhàotōng 
zhōuchēbàntiānxià zhǔduōhuān 
báirènchóu huángjīnqīngyǒu 
shārénhóngchén bàozài 
gāobèi lùnjiāojiǔ 
liǎnggōngzhuàngzǎo  
hāndēngchuītái huái怀shìpíng 
mángdàngyún yànkōngxiāng 
xiānzhènghào huánhǎiwèidiāo 
měngjiāngshōu西 chánglín 
bǎiwàngōngchéng xiànjiéyúnshū 
liàn chǐbǎi 
tuòjìnggōngwèi yuán 
luànpéngyǒujìn suìyuè 
shuāijiāngyāntuō cúnzài 
xiāotiáokānkuì zàitiān 
chénghuáng fán 
jiànyánbào zhōujīng 
líncāngèngshí chángkǒngwéi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