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首诗是说明习禅贵有清妙之心,如是,则隐于山林或居于寺庙都是多事。所以“只要心光如满月,在家还比出家闲”只要心地充满慈悲,照彻光明,那么,在家修行更是本质意义上的“出家”。
这首诗所阐明的理趣同样是“明心见性”,贵在心性的自得,而非外在的求索。作者认为只要心灵湛然,意静思定,关照自身心性的清净,那么在庭院清幽的家中修持,同样也可以进入禅关,而不必刻意追求清谷幽林,深山寂野。
“只要心光如满月,在家还比出家闲”与上一首中的“八万四千门路别,谁知方寸即西方”都重在言心性澄明,其意旨和理趣可谓互相呼应,一脉相承。佛法告诉我们人的本心本性即是我们通向自在、快乐、智慧的大门,心圆满清净了,则事事自然游刃而解,外界的一切是非曲直,好坏对错完全由我们内心来决定。
这首《好了歌注》是对《好了歌》所表达的思想进一步具体、生动的阐发。它形象地刻画出封建统治崩溃前夕的种种衰败景象:满床的朝笏玉板不见了,只剩下空荡零落的厅堂;歌舞场长满了衰草枯杨;画栋雕杨结满了蜘蛛网;公子变成了乞丐,小姐流落为妓女;达官贵人扛上了枷锁,酸儒新贵反倒穿上了紫蟒。这个下台那个又登场,真是可笑而又荒唐。这就是所谓“‘了’(断绝俗缘)便是‘好’(得到解脱)”。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地主阶级的好景已到末日,统治者之间一切争权夺利,钩心斗角,正面临着经济上的崩溃,政治上的没落,道德上的败坏,一代不如一代,后继无人的严峻现实。作者用“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嘲讽这一阶级在垂死前权势利欲争夺的可笑。作者在歌中所揭露的封建统治阶级在政治、经济、道德等方面和种种危机,以及他对统治者内部的权力斗争所持的否定态度,都是值得肯定的。但由于曹雪芹所处的时代的局限,他无法找到现实的出路,所以这里所宣扬的“‘好’便是‘了’”,“‘了’便是‘好’”,就包含有浓厚的虚无厌世和宗教色彩,我们对它要有正确的认识。这些消极因素曾被新、旧红学家所扩大渲染,用以否定《红楼梦》的反封建意义,这也是应该避免的。
首句“风云突变”,起笔突兀凌厉。不仅渲染了形势的突然变化,制造出一种浓重的气氛,而且十分形象地写出了当时的时代特征。指出当时蒋桂之战给社会带来的动荡和混乱局面。
接着诗人以强烈的感情色彩浓墨一点:“洒向人间都是怨”这一句写得非常有力,坚定,“洒向”这个动词用得完美无缺,而收尾一个“怨”字搭配浑然天成,意象突出;接着又一个大对比,坏人只能是一枕黄梁美梦,这在诗之技巧上也可以说是转换切入都准确、快捷,从人民之恨陡地转到了坏人必败,两个鲜明画面并立,空间广阔但又一目了然。
下阕开头两句红军进入闽西的描写,一变上阕沉重、激愤的笔调,充满欢乐和喜悦的气氛,在读者眼前展现出一幅雄伟壮丽、气氛热烈的图画。
用红旗借代红军,突出描绘了鲜艳的红旗在队伍前头开路的情景,写出了高举红旗进军的神速和红军战士龙腾虎跃、冲锋陷阵的战斗英姿。最后两个描绘了红军在新开辟的根据地发动群众,进行土地革命的动人景象。
“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红旗”指红军。用“跃过”、“直下”两个动词极其生动形象地描写了红军迅速、快捷地越过汀江,快速地开辟了龙岩、上杭等闽西革命根据地的情景,反映了人民革命战争所向披靡的现实。红军到达这里,打土豪、分田地,穷人翻身,一派热火朝天的气象。
“收拾金瓯一片”中的“金瓯”,毛泽东在这里沿用典故,不过,这个金瓯已经破碎,因为军阀割据使中国四分五裂,故作者把自己用工农武装割据战略思想建立起来的革命根据地比作收拾金瓯一片。“收拾”一词,看似口语,却有来历。收拾,收捡、收复、整顿之意。岳飞《满江红》中有句:“待从头收拾旧山河”。
“分田分地真忙”又是毛泽东作为诗人一贯的大气坦然,无拘无束,而且写出祖国的真欢喜,写出了中国农民的真欢喜,尤其是“分田分地真忙”极富有动感和画面感,亲切、快乐,对祖国乡村朴实浑厚的喜悦之情跃然纸上。貌似平淡,却极为精当。恰如宋代葛立方<韵语阳秋》卷中所说:“作诗无古今,欲造平淡难。平淡而到天然处,则善矣。”
全词的叙事、议论和抒情交相混融,既有写实之动,又有抒发之妙。显示了一代领袖目睹人民富足而自己也感到无比的乐趣,同时也反映了贫苦农民当家作主的伟大历史变革,蕴涵了十分深刻的历史内容。
王安石的绝句,最喜欢将自然界景物拟人化,让万物都赋有生机活力,带有感情色彩,这首作于晚年写钟山的诗前两句也是如此。诗中的北山本是无情之物,但春天到来,万物萌生,山上一片浓绿,映现在满陂春水中也是一片绿色,似乎是山主动地把自己的绿色输送给水塘,又随着春水上涨,仿佛要把绿色满溢出来;水,也很多情,或直,或迂回弯曲,以种种秀姿,带着粼粼波光,迎接着山的绿色。这联诗,把绿色写活,特别引人注目。
山有情,水有情,人亦有情。诗人面对着这诱人的山水,留连忘返。因为心情悠闲,坐了很久,以至于仔细地观察着花朵飘落,默数着一朵,二朵······坐够了,回途饶有兴趣地寻觅着芳草,滞留了多时,回家已经很晚。这两句,通过数花、寻草两个动作,很形象地反映了自己淡寂安闲的心理。
诗前两句纯是景语,写得细腻工巧;后两句纯是情语,写得纡徐平缓。写景时,注意了色彩的渲染,把静态写得仿佛飞动起来;写情时,通过客观叙述,刻画主观情绪,境界全出,把动态写得平静之至。诗全首用对,在整齐中同时富于变化。如三、四句,出句先写结果,后写原因,坐久了,心情很闲适,所以数起了落花;对句先写因后写果,因为寻芳草,所以回去晚了。内容与艺术在这里得到了完美的结合,诗便以其鲜明的特色为广大诗家所喜爱。“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这两句历来被评家关注,宋吴开在《优古堂诗话》中认为徐俯诗“细数李花那可数,偶行芳草步因迟”有窃取王安石诗的嫌疑。